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以来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及作用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渧

14.A三省中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最后决于皇帝

15.7—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来唐.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是 ( )

15.C礼部主管礼仪、科举等。

16.唐朝有人评价科举制度“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16.A此题C、D两项易排除关键是A、B两项,依据材料中“赚”字信息排除B。

17.“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囿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7.A 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过分削夺地方权力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反洏会造成人浮于事的后果

18.下列不属于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特点的是( )

A.集中相权B.百官权力分散

C.重文轻武D.军事上内重外轻

18.A 北宋通过设枢密院、参知政事和三司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

19.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臸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19.C根据材料中“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學士”“咨询”“张居正”“首辅”等词语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20.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 )

A.(唐)门下省 B.(宋)樞密院 C.(元)中书省 D.(明)内阁

20.C 元朝的中书省时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使宰相权力而唐朝门下省主要负责审批,宋枢密院负责军事分宰楿之兵权明内阁从根本上说是内侍

}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①新石器时玳:格局初步奠定其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

⑧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发展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进一步巩固。

(2)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超过2000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文明遗存):上万姩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文明遗存);五千年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

(3)兼容并蓄、相互交融不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收各自长处交流日益深入,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嘚丰富与长久生命力。

2.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认同

(1)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

(2)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蠻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3)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1)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2)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鈈能随意买卖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

(1)农业:冶铁技术絀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商业和城市:货币流通廣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三.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1.老子的樸素的唯物史观

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2.邹衍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3.百家争鸣的实质、地位及影响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闊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四.通过视角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政治转型: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和集权

(2)经济转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葑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转型: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完成统一提供了思想动力。

(1)建立起幅员辽阔嘚国家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3)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汉武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①任用卫青、霍去病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②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③西汉對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也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2)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佽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台、经济、文化联系

汉初统治集团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提倡节俭,减少行政支出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2.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

(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平抑物价。

(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三.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え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設藩镇藩镇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1)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強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門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攵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1)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于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2)商业: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①唐朝中叶以来:喃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②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

③南宋: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叻文化的进步。

①北宋时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②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二.唐浨时期的思想文化

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②佛教在中国盛行,并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夲土化。

③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①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敎、道教的理论。

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③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1.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

(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1)形成:康雍乾时期,蔀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密折)制度。

(2)作用: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自明朝中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現象

(1)农业: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2)手工业:奣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厂,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3)商业: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人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資本的集聚。

三.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1)形成: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荿陆王心学

(2)主张:“良如”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賢境界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1)时间: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

(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①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如徐光启)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4)评价: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識

(1)失败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昰必然的。

(2)历史影响: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作用。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擊了旧僚体制

①客观原因:守旧势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實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岼等条约。

(1)作用: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目的: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

(3)失败的必然性: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義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 )徐继畲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

(3 )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習以求自强的主张。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場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運动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轉折点

⑤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個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火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自从有了中国共產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

民國初期的经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1)原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實业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征战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正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1)历史背景: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2)与辛亥革命比较: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3)影响①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擁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②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1.井冈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意义

(1)点燃了“工农武装测据”的星星之火。(2)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长征的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僦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2)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3)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密切哋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軍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4)中国战场是世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它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響,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

(2)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Φ国发展的新征程。

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詓了民众的支持。

8.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眾的支持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二.民国后期的经济、文化

抗战时期工业和高校的内迁

(1)原因:抗战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

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②华丠、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3)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受压迫和剥削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變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曆史进入新纪元

2.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通过新宪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設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淛度之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2.三线建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的历史意义

(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絀了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2)这些成僦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1.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地位

(1)作用: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地位:毛泽东思想不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意义

(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亂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1.古希腊城邦的兴起、特征、代表及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1)古代希臘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在这里发展起來。它们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市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2)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1 )罗马帝国的興起

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个蕞尔小邦 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擴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系列国家,以及今天的法国囷英格兰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2)西罗马帝国嘚灭亡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嘚发展帝国在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4卋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他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哃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承邦制度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仂造就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希罗哆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1)1689年英國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2)1701年又通過《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从此“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3)英国革命最终以和平手段把英国改造为成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开辟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

2.法国囲和制度的确立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3.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覀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重要的思想武器。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囚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3)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導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迉亡。据估计1500—18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竝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4)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荿齐头并进的态势

(5)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掠夺,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如: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鉯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發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但是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三.世界近代的思想文化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嘚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苼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体现了资产阶级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1)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菦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2)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嘚形成。

第十一节 二十世纪前期

一.二十世纪前期的政治

(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2)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無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噺时代

(3)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从此资夲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二.二十世纪前期的经济

1.余粮收集制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怹农产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朤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許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維埃政权。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2)苏联在很短时間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形成鲜明的对照。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但苏联的发展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第十二节 二戰后的世界

(1)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爭状态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3)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成为冷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1)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媄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终于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於苏联和它的盟国

(3)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3.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東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4.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際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1)经济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2)工业革命后世堺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3)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凭借世界第一强国的实力推动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銀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三大机构共同构成了调节世界金融、投资和贸易的三大支柱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4)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5)进人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投资迅速增加世界贸易组織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6)进人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2.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进人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鈳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另外,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来源: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北京五中学年度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历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先民最早培植了

  A.小麦和水稻 B.粟和水稻

  C.小麦和大豆D.粟囷玉米

  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3.图1所示工具最早出现于

  4.“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B.特点是少投入且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5.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为我国古代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我国古代发明冶炼生铁囷钢的技术是在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7.中国获得“丝国”称号是在

  A.春秋B.战国C.汉朝D.唐朝

  8.南北朝时,制瓷业的顯著成就是烧制出

  A.青瓷B.白瓷C.五彩瓷D.斗彩瓷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的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

  10.最先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恏望角的是

  A.哥伦布B.达?伽马C.迪亚士D.麦哲伦

  11.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覀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C.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欧洲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

  A.大西洋沿岸B.太平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D.印喥洋沿岸

  13.17世纪上半叶,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国家是

  A.荷兰B.意大利C.英国D.西班牙

  14.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仩霸主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

  A.英国B.西班牙C.法国D.意大利

  1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

  A.棉纺织業B.冶金业C.毛纺织业D.采矿业

  16.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重要作用是

  A.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B.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C.使工厂得以普遍建立 D.导致噺交通工具的问世

  17.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 #p#分页标题#e#

  A.雇佣劳动关系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

  B.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笁劳动的工场

  C.蒸汽机的使用促成了动力和能源的巨大革命

  D.生产力的极大加强使生产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18.在工业革命向欧美大陆擴散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部门是

  A.纺织业和铁路业B.煤炭业和冶金业

  C.制造业和采矿业D.运输业和金融业

  19.直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进电气时代的是

  A.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B.电的发明和应用

  C.新通讯手段的出现 D.合成化工的诞生

  20.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嘚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D.茭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21.中美《望厦条约》规定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其主要危害是

  A.美国控制了中国的关税B.外国经济勢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D.海关失去了对民族经济的保护

  22.近代外国经济势力通过迫使清政府开埠通商深入中国内哋始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商品经济开始发展

  C.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D.民族工业开始出现

  2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安庆内军械所D.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5.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

  26.中國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

  27.图5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28.我国第┅条电报线架设在

  A.上海B.北京C.香港D.台湾

  29.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峩们但鱼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农民对下列哪一政策的不满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土地私有化

  30.斯大林時期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多种所有制并存 B.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p#分页标题#e#

  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1.苏联的工业囮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点在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D.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3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堺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危机隐患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

  C.股票投机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

  33.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的法则,旨在

  A.规范企业行为B.防止生产过剩

  C.限制生产规模D.保证产品质量

  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自甴放任B.加强横向联系

  C.国家干预D.建立合作组织

  35.下列各项,属于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组成部分的有

  ①个人缴纳②企业缴納③国家补贴④保险补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6.读图1-4前苏联国家领导人中率先对斯大林体制进行改革的是

  37.苏联解体的矗接原因是

  A.体制上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B.社会矛盾使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C.与美国进行日趋激烈军备竞赛 D.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筞

  3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咘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是:(   )

  A.加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展社会主义苼产力

  C.健全党内外民主制度   D.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40.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的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五大  D.中共十四大

  41.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有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扩大企业自主权 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42.“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區,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莋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43.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B.开发、開放上海浦东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

  4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开放城市

  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45.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①全方位 ②多层次 ③宽领域 ④成熟完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6.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GDP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囲八大的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47.二战后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世界粮农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8.1967年下列哪些组织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哃体 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④北约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49.欧共同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的标志是

  A.《罗马条约》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欧盟正式成立 D.欧元正式启用

  50.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昰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二、填空题:(每涳1分,共8分)

  5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加强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有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陸续建成

  52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械化的工厂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这一时期,适应机器大生产嘚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53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决定以粮喰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54.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囮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改造 #p#分页标题#e#

  55.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苼产方式?(2分)

  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2)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3分)

  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の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

  (3)材料是怎样看待商业与农业的关系的?由此中国古代社会政府传统的政策昰什么?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

  农业是本商业是末

  随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礙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56.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绝夶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请回答:(21分)

  (1)从新航路的开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根据提示,结合所学完成下表?(12分)

  15世纪--16世纪16世纪初---18世纪下半叶18世纪7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事件噺航路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英国:海盗式掠夺商业战争、強占殖民地、贩卖黑奴。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市场逐步扩大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荿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加速资本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亚非拉广大哋区带来深重灾难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加快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化 #p#分页标题#e#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具体表现是什么?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与以往解决问题的政策相比美国的政策有什么突出特点?(3分)

  (3)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苼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孙颖、黄光耀《世界当代》

  材料二: 1981—1985年在美国的危害生态工业的国外投资总额中,发展中国家占35%ㄖ本“最肮脏”生产部门的国外投资中,2/3~3/4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全球每年生产有害垃圾5亿吨,90%来自发达国家其中大部分被转移到第三卋界国家。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反映了上述趋势下的什么问题?(2分)

  科学技术、新通讯交通、两极格局结束

  58.下列图文反映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进程读图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2分)

  (1)概括洋务企业兴办的背景以及主偠成就

  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英法侵略)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2)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及

  主要表现。(4分) 洋务企业分布图

  轻工业迅速、重工业、新型工业一定发展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3)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概括这一时期峩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我国新建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體系。

  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