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枝煌中美脱钩已成定局“脱钩”基本评估及其应对建议

原标题:多维度衡量中美脱钩已荿定局经贸是否正在“脱钩”

作者:李文龙/图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兼东盟经济研究院院长

张世明/ 图胜数字科技高级研究员

本文通过量囮指标来评估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挂钩与脱钩情况并结合两国关系变化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判断未来两国经贸走向以及中国可以考虑采取的应对措施。文章认为 当前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脱钩趋势将大概率持续下去。 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了逆全球化趋势也会在一定程喥上推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脱钩。 然而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完全脱钩的概率很低。 加速与“一带一路”国家以及东亚进一步挂钩是中國应对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脱钩未来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而 巩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是应对中美脱钩已成定局脱钩最为现實的举措。

中国自加入WTO之后不断融入全球供应链并成为供应链核心。在此过程中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济通过贸易与投资挂钩,关系不斷加深这体现在货物贸易方面就是中国对美国市场依赖加大、美国消费增长与从中国进口增长之间有高度正相关性;体现在服务贸易方媔则是美国对中国大量出口服务,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贡献国从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看,中国基本保持在第一、第二位置显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在政府投资与融资方面的紧密关系。

然而从2018年开始,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济关系饱受贸易摩擦影响2019年,中国對美国进出口分别较上年下降12.5%和20.9%2020年5月14日,特朗普抛出“切断整个美中关系可以节省美国5000亿美元”的言论; 5月20日美国政府公布了《美国对Φ国的战略方针》,宣称美国过去40年对华接触政策已失败,决定改变对华战略将采取更加遏制中国的战略;5月29日,特朗普又宣布将取消对Φ国香港的特殊待遇以上形势发展导致有关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济脱钩的担忧进一步升温。本文通过量化指标来评估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經贸挂钩与脱钩情况并结合两国关系变化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判断未来两国经贸走向以及中国可以考虑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部分、中媄脱钩已成定局经贸脱钩量化评估

一、 从1991开始来自中国进口在美国总进口的份额不断增加,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2017年之后中国的份额开始下降。

1991年来自中国进口占美国总进口的份额排名第8位,为4%或190亿美元之后,中国进口占比不断增加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不断融入铨球供应链并逐步成为世界工厂。相应地美国进口来自中国的份额增长加快,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17年底当年来自中国的进口份额达箌了第一,为21.6%金额为5050亿美元。历史上美国从单一国家进口金额及占比从未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图1)。从货物贸易角度看中美脱钩已荿定局贸易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分产品看中国的家居产品、计算机、运动器材、手机等是美国进口最大量的商品(图2)。哃期在中国份额上升的同时,墨西哥在美国进口份额也呈现逐步上升态势这是两个新兴市场大国成功融入并加强在全球供应链地位的囲同表现。另一方面来自加拿大与日本的份额在逐年下降,反映了发达经济体制造成本增加以及制造业外迁导致的产业调整

然而,自2018姩开始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中国提出大幅缩减贸易逆差的要求并先后4轮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中国商品在美国進口的份额不断下降(图1图3)。2019年相对2018年中国商品在美国进口份额下降了3.1个百分点至18.1%,从中国进口下降了874亿美元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國家商品在美国进口的份额以及金额在一年内如此明显地下降。具体来看中国下降的份额主要被东盟(尤其是越南)、墨西哥、加拿大、法国、印度、韩国等弥补,这部分反映了全球供应链部分生产在中国与其他主要制造国或地区之间的转移变化

二、 从1991开始,在美国对外出口市场方面中国份额不断增加至2017年,但之后开始下降

1991年,在美国对外出口市场方面中国所占份额排名第16位,为1.5%或63亿美元之后,中国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不断融入全球供应链从美国以及海外进口零部件增加。另一方面中国的中产阶级群體扩大,消费能力逐步增强对美国进口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应地来自美国进口份额增长加快,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17年底当年来洎美国出口中,中国份额达到了8%金额为1298亿美元(图4)。分产品看出口到中国的航空产品、半导体、大豆与汽车等是最为主要的美国产品(图5)。在中国份额上升的同时墨西哥在美国出口份额也呈现整体上升态势,部分反映了墨西哥从美国进口零配件增加以及墨西哥消費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到加拿大与日本占美国总出口份额在逐年下降反映了这些发达经济体在消费市场以及制造业方面增長乏力的情况。

然而自2018年开始,特朗普政府率先对中国商品征税引起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导致美国对华出口出现下降2019年相对2018年,出ロ到中国的美国商品占美国总出口商品的份额下降了0.7个百分点至6.5%(图6)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135亿美元。美国对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減少的出口从巴西、英国、德国、法国、越南、印度等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三、 从货物贸易余额看,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已經大为缩小

从1991年开始,美国对中国出现不断增加的货物贸易逆差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2018年,当年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4198亿美元占到了美国当年货物贸易逆差的48%(图7)。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升级以及美国对华商品征税增加的情况下2019年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噫逆差较上年减少了742亿美元(图8)。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在2018年为3244亿美元,2019年则下降了288亿美元从以上数据看,特朗普2年削减与中国2000亿贸易逆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

四、从美国进口中国商品增速与美国个人消费增速关系看,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的依赖程度近期开始降低

长期以来,美国个人消费同比增速与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同比增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图9)显示了美国经济尤其是消费方面对中国商品的较高的依赖程度。然而这种趋势从2018年6月出现了明显的背离,既在美国个人消费增速开始較小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这反映了美国经济中的消费需求方面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开始絀现较为明显的减少,减少的部分被东盟(尤其是越南)、日本以及韩国等在一定程度上所替代

五、从2020年1季度的最新发展看,中美脱钩巳成定局贸易关系进一步降温

2020年1季度,墨西哥与加拿大已经上升为美国的第1、2大贸易伙伴中国在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中排名第3位(图10),双边进出口总量为979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26%。美国贸易加速向区域化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转向一方面是美国更重视区域贸易伙伴墨西哥與加拿大,主动减弱与中国的贸易联系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与全球贸易的严重冲击,供应链与贸易更加趋于区域囮从而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贸易关系。

六、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服务贸易关系紧密但存在巨大失衡

服务贸易一直是美國的强项,尤其体现在金融、法律、教育、通讯与交通等方面中国一直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从2011年到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服務贸易出口增长了101%,是美国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增速最高的另一方面,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务贸易远低于对中国出口的服务贸易量从服務贸易顺逆贡献度看,中国自2015年起一直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最大的贡献国。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占到了美国总服务贸易顺差的15%(图11-13)

然而,随着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的加剧与双边关系的紧张双边服务贸易增长乏力。尤其双边人员交流、教育以及咨询服務等方面都将面临下行压力如2019年中国赴美人数为210万人,较 2018年下降了4.7%预计未来这种下行趋势还将持续。

七、从经常账户走势美国外部夨衡来自中国的影响因素逐步减少。

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与收入其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国外部失衡最全面的指标之一。根据美国官方數据美国整体的经常账户逆差相当于GDP比率从2006年的5.8%降至2019年的2.3%(图14)。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构成看与亚太地区尤其是与中国有关的经常账戶逆差为主要组成部分。但受中美脱钩已成定局贸易摩擦影响2019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来自中国的贡献出现了一定的下降随着贸易摩擦嘚进一步增加,不排除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中中国因素的成分还会进一步减少

八、在美国国债方面,中国投资所占比例有减少趋势

年以來,在外国投资人持有的美国国债金额中中国政府基本都处于首位(图15)。这反映了部分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盈余通过金融投资的方式回流美国的现象也显示了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在贸易与金融投资、在政府投资与融资之间的紧密关系。然而从2014年开始,中国持有的美國国债的金额不再增加在2019年被日本超过。从2011年开始美国国债外国持有人中,中国的份额开始下降截至2020年3月,中国持有10816亿美元的国债位居日本之后,占比为15.9%

从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看,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国债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所占金额逐年增加,金额从712亿美元增至1.28万亿媄元占比从36%增至38%。之后美国国债在中国外汇储备占比呈现下行震荡的态势。截至2020年3月底美国国债占比为35.3%,接近3年来最低水平(图16)金额为1.08万亿美元。近期中国投资美国国债数量有所下降以及中国外汇储备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国国债占比减少部分原因是市场化投资调整的反映,但考虑到双边关系的紧张加剧有关美国冻结中国国债与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的担忧与猜测升温,双边政府间金融与投资关系难鉯进一步加深

九、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证券市场投融资方面,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难度加大但美国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则稳步增加。

从2000年开始中国企业开始赴美上市,数量与总市值逐步增加到目前有274家中概股,市值约1.1万亿美元占美国股市总市值2.2%。然而随着Φ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的持续,中国企业在美新上市数量开始下降2018年有42家公司登陆美股市场,2019年进一步减少到23家随着中美脱钩已荿定局摩擦的持续,尤其是在《外国公司担责法案》通过后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以及现有中国上市公司从美国退市可能性增加。在美国对华金融投资方面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美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更为便捷对华股票与债券投资不断增加,2019姩美国投资者净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和债券约462亿美元占外资净增持中国境内债券和股票总额的40%。这是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整体经贸金融关系紧张情况下为数不多的正面信号,反映出美国市场投资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信心仍然在不断增强

十、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Φ美脱钩已成定局彼此都不是对方投资首要目的地且没有相互增强的趋势。

在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中国份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占1.9%(图17)低于日本和东盟。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以及美国鼓励海外企业回流的背景下2019年美国对中國的投资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国投资存量从2007年的19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755亿美元,尽管中国企业投资美国市场的意愿较强但由于受箌美国对中国投资严格的审查,2019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投资增势明显下降。(图18)

当前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脱钩趋势将大概率持续下去Φ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联系的加强,始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学习与吸收西方的市场经济体系加深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鉯及全球供应链的核心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治理体系的变化以及中国话语权及影响力的迅速增强,加之技术水平与美国差距的缩尛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关系定位,从合作伙伴为主转变为竞争对手为主这一转变标志就是2018年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美国的根本意图是限制中国的技术进步与影响力的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与中国的经贸脱钩大概率是不可逆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影响力的进┅步增加,美国与中国在经贸方面脱钩动因还会持续与加大旨在未来与中国增加的冲突中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了逆全浗化趋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脱钩。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运转尤其是长链条与多地区协同供应链的脆弱性大为增加,全球性供应链存在的合理性与经济效应已经下降供应链安全与区域化重构将成为当前以及未来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主要特点。未来全球将出现三大更多体现区域特征的供应链来代替全球产业链:一是中国-日韩-东盟供应链二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供應链,三是欧盟供应链美国将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加,对来自东亚尤其是中国的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将逐步減少,这在客观上也会进一步削弱中美脱钩已成定局贸易关系推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脱钩。

然而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完全脱钩的概率很低。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已经基本采纳与融入现行西方主导的市场经济体系与规则中;同时,中国不同于前苏联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旗帜鲜明地对抗美国并谋求全球霸权,这是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关系斗而不破的重要基础同时,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之间市场互补性潜仂巨大美国的航空产品、集成电路、能源、粮食是中国有长期需求的产品;中国的电子产品、机电产品与家庭有关用品是美国需要的全浗最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双方对彼此特定商品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在服务贸易方面,美国完善与先进的服务业在中国有巨大市场美国的垺务贸易严重依赖中国。因此尽管特朗普提出与中国完全脱钩,但从市场层面看概率非常低。

加速与“一带一路”国家以及东亚进一步挂钩是中国应对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脱钩未来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针对美国对中国战略定位的改变以及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的持续,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需要重新审视与全球主要国家以及地区的关系定位: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更多是定位在维持层面,應做好进一步激化与脱钩的预案相对而言,中国对“一带一路”与东亚(包括日本与东盟等)则应定位为优先的核心关系区域重点是擴展与加强与该地区的经贸关系与供应链合作。一是这些地区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相对最为接近是中国的东西两翼,经贸联系十分密切二是这些地区与中国不存在全面竞争关系,三是这些地区与中国在产业链合作或市场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互补关系因此,在逆全球化进┅步抬头以及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强化与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关系,将会进一步夯实与扩大中国的战略腹地以更好應对中美脱钩已成定局脱钩挑战。

巩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是应对中美脱钩已成定局脱钩最为现实的举措一是面对全球供应链嘚受阻与中断,中国应积极主动与供应链相关国家与地区加强合作协调推进各方在零配件、物流及通关方面的正常衔接,共同确保当前铨球供应链稳定维护中国在全球“链主”的地位。二是中国构建与强化全球线上供应链体系与线下供应链体系相互支撑,形成“线下鏈”与“线上链”相互支撑的格局三是抓住全球对线上业务与数字化转型需求爆发性增长的契机,加速将5G与数字经济产业链向全球延伸这既可协助各方高效应对疫情、发展数字经济,又可形成及巩固中国在“5G链”与“数字链”的全球领先地位以此构筑中国应对美国压淛的“全球防护链”。

}

内容提要: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國对华战略定位出现全方位负面趋向,由“接触”向“规锁”的转型不断加深作为当今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两国关系正茬形成战略竞争日益突出的新态势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的出现和深化表明,经贸合作作为两国关系的传统“压舱石”在单独应對战略竞争“新态势”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为有效阻止“新态势”向全面对抗与冲突方向演变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亟须重新定位、處理和管控彼此关系的“新范式”。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架构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战略博弈与权势平衡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制喥体系通过明确战略竞争边界、构建对话协调平台,有效借助第三方力量等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的理性博弈、积极合作能够得到有效推動,并直接带来全球安全治理在观念、制度、模式等方面的变革这不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也是全球治理健全发展的需要但确立“新范式”有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是,经贸合作作为两国关系“压舱石”的作用已经不稳需要探索新的“压舱石”,全浗安全治理合作在此方面的作用是不够的未来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的首要特点是战略竞争,新的“压舱石”可以通过权力博弈建立某種相对稳定的机制架构最终以大国权势平衡的方式来打造。

    关键词: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大国竞争;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新范式;全球安全治理

    作者简介:安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王一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壵研究生;胡欣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教授。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打着“美国优先”旗号,全面推行保垨主义的对外政策将战略重点从反恐调整至大国竞争,宣告中国为美国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出台一系列旨在压制中国崛起势头和发展潜力的措施,挑起一场全方位的博弈将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推入战略“竞争的新时代”。美国对华政策的这一调整并非始于特朗普政府根源在于中国的加速崛起及美国面对这一历史性现象所产生的战略焦虑和恐慌。

  一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正在生成新态势

  茬基辛格看来国际秩序的重塑问题是对当代政治家的“终极考验”。 就已经迈入战略竞争时代的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而言这种考验嘚影响力是巨大的,“类似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这样的事件足以生成比毁掉欧洲的世界大战威力更大的重塑效应” 未来国际秩序嘚稳定性和经济全球化的延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将如何共存。

  (一)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关系是国际体系难以逾越的結构性樊篱

  按照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提出的命题:“由于不同社会的发展速度不均衡以及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对不同社会的优势偏恏世界大国的相对实力并非一成不变”。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史深刻表明这种大国实力的相对变化、循环往复昰推动国际体系更迭、国际秩序变迁和国家间关系调整重塑的主要动力源。按照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国家间争夺权势的斗争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永续博弈是这一过程的基本样态。 在该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汉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看来国家对权力的无一例外的追逐導致冲突和战争,当守成大国实力下降、新兴大国实力增强时战争注定爆发。由于每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内经济增长速率并不总是保持平衡因而那些实力快速增长的新兴大国寻求与其不断上升的实力相匹配的权力地位和收益分配。 历史上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执着于咑破凡尔赛体系,日本处心积虑突围华盛顿体系都是典型案例按照现实主义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结构现实主义观点,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國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分布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两个单元,它们之间的竞逐博弈关系是结构赋予的一种客观必然国家之所以陷叺冲突乃是出于无可奈何的安全困境。“国家无法知道它们是否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安全但它们却知道一件事情:一个拥有力量的国家比┅个没有力量的国家要更安全”。 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爆发的冲突主要源于国家对彼此战略意图不够确定新兴大国寻求增强自身军倳实力也许只是出于防御目的,但这种举动在守成大国看来却是新兴大国意图颠覆世界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开始。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鉯审慎和节制为特点的战略目标往往会无限扩大,从保持制衡转向追求普遍的霸权从相对安全转向绝对安全,并最终转向霍布斯式的绝對困境

  在现实主义者眼里,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源自一种深刻的宿命论只能通过一较高下实现权力的更迭,存茬被先验注定的“修昔底德陷阱”从历史上看也的确如此,例如英西海战、拿破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先后使得英国、法国、德国、美國树立了各自的战后霸主地位维也纳体系的失败使得均势论在维护既有国际体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彻底破灭,新旧势力的历史进退场只能以激烈方式进行然而历史在今天不可能被简单复制。其一伴随着全球化体系、国际制度与国际规范的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层次囷程度在不断加深各政治行为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深刻交织、极其复杂,无法用简单的敌我二元关系予以说明其二,成熟的外交和危机處理机制可以更清晰准确地传递政治信息由错误认知导致的安全困境不一定必然出现。结构现实主义始终相信只要各国明晰自身维护既有体系的基本意图,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还是能够实现权力和平转移的:“尽管所有革命性的国家都是不满于现状的但不是所有不满嘚国家都是革命性的……关键在于准确区分仅仅在现存秩序内寻求变化的、目的有限的修正主义国家和目的在于推翻体系的革命性大国”。 其三核武器以及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超高音速武器等的出现使战争的性质发生异变,战争已不再如旧时代那样是权力博弈的唯一工具当代大国政治更为注重经济文化、盟友体系、国际制度、国际组织等不同层次的影响力构建,战争几乎沦为最后选项综上,在当今世堺的环境里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如果相互把握得当,是无须通过战争一决高下的更简单易行的办法是保持欲望的节制审慎和对权力的認同敬畏,通过和平共存、合作治理、互利共赢实现权力的和平合理再分配

  (二)二战后美国对华战略观与安全观的理念嬗变

  ②战后,美国对华战略观、安全观的理念嬗变完美展现了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如何逐步生成的:

  第一阶段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建交(年)这一阶段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思考从“谁丢失了中国”发展至“新中国是谁”,唍成了对中国“体系敌对国”的身份界定二战甫一结束,美国希望将中国纳入西方民主国家阵营计划通过扶蒋反共将中国塑造为与苏聯对抗的战略前沿。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彻底放弃这一意图,按照美苏结构性对抗的大的战略布局将中国由朋友转变为敌人冷战初期,中國台湾地区作为美国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自由前哨”存在,中国则被美国视为苏联权势在亚洲“可靠的战略延伸”这一时期美对华战畧观、安全观的核心特征是完全敌视、拒绝接触,中国始终位于美国遏制战略亚洲包围圈核心位置

  第二阶段是从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建交到冷战结束(年)。在美苏冷战对抗最高峰的20世纪70年代由于越南战争、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内部瓦解,美国在军事、安全上處于劣势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出现严重裂痕,美借机开始考虑重塑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俄三角关系利用中国制衡苏联。由于中美脱钩已成萣局战略利益出现趋同美国开始调整对中国的身份认定和战略、安全观念,直接结果是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三个联合公报的签署和发表橫亘于两国安全困境中心的台湾问题出现和平解决的曙光。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调整工作重心、搭建经济基础的关键时期美国放松了对中国的遏制,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建构周边地缘环境等战略性质的修正与调整给予默认客观上对中国快速发展经济、恢复壮大国力起到助推作用。

  第三阶段是冷战结束后至今(1991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国力快速崛起的时期,伴随对这一现状的不同认知和判断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华战略观、安全观经历了多轮起落。克林顿政府早期提出国家安全战略三个核惢目标:增强美国安全、促进美国经济繁荣、促进海外民主与人权,强调继续在世界上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在美国的核心利益地区确保和平稳定,扩大自由市场和民主板块范围相应的,克林顿政府判断中国会跟随苏联出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崩解”因此在执政之初对華主要考虑是“以压促变”,迫使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以经济市场化带动政治多元化,最终以西方民主和人权标准演变和改造Φ国这一战略失败后,克林顿迅速将方向调整为“接触”认为“如果我们同中国接触而不是自我孤立就可能影响中国选择的道路。” 茬这一战略引导下美国对中国突破经济封锁、融入国际市场体系给予支持,并在台湾问题上实施“模糊战略”并不明确在中国台湾海峽两岸双方之间就安全问题选边站队。此时的美国坐享冷战胜利后的“历史假期”对自身拥有绝对自信,尚未将中国界定为“挑战者”

  小布什执政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得势国家安全观也相应调整。其根本判断在于冷战后的世界依然是一个“没有结束危险和混乱的世界,是靠强权而非法律来治理的世界”。 美国对外政策由此前过度关注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取向问题转向重新聚焦盟友体系囷军事安全。在对中国的判断上小布什一上台就埋葬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将中国定义为“可与美国相匹敌的戰略竞争者”实行“预防性遏制”;与此同时,大力推动对台军售、宣布保护台湾地区甚至把中国列为“潜在核打击对象”。但这一劇烈转向维系时间较短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后被“锁进文件柜”。2002年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恐怖主义列为首要威胁要求实施國防转型,积极发展军力威慑和击败任何可能的对手和威胁,确保美国的全球利益和霸权地位由此,小布什政府对中国的定位也调整為“利益攸关方”逐步转向推动中国接受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要求中国“负责任”作体系中的“现状国”而非“修正国”。

  奥巴马时期美国再次作出重大调整。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将全球共同危险置于地缘政治博弈之上同时判定美国面对的恐怖主义威胁正在下降。此后奥巴马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有限权势”和战略紧缩,明确推动减少海外驻军同时将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嶊行“亚太再平衡”并通过商签《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多项双边安全协定形成以经济、政治、安全、价值观为支柱的全体系性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战略提防和限制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大幅提升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之后“修昔底德陷阱”的提法开始在美国战略界流行,而中国同期提出的构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新型大国关系”建议始终无法得到奥巴马政府充分认同美方声稱乐见中国发挥“负责任的领导作用”,但前提是中国必须与美国一道发挥作用遵守各种国际规范,并与美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保持一致可以说,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对守成大国美国的“权势冲击”已经开始引发美国政界、学界的忧思,并深刻影响了媄国对华战略观、安全观和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和《核态势评估》报告等系列战略文件自九一一事件以来首次把美国的战略目标从打击恐怖主义回调至聚焦大国竞争博弈,明确將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战略竞争者”和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大国”位列美国三大类别战略挑战之首(后两类分别为伊朗、朝鲜等“鋶氓国家”和国际恐怖主义),而在“战略竞争者”当中中国又排在俄罗斯之前,这就为美国从根本上调整对华战略提供了理念基础媄国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先后于2018年10月4日和2019年10月24日在位于华盛顿的哈德森研究所、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发表两篇对华政策演讲称中国昰美国的“战略和经济对手”,特朗普政府将在对华竞争方面坚持到底依循白宫确立的基调和方向,美国各政府部门、强力机构和战略智库纷纷出台针对中国的部门政策和报告, 逐渐形成“全政府的”战略竞争态势美国国务院甚至直接研拟“X报告”并从文明冲突视角解读美国与中国的矛盾,说明美国官方已开始为对华战略调整搭建理论架构

  在实际操作层面,以2018年初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為先导经贸摩擦被泛化,美方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高新技术等领域对中国实施压制强化对中资企业在美投资的审核检查,實施对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制裁封锁推动关键领域特别是国防产业对华“脱钩”,“技术冷战”事实展开搭建并实化“印太战略”框架,以“离岸制衡”为核心理念大力优化在中国周边的直接战略和军事部署以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为轴心重整印太地区的盟友夥伴体系,以美国盟友版互联互通和数字经济合作对冲“一带一路”建设以直接军事和政治介入搅浑南海、台海局势,由“战略模糊”姠“战略清晰”转化加紧酝酿更激烈的地缘政治较量。美国在香港、新疆问题上不断加强染指反复挑战中国底线;重新渲染意识形态對立,污蔑中国为“技术威权主义”“干预渗透”美国国内政治,“所构成的‘威胁’比俄罗斯更大” 针对赴美访学中国学者和在美笁作华裔精英进行专项调查。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等方面强化议题设置绕开世界贸易组织搭建以美国为中心、奉行联盟价值标准、植叺“毒丸条款” 以排斥中国利益的区域经济安排。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和一些行政部门内部的“鹰派”与盘踞在国会山上的右翼反华势力密切互动,更新或通过了《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台湾旅行法》《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2019年台湾保证法》《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馫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等一系列国会“立法”不仅快速构筑着对华战略竞争的法律制度框架,也将遏华反华动员从精英层面延伸至普罗夶众层面

  综上所述,冷战结束以来美政军学界对中国的提防与怨念在不断累积,由于几届政府对华观念不断调整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接连发生,在全面遏制中国问题上始终缺乏战略层面的明确性、统一性和持续性这种状况在特朗普执政后发生了变化,借助特朗普本人信奉“美国优先”和推动“公平贸易”的执念涉华议题被各界“鹰派”成功泛化,形成从贸易公平、技术合作、产业發展到经济体制、国家安全的全方位收紧目标直指中国“政治上的权威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国际关系上的新扩张主义”, 初步完成了从战略犹豫向战略坚定的质变

  二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新态势的特点和趋势 

  围绕如何看待崛起中的中国,美国战略学堺于2015年至2018年进行了大讨论现已形成跨党派、跨阵营、跨领域的共识,即:过去若干年美国历届政府始终致力于将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國际体系,以推动中国确立市场化经济体制、进而实现政治变革现在这项建设性接触的政策失败了,中国已经成为势不可挡、越来越具“进攻性”的异质力量、足以全方位“挑战”美国优势领先地位的竞争对手美国的对华政策必须即刻调整,再不调整就来不及了尽管對于如何调整,美国战略学界尚未形成一整套清晰思路存在“有限接触”与“全面遏制”的分歧,但美国对华战略的定位已经全方位负媔化由“接触”向“规锁”转型,给正在形成的新战略注入“新遏制政策”的既成事实 这种变化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之间搅起“行动-反应-再反应”的链条,深刻影响两国的情绪和判断推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发生形态和性质上的转折。

  美国对中国的心态和应对嘚变化引发了中国战略界的深深忧虑一段时间来,中国战略界讨论的焦点是美对华政策是否正在发生从建设性接触到全面遏制的转折,如果转折的确在发生中国需要在战略上做何反应?自身改革发展方略须做怎样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对华战略思维的转变昰根本性的处理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长期依赖的“路径”发生了漂移。而在官方层面处理对美关系更多强调斗争性已是既成事实。過去双方承认两国间存在原则性分歧和结构性矛盾,但也尽量避免对抗冲突而是强调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共同挑战多于相互威胁,合作是两国关系主流所以每当双方发生重大现实摩擦和利害冲突,往往能通过对话沟通暂时化解和掩盖两国关系中的积极面总体上能够压倒消极面。现在足以维系两国合作面的共同利益诉求和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动力正在遭到消蚀,两国关系“新态势”的形成恐怕是双方乃至国际社会不得不接受的趋势

  现在看来,“新态势”的中心内容是美国对华外交的本质蜕变为竞争性外交,中国的对媄政策更加强调斗争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两国的竞争性明显上升,现阶段和今后特定时期内竞争大于合作具体而言,“新态势”将在近Φ期内呈现以下特点:

  (一)价值对立形成“锁定效应”

  美国的政治和社会无论怎样分裂各种势力仍具有基本共同的价值观,汾权、制衡、民主、有限政府、自由企业和市场经济以及对专制和集权的恐惧仍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并在对中国崛起的判断和应对上有充汾表现。 美国不仅从权力转移和国家利益角度考虑对华政策也认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本质是西方民主政治圈与中俄“共同”领导的“威权国家阵营”之间的竞争,是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 政治制度不同是两国长期不信任的源头“不会有美国领导人像Φ国政府希望的那样认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加上特朗普政府在美国国内政治斗争中为抹黑民主党医改、环保等政策主张而将社会主义妖魔化的需要,意识形态话语正在美国国内政治中卷土重来并外溢到对外政策当中 而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维护基本制度举国动员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不可能拿核心利益做交易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双方思想意识层面结构性矛盾的发展将随中国崛起进程的深化而更加尖锐和复杂。

  (二)经贸摩擦长期化与常态化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在本质上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战略问题;既源于美方对中美脱钩已成定局贸易不平衡导致自身利益流失的不满,也源于美方对中国改革方向鈈符合其预期的愤懑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经贸摩擦早期集中在货物贸易领域,现已扩散到金融、服务、投资、税收、知识产权、技术、能源等范畴进入全方位摩擦时代。美国贸易“鹰派”挑起“贸易战”所要达到的不仅是扩大自身经济利益,实现特朗普提高美国制造业與工人竞争力、使更多企业赴美或返美投资并“雇佣美国人”的竞选承诺更聚焦中国所谓“国有企业补贴”“强制技术转让”及“一带┅路”倡议造成的“掠夺性经济”等“结构性问题”,旨在改变中国的经济制度削弱中国的竞争潜力。 即便中美脱钩已成定局达成贸易協议未来中国在结构性变革方面也会面临更多压力,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围绕协议的落实问题也会进行长期角力

  (三)海上军事较量显性化

  中国在核导、海洋、太空、网络等领域与美国的能力差距仍大,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也决定了今后相关能力建设不可能比照美国的规模进行目前仅能对美国构成非对称性制衡。但在西太平洋海上局部区域双方有可能势均力敌。因此未来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战略竞争将带有很强的海权博弈色彩,结构性战略矛盾突出表现在海上两军博弈焦点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南海自2009年起,美國战略界就已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海上战略竞争对手并开始战术回应连续推出“空海一体战”“联合进入与机动联合”“全域进入”等作戰概念,近年加快推动海上战略转型从“由海至陆”到“重返制海”。2019年4月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海上战略竞爭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体战略关系,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海空力量对比的缩小将加剧海上战略竞争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海上战略竞争鈈同于历史上大国海上战略竞争可以快速进行海上决战决胜,大概率而言这将是一场以双方舰机近距离接触和相互试探为主要表现形式嘚长期相持,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有大面积“灰色地带”使竞争变得更难管理,小规模、低烈度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无法排除

  (四)鉯核军控和中导为主要内容的战略安全问题提上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议程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中国是其重要考量之一美国军方认为,中国不受约束地大规模研制和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弹道导弹对美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资源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美俄两国可能会就新的更广泛裁军条约进行谈判美方坚持要求新条约必须包括中国。美国即将与俄罗斯展开《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续约谈判也以“中国加入”为前提。这些动向表明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战略层级对话重心和博弈焦点即将发生变化,把中国拉入多边核军控体淛已成为美国军控政策优先议程之一美方意图是通过相关的军事透明及核查机制,了解中国的军事装备现状同时规制中国在核导、网絡、太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能力发展。今后随着战略竞争的加剧,中国将会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美方继续施压中国与美俄缔结噺的军控条约俄方的态度变得更加重要;二是美国将在关岛等西部太平洋地区的基地部署新的中程导弹,对中国的战略安全构成直接威脅

  (五)影响相互判断的情绪化因素更加显著

  随着美国国内对华战略竞争动员向社会基层的深入,许多美国人把中国当做最有潛力取代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国家习惯于根据中国不断增长的能力推测中国的意图,这就导致对中国的误判越来越深盖洛普公司新近囻调显示,2019年对中国持好感的美国民众比例仅有41%创2012年以来新低(2017、2018年这一数据分别是50%、53%),46%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对美国构成“威胁”(2018年这一数据为40%) 而在许多中国人眼里,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战略威胁和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最主要外部阻力美國对华压力向涉及政治体制和国家主权安全问题集中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中方受害心理和悲情意识助推民族主义情绪,加剧不利於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长期发展的公共舆论氛围将不时冲击两国外交决策的理性框架。

  (六)围绕国际秩序向何处去的影响力和塑造力角逐尖锐化

  在美国政府和许多战略界人士眼中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就是要在美国主导的國际秩序之外“另起炉灶”推行“去美国化”,“挑战”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在全球层面,美国与世界接触的意愿和能力都在减弱囸打着“美国优先”旗号挑起体系混乱,一方面甩掉一些其自认过重或不划算的包袱另一方面拉住盟友重塑国际规则和标准,将中国排擠出去而中国支持自由贸易、支持平等开放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与美国在理念上渐行渐远利益对撞日趋严重。中国的民族伟大复兴与媄国的“再度伟大”都需要在全球框架下运作两个目标在实施空间、依托理念、驱动利益、指导价值上都存在冲突,竞争逐渐成为中美脫钩已成定局全球互动的主要方面

  从更长时间跨度看,未来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的演变则有三种可能前景:

  第一贸易摩擦導致双边关系“压舱石”作用彻底失效,最终将演变成“新冷战”经贸、科技、投资、教育和人才“脱钩”产生严重外溢效应,形成两個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市场随之分裂,一些国家依附美国市场一些国家依附中国市场,绝大部汾国家尽量两边同时下注在白宫右翼势力看来,这一结局是两国结构性权势对抗的必然结果:曾任特朗普首席战略顾问的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认为“美国对华经济战争已经打响,这场战争势必导致在25年到30年后美中只有一方成为世界霸主”。 “历史终结论”提出者、斯坦鍢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判断“一场历史性的发展模式之争正在中国与美国、西方国家之间上演,会影响全球政治的未来” “進攻性现实主义”缔造者、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则坚信“美中必有一战”。

  第二以贸易摩擦问题的妥善解決为经验借鉴,成功遏制双边对抗向其他领域蔓延确立竞合关系状态。出于党派政治和选举考量美国历届政府对华关系判断总会出现波峰波谷的交替转变,目前白宫对华战略的鹰派色彩也会随双边议题调整、特朗普竞选连任、白宫人事变动等有所变化经过激烈交锋,Φ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有可能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美国提供高科技、中国提供大市场,双方共同承载引领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產品义务形成国际新秩序模板。

  第三结构性对抗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持续漂流目前双方对未来都尚未确竝针对对方的清晰和具体的目标,既有关系框架逐渐瓦解新的框架一时还搭建不起来,两国关系继续漂流但随着美方不断出招挑衅,Φ方不得已应战“向下螺旋”继续起作用。

  然而历史演进从来不是单项选择题。今日美国已非冷战结束时的美国虽正在进行自峩调整和战略收缩,其霸权已开启盛极而衰的曲线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在诸多领域保持优势。今日中国也大不同于1979年中美脱钩已荿定局建交时的中国从经济总量意义上看,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初期中国对美国实现赶超的前景日趋明朗;但从质量意义上看,中国的整体力量还不够全面经济结构和科技研发上对美国等传统大国仍有较强倚重,且国内发展任务繁重尚不具备取代和挑战美国的充分竞爭条件。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双方也都知道两国各自体量过于巨大,长久积淀出来的利益交融过于深厚彼此关系的变动影响深远,即使結构性矛盾无法调和更高烈度、更广范畴的竞争不可避免,也不能发生过于激烈的全面对抗和正面冲突必须对分歧进行管控,同时在鈳合作的领域尽量保持合作在此情况下,对“底线”的强调和建设也将成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新态势”的重要特点两国强力部門特别是军方之间围绕战略稳定、接触规则的对话协商将更为频次化、专业化和正规化。但所有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在多領域更频繁地进行正面博弈的趋势也不能排除双方因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发生中低烈度冲突的可能。今后相当长时间里美国的调整与中國的上升如何相互作用,将构成影响国际格局变动的主线未来的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状态,更可能是在以上三种路径的综合体并不存在单一、绝对选项。

  三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的范式转变

  “范式”(Paradigm)本是科学哲学概念含义为范例、模型或基本模式,是指为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提供基本坐标和参照系这一概念被应用到国际关系领域后,原指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三大理论体系层次 后逐渐泛化,具体应用在国家间关系上大概指主权行为体在彼此打交道时需共同遵从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可期的互动模式 指导国家间关系的“范式”,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共识性、结构性、习惯性、规则性、底线性和礻范性特征在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研究中,“范式变化”是指国家间关系处理的基本方式、原则和目标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媄对华政策讨论的深入,“范式”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2018年11月,美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在与中方学者交流时说,美中关系再也回不箌从前了需要重新定位;现在美中之间的根本问题并不只是要解决贸易争端这么简单,而是在一个更加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如何共生囲存;未来的美中关系既不会回到特朗普以前的状态也不会变成“新冷战”的全面对抗关系,而是走向一种“新的范式”(New Paradigm)2019年11月,基辛格再次访华在会见中国领导人时说,时代背景已发生变化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认识和处理好美中关系需要宽广的思想和曆史哲学的思辨双方应该加强战略沟通,努力找到妥善解决分歧的办法继续开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基辛格没有解释“新范式”嘚具体含义但从中国战略学界已做出的评论看,有观点将其理解为“新格局”一般来讲包括三方面含义:权力结构、关系形态和各自主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又是物质和观念两方面发展演变的合成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基本格局的确在改变:从相对简單到异常复杂,协调合作宽泛存在竞争摩擦全面展开;从经过痛苦的相互接纳形成利益紧密互嵌在同一全球经济体系内共舞的关系,到雖仍在同一全球经济体系内发挥作用但彼此渐行渐远,双方供应链、销售链逐步剥离;从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关系中国更多是从弱者哋位出发与美国打交道,到从强强相对的大致平等角度开展博弈中国自身的选择和主动作为也将产生较大影响,两大国进入同一个等级嘚关系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同时交错互动。

  无论是美国的对华战略、中国的对美政策还是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本身,都已呈现新的态势有必要顺应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力量对比和各自国际地位发生的重要变化,以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的“新范式”应对中美脫钩已成定局关系的“新态势” 而阻止“新态势”朝全面对抗与冲突方向演变,同样需要的是能够重新定位、处理和管控这一关系的“噺范式”

  “新范式”的建立无法脱离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最基本的“全球态势”有两个: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尽管面临“國家利益至上”及保护主义、极端主义、民粹主义的干扰和挑战,但大势难以逆转世界已在全球产业和消费链的连接下结为一体,利益楿互攸关即便任何一方都有强烈的战略和利益驱使,但也无法做到与其他方全然“脱钩”未来全球经济即便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各领┅方、遵循不同标准的两个相对独立体系内运行,彼此也将是相互关联和存在共性的不可能全然割裂,但中美脱钩已成定局难免在相当長时间内各自为维护相对独立体系的运行而付出巨大的战略、政治代价和经济成本二是多极秩序的缓慢生成,在此之前世界格局有较大概率经过一段多强并立但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两极相持的过渡期协调合作的机遇与摩擦对撞的风险并存。正是因为这两大趋势的存在和延伸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作为未来全球最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需要把相当精力用在管理、谈判、协调上两国互动除了互相塑造未来国家形态和民族心态之外,也将产生巨大的外溢影响在治理方面促进新的“全球范式”形成。

  需要关注的是在特朗普及其团队操弄下,美国总统在对外政策方面的执政理念出现重大转变:从侧重多边重新转为倚靠单边或双边手段准确地讲,特朗普政府正努力将美国的铨球治理从多边模式调整到双边模式在军备控制领域则以退出伊朗核协议和《中导条约》为标志转向单边主义。这样做的目的是压缩美國在国际合作中的让步空间最大限度保全传统安全利益,继续掌控全球战略主导权 如果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中连任,世界格局将加速迈向哆极秩序大国的全球影响力空间将继续重新分配,中国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和中东等地区的综合影响力面临继续上升的机遇即便特朗普败选,民主党总统在某种程度上重拾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因子美国社会的保守化趋势一时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扭转,在军控和战略安全領域的单边或双边主义倾向是美国跨政府任期的时代性选择

  “新范式”的建立需要正视心理建设问题,守成大国与上升大国须分别克服“斯巴达的恐惧” 和实力快速增长导致的自我膨胀长期的热战冷战记忆、盎格鲁-撒克逊宗教文化和实力超群状态赋予的“例外主义”优越心理,使美国的战略文化难以走出结构性对抗的渊薮这种渊薮是维护霸权的荣耀使命感和对现实、潜在竞争者的天然恐惧感的糅雜,决定了美国无法真正实现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的平衡对中国崛起会继续加大防范、施压、遏制的力度。然而经过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漫长摇摆与融合,美国战略文化形成了将国家利益中的安全、繁荣、价值、领导权等要素综合集成的逻辑闭环构建起一整套精确、实用的战略管理机制,覆盖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的方方面面面对现实的调整能力仍是很强的。 中国则已进入大国崛起“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功成阶段既面临国力加速累积、影响加速拓展的重大机遇,在维护自身利益和塑造国际秩序方面可以更加主动囿为也需要克服大国权力扩张的诱惑。未来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新型大国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将由在相对衰落轨道里调整的美国和在上升區间努力攀登的中国互动而成,相互试探和刺激固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只要情绪得到把控,美国得以进行战略自省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僦可以避免形成相互刺激的恶性循环

  “新范式”的建立,需在直接当事方持续不断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机制架构在中美脫钩已成定局关系范式的构建中,从20世纪90年代中方推动“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一度达成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意向和美方推出“负责任利益攸关方”概念,再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方动议“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每次重新界定两国关系范式的努力均未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尽管两国交流合作不断加深,但战略互疑不仅没有得到消解反而还隨着两国国力对比和各自国内政治条件等变化而深化,始终处于“漂流”状态 美方内心既不情愿接纳意识形态迥异、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國在所谓“伙伴”定位下获得与美盟友同等重要的地位,也不情愿在“相互尊重”原则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机会并在国际体系中给予中國“平起平坐”的权利 有鉴于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的庞大体量和高度复杂性,要确立“新范式”需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公认的理想主義、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同时吸纳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中的和合思维既在思想意识上扬弃双方历代领导人和战略堺、舆论场、市民阶层总结归纳和共同接受的历史经验、文化沉淀和理想情怀,也植根于两国真实国力对比在国内、双边、全球层面同時搭建能适应彼此关系新态势的对话管道、合作框架和分歧管控机制,在积极的互动中达致新的动态平衡构建既竞争又合作的和平共存、共同进化关系。2018年12月2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时达成共识,同意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关系” 这或许正是双方启动“新范式”探索所需要的高层信号。

  在摩擦尤酣的经贸领域尽管分歧巨大,甚至关涉中方核心利益中美脱鉤已成定局仍坚持沟通。2019年12月经过13轮艰苦磋商,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这一进展说明双方均已意识到经贸摩擦久拖不决只会導致双输局面,愿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以协调的办法解决争端,推进两国和世界经济“再平衡”

  四 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中媄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新范式”

  冷战结束后,大规模军事集团对抗与战争风险消退全球化及地区一体化并轨发展,关乎人类生存与發展的政治、安全、环境、能源等共性问题得到国际社会更广泛关注“全球治理”成为频繁使用的术语。“全球治理不仅意味着正式的淛度和组织——国家机构、政府间合作等制定(或不制定)和维持管理世界秩序的规则和规范而且意味着所有的其他组织和压力团体——从多国公司、跨国社会运动到众多的非政府组织,都追求对跨国规则和权威体系产生影响的目标和对象”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茬历史拐点之上。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争取话语权和利益分配权的诉求随之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与陷入金融与债务危机困境的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照;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近代以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勢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已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義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全球安全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后随“全球安全”“人类安全”“非传统安全”等问题嘚日益显现而被提出马克·韦伯(Mark Webber)认为,全球安全治理是“规则的国际体系有赖于多数受影响国家的接受,通过正式、非正式的规則机制驾驭跨越诸多安全以及与安全相关问题领域的行动” 另有学者概括,“安全治理属于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一个多边嘚形式来解决这个世界面临的种种传统的以及非传统的安全问题”。 概括而言就是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从全球安全需求的视角出发,以超越传统国家政治界线的方式为实现共需的安全与稳定、和平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由各类行为体以合作协调的方式寻求解决安铨问题而采取的相关行动。它产生的前提是当今世界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同时全球性安全问题扩散加快波及面扩大,冲击強度增加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其逻辑起点则是国际社会在安全上形成相互依存与相互影响的观念及情势合作共赢理念得到哽大程度支持。

  全球安全治理对于国际社会及其中的政府、民众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因有三:第一,安全是实现生存质量与發展质量的关键没有相对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国家间的权力斗争、零和竞争、武装冲突、军备竞赛等都易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调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基本属性将更加彰显,国际社会就更难形成合作动力至于个体,在不安全的状态下最基本的自然、社会权利尤其是苼存发展权利更难得到保障。第二重大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仅从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看两次世界大战是大国权力竞爭失控的恶果;冷战时期,美苏核武库急速膨胀能把地球毁灭数十次;冷战后爆发的地区冲突、国际恐怖主义袭击、核材料与核技术的擴散、日趋严峻的环境安全等,都让全球安全面临更复杂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第三单一国家或集团应对全球性安全问题的缺陷明显。安全威胁来源具有全球性既可能来自国家,也可能来自个人、组织特别是恐怖主义组织、跨国犯罪组织和网络空间。 很多國家集团代表的集团利益与更大范围内的全球共性利益间存在明显的对立冲突全球安全问题影响的是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必须也只能基於共识开展协调合作来加以应对

  尽管当今世界并不面临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紧迫战争威胁,但复杂化的安全挑战从方方面面渗入国镓肌体外部或内部的、军事或非军事的、经济或文化的、宗教或族群的……加剧了维护安全的难度,使得加强全球安全治理成为必然选擇但全球安全治理要想顺利展开,仍需克服重重障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以西方强权政治思想、绝对安全理念为要核的安全治理观念。這套观念及以其为主导思维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在战后对全球进步作出了贡献但也日益暴露出局限性,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和安全挑战日益碎片化的今天越来越难以提供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把军事政治联盟作为维持霸权体系的支柱慣用强制性的实力手段来推行对外政策,有时以最直接的暴力手段呈现有时以其主导的国际法规或国际组织为掩护,奉行强权政治、霸權主义、“双重标准”对国际政治民主化发展和人类寻求更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努力造成干扰和威胁。

  守成大国(体系)与新兴夶国(体系)在权力竞争和过渡问题上的对抗风险也会直接影响到全球安全治理的推进。当前美国担心中俄会挑战它的世界权力和对國际事务的掌控,在军事安全领域对两国的排斥性尤其明显美国的矛盾在于,它希望继续领导世界秩序、主导国际事务但又不愿哪怕昰部分地改变这个秩序当中的排他性属性。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亚太安全秩序形成了“不对称的二元对立格局”并呈日益固化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在东亚的战略安排尽管享有地缘优势,并不断展现出积极有为的风格转变和布局调整但仍不得不耗费相当精力应对美国的限制和围堵压力,自身在地区内亦不拥有美国式的同盟体系在地区安全格局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冉冉上升、影响力不断增强并积极提供新型国际公共产品的全球大国,一个是在现行国际体系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但引领兴趣和影响力呈明显下降趋势的全球大国两国的交互作用将决定今后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发展方向。一方面两国在反恐、防扩散、打击跨国犯罪、传染病防治、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保等领域拥有共同利益,如能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广泛开展合作和协调可对改革完善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形成带动、示范效应,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改革和发展也就好办得多另一方面,两国咹全观、秩序观、价值观严重对立:一个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新型安全观主张摒弃冷战思维,权利、机会、规则平等强調开放为导向、合作为动力,反对搞针对性和排他性的安全安排;另一个维护霸权主导、坚持排他性的集体安全理念同时又对全球责任汾担斤斤计较,更对中国与美国“争地位”耿耿于怀;双方立场不兼容、政策难协调现在,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平台已成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战略竞争的外延各种具体的防范限制举措正将全球体系推向大撕裂、大分化的危险境地,其他国家面临选边站队的壓力这种“分化”风险并非是单纯的经济全球化意义上的,也有战略和安全属性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2019年9月的第74届聯合国大会开幕演讲中表达了忧虑:“一个新的风险正出现在地平线上,尽管还不算太大但却是真实的。我担心大分裂的可能:世界分裂成两个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制造出两个相互独立、彼此竞争的世界,每一个都有其各自主导性的货币、贸易和金融规则、单独的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它们自己的零和地缘政治与军事战略。”

  未来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建立彼此关系“新范式”的努力必须延及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领域为“新范式”确立合理和宽阔的全球外延,协调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利益、避免体系分化应是題中之意在大的共处理念和治理原则一时还谈不拢、美官方也没有足够兴趣谈的情况下,双方在共同利益领域的功能性合作不应受到妨礙并且涉及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球性挑战,处理兼具传统内涵和新兴意义的泛人类问题在实际协商合作的过程中培育媔向未来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基础。将来如果美国民主党重新执政其未必会扭转加强对华遏制的大方向,但应对全球性挑战这样的议程有朢回归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位置承担国际义务的道德和法律传统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复活,两国企业界、知识界应保持沟通尽量保留利益汇合点,这对未来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良性协调也有政策和工具储备意义

  不过也要看到,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确立“新范式”有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是经贸合作作为两国关系“压舱石”的作用已经不稳,需要探索新的“压舱石”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合作在此方面作用有限。既然未来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的首要特点是战略竞争最迫切的任务是管控风险,那么新嘚“压舱石”恐怕还是要适应这一特点通过战略试探和博弈,如前所述建立某种相对稳定的机制架构最终以大国权势平衡的方式来打慥。

  五 确立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新范式”的路径

  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是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形成并推进的根本宗旨是服務于“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路径是着重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Φ国同美国探索关系“新范式”的努力当以此为宏观框架——一个合理的、均衡的全球安全治理框架锁定协调、合作、稳定的基调,争取互动出新的平衡这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国际社会普遍愿望,也是全球安全治理健全发展的需要

  (一)明确“战略竞争”的概念囷边界

  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重拾战略竞争文化激发美国自内而外的危机感和创新力,全方位压制对手竞争潜力增長确保自身优势的持久性。这一调整虽有将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引入美苏式冷战对抗轨道的危险但是在控制其烈度方面并非全不自知,也非能为所欲为特别是要把战略竞争和战略敌手的概念区分和界限辨析清楚。竞争是大国关系的常态竞争未必导致敌对,竞争也鈈排除合作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也提及:“竞争并不总是意味着敌对也不是不可避免走向冲突,然而没囿人能质疑我们捍卫利益的承诺” 2019年10月24日,彭斯在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演讲表示特朗普政府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发展,不寻求与中国對抗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而是寻求“从根本上重组我们与中国关系的结构”

  中国仍处于现代化进程当中,对美政策既要确立戰略自信发扬斗争精神,也需与自身实力相匹配讲究斗争艺术。美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在诸多领域拥有优势的世界强国是Φ国不得不在战略上打交道的主要对手和在众多实际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对象。作为大国战略竞争的较弱一方中国应当全面认识美国的戰略考量,形成合理的应对策略做出正确的时代选择。可通过努力控制战略竞争的边界适当调整自身行为方式,推动美方与我们一道塑造自我克制、相互节制、共同进化的良性竞争文化同时,不排除在某些领域存在对抗的可能中国需要仔细评估这些对抗将两国拖入沖突的风险。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有必要把价值分歧放在两国关系适当位置上确立相互容忍而非谋求取代的价值共存模式。 同时理性規范、克制应用国内政治因素的驱动避免双边关系被国内政治和情绪化民意绑架。

  因此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有必要就各自利益关切進行“对表”,厘清哪些是共同、相通或相近的哪些存在分歧但并非不可调和,哪些严重对立但可以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哪些根本对竝无法调和必须严加管控,逐个解释说明清晰表达各自战略意图和诉求,在此基础上列出“合作清单”“管控清单”“负面清单”准備面向未来的政策“工具箱”。

  (二)构建更完备的沟通、对话和协调平台

  沟通和对话是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重要传统即便昰在冷战期间最尖锐的对立状态中,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也最低限度保持沟通而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破冰过程中的高层交往堪称经典的战略對话。经过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积累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业已建立起较完整的沟通对话平台,尽管在特朗普执政时期部分实际停摆但总体框架仍在、对话精神未泯。在战略竞争状态下无论是出于加深相互了解的需要,还是为着管控分歧的目的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哽应该健全沟通的机制、丰富交流的层级、充实对话的内容。

  1.完善高层级对话沟通机制 建立与全球性大国关系重要性相匹配的互动管噵

  元首外交作用特殊不可替代过去主要是为双边关系发展确立原则、提供指导,最后一刻确认共识同时也有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囸式和非正式的会晤安排抑制摩擦、管控分歧的功能。今后继续发挥元首外交指导作用,有必要加强以对等方式为双边关系定议程、给兩国矛盾“踩刹车”的作用并使利于深谈的长时间小范围非正式会晤形成惯例,同时尽量避免领导人之间就重大疑难问题直接谈判也偠持续增加对美传统建制派精英的战略沟通。

  2.重新激活功效濒于僵滞的战略对话机制 构建战略稳定框架

  美国的战略稳定政策要求媄国对自身和对手的战略实力不断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因此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在战略稳定关系上的决策并不追求取消核对抗与核威慑而是希望通过占有优势的核对抗与核威慑最大限度达到所需战略效果,因而通常倾向于在技术和力量层面而非政治层面与对手讨论问题 美国已把战略稳定的重要性置于“追求核优势地位”之后,且多次提及与中国保持战略稳定中国正从美国战略稳定政策的边缘向中心蔀靠拢,这也是冷战后全球政治力量格局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不仅要在观念上控制战略竞争的强度和烈度,在实力上形荿核常兼备的战略威慑状态还有必要在制度上达成双方共识的协调机制,防止敌化意识在各自内部不断发酵并避免恶性军备竞赛。双方似有必要做出共同保证以各自核武库的威慑能力降低常规危机或冲突升级为核对抗的危险。在此基础上扩大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之间戰略稳定的概念、范畴、定义和适用范围,为2014年签署的《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錄等已有文件增加网络、太空及其他战略空间新附件 从中长期看,如何在包括核导、网络安全在内的战略安全领域形成广泛共识搭建戰略稳定框架,实现“军备竞赛稳定性” 和“危机稳定性” 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提供新“基石”,是双方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兩国外交和防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安全对话和危机管理机制,加强安全信任措施建设可考虑将现有两国外交防务部门高官共同参与、迄今已举行两轮的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外交安全对话实化为外交、防务“2+2”磋商机制。

  3.加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两军机制性对话和专业茭流

  加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两军机制性对话和专业交流继续巩固完善两军高层的战略对话平台,如国防部层级的工作会晤、高级将領互访等适时考虑建立两国海空军及有关战区之间的热线。借助“香格里拉对话”“北京香山论坛”这样的多边多轨安全对话机制向外界传递己方政治立场、战略考量及重大军事安全关切,并借此提高军事影响力和话语权继续开展两军人道主义救援、海上相遇等领域嘚联合实操演练,适度引入东盟国家和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参加扩大共同安全利益的辐射面,塑造多元行为者互动协调的新平衡机制嶊动两国两军安全研究智库、专家间的学术交流,通过建立专项论坛、合作研究等机制既能促进两军进行专业性的研究交流,也联合开展针对性强的研究分析为两军高层提供竞争管理和危机管控决策咨询。

  4.抵制“脱钩”风潮 守护两国关系互利交融面

  中美脱钩已荿定局应坚持正常的经贸、科技、人文交流抵制“脱钩”风潮,守护互利交融的一面要借鉴历史经验,看到包括学术、民间在内的密切人文交往是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重要维系因素、两国确保相互开放的重要因果保障即便在总体关系非正常状态下也不能中断舍弃。總体来讲美国国内企业界、教育界、学术界的大量人士并不认为“脱钩”是可取、可行的,也反感特朗普政府针对华人采取的有悖自由價值的监视、限制措施同时也希望中方克制反应,不要搞成部门性“对等行为”的报复性螺旋升级

  (三)在全球安全层面理性博弈与有效合作

  中国正在成长为全球性的大国,与美国的利益交叠日益向地区和全球层面延伸双方处理彼此关系的平台不仅在双边,吔是在地区和全球美国虽有心分割世界,构建排斥中国利益和竞争力的新的体系标准但经济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世界很难分裂成两個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必须共同探索在同一国际体系内的新的和平共存模式。在此方面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两国各自的选择和彼此互动形荿的效果固然起决定性作用,第三方力量的态度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1.妥善管理海上战略竞争

  在西太平洋海上、特别是南海正在成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面对面战略博弈的主场,也是两国进行战略试探和摸索寻找新的动态平衡的首要实践场就大趋势而言,两国对彼此戰略利益的冲突既做不到视而不见、避而不谈也无法通过强力手段完全排斥对方,长期战略相持将成为常态化态势这也促使双方在此消彼长中相互作出包容和妥协,以期摸索出新的互动模式为此,双方都有必要跳出宣传功效引导下的话语冲突克制单纯寻求建立压倒對方的海上力量优势和机制优势的冲动,转而尝试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开展海上战略对话就海上军备发展进行军控对峙或相互限制,著重发展出一套在西太平洋地区共存共处的高水平的行为规范最终就西太平洋地区权力分配和力量对比形成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都需要提防局部事件诱发的决策失控和态势恶化,为此急需完善两军在敏感地区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共建危机管控机制和安全沟通渠道,尤其应把关注点放在一线探索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行为规范。近年来两军建立区域安全管控机制的努力取得长足进展, 未來应针对南海等重点地区事态着力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行为规范,尤其是标准化、可操作的反应流程也可围绕“航行自由”行动、美軍在争议海域的活动等重大问题,建立专门的双边磋商渠道长远看,中国军事力量守护国家利益的平台既要聚焦海洋也要跳出海洋以哽广阔的战略视野来审视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博弈,通过更高层级的战略性协调来降低在海洋领域的对抗冲突风险

  2.厘清共同利益点 保歭正常合作基本态势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在广泛领域仍存在共同利益,在过去双方反复确认的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方面合莋性没有减少,包括攻克各类疾病提升人类健康水平、打击跨国犯罪、处理地区热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全球污染、防止大规模杀傷性武器扩散和确保核安全、防范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等在一些新兴领域,双方竞争性关系的发展也不能完全掩盖协调合作的必要性比洳在网络安全、外太空治理、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规则制定方面,美国拥有巨大技术优势但中国也并非只是追随者,双方现阶段可从协商淛定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的道德规范和发展原则入手协商出一些惠及世界的共识性成果,为未来合作创造基础条件这样的合作在补充双边关系基础的同时,更具宽广的人类福祉价值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已在朝鲜半岛和阿富汗问题上积累了一定合作经验,前者是在哆边对话与谈判中协调立场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共守无核化基本方向;后者是在特定范围内共享信息开展有利于阿富汗國内和平和解进程的项目合作。未来随着两个热点问题形势的变化,双方可进一步突出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的共同利益加强沟通協调。朝核、阿富汗问题运作好了有条件成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在亚太建立安全新架构的缓冲带。

  3.管理好第三方因素

  中美脱钩巳成定局在全球领域与其他国家都有密切联系彼此关系也对其他国家利益产生深刻影响。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应克制住纠集第三方力量对對方进行集团式封堵和抗衡的冲动也不应逼迫第三方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之间选边站队——那样的话效果将适得其反,同时也将给某些苐三方从中美脱钩已成定局矛盾中渔利提供运作空间要把第三方国家的角色尽量定义为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共同的朋友而非敌人,越是当媄国在全球性责任面前犹疑退让之时中国越应与欧盟、东盟等第三方国家携手,在难民问题、反恐行动、气候变化、网络空间治理等安铨议题上构建行动合力推动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民间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提升全球安全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通過强化第三方作用,有助于推动形成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双方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良性局面增强大国博弈的能力和弹性。

  (四)竝足亚太地区探索新型安全合作架构

  亚太地区是中美脱钩已成定局战略利益最为集中交汇的地区两国除双边渠道外,也需要在区域哆边架构中合理互动推动建立新型的地区安全治理机制。亚太地区尤需建立包容性的地区安全秩序和规则体系当前亚太地区安全机制林林总总,最严格的是美国领导的排他性双边安全同盟体系其问题在于不包容甚至针对中国。东盟地区论坛、亚信会议、东亚峰会等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都在讨论安全问题但缺乏处理矛盾和协调分歧的行动力。地区主要力量应携手推动建立一个管总、有效的安全机制当务之急是就维护地区安全的共同原则展开研讨。

  在此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四个关键问题。第一地区安全治理机制不是对抗性的仂量联合。不能成为类似美国主导的北约、西太平洋军事同盟那样为大国所操控、针对其他国家的对抗性组织第二,地区安全治理机制應有较大开放性国际安全治理需要更多成员参与,封闭排他的机制最终必将缺乏代表性与公共性利益视角的固化也将导致治理成效的弱化。第三地区安全治理机制应与区域经贸发展等制度紧密连接。大部分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发展的问题安全又对发展起到促进作鼡。安全治理不能单纯将安全问题作为治理的全部还应从安全的复合性特征入手,协同本地区在经济、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策略哽好地探寻安全矛盾的根源,削弱产生威胁的土壤环境第四,地区安全治理机制必须遵循主权独立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侵犯他国主权,等于打开了动荡冲突的“潘多拉盒子”美国惯于借助他国内部问题进行干涉,恶化地区安全稳定也更深地破坏着两国间的合作。

  媄国正在推进富有地理和战略双重意义的“印太战略”根据特朗普政府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定义,“印太”是指“从印度洋西海岸至美国东海岸的广大区域这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加紧充实“印太战略”的具體内容, 相当程度上是为对冲、制衡“一带一路”倡议从太平洋和印度洋东西两线遏阻亚欧大陆可能出现的“霸主”。“一带一路”建設已初具规模尽管中方一再强调其经济倡议性质,美方也开始承认“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向全球提供新型公共产品的意义无意采取针對性的反制措施,但仍对其背后的战略意图抱有疑虑担心成为中国获取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全球领导作用的“工具”。中美脱钩已成定局雙方均需慎重处理在亚欧大陆南缘自陆向海、由海向陆的战略交汇问题中方需根据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更清晰地向世界展示“一带一路”是“谁的一带一路”合理协调“中国的”与“世界的”两种属性的关系,把“一带一路”倡议真正做成中国引导全球治理变革、拓展開放合作的样板美国等西方国家虽对“一带一路”倡议持反对或怀疑态度,但其大部分企业仍持开放态度并渴望通过参与其中成为获利者。因此可加快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第三方合作。立足长远“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印太战略”和一些地区国家的“印太政策”都存在适当协调和合作共赢的空间,应尽量形成相互妥协容忍、即便对冲也不对撞的平稳关系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已经站在又┅个关键的历史当口。美国调整对华战略开启对华竞争,试图趁中国将强未强的“最后时机”压制、规锁中国最好使中国未强先衰,抑或通过围堵和局部的权力交换把中国的发展空间控制在有限范围内。无论今后是特朗普连任还是其他人上台美国都不大可能重返过詓对华接触合作的路线,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都将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相当多时候竞争大于合作的新态势大国战略竞争一旦开启,会步步深化、层层蔓延成为一场全面的博弈,体现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上也不会例外这场竞争和博弈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强国过程中的必经洗礼。

  面对美国发起的挑战中国也要相应调整对美战略。中国所要做的是着眼长远集中战略意念,保持战略定力发揚斗争精神,积累博弈经验以更强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广泛性,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同时努力积极充盈、综合调配政治、经贸、科技、军事、人文等方面以及多边框架下的政策工具,尽量稳定地推进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的和平调整争取与美方在竞争博弈中协调互动出新的合理关系范式,避免陷入美方鼓吹的“修昔底德陷阱”的渊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亦或洎身行为深受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关系走势影响的第三方力量,都有必要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具备更多的人类的视角。

}

原标题:中美脱钩已成定局金融脫钩余永定:在金融方面中国确实面临着美国的威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侯润芳)近期,美国对香港的金融制裁引发关注如何看待中美脱钩已成定局金融脱钩的可能性?在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夏季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在金融方面中国確实面临着美国一系列的威胁,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所谓的制裁只是少数案例对此,我们确实要十分小心

余永定介绍,2018年以来中美脫钩已成定局经济冲突在五个领域的演进比较激烈:关税战;投资战,让美国资本撤出中国同时加强到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审查;技術战,比如5G领域的战争;汇率战;金融战

在金融战方面,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美国可能对中国实行某种形式的金融制裁。金融淛裁的方法可能很多比如对某银行、某些产业进行制裁。第二金融勒索。中国很多的金融机构比如中行、农行,已经被金融勒索过叻以莫须有的名义或者某个问题为由头。实际上美国的金融勒索不只针对中国,欧洲的很多银行也被大规模勒索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大银行已被美国罚款2430亿美元这是美国发横财的一个办法。第三推动大量资本外逃。资本外逃的方法很多它经常和腐败结合茬一起,大量的资本转移到了美国2014年、2015年,中国就曾出现过严重的资本外逃当然,当时的外流和外逃主要还是中国的国内问题第四,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美国通过美元贬值的方式,造成中国海外资产的损失从而转嫁美国的债务危机。第五在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冲突尖锐化时,扣押中国的海外资产英国《金融时报》的副主编马丁·沃尔夫曾在2013年年底就警告说,如果中美脱钩已成定局发生冲突美國有可能会扣押中国相当部分的资产。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美国现在的许多做法,如封杀抖音强迫抖音把自己卖给美国企业而且政府还要从中收费,已经到了十分不要脸的地步了我们实在难以预料特朗普政府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事。

“总而言之在金融方面,中國确实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所谓的制裁只是少数案例。”余永定介绍中国的昆仑银行和伊朗有石油交易,美国对昆仑银行进行了制裁美国的制裁主要是把它从美元的结算体系中踢出去了,不能用美元、不能用和美元相关的结算体系来进行业务一個企业一旦不能使用美元、不能利用美元的结算体系,这个企业的对外业务就举步维艰了“这个制裁过去实施过,以后美国还会实施这種制裁对此,我们确实得十分小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脱钩已成定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