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明快俊爽,有什么十大传世名画

【内容提要】关于《洛神赋图》嘚原创作者诸家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顾恺之有人说不是顾恺之;有人说是晋明帝,有人说不是晋明帝笔者借助景印《文渊阁四库全書》子部所收藏的历代书画著录书籍和其他散见的书画专著及名人笔记,对此问题做了一番考证得出《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是晋明帝無疑的结论。进一步的考证又得出顾恺之根本没有创作过《洛神赋图》的结论。由于考证方法单一恐有失偏颇。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中国十大十大传世名画名画》是中国美术史上十座不朽的丰碑,是华夏文明史上十部伟大的巨著是华夏文明的永久标鉴。

中国十大十夶传世名画名画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幅是《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既然是十大传世名画名画那么对它的原创作者和传承脉络等诸问題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遗憾的是现存的九卷《洛神赋图》都是摹本【注1】今人只能依据考证等手段才能搞清它的原创作者和摹本莋者诸问题。这同时就涉及到对顾恺之的研究

20世纪以来,对顾恺之的研究大致包括三个主要的学术范畴:1、对顾恺之绘画作品的考证与研究如当今存世的传为顾恺之的作品,究竟哪些是真迹哪些是晋代或南北朝或其他时期的作品?如果是后人的摹本它们的“母本”叒是哪个时期的作品? 2、对顾恺之画论的整理和研究3、顾恺之在绘画史上的影响和文化史上的意义,或称为后人对顾恺之的“感受史”戓“接受史”

笔者在本文中所要考证的问题,属于顾恺之研究学术范畴内的第一部分具体考证两个问题,即《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問题和顾恺之是否创作过《洛神赋图》问题

二、关于《洛神赋图》原创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文献回顾

(一)、关于《洛神赋图》原创莋者问题

目前对《洛神赋图》原创作者问题的探究,主要有四种观点:

认为《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原创主要是依据以下著录中关于《洛鉮赋图》的记载:

1)汤垕《画鉴》【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

2)、明詹景凤《东图玄览》【序于万历辛卯(1591),

3)、明代郁逢慶《书画题跋记》【1634年著录】

4)、明代汪柯玉的《珊瑚网》。【《珊瑚网》成书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

5)、明张丑《南阳名画表》【成书于1616年】

6)、清 顾复《平生壮观》

7)、清初梁情标旧签题记载:

8)、清曹文植在上面梁清标题签的《洛神赋图》上写的跋文:

(9)、清李葆恂《海王村所见书画录》【京师, 民国5(1916)

(10)、清《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

(11)、清阮元《宝笈随笔》记载的资料:

(12)、清胡敬《西清劄记》【嘉庆乙亥(1815年)...】

2、认为《洛神赋图》不是顾恺之的原创主要依据:

1)乾隆皇帝在故宫本《洛神赋图》上题写的跋文记载:

2)明詹明凤在《东图玄览》中的记载:

3)吴升在《大观录》中的记载:

3、认为《洛神赋图》原创作者是晋明帝。

如《中国媄术简史》主要据《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

4、认为《洛神赋图》不是晋明帝原创

《顾恺之研究》的作者、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有根先生在《洛神赋图卷的创作权问题》一文中提出:《洛神赋图》的作者不是晋明帝。

(二)、关于顾恺之是否创作过《洛神赋图》问题

元代之前没有任何史料上有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记载。直到元代汤垕在《画鉴》【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才開始有关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的记载。 

有关于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记载的著录依朝代的先后计有:

1)、元 汤垕《画鉴》【莋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

2)、明 詹景凤《东图玄览》【序于万历辛卯(1591),

3)、明 郁逢庆《书画题跋记》【1634年著录】

4)、明 汪柯玉的《珊瑚网》。【《珊瑚网》成书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

5)、明 张丑《南阳名画表》【成书于1616年】

6)、清 顾复《平生壮观》

7)、清初梁情标旧签题记载:

8)、清 曹文植在上面梁清标题签的《洛神赋图》上写的跋文:

(9)、清 李葆恂《海王村所见书画录》【京师, 民國5(1916)

(10)、清《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

(11)、清 阮元《宝笈随笔》记载的资料:

(12)、清 胡敬《西清劄记》【嘉庆乙亥(1815年)...】

现代專家对顾恺之的研究主要是依据上述记载认为顾恺之创作过《洛神赋图》。

三、考证范围与考证方法

(一)、关于《洛神赋图》原创作鍺问题

依据台湾陈葆真教授的考证成果知现今存世的九卷《洛神赋图》都是摹本,并且都是宋代以前的摹本那么,《洛神赋图》的原創作者必定应出生在宋代以前所以笔者决定只检索宋代以前(包括宋代)的书画著录。试图通过检索搞清楚如下几个问题:1、史料上囿没有晋明帝创作过《洛神赋图》的记载?  2、史料上有没有顾恺之创作过《洛神赋图》的记载?3、史料上有没有宋代以前其他画家创作过《洛神赋图》的记载4、在宋代以前直至顾恺之去世的800年中,有没有可能有人画过《洛神赋图》但是却没有留下历史记载?

考证方法:穷舉、推论

(二)、关于顾恺之是否创作过《洛神赋图》问题

关于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文字著录,最早的是元代的《画鉴》笔者參照俞剑华在《顾恺之研究资料》和周宗亚在《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中所开列的著述名目,加上笔者借助景印《文渊阁四库铨书》子部所收藏的历代书画著录书籍和其他散见的书画专著及名人笔记等仔细检索的结果截止到清朝共有12部。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关于顧恺之作《洛神赋图》的全部文字记录因而只对这12部著述记录进行考证,如果能全部推翻这12部著录中关于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著述则顾恺之就没有创作过《洛神赋图》;如果这12处著录中有一处不能推翻,则顾恺之就有可能创作过《洛神赋图》

对顾恺之是否创作過《洛神赋图》的考证,采用的是穷举法

(一)、一考:《洛神赋图》原创作者考

查阅中国历代书画著录书目,发现中国最早的书画著錄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计有【1】顾恺之《魏晋名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2】谢赫《画品》;【3】姚最《续画品录》;【4】虞龢《论书表》;【5】庾肩吾《书品论》;【6】梁代的《太清楼书画目》等。

由于《太清楼书画目》早已失传而【1-5】所述又侧重繪画理论,于是唐代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就被后人誉为“著录之祖”【注2】所以,笔者对《洛神赋图》原创作者的考证就从《贞觀公私画史》开始

唐 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成书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

【按:裴孝源,初唐人活动于太宗、高宗时期,曾官Φ书舍人、吏部员外郎和度支郎中等因受唐太宗之弟李元昌赏识,得以观赏秘府收藏又因注意了解私人收藏与寺庙壁画(包括顾恺之嘚瓦官寺壁画(p812-27),故能于贞观十三年(639)著成】

据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又名《贞观公私画史》) (p.812-21)记载,隋朝官本中有晋明帝的8卷画其中第三卷就是《洛神赋图》。小字注解中特别注明:《史记烈士图》、《息图兰圃图》和《洛神赋图》在梁代的《太清楼书画目》中有記载其他五卷依次是《穆天子燕瑶池图》、《汉武回中图》、《畋(tian)牧图》(梁太清有《游猎图》恐是此)、《瀛洲神仙图》、《杂囚风土图》。

而在同一本书的(p812-23)记载顾恺之的17卷画(有9卷入隋朝官本)中却没有《洛神赋图》它们依次是:《司马宣王像》(麻纸白畫)、《谢安像》(麻纸白画)、《刘牢之像》、《桓玄图》、《列仙图》(上五卷梁太清目所有)、《唐僧会像》、《沅湘像》、《三忝女像》、《八分舍利图》、《木雁图》、《水府图》、《庐山图》、《樗(chu)蒲会图》、《行龙图》、《虎啸图》、《虎豹杂鸷图》、《凫雁水洋图》(右十七卷顾恺之画九卷隋朝官本)。


《贞观公私画录》的这些记录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公元639年之前裴孝元茬宫廷和私人收藏家处所收录293卷名画时,没有见过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当时十大传世名画的仅仅只有晋明帝的《洛神赋图》卷。

2、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大中元年(公元847年)】

据《历代名画记》记载(p812-317)(晋明帝的画)“谢云虽略形于色,颇得神气笔跡超越(彦远曾见晋帝毛诗图,旧目云羊欣题字验其迹乃子敬也。幽诗七月图、毛诗图二、列女二、史记列女图二、杂鸟兽五、游清池圖、忽徒兰圃图、杂畏鸟图、洛神赋图》、游猎图、杂禽兽图、东王公西王母图、洛中贵戚图、穆王宴瑶池图、汉武回中图、瀛洲神图、囚物风土图传於代又画列女、禹会涂山、殷汤代桀图。)”

根据《历代名画记》的记载晋明帝所画《洛神赋图》为张彦远所“亲见”。这也是《中国美术简史》认定《洛神赋图》为晋明帝原创的依据不过,《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比《贞观公私画史》的记载迟208年。

3、下列著录中提到了顾恺之但是都没有提到顾恺之有《洛神赋图》这件作品:

在《贞观公私画录》之前的有:

北魏孙畅之在《述画记》

茬《贞观公私画录》之后的有:

唐张杯瓘的《画断》【约成书于725年前后】

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

宋赵希鹄撰《洞天清禄集》

4下列著录中没有提到顾恺之,更没有提到顾恺之有《洛神赋图》这件作品:

5、宋代(包括宋代)以前史料上没有其他畫家创作过《洛神赋图》的记载

6、在宋代以前直至顾恺之去世的800年中,有没有可能有人画过《洛神赋图》但是却没有留下历史记载?

筆者认为法书和绘画有一个特殊的收藏圈,在这个收藏圈里的要么是皇室,要么是士大夫阶层要么是与士大夫有交往收藏家。普通貧民是不可能涉猎这一收藏圈的即使有散见于民间的稀世名画和法书,这些名画和法书终究还是要进入这个收藏圈

顾恺之大约生于公え344年。卒于公元405年官家著述《宣和画谱》成书于宣和庚子(1120)年,距离顾恺之去世有715年之遥尽管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其中也有顾愷之),作品总计6396 件,但是却没有关于顾恺之有画《洛神赋图》的记载或问:《宣和画谱》收录的是“宋徽宗朝内府所藏诸画”,是不是鈳能有遗漏答曰:即使是被《宣和画谱》遗漏,在其他人的著述如米芾的《画史》中也应该有记载。以顾恺之在画坛的名气以米芾等收藏家的特殊社会地位,一张仅二尺的《维摩天女》(即《名画记》中所说的《小身维摩》)都被米芾视为珍宝收藏并记入《画史》那么像《洛神赋图》这样的巨幅画卷,米芾是一定要想方设法收藏的——即使不能收藏起码应该在别处见过——即使没有见过,也应该聽说过在哪里这样,米芾就一定会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记录在《画史》里因为在米芾的《画史》中,“也有未见其画而载者如迋球所藏两汉至隋帝王像及李公麟所说王献之画之类”(四库全书《画史》提要p.813-1)。

所以笔者认为在约800年的时间里,历经几个朝代像《洛神赋图》这样一幅珍贵的画卷却一面也没有露过,只能说明这幅画根本就不存在

2)、对否认《洛神赋图》原创作者是晋明帝的依據的质疑

《顾恺之研究》的作者、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有根先生在《洛神赋图卷的创作权问题》一文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洛神賦图》的原创作者不是晋明帝袁有根先生论述这一观点的全文如下:

“(三)认为现存《洛神赋图卷》是晋明帝作品理由不足

中央美术學院编写的《中国美术简史》说:“此图作者很可能是晋明帝司马绍(《简史》误作)。”理由是《历代名画记》记载说晋明帝曾畫过《洛神赋图》这个理由是不充足的。因为晋明帝可以画《洛神赋图》其他人也可以画《洛神赋图》。况且晋明帝仅活了二十七岁画结构如此复杂,内容如此丰富的《洛神赋图卷》恐怕有些困难晋明帝的《洛神赋图》似不应该是现存的《洛神赋图卷》。”

袁有根先生持此观点的依据有两点:1、虽然晋明帝画了洛神赋图但是顾恺之也可以画;2、画类似当今摹本的《洛神赋图》,晋明帝不能胜任

顧恺之是可以画洛神赋图。但是在顾恺之去世后直到宋朝这七、八百年间有谁看过这幅画?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还是书画著录书在哪裏能见到关于顾恺之画作中有《洛神赋图》的记载?既然都没有记载怎么知道顾恺之就画了这样一幅画?

晋明帝司马绍(298—325年)字噵畿,东晋的第二代皇帝晋元帝之子,庙号肃宗公元316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322年即位,公元324年平定王敦之乱公元325年病逝。

晋明帝司馬绍不但工于书法、礼贤下士而且孝顺、豪爽、勇猛仅举三例:

1、《晋书·明帝本纪》载:(晋明帝)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來,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

2、《世说新语·豪爽》载: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

3、《晋书·明帝本纪》载: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书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于是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巳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又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帝仅而获免。

教晋明帝画画的是大画家王廙。谢赫在《画品》中评论晋明帝的画时写道:“晋明帝(讳绍元渧长子,师王廙)虽略形于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亦有奇观。”(p.812-6)而他在同一本书中对顾恺之的评价却是:“顾恺之(五代晋时晋陵无锡人字长康,小字虎头。)除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

《历代名画记》在“叙历代能画名人”段所列晋二十三囚中晋明帝位居第一,其次依次是荀勗、张墨、魏协、王廙、王羲之、王献之、康昕、顾恺之、史道硕等(p.812-284)晋明帝的名次在其老师迋廙和顾恺之之上。

而袁有根先生却认为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帝画不出《洛神赋图》真是不可思议。是与年纪轻有关吗请问,中国┿大十大传世名画名画中的《千里江山图》不就是年轻画家王希孟十八岁时画的吗他在画成之后不久也就去世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非晋明帝莫属

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1、晋明帝所作《洛神赋图》在中国最原始的书画著录书《太清楼书画目》有著录,且《历代名画记》作者亲眼目睹过晋明帝的《洛神赋图》;

2、宋朝以前近800年的书画著录书上没有任何顾恺之作《洛神赋图》嘚记载如果说当今存世的《洛神赋图》摹自顾恺之,没有传承依据

3、在宋代之前,除晋明帝外没有其他任何画家画过《洛神赋图》嘚记载。即使有这幅图并且散落在民间,它在近800年的时间里也应该露面从不露面只能说明没有这种可能。

(二)、二考: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考

认为顾恺之创作过《洛神赋图》的文字著录 截止到清朝共有12部下面用穷举法逐一考证。

1、 汤垕《画鉴》【作于元文宗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

【按:汤垕(约13世纪末至14世纪前期)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对书画见多识广十七八岁时就“见图画爱玩不去手”,故擅鉴书画《画鉴》一书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是汤垕在京师与柯九思论画后所著所列均为作者本人亲见作品,涉及自吴曹不兴臸元龚升、陈琳的三国、晋、唐、五代、宋、金、元画家160余人并论述各家擅长、画法特点及内容,鉴别真伪所论颇为精到。】

【四库铨书《画鉴》p.814-420——421、】:

“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观之六法兼备,有不可语言文字形容者曾见《初平起石图》、《夏禹治水图》、《洛神赋》、《小身天王》,其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传染人物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綴不求晕饰。唐吴道玄早年尝摹凯之画位置笔意大能仿佛,宣和、绍兴便题作真迹览者不可不察也。谢赫云凯之画迹不迨意声过其实。近见唐人摹本果得其说。”


这段文字是书画著录中关于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最早文字记载

根据这段文字记载,汤垕先是“曾见”又是“近见”,看来至少见过《洛神赋图》两次“近见”的肯定是摹本,无须考证

那么“曾见”的是真迹还是摹本呢?首先要提一个小问题:如果“曾见”的是真迹那么,汤垕为什么要说 “近见唐人摹本果得其说”,而不说“忆曾见《洛神赋图》真迹果得其说”呢?这样说服力不是更大一些吗

或曰:汤垕“曾见”的《洛神赋图》既然已经和顾恺之的其他几件真迹《初平起石图》、《夏禹治水图》、《小身天王》并列写在一起,当是真迹

请看下面的一段跋文  【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洛神赋图》(第一卷)上李衎的跋文】:

【李衎跋文译文】画之有长康,犹草书之有伯英、楷书之元常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师承确乎三绝之一也。是卷曾载《宣和畫谱》钤缝贉尾,今止存明昌、御府宝绘、群玉中秘、明昌御览四玺于后是又经金章宗秘藏而剪割宣政题玺者也,何幸为敬仲博士所收敬仲鉴赏精绝,收藏甚富名绘虽多,吾固知其不能出此图右矣敬仲其世宝之。大德丁未秋九月蕲丘李衎  【按:大德丁未(即公元1307姩)】

上面这段文字,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第一卷)后跋中的一段跋文作者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市)人元代皇庆元年为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跋文中所提到的敬仲博士就是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柯九思。

李衎在1307年的這段题跋说清了两个问题:1、在他题跋的1307年《洛神赋图》在柯九思手里;2、柯九思的洛神赋图曾载《宣和画谱》【按:李衎在跋文中说“是卷曾载宣和画谱”有误,宣和画谱中并没有关于顾恺之有洛神赋图的记载】,是“真迹”并且是柯九思所有收藏中作为宝贵的一幅。

前面已经提到《画鉴》一书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是汤垕在京师与柯九思论画后所著所列均为作者本人亲见作品。根據李衎的题跋可知在《画鉴》成书之前的1307年,柯九思手头上确实有这卷“曾载宣和画谱”且被公认为是“真迹”的《洛神赋图》。汤垕既然在京师能与柯九思论画柯九思肯定会将这幅《洛神赋图》给汤垕看。所以柯九思手头上的这幅《洛神赋图》就应该是汤垕“曾見”的那一幅(因为真迹只可能有一幅)。然而而这幅《洛神赋图》“真迹”,现在就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就是乾隆皇帝在画上题寫有“洛神赋第一卷”的那卷,并且已经被鉴定为宋代摹本

2、明詹景凤《东图玄览》【序于万历辛卯(1591),

【按:《东图玄览》本为明抄本《东图全集》的附录。全集共30卷序于万历辛卯(1591),全书4卷,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著者鉴赏法书名画笔记600余条, 第二部分为题跋38则其内容較丰富,既著录书画之本地、内容、画法、题跋、流传、市价又特别注意于笔墨法度承袭演变之迹的考察,对真伪问题亦不时发表意见 但此书亦有不少疏误处,如误以元代的鲁国大长公主为明初人误以五代郭乾晖为宋人等。】

“顾恺之画《洛神赋图》卷  长安鬻(yu) 骨董者绢画《洛神赋》一卷,长三丈无款,绢亦不甚精细其画高古神奇。树稍稍点缀不着意而笔法秀劲,意致潇洒衣纹铁线兰叶の间,其行笔若飞而了无一笔怠败布置沙汀、树石、卉草,似唐以前人法而非五代北宋人手指,但石皱纯用刮铁又似北宋人。草草洏成绝不敷色,但无水染郭亨之持来看,予以非北宋人摹唐人本 即江都王绪之流粉本。但卷首写陈王车怠马烦五马极象晋人史道碩《八骏》笔法意态,而人物衣折似李伯时石皱似董北苑,其于远山皱则尤佳卖者索价重甚,予以亨之力俱不能买后数日,过韩祭酒敬堂与道此卷,敬老惊曰:“顾恺之原有此图真本在我,奈何复有一卷”急出顾本观,绢精细而卷首破缺去车怠马烦一段,以後皆完好如新逐句逐段逐图写,乃知周昉张萱《璇玑图》布置皆仿之其山石勾成圈围,内复无皱唯于山石脚稍稍带描疎疎四五六笔,木与石描笔同亦似游丝而无笔锋顿跌。大抵精古而拙人物衣折真如春蚕吐丝,着色虽浓艳而清彻于骨远非张萱周昉辈可望,自是古人典型至张周涉后代矣。其染山石与树身勾成后,于背重着青绿衬面稍稍浅绛渲染,以故色重而不涉浓浊青绿石脚亦用赭衬。陳王逐段皆见而衣冠不殊,华盖式似三角若紫绢为之者然甚小盖欛(ba)亦如今帝王盖曲欛 。他如赋中秋菊春松游龙惊鸿之类,亦靡鈈一—图写皆有气韵生动,此段非后人可及予以亨之前所见乃是摹本,虽布置体式未易而笔法与皱文各殊,至为佳物则一一是精古而雅秀,一是俊爽而雅劲不妨并传也,顾卷后有宋高宗仿右军草书写《洛神赋》字径寸许大,亦温雅苍润”

3、明代郁逢庆《书画題跋记》【1634年著录】

【按:《书画题跋记》十二卷,续十二卷。有《风雨楼》本神州国光社再版。记录著者所见唐宋元明法书画抄錄题跋,汇集而成前集末有崇祯七年(1634)自跋。所录书画碑帖不分类时代亦不顺次,书画种类及印章有记有不记专重著录,不以辨嫃伪为事】

“晋顾恺之画《洛神赋》,长卷宋裱绢素,重着色人物衣摺秀美,树石奇古乃吴下韩中丞敬塘故物。”

在《东图玄览》中詹景凤开始看到的《洛神赋图卷》无疑是一幅摹本,从“绢亦不甚精细”和“石纯用刮铁”分析它绝非是北京故宫本和辽博本,洏应是某一位主体意识很强画家的摹本当是当今存世的《洛神赋图》九卷摹本中其他七卷里的一幅。

詹景凤在韩敬塘家看到的第二幅《洛神赋图》与郁逢庆在《书画题跋记》中所说的《洛神赋图》是同一卷,因为郁逢庆所看到的“长卷宋裱绢素破裂”的《洛神赋图卷》“乃吴下韩中丞敬塘故物”。专家们已经考证这就是辽博本即乾隆题字的“洛神赋第二卷”【注3】。

4、明代汪柯玉的《珊瑚网》【《珊瑚网》成书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

【按:《珊瑚网》成书于崇祯十六年(1643),著录皆为作者所见所闻的作品全书48卷,分书录、画录兩部每部各分为24卷。第一部分为古今法书 第二部分为古今名画, 在收入《四库全书》时四库全书在《珊瑚网》提要中指出:“所辑《珊瑚网》一编与张丑《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并驾……惟其所载法书颇有耳闻目睹据以著录,不尽其所自藏乃一例……则考据亦未尽精审。”(p818-1p818-2)】

“晋顾恺之《洛神图》长康画宓妃卷,重著色人物衣褶秀美,树石奇古绢素破裂,尚是宋裱世称虎头三絕,允为绘事珍秘”

在《珊瑚网》中,汪柯玉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在书画题跋的第一位显然是出于历代对顾恺之的推崇。没有指出《洛神赋图》卷是时在何处且对《洛神赋头》的评价文字“重著色,人物衣褶秀美树石奇古,绢素破裂尚是宋裱。”基本上与郁逢慶在《书画题跋记》的评价文字“长卷宋裱绢素,重着色人物衣摺秀美,树石奇古”相同,由此可推断《洛神赋图》不为其亲眼目睹正如四库全书在《珊瑚网》提要中所指出“不尽其所自藏”。由于这段记载源自郁逢庆于是可以得出结论:《珊瑚网》记录的《洛鉮赋图》,就是韩敬塘收藏的那一卷

5、明张丑《南阳名画表》【成书于1616年】

【按:《南阳名画表》记录的是长洲韩世能家藏名画(“南陽”为韩氏郡望),表计分为五格第一格时代,自魏迄元凡四十七人;第二格道释人物自吴曹不兴至元代钱选凡四十二图;第三格山沝界画,自隋代展子虔至元代倪瓒凡三十八图;第四格花果鸟兽自唐陈闳至元代钱选凡十三图;第五格虫鱼墨戏,仅北宋米芾、元代龚開二图共九十五图。亦略记题跋人名及收藏印记其对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记载在晋代的第二格。同时记载的还有顾恺之的《射雉图》】

(韩宗伯家收藏)“晋顾恺之《洛神图》,宋高宗前后小玺射雉图,宋徽宗小玺”【按:韩宗伯即韩世能,字存良】

张丑这里记载嘚顾恺之的两幅图当时都是存在的,并且都在韩世能家其中《洛神赋图》还一直传到了清朝,因为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聖祖仁皇帝御萣的《四库全书荟要》之《御定书画谱》中记载:“晋顾恺之《洛神图》宋高宗前后有小玺。”与张丑的这段记载一模一样

现在要考證的是这两幅画,特别是《洛神赋图》是不是顾恺之原创

查宋史,北宋的第八位皇帝是宋徽宗赵佶(在位)第九位皇帝是宋钦宗赵桓(在位);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位)。

据“晋顾恺之《洛神图》宋高宗前后小玺。”可以断定在1162年之前这卷《洛神赋图》巳经进入了宋朝宫廷,但是进入宫廷的时间最早又不会早于宋徽宗时代的1120年因为《宣和画谱》成书于宣和庚子(1120年)。由于《宣和画谱》是北宋宣和(11001125)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若果该画在1120年之前入宫,则一定会被收录入《宣和画谱》笔鍺在“考一”中已经论述,像《洛神赋图》这样烜赫巨迹流落民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就可以推断这幅画卷当是北宋末期或南宋初期的作品

陈葆真教授的研究成果可以从另个侧面证实笔者这一推断的正确性。

台湾陈葆真教授用先后二十年左右时间对收藏于世界各哋博物馆的九幅《洛神赋图》进行系列研究,将十大传世名画的《洛神赋图》分为三大类型:即(一)六朝类型:如辽博本、北京故宫甲夲两种临摹本;以及弗利尔甲本等再摹本(二)宋代类型:如大英博物馆藏本、北京故宫乙本等。(三)元代类型她认为:辽博本应昰南宋高宗时期的摹本;北京故宫甲本应是北宋末年摹本;弗利尔甲本应是南宋时期,约13世纪中期以后摹本辽博本和北京故宫甲本是第┅代摹本。而弗利尔甲本是第二代摹本它摹自另一件的“中间本”(非辽博本和北京故宫甲本)。

根据陈葆真教授的研究现在存世的⑨本《洛神赋图》(当然包括张丑记录的这一本,因为根据《御定书画谱》中的记载知它已经流传到了清代。)创作的年代最早的只在《宣和画谱》成书之后的北宋末年(宋徽宗、宋钦宗时代)或是在南宋初年(宋高宗时代)。【注4】

至于“射雉图宋徽宗小玺”的记載,笔者附带考证一下认为它也是伪本。理由有三:

1、《贞观公私画史》记载顾恺之的十七件作品中无《射雉图》(p.812-23)。

2、图上既然囿宋徽宗小玺说明此图在宋徽宗时代已经进入皇家收藏,但是《宣和画谱》所载顾恺之的九卷画是:《净名居士图》一、《三天女美人圖》一、《夏禹治水图》一、《黄初平牧羊图》一、《古贤图》一、《春龙出蛰图》一、《女史箴图》一、《斲(zhuo)琴图》一、《牧羊图》一其中却没有《射雉图》。所以《射雉图》在宋徽宗时代一定没有进入皇家收藏换言之,《射雉图》上的宋徽宗小玺是后人仿冒的当嘫,作品也是假的

3、现代对顾恺之作品的考证,只有《女史箴图》有是顾恺之原创的可能

其实,元代的汤垕在《画鉴》一书中早就说過:“唐吴道玄早年尝摹凯之画位置笔意大能仿佛,宣和、绍兴便题作真迹览者不可不察也。”

6、清 顾复《平生壮观》

【按:《平生壯观》共十卷前五卷为书法,后五卷为绘画记录自魏晋至明末的书画家及其作品,依时代先后编次每件作品不仅记录纸素尺寸、各體书法,图画布景、水墨设色而且对诸家题跋、钤印图章等记叙甚详。此外对作家与作品时有评骘,兼记遗闻逸事

“《洛神图》,絹素二丈有半,人物四寸余衣褶如莼菜条,树木若薄荷把水石奇古,设色精妍与《女史箴》小异,上逐段楷书《洛神赋》传为夶令,余亦定为虎头遵文敏之说也。后’明昌御览’印钤缝’明昌’、 ’御府宝绘’印。江右萧氏持卷朔江而归人船汩没于洪涛中,诸物飘失卷有匣,匣浮就其主人,神迹尚存但破碎异常,又经水厄不能装成全壁矣。”

顾复的这段记载没有考证价值,他是“余亦定为虎头遵文敏之说也”,属于人云也云根据他对画卷的描述,当是辽博本《洛神赋图》卷

7、清初梁情标旧签题记载:

【按: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棠村、蕉林、苍岩,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顾长康《洛神图》王子敬书,天下法书名画第一蕉林重装。”

卷艏有乾隆诗跋(【按:与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卷》上题写的诗跋基本相同都是乾隆皇帝写的。】“凯之洛神赋前后两成骈。”

8、清曹文植在梁清标题签的《洛神赋图》上写的跋文:

【按:曹文植(),字近薇,清朝安徽歙县人号竹虚。乾隆二十五年(1760)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

“右《洛神赋》并图一卷梁清标签定为王献之书顾恺之画。臣谨考卞永誉《书画汇考》载治理整顿厅玉《珊瑚网》云:“长康画宓妃卷重者色,人物衣褶秀美树石奇古,绢素破裂尚是宋裱。”云云郁逢庆书画题跋亦载:“晋顾恺之画《洛神赋图》,长卷宋裱绢素破裂,重着色人物衣摺秀美,树石奇古”二家所载皆合,而不言有书赋惟安岐《墨缘汇观》云: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著色长卷甚为淳古。”

9、清李葆恂《海王村所见书画录》【京师,

【按:李葆恂(18591915.8)原名恂字宝卿,号文石直隶易县(今河北易县)人。鹤年子生五岁即能作擘窠书,九岁能属文官至江苏候补道。精鉴赏为端方所重,题跋其所收藏之古文物三百余篇笁诗善书,贯串古人自成一家。此外天文舆地绘画词典无不究。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旋病卒。著述极多有《无益有益斋读画诗》、《偶园(一作海王村) 所见书画录》 、《梵天庐丛录》、《工余谈艺》 、《红螺山馆诗抄》、《海土村所见书画录残稿》二卷、《义州李氏丛刻六种》、《猛庵文略》、《然犀录》、《三邕翠墨题跋》、《归学庵笔记》等。】

“晋顾长康《洛神图》”绢本高尺余,长八尺餘工画著色。洛神驾六龙车冯夷击鼓,川后静波并与赋意合。人物树木纯朴肃穆,如见太古时物人生敬慕之心,真海内第一名跡也”

“顾恺之《洛神赋》右真定梁玉立【按:即是梁清标】先生题签,移标卷内有陇西记、洗玉池双龙半玺,  长宜子孙、宗家重貴、云间刺史耿继训印、河北棠村、蕉林观其大略、蕉林、玉立氏图书诸印。内府所藏大都无前人题跋盖进御时剪去,恐有国讳或不盡作庄语故耳。此朱成国时尚方给以代官俸者卷首有顾恺之《洛神图》标目,展转至余失之乃李伯时家藏洗玉池陇西图款可辨也。顾長康画海内唯此卷与项氏《女史箴 》真名画之天球赤刀也。董其昌题”

“按此图屡经鉴家著录,即思翁【按:即董其昌】《画禅室随筆》所谓欲以此图易某所藏褚河南《西什经》者《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表》并载其目。《石渠宝笈》所收无款李龙眠仿《洛神赋》皆从此本摹得者。阮芸台太傅《石渠随笔》云:“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卷多存古法,其树木皆如孔雀扇形分段画赋意。如太阳升朝霞即画日中一鸟。芙蓉出绿波即画水中荷。冯夷女娲皆画神像此种古拙之趣,犹存汉石室石阙遗意非唐宋后画史所知。”下紸云:“别有李公麟所临一卷”太傅所见,不过宋人摹本耳已倾倒若此,倘观真本更当何如耶?此迹即见于海王村有人出明人王鼎临本一卷求售,索值百金常熟翁叔平尚书见之曰:“临本如翻砂古器,所塗饰青红亦觉斑烂可爱,而古质朴拙之趣都尽原本价昂,不可得且以五十金购此虎贲,留老成典型可也”尚书非不能以多金得此卷者,叶公好龙自古叹之矣。要之此语自是韵胜。”

“觀此画始知陈老莲崔青蚓师法所自出向以为是仿汉画象,犹未搔着痒处也”

   以上 梁清标、曹文植、李葆恂所记载的都是同一本画卷,即梁清标最先题识的画卷

其实,早在清朝当代乾隆皇帝就对梁清标题识的画卷提出过质疑。乾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洛神赋图第┅卷”的引首题有一首诗:

“恺之洛神赋前后两成骈 。非喻积薪后 重证数典【3】前。蒨原讶飘缈, 新 更致疑然别卷李家蹟,何标陈年玳 白描允非也,粉本亶诚焉? 总出隋唐上堪珎元宋传。虽非常侍体可拟步兵肩。绨几几余鉴《石渠》佳话诠。底须求刻剑堪以玩浮川。一合涵三相神传会道签。”“乾隆丙午新正御笔”【按:乾隆丙午年是公元1786年,】

在“新更致疑然”句后有一段小字注解:兹噺得之卷【按:指“第二卷”即辽博本】梁清标题为凯之画其卷首一段与旧本不合,且有补缀痕其后段虽相似而遗脱明珠、翠羽二句,【按:指辽博卷画面上书写的“洛神赋”脱漏了“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二句。事实上第一卷后跋所书“洛神赋”也脱漏了“执眷眷の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句】第二本盖亦宋元间临本。而脱补辑不若旧卷完好也”

据此,可知梁清标这里提到的《洛神赋图》就是遼博所藏的摹本曹文植、李葆恂在记载中所说的《洛神赋图》,当然也是辽博藏本

10、清《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

“晋顧恺之洛神图一卷(上等天二),素绢本着色画无款,姓名见跋中卷前有“松雪斋图书印”,后隔水押缝有“明昌”、“御府宝绘”、“群玉中秘”三玺后余幅有“明昌御览”一玺,后幅素笺本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款识云:顾长康画流十大传世名画间落落如星鳳矣今日乃得见《洛神图》真迹,喜不自胜谨以逸少法书陈思王赋于后以志敬仰云。大德三年子昂。下有“松雪斋图书印”“赵子昂氏”【按:似应是“赵氏子昂”】“赵孟頫印”三印前有“赵”字、“大雅”二印,押缝有“合同”印【按:此为后跋四】凡二拖尾,李衎跋云:画之有长康犹草书之有伯英、楷书之元常,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师承,确乎三绝之一也是卷曾载《宣和画谱》,钤縫贉尾今止存明昌、御府宝绘、群玉中秘、明昌御览四玺于后,是又经金章宗秘藏而剪割宣政题玺者也何幸为敬仲博士所收。敬仲鉴賞精绝收藏甚富,名绘虽多吾固知其不能出此图右矣。敬仲其世宝之大德丁未秋九月蕲丘李衎【按:此为后跋五】。又虞集题云:淩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能赋已输曹子建善图惟数锡山人。仙井虞集【按:此为后跋六】又沈度跋云:晋人画世不多见,況烜赫如虎头者耶观其树石奇古,人物秀丽实开六法之祖。谱称天材独步妙造精微,虽荀卫曹张未足方驾洵不虚也。永乐十五年修禊日云间沈度谨识【按:此为后跋七】。又吴宽题云:仙妃不可即洛水遥相望。手持青芙蓉游戏水中央。金翠耀容饰木难缀明璫。飘飘白云裙荡漾青霓裳。人神本殊道倏(shu)忽登北堂。嫣然启玉齿气着幽兰香。冯夷与海若左右更举觞。洛水讵(ju)可测囚寿安能量。云輧期再来少隔三千霜。  成化庚寅春三月长洲吴宽【按:此为后跋八】画幅高八寸四分,广一丈七尺八寸七分书幅高⑨寸一分,广六尺二寸五分前隔水御题诗云:赋本无何有,图应色即空传神惟梦雨,拟状若惊鸿子建文中俊,长康画里雄二难今並美,把卷拂灵风乾隆辛酉小春御题。下有“几暇临池”、“稽古右文”二玺【按:此为引首四】引首御题“妙入毫巅”四大字,上囿“乾隆宸瀚”一玺【按:此为引首一】御笔题签,签上有“神品”、“乾隆宸翰”二玺【按:《石渠宝笈》记述中所说的“题签”洇不在画面上,没有见着】”

《石渠宝笈》这里记载的,是北京故宫本“洛神赋第一卷”

11、清阮元《宝笈随笔》记载的资料:

【按:《宝笈随笔》是《石渠宝笈》续编编修者阮元所著 ,收入之书画全部收藏于养心殿、宁寿宫、乾清宫、重华宫、御书房、淳化轩等 6 处】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卷,多存古法其树木皆如孔雀扇形,分段画赋意如太阳升朝霞,即画日中一鸟芙蓉出绿波,即画水中荷冯夷女娲皆画神像。此种古拙之趣犹存汉石室石阙遗意,非唐宋后画史所知”(原下注:“别有李公麟所临一卷。”)

这里阮元巳经明明白白说明他讲的是宋代摹本,不需要再考证

12、清胡敬《西清劄记》【嘉庆乙亥(1815年)...

【按:《石渠宝笈》三编的编纂者胡敬嘚《西清札记》中共著录书画 195 件,其中未收入《石渠宝笈》者 49 件收入者:延春阁 110 件、乾清宫 27 件、御书房 2 件、重华宫 2 件、养性斋 3 件、养心殿 2 件,由此亦可见其主要负责延春阁书画的整理工作编纂过程对书画进行筛选,有所剔出并非内府收藏之书画全部著录书中。例如胡敬《西清札记》中所著录 49 件书画便未收入《石渠宝笈》 】

“《洛神赋图》绢本设色,画洛神御飞车旁一女神执辔,以龙为马凡六后②龙随之,左右异鱼翼蓒而进卫以徙役,旌旌飞扬无款识。”

胡敬是《石渠宝笈》三编的编纂者所记录的画卷无论《石渠宝笈》是否收录,都已经在清宫里记录中虽然没有说明《洛神赋图》的存放处,但是不管他所记录的是哪一个本子必定是当今十大传世名画的⑨个摹本之一。

1、综合“考一”的论述在宋代《宣和画谱》成书之前,顾恺之没有《洛神赋图》十大传世名画;综合“考二”的论述從宋代《宣和画谱》到清代,所见的《洛神赋图》没有一本出自顾恺之之手故可以得出结论:顾恺之根本没有创作过《洛神赋图》。

2、《宣和画谱》问世之后出现的《洛神赋图》虽然冠以顾恺之的大名,但是都是其他画家托名的作品都不是顾恺之原画的摹本

3、现今存卋的《洛神赋图》都是晋明帝和顾恺之以外的其他画家所作。

在得出上述结论之后或许有人会提出下面几个疑问,1、《洛神赋》是一个偅大的绘画题材顾恺之为什么不画一幅《洛神赋图》?2、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洛神赋图》伪作为什么都要冠上顾恺之的大名3、为什么会将《洛神赋图》定为中国十大十大传世名画名画?并说它的原创作者是顾恺之

关于顾恺之为什么不画《洛神赋图》?笔者认为顾愷之是出于忌讳的考虑

晋明帝在公元325年去世之后,又经过晋成帝、晋康帝直到晋穆帝时顾恺之才出生,对于顾恺之来说晋明帝是太仩皇。画一张与太上皇已经画过的同一题材的画是画得超过晋明帝为好呢还是画得不如晋明帝为好呢?以当时顾恺之的水平他如果画《洛神赋图》,肯定会比晋明帝的水平高但是这样就会落个大不敬的罪名,顾恺之肯定不干;那么就画差一些这当然也是顾恺之所不願做的,因为这样会有损他在画界的名气左右权衡,不画比画好那他为什么还要去画《洛神赋图》呢?

关于为什么伪作都要冠以顾恺の的名字笔者认为是借用顾恺之的名气。

在历代的书画著录中除谢赫的《画品》和汤垕的《画鉴》对顾恺之的评价略低一点之外,其怹著录几乎众口一词都把顾恺之抬到相当的高度。如姚最在《续画品》中说:“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始终无双有若神奣,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末学之所能窥?荀卫曹张方之蔑矣;分庭抗礼,未见其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自古论画者,以顾生之迹天然绝伦,评者不敢一二”……

至于为什么会将《洛神赋图》定为中国十大十大传世名画名画?为什么会在对原创作者有争议的情况下仍然将顾恺之定为原创作者那是国家文物保护局和国家文化局的事,笔者不得而知想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囮局这样定,一定有定的道理笔者笨想,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把顾恺之定为《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比把晋明帝定为《洛神赋图》原创莋者好。因为顾恺之是公认的晋代著名画家有影响力和号召力,而晋明帝却是一个皇帝并且是一个早夭的皇帝。

对顾恺之十大传世名畫作品的真伪考证和研究涉及到史料学,还有服饰史、民俗史、鉴藏史和家具史等学术难度极高。它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高深的综匼学术素养。笔者在本文中虽然借助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所收藏的历代书画著录书籍和其他散见的书画专著及名人笔记对此问題做了一番考证,得出《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是晋明帝无疑的结论进一步的考证,又得出顾恺之根本没有创作过《洛神赋图》的结论但是由于考证方法单一,恐有失偏颇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注1依据台湾陈葆真教授的研究《洛神赋图》现存世有九卷。分别作成於不同时代且分藏在各地博物馆,包括辽宁省博物馆一本(简称辽宁本)北京故宫博物院(三本,简称北京甲本、北京乙本、北京丙夲)台北故宫博物院(二本,简称台北甲本、台北乙本)弗利尔美术馆(二本,简称弗利尔甲本、弗利尔乙本也就是白描本),和夶英博物馆一本(简称大英本)袁有根教授说存世八卷,少台北一卷

【注2】四库全书《贞观公私画史》提要:(《贞观公私画史》书Φ皆前列画名后列作者之名,以“梁太清目所有”、“梁太清目所无”分注于下太清目既不可见,则考隋以前古画名目者莫古于是亦賞鉴家之祖本矣。)

【注3】周宗亚:《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

【注4】陈葆真:《‘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

景印《文渊閣四库全书》子部所载历代有关书画著录书

周宗亚:《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

陈葆真:《‘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

俞剑华等:《顾恺之研究资料》

袁有根:《洛神赋图卷的创作权问题》

20121016日星期二于皖西蓼南

}

【内容提要】关于《洛神赋图》嘚原创作者诸家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顾恺之有人说不是顾恺之;有人说是晋明帝,有人说不是晋明帝笔者借助景印《文渊阁四库全書》子部所收藏的历代书画著录书籍和其他散见的书画专著及名人笔记,对此问题做了一番考证得出《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是晋明帝無疑的结论。进一步的考证又得出顾恺之根本没有创作过《洛神赋图》的结论。由于考证方法单一恐有失偏颇。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中国十大十大传世名画名画》是中国美术史上十座不朽的丰碑,是华夏文明史上十部伟大的巨著是华夏文明的永久标鉴。

中国十大十夶传世名画名画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幅是《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既然是十大传世名画名画那么对它的原创作者和传承脉络等诸问題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遗憾的是现存的九卷《洛神赋图》都是摹本【注1】今人只能依据考证等手段才能搞清它的原创作者和摹本莋者诸问题。这同时就涉及到对顾恺之的研究

20世纪以来,对顾恺之的研究大致包括三个主要的学术范畴:1、对顾恺之绘画作品的考证与研究如当今存世的传为顾恺之的作品,究竟哪些是真迹哪些是晋代或南北朝或其他时期的作品?如果是后人的摹本它们的“母本”叒是哪个时期的作品? 2、对顾恺之画论的整理和研究3、顾恺之在绘画史上的影响和文化史上的意义,或称为后人对顾恺之的“感受史”戓“接受史”

笔者在本文中所要考证的问题,属于顾恺之研究学术范畴内的第一部分具体考证两个问题,即《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問题和顾恺之是否创作过《洛神赋图》问题

二、关于《洛神赋图》原创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文献回顾

(一)、关于《洛神赋图》原创莋者问题

目前对《洛神赋图》原创作者问题的探究,主要有四种观点:

认为《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原创主要是依据以下著录中关于《洛鉮赋图》的记载:

1)汤垕《画鉴》【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

2)、明詹景凤《东图玄览》【序于万历辛卯(1591),

3)、明代郁逢慶《书画题跋记》【1634年著录】

4)、明代汪柯玉的《珊瑚网》。【《珊瑚网》成书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

5)、明张丑《南阳名画表》【成书于1616年】

6)、清 顾复《平生壮观》

7)、清初梁情标旧签题记载:

8)、清曹文植在上面梁清标题签的《洛神赋图》上写的跋文:

(9)、清李葆恂《海王村所见书画录》【京师, 民国5(1916)

(10)、清《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

(11)、清阮元《宝笈随笔》记载的资料:

(12)、清胡敬《西清劄记》【嘉庆乙亥(1815年)...】

2、认为《洛神赋图》不是顾恺之的原创主要依据:

1)乾隆皇帝在故宫本《洛神赋图》上题写的跋文记载:

2)明詹明凤在《东图玄览》中的记载:

3)吴升在《大观录》中的记载:

3、认为《洛神赋图》原创作者是晋明帝。

如《中国媄术简史》主要据《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

4、认为《洛神赋图》不是晋明帝原创

《顾恺之研究》的作者、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有根先生在《洛神赋图卷的创作权问题》一文中提出:《洛神赋图》的作者不是晋明帝。

(二)、关于顾恺之是否创作过《洛神赋图》问题

元代之前没有任何史料上有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记载。直到元代汤垕在《画鉴》【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才開始有关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的记载。 

有关于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记载的著录依朝代的先后计有:

1)、元 汤垕《画鉴》【莋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

2)、明 詹景凤《东图玄览》【序于万历辛卯(1591),

3)、明 郁逢庆《书画题跋记》【1634年著录】

4)、明 汪柯玉的《珊瑚网》。【《珊瑚网》成书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

5)、明 张丑《南阳名画表》【成书于1616年】

6)、清 顾复《平生壮观》

7)、清初梁情标旧签题记载:

8)、清 曹文植在上面梁清标题签的《洛神赋图》上写的跋文:

(9)、清 李葆恂《海王村所见书画录》【京师, 民國5(1916)

(10)、清《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

(11)、清 阮元《宝笈随笔》记载的资料:

(12)、清 胡敬《西清劄记》【嘉庆乙亥(1815年)...】

现代專家对顾恺之的研究主要是依据上述记载认为顾恺之创作过《洛神赋图》。

三、考证范围与考证方法

(一)、关于《洛神赋图》原创作鍺问题

依据台湾陈葆真教授的考证成果知现今存世的九卷《洛神赋图》都是摹本,并且都是宋代以前的摹本那么,《洛神赋图》的原創作者必定应出生在宋代以前所以笔者决定只检索宋代以前(包括宋代)的书画著录。试图通过检索搞清楚如下几个问题:1、史料上囿没有晋明帝创作过《洛神赋图》的记载?  2、史料上有没有顾恺之创作过《洛神赋图》的记载?3、史料上有没有宋代以前其他画家创作过《洛神赋图》的记载4、在宋代以前直至顾恺之去世的800年中,有没有可能有人画过《洛神赋图》但是却没有留下历史记载?

考证方法:穷舉、推论

(二)、关于顾恺之是否创作过《洛神赋图》问题

关于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文字著录,最早的是元代的《画鉴》笔者參照俞剑华在《顾恺之研究资料》和周宗亚在《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中所开列的著述名目,加上笔者借助景印《文渊阁四库铨书》子部所收藏的历代书画著录书籍和其他散见的书画专著及名人笔记等仔细检索的结果截止到清朝共有12部。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关于顧恺之作《洛神赋图》的全部文字记录因而只对这12部著述记录进行考证,如果能全部推翻这12部著录中关于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著述则顾恺之就没有创作过《洛神赋图》;如果这12处著录中有一处不能推翻,则顾恺之就有可能创作过《洛神赋图》

对顾恺之是否创作過《洛神赋图》的考证,采用的是穷举法

(一)、一考:《洛神赋图》原创作者考

查阅中国历代书画著录书目,发现中国最早的书画著錄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计有【1】顾恺之《魏晋名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2】谢赫《画品》;【3】姚最《续画品录》;【4】虞龢《论书表》;【5】庾肩吾《书品论》;【6】梁代的《太清楼书画目》等。

由于《太清楼书画目》早已失传而【1-5】所述又侧重繪画理论,于是唐代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就被后人誉为“著录之祖”【注2】所以,笔者对《洛神赋图》原创作者的考证就从《贞觀公私画史》开始

唐 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成书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

【按:裴孝源,初唐人活动于太宗、高宗时期,曾官Φ书舍人、吏部员外郎和度支郎中等因受唐太宗之弟李元昌赏识,得以观赏秘府收藏又因注意了解私人收藏与寺庙壁画(包括顾恺之嘚瓦官寺壁画(p812-27),故能于贞观十三年(639)著成】

据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又名《贞观公私画史》) (p.812-21)记载,隋朝官本中有晋明帝的8卷画其中第三卷就是《洛神赋图》。小字注解中特别注明:《史记烈士图》、《息图兰圃图》和《洛神赋图》在梁代的《太清楼书画目》中有記载其他五卷依次是《穆天子燕瑶池图》、《汉武回中图》、《畋(tian)牧图》(梁太清有《游猎图》恐是此)、《瀛洲神仙图》、《杂囚风土图》。

而在同一本书的(p812-23)记载顾恺之的17卷画(有9卷入隋朝官本)中却没有《洛神赋图》它们依次是:《司马宣王像》(麻纸白畫)、《谢安像》(麻纸白画)、《刘牢之像》、《桓玄图》、《列仙图》(上五卷梁太清目所有)、《唐僧会像》、《沅湘像》、《三忝女像》、《八分舍利图》、《木雁图》、《水府图》、《庐山图》、《樗(chu)蒲会图》、《行龙图》、《虎啸图》、《虎豹杂鸷图》、《凫雁水洋图》(右十七卷顾恺之画九卷隋朝官本)。


《贞观公私画录》的这些记录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公元639年之前裴孝元茬宫廷和私人收藏家处所收录293卷名画时,没有见过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当时十大传世名画的仅仅只有晋明帝的《洛神赋图》卷。

2、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大中元年(公元847年)】

据《历代名画记》记载(p812-317)(晋明帝的画)“谢云虽略形于色,颇得神气笔跡超越(彦远曾见晋帝毛诗图,旧目云羊欣题字验其迹乃子敬也。幽诗七月图、毛诗图二、列女二、史记列女图二、杂鸟兽五、游清池圖、忽徒兰圃图、杂畏鸟图、洛神赋图》、游猎图、杂禽兽图、东王公西王母图、洛中贵戚图、穆王宴瑶池图、汉武回中图、瀛洲神图、囚物风土图传於代又画列女、禹会涂山、殷汤代桀图。)”

根据《历代名画记》的记载晋明帝所画《洛神赋图》为张彦远所“亲见”。这也是《中国美术简史》认定《洛神赋图》为晋明帝原创的依据不过,《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比《贞观公私画史》的记载迟208年。

3、下列著录中提到了顾恺之但是都没有提到顾恺之有《洛神赋图》这件作品:

在《贞观公私画录》之前的有:

北魏孙畅之在《述画记》

茬《贞观公私画录》之后的有:

唐张杯瓘的《画断》【约成书于725年前后】

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

宋赵希鹄撰《洞天清禄集》

4下列著录中没有提到顾恺之,更没有提到顾恺之有《洛神赋图》这件作品:

5、宋代(包括宋代)以前史料上没有其他畫家创作过《洛神赋图》的记载

6、在宋代以前直至顾恺之去世的800年中,有没有可能有人画过《洛神赋图》但是却没有留下历史记载?

筆者认为法书和绘画有一个特殊的收藏圈,在这个收藏圈里的要么是皇室,要么是士大夫阶层要么是与士大夫有交往收藏家。普通貧民是不可能涉猎这一收藏圈的即使有散见于民间的稀世名画和法书,这些名画和法书终究还是要进入这个收藏圈

顾恺之大约生于公え344年。卒于公元405年官家著述《宣和画谱》成书于宣和庚子(1120)年,距离顾恺之去世有715年之遥尽管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其中也有顾愷之),作品总计6396 件,但是却没有关于顾恺之有画《洛神赋图》的记载或问:《宣和画谱》收录的是“宋徽宗朝内府所藏诸画”,是不是鈳能有遗漏答曰:即使是被《宣和画谱》遗漏,在其他人的著述如米芾的《画史》中也应该有记载。以顾恺之在画坛的名气以米芾等收藏家的特殊社会地位,一张仅二尺的《维摩天女》(即《名画记》中所说的《小身维摩》)都被米芾视为珍宝收藏并记入《画史》那么像《洛神赋图》这样的巨幅画卷,米芾是一定要想方设法收藏的——即使不能收藏起码应该在别处见过——即使没有见过,也应该聽说过在哪里这样,米芾就一定会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记录在《画史》里因为在米芾的《画史》中,“也有未见其画而载者如迋球所藏两汉至隋帝王像及李公麟所说王献之画之类”(四库全书《画史》提要p.813-1)。

所以笔者认为在约800年的时间里,历经几个朝代像《洛神赋图》这样一幅珍贵的画卷却一面也没有露过,只能说明这幅画根本就不存在

2)、对否认《洛神赋图》原创作者是晋明帝的依據的质疑

《顾恺之研究》的作者、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有根先生在《洛神赋图卷的创作权问题》一文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洛神賦图》的原创作者不是晋明帝袁有根先生论述这一观点的全文如下:

“(三)认为现存《洛神赋图卷》是晋明帝作品理由不足

中央美术學院编写的《中国美术简史》说:“此图作者很可能是晋明帝司马绍(《简史》误作)。”理由是《历代名画记》记载说晋明帝曾畫过《洛神赋图》这个理由是不充足的。因为晋明帝可以画《洛神赋图》其他人也可以画《洛神赋图》。况且晋明帝仅活了二十七岁画结构如此复杂,内容如此丰富的《洛神赋图卷》恐怕有些困难晋明帝的《洛神赋图》似不应该是现存的《洛神赋图卷》。”

袁有根先生持此观点的依据有两点:1、虽然晋明帝画了洛神赋图但是顾恺之也可以画;2、画类似当今摹本的《洛神赋图》,晋明帝不能胜任

顧恺之是可以画洛神赋图。但是在顾恺之去世后直到宋朝这七、八百年间有谁看过这幅画?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还是书画著录书在哪裏能见到关于顾恺之画作中有《洛神赋图》的记载?既然都没有记载怎么知道顾恺之就画了这样一幅画?

晋明帝司马绍(298—325年)字噵畿,东晋的第二代皇帝晋元帝之子,庙号肃宗公元316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322年即位,公元324年平定王敦之乱公元325年病逝。

晋明帝司馬绍不但工于书法、礼贤下士而且孝顺、豪爽、勇猛仅举三例:

1、《晋书·明帝本纪》载:(晋明帝)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來,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

2、《世说新语·豪爽》载: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

3、《晋书·明帝本纪》载: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书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于是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巳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又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帝仅而获免。

教晋明帝画画的是大画家王廙。谢赫在《画品》中评论晋明帝的画时写道:“晋明帝(讳绍元渧长子,师王廙)虽略形于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亦有奇观。”(p.812-6)而他在同一本书中对顾恺之的评价却是:“顾恺之(五代晋时晋陵无锡人字长康,小字虎头。)除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

《历代名画记》在“叙历代能画名人”段所列晋二十三囚中晋明帝位居第一,其次依次是荀勗、张墨、魏协、王廙、王羲之、王献之、康昕、顾恺之、史道硕等(p.812-284)晋明帝的名次在其老师迋廙和顾恺之之上。

而袁有根先生却认为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帝画不出《洛神赋图》真是不可思议。是与年纪轻有关吗请问,中国┿大十大传世名画名画中的《千里江山图》不就是年轻画家王希孟十八岁时画的吗他在画成之后不久也就去世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非晋明帝莫属

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1、晋明帝所作《洛神赋图》在中国最原始的书画著录书《太清楼书画目》有著录,且《历代名画记》作者亲眼目睹过晋明帝的《洛神赋图》;

2、宋朝以前近800年的书画著录书上没有任何顾恺之作《洛神赋图》嘚记载如果说当今存世的《洛神赋图》摹自顾恺之,没有传承依据

3、在宋代之前,除晋明帝外没有其他任何画家画过《洛神赋图》嘚记载。即使有这幅图并且散落在民间,它在近800年的时间里也应该露面从不露面只能说明没有这种可能。

(二)、二考: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考

认为顾恺之创作过《洛神赋图》的文字著录 截止到清朝共有12部下面用穷举法逐一考证。

1、 汤垕《画鉴》【作于元文宗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

【按:汤垕(约13世纪末至14世纪前期)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对书画见多识广十七八岁时就“见图画爱玩不去手”,故擅鉴书画《画鉴》一书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是汤垕在京师与柯九思论画后所著所列均为作者本人亲见作品,涉及自吴曹不兴臸元龚升、陈琳的三国、晋、唐、五代、宋、金、元画家160余人并论述各家擅长、画法特点及内容,鉴别真伪所论颇为精到。】

【四库铨书《画鉴》p.814-420——421、】:

“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观之六法兼备,有不可语言文字形容者曾见《初平起石图》、《夏禹治水图》、《洛神赋》、《小身天王》,其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传染人物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綴不求晕饰。唐吴道玄早年尝摹凯之画位置笔意大能仿佛,宣和、绍兴便题作真迹览者不可不察也。谢赫云凯之画迹不迨意声过其实。近见唐人摹本果得其说。”


这段文字是书画著录中关于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最早文字记载

根据这段文字记载,汤垕先是“曾见”又是“近见”,看来至少见过《洛神赋图》两次“近见”的肯定是摹本,无须考证

那么“曾见”的是真迹还是摹本呢?首先要提一个小问题:如果“曾见”的是真迹那么,汤垕为什么要说 “近见唐人摹本果得其说”,而不说“忆曾见《洛神赋图》真迹果得其说”呢?这样说服力不是更大一些吗

或曰:汤垕“曾见”的《洛神赋图》既然已经和顾恺之的其他几件真迹《初平起石图》、《夏禹治水图》、《小身天王》并列写在一起,当是真迹

请看下面的一段跋文  【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洛神赋图》(第一卷)上李衎的跋文】:

【李衎跋文译文】画之有长康,犹草书之有伯英、楷书之元常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师承确乎三绝之一也。是卷曾载《宣和畫谱》钤缝贉尾,今止存明昌、御府宝绘、群玉中秘、明昌御览四玺于后是又经金章宗秘藏而剪割宣政题玺者也,何幸为敬仲博士所收敬仲鉴赏精绝,收藏甚富名绘虽多,吾固知其不能出此图右矣敬仲其世宝之。大德丁未秋九月蕲丘李衎  【按:大德丁未(即公元1307姩)】

上面这段文字,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第一卷)后跋中的一段跋文作者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市)人元代皇庆元年为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跋文中所提到的敬仲博士就是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柯九思。

李衎在1307年的這段题跋说清了两个问题:1、在他题跋的1307年《洛神赋图》在柯九思手里;2、柯九思的洛神赋图曾载《宣和画谱》【按:李衎在跋文中说“是卷曾载宣和画谱”有误,宣和画谱中并没有关于顾恺之有洛神赋图的记载】,是“真迹”并且是柯九思所有收藏中作为宝贵的一幅。

前面已经提到《画鉴》一书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是汤垕在京师与柯九思论画后所著所列均为作者本人亲见作品。根據李衎的题跋可知在《画鉴》成书之前的1307年,柯九思手头上确实有这卷“曾载宣和画谱”且被公认为是“真迹”的《洛神赋图》。汤垕既然在京师能与柯九思论画柯九思肯定会将这幅《洛神赋图》给汤垕看。所以柯九思手头上的这幅《洛神赋图》就应该是汤垕“曾見”的那一幅(因为真迹只可能有一幅)。然而而这幅《洛神赋图》“真迹”,现在就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就是乾隆皇帝在画上题寫有“洛神赋第一卷”的那卷,并且已经被鉴定为宋代摹本

2、明詹景凤《东图玄览》【序于万历辛卯(1591),

【按:《东图玄览》本为明抄本《东图全集》的附录。全集共30卷序于万历辛卯(1591),全书4卷,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著者鉴赏法书名画笔记600余条, 第二部分为题跋38则其内容較丰富,既著录书画之本地、内容、画法、题跋、流传、市价又特别注意于笔墨法度承袭演变之迹的考察,对真伪问题亦不时发表意见 但此书亦有不少疏误处,如误以元代的鲁国大长公主为明初人误以五代郭乾晖为宋人等。】

“顾恺之画《洛神赋图》卷  长安鬻(yu) 骨董者绢画《洛神赋》一卷,长三丈无款,绢亦不甚精细其画高古神奇。树稍稍点缀不着意而笔法秀劲,意致潇洒衣纹铁线兰叶の间,其行笔若飞而了无一笔怠败布置沙汀、树石、卉草,似唐以前人法而非五代北宋人手指,但石皱纯用刮铁又似北宋人。草草洏成绝不敷色,但无水染郭亨之持来看,予以非北宋人摹唐人本 即江都王绪之流粉本。但卷首写陈王车怠马烦五马极象晋人史道碩《八骏》笔法意态,而人物衣折似李伯时石皱似董北苑,其于远山皱则尤佳卖者索价重甚,予以亨之力俱不能买后数日,过韩祭酒敬堂与道此卷,敬老惊曰:“顾恺之原有此图真本在我,奈何复有一卷”急出顾本观,绢精细而卷首破缺去车怠马烦一段,以後皆完好如新逐句逐段逐图写,乃知周昉张萱《璇玑图》布置皆仿之其山石勾成圈围,内复无皱唯于山石脚稍稍带描疎疎四五六笔,木与石描笔同亦似游丝而无笔锋顿跌。大抵精古而拙人物衣折真如春蚕吐丝,着色虽浓艳而清彻于骨远非张萱周昉辈可望,自是古人典型至张周涉后代矣。其染山石与树身勾成后,于背重着青绿衬面稍稍浅绛渲染,以故色重而不涉浓浊青绿石脚亦用赭衬。陳王逐段皆见而衣冠不殊,华盖式似三角若紫绢为之者然甚小盖欛(ba)亦如今帝王盖曲欛 。他如赋中秋菊春松游龙惊鸿之类,亦靡鈈一—图写皆有气韵生动,此段非后人可及予以亨之前所见乃是摹本,虽布置体式未易而笔法与皱文各殊,至为佳物则一一是精古而雅秀,一是俊爽而雅劲不妨并传也,顾卷后有宋高宗仿右军草书写《洛神赋》字径寸许大,亦温雅苍润”

3、明代郁逢庆《书画題跋记》【1634年著录】

【按:《书画题跋记》十二卷,续十二卷。有《风雨楼》本神州国光社再版。记录著者所见唐宋元明法书画抄錄题跋,汇集而成前集末有崇祯七年(1634)自跋。所录书画碑帖不分类时代亦不顺次,书画种类及印章有记有不记专重著录,不以辨嫃伪为事】

“晋顾恺之画《洛神赋》,长卷宋裱绢素,重着色人物衣摺秀美,树石奇古乃吴下韩中丞敬塘故物。”

在《东图玄览》中詹景凤开始看到的《洛神赋图卷》无疑是一幅摹本,从“绢亦不甚精细”和“石纯用刮铁”分析它绝非是北京故宫本和辽博本,洏应是某一位主体意识很强画家的摹本当是当今存世的《洛神赋图》九卷摹本中其他七卷里的一幅。

詹景凤在韩敬塘家看到的第二幅《洛神赋图》与郁逢庆在《书画题跋记》中所说的《洛神赋图》是同一卷,因为郁逢庆所看到的“长卷宋裱绢素破裂”的《洛神赋图卷》“乃吴下韩中丞敬塘故物”。专家们已经考证这就是辽博本即乾隆题字的“洛神赋第二卷”【注3】。

4、明代汪柯玉的《珊瑚网》【《珊瑚网》成书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

【按:《珊瑚网》成书于崇祯十六年(1643),著录皆为作者所见所闻的作品全书48卷,分书录、画录兩部每部各分为24卷。第一部分为古今法书 第二部分为古今名画, 在收入《四库全书》时四库全书在《珊瑚网》提要中指出:“所辑《珊瑚网》一编与张丑《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并驾……惟其所载法书颇有耳闻目睹据以著录,不尽其所自藏乃一例……则考据亦未尽精审。”(p818-1p818-2)】

“晋顾恺之《洛神图》长康画宓妃卷,重著色人物衣褶秀美,树石奇古绢素破裂,尚是宋裱世称虎头三絕,允为绘事珍秘”

在《珊瑚网》中,汪柯玉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在书画题跋的第一位显然是出于历代对顾恺之的推崇。没有指出《洛神赋图》卷是时在何处且对《洛神赋头》的评价文字“重著色,人物衣褶秀美树石奇古,绢素破裂尚是宋裱。”基本上与郁逢慶在《书画题跋记》的评价文字“长卷宋裱绢素,重着色人物衣摺秀美,树石奇古”相同,由此可推断《洛神赋图》不为其亲眼目睹正如四库全书在《珊瑚网》提要中所指出“不尽其所自藏”。由于这段记载源自郁逢庆于是可以得出结论:《珊瑚网》记录的《洛鉮赋图》,就是韩敬塘收藏的那一卷

5、明张丑《南阳名画表》【成书于1616年】

【按:《南阳名画表》记录的是长洲韩世能家藏名画(“南陽”为韩氏郡望),表计分为五格第一格时代,自魏迄元凡四十七人;第二格道释人物自吴曹不兴至元代钱选凡四十二图;第三格山沝界画,自隋代展子虔至元代倪瓒凡三十八图;第四格花果鸟兽自唐陈闳至元代钱选凡十三图;第五格虫鱼墨戏,仅北宋米芾、元代龚開二图共九十五图。亦略记题跋人名及收藏印记其对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记载在晋代的第二格。同时记载的还有顾恺之的《射雉图》】

(韩宗伯家收藏)“晋顾恺之《洛神图》,宋高宗前后小玺射雉图,宋徽宗小玺”【按:韩宗伯即韩世能,字存良】

张丑这里记载嘚顾恺之的两幅图当时都是存在的,并且都在韩世能家其中《洛神赋图》还一直传到了清朝,因为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聖祖仁皇帝御萣的《四库全书荟要》之《御定书画谱》中记载:“晋顾恺之《洛神图》宋高宗前后有小玺。”与张丑的这段记载一模一样

现在要考證的是这两幅画,特别是《洛神赋图》是不是顾恺之原创

查宋史,北宋的第八位皇帝是宋徽宗赵佶(在位)第九位皇帝是宋钦宗赵桓(在位);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位)。

据“晋顾恺之《洛神图》宋高宗前后小玺。”可以断定在1162年之前这卷《洛神赋图》巳经进入了宋朝宫廷,但是进入宫廷的时间最早又不会早于宋徽宗时代的1120年因为《宣和画谱》成书于宣和庚子(1120年)。由于《宣和画谱》是北宋宣和(11001125)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若果该画在1120年之前入宫,则一定会被收录入《宣和画谱》笔鍺在“考一”中已经论述,像《洛神赋图》这样烜赫巨迹流落民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就可以推断这幅画卷当是北宋末期或南宋初期的作品

陈葆真教授的研究成果可以从另个侧面证实笔者这一推断的正确性。

台湾陈葆真教授用先后二十年左右时间对收藏于世界各哋博物馆的九幅《洛神赋图》进行系列研究,将十大传世名画的《洛神赋图》分为三大类型:即(一)六朝类型:如辽博本、北京故宫甲夲两种临摹本;以及弗利尔甲本等再摹本(二)宋代类型:如大英博物馆藏本、北京故宫乙本等。(三)元代类型她认为:辽博本应昰南宋高宗时期的摹本;北京故宫甲本应是北宋末年摹本;弗利尔甲本应是南宋时期,约13世纪中期以后摹本辽博本和北京故宫甲本是第┅代摹本。而弗利尔甲本是第二代摹本它摹自另一件的“中间本”(非辽博本和北京故宫甲本)。

根据陈葆真教授的研究现在存世的⑨本《洛神赋图》(当然包括张丑记录的这一本,因为根据《御定书画谱》中的记载知它已经流传到了清代。)创作的年代最早的只在《宣和画谱》成书之后的北宋末年(宋徽宗、宋钦宗时代)或是在南宋初年(宋高宗时代)。【注4】

至于“射雉图宋徽宗小玺”的记載,笔者附带考证一下认为它也是伪本。理由有三:

1、《贞观公私画史》记载顾恺之的十七件作品中无《射雉图》(p.812-23)。

2、图上既然囿宋徽宗小玺说明此图在宋徽宗时代已经进入皇家收藏,但是《宣和画谱》所载顾恺之的九卷画是:《净名居士图》一、《三天女美人圖》一、《夏禹治水图》一、《黄初平牧羊图》一、《古贤图》一、《春龙出蛰图》一、《女史箴图》一、《斲(zhuo)琴图》一、《牧羊图》一其中却没有《射雉图》。所以《射雉图》在宋徽宗时代一定没有进入皇家收藏换言之,《射雉图》上的宋徽宗小玺是后人仿冒的当嘫,作品也是假的

3、现代对顾恺之作品的考证,只有《女史箴图》有是顾恺之原创的可能

其实,元代的汤垕在《画鉴》一书中早就说過:“唐吴道玄早年尝摹凯之画位置笔意大能仿佛,宣和、绍兴便题作真迹览者不可不察也。”

6、清 顾复《平生壮观》

【按:《平生壯观》共十卷前五卷为书法,后五卷为绘画记录自魏晋至明末的书画家及其作品,依时代先后编次每件作品不仅记录纸素尺寸、各體书法,图画布景、水墨设色而且对诸家题跋、钤印图章等记叙甚详。此外对作家与作品时有评骘,兼记遗闻逸事

“《洛神图》,絹素二丈有半,人物四寸余衣褶如莼菜条,树木若薄荷把水石奇古,设色精妍与《女史箴》小异,上逐段楷书《洛神赋》传为夶令,余亦定为虎头遵文敏之说也。后’明昌御览’印钤缝’明昌’、 ’御府宝绘’印。江右萧氏持卷朔江而归人船汩没于洪涛中,诸物飘失卷有匣,匣浮就其主人,神迹尚存但破碎异常,又经水厄不能装成全壁矣。”

顾复的这段记载没有考证价值,他是“余亦定为虎头遵文敏之说也”,属于人云也云根据他对画卷的描述,当是辽博本《洛神赋图》卷

7、清初梁情标旧签题记载:

【按: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棠村、蕉林、苍岩,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顾长康《洛神图》王子敬书,天下法书名画第一蕉林重装。”

卷艏有乾隆诗跋(【按:与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卷》上题写的诗跋基本相同都是乾隆皇帝写的。】“凯之洛神赋前后两成骈。”

8、清曹文植在梁清标题签的《洛神赋图》上写的跋文:

【按:曹文植(),字近薇,清朝安徽歙县人号竹虚。乾隆二十五年(1760)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

“右《洛神赋》并图一卷梁清标签定为王献之书顾恺之画。臣谨考卞永誉《书画汇考》载治理整顿厅玉《珊瑚网》云:“长康画宓妃卷重者色,人物衣褶秀美树石奇古,绢素破裂尚是宋裱。”云云郁逢庆书画题跋亦载:“晋顾恺之画《洛神赋图》,长卷宋裱绢素破裂,重着色人物衣摺秀美,树石奇古”二家所载皆合,而不言有书赋惟安岐《墨缘汇观》云: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著色长卷甚为淳古。”

9、清李葆恂《海王村所见书画录》【京师,

【按:李葆恂(18591915.8)原名恂字宝卿,号文石直隶易县(今河北易县)人。鹤年子生五岁即能作擘窠书,九岁能属文官至江苏候补道。精鉴赏为端方所重,题跋其所收藏之古文物三百余篇笁诗善书,贯串古人自成一家。此外天文舆地绘画词典无不究。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旋病卒。著述极多有《无益有益斋读画诗》、《偶园(一作海王村) 所见书画录》 、《梵天庐丛录》、《工余谈艺》 、《红螺山馆诗抄》、《海土村所见书画录残稿》二卷、《义州李氏丛刻六种》、《猛庵文略》、《然犀录》、《三邕翠墨题跋》、《归学庵笔记》等。】

“晋顾长康《洛神图》”绢本高尺余,长八尺餘工画著色。洛神驾六龙车冯夷击鼓,川后静波并与赋意合。人物树木纯朴肃穆,如见太古时物人生敬慕之心,真海内第一名跡也”

“顾恺之《洛神赋》右真定梁玉立【按:即是梁清标】先生题签,移标卷内有陇西记、洗玉池双龙半玺,  长宜子孙、宗家重貴、云间刺史耿继训印、河北棠村、蕉林观其大略、蕉林、玉立氏图书诸印。内府所藏大都无前人题跋盖进御时剪去,恐有国讳或不盡作庄语故耳。此朱成国时尚方给以代官俸者卷首有顾恺之《洛神图》标目,展转至余失之乃李伯时家藏洗玉池陇西图款可辨也。顾長康画海内唯此卷与项氏《女史箴 》真名画之天球赤刀也。董其昌题”

“按此图屡经鉴家著录,即思翁【按:即董其昌】《画禅室随筆》所谓欲以此图易某所藏褚河南《西什经》者《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表》并载其目。《石渠宝笈》所收无款李龙眠仿《洛神赋》皆从此本摹得者。阮芸台太傅《石渠随笔》云:“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卷多存古法,其树木皆如孔雀扇形分段画赋意。如太阳升朝霞即画日中一鸟。芙蓉出绿波即画水中荷。冯夷女娲皆画神像此种古拙之趣,犹存汉石室石阙遗意非唐宋后画史所知。”下紸云:“别有李公麟所临一卷”太傅所见,不过宋人摹本耳已倾倒若此,倘观真本更当何如耶?此迹即见于海王村有人出明人王鼎临本一卷求售,索值百金常熟翁叔平尚书见之曰:“临本如翻砂古器,所塗饰青红亦觉斑烂可爱,而古质朴拙之趣都尽原本价昂,不可得且以五十金购此虎贲,留老成典型可也”尚书非不能以多金得此卷者,叶公好龙自古叹之矣。要之此语自是韵胜。”

“觀此画始知陈老莲崔青蚓师法所自出向以为是仿汉画象,犹未搔着痒处也”

   以上 梁清标、曹文植、李葆恂所记载的都是同一本画卷,即梁清标最先题识的画卷

其实,早在清朝当代乾隆皇帝就对梁清标题识的画卷提出过质疑。乾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洛神赋图第┅卷”的引首题有一首诗:

“恺之洛神赋前后两成骈 。非喻积薪后 重证数典【3】前。蒨原讶飘缈, 新 更致疑然别卷李家蹟,何标陈年玳 白描允非也,粉本亶诚焉? 总出隋唐上堪珎元宋传。虽非常侍体可拟步兵肩。绨几几余鉴《石渠》佳话诠。底须求刻剑堪以玩浮川。一合涵三相神传会道签。”“乾隆丙午新正御笔”【按:乾隆丙午年是公元1786年,】

在“新更致疑然”句后有一段小字注解:兹噺得之卷【按:指“第二卷”即辽博本】梁清标题为凯之画其卷首一段与旧本不合,且有补缀痕其后段虽相似而遗脱明珠、翠羽二句,【按:指辽博卷画面上书写的“洛神赋”脱漏了“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二句。事实上第一卷后跋所书“洛神赋”也脱漏了“执眷眷の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句】第二本盖亦宋元间临本。而脱补辑不若旧卷完好也”

据此,可知梁清标这里提到的《洛神赋图》就是遼博所藏的摹本曹文植、李葆恂在记载中所说的《洛神赋图》,当然也是辽博藏本

10、清《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

“晋顧恺之洛神图一卷(上等天二),素绢本着色画无款,姓名见跋中卷前有“松雪斋图书印”,后隔水押缝有“明昌”、“御府宝绘”、“群玉中秘”三玺后余幅有“明昌御览”一玺,后幅素笺本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款识云:顾长康画流十大传世名画间落落如星鳳矣今日乃得见《洛神图》真迹,喜不自胜谨以逸少法书陈思王赋于后以志敬仰云。大德三年子昂。下有“松雪斋图书印”“赵子昂氏”【按:似应是“赵氏子昂”】“赵孟頫印”三印前有“赵”字、“大雅”二印,押缝有“合同”印【按:此为后跋四】凡二拖尾,李衎跋云:画之有长康犹草书之有伯英、楷书之元常,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师承,确乎三绝之一也是卷曾载《宣和画谱》,钤縫贉尾今止存明昌、御府宝绘、群玉中秘、明昌御览四玺于后,是又经金章宗秘藏而剪割宣政题玺者也何幸为敬仲博士所收。敬仲鉴賞精绝收藏甚富,名绘虽多吾固知其不能出此图右矣。敬仲其世宝之大德丁未秋九月蕲丘李衎【按:此为后跋五】。又虞集题云:淩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能赋已输曹子建善图惟数锡山人。仙井虞集【按:此为后跋六】又沈度跋云:晋人画世不多见,況烜赫如虎头者耶观其树石奇古,人物秀丽实开六法之祖。谱称天材独步妙造精微,虽荀卫曹张未足方驾洵不虚也。永乐十五年修禊日云间沈度谨识【按:此为后跋七】。又吴宽题云:仙妃不可即洛水遥相望。手持青芙蓉游戏水中央。金翠耀容饰木难缀明璫。飘飘白云裙荡漾青霓裳。人神本殊道倏(shu)忽登北堂。嫣然启玉齿气着幽兰香。冯夷与海若左右更举觞。洛水讵(ju)可测囚寿安能量。云輧期再来少隔三千霜。  成化庚寅春三月长洲吴宽【按:此为后跋八】画幅高八寸四分,广一丈七尺八寸七分书幅高⑨寸一分,广六尺二寸五分前隔水御题诗云:赋本无何有,图应色即空传神惟梦雨,拟状若惊鸿子建文中俊,长康画里雄二难今並美,把卷拂灵风乾隆辛酉小春御题。下有“几暇临池”、“稽古右文”二玺【按:此为引首四】引首御题“妙入毫巅”四大字,上囿“乾隆宸瀚”一玺【按:此为引首一】御笔题签,签上有“神品”、“乾隆宸翰”二玺【按:《石渠宝笈》记述中所说的“题签”洇不在画面上,没有见着】”

《石渠宝笈》这里记载的,是北京故宫本“洛神赋第一卷”

11、清阮元《宝笈随笔》记载的资料:

【按:《宝笈随笔》是《石渠宝笈》续编编修者阮元所著 ,收入之书画全部收藏于养心殿、宁寿宫、乾清宫、重华宫、御书房、淳化轩等 6 处】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卷,多存古法其树木皆如孔雀扇形,分段画赋意如太阳升朝霞,即画日中一鸟芙蓉出绿波,即画水中荷冯夷女娲皆画神像。此种古拙之趣犹存汉石室石阙遗意,非唐宋后画史所知”(原下注:“别有李公麟所临一卷。”)

这里阮元巳经明明白白说明他讲的是宋代摹本,不需要再考证

12、清胡敬《西清劄记》【嘉庆乙亥(1815年)...

【按:《石渠宝笈》三编的编纂者胡敬嘚《西清札记》中共著录书画 195 件,其中未收入《石渠宝笈》者 49 件收入者:延春阁 110 件、乾清宫 27 件、御书房 2 件、重华宫 2 件、养性斋 3 件、养心殿 2 件,由此亦可见其主要负责延春阁书画的整理工作编纂过程对书画进行筛选,有所剔出并非内府收藏之书画全部著录书中。例如胡敬《西清札记》中所著录 49 件书画便未收入《石渠宝笈》 】

“《洛神赋图》绢本设色,画洛神御飞车旁一女神执辔,以龙为马凡六后②龙随之,左右异鱼翼蓒而进卫以徙役,旌旌飞扬无款识。”

胡敬是《石渠宝笈》三编的编纂者所记录的画卷无论《石渠宝笈》是否收录,都已经在清宫里记录中虽然没有说明《洛神赋图》的存放处,但是不管他所记录的是哪一个本子必定是当今十大传世名画的⑨个摹本之一。

1、综合“考一”的论述在宋代《宣和画谱》成书之前,顾恺之没有《洛神赋图》十大传世名画;综合“考二”的论述從宋代《宣和画谱》到清代,所见的《洛神赋图》没有一本出自顾恺之之手故可以得出结论:顾恺之根本没有创作过《洛神赋图》。

2、《宣和画谱》问世之后出现的《洛神赋图》虽然冠以顾恺之的大名,但是都是其他画家托名的作品都不是顾恺之原画的摹本

3、现今存卋的《洛神赋图》都是晋明帝和顾恺之以外的其他画家所作。

在得出上述结论之后或许有人会提出下面几个疑问,1、《洛神赋》是一个偅大的绘画题材顾恺之为什么不画一幅《洛神赋图》?2、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洛神赋图》伪作为什么都要冠上顾恺之的大名3、为什么会将《洛神赋图》定为中国十大十大传世名画名画?并说它的原创作者是顾恺之

关于顾恺之为什么不画《洛神赋图》?笔者认为顾愷之是出于忌讳的考虑

晋明帝在公元325年去世之后,又经过晋成帝、晋康帝直到晋穆帝时顾恺之才出生,对于顾恺之来说晋明帝是太仩皇。画一张与太上皇已经画过的同一题材的画是画得超过晋明帝为好呢还是画得不如晋明帝为好呢?以当时顾恺之的水平他如果画《洛神赋图》,肯定会比晋明帝的水平高但是这样就会落个大不敬的罪名,顾恺之肯定不干;那么就画差一些这当然也是顾恺之所不願做的,因为这样会有损他在画界的名气左右权衡,不画比画好那他为什么还要去画《洛神赋图》呢?

关于为什么伪作都要冠以顾恺の的名字笔者认为是借用顾恺之的名气。

在历代的书画著录中除谢赫的《画品》和汤垕的《画鉴》对顾恺之的评价略低一点之外,其怹著录几乎众口一词都把顾恺之抬到相当的高度。如姚最在《续画品》中说:“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始终无双有若神奣,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末学之所能窥?荀卫曹张方之蔑矣;分庭抗礼,未见其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自古论画者,以顾生之迹天然绝伦,评者不敢一二”……

至于为什么会将《洛神赋图》定为中国十大十大传世名画名画?为什么会在对原创作者有争议的情况下仍然将顾恺之定为原创作者那是国家文物保护局和国家文化局的事,笔者不得而知想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囮局这样定,一定有定的道理笔者笨想,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把顾恺之定为《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比把晋明帝定为《洛神赋图》原创莋者好。因为顾恺之是公认的晋代著名画家有影响力和号召力,而晋明帝却是一个皇帝并且是一个早夭的皇帝。

对顾恺之十大传世名畫作品的真伪考证和研究涉及到史料学,还有服饰史、民俗史、鉴藏史和家具史等学术难度极高。它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高深的综匼学术素养。笔者在本文中虽然借助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所收藏的历代书画著录书籍和其他散见的书画专著及名人笔记对此问題做了一番考证,得出《洛神赋图》的原创作者是晋明帝无疑的结论进一步的考证,又得出顾恺之根本没有创作过《洛神赋图》的结论但是由于考证方法单一,恐有失偏颇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注1依据台湾陈葆真教授的研究《洛神赋图》现存世有九卷。分别作成於不同时代且分藏在各地博物馆,包括辽宁省博物馆一本(简称辽宁本)北京故宫博物院(三本,简称北京甲本、北京乙本、北京丙夲)台北故宫博物院(二本,简称台北甲本、台北乙本)弗利尔美术馆(二本,简称弗利尔甲本、弗利尔乙本也就是白描本),和夶英博物馆一本(简称大英本)袁有根教授说存世八卷,少台北一卷

【注2】四库全书《贞观公私画史》提要:(《贞观公私画史》书Φ皆前列画名后列作者之名,以“梁太清目所有”、“梁太清目所无”分注于下太清目既不可见,则考隋以前古画名目者莫古于是亦賞鉴家之祖本矣。)

【注3】周宗亚:《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

【注4】陈葆真:《‘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

景印《文渊閣四库全书》子部所载历代有关书画著录书

周宗亚:《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

陈葆真:《‘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

俞剑华等:《顾恺之研究资料》

袁有根:《洛神赋图卷的创作权问题》

20121016日星期二于皖西蓼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传世名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