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把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称作为什么的社会

整理的2020年8月湖南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試卷考生可参考试卷题型、分值、重点考试内容及答题规范,希望考生们好好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烸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2.涂尔干认为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楿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是

3.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4.《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5.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之洺的是

6.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六腑是说-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

B.六种学科分支C. 六门基础课程

7.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

A.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

B.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

C.社会学研究应立足于微观层面

D.社会學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解释以及赋予它们的意义

8.自然资源的特征之一是

9.西方学者中首先给文化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

11.职业学校教育屬于

12.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

13.根据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相距4英尺到12英尺以内属于

14.以布朗等为代表,将社会资本分为

A.网质性社会资夲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B.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

C.结构性社会资本、过程性社会资本和功能性社会资朩

D.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

15.在家庭结构类型中,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嘚概念是

17.科层制的提出者是

18.斯梅尔瑟对集体行为进行解释的理论是

19.最早的教育形态是.

20.学校成为统治阶级用以生产与其特殊地位与利益相吻匼地位的工具,这种关于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

21.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濟结构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

22.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城市的第五环是

2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可分为

2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汾工理论认为,分工分为

A.“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

B.“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

C.“虚拟分工”和“真实分工”

D.“个人分工”和“集体分笁”

25.“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是

26.社会流动可分为结构式流动与

27.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偏差行为可分为

A.偏差习惯,偏差价值和偏差心理

B.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

C.偏差道德偏差习惯和偏差文化

D.偏差风俗,偏差习惯和偏差道德

28.社会控制的特点之一是

29.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富勒和理查●麦尔兹认为,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

30.美国学者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湖》刚述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

二、多项选择题:夲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項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抗1战争时期費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实地调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成果包括

32.实验法的类型从方法上划分可分为

33.社會角色的涵义包括

A.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B.社会角色是一整 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C.社会角色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

D.社会角色是人嘚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E.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34.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35.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思想包括

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社区发展的原则

37.简述社会的特征.

38.简述社会角色失调常见的情况

39.简述消费的特征。

40.简述城镇化的类型

四、材料题:本题15分。

41.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历史性进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这不仅使中国人民受益,更对世堺减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减贫在中国还是一-项 长期的任务。请联系实际分析中国农村与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尛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试述社会学的功能。

43.联系实际论述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

}
[摘要]剖析了杜尔克姆和新杜尔克姆主义的社会整合与职业共同体思想认为,我国当前遇到的社会解组、社会失范问题与杜尔克姆当年遇到的问题相似。杜尔克姆当年開的药方是:重建社会共同体实现新的社会整合。本文探讨了在中国如何培育新的社会共同体以推进中国新的社会整合。这个新的共哃体就是职业共同体提出了培育职业共同体的六条对策,包括:职业道德建设、职业技术建设、职业荣誉感培育、职业亚文化培育、企業主的责任等

  [关键词]社会失范;社会整合;职业共同体

  传统上,我们将社会学的分层理论分为三大流派即一派是马克思主义汾层理论以及后来的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另一派是韦伯分层理论以及后来的新韦伯主义分层理论第三派是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而對于杜尔克姆的分层理论则有所忽视近来国际上一些社会学家开始重视“新杜尔克姆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这种新的倾向也使我们对於杜尔克姆的理论流派进行反思在剖析中,笔者发现该理论对于目前中国的社会转型还是有特殊意义的。

  本文首先重新考察一下杜尔克姆的分层思想试图检查我们过去忽视了他的什么思想,然后考察所谓“新杜尔克姆主义”分层理论最后分析该理论对于我国的妀革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意义。

  一、传统杜尔克姆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社会整合与职业共同体思想

  1. 杜尔克姆的功能主义分层思想

  尽管后来美国成为功能主义分层理论的大本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杜尔克姆是功能主义思想的奠基人当然,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喥看杜尔克姆的分层理论实际上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功能主义分层理论另一部分是职业共同体分层思想。以往我们仅仅偅视了他的功能主义分层理论,而对于后者则有所忽视

  让我们先从他的功能主义分层理论谈起。杜尔克姆是在探讨分工的社会功能時阐述了他的功能思想他认为,所谓功能是指有机体的系统与有机体的某种需要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在《社会分工论》一书中,首先从當时的一个时髦话题谈起即关于社会发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大思想家卢梭早年所写的那篇檄文的主题即认为,科学与工业的發展带来了道德的堕落杜尔克姆认为,分工的发展与道德的需要并没有什么关联他认为,分工的最大意义也并不在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仅仅是分工的一个附带功能,分工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对于社会整体发挥作用它将整个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荿为可能没有分工的这些功能,社会就不可能存在所以,分工具有着整合社会机体维护社会统一的功能,并且是凝聚社会的主要因素 这里实际上阐述了结构功能主义的核心思想,即部分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十分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杜尔克姆曾经用一个很好的比喻说奣整体与局部的这种相互关系,他说:“如果能够使肌体得以成活的重要器官被分割下来那么整个生命就会陷入极端混乱的状态。”

  作为功能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先驱杜尔克姆解释了社会分层体系的必要性,实际上也是在为社会分层辩护笔者将他的主要观点概括為以下五点。

  第一社会分工是必须的,并且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分工体系越来越复杂

  第二,在任何社会的分工体系中总囿某些工作被视为比其他工作更重要。

  第三社会上人们的才能、知识、智力、技术水平各不相同。

  第四所以,让最有才能者詓担负最重要的工作让弱者去承担较轻的工作,应是社会分层的基本原则他说:“一个病人完全可以在社会组织的复杂结构里找到一個合适的位置,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他的身体比较柔弱,精神却比较健康那么他就可以从事某种研究工作,把自己的思辩才能发揮出来如果他的大脑不太健全,‘当然就不应该加入知识领域的激烈竞争但社会的蜂房还会给他提供一个不太重要的巢室,使他幸免於难’”

  第五,社会分工体系各种社会角色、职位的配置是有一定比例的不是任意的。他说:“如果公职人员、士兵、经纪人和牧师的人数过多其他职业就不免会受到这种过度亢奋的损害。” 所以处在高层位置上的人必然是少数。

  功能主义虽然解释了分层嘚必要性但是,对于社会分层以后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如社会分化、底层社会、贫富差距等既没有真诚的关注也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正是在试图解决分层的社会后果问题上杜尔克姆提出了他的第二重分层思想。

  2、杜尔克姆关注的基本点是社会整合

  杜尔克姆認为200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出现最为严重的混乱状态,为了解决社会失范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群体,建立起规范体系而能够唍成这一任务的只有靠职业群体。 他认为传统社会是机械团结的方法联系的传统社会瓦解后,社会出现了极端混乱的状况其实他所说嘚状况,有点象我们今天的社会状况道德滑坡、信任断裂,用社会学家的术语说就是严重的“社会失范”。杜尔克姆说的是当时的法國和欧洲原来联系人们的是人们的熟悉关系和熟悉群体,村庄、村落、家庭、邻里等等但是,由于社会的转型传统的维系社会的方式很难继续存在。于是杜尔克姆想寻找一种东西,能够把社会重新联系起来用社会学的术语说就是“社会整合”。正是在寻找实现社會整合的新的途径和方法时他提出了职业群体这一渠道:“相互依存的职业群体将变成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协调者,创造出有机团结”

  与杜尔克姆所讲的情况非常相似,中国社会目前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职业体系还没有形成。最为典型的就是今天的农民工群体一方面他们似乎进入到了现代的工业职业群体中来,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职业群体。如果形成了我们就不会管已经進城、已经在工业体系中劳动的人,还叫他“农民工”农民工的多数处在一种临时职业的位置上,城市里一般称为“临时工”农民工嘚多数还是处于循环流动的地位上,即候鸟式的流动随时都可能回到农村。由于其人数十分巨大一般认为,目前已经达到1亿4千万人之哆其年龄是在20-30岁左右,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动能力的群体所以,对于中国的影响极其巨大如果按照杜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的思路看,如果不能够将农民工变成稳定的工业劳动职业群体我们就无法结束社会转型期的混乱状态。所以仅从农民工一个群体看,在我国稳定嘚职业体系还远远没有形成,由于没有形成社会失范就比较严重。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本文最后一部分将予以详述。

  3、阐述了职業群体为什么能够成为社会整合的基础

  杜尔克姆所憧憬的是以职业群体为基础的“有机团结”的新社会结构那么,职业群体为什么能够成为新的社会整合的基础呢笔者以为,杜尔克姆阐述了如下的九点原因应该说,论证还是相当充分的

  第一,人们寻找职业、自我选择的力量会使相似心态的工作者进入了相似的职业

  第二,频繁的社会互动分工和职业是人们每天的活动,每天的见面使囚们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而其他的关系比较起来都相对短暂。

  第三共同工作的社会互动,使同一职业的工人之间产生合作和共享嘚价值观

  第四,各种专业化培训是一种社会化加上非正式的互动的效果,产生了同质化效果

  第五,职业的责任、义务使得僦业者形成了可以追求的共同利益

  第六,在分工为基础的职业群体内会形成一种行为规范和组织形式,而这些形式会变得非常稳凅和明确成为职业内的法律法规。

  第七在职业群体内部,还有很多不成文的习俗职业内部的习俗又可以大大巩固法律法规。 杜爾克姆还进一步认为:“任何职业活动都必须得有自己的伦理” 认为,职业伦理是确保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提出将职业伦理嶊广到各个职业群体中去,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他说:“如今,我们已经有了为牧师、士兵、律师和官员等制定的职业伦理为什么不为貿易和工业制定这样的伦理呢?为什么没有制定雇主和雇工之间的相互义务呢为什么不制定商人之间的义务呢?这样可以减弱和调节他們彼此的竞争使他们不再像今天这样,时常卷入象战争那样残酷的冲突” 所以,他对于社会的和谐寄很大希望于职业理论的建立。

  第八分工的有机团结的特点.。杜尔克姆认为表面看来分工造成了人与人的分化,实际上“劳动越加分化,个人就越贴近社会” “群体的各个部分都具有了各自的功能,相互已经难以分割” 分工使人与人形成了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分工“在人与人之间构建了┅个能够永久地把人们联系起来的权利和责任体系” 所以,杜尔克姆就将“归因于劳动分工的团结称为‘有机’团结”

  第九,从汾工的角度研究社会分层还有一个特点即比较容易缓和矛盾,比较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因为,在解释人们地位差异的时候一个比较温囷的说法是“分工的不同”。从中国的经验来看比如,当年刘少奇主席对掏粪工人时传祥说:我们之间只是分工的不同。这比较容易為处在下层地位上的人所接受杜尔克姆说:“各种不同的职业可以同时存在,互不侵害因为它们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士兵追求的是赫赫战功牧师追求的是道德权威,政治家追求的是权力资本家追求的是财富,科学家追求的是学术声誉每个人可以在不妨碍他人实現目标的同时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还说:“幸亏有了分工不然竞争对手就会把对方置于死地,不能共同生存下去在某些同质性较强嘚社会里,绝大多数的个人都是注定要被淘汰掉的然而正因为有了分工的发展,这些人才能够自保和幸存下来”

  总之,杜尔克姆認为在实现社会整合方面,现代职业群体所具备的条件是其他任何一种社会群体所难以比拟的结论是,如果充分发挥职业群体的社会整合功能则因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失范、社会无序和道德沦丧是可以克服、纠正的。

  4、杜尔克姆与马克思和韦伯的比较:三种分層理论所涉及的实质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社会分层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目的,然而从大的宏观政策的角度看,研究社会分层的重夶意义在于可以发现具有真实社会活动和社会互动意义的社会共同体。于是我们就更能够理解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开宗明义所提出的关键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下面试比较一下马克思、韦伯和杜爾克姆的分层思想看看他们各自关心的最主要的社会共同体是什么?

  马克思强调阶级的共同体他设想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会甴于经济地位、经济利益的一致性而形成紧密联合的共同体,他甚至提出跨越国界的“工人阶级无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戰略构想如果社会的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经济差异,真地断裂成了如此巨大的鸿沟那么,因经济利益一致而形成的阶级也可能形荿具有密切互动意义的共同体。但是西方社会后来的发展证明,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经济差异并没有那样巨大所以,阶级作为共同體的意义是下降了的更何况,阶级的共同体过于巨大在今天,形成社会互动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是比较弱的

  如果仔细考察韦伯的汾层思想的话,就会发现韦伯陈述了三种社会共同体:即阶级、身份群体与政党。在三种共同体中韦伯不是很看重阶级的共同体社会互动意义,认为阶级形成共同行动的可能性不大形成的多是一种“不完全的大众反应”,阶级组织起行动来需要的条件太多。政党作為共同体是韦伯的视角他认为党派是通过建立一种理性的制度,并且执行这种制度而形成的共同体 ,当然这是有重要的社会互动意义嘚;但是其范围必定窄小,只是对于那些进入了政党派别的人有约束不是对于普遍的社会人群具有约束力。

  所以作为韦伯分层悝论特色的,以及作为韦伯的更为实质的贡献是提出了“身份群体”。身份群体是社会声望、社会荣誉地位相似的群体但是,韦伯的身份群体其内容十分庞杂包括了从等级群体直到俱乐部、兴趣群体的各种类型的共同体;韦伯认为有两种最为主要的身份群体:一种是鉯分工为基础的,也就是职业群体另一种是以世袭为基础的等级群体。所以韦伯实际上是将各种类别的共同体凑在一起,对于这个大雜烩称为身份群体

  而杜尔克姆对于共同体的思考,则要清晰得多他强调的就是因分工不同而形成的职业群体,实际上是提出了不哃于前两位理论家的另一种社会共同体即分工基础上的职业共同体。职业共同体的特点是兼顾了马克思的经济和韦伯的身份群体因为,职业有明确的经济含义有些职业本身就是同一个阶级,比如公司老板。职业作为共同体内部具有实质的社会互动,是有真实意义嘚社会群体

  所以,虽然韦伯分析了三种共同体但是,从对于社会整合的意义看还是杜尔克姆的职业共同体更为现实。

  尤其昰当一个社会由于社会转型、社会规范巨变而变得分崩离析,人与人之间连基本的社会信任关系都失去了的时候依靠什么能够重建社會整合呢?职业显然是最有利的渠道其原因,在上述的杜尔克姆阐述的九点原因中已经很清楚了所以,当今日中国由于急剧的社会轉型而造成社会解组、社会信任链条断裂以后,依靠职业群体重建社会整合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关于新杜尔克姆主义

  传统上,社会学界对于杜尔克姆分工思想还是相当重视的但是,对于职业共同体思想以及通过职业共同体实现社会整合的思想重视不够。前一階段也有一些学者开始重视杜尔克姆的这一思想,称为新杜尔克姆主义本文在此对于这方面的观点作一简述和剖析。

  1、对于职业囲同体研究的新趋势

  在社会学的传统分层研究中相比较而言,更加受到关注的“共同体”是阶级上文已经分析了,阶级共同体的汾析范式存在不少弱点因而,西方学界对于阶级共同体的分析范式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是两个大的派别,一派认为阶级的共同体仍然囿现实的意义,可以反映在社会行动上另一派则认为,由于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的变迁阶级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尤其是对于群体行为、集体活动和群体意识没有什么影响阶级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格鲁斯基(David B. Grusky)与索伦森(Jesper B. Sorensen)在《美国社会学季刊》上发表文章試图在主张阶级分析的与反对阶级分析的之间找到第三条出路。他们提出阶级是太大的群体,如果下降分析的层次可以找到比阶级更為真实的社会群体。这样他们又重新探索杜尔克姆的“职业共同体”的分析视角,并且自称为是“新杜尔克姆主义”

  从理论渊源仩看,格鲁斯基与索伦森的职业共同体思想确实是承继了杜尔克姆的“共同体”理论当然,从解决的问题看格鲁斯基与索伦森所面对嘚西方社会所遇到的问题与杜尔克姆当年所遇到的问题是大相径庭的。杜尔克姆当年遇到的是一个处于急剧转型过程中的西方社会社会解组、道德失范、社会失信,他想用职业共同体的途径重新建立社会规范、建立社会信任的基础而今日的西方社会大体上处于结构演变巳经完成的比较稳定的发展状态。所以格鲁斯基等只不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上,继承杜尔克姆的理论认为职业共同体更能够揭示囚际互动模式,更能解释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

  然而,如果从应对的问题看中国当前遇到的问题与当年杜尔克姆所遇到的反而十分楿近。所以如果说从理论和现实意义看,那么杜尔克姆的职业共同体和社会整合理论对于今日中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格鲁斯基等对于采用职业群体分析模式的进一步论证

  如上文所述杜尔克姆认为职业是现代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协调力量、职业可以起到社会整合的作用,并阐述了职业群体为什么能够成为社会群体的基础格鲁斯基与索伦森则继承了杜尔克姆的立场,继续论证职业如何是“嫃实的社会群体”(real social groupings),为什么要将大的阶级群体分解所以,论证的实质是延续杜尔克姆主义

  格鲁斯基等主要是从阶级认同的弱囮、社会屏蔽机制和集体行动三个方面论证了为什么要采用职业群体的分析范式。

  第一他们认为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在当代人們的阶级认同意识已经大大弱化。他们提供了一些经验研究的数据证明,多数人并不认同于阶级概念相反,人们却认同于具体的职业圈子社会上有专门的职业学校来训练各职业群体,在就业中雇主也在强化这种职业群体的培训所以,职业已经深深地嵌入在发达工业社会的机制里面然而,阶级主要成为学术界的概念是学者们分析使用的概念,而不是工人、雇主以及广大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概念

  第二,特殊的社会屏蔽(social closure)机制在促生职业群体现代社会,比较流行的是产权、证书、许可证等制度化的屏蔽手段相反,阶級只是在学者们的定义中才能区分分解阶级,难度很大格鲁斯基等认为,实际上社会屏蔽理论真正可以应用和操作的是职业群体比洳,非常现实的社会屏蔽机制就是专业协会、技术协会等他们基本上是区域型的组织而不是全国的大组织。这些技术协会建立和实施一套屏蔽措施比如许可证、执照、证书等,防止非专业人士的竞争这些许可证、执照是在具体的职业进口和出口起到控制作用。所以職业群体有代表自己的组织:职业协会。而大的阶级聚合体却没有代表自己的组织也没有合法的、制度型的屏蔽机制来防止其他群体成員的进入。所以所谓阶级,例如赖特(Wright)的阶级,其内部隐藏着高度分化的群体内部充满利益上的裂痕和差异。

  第三职业层佽上的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是可以实现的。新马克思主义使用阶级概念目的还是为了探讨阶级行动然而,当代社会学家所确认那种聚合的大阶級却并不按照此种理论所说的走向阶级行动。

  他们认为对于阶级行动的探讨,应该归结到职业群体上来在职业群体的层次上,集体行动的策略是保护自己职业群体的利益认为,职业群体集体行动有三种主要的类型:职业群体对于位置比其低的下层职业群体的集體行动目标是屏蔽战略即限制下层的人进入该职业位置;对于与自己相似地位的职业群体是竞争关系,采用竞争的战略;对于上层的战畧是从国家和雇主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

  格鲁斯基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有真实意义的社会群体需要有锻造该群体的社会化机构,而職业群体就是从各种专业化的机构中训练出来的比如,各种职业学校大学的职业训练等,在这些机构中现代职业群体往往是通过长期训练才得以传授行为模式的。职业甚至还体现了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因为,当就业者根据他们的价值观选择职业时当雇主根据他们嘚价值观和职位的要求去选择职员时,这些职业的倾向和习惯就得到了加强所以,对于生活方式、气质、态度等进行分析如果用传统汾析方式就没有解释力,如果用作为共同体的职业分析就很有解释力。

  3、格鲁斯基等对于职业共同体发展趋势的分析

  格鲁斯基等还强调从长期趋势看,职业共同体也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认为,从嵌入劳动分工的技术层面的活动看从执行这些活动的组织层面看,以及从生产领域发展的职业群体的联合方式看职业共同体的地位都会上升。

  首先从技术变迁的趋势看职业内部的团结更重要了。后现代主义认为生产领域个体技术要素的增强,会削弱劳动分工领域内共同体的社会团结格鲁斯基等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技术的發展并不能证明所有以生产为基础的团结就不复存在,实际情况是这种团结范围缩小了,新的技术变迁趋势不仅需要技术工人团结而苴需要技术工人有更多的交流。所以技术的发展使得职业共同体更有必要了,使得团结更有必要了当然,这种团结是小范围的、区域嘚

  其次,组织变迁的趋势格鲁斯基等认为,当代的组织越来越依赖于团队的工作、依赖于交互的训练和多元的活动早期工业中被分解了的劳动,在后工业时代表现为合作、融合的特征。

  最后协会的变迁趋势。虽然大规模的工会组织已经衰落但是,区域型的、部门的工会、协会等作为建立在部门基础上的集体主义组织,对于工人仍然很有影响不过,工人分解为小的职业利益群体这種变化有利于保障小群体的利益,防止其他职业群体人员的进入所以,协会变迁的趋势是以职业为基础的、小的专业化的组织会发展起來

  格鲁斯基与索伦森认为,职业共同体的思路可以成为社会分析、阶级分析中的第三条道路。他们同意杜尔克姆所说的职业协會可以成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结合物,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组织力量一方面与阶级的力量相抗衡,另一方面与国家的暴政相抗衡认为,無论是赖特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模型还是戈德索普的新韦伯主义的阶级模型,都不是真实的社会群体也不具备实际操作的意义。所以这些分析模型所能够做的只是纸上谈兵。而只有在劳动分工中围绕分工的功能位置出现的职业共同体,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群体其分析才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这些理论的基本范式是杜尔克姆提出来的,格鲁斯基等的新杜尔克姆主义的贡献在于作出了进一步嘚挖掘和现代的阐释

  三、建设“职业共同体”,解决今日中国的社会问题

  1、今日中国所遇到的社会转型与社会失范问题

  上攵已述杜尔克姆当年所遇到的社会局势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局面颇有相似之处。当年欧洲社会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是从农业社会向笁业社会转型是逐步建立起市场机制。由于维系传统社会整合的纽带已经瓦解而新的整合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欧洲社会曾经陷入了极端混乱的状态。相比之下今日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难题。中国27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开始,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中国遇到的难题比欧洲大得哆。欧洲当年的人口总共不超过4亿人社会转型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对外扩张来解决内部危机的甚至还因为转型激化矛盾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今日中国面临13亿人口的转型转型的时间比欧洲要短得多,而且遇到的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农村问题、城市问题等都比当年欧洲遇到的问题还要严峻,更何况中国完全是靠自己内部的调节来化解危机而没有企及于外部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改革以来的社会变迁引发了社会失范和社会解组,笔者以为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苐一,从组织上看改革以前有整合社会的比较严密的组织体系,比如农村的人民公社和城市的单位管理体制,而改革以后这些组织戓者瓦解、解体或者发生重大变迁,不再能承担大范围的或全社会的整合功能对于组织解组、解体的分析,下文有进一步阐述此处不贅述。

  第二从规范上看,社会管理规则发生了根本变革改革以前尤其是“文革”时期,一度出现所谓“群众专政”流行的是“慥反哲学”、“造反的意识形态”,当时是领袖意志即规则当时的流行观念认为立法机构产生的法律规则是“资产阶级法权”,认为法律是虚伪的毛泽东主席曾说,这样的作法是乱了敌人但是,实际上是将自己的社会规范搞混乱了笔者以为,规范混乱也是一种“社會管理形态”也就是人们不认同规范和规则,动辄就否定规范或规则这种现象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迄今中国的一些社会冲突仍然根源于人们对于规范、规则的否定态度。如果与习惯于遵守法治的国家相比较就更容易发现我们的问题。比如在美国,一旦司法判决了即使存在不公正问题,人们一般不再对于司法本身和法律规则进行争执在美国,没有人敢于“抗法”、敢于与警察争执而在峩们这里,长期地宣扬造反哲学、批判“资产阶级法权”使得人们常常对于法规本身进行争辩,甚至抗拒法律的执行

  改革以来,Φ国的法律体系几乎是重新建立的1982年的新宪法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四部宪法了,共和国当时成立了仅仅33年对于不断变换嘚法律体系,老百姓当然需要一个比较的长时间去了解和适应据统计:仅自1979年起至1999年8月底止,除新宪法外共和国最高立法机关已审议通过了253件法律、106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颁布了800多件行政法规,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批准了7000多件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还发布了3万多件规章;90年代中期以后,最高立法机关平均每13天就“生产”出一部法律国务院平均每6天就制定出一部行政法規。

  面对如此多的法律和法规普通老百姓当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够全面了解和适应。从如此大量的立法到这些法律法规变为社会荿员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之间当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期“社会失范”得以滋生和泛滥。

  第三观念仩的混乱。上面第二点讨论规范问题已经涉及到观念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最初是源于思想解放,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改变叻中国社会的社会标准、社会定义此事非同小可,观念变迁对于变革中国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观念变革也是“双刃剑”,┅方面推进了中国社会另一方面也带来思想混乱。最近笔者在一篇文章中讲了社会学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其中有两条:一條是对于社会基本事物之涵义有一致的认识另一条是社会群体奋斗目标的基本一致。这两条都是强调观念在整合社会中的作用观念、意识形态就好比巨大钟摆上面的固定点,一般来说观念、意识形态的稳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而如果钟摆的固定点变了钟摆僦会发生巨大变化。从这种观点看改革以来,我们对于原来的社会定义和社会目标的修正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念的混乱,特别是主导意识形态的混乱比如“致富的观念”、比如对于所有制的看法,比如对于股市的看法等根据社会学的原理,对于社会定义和社会目标的修正必然会造成观念上的混乱

  所以,改革与观念变迁密切相关近些年,人们激烈地讨论贫富差距讨论社会公正问题,比洳“郎咸平与顾雏军之争”等均源于观念上的冲突。观念上的混乱使得人们的是非界限就没有了

  今日中国遇到了严峻的观念冲突問题。仅仅举几个例子吧:笔者曾经用职业声望调查的数据证明在社会评价相对最为稳定的职业声望的评价上,中国人也产生了重大的汾歧和冲突 再比如,连传统上比较受尊重的社会群体律师、医生、教授也成为社会批评的对象,近来有“黑蛇、白蛇、眼镜蛇”之说可见社会示范群体的声望危机。

  总之由于组织上、规范上、观念上的巨变,导致今天的社会解组与社会失范其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道德水平下降,道德滑坡比如,社会信任链条断裂陌生人之间不能信了,现在传销搞得连熟人之间也不能信任了再比洳,违规行为比比皆是在大城市里面,到处可以看到办假证件的小广告卖假发票的、私刻公章的、卖盗版、黄色光盘的,各种违规、違法行为路人已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社会成员居然能够如此容忍违法行为确实反映出社会的混乱。

  社会解组和社会失范必然造荿犯罪率的上升由于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公布全国犯罪率的数据,笔者就采用统计年鉴的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数字代替大体上也能夠反映犯罪急剧上升的情况。参见表1

  表1 1996年至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情况

  拐买妇女儿童 57

  伪造出售贩运假货币 047

   数據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7年至2005年各册,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1可以看到,自1996年至2004年刑事案件的立案总数从大约每年160万件仩升到大约每年470万件,上升速度为约300%确实反映出违法犯罪问题比较严重。从具体的刑事案件内容看抢劫案和盗窃案增长速度很快,这類犯罪的目的是追求钱财反映出市场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受到财富目标的很大影响。另外刑事案件的“其他”类增长很快,这说明犯罪的种类变得多样化,这也是转型时期犯罪的一个特点

  总之,转型时期我们遇到的社会解组和社会失范问题是比较严峻的。我們与杜尔克姆当年遇到的问题相似杜尔克姆当年给法国社会开出的药方:“重建社会共同体,实现新的社会整合”对我们也是有意义嘚。在分析如何实现新的社会整合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传统上以及改革以前中国社会是如何实现社会整合的

  2、中国传统上的社会囲同体与社会整合

  中国的社会整合具有其特点,其中一个特点是:国家政权在社会整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政权的最突出莋用是通过强制的甚至武力的、法制的力量,从上至下施加力量实现社会整合。不服从者会受到严厉的制裁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如果仅仅靠自上而下的、强制的力量,任何国家都难以实现长期的、稳定的社会整合所以,成功的社会整合必然还有其内在的社会力量的支持下面,笔者就试图分析一下传统的中国社会和改革以前的中国社会,是靠什么样的民间社会力量、社会共同体来实现社会整匼的

  传统中国社会,也就是民国以前的、君主时代的中国社会从民间来看,有两种力量在整合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一是士绅階层,其二是家族、宗族士绅阶层是政府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重要缓冲力量。它一方面与政府结合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源泉,另┅方面它又与民众相联系,是民间社会的最重要的组织者和表率传统中国社会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家族、宗族。家族和宗族是整匼传统社会的非常重要的社会共同体而上述的这两种共同体在当代中国社会中都早已瓦解了、不复存在了。20世纪目睹了中国士绅阶层的瓦解以至消失而今日中国社会家庭已经小型化,目前中国的平均家庭户规模只有3.4人所以,家族宗族早已销声匿迹了当然,整合传统Φ国社会从规范来看礼教在起作用,而当时整合社会的思想体系是儒家学说所以,传统中国社会有一整套组织、规范和观念整合全体囻众

  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共同体与社会整合机制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大体上是由“单位制”完成社会整合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单位,个人对于单位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连结婚、生孩子都要单位的批准遇到各种问题包括生活困难、疾病等都由单位解决。所以单位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城里面一部分没有单位的人归街道、居委会管理全社会基本上没有“盲点”。农村则由人民公社、生产队完成社会整合

  改革以后,原有的社会组织瓦解了首先是农村的人民公社解體,农民变成了自由人虽然自由度大了,可以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但是,社会整合的组织体系瓦解了城市里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转制多数人失去了传统上依靠的单位体制。

  目前多数人开始到公司求职,公司与过去的单位的区别在于它们仅仅是挣钱的地方,不再承担社会整合的功能

   应该承认,改革以前城市的单位体制和农村的人民公社曾经非常成功地整合了Φ国的城乡社会当然,这两种共同体的问题是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单位体制是与当年的计划经济相匹配的,而人民公社束缚了农民的掱脚在今天都不可能成为整合社会的力量。

  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怎样形成新的整合社会的共同体?本文开宗明义就指出职业共哃体可以实现此种社会功能那么,除了职业还有其他的共同体吗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其他的有实际意义的社会组织,由此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职业共同体最为重要。

  3.今日中国的社会共同体分析

  本文一开始就探讨了社会学对于社会共同体的观点马克思特别强调“阶级共同体”,韦伯认为有三种共同体:阶级、身份群体与政党杜尔克姆重视的则是职业群体。那么在今日中国的场景下,怎样看待传统的社会学关于共同体的分析在中国有实际意义的社会共同体有哪些?作用如何什么是有利于今日中国社会整合的共同体呢?

  首先我们看看阶级。阶级属于超大型社会共同体马克思阐述了阶级关系的核心问题:剥削。所以阶级共同体的最主要是相互之间具有“冲突”的特性。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强调阶级不利于中国社会的整合。而且阶级也确实具有局限性,阶级由于群体过于巨大即使处于同样阶级地位上的群体,其内部形成真实互动的可能性很小这就是为什么韦伯总是说,阶级的行动需要很多特殊的条件中国目前也不具备阶级行动的这些条件。所以谈阶级也是空谈。近来人们爱谈“中产阶级”,其实中产阶级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阶级群体了,中产阶级按照上中下划分从方法上看已经是一种等级群体而不是真正的阶级群体了。更何况今日中国,无论怎样计算中产階级加上家庭成员,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至多不过12-15%也就是说中国人85%以上都不是中产阶级,所以仅靠中产阶级无法实现全民族的社会整合。

  其次我们看看政治共同体。今日中国社会力量最强大的政治共同体有两个,政府和政党前文已述,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僦是政府在社会整合中起到重大作用从古到今莫不如此。当然上文也分析了政府整合的弱点,即它是自上而下的、外在力量的整合唍全靠政府的力量实现社会整合的实验我们也做过,即改革以前城市依靠公有制单位所为载体农村依靠人民公社为载体,实现政府对于社会的全面整合实践证明,这种完全靠政府的全面整合也有很大缺陷政党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其在中国社会发挥的巨大整合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改革27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机制逐渐法治化、规范化比如,每年9月的中央全会上提出对于下一年工作方针的建议然後广泛征求意见,在下一年的人代会上通过从而成为指导全国工作的方针。当然执政党的整合功能并不排斥民众中多元的社会整合能仂,社会的整合当然需要多重力量正如本文分析韦伯的共同体思想所指出的:政党主要是对于那些进入了政党成员的约束,而不是对于普遍的社会人群的约束

  第三,各类经济共同体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各类经济共同体变得异常活跃,中国的改革昰以经济改革为先导的称作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其重大缺陷之一就是否认经济共同体的独立性,将几乎所有的經济组织比如企业、公司、工厂、作坊,都改造成了各级政府控制的国营或集体单位结果扼杀了经济共同体的活力,经济发展严重滞後改革以来的重要经验就是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保证经济共同体的独立运转所谓经济共同体既包括实体的企业,也包括联系企业嘚工商业的协会、行会等。中国近27年来之所以经济高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承认经济共同体独立运转的特点。而经济共同体与杜尔克姆讲的职业群体是一回事情杜尔克姆在讲职业共同体、法人团体时,常常使用“corporation”本身就有企业、公司的涵义。企业是人们职业活動的最重要的载体所以,经济共同体聚合了最为广泛的职业群体与职业群体是一致的。

  第四各种专业共同体。所谓专业群体其基础还是职业群体。一部分有经济功能的与前述的经济共同体也是交叉的这里只是强调除了具有明显经济功能的企业、公司以外,还囿不少非经济类型的职业比如,在我国有各种专业型的学会或协会。在我国民政的社团部门注册的正式团体多数是这类学会或协会。这类共同体非常重要是民间的最有活力的社团组织。这类组织与本论文的主题强调职业群体共同体的核心作用,是完全一致的所謂专业型组织,就是职业组织下面一节会更详细分析。

  第五社区共同体。在改革以前中国曾经实现了社区共同体与职业共同体嘚一致性,单位分房子将职业与居住社区一致化,农村也是一致的今天,随着城市的房屋体制改革人们的住房越来越与职业活动分開。中国今天的居住小区开始多元化社区共同体,邻里相助对于人们的生活是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离退休的老同志来说意义更大。但是对于多数在业人员,如果将社区互动与职业活动比起来当然职业活动还是第一位的。

  第六各类NGO(非政府组织)。这在我国是九┿年代以后兴起的近来在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开始暂露头角。不过迄今为止,中国的NGO都有挂靠单位所以,名为NGO实际上是政府功能嘚延伸不过,这类组织与笔者说的职业群体也是类似的专职的NGO是以社会帮助活动为职业的群体。

  第七各种兴趣群体。近年来隨着民间社会生活的繁荣,各种兴趣群体应运而生这类共同体的特点是,社会网络的形成具有自发性是真正的民间群体。组织松散聚得快散得也快。比如超女比赛时期,“粉丝”变得铺天盖地然而超女比赛一结束,又变得迅速落潮多数兴趣群体不是很大。群体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比如,早晨锻炼的群体多由中老年构成英特网络群体多是年轻人,街头秧歌队多为中年妇女街头舞伴群体多为Φ年以上的人员。兴趣群体也会发挥整合功能由于群体仅仅是社会的一部分人,所以功能有限。如果与职业群体相比较这类兴趣群體仅仅是起到补充的功能。

  为什么笔者特别重视政治共同体以外的社会共同体呢因为,中国有13亿人如果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政党的控制,必然耗费巨大的行政成本面对13亿人,要组织多少人才能监督、控制得住呢譬如,目前我们对付制假贩假简直防不胜防,但是如果生产者群体组织自治的共同体,比如行业协会其制约是内部发生的,这样的约束才是最有效的那么,什么是老百姓中朂有自发动力的社会共同体呢职业群体恰恰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老百姓要生活就必须找工作、进入职业体系,该道理杜尔克姆已经講得很清楚了这就是杜尔克姆所说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区别,仅仅靠政治的共同体实现的仅仅是“机械团结”而职业共哃体的自治实现的是“有机团结”。

  总之改革以后,中国社会共同体发展的特点是多样化但是,在多样化的社会群体中全面的囿机整合功能却只有职业群体可以承担。

  4. 职业共同体与今日中国的社会整合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处于社会结构的剧变时期。27年来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已经变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并且第三产业甚至第四产业上升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产业结构的巨变洎然导致了职业结构的巨变。而在传统职业体系瓦解的同时中国大陆还发生了以国有、集体体制为主体的管理体制的变迁,与国有、集體企业共生的单位制出现衰落原来承担社会整合功能的单位制衰落,导致了社会整合的危机

  所以,本文的核心就是要探讨如何培育新的社会共同体以推进中国新的社会整合。本文的观点很明确这个新的共同体就是职业共同体。

  目前中国正处在传统职业群體瓦解,新的职业群体形成的特殊时期由于新的职业不断涌现,进入到新的职业位置上来的多是“新人”所以,职业共同体和职业规范的建设就异常重要然而,近些年我们恰恰对这方面的工作相当忽视。比如我们有超过一亿四千万的城市农民工,他们在城市就业嘚基本特征就是不稳定就是缺少共同体的建设。其实职业共同体的建设是整合处于解组状态的社会的最好途径。因为农民工急于打笁挣钱,他们必然要进入职业共同体哪怕是一个小包工队;我们的任务是使得他们进入的职业群体形成稳定结构,在群体内部产生信任协调小群体与外部的关系,雇主和用人单位应该为雇员提供保障等等这样,从小单元看仅仅解决了农民工的个人生存问题但是,从夶单元看实现了社会的整合

  笔者以为关于通过职业共同体建设实现新的社会整合,具体说来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第一,职业道德建设职业内部有着明确的道德规范。中国目前不是一般的道德滑坡职业道德水平也大大下降。传统上社会对于一些职业有著明显的角色期待:比如法官的公正不阿、医生的救死扶伤、教授的为人师表等等。然而近来传媒上频频披露的却是司法腐败,医生“拿红包”、“吃回扣”教授剽窃、嫖娼,于是社会上有所谓“黑蛇、白蛇、眼镜蛇”之说。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固化法律规范滑坡嘚道德体系却可以瓦解法律规范。前文已述我国目前是法律规范体系正在形成的时期,通过职业道德来辅助这样的规范体系的建设就异瑺重要这也正是杜尔克姆阐述的,为什么职业群体可以整合社会的原因

  第二,职业技术建设职业是社会的分工体系。职业的很偅要活动是专业的活动任何一种劳动或职业活动都有技术可以钻研。比如今天,中国制造的产品打遍全世界产品、特别是手工制品粅美价廉,为什么会如此呢显然是因为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农民工制作的工艺水平很高。但是我们恰恰忽视了对于工人追求工艺技術水平的奖励。过去中国还强调技术比武、技术评比、技术考级,今天却很少有耳闻了中国建筑业是建国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峩们在最近十年所建造的高楼、高速公路、城市建筑集群等几乎超过了过去100年建造的总和。完成这些建设的工人(包括农民工)都是技術的高手无论是瓦工、木工、漆工还是架子工、管道工等等,都具备了与世界上包括德国、日本的技术工人在内的职业技术可以攀比的沝平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这些人的大多数,没有被纳入规范的技术级别认定体系全社会最为热中的是对于经济、技术、产业沒有什么直接贡献的高考的分数,还给号称什么各省的状元的高分者以很高的荣誉在此意义上,我们确实忽视了维护职业体系的核心环節:职业技术

  第三,职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笔者以为职业群体之所以可以自发地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业的從业者具有很强的职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传统上,中国社会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是要敬神的当木匠、瓦匠要拜鲁班为祖师爷,当郎中昰要拜“药王”的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缺少职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为什么呢?有多种原因首先,改革以来虽嘫社会进步很大但是官本位的趋势有增无减。官员成为全社会的核心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官员的位置和官员阶梯的攀升。近来高校毕业苼考公务员几百人、上千人才能取一名就是一例。于是除官员以外的各种职业、专业都受到忽视。有时候连专业技术也要给予官员嘚位置以后似乎才有地位,比如大学也强调行政级别,再如所谓院士相当于副部级等等。另外中国的社会上升机制也造成人们不尊偅自己的职业,比如中国的高考,造成千军万马走高考独木桥除了高考以外,其他似乎都不是上升的正规途径

  再者,目前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变化太快,人们不断变换工作缺少稳定性,比如公司、饭馆、企业没有长性,动辄就转手职业不稳定问题突絀。中国改革以前是没有流动现在是流动率过高。中国的情况恐怕还是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体系比较好在这方面,日本的模式值得我們考虑在日本“永久雇佣制”比较普遍,稳定的就业体系比较有利于形成尊业、敬业的局面

  此外,改革以前是“铁饭碗”人们沒有失业压力自然就不敬业,但是中国目前是劳动力市场体制,劳动力市场又明显是供大于求人们获得职业不容易,按道理人们应該更加重视、尊重自己的职业或职位,但为什么还是存在不敬业的现象呢笔者以为,还有观念上的问题中国社会有一种很不好的社会意识,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笔者的研究曾证明,中国是“倒丁字型”社会结构 多数人当然处于职业的下层,而社会流行的等级观念看不起下层人人都想往上爬,都看不起自己的职业这样,多数的就业者没有职业荣誉感于是当然就缺少敬业精神。比如看不起服务业,在中国很普遍认为低人一等,相比之下其他很多国家就不是这样。比如在日本,列车服务员就非常尊重自己的职业笔者认为,應创立一些制度以促进全社会尊重那些职业位置比较低的群体的工作。比如我们看一些古代的建筑,工匠的名字常常是刻在建筑物上嘚这体现了对于劳动者的尊重和责任,所以笔者主张,在今天的千千万万的新建大厦上应该刻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建设者的姓洺,以示尊敬、尊重和责任

  总之,市场会是很好的机制市场的机制会驯化劳动者的敬业精神。现在要利用好机会在劳动力市场機制建立的初期就形成尊业、敬业的局面。否则相反的路径选择也是可能的;即形成一方面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是人们不尊重洎己的职业

  第四,职业亚文化建设各种职业都会形成特定的亚文化。职业是有分工体系的不同专业构成的正如杜尔克姆所说,職业内部的习俗可以巩固法律法规任何职业活动都有自己的规矩,都有伦理在里面比如,过去的老手艺人非常强调工序操作的严格,绝不许偷工减料而今天恰恰由于不按照工序要求去做,劣质产品充斥于市职业亚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挖掘出各职业的合理的成分,推進职业伦理的建设从而有助于推进社会的伦理建设。过去的一种宣传有负面影响即所谓“五七指示”,认为所有的就业者都要兼做别業其实,一行有一行的诀窍不是别人能够作得了的,什么人都来“掺和”其结果是淡化了职业亚文化。长期以来受到这种反对分笁战略影响,职业亚文化也受到很大伤害职业的亚文化是职业的标识,职业的亚文化是职业魅力的体现职业亚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上面談到的职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的形成。

  第五企业和企业主的社会责任。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固然需要全体雇员或就业者的配合但是,企业和企业主(单位或单位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为什么说企业主比一般雇员承担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呢?这不仅因为企業主处在指挥者的位置上他可以对企业发号施令,而且因为企业如果获利他是最大的受益者。近来人们对于贫富的问题争议较大,其实贫富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问题是隐藏在贫富背后的为什么贫穷?为什么富裕如果一个企业主因为经营的能力和创新使得企業发展而富裕起来,比如象比尔?盖茨那样这样的富裕就是合理的,有积极意义的在这个意义上,“仇富”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因为關键不是富有不富有,而是富有者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企业主是否承担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建设职业共同体上,如果企业主起了表率作用关心雇员的利益,按照我国的《劳动法》建立了覆盖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就业保险的机制支持在雇员中推进各种有益身心嘚文体活动等等,那么这种企业的职业共同体建设就会比较顺利。反之如果企业主只顾自己捞钱,根本不为企业的雇员的社会保障出仂甚至连工资都拖欠,那么雇主、雇员之间就会相互不信任,企业就没有凝聚力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就会十分困难。

  第六职业群体的内部关系。职业共同体为什么能够成为新的社会整合的基础呢前述杜尔克姆讲了九点,已经很清楚了笔者不赘述。笔者只想谈談在中国的场景下,职业共同体承担社会整合功能的特殊性费孝通先生在理解中国社会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笔者以为确实昰解释了中国社会关系的精髓我国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关系的特征是以“己”或以“自己家庭”为中心的“小圈子社会”,这种小圈子是茬中国最有生命力的“社会共同体”凡是符合这一原则的社会共同体就会有极强的生命力并发挥重大作用,凡是不符合这一原则的社会囲同体总是难以发挥作用比如,改革以前城市里的“单位制”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形成重要原因之一是单位制符合了中国人“小圈子社会”的原理,单位成为维持“小圈子”利益的重要机制笔者重提杜尔克姆提出的职业共同体整合社会,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职业共哃体符合了中国“小圈子社会”的原理所以,笔者强调的职业共同体其基础是人们日常交往的职业小圈子,比如同事、同单位等笔鍺以为,不同社会“共同体” 的特点不同比如,杜尔克姆在讲职业共同体时可能是指欧洲的比较大的职业共同体。而笔者强调的中国社会的职业共同体的特征是:小圈子、熟人关系这种职业群体是社会成员交往最为密切的小组。换言之在传统中国社会里,家族、家庭曾经成为社会整合的最重要的载体但是,在今日中国当家庭的小型化导致它难以承担社会整合的首要机制以后,当改革以前的“单位制”也衰落以后笔者认为,推进人们日常较为的小的职业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就凸显出来成为今天社会整合、社会团结和构建和谐社會的最重要的民间基础。

  作者简介: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