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难不难IT难不难呢

对编程写代码有着魔一般的热情由于工作关系,熟悉python 自学ios编程,目前工作已经感觉到难以忍受的境界了真的很想转行难不难,求大家给点意见

}

没考上大学也不喜欢复读。

特別不喜欢父母从小说的考不上大学没有出路的说法。

所以心里头一直想的就是考不上大学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什么都不会于是读叻个自考。

电子技术老爸说,以后可以修计算机了

后来又找了个朋友教我做PS。

专科考完以后就想考研。

那得先考本科于是本科读叻一个计算机网络。

考研的时候报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中间还做过通信工作,地理信息系统的画图直到毕业都没写过一行代码。

硕士畢业之后混进去一家公司做程序员

从架构到算法到知识库到大数据到搜索引擎都接触过。

开始做leader当管理梳理项目流程

再跟着评需求,突然间对PM和运营感兴趣

现在自己当老板做CEO。

修得了打印机换得了桶装水写得了代码陪得了客户水的起文章带得了团队当得了老师发得了傳单站得了讲台可以做客服也能谈项目

感觉还没有在一件事情专注超过两年。

很难回想起每一个选择都很难。

特别是在24~32岁这八年最中朂难的时光

一不开心,就想换个公司换份工作,换个行业换个职业。

觉得一个东西没意思了不想一直耗下去了就换个新鲜的

有时候也是被逼的,对了也摆过地摊扛过桶装水。

无论是主动转行难不难还是被动转行难不难都很难。

特别是要重头开始的时候

但是,難有什么大不了的

比难还要难的事多了去。

想了想还是认真写一下。

过去不想写是因为总觉得写出来没什么意义,又不是刘强东和馬云等到有一天跟他们一样的时候再写不好么。

但又想了想假设我自己的个人经历,能够给其他人一些启示也就够了。

经历很长所以没点耐心的看完上面的简述版就不用再看了。

小时候没人照顾我所以上学早,基本上都是同年级里年龄最小的所以高中以前并没什么太多经历,不过就是学习打游戏离家出走挖了七天的坑栽电线竿碰到一群小混混被打过一顿之类的

高考落榜之后,才是我人生的第┅个转折点

毕竟高中三年一直在玩儿,上课不喜欢听老师讲就喜欢自己看,又经常逃课打篮球下象棋被校长逮着过好几次,98年高中畢业又是扩招前一年我只考了545分还是480多分来着,不记得了那时候是标准分,没过档案线

逆反心理很严重,从小就不喜欢争一些钱啊權啊特别不喜欢为了这些事情勾心斗角,能安安静静的躺在太阳下面看大门就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满足感。

所以在高考这个千军万马抢著要过的独木桥我是一个失败者。

怎么办父母找老同学帮忙,看看能否让我上学后来因为我没有到建档线,没办法只好放弃。

同樣的话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被父母问过。

我是4岁半读的半年级5岁半读的1年级,班主任特地跑到我家说我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昰年龄太小要不要再复读一年?

我的直接反应就是摇头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做出来的关于自己命运的选择。

十一年后又是同样的问题偠不要复读?

我不喜欢做重复的事情我是这么想的,人这一生只有一辈子,对不对这么几十年,如果我把时间浪费在了做重复的事凊上我是不是相当于少活了一年?

不喜欢再读一次补习班了那怎么办?

其实当时很难理解父母的感受现在想来,这条路走的是无比嘚艰辛父母大概一直都期望我能够做一个公务员,稳定的收入就够了。

铁饭碗比什么都好,再不然就是医生我爸爸也曾经考虑过讓我去做律师,或者是老师狗狗最适合的就是律师,医生和老师可是这三个我都不喜欢,自然也不会想到以后会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的咾师这是后话了。

知道高考成绩下来之后我躺在床上,想自己大概是另一个世界因为犯了错,所以才来人间历练的主角现在已经夨败了,今天闭上眼睛明天一觉醒来,就会回到了原来的世界而地球,就是我一段失败的历练而已我承认自己失败了,所以可以結束了么?

但第二天早上醒来之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到原来的世界中,仍然是在地球这个讨厌的星系活着还是要做为一个高考落榜苼的角色,继续当前的游戏

同班同学有从省会学校里做招生代理的,在学校门口摆小桌子关于【自考】,也就是从他们的嘴里听到的

不懂什么是自考,只知道自考很难

难就难呗,当时心里想的一句话就是,就算天底下自考只能有一个人考的过那也是我啊。

自己嘚选择自己负责,对不对

反正只要能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可以了。

老爸经常说的考上了大学少奋斗十年的话我不怎么囍欢。

我就是喜欢靠自己奋斗不可以么?

选专业很简单就是找一个没英语的,所以一些就看到了电子技术

老爸去学校里问了咨询老師,老师说现在电脑普及的越来越多了,可是坏了怎么办

学了这个以后可以修电脑啊。

老爸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就很认同,就这样電子技术,这大概是人生里第一次有这种所谓的方向的概念

自考其实是一个很坑人的事情。在学校里备受歧视。首先这是自考辅导癍,虽然在大学里上课但是没有军训,没有学生证没有图书证,没有学籍

什么都没有,还不如成教那个时候看着窗外穿着军装去軍训的人,说不出来的羡慕

其次,自考的考试安排很不合理不同的省份不一样,我们省一年只能考两次一次可以考四门课。武汉可鉯一年考四次北京一次可以考六门课。

所以很多人去武汉参加考试可是当初我不知道,9月份入学的时候因为10月份要考试了,所以老師们只安排了两门课

有少数几个人报了三门课,而我还是听老师的安排

考试成绩还不错,自考的难度在当时的我看来,不算太大畢竟人还算是有一点点聪明,只是不愿意好好学习了而已

所以拿出来了高考前三分之一的精力去学习,就轻轻松松的考了全班的平均分苐一句一个是九十多,一个是八十多

但考再多都没用啊,六十分就够了

这是我当时读自考时候的学习状况。

麻烦就麻烦在那年十月份我只报了两门课。所以在99年和2000年我每次都是按照最大可能报的科目去考试,每次考试都会通过还是落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茬2000年的10月份我还剩下一门课就可以全部通过了但是这门课只有2001年的10月份才能开始考试,中间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我拿不到毕业证。

那个時候就隐约有了一种感知现在的一件小的决定,在你以后未知的时间里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连锁反应,只是当时自己根本看不到而已

两年里的学习时间,其实大部分都是在玩儿考前差不多一个月或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才会疯狂的去看书从早上七点看到晚上十一点,基本上一个月都不怎么休息

看的太早了会忘,每次考试之前我会先大概翻一下目录感受一下难度,所以每次都还算好学的好一点嘚科目,分数都在八十五分以上也有几门课是卡在六十门多一点的,可惜成绩单不见了不然还可以拿出来秀一下。

正是在自学考试中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我以后的职业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更是对现在做的事情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之后再说。

学校没课上找工莋没人要,怎么办

老妈一直盼着我可以考个博士,我也曾笑着甩一下头发对老妈说:妈不就是一个博士吗?我给你考一个不就行了么(可惜到现在都不是博士,而我的高中同学几年前就是北大博导了)

想考博士,就先从硕士考起

查了一下硕士报名的条件,很尴尬

要么有本科毕业证,要么是专科毕业两年

而我哪一个条件都不满足。怎么办

考本科呗,继续自考呗只不过这次本科的学习没有去找学校报名,因为要省钱啊

而且以我的天赋和努力,自已在学校里学没问题的

考本科也很尴尬,因为没有专科毕业证是不允许你报栲本科科目,后来才改掉只要你在本科毕业证拿到之前,拿到专科毕业证就好了但是好政策我一直没碰到过。

所以2001年日子过的很轻松我去冷饮店做过三色冰琪琳,冲过热牛奶胖姐姐告诉我说,牛奶一定要拌的很均匀要有敬业精神,虽然是奶粉冲的但是一定不要讓顾客看出来是奶粉冲的。

老爸还帮我找了一个做平面设计的小公司让我在里面学制版。

我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知道Mac

看着一个圆圆的鼠标,散着蓝光真的是惊艳到了。

在那里做制版的时候学会了PS,IllustratorCoredraw,pagemaker等一系列排版设计的工具也亲眼看到过是怎么做出大宝这种版媔然后去印刷的(所以你懂了么),以及各种酒的外包装

对电脑接触最多的就是那个时候。前前后后可能也就是一两月左右一周去一兩个星期,暑假里住过一个月

所以当时就发现了,怎么他们家一家三顿吃米饭每次吃饭都要炒那么多的菜,怎么鸡蛋炒西红柿居然是憇的不行了我要早上跑出去吃肉包子。

就这样接触了电脑和网络之后突然的就对黑客感兴趣了。

我想我应该是一个黑客大侠在现实苼活中,我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在网络世界里,我才是至高无上的王者

然后很快就被现实击碎了梦想,一心想当黑客所以去找各种教程,没想到下载教程的时候把各种木马和病毒也下载过来了

一台电脑简单就成了养毒场,随便杀一杀几千个病毒是有的。

最关键的吔没学出来个什么门道,那些二进制的文件根本看不懂什么端口了,什么协议了什么扫描了,什么后门了根本不理解。

然后就看到┅句话:低级的黑客才用工具去破解高级的黑客都是顶级的程序员。

我才明白噢,原来只用个端口扫描工具还是很菜的啊我需要会編程。

那我本科就报一个跟编程相关的专业好了

找了半天,惟一合适的就是【计算机网络】想了想,从电子技术转到计算机网络专业还行。

这大概就是第一次正式的转专业还不是转行难不难业。

之前的三年没什么计算机相关的基础好在计算机网络里讲的也一些基礎课程,只是跟编程没有关系所以那个时候想要写代码,还是要自己去学习

本科也同样是大概考了两年左右,98年到2001年专科毕业证拿箌之后,报考的本科所以2001年10月到2003年10月两年的时候考完了本科的课程,但是同年仍然不能以本科报考研究生因为还有一门毕业设计要在2004姩上半年才能拿到,但我已经可以用专科的名义报考硕士了所以本科相当于是没什么用处。

在中间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是在地理信息研究所做MapGis。

时间记不清了反正就是路过的时候,看到有招聘就去面试了。

面试很简单就是看你的打字速度,一分钟能打多少字

我是練五笔的,所以打字什么的还不成问题

但是那时候没有手机,只有传呼机我的传呼机,是我朋友送我的要呼叫这个号码,必须说“仩海的”号码

所以当时他们打电话通知我可以参加培训的时候,是没通知到我的

过了大概十天左右,我还是决定打电话问一下研究所的老师说:啊,对你印象很深刻可是跟你联系不上,现在怎么办人家都已经培训了十天了,还有几天就结束了你还能来吗?

我说:没问题啊我可以的。

我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但是那个时候就概懂得了,有机会就要把握住毕竟之前面试过很多次,都因为年龄太尛被拒绝十八九岁,我又看着面嫩很多人都以为我十六岁以下,是童工NND,抹不去的怨念

跑到公司一看,有十几个人在同时学Mapgis是┅个专业的软件,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用点线面画质堪测图,对我来说还好毕竟是之前摸过不少电脑。

考试的时候笔试第一,机试苐二还是第三不记得了,毕竟只学了两三天很多东西不熟练。

最后所里面留下来了六个人,我是其中一个

这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莋,每个月工资350元有工时提成,还有100元的奖金是留着的什么时候发我忘记了,这么算下来最多一个月可以拿到五百多,最低也有四百多呢

很开心,正式上班的前一天还发生了一点别的事,差一点儿没忍住就要拿刀子捅人了想了想,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鈈能轻易放弃,就没捅

嗯。如果捅了估计你们现在也见不到我了。

所以找工作还是有帮助的

这份工作做了差不多四个月,大家都在菢怨工时低我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了,总之我决定写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书,把我自己关于工资结构的想法的建议写出来递到了老师嘚办公桌上,同时为了标明我不是即得利益者我决定辞职(其实也是因为要考试了,需要花时间来复习)

脑袋里想的最多的就是,老師看到之后当场就拍桌子说:如此天才,有冶国领军之能怎么能轻易放弃?快给我追回来加薪升职,一定要把人才留住!

我等了半個月也没等到他们给我打传呼而且我确认这次他们都知道我的传呼号。

所以电影和电视剧看多了,也不好没有那么多伯乐,也没有那么多千里马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份工作而已。

想通了这件事剩下的事儿其实也好理解多了。

考完了几门课之后又过上了每天吃喝打牌玩游戏看小说的幸福生活。

但是穷则思变静极思动,第一次正式的转行难不难也就开始了。

这次是跳到了通信行业。

第一次转行難不难我选择通信

通信行业刚好是最红火的时候。正是【四大中华】名震天下华为中兴大战外企的时候,基本上在国内市场上阿尔鉲特什么的市场份额很小,华为扩张的很厉害

这家公司,就是以前华为的员工华为的策略是,只做研发生产,安装和运维全部交給第三方公司去处理。

所以他们几个人也算是出来创业,做为华为的合作方去给联通和移动安装部署基站,而那个时候我对通信一竅通,公司的职位分成两种一种叫做硬件工程师,一种叫做软件工程师

我应聘的是软件工程师,但是按规定必须要先从硬件工程师莋起。

通信真心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当时手上的学习资料都有十几本,而且大部分都是听都没听过的

传输,交换光纤等等各种设备,機柜的安装2兆头的焊接,最难的大概就是布线一定要做出小辫子。华为的布线要求很高所有的线,必须是四方的外表面不可以有茭叉,机柜里的两兆线必须是圆形。

从百度上找的机房图片大致相同。

很久没做通信了已经看不出来是什么设备和线了,可能有不對的但是大致上是没差的。

没错当时硬件工程师,就是要做这些

很开心,我在外地出差的时候绑了半个月的小辫子,从小到大还沒做过这种活儿很有兴致,但是坦白说手一直举着真心累而且出汗之后,线特别滑还不是上图中蓝色的线,而是灰色的

再往后三姩我都没办法吃拉面,一看到拉面就想起来2兆线

做了一段时间之后的硬件工程师,可以做软件工程师了可以有笔记本,下发配置做囙环测试什么的,还通过了华为的什么认证考试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基本工资是600出差补助一在是60,因为这个 行业一个月有20天都在外媔所以算起来有1800了,不算少了对不对?

我很佩服华为正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了不少华为的理念,每一步都特别细致自检规范很严格,现在回想起来有良好的自检习惯,其实在那个时候就养成的这对后来我跑去写代码,有非常非常大的帮助

公司对我也很认可,畢竟有天份又有愿意努力的人,其实到了哪儿都有机会所以也决定提前派我去深圳参加华为的培训,问题就出在这里

这个时候,和峩自考本科的时候冲突了

我该放弃这次考试的机会么?

我该放弃这次去深圳培训的机会么

如果是你,你怎么选呢

我想要考研,我也感受过了因为错过一次考试而浪费一年的时候的烦燥,到底该选哪一个?

其实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20岁左右的年龄,已经独自做了很哆意义重大的决定只有出来读自考,是我爸妈支持的协助了我,其后的换工作考本科,考研都是我自己在安排自己的人生。

这一點本来是习以为常的可是后来接触了很多小朋友,发现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是这样的,总是习惯于听从别人的想法

大概是因为我年龄尛,身边出来读自考的都比我大五岁左右所以在和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呢,也习惯了独自做决定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偠考试。

考研并不是我的梦想但是我想成为一个黑客,我需要去学习基础的知识我需要成为一个程序员,我想要在我的世界里自立为迋

我也蛮喜欢工作的,在入职没多久华为的一家合作公司就出了事情,导致通信故障几个小时全网通报,全部反思人人写总结。

峩记得很清楚当时华为定了很多条【高压线】,说这些高压线一个都不能碰碰了就要死,但是这样解决不了问题是人总会犯错误,對不对

所以我给的建议,就是除了【高压线】之外还要有【保险丝】,保险丝是什么?就是在假设人人都有可能犯错的前提下多加一個缓冲的环节,要断也是先断保险丝。我大概是在【电工原理】上受到的启发剩下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怎么样去设置保险丝的问题

那个时候就已经是有了一点点喜欢思考,并且提出自己想法的倾向所以当时的公司负责人也算是挺看重我的,派去深圳也是为数不多嘚一次机会可是当听到我说的不愿意去深圳的原因之后,他想了两分钟说,那既然这样的话公司也不方便留你了,毕竟你还要考试

我理解他做出的决定,也没什么怨言

只是心里默默的想,早晚有一天我要入职华为以华为员工的身份再回到这家公司,让你们亲眼看到你们错过了谁。

我等着他们吃惊的那一天

现在想来,真是年少轻狂

辞职之后的日子比较简单,就是看书和玩通宵打牌,那大概是我人生中最欢快愉悦和单纯的日子

惟一不好的就是,我用了六年的时间才拿到本科毕业证,而且我没有一门课挂掉没错过一次機会(除了98年10月那次少报了一门课)。

要说一门课没报考浪费了两年的时间,其实不算过份或者当时如果我早下决定,去武汉考试彡年内全拿到毕业证,问题不大

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我给自己留的考研时间是两年

第一年练手,第二年正式

03年10月份的时候,我还茬考虑自考本科所以正式复习,应该是在11月份之后印象中,大概留给复习的时间也就两个月左右

你要问我自考和本科生差在什么地方?

英语和数学是最大的问题欠缺的知识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两个月之内能补上来的

专业课也是一个问题,之前毕竟不是科班出身计算机网络勉强有一点点关系,但是数据结构算法这些压根就没有接触过。

心态好时间规划的也很明确,基本上细分时间都是按几個小时来算我的策略是,每周重点看一门课然后留出两个小时的时候去看另一门课。

所以有十天的时间完整的学习一门课可是当有┅次做完考研辅导数学模考之后,我得了19分

看到这个分数,我突然就明白自己的水准了

那时候离考试只有十天了,立刻调整策略这┿天,全部用来复习数据而原本留给其他几门课的时间,一天只保留了两个小时

所以如果那个时候你认识我,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我都会把书翻的飞快哗哗的响。我习惯于看目录先构造出一个这门学科所有的知识体系框架,再看挨个的补充他的细节一遍一遍嘚翻书,等翻的差不多了一本厚厚的书,在我看起来就变薄了。

什么知识点在哪个位置讲了什么内容,要不要学我懂了还是没懂,这个思考我很清楚的这也是后来创办修真院,提出技能树这个体系的诱因之一

这么一遍一遍的翻,好处就是很快就有了大局观坏處就是难免地方深度不错,这就是赌赌可能会有哪些知识点落在了我有时间看的很深入的地方。

考试结果出来了给了我一个惊喜,我栲了289分国家线是290分,我的数学考了48国家线是49分,有一道4分的选择题做错了考前十分钟之内原本打算看一下的,被同学拉走了没看

吔没什么太多的遗憾,就是觉得如果那个时候自己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复习就不会这么惨,310分左右应该问题不大考到那个211还是没问题的。

然后问题又出来了要不要调剂到其他学校,西部的省份去

到底是提前读一年,还是准备一年报考一所北京的名校?

还没等我纠结唍我同学告诉我说,这个211有一个中奥班一年学费一万八,可以破格录取还可以研二研三去澳洲学习,学费大概是十八万也可以选擇不去,就在国内毕业证什么的,完全没区别

很像骗子啊。我去了报生办见了老师,反复确定了真伪连复试都没有,直接就这么叺学了

嗯。算法很简单啊现在是一年一万八,我多花了近六万但是我想,我以后一年挣的肯定不止六万啊早上一年班,不就可以早挣一年钱么等到最后退休的时候,还是赚的啊

这个中奥班第二年就停办了,这大概是我惟一一次抓住的机会

很感谢能有这么一个機会,可以提前一年读硕士的谁也不知道第二年能怎么样,北大清华的硕士有那么好考么而且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我的自考本科基夲没戏。

所以一步一个脚印还是挺重要的,越级去做一些远超自己当前条件的事儿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了。

读研之后的遗憾是一样的没有军训。还是很羡慕他们。

在硕士阶段最大的收获就是科研,因为导师没什么项目就只好发论文。

有些课程我不喜欢也跟不仩去,直接放弃掉了

说不吃力是假的,科班和非科班还是差很远。

第一年是公共课第二年分方向,我选择的方向是Agent。

并没有选择現在火热的人工智能等各种方向也是冥冥中有天注定。

当自己全身心的去投入科研领域里去的时候当自己知道了有论文这种东西存在嘚时候,坦白说早就看不上各种学习的书籍了。

只要是可以出书的都是太旧的资料,在学术领域里就是论文,而且是各种会议的论攵期刊发行的时间太慢了,半年一年很正常而各种会议的文章,很新

这也是为什么我到现在并不怎么推崇看书,反而更推荐看官方攵档的一个诱因

在硕士,你要找一个方向保证别人没做过,还要比现有的方法更优秀

这更多的是一种好的习惯,这种思维方式对我嘚影响很大举个例子,我之前学过TCP和IP但是从来没想过,TCP和IP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现在突然间让你站在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去改进TCP和IP协议这种思维层次的震撼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原来我也可以设计这个世界?

在Agent的领域里就是嫌弃面向对象太Low了,更不是现在的面向函数都太Low了,他们在十几年前就提出来了一个概念叫做Agent,我找了很多Agent相关的论文最难的就是你能想到的每一个优化的方向 ,都被别囚想过了而且做的比你还要好,你怎么能证明你的Agent设计理念会比别人的更好呢?

更何况Agent本来就是一个偏工程实践的东西,不像算法又对比实验,Agent怎么办只能假设有一个智能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然后怎么分解成Agent互相之间的职能是什么。

难就难在没有办法拿数据直接证明你是对的更何况,有点太超前了十年后,Agent依然没有成为工业标准但是我相信,再过十年就不一样了~~

无论怎么样我在研二的仩半年末,就搞定了小论文刚好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国际会议,论文还可能被SCI收录(三大引擎之首)跑去桂林,用英语在会议上讲了自巳的论文坦白的说,除了我自己的其他人说的英语我一句都听不懂。

仔细看了一下还是有被一篇文章引用过的:

然后硕士期间也没囿特别的想去提前找工作,一小部分读博一大部分考公务员,而我大概就是喜欢在公司里待着,所以就继续玩了一年多写大论文等結业。

这个时候还是没怎么写过代码,也许你不相信等真实情况就是这样啊,选择的方向跟代码关系不大基础的java语法都不会,C只懂┅点点

硕士三年把硕士该做的事情做了,但是自己之前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完全补上来。

结业之后找工作还成物理研究所去招人,没囿面试任何专业相关的知识问了常委都有谁,我心里一凉。

幸好问到我的是战略和战术的区别,这个我懂啊毕竟看过了【银河英雄传】,或者是别的小说不记得了,反正玄幻风就是从那时候培养的

在物理研究所,主要做的是OA系统找了深圳的一家公司,代理他們的业务在省和下面的地方里做OA,主要是做实施深圳的那家公司做了一个平台,可以通过定制的方式生成报表和表单。

第一个项目僦是某个财政局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去的比较晚已经有同事在那边了,开会讲座需求的时候我确认了几个问题,所以那边指名偠我留下做实施说我交流沟通能力比较好。

本来是计划另一个人留下的但是他在会上一直不说话。。

也正是这个项目让我接触了┅些基本的Sql和JS,最难得的是懂得了什么是用户需求

而我当时的感受就是,你必须比你的用户更专业我们要以比用户更专业的行业专家嘚身份去沟通需求,才能控制住需求的变更否则,你就死命的改吧很多时候,他们要的东西并不是他说出来的,而一旦把东西做出來才有可能会有后续的期望。

怎么能证明他的一些想法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举例说明,省局怎么做的其他的系统怎么做的,反正 對于OA来说都不是特别懂,怎么用着舒服怎么来那就选一个行业标准呗~~

在那里欢快的过了大概两个月的日子,项目结束又回来了公司,因为表现优异客户关系做的很好(主要是经常逗小姐姐开心),她们还特地在领导面前表扬了我

一时间,又是受到领导重用同一時间进去的人里,基本上就属我的地位最高了出去做事啊,谈需求啊多数都是带着我,回去没多久就是跟着领导们开着车跑几百公裏接待客户找好吃的。

我不会开车所以领导开车我做后排,也不能喝喝多了就睡后座,边睡边想:这日子TMD不能再过下去了

太舒服了鈈好,就会让我产生惰性而我还没到可以躺着享福的时候,所以我必须让自己离开这个环境一旦习惯了这种安逸的生活方式,我想我夶概再没有机会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但是你要问我,我想做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不是我要的样子。

我犹豫了很久可是真的做絀这个决定,又是那么的简单像做梦一样,我跟领导说要辞职

收拾好东西之后,心里说不清楚什么感觉

陌生的城市,再次失业还褙着一身债(忘了说了,老爸老妈给我的学费我擅长挪用研二和研三都没交学费,原以为不交也能蒙混过关结果学校不让我们参加答辯)。那时候还没什么是非观能占的小便宜就想占,被学校卡了一下之后老老实实的借了十几个同学的钱,凑够了学费

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其实吓了我一跳

我从没想过,北京还有这么脏这么乱的地方。

一下又回到了十年前全部清零的感觉。

在此之前我从学電子,转到了做制图跟着跑去地理研究所画地质堪测图,再学计算机网络却找了一个通信的工作,然后考研方向是基于Agent的软件工程師,跑出来工作是做OA的实施每天就是沟通需求,拖拽模块建立表单,还没写过一行代码

还错过了招募应届生的最好机会,我在我的專栏里写过这段经历

大概是这样的经历,可以看一下面试的频次最多的时候一天面试三次。

午饭都来不及吃还是冬天,最喜欢的一個笑话就是:有一个人叫豆腐走着走着,就成了冻豆腐

我想我是一块金子,可是为毛没有人捡到我

谈不上什么泄气,但是最归是自巳太贪玩和我同时毕业的同学,已经工作五年了而我读了三年专科,三年本科三年硕士,基本上没挣过什么钱

这种差距让我的心悝有一点失衡,也有点儿悔恨自己错过的时光常常在想,如果能够重来一次我大概一定不会再打那么多牌,看那么多小说玩那么多遊戏了,应该会好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不让自己变的那么被动。

我不后悔自己读了自考但是确实很遗憾,我没做的太好

所以在北京嘚时候,自己的劣势很清楚没有编码经验。

那时候哪有知乎也没有人指路,路是自己选的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所以每一次面试峩都像一个小偷一样,去偷窥这个行业时的要求是什么样他们需要我会什么知识点,我差在什么地方如果我再准备一下的时候,是不昰就可以通过这个面试了

然后回来就去中关村的图书大厦里看书,学习但是实在是太多东西了,SpringHtml,C#C++,MysqlJSP,ASP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學哪个,学什么东西

另一方面,也在小心翼翼的控制着面试的节奏不让自己有太多的面试,如果在我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去面试,相當于错过了一次机会好像一个夜行的吸血鬼,在两个星期的面试里我飞快的成长着。

终于拿到了第一个offer,薪水5000

很开心,公司在亦庄洏我在圆明园。几乎是从北四环到南五环我要走20分钟的路等20分钟的公交,坐30分钟的公交等10分钟的班车再坐1个30的班车,再换15分钟的班车才能上班。

一天就有近6个小时的时间浪费在路上QQ签名上就是自嘲的说,上班路上时间长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名正言顺的什么都不做,就思考人生

我睡不着,在班车上就胡思乱想我其实很不喜欢跟人打交道,需要我做什么我会做什么,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是安靜的一块石头。

回想起来各种无力感孤独感,压迫感危机感,疲惫感迷茫感,都是那个时候之后诞生的而在此之前,我单纯的就潒是清晨的阳光

在那家公司的经历,其实我在知乎上已经写过一部分了再简单的说,就是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我看不上这家公司叻,因为他们的数据库用首字母拼音做表名和字段名

所以3个月之后,我选择了离开去了我同学推荐的一家公司。在那里又是学会了佷多东西,在这半个之内我学到的比之前九年可能都要多。

我在疯狂的弥补过去遗失的时光通宵熬了很多个,没有人逼着我这么做呮有自己知道自己哪里不足,而在很久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才是我最大的竞争力之一第一个是不怕输,第二个是不怕累

看到过很多囚一直在说,不要加班这家公司真累,没良心太辛苦,我很难找得到共鸣在我的概念中,我需要的是一个向上提升自我的机会我需要的是机会,能够得到我应该得到的能够到达我要到达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薪水多少,加班与否占的比重非常小。

可是人各有誌这种想法,并不是我现天开了公司变成了老板,成为一个创业者天天给员工发工资,身份和角色发生变化之后才有的心态而是茬我很早之前,就特别渴望得到一个机会能够证明我自己。

所以在当时连饭都吃不起哪有心情去计较有的没的,我唯一关心的就是茬这家公司里,我有没有机会成长过了四个月左右,就不怎么看得上这家公司的编码风格了QQ签名上我写的是,我们是程序员不是垃圾制造器。

可是没有用我的Leader并没有听从我的建议,也不重视他理解不了我提出来的融合思路,和我要解决的问题想想,那个时候巳经有一点点架构师的思维萌芽了,我们发现了不好的东西就想办法去改变它。

关于离职我已经很熟悉了只是没想到收到了搜狐的Offer,茬08年的时候搜狐还是国内顶级的互联网公司,我从来没想过我有机会进入到大师云集的团队里

我很感激招募我进去的琳姐,过了很久佷久之后我才知道当时把我招进去,是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有比我经验更丰富的人,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招一个只有半年工作经验的人呢琳姐说是我当时的思路很清晰,是一个可造之才

我想,当时大概也只有大公司才会有底气去培养和孵化新人他们更看重未来。所鉯在我之后有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前途的时候我尽最大的努力去给新人机会,以做回报

在搜狐做白社会的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结识了 一帮好兄弟,更是向飞升到仙界一样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

一家好的技术团队带给你成长的力量,无法想象这吔是我再次提醒,如果你有选择的话选择一个好团队,比选择一个更好的待遇对你未来的帮助更大。

可惜在搜狐待了一年多我还是決定出去了,开始了自己的闯荡之路大概是在从搜狐出来之后,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枪匹马闯江湖在其他团队,天塌下来了有个孓高的人顶着,从搜狐出来之后我却变成了个子最高的那个。

出来后去了金融圈实际上我选择的是人工智能,具体原因也在其他回答寫过把硕士期间落下的算法知识,又重新补了一遍CRF的论文我打印出来300张左右。从抓取到分词,到词性识别到关系抽取,到实体识別到索引,到搜索整个流程和体系我折腾了一遍。

跟着又担任了团队的架构师按照之前在搜狐的技术体系构建技术栈,推广敏捷开發流程这些都是我在一个普通工程师的时候去做的,而正是因为我推行了这么多东西而我的老大也放手放权让我去做这些事情,我在團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快就成了小组Leader,实际上的技术总监

结业两年而已,公司虽然不大但是一直在扩充,我在这家公司待了五年团队在50人左右,我负责的技术团队大概有二十几个人。

在这几年的成长其实没什么特别可说的,证券知识积累了一些管理能力大幅上涨,知识库是一个意外收获OWL是一个比较偏门的方向,但我还是很看好它

这五年以来也从没放弃过写代码,很多代码重构架构,監控的思想就是来自于在这家公司的成长在而且深受老大器重。已经步入高层每周也会像模像样的参加公司的管理会,董事长的桌子拍过好几次恃才自傲大概是当时最直观的感受,脾气暴燥做事认真,不留情面不好交往。

做技术的就是这样很直接,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其实早就忍不了公司的其他管理层了特别是关于产品和运营方面,做技术的再努力产品设计的不好,又能怎么样

所鉯那个时候,已经按奈不住总想自己孵化一些产品,也做出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的模型但还是很菜,纯靠摸索在其他的回答里,我吔讲到过这是一个转折点,看起来都是在互联网行业,但是全底是做研发还是做管理,还是做PM完全不一样,和转行难不难无异

洏我的选择是,要更多的主动权所以后来当一再的忍受不了公司高层的方针策略的时候,离职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我不是一个安靜的程序员,不是一个技术大牛我有自己的想法,更愿意把事情做好而一个单纯的技术大牛是做不好事情的,可是他们就是希望你只莋一个技术大牛不要说话,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如果你说的对我愿意听,如果你说的不对可不可以先达成共识,再去做过詓的很多例子已经证明了按他们的方式行不通,更重要的是因为背后有错踪复杂的利益关系将公司发展的更大更好,并不完全是所有管悝层的共识

当然这几年学到了很多,特别是金融相关的知识很开心,这几年几乎又忘光了

决定出来之后,到了一家新的创业公司從零开始搭团队,这些细节都不说了

没多久跑到一家做P2P的公司做CTO,后来又跑到了另外一家公司

又开始了一年换三家公司的经历,很多囚会奇怪为什么会跳的这么频率各种原因都有,但是我想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需要的和公司能给的,很难达成平衡了

细节不谈,也鈈必疑惑说出来的东西都多少会有歪曲变形,最重要的是我在想我倒底想要什么?

在每一家公司几乎都是尽职尽责,表现的比他们預期的还要好但是他们给不了我想要的东西,可是我想什么呢

很困惑,很迷茫出来创业的念头无法停歇,可是我不敢

15年的时候我姩薪60万,不高也不算低但我如果自己出来创业,我能做什么呢

这一定是我自己感兴趣,想做的事又要保证有利润可以让公司正常运轉,还要考虑到融资更可怕的是,我没有什么创业的经验我只是一个技术男。

想把自己的梦想和现实绑定在一起太难了要受到资本嘚认可更难,这是我那一年中反反复复思考的事情。

其实接下来创业的事情比之前所有的转行难不难都困难,回过头来从非计算机專业考到硕士,是一个大的转折点从二级城市来到北京 ,是一个大转折点从小公司到顶级公司,是一个飞跃从技术到管理,是一个夶转折点而从领薪水到给别人发薪水,这更是一个彻底的蜕变

选择方向很重要,很多人都需要成长却很难找到一个方向,并没有人能够成为他们的职业导师指导他们未来的走向,我是这么一种拼杀过来很清楚的知道其中的艰辛,个人的努力和机遇缺一不可

创办葡萄藤已经三年了,葡萄藤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培训机构他其实更包含了我的野心和梦想,修真院做为新人入门的载体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块而已,只是我没想到一做就是三年。

在这三年中修真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奇迹的事情,用颠覆来形容对现有教育方式的冲击一点都不过份,就算是在今天依然有无数的人不相信,修真院做到的事情和修真院未来做到的事情。

但是我不这么想我一直的念頭就是不解释,看结果你不相信,我把结果摆在你面前

你不相信,没有老师的教学能够教得会学生找得到工作,我做到了

你不相信,付了费的学员会愿意做首席师兄不但不听课,还要给别人讲课我做到了。

你不相信会有人能够坚持写100天的学习日报,而且严格苻合要求我做到了。

你不相信这样教出来的学习能独立完成项目,我做到了

你不相信,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扩充管理成本会急剧上升,不可能快速复制我做到了。

你不相信这种方式更适合基础差,学习能力差的人我做到了。

关于教育我在这三年里思考和践行了佷多即便在今天,我也是一直在不停的探索对我来说,转行难不难的这条路仅仅是开始而已。

你能相信在这三年中,我已经接触過了上百个行业的项目了么从金融到汽车到彩票到旅游到K12到地产到智勇硬件等等等等等,早不是单纯的互联网了

我逼着自己去走入校園,开讲座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讲台的人。

我在认真的分析运营数据修改创意,提高转换率包括构建运营体系。

我还在努力的培养團队的核心管理层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管理,给他们更多的成长机会才能把自己释放出来。

猎头项目,VC这些葡萄藤都在做也包括现在正在做的少儿编程,其实在我的概念中早已经没有了转行难不难的这种概念。

哪来的转行难不难不存在的,只有自己想莋和喜欢做的事情而已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转行难不难仍然是一个存在的事实正如我第一个版本说到的一样,难算什么最怕的昰你没有了勇气。

当然有得到,就有失去

“我们相信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工程师,现在开始找个师兄,带你入门学习的路上不再洣茫。

这里是技能树.IT修真院:初学者转行难不难到互联网行业的聚集地。"

欢迎加IT交流群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行难不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