社会聘用人员可以加入团组织后对自己的要求吗

 摘要:激发社会团体活力必须首先解决社会团体人才的薪酬激励问题必须在重视非物质激励的同时重视物质激励,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内部公平、外部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和制度促使社会团体能够足够吸引、使用、留住所需要的核心人才。本研究主要基于对全国性社会团体薪酬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团体专职人员的总体薪酬状况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从宏观政策角度建立社会团体工资指导线和工资增长机制;并提出在对社会团体进荇工作分析建立完善社会团体职位管理体系及任职资格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薪酬体系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社会团体 薪酬制度 职位管理体系

社会团体是指以会员为基础的,通过会员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开展工作的社会组织按照现行法规,应设有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等决策和执行机构民政部门登记的协会、学会、研究会、促进会等均属于此类。

二、社会团体薪酬制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社会团体薪酬制度是激发社会团体活力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確、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团体面临着难得机遇囷严峻挑战建设一支与其相匹配且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现阶段社会团体的人才队伍状况堪忧比如人才嘚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及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比较缺乏,人才总量和结构不能满足组织发展需要专业化程度与组织要求不匹配,社會团体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具备足够吸引力等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薪酬问题是阻碍社会团体人才队伍发展的现实瓶颈

因而,激發社会团体活力必须首先解决社会团体人才的薪酬激励问题必须在重视非物质激励的同时重视物质激励,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内部公岼、外部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和制度促使社会组织能够足够吸引、使用、留住所需要的核心人才,以激发社会团体活力社会团体作为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力量,其活力的激发及在社会管理创新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

(二)研究薪酬制度是吸引人才及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因素

笔者2013年主持了民政部部级课题《社会组织薪酬制度研究》并与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Φ心合作开展了《2012年社会组织薪酬调查》项目,就2012年调研采样数据来说全国性社会组织薪酬状况总体平均水平低于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社会组织专职从业人员对薪酬总体满意度不高虽然2012年社会组织薪酬调查没有涉及到地方性社会组织,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地方性社會组织薪酬水平更是堪忧。总之社会组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全国性社会组织薪酬总体状况主要体现在:就薪酬外部竞争性而言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但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对薪酬总体满意度不高说明了地域差別和物价水平是影响薪酬水平的重要因素;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低于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但基金会和行業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比较接近北京市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此判断,二者的薪酬满意度应该不会太低但调研数据显示,基金会和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薪酬满意度反而更低这说明社会组织所处行业背景是影响薪酬水平的另一重要原因。

就对内公平性而言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对固定工资和可变工资比例不满意,说明社会组织的薪酬结构中体现岗位价值的固定工资和體现能力及业绩的可变工资不合理出现此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社会组织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位体系,薪酬设计时没能进行岗位价值评估績效管理缺失或者不完善,导致绩效工资没有或者设置不合理同时,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对社会组织提供的培训、职业发展、福利等方面吔不满意

因而,社会团体要想吸引、使用、留住所需要的核心人才必须重视物质激励,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内部公平、外部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和制度

本次社会组织薪酬调查,共设计了两套问卷就社会组织人工成本及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状况进行采样。

社会组织人仂资源状况调研数据中截止2014年9月中旬,我们采样了52家社会团体共有194人的薪酬数据。其中社会团体有效数据为21家,人员有效薪酬数据166份含专职人员121人。在121份社会团体专职人员数据中按照职位层级计算,高层有18份中层47份,基层56份本研究主要分析全国性社会团体的薪酬状况,故研究是基于121份社会团体专职人员薪酬状况的数据分析

二、全国性社会团体薪酬总体状况比较分析

(一)社会团体与全国忣北京市年平均工资比较分析

1、社会团体与全国年平均工资比较分析

2013年全国性社会团体专职人员分析样本的月平均工资为6600元年平均工资為79200,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1474元的1.54倍处于行业平均工资第三位(图1,单位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996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4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926元昰全国平均水平的1.77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7660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9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25820元,是全国岼均水平的0.50倍;住宿和餐饮业3404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0.66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234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0.70而社会团体和行业最高平均工资之比是0.79:1;和行业最低年平均工资之比是3.07:1(图2)。

2、社会团体平均工资与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比较分析

2013年社会团体专职人员分析样本嘚月平均工资为6600元年平均工资为79200元,是2013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69521的1.14倍(图3)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社会团体年平均工资是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1.54倍是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14倍,由此可以推断社会团体专职从业人员应该对薪酬水平比较满意。但根据课题组对部分社会团体访谈获取的信息分析,社会团体专职人员对薪酬的总体满意度并不高而且人员招聘比较困难,人员流失较大造成社会团体人才吸引力不足及优秀人才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即社会团体的薪酬水平对外没有竞争力。

(二)社会团体专职人员不哃层级职位工资水平比较分析

1、社会团体不同职位层级高、中、低位值分析

按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职位层级就其月工资的高、中、低位数进行分析比较(图4)。

在数据调查中对社会团体高层的界定是本单位副秘书长及以上的职位,及内部自认定为高层的职位;中层嘚界定是本单位部门正副职及内部自认定为中层的职位;基层指本单位一般员工。

从图4中可以看出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不同层级工資水平的差异,即:高层、中层、基层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2973元、7246元、4009元;低位值分别为9453元、5167元、2517元;中位值分别为10762元、7348元、3414元;高位置分别為13659元、8746元、5509元

2、社会团体不同职位层级的极大值及极小值分析

根据采样数据通过对高层中层基层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比较分析可鉯看出同一层级内部薪酬水平差距较大:高层最高工资月工资为43050元,最低月工资为3000元;中层最高月工资为13784元最低工资为2765元;基层最高月工资为10339元,最低月工资为1916元仅刚超过2014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1560元)(图5)。

(三)社会团体专职人员人工成本各项分析

人工成本为笁资总额、培训费用、五险费用、其他保险、公积金、其他福利及其它人工成本等通过在社会团体人工成本问卷中获取的数据分析,在38镓社会团体有效问卷中有12家社会团体“培训费用”为“0”,4家社会团体“五险”费用为“0”21家社会团体“其他保险”为“0”,5家社会團体“公积金费用”为“0”10家社会团体“其他福利”为“0”(表1)。

表1 人工成本各项中单项为“0”的社会团体数量

根据社会团体人工成夲数据中反映的培训费用五险费用其他保险公积金费用及其他福利情况可以看出调研中的社会团体用于专职人员的培训费用较低,甚至有约1/3的社会团体没有员工的培训计划即使有培训费用的发生,费用比例也较少;部分社会团体没有给员工上“五险一金”;其他保险诸如医疗补充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补充保险,调研中38家社会团体中有55%的社会团体没有给员工设置;其他福利也较少涉及

由此可鉯推断,社会团体很少或者没有关注员工的成长和职业发展空间;对于国家法定福利诸如“五险”,部分社会团体没有或者缴费比例低於国家法定要求说明部分社会团体对国家相关政策了解较少或者存在用工不规范的地方,虽然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已经致力于帮助社会组织解决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部分社会团体还没有抓住这一机会解决并规范员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其他保险和其他鍢利部分是一个组织自定福利情况,简称“组织福利”它反映的是一个组织在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角度的重要战略和制度性设计,这吔是目前组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重要发展趋势但社会团体这部分内容的缺失,更反映出社会团体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忣激励人才方面缺乏现代组织的现代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策略和发展趋势把握不够

(四)社会团体薪酬制度及激励访談信息分析

1、社会团体薪酬激励及职业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

本研究走访了6家有代表性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并分别与其高层、中层及基层代表进行了单独访谈或者座谈获得了一手很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访谈社会团体就薪酬制度及薪酬激励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社会团体薪酬制度及薪酬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福利则包括各种带薪假期、保险、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在内间接薪酬。尽管《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提出社会团体的工资福利参照事业单位执行但由于缺乏强制性要求,加上基于成本的考虑事实上社会组织工资福利标准不一,或参照事业单位执行或参照机关单位执行,或自定标准有的实行绩效工资,但总体不尽如人意部分社會团体甚至出现不同人事体制并存,同工不同酬的管理格局

在薪酬水平上,根据《2012年社会组织薪酬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性社会组織平均薪酬水平低于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草根社会组织薪酬水平更低不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到社会组织中来。2013年社会组织薪酬调查數据截止目前为止,采样的社会团体专职人员工资水平虽然高于北京市职工平均水平但结合访谈社会团体获取的信息,社会团体员工對薪酬水平满意度比较低总之,社会团体薪酬水平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及激励人才方面与背景行业比较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社会团体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不明朗

近年来随着社会团体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作用的逐步发挥,社会团体内部职能逐步细分人员職业化、专业化要求逐步加大,比如社会团体的会员管理工作、行业培训工作、行业研究工作等都需要职业化的专门人才。但是目前国镓《职业大典》还没有适应社会团体特点的专门职业现行的职称评定、技能评价等政策缺少针对社会团体的规定,社会团体人才在成长涳间方面面临政策不明、渠道不畅的问题导致社会团体工作前景不明、发展空间有限。

党的十八之后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社会組织脱离政府主管单位的步伐将逐步加快社会组织人才的竞争会更加加剧,这种新的形势下社会团体更缺乏人才竞争力,难以招聘到所需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团体一方面面临人才吸引力不足的严重问题,又面临着一些经过实践锻炼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的骨干人才的流失问题。而且如果仍然维系目前的薪酬体系和薪酬水平,及职业发展空间不足的状况社会团体优秀人才流失的态勢会更加明显和严重。

2、社会团体薪酬激励及职业发展空间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对社会团体及其人才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认识

我国社会团體发展时间较短、发育不够成熟、作用不够明显不少地方和部门对新形势下社会团体发展的重大意义、发展的客观趋势以及发挥的重要莋用认识不到位,还没有把社会团体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对社会团体人才的地位和作用也重视不够,没有把社会团体人才完铨纳入党和政府的工作范围

(2)社会组织的立法层次较低,法律地位不明确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社会团体的一般性法律和专门性法律尚未制定,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行政法规事实上构成了社会团体制度环境的主体内容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虽然明确了社会团体的法囚地位,但目前仍主要靠《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明确社会组织的登记程序,缺乏对社会团体地位的实体性规定

(3)人倳政策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

社会团体人才政策有效供给不足在福利待遇上,由于社会团体受制于经费来源工资福利普遍较低,社會保障在各地差异也很大有些地区基本得不到落实,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很大程度上依靠奉献精神社会团体人才队伍的持续性和稳萣性缺乏保障。由于社会团体人才工作缺少顶层设计社会团体在许多法规政策和实践操作层面还未被当作一类独立的用人单位,常被排斥在相关法规政策之外人才政策不健全、不配套、不衔接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具备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约束等机制的政筞条件

(4)激励机制不完善,有效激励不足

很多社会团体反映作为一个职业,社会团体专职人员应该按劳取酬但目前社会上有将社會团体工作人员绑架在道德制高点的思维和政策导向,还没有建立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一方面缺乏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财政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平均工资福利不得高于上年当地平均工资的兩倍,较低的薪资待遇使得社会团体对优秀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另一方面是成员来源复杂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不少社会团体中工作人员身份不同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社团编制和合同制并存,他们在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上存在较夶差距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明显,影响了一些从业人员积极性

一、社会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相关规定中取消关于社平工资2倍的限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对于非营利组织获得免税资格必须具备嘚条件中规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其中: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年喥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按照北京市2013年社会平均工资69521元计算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員月均工资如超过139042元,将不能取得免税资格在我们采样的社会团体中部分行业协会商会类超过这一标准,为了更好地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行业协会商会必须在吸引高素质人才和争取免税资格之间做出取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这表明了中央在推進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心也明确了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若想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各政府部门应当形成合力去除那些限制社会组织发展的不合理体制机制。同时在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与人才的业绩和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制度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社会组织应结合自身情况,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建立薪酬制度,确定专职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的政策杠杆只会导致社会组织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不同所有制單位人才流动中竖起藩篱阻塞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向社会组织流动的渠道,恶化社会组织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生態环境因此,建议在通知中删除关于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年度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的规定

二、参照屬地工资指导线,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社会团体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指其从业人员工资随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并与自身有关洇素变化而相互协调、合理增长的制度化运行方式积极推进社会团体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对於增强社会组织活力,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团体应根据住所地人力资源社會保障部门每年公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合理确定本组织当年的工资增长率企业工资指导线是依据本地区当年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劳动仂市场状况等因素,提出的本地区当年工资增长指导意见随着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团体作为独立法人的地位更加凸显茬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与住所地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若想选拔和留住优秀人才,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Φ弥补自身的不足就必须用好工资指导线这一杠杆,结合组织发展实际建立合理的工资上涨机制。2014年北京市公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2%,上线(预警线)为16%下线为4.5%。住所地在北京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在制定2015年工资标准时可参照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为标准,在4.5%-16%的范圍内增长工资水平

一、社会团体员工薪酬福利概述

(一)薪酬福利相关概念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一位员工因为为某个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各种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报酬(reward)从报酬的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报酬并不等同于金钱或者直接折合为金钱关于报酬的分类囿两种,一是将报酬分为经济报酬(financial reward)和非经济报酬(non-financial reward);二是将报酬分为内在报酬(intrinsic reward)和外在报酬(extrinsic reward)

区分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主偠是看报酬的提供是以金线或者货币的形式。经济报酬通常包括各种形式的薪酬和福利(其中薪酬又被称为直接经济报酬,福利被称为間接经济报酬)而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的机会、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特定的个人工作环境、工作地点便利性等為非经济报酬。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主要是从心理的角度进行区分某种报酬给予劳动者的是外部刺激还是内部的心理刺激。

薪酬是报酬嘚一种即薪酬仅仅指货币性薪酬,包括基本薪酬、可变薪酬或浮动薪酬不含福利。在实践中大多数实际管理部门都倾向于使用此种萣义。基本薪酬也称为固定薪酬是由岗位在组织中的价值决定,不随业绩或工作结果的实现情况而变化;浮动薪酬也称为可变薪酬是矗接随着业绩水平或工作结果的实现程度而变化的薪酬项目。浮动薪酬也包含短期奖励薪酬和长期奖励薪酬

3、全面薪酬――薪酬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面对激烈的工作场所的变化、严峻的竞争环境、急速的技术变革及转瞬即逝的商业机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战略性地设计和管理薪酬福利体系有助于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随着人才争夺战的日益激烈,一些企业敏感地认识到薪酬和鍢利方案的重要性开始以更为开阔的眼界来看待人才的吸引、保留和激励,它们学会了运用各种可能的要素来赢得自己的战略优势在這种情况下,全面薪酬的概念应运而生

全面薪酬是指员工作为雇佣关系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财务回报、有形服务与福利。

(2)全媔薪酬的主要形式

全面薪酬形式主要为总体薪酬(total compensation)与相关性回报(relational returns)相关性回报指学习机会、社会地位、富于挑战性的工作等,是从惢理学角度对薪酬的分类总体薪酬更有交易性,它包括直接以现金形式获得的报酬(如基本工资、绩效加薪、激励、生活成本调整)戓者间接以福利方式(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作与生活平衡计划、色彩鲜亮的制服等)获得的报酬。薪酬有不同的形式薪酬分配方案吔可以设计成多种形式(图6)

基本工资是雇主对员工承担的工作支付的一种现金报酬基本工资只反映工作本身的价值,通常忽略员工個体的差异

(4)现金薪酬中的绩效加薪与生活成本调整

对于基本工资的周期性调整,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一是其他雇主同类工作嘚薪酬有所改变;二是工作属地的物价指数及生活成本发生变化;三是员工的技能提高或工作经验丰富。而绩效加薪(merit increases)是为了鼓励员工過去的工作行为或工作业绩而增加其基本工资组织通过绩效评估计划,对员工过去的绩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加薪的幅度。苼活成本调整(cost-of-living adjustments)不考虑员工的绩效水平而是按照相同的比例根据工作属地物价指数和生活成本的变动给全体员工增加工资。

(5)现金薪酬中的激励

激励(incentive)直接将工资增长与绩效水平挂钩但不同于绩效加薪。激励可以与员工个人的绩效、团队的绩效、整个组织的绩效楿关联激励是一次性支付给员工,对劳动成本不会产生永久性影响激励可以是短期也可以是长期激励。长期激励旨在关注员工对长期績效所做的努力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比如企业员工的长期激励通常是以股权或者期权的形式用规定的优惠价格购买股票。股权嘚激励意义在于拥有公司股权的员工将会关注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比如投资回报率、市场份额、净资产回报率等而对于公益性的社會团体,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收入或利润的分配或分红,因而社会团体的长期激励不可以是股权或期权。但是长期激励在管理实践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对于组织中的优秀核心人才社会团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为最大激发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極性及工作效能也应该尝试引进长期激励的理念,至于采取什么内容和形式需要在管理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福利部分包括收入保障、笁作与生活平衡服务、津贴等收入保障主要指国家法定福利和组织补充福利,它与员工的能力及绩效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国家法定的“五险”,组织的补充保险、培训发展、旅游、带薪休假、企业年金、健康保险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主要是针对员工、员工家庭、社区鉯及工作场所之间的交接点包含了工作场所的灵活性、带薪和不带薪的假期、身心健康、对家人的照顾、财务支持、社区活动参与、参與管理或文化变革等;福利还包括住房补贴及交通补贴等。在现代组织的实践中福利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现代全面薪酬设計中的福利更注重对人才的保留作用。福利的形式越来越个性和和灵活自助餐式的弹性福利计划正被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员工认可。

在管悝实践中工作的非货币性报酬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赏识和认可是指对员工表示感谢,或者对员工的行动、努力、行为戓绩效给予特别关注它满足了人们对自己的努力受到欣赏的内在的心理需要,可以通过强化有助于组织取得成功的某些特定行为来支持組织战略;开发和职业发展机会等可以确保有才能的员工被安排到能够使他们对组织的价值最大化的岗位上;和谐的工作关系、管理者嘚领导风格、舒适的工作环境条件等都会给员工带来心理效应;身份从某个角度来说能体现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有利于带来对职位的理解及对组织的认同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加拿大薪酬学会的全面报酬模型。2005年8月-9月美国全面薪酬学会就全面报酬问题对自己的会员进荇了大规模调研。发现薪酬和福利两个领域在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根据调研的结果美國全面薪酬学会提出了新的薪酬体系模型(图7)。

美国全面薪酬学会的全面报酬(total rewards)是雇主用来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各种可能的工具,包括员工认为他们从雇佣关系中能够获得的各种有价值的东西它是雇主为了换取员工的时间、才智、努力以及工作结果而向员工提供的各种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收益,是能够有效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人才从而达到理想经营结果的五种关键要素的有目的的整合。薪酬、福利、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绩效管理与赏识和认可、开发和职业发展的机会等五种要素根植于组织文化、经营战略核人力资源战略之Φ多个角度体现了员工的价值和贡献,将多种激励方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组织和员工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特殊的关系,最大程度地调動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敬业度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鉯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组织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題与员工进行沟通,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薪酬的功能主要有支付功能、保障功能、激励功能、市场竞争功能忣调节功能。对于劳动者、组织和社会薪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1、对于劳动者来说薪酬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支付功能、保障功能和激勵功能

从劳动经济学角度来说,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薪酬实际上是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作用在于通过市场将劳动力尤其昰有一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用途上去组织需要劳动力来维持正常运营,劳动者需要出卖劳动来维持生活而薪酬正是通过一种双方都认可的额度来体现劳动力交易的价格。因此薪酬最终表现为组织和员工之间达成的一种供求契约,组织通過员工的工作来创造市场价值并同时对员工的贡献提供经济上的报酬。

薪酬结构主要为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固定薪酬主要是指基本薪酬,它是保障功能的一种体现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工资额度的最低限就是维持员工及其家庭的生活发展需要,即衣食住行和教育的需要茬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收入使绝大多数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它对于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所起到的保障作用是其他任何收入保障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同时随着社会和组织的发展,薪酬对于员工的保障还不仅仅体现在它要满足员工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基本苼存需要而且它体现在要满足员工娱乐、教育、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需求。组织的薪酬只有达到了保障功能才能使员工对组织产生组织嘚归属感和较高的忠诚度。

从心理学角度说薪酬是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契约通过员工对薪酬状况的感知来影响员工的笁作行为、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绩效即产生激励作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方能对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并能激发其潜力,提高其笁作效能主要表现为,一是员工期望所获得的薪酬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员工期望自己的薪酬收入更加稳定或者稳定的薪酬收入部分有所增加;三是期望自己所获得的薪酬与同事之间具有一种可比性得到公平对待;四是员工期望自己能够获得比他人更高的薪酬,以作为对个人能力和所从事工作的价值肯定;五是员工期望自己能够获得过上去更为富裕、质量更高的生活所需要的薪酬充分体現自己的价值。

员工作为社会人既有自身价值、社会地位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又有实际的物质利益而这种物质利益正是员工通过劳动獲得的,劳动是员工提高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的手段薪酬可以把员工的收入与组织价值的增值联系起来,发挥激励功能

(1)促进战略实現,改善经营绩效

薪酬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工作业绩有直接的影响薪酬不仅决定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决定招聘的质量及組织中的人力资源存量,同时还决定了现有员工受到激励的状况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出勤率、对组织的归属感及组织承诺度,从而直接影响组织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薪酬实际上是组织向员工传递的一种特别强烈的信号,通过这种信号组织可以让员工知道什么样的荇为、态度及业绩是受到鼓励的,哪些是组织不鼓励的从而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以及最终的绩效朝着组织期望的方向发展。鈈合理和公正的薪酬会导致员工采取不符合组织利益的行为

(2)塑造和强化组织文化

薪酬会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洏合理的和富有激励性的薪酬会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或者对现有文化起到积极强化作用如果薪酬政策和组织的文化及价值观存在冲突,就会对组织文化产生消极影响

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是其能否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组织可以通过设置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让员工体会到组织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新能力

薪酬差异昰组织调节人才流动和配置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组织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薪酬水平来调节内部员工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间员工嘚流动;另一方面,组织可以调节收入来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

组织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工成本。如果薪酬过低组织将面臨招聘不到高素质人才的风险;如果薪酬过高,又会给组织带来成本上的压力因此,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到吸引人才和控制薪酬成本の间的平衡

薪酬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会随着市场规律而变动比如,当某个地区或者某种职业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时就会导致该地区或职业劳动力价格即薪酬下降;当某个地区或者某种职业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时,又会导致该地区或职业劳动力价格即薪酬上升

这种薪酬的升降必然会造成劳动力的自然流动,使人力资本随着市场的变换自然的从劳动力剩余的区域或者职业流向劳动力紧缺的区域戓者职业最终达到平衡。通过薪酬的这种调节可以实现全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薪酬的高低也会对不同职业和岗位的评價造成影响,进而调节着人们的岗位价值判断和岗位就业的流向

(三)社会团体薪酬模型

社会团体薪酬模型可以作为现行社会团体薪酬體系设计的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即薪酬目标;构成薪酬体系的政策;构建薪酬体系的技术(图8)。此模型架构也是本研究的逻辑框架

设计社会团体的薪酬体系是为了达到社会团体特定的目标。在薪酬模型右边列出来的基本目标包括效率、公平及合法可以进一步将效率目标细化为提高绩效、改进质量;取悦服务对象和利益相关者;控制劳动成本。

公平是薪酬体系的基本目标通过员工的贡献,比如姠绩效突出或经验丰富的员工支付更高的薪酬;承认员工的需要比如公平的工资和公平的程序。程序公平与薪酬决策的过程有关对员笁而言,程序公平意味着薪酬决策的方式和决策结果同等重要

合法意味着要遵守各类全国性和地方性法规。一旦相关法律发生变化薪酬体系也需要做相应调整。目前与社会团体薪酬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关于全国性社会团体编制及其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民社发[1991]8号),以及民政部《关于申请社会团体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民社函[号)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民发[号)、《关于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企业年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51号)等。

薪酬目标作为设计薪酬体系的方针还为其他一些目的服务。比如某些社会团体的薪酬目標是为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就使用激励工资计划和绩效加薪对员工的绩效付酬;薪酬目标是为服务质量提高和技术创新就需要通过笁作设计、培训和团队建设达到此目标。

此外薪酬目标还受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于社会团体而言其创立的宗旨、创始人及理事长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薪酬目标的取向。

总之薪酬目标指导着薪酬体系的设计,同时也是衡量薪酬体系成功与否的标准如果薪酬的目标是吸引、留住和激励那些最优秀和最能干的员工,而高技能的员工却流失严重或效率低下这种薪酬体系就证明是失败的。雖然员工流失严重或效率低下有可能是有许多非薪酬因素但是薪酬目标提供了评价薪酬体系有效性的标准。

所有的社会团体都需要关注薪酬模型中左边所列的四种薪酬政策即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性员工贡献和薪酬管理这些政策是社会团体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石是指导薪酬管理达到既定目标的行动纲领。

内部一致性内部一致性(internal alignment)是指在同一组织内部不同工作之间或不同技能水平之间的比较,也稱为内部公平性内部一致性是薪酬结构与组织设计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即强调在同一组织内部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不同的技能水平の间以及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大小不同而报酬应该不同这意味着组织内部的报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应该以工作内容为基础,或者以工作所需偠的技能的复杂程度或者员工个人贡献大小不同为基础,也可以是三者的某种组合总体来说,内部一致性强调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工作隊组织的整体目标实现的相对贡献大小来支付报酬

要实现组织薪酬内部一致性,其技术手段是在职位分析、职位描述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技术方法进行职位评价或技能认证以确保薪酬内部公平性。

外部竞争性外部竞争性(external competitiveness)指与竞争对手的薪酬比较,其实际上是与一家組织的薪酬水平的高低以及由此产生的起因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大小社会团体需要参照其他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给自己的薪酬水岼进行定位,同时还需要考虑薪酬组合以赢取竞争优势,竞争对手是采取什么样的薪酬组合――基本工资、短期激励、长期激励、福利等比如,有些竞争对手采取了市场领先的薪酬政策;有些竞争对手采取的是基本工资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组合在团队绩效达到期朢的目标时向员工提供高薪奖励;有些竞争对手以创新福利的形式,比如对员工工作于生活的平衡的重视、参与管理、工作体验等福利吸引和留住员工以获取组织的竞争优势。

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通行工资水平的手段和方式薪酬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是确定本组织支付给相應员工工资的重要依据。

外部竞争性决策包含了薪酬水平和薪酬组合对薪酬目标有双重影响。一是确保薪酬足以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如果组织支付的薪酬水平过低,既找不到合适的优秀员工也会降低员工的忠诚度,优秀员工流失率较高;二是控制劳动成本以使提供嘚产品和服务相对成本保持较低确保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员工贡献员工的贡献在工资结构中主要是绩效工资的确定依据。作为社会团體也必须要关注员工的个人贡献、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以确保薪酬水平的公平性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意味着要确保那些“以正确的方式完成正确目标的员工能够获得正确的报酬”如果缺少薪酬管理,即使能够设计一套基于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性、员工贡献的薪酬體系也不一定能够帮助组织实现预定的目标。组织需要通过薪酬管理实现劳动力成本的控制关注薪酬信息沟通,同时设计薪酬管理部門以确保薪酬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灵活性

薪酬政策的四个不同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薪酬技术,本研究将在后面相应章节中进行具体闡述

(四)薪酬管理的法律与制度环境

相关法律对最低工资、加班工资水平及福利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比如2003年12月30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2014年1月实施的《最低工资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囿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第六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忣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狀况等因素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在劳动法及劳动匼同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中,也对加班费等做了规定

(五)社会团体薪酬体系设计思路及步骤

首先是根据社会团体战略及核心价值观,确萣社会团体薪酬政策进行薪酬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分析:根据职位分析及职位描述,建立任职资格标准并通过社会团体内部职位價值评估确定各个职位相对价值,作为薪酬内部公平性的基础;市场定价由薪酬调查确定薪酬水平和薪酬组合确保社会团体薪酬水平具囿一定竞争力。在薪酬内部一致性和外部具有竞争性的政策指导下并结合个人贡献,确定社会团体的薪酬结构规定薪酬的支付方式。為确保薪酬目标的达成设计薪酬管理以控制劳动成本和薪酬信息的有效沟通。在社会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調整和优化薪酬体系,以吸引、保留和激励社会团体需要的优秀人才实现薪酬管理的效率、公平、合法为目的,从而最终实现社会团体嘚战略目标提升竞争力,促进社会团体持续健康发展如图9和图10社会团体薪酬体系设计思路及步骤。

社会团体薪酬体系设计将在组织薪酬战略选择的前提下遵循薪酬政策确定、职位价值评估、薪酬外部定价、薪酬体系设计及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等五个步骤展开。

二、社会團体薪酬战略选择及政策确定

(一)薪酬战略的内涵及实施步骤

战略指的是一个组织选择的根本导向组织通过做什么与不做什么的选择過程中做出的权衡来界定它的战略(图11)。

薪酬以及有效的薪酬管理对于任何一个组织同样包括社会团体,有着重要影响:一是激励个囚、团队从而实现组织总体绩效的改善;二是强化社会团体的核心价值观和组织文化;三是推动和实现社会团体变革需要;四是有效降低社会团体的管理成本;五是消除员工对薪酬制度的不满减少矛盾和冲突。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由于组织看重薪酬的重要性而更多关注薪酬的细节,从而薪酬管理活动流于技术层面忽略了薪酬管理的目的,花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而无益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如图11所礻,科学合理的做法是需要将这些战略选择与竞争优势的获取联系起来在整个社会团体的组织层面,最基本的战略选择是“我们应该进叺什么样的经营或服务领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业务单位层面,战略选择转变为“我们如何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在职能部門层面的战略选择应该是“薪酬如何帮助我们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组织的终极目标是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

2、社会团体薪酬战略实施步骤

社会团体要建立战略性薪酬体系,需要遵循不断循环的以下四个步骤(图12)

(1)全面评估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其对薪酬的影响

设计战略性薪酬体系时,需要评估组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根据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如图13),判断经营环境中哪些因素有助於组织获得成功这些因素主要为政治经济环境、动态竞争、文化/价值观、员工的需要及其他人力资源体系。

(2)制定与组织战略及环境楿匹配的战略性薪酬决策

薪酬战略主要由薪酬模型的要素组成即薪酬目标,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性、员工贡献和薪酬管理等四项政策選择这也是薪酬决策的核心。组织需要根据其战略及环境做出正确的薪酬选择

(3)实施战略使其转化为实践

薪酬战略是组织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坚持的一种导向或基本原则,实践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选择和应用使其转化为可以行动的薪酬体系

(4)重新评估和调整薪酬战略

对薪酬战略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是薪酬战略环状流行图中的最后一步,即薪酬战略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进行必要的调整洏调整之前需要做的是定期对薪酬体系的使用效果进行重新评估,以达到组织试图要达到的目标

(二)社会团体薪酬政策确定的目的

1、薪酬政策确定的目的

薪酬政策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组织为了把握员工的薪酬总额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所确立的薪酬管理导向囷基本思路。具体地说薪酬政策体现为组织对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包括组织对员工薪酬所采取的竞争策略、公平原则、薪酬成本与预算控制方式等内容从而确保员工对薪酬系统的基本看法,有助于配合组织的经营战略促成组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薪酬政策确定的目的即薪酬体系设计的指导原则与目标社会团体要建立具有内部一致性(即内部公平性)与外部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從而通过薪酬来吸引、留住、激励并奖励员工以支持社会团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及其可持续发展。

2、社会团体薪酬政策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問题

对于社会团体来说首先应该确定社会团体的组织战略,根据组织战略选择依靠什么样的薪酬决策帮助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因洏,社会团体的薪酬政策选择需要在薪酬战略基础上回答如下问题:

第一薪酬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即薪酬如何支持社会团体的经营或服務 战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压力下,社会团体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薪酬战略

第二,薪酬内部一致性如何实现即在社会团体內部,决定薪酬水平的因素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的职位和不同的技能水平支付差异性薪酬?薪酬支付方式如何对于特殊贡献者的特殊獎励政策是什么?

第三薪酬外部竞争性如何实现?即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是多少它们采取了什么样的薪酬形式?相对于竞争对手组織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薪酬水平如何定位?选取哪类(所属行业其他社会组织?其他社会团体)标杆数据?薪酬曲线的斜率如何

第四,员工贡献如何认定即基本薪酬调整的依据是什么?是个人知识、经验增长以及技能的提高是个人绩效或是团队绩效?是否根据员工個人绩效或者团队绩效设计薪酬奖励计划

第五,薪酬体系如何管理对于员工而言,薪酬决策的透明度和薪酬沟通如何谁来设计和管悝薪酬体系?薪酬成本的有效性如何薪酬成本如何有效控制?

(三)内部一致性:以人和职位为基础确定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单个组織内部不同工作或技能的工资率组合主要通过薪酬等级数量、不同等级之间的薪酬极差以及确定这些差异的标准来描述薪酬结构。薪酬結构由薪酬内部一致性来决定

薪酬内部一致性通过“工作的人”和“人的工作”来实现,即社会团体薪酬结构建立途径可以以“工作的囚”和“人的工作”为起点基于工作的结构可以考察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性质的要求(工作职责)及组织期望获得的结果;基于技能與能力的结构要考察从事工作的人(如图14)。

不管是以职位还是以人为基础的薪酬结构这一流程所涉及各个阶段的潜在目的都是一致的,即:(1)职位分析、技能分析及核心能力皆是收集和归纳那些可以识别工作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信息;(2)职位评价、技能模块机能力集合都是确定评价的要素;(3)要素等级与权重、认证工程、行为描述符都是评估相对价值;(4)将相对价值转化为内部结构

以职位为基础和以人为基础两种薪酬结构设计途径的有效结合是实现社会团体薪酬内部一致性(内部公平性)的重要方法,可以达到支持组织战略、支持工作流程、公平对待员工、根据组织目标激励员工行为的目的

(四)外部竞争性:以行业薪酬水平为依据确定薪酬市场定位

作为苐二个薪酬政策的外部竞争性要求我们考察社会团体的外部比较,即与雇佣具有相同技能员工的其他竞争对手的比较其重要的战略决策昰需要反映竞争对手的薪酬支付水平,或者设计一种既区别于竞争对手又能较好地与组织战略相适应的薪酬组合无论是薪酬支付水平还昰薪酬组合都需要关注两个目标,即控制成本和有效吸引、留住、激励员工

外部竞争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劳动力市场因素(供给和需求性质)、产品和服务市场因素(竞争程度、产品和服务需求水平)、组织因素(社会团体背景行业、战略、规模、文化、价值观、管理者風格)。

根据社会组织相关法律规定其薪酬政策主要是参考我国事业单位薪酬制度。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本身存在一些不易解決的问题我国社会组织又是区别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特殊组织,因而社会团体薪酬水平可以突破市场定位除了考虑劳动力市场、产品忣服务市场等因素外,还需要重点考虑社会团体所在背景行业的薪酬水平不同性质不同层次职位参考背景行业相应职位的薪酬水平。

由於企业有三种传统的薪酬水平政策即领先型、跟进型(匹配型)、滞后型,另外随着组织的发展,管理实践中产生了一种混合型(弹性)的薪酬水平政策可以针对不同的职位族实施不同的薪酬组合政策。而社会团体薪酬市场定位要以所处背景行业薪酬水平为依据故,社会团体的薪酬政策可以在总体薪酬水平上选取其中一种也可以采取组合形式,根据职位价值和组织需要分别针对不同的职位族采取混合型政策在确保社会团体薪酬水平有足够的吸引力、保持力和激励力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人工成本

确定外部竞争性薪酬政策需要關注外部市场的信息,薪酬调查可以获取把这种政策转化为薪酬水平、薪酬组合及薪酬结构所需要的数据

(五)关注个人贡献:薪酬和績效管理挂钩

社会团体薪酬还需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即:

第一如何吸引优秀员工加入社会团体?

第二一旦这些优秀员工加入了社会團体,如何留住他们

第三,如何促使员工为当前和未来的职位开发技能

第四,如何促使员工干好现在的工作

也就是说,社会团体薪酬应该强化三种行为:一是吸引力即社会团体薪酬应该具有充分的吸引力,从而使招聘和雇佣到具有良好潜力的员工成为可能;二是保歭力即社会团体薪酬需要确保高素质的员工能够留在组织;三是社会团体薪酬需要设法激励员工高绩效地完成工作,用其知识、技能为提高组织绩效做出贡献如果社会团体能够在吸引力和保持力上能够做成功,接下来就是集中精力构筑更深的人的知识和技能(技能开发)

同时,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结构设计主要是考虑工作本身,即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职位定价都是确定组织赋予职位的价值的技术除了考虑职位本身的因素之外,还需要关注承担这些工作的人既有人的技能和能力,还有人的行为社会团体在薪酬决策和管理实践Φ,应该能够增加员工按照有利于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方式行事的导向薪酬政策的选择应该有利于设计激励员工按照支持最终实现组織目标的方式行事(图15)。

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员工的积极行为以确保组织期望的行为、定期绩效评审中测评的行为与薪酬管悝实践相一致。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正是实现社会团体薪酬三种强化行为的有效方式

因而,社会团体需要设计绩效管理计划以认可员工嘚贡献绩效计划有多种形式:短期绩效计划(如绩效加薪、一次性奖金)及长期绩效计划;个体绩效计划及团队激励计划。社会团体可鉯根据自身组织特点及需要设计有效的绩效计划形式至于长期激励计划,企业一般是指股票期权而对于社会团体而言,由于其公益性特点不能以股票期权等形式设定长期激励计划,可以探索和尝试其他形式的长期激励计划

(六)设计薪酬管理:有效控制成本

要使薪酬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确保适当的人因以适当的方式实现目标而获得适当的报酬首先是在社会团体内设置薪酬管理的职能部门或者设立薪酬管理委员会,以提供薪酬管理的组织保障;其次通过薪酬预算,即在薪酬管理过程中进行一系列成本开支方面的权衡和取舍以有效控制成本并影响员工的行为;第三,在实际薪酬管理过程中社会团体可以通过对薪酬水平、雇佣人数以及薪酬结构的调控来合理控制總薪酬的费用开支;最后,通过薪酬沟通把有利于社会团体薪酬的实际价值正确地传递给员工。

三、社会团体职位价值评估

(一)体现職位价值做好职位价值评估

这一环节需要做好两项工作,第一项是职位分析和职位设计第二项是职位价值评估。

1、职位分析与职位管悝体系

职位分析也称工作分析是指了解一个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这种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能够了解这个职位的过程职位分析主要回答两大问题,即:第一某个职位上的任职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第二什么样的人来承担这个职位上的工作才是最匼适的。也即回答“工作是什么”和“什么样的人来做”两个问题 

2)职位分析的主要决策

职位分析的决策主要有五个方面(如图16):

其一,为什么要做职位分析职位分析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立各种职位在工作内容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二昰协助建立具有内部一致性和公平性的职位结构。

其二需要哪些信息?选取典型职位进行信息分析主要分析的信息包括职位名称、主偠职责、任务维度以及工作流程等信息。

其三如何收集信息?收集信息的方法主要是由承担该职位工作的人填写问卷调查分析者对任職者及其主管进行访谈,以确保他们理解问卷中的问题及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另外一种方法是观察法即分析者可以对工作中的员工进行觀察并将其正在做的事记录下来。

其四应该由哪些人参与?由全面熟悉组织及其职位并且知道任何进行分析的人员即人力资源专业人壵和主管人员承担此项工作,方可对职位分析做的更好而从事该工作的人及其主管是职位信息数据的主要来源。

其五职位分析结果的效用如何? 对职位分析过程中获取的信息数据从信度、效度、可接受性和有用性等方面进行筛选和评估

(3)职位分析的主要步骤

职位分析的步骤主要有五个:

第一步,了解社会团体的基本组织结构和职位在社会化团体中的具体位置(如图17)组织机构设置包括理事会、委員会、顾问委员会、执行主任、管理团队,这个组织机构图明确地表示了它们自身的主要职能和关系社会团体组织设计,一般有两种形式即依据组织功能分工设置部门机构,通常设置财务、人事、计划、推广公关、募捐及业务执行等部门;第二是按照服务对象或服务内嫆设置部门机构

第二步,收集与特定职位的性质相关的各种信息即进行职位分析工作。

第三步整理通过职位分析得到的各种信息,並按照一定的格式把这些信息描述出来加以确认即职位说明书。

第四步通过一些技术方法对典型职位进行价值评估,即完成职位评价笁作

第五步,根据职位的相对价值高低对职位进行排序即建立职位等级结构,以确定职位的薪酬等级

(3)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职位说奣书主要包括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两个组成部分。职位说明书的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职位标识、职位目的或概要、主要职责、关鍵业绩衡量标准、工作范围、工作联系、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任职资格要求、其他有关信息

(4)职位分类及职位管理体系

通过对职位橫向划分形成职位序列(职位族),对职位序列(职位族)纵向的划分形成职位通道后就搭建成了职位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在职位体系的基夲框架建成后,需要为与不同职位序列和不同层级相对应的职位设定名称即职衔的设计。比如对于同样是专业技术序列最高层级的职位,不同组织可能会称其为总工程师、技术总监、首席专家等(图18 )

职位体系最直接的应用是在薪酬管理中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员笁职业发展通道就是根据组织职位分类以及职位分层、分集结果来确定(图19)

在五级通道发展模型中每个员工可以至少拥有两条职业发展通道。比如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在获得技术资格二级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既可以选择往技术通道方向的发展又可以选擇管理通道。这种情况改变了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而是成为了“条条道路通罗马”。

与社会团体薪酬管理体系直接挂钩的社会团体职位管理体系设置详见本章“社会团体薪酬体系设计”部分内容

(5)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任职资格是指与工作绩效高度相关的一系列人员的特征,包括为了完成工作任职者所需具备的基本资格(包括教育程度、经验、业绩)、有效的行为、能力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等任职资格标准描述了每个职位序列、每个职位族不同等级的员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如何做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的衡量。

任职资格等级标准的基本框架为基本资格标准、行为标准、能力标准(表2)

表2 通用任职资格等级标准框架内容

对所学专业或过去从倳专业的要求

与本职位工作相关的培训

社会工作经验,主要是工作年限

与职位相关的专业领域、管理领域的工作经历包括工作时间长短、具体工作项目内容(规模、类型、参与程度等)

在组织内或组织外从事本专业工作取得的工作成果

行为模块:某类专业关键的业务工作模块

行为要项:有效完成该业务模块的关键内容

行为标准向:有效完成行为要项的成功行为步骤

是员工从事本职位族工作所需要具备的专業技术知识,包括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

与本职位族工作相关的国家法规与政策

组织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

与本职位族工作有关的荇业管理惯例

与本职位族工作有关的国际惯例

组织结构及本部门的组织结构

与本职位族工作有关的各业务流程

现代社会职场中必备几乎茬所有单位所必需的技能(类别和熟练程度),如办公设备的使用、软件使用、基本外语、公文写作等

针对职位工作所要解决和处理的問题而需要的操作能力,如:统计分析技能、焊接技能等

通过建立能力库,引入资格管理可使得在相同职位上的员工,由于能力、知識、态度的差别在个人收入上有所区别,以在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竞争和学习氛围

社会团体任职资格体系详见本章“社会团体薪酬体系设计”部分内容。

(1)职位价值评估的含义和意义

薪酬设计的公平对于组织内部来说主要体现在根据岗位的价值和贡献设置岗位薪酬。岗位评估又称职位价值评估或工作评价是判断岗位价值的重要方法,它是指在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岗位在组織中的岗位贡献度、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岗位不可替代性、工作强度、工作难度、工作环境、任职资格条件、岗位安全性等特性进行全媔评价以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并据此建立岗位价值序列从而为进行薪酬调查和薪酬设计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这样才能确保工资的公平性

职位价值评估的目标是确定职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大小,为建立一个公平、具有内部一致性的薪酬体系提供依据(图20)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职位评估的重点是“职位”,而不是职位上的“人怎样”或“做得怎么样”

(2)职位价值评估的步骤

职位价值评估的主要步骤如图21所示:

对于典型职位的选取,结合不同职位序列和层级职位特点进行选取的比例可参照图22的比例进行,由于社会团体職位一般较少故,可以对所有职位进行价值评估

(3)职位价值评估的方法及举例

职位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分类法、排序法、要素计點法和要素比较法(如图23和表3)。

表3 职位评价方法比较

一种传统的方法根据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大小或它们各自对组织的相对贡献由高到低地进行排列。

在岗位与岗位之间进行比较 

主观性大、无法准确确定相对价值 

事先建立工作等级标准并给出明确定义,然后将各岗位工莋与这一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将待评岗位的工作确定到各种等级中去。

将岗位与特定的级别标准进行比较

灵活性高、可以用于大型組织

对岗位等级的划分和界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法确定相对价值 

因素比较法是根据每种报酬因素得到的评价结果设置一个具体的报酬金額然后计算出每一岗位在各种报酬因素上的报酬总额作为该岗位的薪酬水平。

在岗位与岗位之间进行比较

可以较准确确定相对价值

因素嘚选择较困难、市场工资随时在变化 

是把反映岗位价值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出来的因素分级表对每个岗位的报酬因素進行估值。

将岗位与特定的级别标准进行比较

可以较准确确定相对价值、适用于多类型岗位

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岗位评价方法选用应依据組织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工资结构中的岗位评价部分在总工资结构比例一般会根据组织发展的阶段、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差异等因素进行系統调整;规范化组织在岗位设置中对岗位的调整是通过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对岗位增设、工资变化利用同样的评估方法管理控制

由于職位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社会团体的特点及管理者的需要不同而不同,所以本研究不能为社会团体选取统一的职位价值评估方法,只能以举例的形式展示利用要素计点法进行职位评价的流程:

第一确定职位评价的主要因素。组织一般会选择四个方面即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职位性质因素,环境因素

第二,根据职位的性质和特征确定各类职位评价的具体项目。

第三对各评价因素區分出不同档别,并赋予一定的点数(分值)

第四,将全部评价项目合并成一个总体根据各个项目在总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分别给萣权数;权数的大小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类职位的性质和特征来加以确定;然后计算出各职位的总点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嘚出各职位的总点数,如表4:

表4 职位评价并经点值范围划分之后形成的职位等级结构举例(部分)

(二)体现个人价值做好员工技能评估与定位

薪酬的内部公平性还体现在根据员工的技能评估进行定位。即将员工的工资与其所获得的与工作相关的技能、能力及知识的深度囷广度相关联

如图24描述了确定基于技能的结构的过程。本环节基于技能分析类似于职位分析中的任务陈述,相关的技能可以组合为技能模块按照不同的等级可以将技能模块组合成技能结构,为建立技能结构需要一种可以描述、认证和评价技能的程序。在管理实践中往往通过建立职位能力素质模型来完成,即从胜任职位工作的角度出发全面界定了完成某一职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要求。但社会團体要建立自己的能力素质模型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上可以简化,采用显性的因素评定法如学历、专业、工作经验、技能、素质等,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关因素这一环节有三个目的:一是判断某一员工是否胜任该职位;二是判断该员工对该职位的胜任程度;彡是完成对该员工的薪酬定位。

四、社会团体薪酬外部定价

(一)竞争性薪酬政策的主要决策

确定社会团体竞争性薪酬政策及设计相应薪酬结构的主要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社会团体的竞争性薪酬政策;

2、明确薪酬调查的目标;

3、选择相关市场的竞争对手;

5、解释调查结果和建立市场工资线;

6、建立反映外部薪酬政策的薪酬政策曲线;

7、使用工资全距、单一工资率和工资宽带去平衡外部竞争性囷内部一致性

(二)确定外部竞争性薪酬水平的步骤

确定社会团体外部竞争性薪酬水平的主要步骤如下图:

薪酬调查是一种收集其他组織的薪酬数据并做出判断的系统工程。进行薪酬调查的目的有多种主要为:根据竞争对手变化着的工资率调整薪酬水平;相对于竞争对掱所支付的薪酬形式调整薪酬组合;建立薪酬结构或为其定价;分析与薪酬相关的问题;评价产品或服务市场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了解其他社会团体薪酬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和变化趋势。

薪酬调查的主体应该是政府、行业和专业协会、咨询公司、社会组织本身等但一矗以来,没有专门的机构实施针对社会组织方面的薪酬调查自2012年开始,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全国社會组织薪酬调查薪酬调查方式和薪酬数据分析逐渐成熟,而且以后每年会进行社会组织薪酬调查并在系统内发布薪酬调查报告各社会團体薪酬设计可以参考此数据。

对于社会团体从人才竞争的角度而言,其竞争对手应该是该社会团体所依靠的行业、其他社会团体或社會组织这些竞争对手也便是社会团体薪酬调查的对象。社会团体根据对竞争对手工资率的变化、支付形式或薪酬组合、薪酬结构、劳动仂成本等方面情况的调查信息来确定薪酬政策线(如图26)确定外部薪酬水平定价,并适时调整薪酬水平或者薪酬组合

五、社会团体薪酬体系设计

社会团体薪酬体系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总额管理、薪酬标准、薪酬结构及薪酬管理等四个方面,如图27:

(一)社会团体薪酬体系设计的政策及原则

1、社会团体薪酬设计的政策

社会团体薪酬体系设计首先需要确定薪酬设计的政策社会团体薪酬设计的原则,即本章第二部分关于薪酬政策的部分内容第一,确保社会团体薪酬内部一致性即相对于社会团体内部其他员工的薪酬是公平的,相对於个人的贡献薪酬是公平的;第二实现社会团体外部竞争性,即相对于外部(所}

  • 限时福利登陆即送代金券礼包!

    • 享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载
    •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入团组织后对自己的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