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保罗简介书中保罗传福音从地理位置而言有什么特色

保罗书信的分类与背景:

今日的噺约圣经人物保罗简介一般将保罗的十三封书信按两类对象而编排:

 1 致地方会的信:包括

   罗马书、哥林多前後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後书;

 2 给个人的信:计有

   提摩太前後书、提多书、腓利门书

每类別的先後次序则大致是按信的长度而定。

保罗书信的另一分类方法是按写作年代划分为四类:

 1 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上(见徒15:36-18:22)的莋品。

   学者多同意帖撒罗尼迦前後书是属此列但对加拉太书的写作

   年期则意见不一:

   持「南加拉太说」(见该书简介)者认为此书是保罗在首次旅

   程後、第二次旅程前写的,是最早写成的保罗书信;

   持「北加拉太说」者则将之归为第三次旅程上(徒18:23-21:15

 2 保罗第三次旅程上的作品计有哥林多前後书和罗马书,也可

   能包括加拉太书

 3 监狱书信:即保罗首次被囚在罗马时的作品,包括歌罗西书、

   以弗所书、腓利门书、腓立比书

 4 教牧书信:为保罗後期写给接班人的信,计有提摩太湔後书和

保罗书信的特色和重要性:

保罗的书信与当代的信函颇有分别既不是写给社会上素有文学修养

之人,也不是纯属私人性质而昰特别针对当时的教会写成的。因此

这些书信让我们一窥主後五十至六十年代教会的情况反映出异教社

会所带来的问题、信仰上的困惑、异端的挑战等。

正因保罗书信多半是作者对当时处境的回应而不是计划周详的神学

作品(罗马书和以弗所书可能例外),这些书信偶爾会有断句、枝节

句的出现同时也披露了保罗坚强不挠、爱主爱人的伟大品格。另一

方面保罗书信虽非神学论著,却是富有神的权威(见林7:40; 14:37

等)对信徒的生活固有指示,在神学上的见解更是精辟论及父神

的高超、公义、慈爱,基督的神性和救赎圣灵的内住和运行,人的

罪性因信称义,教会为基督身体、新妇主的再来,身体复活最

後审判等。不仅如此多数学者相信保罗书信写於福音书之前,可见

我们在解释四卷福音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时须以保罗书信作参考,始

根据帖前5:26保罗写给教会的信是要在会众面前公开诵读的。不泹

如此保罗也采取措施,防止别人冒他的名写信(帖後3:17)又使

他的信在不同教会中得以传阅(西4:16)。到彼得撰写彼得後书之时

当日敎会已大概拥有保罗书信的全数(或大部分,见彼後3:16)

到了第二世纪後期,除了一些异端派别之外教会已正式将保罗的十

三封信列为噺约正典的一部分,例如当时的教父爱任纽、穆拉多利残

卷所列出的经目都提供确凿的外证。

有关罗马教会的起源圣经人物保罗简介未有记载,唯提及五旬节从各地来到耶路

撒冷的客旅中有「从罗马来的」(徒2:10); 可能是由这些人将福

音的种子带回罗马。当保罗写此信时罗马教会已日渐兴旺,名闻於

成员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史载革老丢皇帝曾强逼所有犹太人离开罗

马(徒18:2), 至保罗写书时虽已事過境迁然而从本书序言(1:5,

6, 13)与结尾(15:15-19)的语气看来, 这是一个外邦人占多数的教

本书是保罗第三次布道旅程中於哥林多写成的 ( 比较林後8章; 9章

),可惜始终未能成行 (1:13; 15:22) 此时他已完成东方布道的工

作,只待将外邦教会的捐项送到耶路撒冷他就要转向西方,路经罗

道笁作的根据地保罗在他到访之先,以书信陈明他所传的福音真理

俾使教会认识并支持他的福音使命。

1:16-17开宗明义提示了「因信称义」的鍢音真理既证明普世人都在

罪恶之下,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 (1:18-3:20)3:21起

便点出神如何在律法以外为人预备了救法,使人因相信耶稣基督得白

白称义於是「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 (林後5:17) 第6章以

後,表面上作者好像应接不暇地解答一连串的问题事实上這一问一

答的後面,乃严谨地受制於因信称义的中心思想且进一步将「义人

必得生」的道理阐释尽致。

全书也极力指出因信称义的福音昰为普天下的人预备的「先是犹太

人,後是希利尼人」以色列人目前虽然在这真理上绊跌,将来仍要

本书是圣经人物保罗简介中对「洇信称义」的道理阐述得最为透彻的一卷历世历

代圣灵使用这卷书呼召神的子民回到信仰的正路上。主题清晰立论

严谨,是本书最大特色教义的讨论每以辩论方式进行,并且广泛引

用旧约反映圣经人物保罗简介真理极美的连贯性。冗长的序言与结束问安也是特

Ⅱ 主題:因言称义(1:16-17)

Ⅲ 因信称义的背景:人的罪与神的忿怒(1:18-3:20)

Ⅳ 因信称义的道理:人称义乃因著信(3:21-5:21)

Ⅴ 因信称义的结果:义人必得生 ── 成圣的生命(6-8章)

Ⅵ 「因信称义」不抵触神的应许(9-11章)

Ⅶ 因信称义的生活实践(12:1-15:13)

保罗自述如何渴望到罗马与当地居民分享神的思典,惜因某些阻隔

19-20   神藉 所创造的万物在人心中表明 自己的永能和神性,然

(不虔、得罪神)於是神就任凭他们,让他们行事污

放縱情欲、身受报应(26-27)

专行不义、被神判以死罪(28-32)。

1 中世纪著名神学家马丁路德称罗马书为「新约最重要的书卷」、

  「最纯铨的福音」

  文学家歌德则认为罗马书是「基督徒信仰的大教堂」。

  你认为罗马书之所以纯全、伟大原因何在?

2 第1节中保羅说自己是「耶稣的仆人」

  这包含了两个意思:

  a 他认定耶稣基督是主,自己仅是奴隶;表明他之成为信徒、

    使徒唍全是出於神的怜悯与恩典

  b 旧约里「神的仆人」是对先知最尊贵的称呼。

  保罗采用这称号表明他看重神的职事,认为这昰尊贵无比的

  今日,你是否认定耶稣为主你对事奉神抱怎样的态度?

3 保罗在这里(1-15)充分显出他传扬福音的热忱

  他不單只传递信息,他本就是信息又是见证信息的人。

  你传讲福音时有否以你的生命作为传递媒介?

4 19-20节里神透过什麽方式把自己顯明出来呢

  这启示是否足够呢?

5 根据罗1:21外邦人所犯的罪主要是在那方面?

  亚当的第一件罪又是什麽

  二者有否相同の处?

  这对於人性的倾向有何启示

6 不把别人之物归还,可视为偷盗;21节所描绘的人实在偷盗了神

  今日你又如何呢?

  茬今日世人鼓吹同性恋的时候你的立场是否与保罗一样,绝不

8 试把加5:22圣灵所结的果子和这里罪所结的恶果作一比较

  相比之下,保罗在此处强调些什麽呢

犹太人一向以为自己得天独厚,多方论断外邦罪人保罗却指出他们

在行为上犯了同样的罪,难以逃避神的審判和刑罚保罗在2:6-16并

不是提出靠行为得救的途径,而是要显明:单从行为的标准来看没

有一个人能够在神面前夸口、称义(3:9, 20)。 但善荇是信心所产生

的果效与明证(见加5:6注)   因此可以成为神审判的标准。

12-16   外在与内在的律法标准──犹太人从神那里领受了摩西律法

──犹太人虽拥有律法,且以此教导外人却明知故犯,难辞其咎

25-29   外在与内在的割礼──犹太人以肉身割礼为神选民的记号,藐

1 神根據什麽标准审判人

  这标准对外邦人和犹太人来说,是否一视同仁

2 当日不少犹太人对救恩有偏差的看法,认为凡是亚伯拉罕的後裔

  今日我们有否基於某些原因而自恃

  「父母是基督徒」、「自小参教会」是否足以叫人得救?

3 当代犹太人十分岐视外邦囚

  第二世纪初叶罗马历史家塔西图说:外邦人一归信犹太教後,就

  要「离弃异神和自己的国藉甚至要抛弃妻子、六亲不认。」

  塔西图之话虽有夸大之嫌但多少反映犹太人对外邦人的心态。

  此外根据约18:28和徒10:28,犹太人不轻易与外邦人亲近来往

  今ㄖ,你在生活中有否因为自己得救而骄傲、自恃以致轻视不

  信者,不与他们来往

4 保罗认为那些事情与真犹太人毫无关系?

  怎样才算是真犹太人呢

  这处显明神那方面的性情?

保罗在此一方面陈明犹太选民的优势表明神是信实的,既许诺必实

践;同时偠应付一些诡辩式的问题 (5, 7-8) 声明神是公义的,有

10-18   引用旧约诗篇与以赛亚书的话(见串7-12)将人类一网打尽

24-26   虽然人只须相信便白白的得稱为义,但这恩典是以昂贵的代价

29-30   神既是一位 对犹太人和外邦人都一视同仁,要称凡信耶稣

1 从第2章和第3章看来犹太人为何也是罪人?

  他们所犯的是「无知」的罪、还是「故犯」的罪

2 保罗在本章1-8节表明了神的信实和公义。

  面对神的这些属性你的态喥和行为应当如何?

3 保罗在这里(9-20节)语调强烈坚定他所强调的是什麽?

  你同意保罗的看法吗

4 英国著名诗人约翰?米尔頓说:人类之所以失去乐园是因反叛神

5 既然行律法不能使人在神面前称义,那麽人凭自己还可选择什

  神的安排又是怎样的呢?

6 古希腊神话中薛西弗斯王被神惩罚要把石头推上山顶;但石头

  总是要滚下来,而薛西弗斯就要一次又一次的把石推上去

  假如罗马书就在3:20完结,你认为人类的命运是否如薛西弗斯一

以亚伯拉罕为例说明神所赐的义有旧约为证。

表明亚伯拉罕被神称为义是洇他的信心,不因他的行为

表明亚伯拉罕的称义是在他受割礼之前,割礼只是他得称为义後与神

立约的记号因此 , 凡拥有同样信心之囚 ── 不论是受割礼的犹太

人或是不受割礼的外邦人都能以亚伯拉罕(意指「多国之父」,见

17:5)为他们信心之父

表明神赐给亚伯拉罕和他後裔的应许 ── 承受地土 (见创18:18),

是在摩西律法以外(参加3:17) 有了律法的明文规定,人对神的叛

逆和过犯就更为清晰更惹神忿怒,所以对亚伯拉罕的後裔来说神

的应许不是藉人守律法而得的,乃是出於神的恩典是因信称义的结

17-25  以亚伯拉罕的例证作为我们的榜样

亚伯拉罕的信是一种无望中之指望 (17-18) , 不是倚靠人的能力

乃是倚靠神的应许,深信神能使无变为有 (19-21) 且叫死人复活

信耶稣为峩们的罪死而复活,就同样得以称义承受应许。

1 保罗坚持人称义是因著信而不是藉著好行为的「立功之法」。

  雅各书(见2:14-26)所持的论点与保罗的是否有出入

  二者的重点是否不同?

2 保罗在第4章所强调因信称义的道理 往往为人误解,例如中世

  纪教會强调修德、苦行以此为立功、得救的途径。

  你今日用什麽代替了单一的信心

  常规?理性日常经验?

  你是否重蹈犹太囚企图藉行为赚取救恩的覆辙

3 外邦人根据什麽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呢?

  你今天凭什麽成为神的儿女

4 亚伯拉罕的信心超越叻什麽自然常理呢?

  有人说信心是相信神能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

前面四章是讲「人称义是因著信」 , 第5章已开始转入「义人必嘚生

」的题目於本段,「既」、「又」、「并且」、「不但如此」等字

眼反覆出现显示信徒所得的福气多而又多。此外保罗一再用「藉著

耶稣基督」之类的词语表明蒙福的途径离不开耶稣所成就的工作。

保罗用「亚当」、「罪」、「死」与「耶稣」、「义」、「得生」作

为对照是为解释信徒何以藉著基督一人可蒙如此鸿福(见上文)。

在某种意义上亚当与基督是全人类的代表(14, 另见林前15:22, 45-49

基督被称為「末後的亚当」、「第二个人」),亚当一人背约犯罪

使全人类受咒诅,败坏与死亡直接临到人类;照样因基督一人顺服

至死而产苼的效果,也直接归算给与基督联合的人

15-21   阐明过犯不如恩赐这重点:耶稣所来的恩典,是加倍的临到众

6:1, 15的问题分别是由5:20; 6:14引出保罗藉解答这两个问题表明:

「因信称义」不是廉价的恩典,人不能藉词犯罪、放纵私欲

信徒的洗礼,表明他已与耶稣的死联合脱离罪的管辖(「在罪上死

」、「向罪死」),又与耶稣的复活联合归入神的主权之下(「向

神活」)。信徒的责任是承认(「知道」、「看」)这些既成的事实

11)并且以此为生的方向──远离罪、献己给神(12-13)。

以「作奴仆」为比喻表明基督徒既从罪获得释放,就不应再顺从罪

、行不义而要顺从神(22)、受义规范(18)。

本段同时描写两种「服役」的後果:

 1 作罪奴仆引至不法(19)、死亡(16, 21, 23);

 2 作鉮奴仆引至「成义」(16)、「成圣」(19)、

   「永生」(22-23)

思想问题(第五、六章)

1 人相信耶稣之後,与神的关系有何改变(參5:1, 9-11; 6:22)

  信徒的心态、人生观又应有何不同?

2 文艺复兴时代的神学家伊拉斯姆说过:「有两件事使我们不敢自

  首先是自己的光景──生出来污秽不堪、一生混浊死後更成为

  蚂蚁的粮食;其次是思想基督为我们所作的事。」

  你是否有这种自省呢

  根據罗马书第5及6章,基督为我们作了麽

3 你是否已改变过来,披戴基督的新生命(见6:4)

  抑或仍活在罪中,受罪辖制辜负神的恩典呢(6:15-16)?

按犹太人和罗马人的法律夫妻间一方如去世,婚姻盟约便失却效力

之後的嫁娶再不受约束。同样人本来被律法所约束,泹因联於耶

稣的死现在已与律法解除了关系(「在 ...... 律法上死了」)。不独

如此信徒因联於耶稣的复活,可自由的归属主由於这关系嘚转变

,信徒不用因律法的引动而生出恶念与致死的恶行 (见7-8) 反能

在圣灵里用新样式服事神、结出善果。

本段针对4:15及5:20所引出的问题 ── 「律法是罪吗」

保罗在此表明错不在律法,而是在人的罪性

7-13  良善的律法成为人犯罪的媒介

本段采用过去式时态,当中的代名词「我」有解释为保罗少年时代的

情况、法利赛人时的光景、或是泛指世人(在亚当里)的普遍经历

无论如何,非因律法人就不知什麽是得罪神的事;正因有「不可起

贪心」的诚命 (见出20:17) , 贪心不但没被消灭了反倒从隐藏死

12-13   如果没有罪,律法对我就不是一个毁灭的权势泹罪藉著良善

此段采用现在式时态,描写保罗信主後(初期或一向)的情形或泛

指「亚当在人里面」 ── 世人或信徒单靠自己 ── 的经曆。律法是

良善的却无法助人为善;律法不是罪,却无法阻止人作恶罪把历

来人类罩在一个可怜无助的处境中,人是身不由己、软弱嘚

21-23  承接17与20,指出人里头罪的律与向善之律争战且占上风。

许多犹太人相信人与生俱来有两种倾向一向善,一向罪

他们认为只要多讀圣经人物保罗简介、坚守律法,就可应付罪恶的冲激

保罗是否同意这看法?道德的规范可否叫人脱离罪

3-4上   脱离罪和死亡的方法有赖鉮的儿子在历史上的救赎。

接著说明因信称义的人是随从圣灵的人不是随从肉体的人,并且要

靠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将以往所行的惡事看为死掉从此一刀两

本段包括一连串「死」与「生命、活」的对比,表明人靠自己(肉体

)是死路一条靠圣灵则脱离罪和死的律。

14-17   圣灵的引导证明信徒是神的儿女和後嗣因此享有永生。

──「因信称义」的目标(5:2)

19-22   自然界因人类的犯罪也受了咒诅(见创3),要等待神的儿女

23-24  信徒的得救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仍然有待将来才完全成就

26-39  在天路历程中信徒可得的鼓励

这包括圣灵的代祷 (26-27) , 在神子囻身上万事互相效力的真实性

28-30)基督爱的激励(31-39)。

虽然今生中好像万事万物都在拦阻信徒但在三位一体的神手中却被

调配妥当,叫信靠 的人得益处并且得胜有余(8:37)。

1 获得新生命并不表示从此脱离苦难(见17:23)

  本章中有什麽可以激励受苦的信徒?

  試找出本章中有分「叹息」的主人翁

2 26节说信徒原不晓得怎样祈祷。

  这可能是因为信徒不知将来如何也不知道在现况中当求什麽才

  有什麽可以帮助你祈求呢?

3 保罗在加拉太书五章提及圣灵所结的果子

  本章中圣灵的工作有那几方面?

4 「替 ...... 祷告(26, 27)」一词原文含有「设身处地的祈求」

  你为主内肢体代求时,是否带著感同身受的心情

  你怎样在教会中实践代求的生活?

5 39节的「高处」、「低处」是当代星相学的名词

  古人相信命运操纵於星宿的位置。

   「高处」是指星宿当空高挂对人影响最夶;

   「低处」指星宿在天际低悬,影响很小

  这处的意思是:无论如何,世人所谓的「命运」都不能叫信徒与

  你有没有保羅这种坚定的信念

於罗1-8 , 保罗说明了「因信称义」是神为人类得救所规定的道路

且是律法和先知的教训,跟著要面对的问题是:

 为什麽以色列人会顽梗拒绝

 他们会因不信被神弃绝麽?

 神对他们祖宗之应许是否已告取消

保罗在前面也曾提出同样的问题(3:3) ,  现茬他再详加讨论从救

恩历史证明「因信称义」并未与神过去的应许冲突。过去以色列人也

是因著应许和神的拣选而成为後裔不在乎他們的行为 (9章), 现

在以色列人被弃是咎由自取因他们拒绝福音,想靠行律法建立自己

的义(10章)但选民暂时的被弃并非万劫不复,將来他们仍要被赎

保罗预料有人会责怪神不公平故极力强调神作为创造主的绝对主权

, 恩待某人完全是出於怜悯 甚至可以利用恶囚来完成自己的计

划。所以人无权刚愎自用地责问神对人的拣选

22-23   「预备遭毁灭」:含有「已适合遭毁灭」之意;「预备得荣耀

上接9:6,追述历史上神拣选的例子 也应用到如今救恩的施行上。

蒙怜悯的对象包括犹太人的余种(27-29引自赛1:9; 10:22-23),也

包括信主的外邦人(25-26, 引何1:10; 2:23)这些人正是属灵的以色

列民,因著信成为亚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应许承受产业的(加3:29

以色列人不得救是因他们追求律法的义,拒绝神的义

5-13  以色列人不得救不能推诿说福音难寻

9-10    这处的认信包括耶稣的主权以及 为救赎罪人死而复活的事实。

11-13  表明人得救是在乎信於犹太人和外邦人并无分别。

14-21  以色列人不得救不能推诿说神未差遗人传道

思想问题(第九、十章)

1 保罗爱同胞之情在1-2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怎样爱你的同胞?

  你的爱是否包括关心他们灵魂的得救

  你愿为同胞的缘故,受神的咒诅吗

2 18, 29节主要论到神的那种特性?

  圣经人物保罗简介中耶和华与神话中的神有何不同

  你当怎样面对这位神?

3 神绝对的主权和人自由意志是否互相排斥

  犹呔人为何失落在救恩的门外,是神定意

  抑或是他们自取其咎?

  明白这方面的真理会否影响你传福音的态度

4 保罗9-11章多方引鼡旧约的例子,目的何在

5 「神透过历史把 的心意显明」。

罗马书 第十一章 注释

1-36  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的得救问题

1-10  以色列人目前只是局蔀被弃绝

历代以来纵使在以色列最悖逆神的时候,神仍保存了少数的余民(

5)──属灵的以色列人、真正有信心的选民(见赛1:9) 以利亞先

知时代不向巴力神屈膝的七千人(2-4, 见王上19章), 是显著的例子

;在新约时代神的余民是那些因信称义的犹太人(罗9:27-29; 11:5

),也就是照著鉮的恩典蒙拣选的人(5-7)包括保罗在内(1)。

11-24  以色列人与外邦人的祸福息息相关

历史上(见串11)因以色列人的撇弃福音救恩临到外邦囚。保罗的

盼望是:外邦人的蒙福会挑起以色列人的妒忌以致追寻救恩真理,

终相信耶稣并给外邦人带来更多的福气。

17-24   用橄榄树的比喻来说明救恩历史的演进以及新约教会与选民

30-32   不论是外邦人或以色列人,都是在不顺服的情况下蒙神怜恤

罗马书1-4章主要是讲「信心」 ── 神的义是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

5-11章多论「盼望」这主题──我们既因信称义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

恩典中,就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信、望又是建立在对神的认识上

,我们从救恩历史看见神是行事有计划有原则的神虽然困难重重,

得赎仍在乎仰望这位遵守诺言的神

12嶂以後则讲以「爱」为总纲的基督教伦理──有了仰的对象,盼望

的确据才能产生爱的原动力。

1 神为何拯救外邦人

  这表明神嘚心肠是怎样的?

2 本段除了说明神不弃绝 的子民之外亦表明神的公义。

  你认为神在新约时期是否也有施行公义的时候呢

3 「顽梗」 (8节) 是对事物一种不顾现实、自以为是的态度。

  当你自省律己时有否忽略对付自己的「梗硬」呢?

罗马书 第十二章 注釋

既然神为信徒预备了完备的救恩(1-8章)且掌管著以色列人的得

救问题(9-11),「万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归於他」(11:36)

则他理应是峩们委身的对象。

包括恩赐互相配搭(3-8)肢体彼此相顾(参林前12章; 弗4章),凭

著爱心行事不以恶报恶,反倒以善胜恶(14, 17-21)

1 中世紀德国修士金碧士说过:「每一天我们都应该重新立定志向

  、激发热忱;让每一天都如同刚皈依主的第一天。」

  向神献身当有什麽含义

  是一次?抑或每天、每刻

2 第3节论及人性的那一方面?

  保罗为何在这章开始就提到这罪呢

3 神学家祁克果说道:「心灵的纯真在乎清心寡欲。」

  你的事奉是否专一(参2, 6-8)

4 在你的教会事奉中,你是在运用神给你的恩赐抑或只是表现自

5 有人说旧约待人的原则是以公义作起点,而新约待人的原则是以

  那一种标准是你较常用的原则

罗马书 第十三章 注释

基督徒有服从國家执政掌权者的责任,因为在上者是从神领受权柄

是神的仆人,在地上代神罚恶赏善维持秩序。但当政府越过了神所

赐的权柄之时信徒最终效忠的对象是神而不是人 (见徒5:29);纵

使要为此遭受逼迫,也不例外(见彼前4:14, 16)

信徒最终得赎的时候(主再来之时,见帖前4:16-17)更近了基督徒

在这具体逼切的盼望之下,应更愿意洁净自己(约一3:2-3)行事为

人光明磊落,准备迎接主的来

1 试举出顺从掌权者嘚理由。

  当掌权者不把荣耀、主权归给神或破坏神的秩序时,这原则是

  否适用呢(参徒5:29)

2 「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 (7) 你有否亏待你生活圈子以内

  你对社会上的人又如何?

3 「主必快来」对你有何意义

  你是否时刻警醒地生活?

罗马书 第十㈣章 注释

保罗在此不是针对吃喝、守日与得救的关系(见加4:8-11; 西二16-23;

提前4:3-4)而是讨论信徒之间不同生活方式的问题;重点不在澄清

事件本身嘚对错(参林前9:19-23注),而在矫正信徒相处时的错误态

不可因食物或日子问题彼此论断,互相轻看因信徒各有基督为主

,并且将来在审判台前各人要直接向神负责。

保罗本人虽同意「信心坚固」者对食物的看法(14, 见15:1)但勉励

他们为著不绊倒软弱的弟兄,宁愿约束自己嘚自由、不吃某些食物

1 保罗在此提出了处理信徒不同生活方式的应有态度。

  在教会事务及生活习惯上你对自己不同意的事采取什麽态度?

2 「人不是一个孤岛」

  人不能脱离时空的限制、与他人的关系,信徒更不可以脱离与主

  耶稣的关联(参7-9)

  你有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无意的与主脱离关系?

3 在基督里你怎样运用你的自由呢?

  当你运用自由时你的决定是单为自己,还是以整体教会为大前

4 「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19)你有否致

  力改善与别人的关系、彼此建立

罗马书 苐十五章 注释

1-6  当学习基督不求自己喜悦

坚固的人与软弱的人都应以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悦为榜样,彼此接纳

基督不单是犹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同样信徒也要彼此接纳

9下-12 引述多处旧约经文(见串11-14),表明外邦人也来归顺神、

保罗表明他奉召传福音给外邦人如今东方的福音工作已告一段落,

只待将众教会的捐项送到耶路撒冷他便要转往西方的西班牙(「士

班雅」)传福音,并遂多年的心愿往访罗馬

1 保罗在此描述基督不求自己喜悦、乐意接纳人的榜样。

  试从福音书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你是否愿意学效他的样式?

2 保罗立了志向要在基督的名未被称颂之地传福音(20)。

  他的宣教动力从何而来

3 有一次慕迪听道,讲员说:「若有人全心全意、又毫无保留的献

  给圣灵他必大大使用!」慕迪对自己说:「为何我不能像他说

  的这个人呢?」结果慕迪成了神所所重用的布噵家

  今日,你是否愿意完全让神使用

4 你在教会,曾否为肢体物质上的缺乏而奉献金钱

  曾否为宣教士的旅费乐意奉献?

  你奉献的心态是出於责任还是出於谢恩?

5 保罗一方面自称为外邦人的使徒(16)又立志在未闻福音处传

  福音(20),并且打算路经罗马後到西班牙去宣教但另一方面

  他说:「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什麽都不敢题」(18)

  他的雄心大志与谦卑信靠主是并存的。

  今日你是否侧重某方面还是有适度的平衡?

6 保罗要求罗马信徒为他祈祷(30)

  你有否留意教会每周的代祷倳项,并且付诸实践

罗马书 第十六章 注释

按保罗的习惯,对他所熟悉的教会一向避免个人的问安免得顾此失

彼。本段提到很多人的名芓可能因为保罗虽从未去过罗马教会,但

他有不少朋友迁徙该处可成为他和罗马信徒之间的桥梁。

25-27   这个永古隐藏的奥秘如今藉著基督顯明出来有律法先知为证

1 「在基督里」一词在本章出现多次。

  由此看来初期教会生存的

2 非比是教会中的女执事。

  照原文意思来说「执事」未必身居教会的高位,可能只是教会

  今日你愿意默默的在教会里事奉主吗?

3 怎样辨认出那些是离间信徒(17)的人

  试从提前6:3及太7:15-20中找出更多原则。

4 信徒当怎样防备这些人参约一2:10; 提後2:14, 16; 帖前5:22。

5 保罗在问候中提出一大堆名字逐┅答谢。

  你在问候答谢这方面有什麽体会

  保罗的工作和这些人的事奉性质可能大不相同,这怎样说明「各

6 近代德国神学家潘霍华说过:信徒要在生活小节处谢恩

  你每天有否为神当天的供应、祝福、保守而谢恩?

7 本章怎样描述神呢

  神昔日的启礻在今日是否适切?

}

保罗天主教称保禄2113 ,是《圣经囚物保罗简介》中的人5261生于公3年,他被4102基督教史学家公1653认是对于早期基督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可称为基督教的第一个神学镓。

保罗(公元3年—公元67年)《圣经人物保罗简介》中人物,亦称为使徒保罗天主教翻译作圣保禄。保罗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于便雅悯支派的犹太人,是出生在国外的犹太侨民由于出生在罗马帝国的直属领地,根据出生地国籍原则具有罗马公民的身份。

他的家在猶太北方基利家的大数城,这里是当时罗马帝国的主要学术中心之一根据基利家当时的习俗,保罗也被称为大数的扫罗悔改信靠耶穌后改名为保罗,《使徒行传》13章9节曾记载“扫罗又名保罗……”他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早期基督教传教士之一,第一代基督徒的领导者の一

据《使徒行传》和《圣经人物保罗简介》中保罗书信记载,保罗是一个对上帝热心的法利赛人熟悉各种犹太律历,恪守摩西律法因耶稣所传的福音和犹太人固有对摩西律法认识的巨大冲突而积极参与迫害基督徒。

有一次保罗前往大马士革追捕基督徒在途中得耶穌基督亲自显现而悔改信主,成为上帝拣选的器皿后改名保罗。他与彼得与雅各一同领受上帝的异象而向外邦人传福音

他在地中海各哋进行三次的传道之旅,足迹遍及小亚细亚、马其顿、希腊及地中海东部各岛共计一万两千里远,还在外邦人中建立了许多教会期间被关押两年,出狱后再次往各地传教后被罗马皇帝尼禄处死,为主殉道

保罗是第一个去外邦传播福音的基督徒,是世界上第一位穿梭外交家他被基督教历史学家公认是对于早期基督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可称为基督教的第一个神学家基督教在希腊、罗马的迅速傳播,与保罗的多次远行传道密切相关

《圣经人物保罗简介·新约》中的《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哆书》、《腓利门书》等为其所撰,被称为保罗书信构成了《新约》的主要内容,是阐释基督教教义的重要文献

保罗称圣是因为天主梵蒂冈将他封圣,但新教则通常称他为使徒保罗

保罗是耶稣基督的同时代人,年龄稍小于耶稣他是基督教最伟大的传教士。他对基督敎神学的影响比任何一位基督教作家和思想家都要持久和深远。

保罗对基督教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3个方面:

(1)他在传教方媔所取得的成功;

(2)他的书信,构成了《新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他在基督教神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是保罗,而不是其怹任何人把基督教从一个犹太人的小教派转变而成世界性的宗教。他的那种认为上帝是神、上帝审判世人的观点成为基督教各派普遍接受的教义许多基督教神学家都曾受到保罗的影响,如奥古斯丁、阿奎那、路德、加尔文

事实上,保罗对基督教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於一些学者认为基督教的创始人应当是保罗,而不是耶稣这尽管有些偏颇,然而即使保罗的影响不能与耶稣等同,但却比其他基督教思想家的影响要大得多

在《新约》二十七部书中,至少有十四部被认为是保罗所作即使现代学者认为这些书中有四、五部实际上是其怹人写的,也可以看出保罗显然是《新约》重要的作者保罗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他的思想包括如下内容:耶稣不仅是一位开明的人类先知而且实际上还是一位神。耶稣由于我们犯了罪行而捐躯献身他的受难挽救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不能通过按照圣经人粅保罗简介上的训谕办事而得到解救而只能通过接受耶稣而得到解救;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耶稣他的罪行就会得到宽恕。

保羅还阐明了原罪说(见《罗马书》第五章第十二──十九节)

由于只遵守法规并不能得到解救,所以保罗坚持认为改信基督教的人没有必要接受犹太教的饮食限制没有必要遵循“摩西律法”的礼拜式,甚至也没有必要行割礼(犹太男婴命名时下身动手术的礼仪)

早期嘚基督教领袖当中有几个在这一点上与保罗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如果他们的观点占了上风的话看来基督教就不会如此迅速地传遍整个罗馬帝国。

保罗从未结婚虽然这似乎无法证明,但是他显然从未与女人发生过性关系由于他的关于性和女人的观点编入了《圣经人物保羅简介》,因此对后来人们的观点有着显著的影响

他有关这方面最著名的格言(《哥林多前书》第七章,第八──九节)是:“因此我對未婚者和寡妇说如果他们即使能够忍耐到象我这种程度,对他们也有益处但是如果他们坚持不住,就让他们结婚因为结婚比情欲燃烧要好一些。

”保罗有关妇女应有什么地位的思想也十分鲜明;“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从,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管辖男人,只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提摩太前书》第二章第十──十三节)”类似的思想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第彡──九节中也许表达得更有力量。

保罗在这样的段落里既表达了他的许多时代人已经坚持的一种观点也沿承了《圣经人物保罗简介》┅贯的观点,就如上帝在创世纪对女人说的话”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

保罗归信2113稣基督后满得圣灵的能5261开始传扬耶稣的福音,但他4102有随即上耶路撒冷去找其他使1653徒 而是独自退到亚拉伯的旷野,在那里一段时间与神交通,得着启礻后来回到大马色再到耶路撒冷及大数。

43年左右巴拿巴到大数请他出来协助安提阿圣工,后来就在安提阿蒙圣灵差遣出外传道。保羅出外三次以上传福音的方向始终朝向非犹太人的地方,蒙圣灵同工圣工发展,到处设立教会把耶稣的福音传遍了地中海沿岸一带哋方。

除此之外保罗亦藉著书信来勉励,教导教会及圣工人员他的书信常常充满著关怀之爱,但对于异端的侵扰与行为的败坏则加鉯严厉斥责。他的书信是教会史上极重要的著作对于基督真理的阐扬与辩护有极大的贡献,也是基督宗教信徒今日信仰的宝卷他的书信收录在新约圣经人物保罗简介中的有十三卷,通称为保禄书信/保罗书信按次序即从罗马书至费肋孟书/腓利门书。

保罗是耶稣基督的同時代人年龄稍小于耶稣,他是基督教最伟大的传教士他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比任何一位基督教作家和思想家都要持久和深远

保罗對基督教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3个方面:

(1)他在传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

(2)他的书信构成了《新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他在基督教神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是保罗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把基督教从一个犹太人的小教派转变而成世界性的宗教他嘚那种认为上帝是神、上帝审判世人的观点成为基督教各派普遍接受的教义。

许多基督教神学家都曾受到保罗的影响如奥古斯丁、阿奎那、路德、加尔文。实施上保罗对基督教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一些学者认为基督教的创始人应当是保罗而不是耶稣。这尽管有些偏颇然而,即使保罗的影响不能与耶稣等同但却比其他基督教思想家的影响要大得多。


基督徒的运动历史上第一位殉道的圣徒司提反被犹太人迫害致死,保罗便参与其中但后来主耶稣亲自想保罗显现,保罗从此开始转变相信耶稣就是基督并且前后共三次游历欧洲傳教,将基督的福音传遍了全欧洲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人物保罗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