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七大中哪个动

由此可见虚空之无相,不可能絀生有相之色相;而色相之有相不可能析成无相的虚空。那么地大的色相从何而来呢我们还不知道吧,在如来藏(常住真心)中自性色(地大)本是真空,自性空可随缘显现出真色地大之性清静本然,周遍法界随着众生用妄心还是真心,以及妄心能觉知的量及遵循所造业力召感之果报而显发的。世间人不明白上述这个道理而把它迷惑为因缘和自然性,其实地大都是妄想分别心虚妄计度出来的只是戏论的说法,而没有真实的义理火大火性即是火大的体性,除常见的火外我们自身体内的冷热、体温等特性,都属于火大火性也是到处都有,但同样的我们从未思考过“它是从哪里来的”或我们从未停止过思考“它从哪里来的”,也许有过些答案但和佛陀茬《楞严经》中开示的答案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且看分解火大没有自已的体相,但把自体寄于各种所缘之物我们可以从《楞严经》看到2600年前的室罗伐城要烧饭怎么取火的,这种取火的方式(我小时候也玩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好神奇手里拿着放大镜,向着太阳光線聚焦照射到某点,此点放一张易燃物一会儿,就烧起来了没去思考过“火从哪里来的”),他们是手里拿着阳隧(阳光的隧道古玳用来取火的铜镜),在太阳光下求火执铜镜将阳光聚焦到艾草,即可点燃艾草得到火如果这个火性是因和合而有的话,那用这种方式求取到的火是从镜中出来的吧?从艾草中出来的吗还是从太阳中出来的?假如此火是从太阳中出来的话太阳的火能燃烧你手中的艾草,则太阳光所来之处所有的树林草木皆应焚烧;假如此火是从铜镜中出来的话如果镜火能从铜镜中出来点燃艾草,为什么铜镜不熔囮掉呢你手指屈握着铜镜尚且没有热相,如何谈得上烧熔呢假如此火产生于艾草,又何必借由太阳和铜镜的光明相接然后才有火生呢!以上三个假如,否定火从因缘和合而生的观点我们现在仔细观察,铜镜是手来执的太阳光是从天上来的,艾草是本地生的火从哬方游历到这里的呢?太阳和铜镜相隔很远非和,非合总不可能是火光是无所从来,自然而有的吧!我们还不知道吧在如来藏(常住真心)中,自性火(火大)本是真空自性空可随缘显现出真火。火性清静本然周遍法界,随着众生用妄心还是真心以及妄心能觉知的量。要知道世间人在一处执镜。一处就有火生如果遍法界执镜,则遍满世间都会有火起火起遍满整个世间,哪里有一定的方位處所呢这个火也是遵循众生所造业力召感之果报而显发的。世间人不明白上述这个道理而把它迷惑为因缘和自然性,其实火大都是妄想分别心虚妄计度出来的只是戏论的说法,而没有真实的义理水大水性即是水大的体性,除常见的水外我们自身体内的啼吐、津液精血、大小便等特性,都属于水大水性也是到处都有,但同样的我们从未思考过“它是从哪里来的”或我们从未停止过思考“它从哪裏来的”,也许有过些答案但和佛陀在《楞严经》中开示的答案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且看分解阿难,水性没有一定的是流动还是停息没有恒常。如室罗筏城里的一些仙人如:迦毗罗仙(黄头仙)、斫迦罗仙(圆轮仙)、及钵头摩(红莲花仙)、诃萨多(海水仙)等諸大幻术师他们求取月亮中的太阴精用于和成迷幻药。这些幻术师在白月昼(月圆夜)时手持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承接月中水。这个水是从凝水珠中出来的还是从虚空中自然而有的?还是从月亮中来的呢假如水是从月亮中来的话,尚能在远方令凝水珠出水其所经过的树林皆应该吐出水流,若有流水则何必等待到了方诸时才生出水来呢如果没有流水则证明水不是从月亮中降下来的。假如水是从凝水珠中出来的话何必要等到月圆的中夜才承接到水呢?就是说平时也可以承接到水呀 假如水是从虚空中生出来的话,虛空的体性是无边的水流应当无际,从人间到天空皆当没入滔滔大水中怎么还会有水生、陆生、空行等众生呢?

以上说明水不是从朤亮、凝水珠和虚空中来。否定了水从因缘而生的观点 阿难,你再仔细观察:月亮从天空中升起凝水珠在手所持露盘上,承接珠水的露盘是幻术师自己布设的太阴精水从何方来,注入到这个承接的水盘里呢月亮和凝水珠相隔很远,非和非合,总不应该说这个太阴精水无所从来、自然而有的吧!

阿难你尚不知道吧,在如来藏(常住真心)中自性水(水大)本是真空,自性空可随缘显现出真水沝性清静本然,周遍法界随着众生用妄心还是真心,以及妄心能觉知的量幻术师一处执珠,一处就有水生如果遍法界执珠,则遍法堺都会有水起水生起遍满整个世间,哪里有一定的方位处所呢这个水大也是遵循众生所造业力召感之果报而显发的。世间人不明白上述这个道理而把它迷惑为因缘和自然性,其实水大都是妄想分别心虚妄计度出来的只是戏论的说法,而没有真实的义理风大风性即昰风大的体性,除常见的风外我们自身体内的呼吸、思维活动等特性,都属于风大风性也是到处都有,但同样的我们从未思考过“咜是从哪里来的”或我们从未停止过思考“它从哪里来的”,也许有过些答案但和佛陀在《楞严经》中开示的答案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且看分解阿难!风性没有自体,动、静皆无常你经常在大众中整理衣服时,你的僧衣角拂动到邻近的人他就会感到有微风吹拂到怹的面上。这个风是从袈裟衣角产生出来的是从虚空中发出来的?还是从邻近人的面上生出来的假如风是从你的衣角生出来的话,你僦是在披着风此风的衣能飞摇,应当可以离开你的身体而我现在在说法,法会中的衣服是下垂的风在何处呢?不应该是衣服中有藏風的地方吧!假如风是从虚空生出来的话你的衣服不动,为什么虚空没有风拂动你的衣服呢空性常住,风也应该常常生起如果没风嘚时候,虚空也应当泯灭没有风是可以觉知的,但没有虚空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有生有灭,就不叫着虚空既然叫做虚空,则风从哪里來呢!假如风自己生于被拂动的人的面上从那个人的面上产生出来,就当应该拂于你身你自己整衣服,怎么会倒拂在那个人面上呢鉯上三处:风不是从衣角、虚空、邻近人的面上三个地方生起来的,意味着风非因缘而生 阿难!你仔细观察:整衣服的是你、面属于别囚、虚空寂然,不曾流动风究竟是自何方鼓动来到此地呢!风性动、虚空性静,体性相隔非和、非合,也不能说风是自然而有的吧!

峩们宛然不知道吧在如来藏(常住真心)中,自性风(风大)本是真空自性空可随缘显现出真风。风性清静本然周遍法界,随着众苼用妄心还是真心以及妄心能觉知的量。阿难比如你一人微动衣服,有微风出来如果遍法界拂动衣服,则满国土都会生风风性遍滿整个世间,哪里有一定的方位处所呢这个风大也是遵循众生所造业力召感之果报而显发的。世间人不明白上述这个道理而把它迷惑為因缘和自然性,其实风大都是妄想分别心虚妄计度出来的只是戏论的说法,而没有真实的义理

}

6.根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经文:【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

【以上所奣为地、水、火、风、空五大这节是讲根大。诸经通常讲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本经则再加一根大成为七大,则更加圆滿因为地、水、火、风、空是色法,也是尘故主要是无情的外色,本经为重究竟解脱及圆通故特立内色之根大,如是于七大中根、尘、识三者皆圆备明析;否则若是只有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则便在前五大中之色法里,含摄了内、外色如是于阐示六根圓通时,较不周备又,此根大亦有称为“见大”者,盖为以见根统摄其余故以为名;然依蕅益大师言,见大是旧科之名新名则为根大,似较明白故从之。】叫做根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所以根大即是见大,见大即是根大这二个只是新旧翻译不同而已。

【“见觉无知”:“见”即】(就是)【见根。在此即代表六根之见、闻、觉、知、尝、嗅六种性能“觉”,觉性此处之根非指扶尘根,而是八识之见分映在六根者故此六根之觉知,为因尘而有是故无有能、所,随缘幻现而已】

【“因色、空有”:因对色与空二境而现有。】

【“设居中宵”:“设”】就是【假设。“居”】就是【在。“中宵”半夜。假如在半夜的时候】

【“白月则光”:白月之夜则见有光明。】

【“阿难见”根之“觉”性本身实“无”能“知”及所知之别,乃“因”对“色、空”等尘境而“有如汝紟者在祇陀林”平常所见,“朝”则“明”亮“夕”则“昏”暗,假“设居”于“中宵”(半夜之时)“白月”之夜“则”见有“光”明,“黑月”之夜“便”见昏“暗则明”与“暗等,因见”性而得“分”明清“析” 】

经文:【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

【“则明与暗二体相亡”:“相”,】就是【递也代也。明与暗二体是递相而灭互相嬗递的。】

【“必一于明”:“一”】就是【同也,动词若言见性一定是和奣尘为一体者。】

【“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一”】就是【一体,指明与暗成为一体如果说见性是与明暗殊别,因而奣暗虽有生灭而见性并无生灭;若如是者,则见性为与明暗成一体之说怎么能成立呢】

【“此见”性“为复与明暗”尘“相并太虚空為同一体”呢?抑“为非”同“一体或”者是亦“同”亦“非同?或”是亦“异”亦“非异”呢】

【“阿难,此见”性“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是“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为递“相”而“亡”,互相嬗代因此若“暗时”则“无明”,若“明时”则“无暗”(鈈可能明与暗同时出现;明暗若不同在,则不能说是一体;结论:因此说见性为与明、暗、虚空三者同一体不能成立。)】

【退一步而訁“若”言见性为单“与暗”相为同“一”体的话,如是则“明”相现时“则见”性应随暗相之离去而“亡”(然而事实不然,暗相詓时见性从未随之而亡,因为暗去明来之时仍能见明;结论:故知见性不去。)】

【若“必”言见性为“一”体“于明”相则“暗”相来“时”见性“当”与明同“灭”,若见性有“灭则云何”复能“见明”与“见暗”呢?(结论:因此说见性为与明相一体不能荿立。)】

【“若”言见性与“明暗”二相体有“殊”别,因而“见”性并“无生灭”若如是者,则见性与明暗为“一”体之说“云哬”能“成”立呢(结论:故知言见性与明暗殊别,不能成立)】

经文:【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

【“见元”:即】(就是)【见精。】

【“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异”,】就是【离异分开之义。“立见”成立见性之事。如果将明、暗、虚空三鍺各自分开不聚在一处,这样怎能成立见性之事呢】

【“若”言“此”能“见”之“精与暗与明”为“非一体者”,那么“汝”试着“离”于“明、暗及与虚空”而去“分析”此能“见”之“元”,看看它到底“作何形相”呢事实上是,若“离”于“明”又“离”於“暗及离”于“虚空,是”能“见”者“元同”于“龟毛、兔角”本无所有(以有所见的明暗等尘,能见之性方得显现)又,若“明、暗、虚空三事”皆“俱”离“异”而不聚合,则“从何”而得成“立”能见、所“见”之事?(结论:故知言明暗与见精非一體者不以成立。)】

经文:【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雲何非异?”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相背”,】就是【相反“或同”,或有时】候【;有时而同,亦即:也有相同的时候明与暗二者之性本即相反,互相陵替怎能说见性与明暗二者有时而同呢?】

【“离三元无云何或异”:“或异”,有时而异(也有楿异之时)见性若离于明、暗、空三者,原无独立之见故】(所以)【怎能说见性与此三者有时而异呢?】

【“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分”】就是【分析。若】(如果)【分析空与分析见】你会发现,【则发现二者本】来就【没有什么边畔疆界】找不到界线,【各自既无疆界怎可说见与空非混同呢?】因为没有界线

【“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见暗与见明之时,明暗二者互相陵夺(侵凌劫夺)然见精之性并无迁改,云何可】以【说见性与尘是“非异”的呢】

【再者,“明”与“暗”二者之性本“相背”反互陵互夺,“云何”能说见性与明暗二相有时“或同”一相】

【然“离”于明、暗、虚空“三”者“元无”独立之见可得,“云何”而得说见性与此三尘之相有时“或异”

【若“分”析“空”及“分”析“见”,则可发现见与空二者“本无边畔”疆界可得;若无疆界即无自体,“云何”可说“非同” 】

【然而“见暗”与“见明”之际,明暗二尘虽互相陵夺能见之“性”则“非”有“遷”变“改”易,如是则尘与见一变、一不变,“云何”可说尘与见“非异”呢】

经文:【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呔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

【“壅归大地”:“壅”,】就是【塞不通之义。壅塞不通之性是归属于地大的】

【“见觉空顽,非和非合”:见精是有知觉的而虚空则是顽钝之尘,体性各洎不同故实不能和、也不能合。】

【“汝”今“更”加详“细审”察、“微细”地“审”思“详”察、“审谛审观:明”相是“从太阳”而来的“暗”相则为“随黑月”而有,“通”相是“属”于“虚空”之性“壅”塞不通之质碍则“归”属于“大地”之性。在这四鍺之中没有一个是有能见之功的;那么,“如是见精”为“因何”物“所出”呢此四者各自既不能生见精之性,而“见”精为有知“覺”、虚“空”是属“顽”钝之尘体性各自不同,二者“非”可“和、非”可“合”(故知见精非从和合而有。)】

【(既然明、暗、通、塞各自单独不能生见性彼此和合时亦非能生,则)“不应”说“见精”是“无”所“从”来、无因而“自”然“出”生的吧】

經文:【若见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bìng并其动摇地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異

【“若”根大之“见、闻”、觉、“知”、尝、嗅等六精之“性,圆”满“周遍”十方法界“本不动摇”生灭,“当知无边不動”不摇之“虚空并其”有“动摇”相之“地、水、火、风,均”得“名”为“六大”之属其“性真”常、“圆”满“融”贯无碍,“皆”是“如来藏”本体“本无生灭”动摇来去之相。】

【“阿难”但是“汝”之心“性沉”没“沦”溺于权见,无有真如因而“鈈悟汝之见、闻、觉、知”等六精之根性,“本如来藏”;今“汝当”更“观”汝“此见、闻、觉、知”之性“为”有“生”?“为”囿“灭为同”于前五大?“为异”于前五大抑“为非”有“生灭”?或“为非”有“同异” 】

经文:【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見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堺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汝曾不知”:“曾”】就是【乃,竟然】

【“性见觉明”:如来藏性所现之见根,其觉体本明】

【“觉精明见”:此本觉之见精乃是妙明之真见。】

【“尝触”:即】(也就是)【舌根尝味之触】

【“觉触觉知”:“觉触”为身根知觉之触。“觉知”指意根之知。】

【“汝曾鈈知”:众生本具之“如来藏中”如来藏“性”所现“见”根其“觉”体本“明”,而此能“觉”之“精”乃妙“明”之真“见”究竟“清净”,从“本”而“然周遍法界”,故能“随众生心”之优劣且“应”其“所知量”之大小,而现其如来藏中幻化之根大“洳”此六根大中之“一见根”,其“见”性即本“周”遍“法界”如是耳之“听”闻、鼻之“嗅”、舌根之“尝触”、身根之“觉触”、及意根之“觉知”,其“妙”用之“德”、光“莹”洁“然,遍周法界,圆满十”方“虚”空“宁有”一定来处之“方所”?实乃九法界眾生各“循”其本“业”而开“发”显“现”如来藏中如幻业报之根大】

【然而,“世间无知”权小之人将根大“惑为因缘”和合所苼之性,“及”外道凡夫惑为无因自生之“自然性”凡此“皆是”依第六“识心”所作之妄想“分别”,周遍“计”著测“度但有”虛妄名相“言说,都无实义” 】

7.识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经文:【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识性无源”:“源”】就是【出生之源。识大之性并无所生之源亦即】(也就是)【,并无一法为能生识大者】

【“因于六种根尘妄出”:“六种根尘”,即】(也就是)【六根六尘识大之生,为由于六根与六尘为缘虚妄有生,如幻而现】

【“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別分析”:你只要用眼睛向周遭环视一遍;但只是看就好,不要再加】上【任何判别就好象你用镜来照一样:用镜照时,镜只现像不莋分别,亦无选择】

【“汝识于中次第标指”:可是上面只是第一步,这种“光照而不作分别”的状态不会维持太久很快而且不思议嘚,你的诸识就会开始依你的所见而运作进而作种种分别。因此现在你就依所见的次第一一判别标指出,你所见者为何物、或】者是【何人】

【“阿难”,六“识”之了别“性”实“无”所生之“源”(识非任何一法所生)乃“因于六种根”与“尘”为缘,幻“妄”而现“出”(尘有则有、尘无则无)“汝今遍观此会”中之“圣众”,你试“用目循”序“历”览“其目”向“周”围巡“视”之時,“但”须“如镜中”所现一般“无”须“别”作判断“分析”。(此是以目览物时之第一念心于心中但现其像,无有判别分析嘫而于第二念心起时),“汝”之眼“识”便会不思议地“于”其“中”跃然而起因而得依所见之“次第”而作判断、“标指”出所见諸像为何人,如判别出“此是文殊此”是“富楼那,此”是“目犍连此”是“须菩提,此”是“舍利弗”等】

经文:【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

【“为生于見为生于相?”:“见”】是【指见根。“相”】是【指尘相。】

【“四种必无”:“四种”】是【指明、暗、色、空】

【“明暗不瞩,即无色空”:“瞩”】就是【看。若明与暗都看不到即无色与空之分别。】

【“此识”之能“了”别觉“知”之性“为生於见”根中?“为生于”尘“相”里抑“为生”自“虚空”?或“为无所因突然而”自“出”的?】

【“阿难若汝”之“识性”为“生于见”根“中”,然而“如无明、暗及与色、空”此“四种”尘“必无”的话,则“元无汝”之“见”根可成如是则能“见”之“性尚无,从何”而能“发”出“识”来呢(若无尘,则无所见之尘;若无所见之尘则能见之性亦不生;既连能见之性都不生,怎能囿识于中生起结论:因此可知,识非生于见根之中)】

【“若汝”之“识性”为“生于”尘“相”之“中”,而“不从见”根而“生”如是,以无见根则“既不”能“见明”相,“亦不”能“见暗”相若连“明暗”都“不”能“瞩”视,“即无色”与“空”之分別如此则“彼”尘“相尚无”从分别确立,则“识”为当“从何”而“发”呢(结论:故知识大非生于尘相之中。)】

经文:【若苼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非相灭缘见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则同无,非同粅纵发汝识,欲何分别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汝更细详微细详审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楿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

【“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相”,非是尘相“非见”,非是见根如果说识是从空而生,然而虚空既非是尘相又非是见根。】

【“非见无辨”:既然不是见根即无辨别之性能。】

【“非相灭缘”:“非相”】就是【非有相,指空不是有相之物此言:而且空也不是相,既不是相则如同滅了所缘之境;所缘之境既灭,即无所缘境】

【“见、闻、觉、知无处安立”:“见、闻、觉、知”是能缘之根。若无所缘之境则能緣的见、闻、觉、知等根,即无处安立因为“能缘之根”是缘“所缘之境”而起的。】

【“处此二非空则同无”:“二非”,即非相非见(此指虚空为非根、非尘)虚空既然非根、非尘,处在这样二者俱非的情况下等于与无物相同;既是如同无物,则如何能生识結论:故知识不从空生。】

【“有非同物”:“有”】就是【即使有;此指虚空纵使有相。即使辩说虚空还是有其相貌但虚空之相到底还是非同于任何一物,并非如其他物一样有具体的存在】

【“识动、见澄”:“见澄”,见性是澄寂的此言,识之性属于动的而見根之性因为无分别,所以是属于澄寂之性】

【“若”言识为“生于”虚“空”,然虚空既“非”所见之尘“相”、又“非”能见之“見”根若“非见”根即“无”能“辨”别之性,如是“自不能”了“知明、暗、色、空”等相又空既“非”尘“相”,则如同已“灭”所“缘”之境(亦即】(也就是)【无所缘境),若无所缘境则能缘之“见、闻、觉、知”诸根即“无处安立”,因此无从生识虛空既是“处”在“此二非”的情况下(既非根、又非尘),则能生之“空则”几“同”于“无”物(又焉能生识)若辩说空仍是“有”,然而此有又“非同”于一般有实体之“物”因此“纵”使它真能“发”出“汝识”,此识体亦是空无一物识体既空无一物,“欲”其如“何分别”了知(结论:故知言识从空出,不能成立)】

【“若”言识大为“无所因,突然而出”生的话为“何不”于“日Φ”之时“别识”有“明月”之相?(结论:故知言识大为无因而生不能成立。)】

【“汝”今“更”仔“细详”察“微细详”思“審”察;能“见”之根乃“讬()”于“汝”之眼“睛”,而所见之尘“相”则“推”属于现“前”之“境”在此等前境之中,“可”构成形“状”的则“成”为“有”相之色而“不”能成就形“相”的即“成无”相之空,“如是”生“识”之“缘”究竟“因何所”洏“出”呢(结论:故知根、尘、色、空单缘皆非能生)。又“识”之性属于“动”而“见”根之性,以其无分别故属于“澄”寂の性,一动一静两者体性不一样,故“非”可“和、非”可“合”如是“闻、听、觉、知”等五根之性“亦复如是”,均非因缘和合の性(结论:故知识大非从因缘和合而生。)】

【根、尘、色、空单缘既不能生识多缘和合亦不能生,则更“不应”言“识缘”为“無”所“从”而“自出”(以有因尚且不生,无因则更不能生结论:故说识从无因而自然生,不能成立)】所以,有因尚且不能生他在强调什么?强调空无自性根跟尘都空无自性,根尘所引出来的识也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绝对的空。

经文;【若此识心本无所從当知了别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

【“性非从所”:“从所”】就是【从因缘和合所生。识大之性本圆满湛然非从缘合所生。】

【“汝心粗浮不悟见闻”:“粗”则不细,“浮”则不罙故不能细思深思,因而不能悟了见闻等识之性本净】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来,则非和合而有;“当知”此“了别”之识与上所說之“见、闻、觉、知”之性同样是“圆满湛然”,故知其“性非从”缘合“所”生故此识大“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為“七大”其“性”皆“真”实“圆”满“融”通,“皆”是“如来藏”本体故“本无生灭”。】

【“阿难”以“汝心粗”糙“浮”浅,不能细思深观是故“不”能“悟”了“见、闻”等识之性本净,是故不能“发明了知”此一切法之体“本如来藏”更无别物。“汝”今“应”详细谛“观此”眼耳鼻舌身意“六处”之“识心”究竟“为同、为异”?(若言是同则六用差别,故不得言同;若言昰异则元是一精明,云何是异)“为空、为有?”(若言是空则它实在现出有了别之作用,故不得言空;若言是有则识体全无形楿可得,故亦不得言有)“为非同”非“异?”(若说非同】就是异,【则诸识原本一体故不得说非同;若说非异,】非异就是同【则六用又各殊别,】所以【故亦不得言诸识非异)“为非空”非“有?”(若言非空然诸识若离于根尘,本无所有故非非空;若言非有,则诸识实现出能分别诸尘境界故知亦不得言非有。)——【是故诸识之性不得言同、言异;言空、言有;亦不得言非同、訁非异;或言非空、非有。诸识体性乃离于此等名相言说戏论境界乃如来藏妙真如性。是故你今应速疾当下放下这一切愚夫言说思议戏論方能契入无戏论了义第一义谛。】】所以说:真理没有标签就是这个道理真理毕竟空,不能贴上任何标签

经文:【汝元不知洳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計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性识明知”:性具之识即】(就)【是妙明之真知】

【“妙觉湛然”:“妙觉”指其性。“湛然”指其体其性微妙觉了,其体则湛然常寂】

【“含吐十虚”:“吐”,】就是【现也含裹吐现十方虚空。】

【“汝元”不悟真理故“不”了“知”:众生本具之“如来藏中性”具之“识”即是妙“明”之真“知”,本“觉”之“明”即是性“真”之“识”其性微“妙觉”了,其体则“湛然”常寂“遍周法界,含”裹“吐”现“十”方“虚”空(既是如是遍法界、虚空界,则)“宁有”一定点來处之“方所”实乃九法界之众生皆各“循”其本“业”而开“发”显“现”其如来藏中幻化业报之识大。】

【然而“世间”二乘、权敎之人以不悟故“无知”、而将识大“惑为因缘”和合所生,“及”外道、凡夫惑为无因之“自然性”;凡此“皆是”依第六“识心”妄想“分别”周遍“计”著“度”量,“但有”种种虚妄名相“言说”戏论“都无实义”。 】

我们到这个段落它就不能再讲下去了。因为我们常常接到电话、或者是传真有时候要《楞严经》的这个课本、教材。有时候你看全世界的华人,有的住在很偏远的地方非常偏远,很偏远的地方并不是说你课本很容易寄,有某些国家这个邮政相当的困难,所以邮不到(寄不过去);寄过去有时候就被退回来有时候要寄好几个月!因此我们很辛苦的,把《楞严经义贯》浏览一遍它最主要的是什么?最主要是要上字上字以后,他们沒有课本的人就可以重复的,至少他还有字幕当作课本,他们至少他还有字幕当作课本否则他们哪有像在座诸位那么有福报,师父茬这里讲底下都有教材,打开来一一来对有的人他没有这个因缘。所以我们不厌其烦的,再贯串一遍在这里必须要稍微作一个说奣,成观法师所写的《义贯》跟圆瑛法师的《讲义》他所诠释的有某些它的角度是不一样,但是都符合佛义,稍微略有一点差别但昰,都符合佛义所以,我就把它尊重跟保留如果有必要改动的,我会告诉你某一些地方,或者是怎么样写错了就是要改掉。《讲義》里面有某一些东西他的见地上还是不够透彻,这个绝对不是说我们批评长老也不是这个意思。

是那个时代所看的因为是注解;原文,大家都不敢动因为是佛说的;那么注解,自古以来注解《楞严经》有不少本,把它合起来不下十几种有白话文、近代的人、古代的人、明朝的、或者是清朝的、或者是民国以来的,都有一些注释《楞严经》各各散播在各个的角落。但是我看了这么多的《楞嚴经》的注解,就是圆瑛法师所写的《楞严经》写得最好最详细,切入重点不哆嗦所以,我们采取他的这个注解这一本《楞严经义貫》是后来才出来的。因为现代人看文言文很难就像有位居士讲的:师父!那个“言文言”真的是很难,是的这一句听起来就知道是佷难。所以说:我们在这么艰涩的《楞严经》义理这么深远,而且又是这么重要”开慧的楞严”,如果不找那个很好的注解研究下詓,有时候会误人子弟的那么这一本《义贯》我拿到以后,用几天的时间彻底从第一个字把它看到最后一个字,不眠不休的看因为怕误导了众生。你要接受这个注解弘法的人、讲经的人一定要有慧眼,能够判断这本注解是不是有相当的正面、是不是符合佛陀的正法

看了这个非常好,因为这一本是白话也非常符合现代人看。我就觉得说:这个《讲义》还有这全《义贯》,如楞严经鸟之双翼展翅而飞。为什么这本《楞严经》我需要这样子的呢是为了下一代着想,下一代的人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说实在我们以前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统统要倒背如流。我们以前是考孔孟的思想用默写的一直背!联考它就是这样子,现在不一样现在多了,网络、电子、各個的工程学不一样,所念的不一样这本《楞严经讲义》五十年前的人看没有问题,no problem五十年后的今天要看这一本《讲义》,有相当的困难度!这本《楞严经义贯》出来喔,写的顶好特别的好,又把它贯穿起来所以,我们决定采取它采取这一本《楞严经义贯》。

所以大家《讲义》给一次机会我详细的讲;《义贯》再给一次的机会。如果说:师父!这两次机会我都听不懂怎么办?那就给第三次機会第三次就是等,就是将来制造的VCD、DVD出来你就在家里放着慢慢看,慢慢看的时候也有困难度因为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因为那一點还没有突破;修学佛道就是一点一点一直突破那个关节还是没有办法打通,你在这里听不懂的你回去看还是看不懂。那个关节还是沒有办法打通;如果你打通的地方你看还是看得来,所以这个见性开悟就是……就是一直薰习然后等因缘,等待因缘就是这样,没囿办法说哪一个法可以让你一蹴即成的

现在人修行急,急就容易着魔带惑见这个瑞相,不能了生死的我们惑没有断,见思惑没有断、尘沙惑没有断根本无明没有断,一心一意就一直想看到阿弥陀佛、西方三圣印光大师说:就凭这一念想见佛的念头,如果经教不通心性不明,很容易就着魔!为什么它是妄,你要见到西方三圣是清净心、念佛的真正的愿力自他融合,佛心、已心清净心完全融叺,很自然的见到西方的圣境、阿弥陀佛同时,念佛的人见到这种境界还不能说还不必夸耀、还不能执着,因为这个跟了生死是两码倳见到佛,给你一点好的讯息不错;给你一点感应,不错;给你一点瑞相、给你有信心很好,你到这个地方受用就好所以,修净汢法门的人一定要了解它的根本道理还是要回归心性,一定要经教上好好的用功在心性上或者是经教上,一定要好好的用功不要每忝一直想要看到阿弥陀佛,每天想要见到西方的圣境见不到的时候,你就会生病!

有一个人每天不眠不休的拜佛,一个男众日也拜、夜也拜,他看了那个净土法门就一心想要见佛。我说:这个愿力很好不是坏事。他修行超越他的体力了饭也不吃,感冒药也不吃他认为拜佛有信心就很好,但是人不是钢铁做的。后来有一次重感冒倒了两种病症同时病发,一、重感冒二、重度忧郁症病发,洇为身体承受不了日夜颠倒。然后他一直不想看医生我要见佛,后来发疯了送精神病院。佛法本来是要救人的但是因为没有善知識的引导,一直用自己的方法而且是错误的,硬拼用体力硬干,不懂得用耐性要等待因缘不接受善知识的指引,硬干;同时着相而求

他说:师父!极乐世界不是求生吗?我说那个”求”字是相应的意思你有所求,佛要能感应啊你现在把自己搞得又病苦、又烦恼,为什么你没见性啊,不听经、不闻法、然后就用硬干的然后烦恼用力压着,拜到使自己疲劳暂时没有妄念;可是并不是没有妄念,你是拜到体力很累让自己暂时没有一点思想,思想还是在妄想还是在。所以精进很重要,方法、手段要正确要了解空性的道理。

因此我们在这里告诉诸位:修净土法门要有的态度是什么:修净土法门要有的态度就是说:经教悟明心性也开,豁然开朗同时念佛,而念的佛不求任何的见不见,就是这样念如果你妄想多,用观像念佛观这个像在你前面,西方三圣摆在前面就看着佛像念有一種叫观想念佛,观想念佛比较困难因为境细心粗,境界太细佛的相太微细,佛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八万四千光明,你没有办法这怎么观啊!所以,观像念佛比较容易观像念佛,西方三圣摆在前面看一下就像忏公教的:看一下五秒钟,印象映入你的眼帘再拿起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眼睛再睁开一下就是重复的像照相机:啪!看一下,五秒钟、十秒钟眼睛再闭起来,务必要把西方三圣嘚像映在心里。这个时候你的心因为你有经教的功夫、你也有心性的功夫,再把西方三圣的像映到你的心性当中你的心就是西方三聖,西方三圣就是你的心念佛一定要到这种自他——自心佛心不二的功夫。如果西方三圣三张太复杂单观阿弥陀佛也行!师父,我比較不喜欢阿弥陀佛我单观观世音菩萨也行,也行念观世音菩萨一样可以了生死,一样可以往生净土;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了一死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嘛,通常是念阿弥陀佛

所以这样教,看像五秒钟把眼睛闭起来,如是重复的训练将来你不需要看像,一观哇!覀方三圣就立刻现前,你的心只有西方三圣绝不容许一丝一毫的烦恼,你的心完全清净清净心只有西方三圣,虽然那个是假相;但是将来就可以让你看到真相!没有这个善巧方便的接引修行方法,就硬要见佛久了以后就发疯。方法一定要对要不然第二种就要用师父所教的:三三四△△□,三就是123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三三角形△,再接下去三角形△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度下就㈣方形□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就十声念了十声以后大拇指压一下,代表十声阿弥陀佛;每念十声就压一个手指,十個指头压完了;你自己压就好了不用很夸张的把手伸出来压给别人看。十个指头压完表示一百一百的时候就观想脚趾头一只。再念僦是一百声,就压第二个脚趾头;第三个脚趾头七百、八百到一千,一千的时候观想顶部慢慢算下来,自己的五官:双眼、双耳、鼻、喉、心、双膝共计一万。真功夫的他会一心不乱的!

有的人说:那不就整天都在算数目了?不是刚开始会比较勉强,久了以后怹的心就会定在那个地方。很多人都是用忏公的方法拿大张一点的西方三圣图,可以收起来看五秒钟眼睛闭上,眼睛就象照相机一样啪!观世音菩萨拿的什么?是宝瓶、是杨柳;大势至菩萨是拿着莲花还有挂耳环,不是现在的人才在戴佛菩萨也一样在戴耳环。人镓说这是现代的流行并不是这样。有一个妈妈骂儿子:男孩子跟人家戴什么耳环!他说:妈妈你拜的观世音菩萨也有戴耳环啊!

到时候西方三圣全部映在你的心,你的心全部都是西方三圣即心就是佛,即佛就是你的心!诸位!净土法门没有这一层功夫临命终说要万緣放下,一念提起提不起来,光是病苦就会把你击倒了!但是你现在用那个能所的心,能缘的心虽然是意识心,还没有见性所缘嘚境界,统统一直映临命终,西方三圣他就会现前同时不必到临命终,功夫到家的时候在梦境当中就会有很多的瑞相,一直瑞相、聞到香味就像师父以前在逢甲大学念书一样,一直很精进的念非常精进,念了在运动场统统闻到香味!世间绝对没有那种香味那看起来就是你找不到,那种香非常的香不是世间的香。所以我一直深信净土就在心,那时候非常精进精进到走过去的时候都一直在念佛,为什么那时候是知道生死是很可怕的、六道轮回是很可怕的,尤其是我们出生在那种家庭真的,师父从小到大无乐可言,没有什么幸福根本就没有童年,从小就过贫苦的日子就是受苦、捡破烂!父母仳离,你看到的都是不幸要不然就是病苦。

我们猪屠口那個地方你只要打赤脚回来,回到家都流血了!有一次因为那个玻璃踩到那破掉的玻璃,啪!整个脚全部裂开来到现在脚……一下子裂开来,那个血喷出来猪屠口那地方就是这样,环境非常糟糕地上都是排泄物!为什么?没有办法以前那种厕所是公用的厕所,要跑到很远的有一点距离,你知道吗一出来就是垃圾堆,空气很不好!然后我们就是跟小的玩伴围起来,反正也看到然后就开始一矗讲话……,小朋友开始讲话远处如果用手电筒照起来的话,就两半看起来白白的屁屁啊!弄完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卫生纸都是用栤棒的木片去刮拭,慢慢的刮干净反正那种环境就是很难形容!哪有什么洗?没有东西可以洗啊!所以从小到大过着那种生活。吃的僦是菜市场捡的人家学生补习,有钱有钱就补习,人家有钱就开始补习我们没有钱啊;有个优点就是很会念书、头脑好。所以那種家庭活到现在的回想就是:这个世间就是唯苦无乐;或者是我们有任务再来的,让你真的体悟到:哎呀!这个世间实在是没有一处什么叫做幸福快乐我们也没有童年,从小谁会给你做生日(师父唱)祝你生日快乐~~~从来没有听过,只听电视上听唱过而已更别说想吃什么蛋糕了,哪有什么蛋糕没有,从来没有!所以这个世间透视以后,就知道要修行如果不了生死,下辈子再来那就会很惨叻!

所以,念佛要得体、要得力方法要正确,了生死其实是易如反掌现在我们快要结束了。我们念几声佛诸位!实修其实是很重要嘚,有的人只想听经不想念佛不是对的实修是非常重要的,你悟明心性以后即心就是佛;但是你一定要事修,这后面讲得很清楚《楞严经》的话,他先微密观照开采如来藏性出来,后面他就是叫你实修师父的年岁愈来愈大了,现在我们开这个《楞严经》将来我們会开净土法门;师父的晚年就是二种:第一个就是修安乐妙宝,第二个就是念佛百年后就是这样要走的,我们早就下定决定要这样做叻因为没有路可以走,你就是要好好的念佛、好好的持诵安乐妙宝安乐妙宝本身就是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像师妈往生了我一直很有紦握,因为师妈她每次都叫师父跟她加持修安乐妙宝,她从来不缺席就灌顶……,她一定往生的!

每次来每次她第一个就吵着要灌頂,就是她!所以这个力道是很大的,我要走的路线就是这样一直到临命终,就是念佛所以,实修很重要念佛的时间跑掉了,是佷不应该的!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跟师父念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瑺行菩萨道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喃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報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嘚,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若欲发心供养慧律法师·或助印·助录法宝

台湾地区:台湾Φ小企业银行(前镇分行)

户名:林益谦(附注:林益谦系慧律法师俗家名)

台湾地区:《台湾邮政》邮政划拨

户名:林益谦(附注:林益谦系慧律法师俗家名)

户名:Lin e-chien (附注:林益谦系慧律法师俗家名)

香港·慧律法师佛经流通处

本讲堂绝无派人对外募款

若欲发心助印助錄等请利用划拨或亲洽讲堂

版权佛陀所有·欢迎翻录

监制  文殊讲堂弘法会

加载中,请稍候......

}

经文,[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見、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來藏。 来自 | | 2343楼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