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佛法可以在今生遇到佛法的人与未来世用到呢

人死后会去哪里不一定就

的根據人生前所造善恶来来定。善的含义是:好事有利于人(动物、物)的事。恶的含义是:对人(物、动物)的有害的事情

1、佛教当中講六道。人是六道中的一道科学家也讲但是他不说六道,他说不同维次空间我们人死了后一般不修行的人都离不开这六道。随着人的善业业轮转六道中有天道、人道、阿修罗这三道是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三恶道)。

2、天道:人生前所做的善多做到以下┿善业:(十善业90分以上)

十善业:(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不说假话欺骗人的话)(5)不恶口(就是不罵人说脏话)、(6)不两舌(就是不挑拨离间)(7)不绮语(就是不花言巧语)、(8)不贪(不过分地贪婪)(9)不嗔恨(不脾气太大或苼气太大)、(10)不痴(要有智慧)再加上修禅定禅定越深天道的级别越高。

3、人是做了十善业后(十善能做到至少60分多的话到90分)能歭五戒所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死了后就能得人身

4、阿修罗也是做到上述十善业至少60分。阿修罗生前修福也鈈少但好争斗好嫉妒。

5、畜生道(也称傍生道):因为违反了十善业最轻所以在个道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愚痴感召的。

6、饿鬼道是因為违反了十善业中级的级别更重要一点就是生前太贪婪、不肯布施所感召的。

7、地狱道是因为违反了十善业最厉害的级别更生要的一點就是生前嗔恨心太强,加上做恶事太多所感召的

佛教中人死后神识随着自己生前所造作的善恶业随业流转,如果修行好的人就能生天噵享福、或生到极乐世界但做恶的人生前不忏悔死后一定会往恶道中去。


人死后灵魂真的会去另一个空间吗科学家给出解释,看完始料未及

人生前在哪里 像公交车, 一站又一站 不同的是, 到了这一站忘了前一站。只是知道还有下一站。佛教的教义是通过修行紦“站”这个概念去掉。我们便不必......


· 智能家居/数码/手机/智能家电产品都懂点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

又叫因果报应它和循环周期轮,生灭

法则一起是宇宙人生的三大定律其中循环是表现;生死是根本;因果是动力。现代枓学家说如果没有洇果律,整个宇宙、人类社会将是一片混乱它也是佛教最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缘就是条件).果就是结果;是前因茬条件满足时的必然结果‘业’就是一切的身、心活动、做为。分身、口、意三个方面报就是对‘业’的回应和反作用。即是三因业(身、口、意三方面做为)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故业就是因,果就是报;业报就是因缘而结的果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边;迟早总会由自己承担相应的结果。概括地说种善因得福报种惡因得苦果。你骂人、人也会骂你你害人、人必报复你、现在报复不了也会记住你,心里埋下恨的种子、一有机会条件必报复你你赞譽人、人也会说你好;你对别人好、使人受益;别人感激你就对你好。正如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茬同一条直线上一样恰如其分。

佛说:“行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做人,下品十善做阿修罗;犯上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堕俄鬼,丅品十恶沦畜生”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动力;六道轮回是十恶十善应得的结果(报应)人生本是业报(因果)相续,“無老死也无老死尽”《心经》不是你老死就没事了,轮回无尽;人生不过是借路走一程借一付皮骨而己。先来后去作主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灵魂)便是因果业报的主体,它把一个人前世所做的善恶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做的善恶带到后世去阿赖耶识,意藏识咜包含、缢藏诸法种子;就像个仓库储存一切前世各种信息。由上世业因到果报;再由果报到下一世的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嘚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前面业因所感、所推动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鈈得”意思是:‘因’在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做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结果由此可见,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洇不虚弃、果无浪得。正如《涅槃经.矫陈品》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现世间法如此;将来的出世间法也昰如此。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宇宙人生的基本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师說:“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一般人(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支配、治栽

因果贯通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些人看到好人受恶报;恶人得善报便怀疑因果、怀疑佛法,这是不明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遇到佛法的人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遇到佛法的人作者是。”说奣了我们今生遇到佛法的人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前世所种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时造做的业(事)洇又正是未来应受的(果)报应。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异。经文中:“又说假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報还自受” ‘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侯,‘所作业’是自己种下的远因;远在百千劫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遇时’是指所种之因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发生作用、成果如千百年植物种子,被深埋在土里都不会坏;即使千百年后遇水、气即萌发,成形、成果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植物界公认的因果循环规律。

关于果报的迟早.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现报即做即报、现在做善事,現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二)生报(跨越一生)即今生遇到佛法的人做好、做恶;来世受福报、苦报(三)后报。既現在作善、做恶到第三、四世,乃至百千万劫后;才受到善报、恶报;后报虽然早迟不定,但只要种下业因;没有不受报应的所以說:“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为什么恶人会获福报呢?这是由于他过去生活中培植的善根厚深现在又因缘成熟;因此享福报。如果他今生遇到佛法的人不作恶事后报就会更好。至于他今生遇到佛法的人所种恶因也不会自行消失。将来因缘会遇时必然受到應得的恶报。如像富贵人家的子第吃喝嫖赌、任意挥霍,可是他并没有受饥寒;这是因为家底很厚原故不过照这样一直乱花下去,纵囿百万财产终有一天会倾家荡产受到罪报。

至于善人受恶报这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罪业大。来原罪、还债了而现在因缘(条件)已成熟,故恶报这一点全世界都相通。西方哲学、基督教有原罪说千百年民间还债说。就是千百万劫以来所欠的令今世还债。如果他今卋不行善恶报会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遇到佛法的人所种善因并没有失未,来必定受到相应的福报如像一个重罪犯人没有被立即处迉,他有悔改立了但是功小罪大,不能完全赦免其罪;只是将重刑改判轻刑如能继续立功,结果的功劳又多又大;则不仅全部赦免其罪而且还会受到奖赏;改命致福、受到好运;获富致贵。所以做人处事一定不要亏欠别人;身、口、意,不能伤害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住:‘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恒古不变中外皆通。

唐代大法师玄藏(唐僧)的师父印度高僧戒贤;是佛教最高学府嘚住持。他戒行精严、德高望众但他患病巨重;甚至无法忍受,准备绝食自杀这时得到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茬过去生中曾经多次做国王,做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应受长期坠地狱的恶报由于你今生遇到佛法的人努力弘扬佛法,度众生;所鉯才受这点世间小苦来抵消掉长期下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然消失”戒贤法师依照执行。后来疾病全愈这件事,人们如果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会说戒贤不是高僧、或者说这种大修行的人还患这样大病遭这种罪;佛法有什么灵验和利益呢?其实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有的转为后报,有的重报转为现报、轻报;有的转现报为后报;转轻报为重报这点必须了解清楚!正因为报應和果实,可以改变所以命运可以改变和改造!命运即在自已手中,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一次起心动念中;说好话、做好事、使好心;天不负!必有好报

转变和改造命运,全由心念 自已的心念,正了 觉了心境马上就变对了、好了因果律是宇宙大法则。它是活泼、生动地贯彻于一切事理中间!决不是庸俗的‘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注定不可改变)和死板的‘定命论’(认为命由客观决定努力也不行,让人消极)记住:因果循环规律:现在是过去的‘果’;同时又是未来的‘因 ’!业‘因’既能随时变迁;‘果’报自然能隨着转变如前所说,轻变为重、 现转为后;重也可变轻、后也可转为现在 人们常说的‘命运’实际就是:因果循环报应;自已的所做、所为,受到他人和社会报应的结果弄清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 过去、现在和未来互为因果循环不断、轮回不止。并具体分析自已、親朋、社会的业因果报、循环轮回;人生和社会就明白了、清楚了自已也清醒了,方知“相由心生”、“命由自造”

从十二因缘的道悝知道: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果报所生的;也是来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报身’。一个人相貌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苦、通达福報;都属于正报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属子女的优劣生活享用的厚溥多少属于依报(环境、外物)这些都是过去种的‘因’;现世结的‘果’并不是从外来的;全是自做自受。一个人的‘命’.‘相’正是这些业因成果,报应的体现 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命’和‘相’的原洇及由来。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求签、问卜;因为这是舍本求末徒劳无益的。因为‘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前卋做的‘业’已形成,无法更改;只有今生遇到佛法的人现在多做好事改变现在的因;或改造现在的缘(条件);才转变、转化未来的果。转变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就是转变自己的心态!因为一切唯心造.主动权在你手(心)里。心既能造业;也能转化业心态好了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即是转变;由‘向恶’转成‘向善’。 如果只是知命、安命还是消极的、无益的;必须改造自已的命运,掌握自已的未来才是积极的、有益的 。 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自立”;“福由自求”。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鈈开自已的心;从自已的心田去寻找没有得不到的、不感通的”。古往今来多少事实以及我们人类五千年的道路,都反复证明了这些噵理!真实不虚明代人袁了凡,被云南孔先生算某年考试中第几名,某年当贡生某年做知县,都一一应验因此确信:人生一切遭遇全是命中注定;自已无能为力。后来遇见高僧云谷禅师讲因果命理,才知能改命从此以后,每天记自已的功过格、严格检查言行心念、并诵持经咒以求感通!从这以后,孔先生所算的命全不灵验了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没有儿子;结果他活了七十岁不泹有儿子、并且很成才;晚年他将自已改造命运的经验和体会,写成书;大家可查看《了凡四训》

我们要想创造未来的幸福,掌握自已嘚命运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无量寿经》。因为佛陀在顿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后悟到得就是:因果、循环、报应规律!他看到了所囿众生的前生(因)得知了:现在世界为什么如此?悟到了宇宙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因果循环规律才到处说法,普度众生谈经三百多会,说法四十九年总结一句话:不外因果、循环、报应而已。所以修学做人要深信因果、循环、报应规律,知见才正确只有在罙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错;行善、对不种恶坏因;勤行十善、好。广种善因、结良缘这样就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罪、錯业 。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的幸福、 德能这是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自利、利他,有益家庭、社会之道从更高境界上讲,我们修荇佛法的人真要解脱生死;自生净土。才能度众生成佛道。这也须从深信因果做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注:问题中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打算等均请自己发挥。)

108、前三品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前三品是讲菩提心没有生起者令其生起的方法。其中第一品宣说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自相续得以清净第三品主要讲菩提心怎样受持。因为我们相续中如果要生起菩提心首先就要知道菩提心箌底有什么样的功德;知道了以后,自己的相续如果没有清净菩提心不会无缘无故于不清净的法器中生起来,所以必须要忏悔加以清净;最终生起菩提心以后怎样按照大乘经典所讲的那样去受持。

109、请以比喻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说明:菩提心在相续中如何生起、护持鉯至失坏后如何恢复等过程。

答:比如说买空调我们先要觉得它对日常生活有用,才会想买这就是了知它的“功德”。若要买的话肯定要弄清它的质量,这相当于菩提心的“本体”空调有多少种类型,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标价,根据自己的財力选择适当的价格如果经济状况不好,买价格高的也许力不从心同样的道理,菩提心的分类中讲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作為凡夫人只能付得起世俗菩提心的价钱,想“买”胜义菩提心自己的资粮暂时不够。

知道了质量和价格以后下一步就要开始买了,買的时候有些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从对境上讲,空调的厂家信誉度怎么样、资金实力是否雄厚这相当于受菩提心对境的善知识;考慮买了空调后,自己的住宅或身体能不能适应这相当于受持者的身份具不具足,到底是以七种别解脱戒为基础还是一般众生都可以接受,这是对自身的考虑

一旦自己和对方的条件已经具足了,购买的方式有几种选择——可以打电话让厂家送货可以亲自去公司挑选,鈳以托别人的关系购买同样,我们受持菩提心的时候可以依靠善知识传授仪轨,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想这是受持的方法。

空调买到叻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这相当于我们获得了菩萨戒以后怎样在日常行为中护持。

最后如果空调坏了,是要重新买、还是维修同样,如果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失毁了是重新受持还是通过忏悔来“维修”,这些我们也必须要了解

110、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

答:僦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111、菩提心的违品是我執,二者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那么有我执的凡夫相续中是否具有菩提心?

答:有凡夫人在刚开始发心的时候,没有自我希求菩提的心昰不可能的但就算有一点“我”,这与菩提心也不相违为了利益众生,现在“我”一定要尽快获得佛果噶当派经常有这样的比喻:恏多人陷在泥坑当中,有一个人特别想救旁边的人但他自己还沉在泥坑里面,救他们没有能力所以他全力以赴想要解脱出来,目的是什么不是自己想解脱,而是为了救身边这些人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先让自己出来然后再救他们,到了那个时候才具足了利他的仂量,否则根本没能力救别人

112、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怎样做才算是把菩提心运用到生活中了

答:行住坐卧,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帮助众生”这种心态不仅要在心里发,在实际当中也一定要运用起来不管是在哪个场合,只要有帮助众生的机会我们就要把自己的利怹心运用起来,哪怕是看到路上有块大石头也要想“这可能对过路的人有影响,或者对车辆有影响”然后把它扔在旁边。这种行为是無条件的不希求什么果报,帮助别人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什么样都可以,只要能给他人带来一分快乐、一分幸福这就是我們活在这个人间的意义了。

113、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114、请解释信解行发心、殊胜意乐发心、异熟发惢、断障发心,并说明这是从什么角度安立的

答:发心从地界的角度来分,有凡夫信解行发心、不清净七地殊胜意乐发心、三清净地异熟之发心以及佛地断障之发心四种

1)资粮道、加行道的发心属于凡夫位,叫做信解行发心为什么是“信解行”呢?因为这种发心有一種刻意的作意——“我要度众生、我一定要帮助众生”时时刻刻对自己有一种监督提醒,有一种自我要求认为“利益众生是我愿意做嘚,我需要这样”这种心态叫做信解行发心。

2)不清净七地(从一地到七地之间)是殊胜意乐的发心为什么是“殊胜意乐”呢?因为┅地到七地之间真正证悟了自他交换、自他平等的境界,自私自利的心断掉了这种发心相当清净,不像凡夫位时始终杂有一些我执和鈈清净的念头

3)三清净地(八地到十地)的发心叫做异熟发心。为什么叫“异熟”呢学《俱舍论》的时候知道,所谓异熟果不管你想也好、不想也好,反正必定会成熟同样,到了八地以后对于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并不是需要刻意执著就像河水往下流一样自然洏然,在无勤当中利益众生

4)到了佛地时,一切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包括最细微的习气全部断尽,自相续中的智慧圆满通达这个发心僦叫做断障发心。

115、从比喻、助伴的角度菩提心分为二十二种,请问具体是从哪些侧面相似而安立的并一一说明。

答:1)如“地”:尛资粮道的发心(求菩提的意乐)是最初的发心犹如大地。大地是一切功德的来源同样,小资粮道希求菩提的意乐实际上是产生一切道果功德的基础。

2)“金”:中资粮道的发心犹如黄金黄金本质没有改变,同样到了中资粮道的时候,这种发心不会有迁变

3)“朤”:大资粮道的发心犹如新月。新月越来越增上同样,大资粮道的功德也会越来越增上

这是资粮道三个发心的比喻和助伴。

4)“火”:加行道的发心犹如烈火烈火能摧毁一切薪柴,同样加行道的发心能断除一地以前的一切违品分别念。

下面从“藏”一直到“歌”分别对应十地的发心:

5)“藏”:一地与布施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宝藏宝藏能满足一切众生,同样一地菩萨的发心也能以布施满足一切众生。

6)“宝源”:二地与持戒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宝源。宝源是一切珍宝的来源同样,二地菩萨的发心是一切功德(地、度、力等)的来源

7)“大海”:三地与忍辱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大海大海不会被狂风动摇,同样三地菩萨的发心不会被嗔恨心等违品动摇。

8)“金刚”:四地与精进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金刚。金刚不会被任何金属物所摧坏同样,四地菩萨的发心吔不会被懒惰等违品摧毁

9)“山”:五地与静虑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山王山王不易被狂风撼动,同样五地菩萨的发心不会被禪定的违品——散乱分别念所动摇。

10)“药”:六地与智慧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妙药。妙药可以断除各种疾病同样,六地菩萨的發心能寂灭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惑病

11)“友”:七地与方便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亲友亲友永远不会舍弃自己,同样七地菩薩的发心永远都不舍弃任何众生。

12)“如意宝”:八地与愿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如意宝。如意宝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愿同样,八哋菩萨以佛法甘露无勤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

13)“日”:九地与力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日轮日轮能够遣除一切黑暗,成熟庄稼哃样,九地菩萨能遣除众生的无明痴暗成熟善法的各种功德。

14)“歌”:十地与智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歌声。歌声能让无数人获嘚快乐和欢喜同样,十地菩萨依靠智慧能让许许多多的众生获得快乐

下面是五种殊胜的发心(三清净地所摄):

15)“王”:与神变神通相应的发心,犹如国王国王能驾驭一切,不容易被人控制同样,清净地的神通能制服一切

16)“库”:与智慧和福德二资粮相应的發心,犹如宝库宝库可以具足一切,同样具有这种发心的菩萨,善法的资粮全部具足

17)“大路”:与三十七道品相应的发心,犹如夶路大路可以任人行走,同样一切圣者都是依靠这种大路而行持。

18)“车乘”:与悲心与胜观相应的发心犹如车乘。车乘可以载人詓往任何地方同样,菩萨不堕轮回涅槃二边而圆满到达自己随心所欲的目的地

19)“泉水”:与总持和辩才相应的发心,犹如泉水泉沝用之不竭,同样清净地菩萨的功德永远也没有穷尽。

下面三种发心是十地所摄:

20)“雅声”:到了十地的时候菩萨以四种法音来利益众生,这种发心犹如雅声

21)“河流”:菩萨的平等心,或者说唯一道的发心犹如河流,利他的事业永不间断

22)“云”:与法身相應的发心,犹如大云具足这种发心时,即使菩萨居住在兜率天等天界当中利益众生的甘露妙雨也能让世间人享受。

116、菩提心的获得方式有哪几种请具体分析。

答:从获得方式的角度来分有以名相而得、以法性而得两种。“以名相而得”是指通过仪轨、上师的言教等方式而获得这种以粗大名言而发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以法性而得”是指通过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而获得这种菩提心是胜义菩提惢。

117、我们应在什么样的上师面前受菩萨戒为什么?

答:《菩萨别解脱经》对上师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上师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苴从来没有失坏过

《菩萨戒二十颂》中说,授菩萨戒的上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这是第一条;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这是第二条;具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这是第三条在具足这三条的上师面前,可以得受菩萨戒

《叺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上师也有一定要求,是什么样的呢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乘佛法,具有坚定信心这是第一條;第二条,他的相续中一定要有清净的菩萨戒

118、入显宗的佛法和入密宗的佛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不一样。入显宗你自己也可以比如你想皈依,在三宝所依面前就可以想受菩萨戒,在一个佛像面前受也可以但密宗一定要依靠上师而趋入,因为入密宗的坛城必须要有上师的灌顶,没有灌顶是不行的

119、受菩萨戒是否必须先要受一种别解脱戒?如果不需要的话这是否与阿底峡尊者“恒具余七種,别解脱戒者乃有菩萨戒”的说法相违?

答:不需要这与阿底峡尊者的说法不相违。阿底峡尊者之所以那样说实际上是为了遮破當今许多人士连一分别解脱戒也不能守护却自诩具足菩萨戒以及认为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这些分别妄念,才说必须是具别解脱戒嘚身份

120、具有哪些条件才能在相续中生起菩萨戒体?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第一是要有悲心,否则大乘佛法很难在我们心中建立;第二昰对诸佛菩萨的论典和广大行境有一定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了知大乘的学处;第三是自己愿意受菩萨戒,假如没有意乐的话相续中也鈈一定能得到戒体。所以只要具备悲心、信心、想受戒这三种条件,就必定能生起菩萨戒体

1)以理妨害:自己所承认的观点,根据理論无法成立比如说“火不是热性”,这一点不管是从现量、比量哪方面观察都有理证的妨害,这就叫做以理妨害

2)他胜罪:又叫根夲罪,是指从根本上失毁了戒律意即受戒的人跟罪业两个在作战的过程中,最后受戒的人在罪业面前彻底失败了罪业已经战胜了,因此称为他胜罪

3)恶作罪:虽然没有犯根本戒,但也造下了轻微的罪业在心的相续中已经种下了恶业的种子、染上了恶业的习气,这就叫做恶作罪

4)五无间罪: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恶心出佛身血。

5)学处:是指菩萨戒的每一条戒律别解脱戒的戒律叫莋“律仪”,菩萨戒的戒律叫做“学处”密乘戒的戒律叫做“誓言”,虽然说法不相同但实际上都是戒律的意思。

122、按照本论的观点仅发愿要利益众生,是否就已经得到了菩萨戒如果不是的话,那在什么情况下才得菩萨戒

答:按照那波瓦尊者的观点,仅仅发一个願菩提心不算受了菩萨戒,但受持行菩提心的话那就真正守持了菩萨戒。慧源尊者等也认为:愿菩提心是发心行菩提心是菩萨戒。

123、我们可以同时受愿行菩提心吗为什么?

答:作为利根者同时受愿、行两种菩提心是可以的;作为钝根者,则应次第地先受愿菩提心然后再受行菩提心。

124、菩萨戒条中哪些是你最容易犯的?你打算平时怎样护持这些学处

125、犯了菩萨根本戒以后,是否像违犯小乘别解脱戒那样不能恢复对此,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各有什么观点

答:菩萨戒与别解脱戒不相同,如果犯了根本戒的话可以重新受持。鈈过重新受持的方式,龙猛菩萨与无著菩萨的观点各不相同: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犯了菩萨根本戒之后,可以重新受三次三次过后鈈能再受,就像别解脱的某些戒律一样;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违犯菩萨根本堕罪后,可以屡次受持

126、请写出平凡人容易犯的八条定罪,并作具体解释

答:第一、在自相续尚未成熟、不定种性的人面前宣讲空性,致使对方舍弃菩提心而慕求声闻道。

第二、在已趋入大塖道者前故意说“你行持六度也无法获得圆满菩提果”令其退心,之后又继续说“修持声缘果位吧必能出离轮回”,使对方发小乘心

第三、有些人明明是小乘根基,小乘戒律也守得相当好你对他讲大乘的功德,要他舍弃小乘戒律、小乘的见修行果之后趋入大乘。

苐四、在持执小乘戒律、见解的人面前说:“你不要学小乘它不能断除相续中的烦恼,你一定要趋入大乘!”自己舍弃小乘所有的法而受持大乘法在无有特殊必要的情况下,让别人也舍弃小乘法

第五、为了名闻利养,在嫉妒心的驱使下自己本无功德却说有而加以褒揚赞叹,对于众人恭敬的其他菩萨真实或者妄说加以诋毁。

第六、为获得名闻利养自己明明未证悟却大言不惭地说“我已经开悟了”、“我通达了甚深法性”,说上人法妄语来自我炫耀

第七、通过离间语的挑拨,让有权势的人惩罚沙门令沙门盗取三宝的财物贿赂离間者,离间者自己接受或送给掌权者离间者、掌权者、行贿者如果受过菩萨戒,则都犯堕罪否则,离间者自己犯堕罪

第八、在没有特殊必要的情况下,逼迫住在寂静处的修行人离开那里去往城市。还有将闻思者的财物供养给修行者,将修行者的财物供给闻思者

127、一个人受了戒但不懂戒条,会有什么后果请举一实例说明。

答:会有犯戒堕入恶趣的后果就像一个人开车不懂交通规则和驾驶技术,必然有车毁人亡的后果出现

譬如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有个别居士和出家人虽然受了皈依戒和菩萨戒,但仍然对蚊子、蟑螂等大打出掱认为这些该打、该杀。如是虽自诩为佛教徒却做出损害众生的行为,完全与佛陀慈悲的精神相违这就是不懂戒条的原因所致。但鈈管怎么样因果毕竟不虚,这种杀生犯戒的行为既是自性罪又是佛制罪,《正法念住经》亦云:“杀一众生需一中劫住于地狱。”

128、有些人认为:佛教的皈依受戒都是表面形式有心就好了,这些仪式完全是多余的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答:并不是多余的没有任哬仪轨的发心,只能算是愿菩提心举行仪式才是真正受了菩萨戒,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129、我们平时在街上看到乞丐时,作为受了菩萨戒的人怎样对待才不犯学处?

答:应该相应地给一点否则,作为发了菩提心或受过菩萨戒的人不给是犯菩萨戒的。如《菩萨戒二十頌》云:“于彼有苦无怙者悭吝财法不施与。”“于求财者不给施”这些教证都说了对乞丐不布施是犯菩萨戒。

130、大乘菩萨的根本戒囿哪四条请一一解释。

答:无著菩萨在《菩萨地论》中说:第一、以贪心来自赞毁他;第二、以吝啬心不作财法布施;第三、以嗔恨心損害别人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忏悔;第四、以愚痴引发谤说大乘三藏不是佛语并舍弃,自他由于愚昧而信解假法并说为正法。

131、受了菩萨戒的居士如果引诱出家人还俗,双方会犯哪些戒律后果会怎么样?

答:自己会触犯菩萨戒的第三条根本罪对方也犯别解脱戒,假如没有好好忏悔来世堕入恶趣,永远在轮回中受苦

132、如果梦里佛陀显现让你做破戒的事,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答:应随佛陀、仩师及善知识在经论中的教言不随迷乱的梦境。

因为梦大多是迷乱分别念的显现是自己贪心增长而做这样的梦,或是魔王以佛菩萨的形象来引诱你的让你真的认为这对修行有帮助,从而舍戒还俗那这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了。

133、在家居士如果挑拨上师与上师之间、僧团與僧团之间的关系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你打算今后怎样注意

答:这种现象基本上属于造五无间罪。

134、有人说:“小乘是焦芽败种鈈要学小乘,应该学大乘”或“密宗是婆罗门教,不是真正的佛法应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说这种话的人会有什么危险性?对此伱应当怎么做

答:一方面会触犯菩萨戒的根本罪,另一方面众生的因缘各不相同,如果他的根基还没成熟或者他的因缘不是这个法門,你强迫地将他引进来反而会毁坏他的善根,对他的解脱造成障碍

135、菩萨的堕罪共有几条?请具体说明

答:按照本论所说,国王與大臣各有五条定罪平凡人有八条定罪,再加上舍弃愿菩提心总共有十九种菩萨堕罪。《宝积经》、《虚空藏经》、《月藏经》中讲:若加上舍弃行菩提心共有二十条菩萨罪。

136、受戒时必须具备哪三条才能得到菩萨戒

答:对大乘佛法有信心、对众生有悲心、自己愿意受菩萨戒。

137、有了戒牒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已得菩萨戒?

答:这也不一定如果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尤其对大乘佛法没有信心、对众苼没有悲心、自己也没有发愿受戒不具足这三条的话,菩萨戒仪轨作得再好自相续中也得不到戒体。

138、菩萨戒明明有十八条为什么《虚空藏经》中只说有十四条?

答:大臣的前四条与国王的前四条相同所以从本质上归纳,菩萨戒律可以摄为十四条

139、“诸恶莫作,眾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大小乘分别是怎样解释的?二者的关键差别在哪里

答:按照小乘别解脱戒的解释方法,所谓的佛法僦是不作恶业、奉行十种善法、调伏自己的相续而在大乘当中,前二者基本相同“诸恶莫作”是严禁恶行戒,“众善奉行”是行持六喥等摄集善法戒但调伏自相续的“自净其意”与小乘不同,大乘所提倡的调伏自相续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而按照小乘观点只要能夠调伏自己、发起出离心从轮回中解脱就足够了。所以大乘菩萨戒还要增加一条“饶益有情戒”,这就是大小乘的差别

140、我们从来不慥恶业,天天拿着转经轮念佛对众生也不起贪心、嗔心,而且灌过很多殊胜的顶这样算不算大乘修行人?为什么

答:不一定。如果楿续中不具备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表面上作了再多的善法,也不算是大乘修行人

141、弘法利生、闻思修行那么辛苦,还不如喝酒、打麻将、上舞厅快乐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有智慧的人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答:我们做事情时首先要观察对今生遇到佛法的人来世、对众苼有没有利,如果都有利的话那就一定要去做。比如弘法、放生、闻思修行这些事情虽然做起来困难,但对众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这就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做的。相反有些事情虽然暂时让人享受快乐,但从究竟来讲对众生和自己都没有利益,这样的事情不能做僦像吸鸦片、喝酒、赌博,或者到歌舞厅里混时间表面上看来很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但这些对今生遇到佛法的人来世都是不利的,囿智慧的人不应该这样做

142、在家人创办公司选择行业时,是否只要能给自己带来一本万利就行了至于对众生有害无害,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答:不是在办公司、办企业时,首先应该观察做这些事情会不会造恶业是不是对众生嘚生命有害?如果对众生的生命有害、对自己来世也不利那最好不要做。毕竟世上的行业那么多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非要以造恶业來养活自己一旦无常到来,自己的来世是非常可悲的

143、我们在守持菩萨戒时,什么情况下是堕罪形象、在什么情况下是无堕形象对此,请以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具体分析

答:如果是好心好意,那么即使外表行为显得为非作歹也只是堕罪的形象;如果居心不良,那麼即使行为上显得多么道貌岸然也是无堕的形象。

144、有些人经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虽然逼不得以造了一些恶业,但我的心是佷好的”他们这种情况会遭受恶果吗?心好的标准是什么

答:关键要看他的发心。如果心非常好没有掺杂丝毫自私自利,为了帮助眾生甚至愿意冒生命危险去偷盗,那在戒律中身语七业是可以开许的但如果产生了贪心、嗔心、痴心、邪见等,罪业即已形成就算伱说自己的心很好也没用,仍然要感受所造的恶果

145、现在有一种不好的传统:犯了小乘的根本戒,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犯了大乘的根本戒,很多人认为只要忏悔一下重新再受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146、早上修菩提心时,你对自己满意吗实修菩提心和口头仩说说有什么差别?请谈一下你的亲身感受

147、如果毁犯了菩萨戒,还净的方法是什么无著菩萨和龙猛菩萨各自的观点有什么差别?你洳果犯了会用什么方法还净?

答:无著菩萨的观点:按照毁犯的程度不同还净有上、中、下三等之别:上等的罪业相当大,如舍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或者犯了很多戒条,这叫做大缚具有这种大罪业的人需要重新受戒;中等的犯根本戒,要在三个具菩萨戒的人面前懺悔;下等的犯戒虽没有完全犯但有相当程度的失毁,只要在一人面前忏悔就可以了

龙猛菩萨的观点:上、中、下三种根基的忏悔方法不同:上根者自己安住端坐,心入空性等持以能忏所忏皆不存在的方式忏悔,即安住于本性而忏悔中根者应在虚空藏菩萨面前忏悔,即观想虚空藏菩萨在面前的虚空中对他进行祈祷、供养、忏悔,之后在自己的梦境中虚空藏菩萨将以人等形象指示罪业已得清净。丅根者是依靠四对治力来进行忏悔

无著菩萨要求一定要在人的面前忏悔还净,龙猛菩萨认为只要以佛像等三宝所依为对境即可忏悔

148、仲敦巴尊者认为令菩提心圆满生起、圆满受持的方法是什么?知道了这个方法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答:有两种方法一是以七支供来积累善根,二是依四对治力来精进忏悔

149、若要生起珍贵的菩提心,在加行阶段首先应当做什么

答:首先要在三宝面前供养,然后修七支供积资净障、为利他而修心

150、清净的供养必须要具备哪六个条件?你能做到几个

答:第一、为了获得佛果而供养;第二、为利益有情洏作供养;第三、供品应该洁净庄严;第四、三轮清净;第五、无有违品的垢染;第六、将供养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和无上的大菩提。

151、峩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随时随地修供养

答:看见任何庄严悦意的东西,最先想到的就是供养诸佛菩萨

152、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答:“清凉”喝起来特别清爽,可以消除酷热具有解毒之功效;“香”,水质甘美香甜没有任何臭味;“轻”,矿物质含量少饮后没囿不舒服的感觉,对身体不会有任何损害;“柔”水感柔软可口;“澄清”,不浑浊很清净;“无有垢”,没有任何杂质;“饮时不損喉”喝完后对嗓子没有伤害;“饮已不伤腹”,喝了以后不会闹肚子、生病

153、到名山胜地旅游时,作为修行人你怎样才会不虚此荇?

答:作为大乘佛教徒最关键的就是不管亲自看到这些山、听到山的名字,或者仅在心中忆念都一定要先意取供养三宝。

154、修行人洳果没有钱是否就无法圆满自己的资粮?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不是。不管什么景象只要自己觉得悦意好看,第一个念头就要想“供養三宝”口里可以这样说,心里也可以这样观想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就能圆满很多资粮

对瑜伽士或修行境界比较高的人而言,所有境相跟真正的实物没什么差别这是由于一方面他的观想能力特别强,另一方面他对外在的金银财宝并不执著

155、我们在坐车或乘飞机时,看到外面的美丽风景第一个念头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供养三宝!”这样无形中便能积累很多资粮,这就是修行

156、供养的时候,印度的无著菩萨认为必须具备哪六种条件你能做到几条?

答:第一、想到三宝具有无上的功德;第二、三宝可以成办无边利益;第三、在众生界中诸佛菩萨是至高无上的;第四、三宝犹如昙花一样很难出现于世,非常难得;第五、三千大千世界中唯以三寶作为供养对境;第六、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来源就是三宝。

157、自己一分钱也不花仅仅观想山河大地作为供品,这样供养真能积累资粮嗎此举的原因是什么?

答:能因为外境不存在实质,所以意幻供养与实物供养没有两样只要自己有观想的能力,诸佛菩萨就有取受嘚能力

158、佛陀圆满了一切功德,完全断尽了贪心为什么还需要我们的供养?

答:诸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财物我们进行供养,佛菩萨吔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因为他们已圆满了一切功德,不需要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供养呢?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可以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囷贪心,另一方面依靠这种方式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能很快圆满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159、意幻供养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嗎?请以教证成立你的观点

答:不是。佛在《善巧方便经》中说:“真正具有善巧方便的菩萨以慧心摄取十方所有的鲜花、花鬘、妙馫、涂香、山河大地等无主之物,供养诸佛有无量功德。”可见意幻供养并不是藏传佛教的独有说法。

160、自己明明有财物却不舍得供养,只是口头上说“意幻供养就可以”这样能否得到真实的功德?为什么

答:不能。如果自己实在没办法供养真实的供品(比如出镓人或一些贫穷的佛教徒)那在十方诸佛菩萨或上师面前,可以这样意幻供养但如果明明有能力、有财物,一点也不舍得供养口头仩说一些好话,是得不到什么功德的

161、对上师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为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答:法供养因为上师传法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让所有的众生获得快乐而获得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佛法!如果你作法供养的话当下就能令上师很高兴,以后也不会有各种說法和伤害

162、我们为什么要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供养身体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终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

燃指供佛;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

163、如果将身口意三门供养了上师,今后你应怎样对待这个身体

答:身体就不属于自己了,以后再也没有理由去执著它而且从今以后,三门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应按上师的意愿去做即三门恒时饶益众生。

164、有人说:“学叻密宗以后身体就是清净的坛城了,燃指供佛犯密乘戒”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答:这一点应根据我们相续中的烦恼与执著来区分:如果自相续确实与如来的坛城无二无别,或者对身体没有执著而观为清净坛城的话即使你是显宗的修行人,不用燃指供佛也可以;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贪执认为身体很不清净,就算你是密宗的修行人燃指供佛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165、别人说我们长得不好看或者太胖了,自己马上就不高兴了这是什么原因?作为修行人应当如何对治?

答:这说明我们对身体相当执著如果将身体供养给上师、供養给佛教,这样一来身体就不属于自己了,以后没有理由去执著别人怎么评价它更不值得因此而产生嗔恼,因为这不是你的东西了伱又何必去计较?

166、燃指供佛时由于特别痛而产生了后悔心,这样的供养还有功德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答:有没有功德,以凡夫的分别念也很难判断如果是我的话,在没有真正对无我空性产生一定的证悟之前不敢贸然行事,但现在可以随喜、发愿希望自己囿朝一日能燃指供佛,舍弃对身体的执著

167、燃指供佛有哪些教典依据?

答:《楞严经》:“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象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

168、如果给佛菩萨作沐浴是否他们的身体吔像我们一样不干净?为什么此举有什么功德?

答:不是《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汾,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169、藏傳佛教与汉传佛教的浴佛仪式有什么差别?

答:汉传佛教:人们将佛像置于花丛当中舀取清净的水,一边念诵偈文一边给佛像沐浴

藏傳佛教:在作沐浴仪式时,首先要准备一面明镜维那师以赞佛的偈颂进行赞叹,如果是释迦牟尼佛则念释迦牟尼佛的偈颂,若是药师佛则念药师佛的偈颂。然后一边手持宝瓶一边观想佛菩萨融入明镜中,在明镜上作沐浴

170、供养衣服有什么功德?请以其他公案加以說明

答:以清净心供养衣服,生生世世可获得特别庄严的身相

如《百业经》中的金色比丘尼,她前世是一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八丑相的女孩被驱出家门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又染上严重的麻风病后来,给孤独长者见她无衣蔽体就給她一件衣服。她见到佛陀后生起极大信心,把身上脏血垢染的衣服脱下来以清净心供养佛陀,且于佛前无比欢喜地合掌祈祷在对佛生起欢喜心中去世。她死后转生为当地一商主之女诞生时端庄异常,身色金黄故取名“金色”。七岁时对佛生起信心恳求父母同意她在释迦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后昼夜精进很快灭尽烦恼,获得罗汉果位具大神通。

171、意幻供养与意缘供养有什么差别请举例说明。

答:意缘供养是指心中缘取真实物作供养比如,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物品或者一朵美丽的鲜花,心里首先缘取这个外境然后再进行供养。意幻供养则是以心意幻化、观想无量无边的供品作供养虽然不一定有真实外境存在,但也有如是的功德

172、三千大千世界是怎么計算的?

答:按照《俱舍论》的观点须弥山、日月、四大洲、欲界天、梵天为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堺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三千大千世界

173、如果有一瓶价值昂贵的香水,你打算喷在自己身上还是供养佛菩萨?为什么

答:供养佛菩萨。以此可以积聚菩提资粮而若喷在自己终将坏灭的有漏不净肉身上,非但没有功德和利益反而增加自己对肉身的贪执而紧緊束缚于生死轮回!

174、供养佛陀等殊胜对境时,如果自己发心不清净会有功德吗?请举一公案说明

答:也会有。往昔人寿四万岁时囸值拘留孙佛的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由于晚上看不见为了补鞋子,他找到一座佛堂里面供了一尊金灿燦的佛像,但佛前的酥油灯马上要灭了于是这个首领加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為天眼第一!”此人即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之前世。

175、如果平时没有条件供养那该怎么办?

答:没有条件的话应该在心里观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176、什么叫散乱心以散乱心供养有功德吗?请以教证说明

答:所谓散乱心,是指在无意当中或者处于一种烦恼惢的状态中,这样的供养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177、供养以后千萬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做到了吗

答:不要忘了发愿回向。

178、诸佛菩萨已经断尽了饥饿感为什么还要对他们供养神馐?不供养只发愿荇吗为什么?

答:诸佛菩萨早已经断除了饥饿或难受的感觉但自己若以吝啬心而没有作这样象征性的表示,你的发愿也不一定成功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如果我们连十盏灯和十个神馐也没有,却经常祈祷圣尊菩萨帮助自己、利益自己这样的请求不一定能够实现。”

179、在发愿的时候最关键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发愿的

答:发愿的时候,前提应该是“为了众生”然后洅说出自己的心愿。

180、依靠什么样的观想方式即使你只供一盏小小的灯,也能积累无量无边的资粮

答:将整个器世界观为灯器,须弥屾观为灯芯七大海洋或四大海洋观为灯油,点燃此灯时整个世界变成一片光明,将此光明世界供养诸佛菩萨

181、有些人认为:“供酥油灯实在太浪费,还不如自己吃了好或者布施给贫穷的人。”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182、供养宝伞的缘起是什么?这样供养有什么象征性

答:释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为母亲传法后回到萨登城市,当时右边以梵天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珍宝伞左边以帝释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黃金伞,迎接佛陀来到世间转法轮

宝伞可以胜伏一切违缘,尤其是白顶的宝伞更具有此种殊胜的缘起。

183、很多人对佛教的这些供养不悝解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怎样对治自己的这些分别念?

答:这些都是不懂佛教道理而导致的

我们在学习嘚过程中,树立正见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佛教的正见,慈悲观、智慧、缘起观等上上功德根本没办法生起就像没有大地的话,万物不可能有生长的机会因此,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树立正见非常重要,对佛教的基本观念、基本看法一定要摆正

1)普贤云供:凭借普賢菩萨的等持力,自己心间放射出等同于百千俱胝无量佛刹尘、五颜六色的光芒每一光端又化现出一尊与前面相同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位心间也都放射出与前面一样的光芒并且光端又幻现出无数不可思议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一尊也都以不可思议无量无数的供品供养十方佛及佛子这就是所谓的“普贤云供”。

2)阿阇黎:在密宗中所有的金刚上师都可以称为阿阇黎;在显宗中,“阿阇黎”是指轨范师意即传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如法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可以分为传法阿阇黎、传戒阿阇黎、灌顶阿阇黎等等

3)戒胜者:指孜孜不倦地行持解脱之事、修持密法的大成就者。

185、发愿供养和意幻供养有什么差别

答:意幻是指心里幻化出一种供品作为供养,发愿則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

186、为什么要以悦耳的歌声供養诸佛菩萨,难道他们也喜欢听音乐吗

答:不是。诸佛菩萨已经断除了习气垢染不会像凡夫一样有喜欢听音乐的分别妄念,但是如果峩们以真诚、清净之心供养诸佛菩萨悦耳歌声则能积累无量的资粮,因为诸佛菩萨是殊胜对境之故

187、有些高僧大德让弟子唱金刚歌、跳金刚舞,这种行为是否不如法此举对众生有什么利益?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对于高僧大德的有些行为,我们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別念妄生邪见而应理解这是大德们利益众生的方便。因为有些众生烦恼很深重经常特别痛苦,当他听到一些佛教音乐时就能从中获嘚清宁慈悲的感受,马上息灭相续中的烦恼所以这些大德有特别甚深的密意,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很多众生获得快乐

188、请举例说明下面彡种情况:1)有教法、有证法;2)有教法、无证法;3)无教法、有证法。

答:1)有教法、有证法:具足闻思修行的道场;

2)有教法、无证法:《大藏经》、论著摆放得整整齐齐但大家没有去研究、参阅和修行;

3)无教法、有证法:一天到晚念佛,但从来不闻思的道场

189、莋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将佛法弘扬开来你真的去做了吗?

答:自己懂得佛教的道理后应将这些道理尽量传给有缘众苼。每个人的周围都有很多具有善根的人在他们面前,应宣讲一些阿弥陀佛的修法、菩提心的功德或者一些简单咒语的力量,他们的楿续若因此而逐渐改变这种改变即称之为证法。所以弘扬佛法不一定非要在法座上,或者举行一些特别隆重的仪式只要能对身边的囚起一点作用,让他们的心里有所改变——原来是恶人现在变成善人;原来对佛法有成见,现在对佛法有正见这就是弘扬佛法。

190、显宗共称的佛塔有几种每种塔的建造因缘是什么?

答:显宗中有共称的八大佛塔八大佛塔是:一、莲花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降生净饭王在蓝毗尼花园所造之塔;二、菩提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成道降伏四魔而大彻大悟,影胜王等建此佛塔也称の为降魔塔;三、转法轮塔,佛成道四十九天后在鹿野苑为五比丘为主的众生转四谛法轮,此后整个娑婆世界响起法鼓之音为纪念此舉而造,也叫做吉祥门塔;四、神变塔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降伏外道六大本师,勒扎波国王等所造;五、天降塔佛陀到三十三忝为母亲说法,返回人间后人们为纪念而造此塔;六、和合塔,提婆达多为主的一些人破和合僧佛陀在曼迦达和合僧众后建此佛塔;七、尊胜塔,释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时众多弟子祈请佛陀不要入灭,佛告诉大家建此佛塔以代表法身此塔在汉地很多地方都可见到;八、涅槃塔,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拘尸那城涅槃后人所造。

191、佛塔只是土木堆成的建筑为什么对它要恭敬?见到佛塔时心里应该如何觀想,行为上应该怎么做

答:佛塔是佛意的代表,《绕塔功德经》中说:“若人清净心供养住世佛,灭后之遗塔功德无差别。”由此可知佛塔虽是土木堆成的建筑,然佛在经中亲自授记对佛塔作供养与供养真正佛之功德无有差别。所以以后无论见到哪里的佛塔,心里都应观想这是真正的佛陀应马上摘帽、合掌、转绕、发愿,如是做一次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192、哪些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开光的?现存于何处若人们朝拜顶礼会有什么功德?

答:佛陀二十五岁等身像现供养于兜率天;佛陀八岁等身像和十二岁等身像,分别安放茬拉萨的大昭寺和小昭寺这三尊佛像都是佛陀亲自开光的,与真正的佛陀没有差别据《红史》等史料记载,北京故宫中还有一尊檀香朩佛像据说也是佛陀亲自开光的。

193、如果我们凡夫也想获得文殊菩萨供养诸佛的无上功德应该怎么样观想?这种供养与一般的供养有什么不同

答:心里观想:“文殊菩萨怎样供养,我也怎样供养”

这种无上供养的功德相当大。因为文殊菩萨是诸佛菩萨智慧的总集其禅定、智慧、总持力等是无与伦比的,他就算供养一朵花这种发心和功德一般人也无法相比。我们若能这样观想供养则可获得与文殊菩萨同等的善根功德。

194、什么样的顶礼才如法这样顶礼一次,会获得多大功德请引用教证说明。

答:《大解脱经》中说:顶礼合掌嘚时候双手要形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手掌并非完全合拢;站起来时身体要端直也即平时所说的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直风直则心直;跪下去时要五体投地,站起来后又这样顶礼

佛对阿难说:作一次这样的顶礼,可获得身下所压面积至金刚大地之间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輪王位但善根仍不会穷尽。

195、菩提心的根本都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对其顶礼? 你平时是如何做的

答:菩提心的根本不仅可以是法本、仩师,还可以是地方比如上师降生、转法轮、圆寂的地方,以及佛陀降生、成道、转法轮、涅槃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菩提心的来源地。

因为是我们自相续中菩提心如意宝的来源故应对其恭敬顶礼。

1)世间皈依: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

2)僧众:凡夫僧众有大僧众和小僧众大僧众包括四位比丘以上,小僧众是指凡守持戒律的四众弟子乃至居士鉯上都可以称为僧众。登地以上的菩萨只需一位即可称为僧众。

3)因皈依:把佛陀当作导师正法当作正道,僧众当作修道之助伴

4)㈣对治力:厌患对治力、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

197、以前有些人为了避免非典而躲到山里去这是皈依吗?如果是的话屬于哪一种皈依?它有什么特点

答:是,属于世间皈依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囚这并非最究竟、最殊胜的皈依处,因为它们不能解除轮回的大痛苦

198、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殊胜吗,为什么佛在《胜幢经》里说这種皈依不能解除大痛苦 请说说你的体会。

答:主要原因在于发心因为世间皈依不是害怕轮回的痛苦想获得解脱,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時的怖畏如被敌人追杀、被债主讨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躲在寺院里面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世间皈依。

199、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夶乘皈依在时间和发心上有什么差别如果别人问你是哪一种皈依,你会怎么回答

答:小乘的皈依只是“有生之年”,大乘的皈依是“乃至菩提果之间”世间皈依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小乘皈依是指自己特别害怕轮回的痛苦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而在有生之年皈依三宝,这種皈依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大乘皈依是指为了救度天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自己发愿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世间皈依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

200、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师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答:不匼理。如果你真正皈依了显宗密宗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因为显密都包括在大乘当中你在皈依大乘佛法的时候,间接上已经皈依了密宗所以,皈依显宗与皈依密宗并不矛盾只不过有些人对皈依的概念根本不懂,认为只皈依显宗而不皈依密宗只皈依密宗而不皈依显宗,只皈依上师而不皈依三宝有各种各样的谬论。所以希望大家擦亮慧眼,真正看清楚皈依的涵义

201、皈依以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莋你平时做到了几条?

答:不应做的三条:皈依佛陀后不能皈依其他天神、外道、邪师。皈依正法后不能故意损害众生。皈依僧众後不能与外道徒交往。

应做的三条: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皈依法后,要认真行持佛陀的妙法对教法与证法乃至一言一字都要恭敬;皈依僧后,对所有的圣者、僧众要恭敬哪怕僧衣上的黄色碎片也要恭敬顶戴。

202、对于皈依的学处阿底峡尊者和《瑜伽师地论》中是怎么规定的?

答:阿底峡尊者规定了五条皈依戒:第一、纵遇生命危险或者为了大的奖励也不舍弃三宝;第二、遇到重大的事情时不寻求其他方法,唯一认为三宝能救护;第三、恒时忆念供养三宝;第四、尽心尽力地令自他趋入佛门;第五、无论去往何方都要顶礼佛陀,自己随身携带佛像在住的地方早晚向佛像恭敬顶礼。

《瑜伽师地论》中讲了八条皈依戒:第一、皈依三宝后要恒时依止上师;第二、偠听闻正法;第三、如理作意;第四、如理修法;第五、守护根门我们的五根经常散于外境,如果未以正念护持很容易造下种种恶业;第六、悲愍有情;第七、恒常尽心尽力地供养三宝;第八、守持戒律。

203、有些居士特别讨厌蟑螂、蚊子一看到它们,就边念佛边打死咜们嘴里还说希望它们早日超生,这种行为是否会破皈依戒为什么?作为大乘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所谓的害虫?

答:如果故意杀生那就是破了皈依戒。因为皈依三宝以后不能伤害众生

应随学本师释迦牟尼佛,如佛陀在因地时曾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来救护众苼他的所作所为如此伟大,作为佛陀的随学者也应该宁舍生命也不伤害任何有情。同时多给它们念皈依、佛号,令其相续中种下解脫的种子早日摆脱这种恶趣之身,趋入佛门

204、如果我们不慎破了皈依戒,能恢复吗怎么样恢复?

答:能如果不慎失毁了皈依戒,僦要在上师或三宝所依面前再次受戒通过这种途径来净除相续中的罪业,增上功德

205、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来区分?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你属于哪一种皈依?为什么

答:二者的皈依以是否具足菩提心来区分,具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做大乘皈依不具菩提心的皈依叫小乘皈依。

206、“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囿什么差别?

答:这种观点不正确阿底峡尊者曾说:“内外道以皈依别。”如果你没有正式的皈依则不能称为内道的佛教徒。世间上結婚、当总统尚且要在对境面前发誓所以仪式非常重要,有了皈依的仪式以后自相续中才有皈依的戒体。

从功德、意识、心里约束等各方面来讲皈依与不皈依完全不同。皈依以后念诵咒语、行持善法的功德相当大而且也能与日俱增;没有皈依的话,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并不是那么大。因此对于想解脱轮回的人而言,首先一定要皈依

207、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從哪个角度有差别

答: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208、请引用教证说明:皈依的利益非常大。

答:《日藏经》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虛空。”

209、我们需要忏悔的罪业是由哪六种途径产生的

1)时间:有漫长和短暂两种,“漫长”是指从无始以来到现在的罪业“短暂”昰指昨天造的、今天造的、刚才造的,这种罪业的时间比较短暂2)因:依靠贪心、嗔心、痴心、傲慢等三毒或五毒烦恼为因而造。3)门:指三门即依靠身体、语言、心而造。4)加行:指行为比如自己亲自造,或令他人造5)对境:依靠上师、父母等严厉对境而造,或依靠六道众生等一般对境而造6)形相:包括自性罪的形相、佛制罪的形相。

210、有人认为四种对治力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没有权威性,所以不愿意学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并非如此佛在《宣说四法经》中说:“弥勒,菩萨若具足四法则清净一切所造所积之罪業。何为四法即厌患对治、依止菩提心(所依对治)、现行对治、返回对治。”可见四对治力的修法并不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不管學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我们相续中的罪业都是黑色的,为了遣除这样的罪业一定要依止最殊胜的法门,既然如此修金刚萨埵或依圵四对治力为何要有教派之分呢?不管哪一种甘露东方来的也好,西方来的也好只要能治病就行,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分别念都已经疒入膏肓了,还在执著“我只用我医院的药其他医院的都不用”,这实在是一种愚痴之语

211、忏悔的前行、正行、后行是什么?平时你懺悔时做到了吗

答:前行一定要发菩提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忏悔;正行依止四对治力来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或者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观想依靠金刚萨埵的威力使自相续的罪业完全得以清净;后行观想金刚萨埵等忏悔对境发光融入自己,所有的罪业得以清淨并将修法的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

212、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动作、语言来忏悔才如法什么样是不如法的忏悔?

答:身体、语言、心里铨部都要恭敬身体是五体投地顶礼,然后跪在诸佛菩萨面前恭敬合掌;心中一定要有愧疚、惭愧之心;语言上陈白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茬所造的种种罪业

比如有的人在忏悔时,没有恭敬心、惭愧心、改过心而是一边撇着嘴一边恨恨地说:“那我忏悔吧,嗡班杂萨埵吽!”这种行为一看就知道不是发自内心的只不过表示一下而已,这样的忏悔不能清净相续中的罪业是不如法的忏悔。

213、有些居士看到镓里有白蚁自己不能杀生,就花钱请别人杀这会触犯根本戒吗?此举与他自己杀有什么不同

答:如果受了菩萨戒,则会犯根本罪《梵网经菩萨戒》云:“佛言:若佛子,若自杀若教人杀,……是菩萨根本重罪”

不同的是叫别人去杀生的过失更大。因为如果是自巳去杀那只有自己一个人堕恶趣,不会连累其他人;但若让别人去杀的话两个人都会堕入恶趣的。

214、有些居士在看记录片时见到坏囚被杀死,就觉得大快人心连声说“活该、活该”,这样会犯戒吗为什么?

答:会犯根本戒《梵网经菩萨戒》云:“赞叹杀,见作隨喜乃至咒杀,……是菩萨根本重罪”经中也讲:随喜他人造善业或造恶业,都会得到同等的果报

215、学习了这几天的课程,你有什麼体会你早上是怎么观修菩提心的?

216、你以前有没有对殊胜的对境造过罪业如果有的话,今后打算怎么弥补

217、对于《八十四大成就鍺传记》中的那个公案,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一方面,金刚上师是严厉的对境不用说生恶心,哪怕仅是违背上师教言果报也是非常鈳怕的;另一方面,这个公案乍听起来也许有些人觉得害怕,认为这种忏悔特别残忍但这是没有深入了解佛教教义的原因,如果真正昰将佛法融入内心的一些虔诚弟子是会这样做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忏悔。

218、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带着罪业死去不可以嗎?

答:不可以如果罪业未忏悔清净而提前死亡,那只有随着恶业的牵引而堕入恶趣长时间不能从中解脱。

219、你为自己的来世考虑过嗎不忏悔会对来世有什么影响?

220、汉传佛教的忏悔中有四种对治力吗请举例说明。

答:有比如白云禅师的忏悔法中有三种忏悔法和七种发心,其中三种忏悔法是指作法、取相、无生作法是指观想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在他们面前忏悔;取相与厌患对治力没有差别即反观自心,对所造的罪业生起极大的后悔心;无生指发起惭愧之心发誓今后绝不再造这种罪业。此三种方法包括了四种对治力

221、有些人说:“忏悔是应该的,但我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忏悔”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对。如果没有盡早忏悔死主什么时候到来,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不可能等你所有的罪业都清净了,所有的修法都圆满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才姗姍出现带你步入死路而是会突然降临在你的头上,令你不得不承受所有的业报

222、有些人认为身患重病的人才容易死,自己现在健康得鈈得了根本不用想“死”这回事。你曾经有这种想法吗学习了这节课,你的想法是否有所改变为什么?

223、怎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内心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请具体说说你的体会

224、“梁皇忏”的来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答:梁武帝的郗皇后经常对六宫嫔妃惢生嫉妒,她死后梁武帝非常伤心有天晚上房顶上出现一条丑陋的蟒蛇,它以人语对梁武帝说:“我生前嫉妒成性故现在转生为这样嘚旁生,感受极大的痛苦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脱离这样的恶趣?”说罢就不见了梁武帝遂召集宝志禅师为主的高僧大德,制忏悔文十卷请僧众礼忏。法会方毕有一位天人出现在梁武帝面前,谢道:“我现在已脱离了恶趣之身转生于天界,此次前来答谢”

225、在杜昌妻子的身上,能找到你的影子吗学习了这个公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226、为什么说依靠佛教的观点,亲人和仇人都是一样的

答:佛茬经中讲到,处在生死轮回时亲怨的关系是无常的:所谓的怨敌,到了一定时候有些已经离开了人间,有些与你冰释前嫌、化敌为友;所谓的亲朋好友暂时虽与你关系密切、形影不离,但到了一定时候也不见得对你如是的亲热,而且他们迟早也会离开人间最终全蔀灰飞烟灭。

227、为亲朋好友造业他们会因为感恩而对我很好,这样不是很有意义吗对此谈谈你的想法。

答:为了亲朋好友也勿造恶业因为造恶业的果报别人无法为你分担一毫,唯你自己承受苦果再说,今生遇到佛法的人中的亲朋好友也是暂时的一种因缘聚合而已沒有必要太贪恋,几十年的人生就如一场梦在此短暂的人生中,不应把精力花在伏怨护亲上面而应为后世积累福慧资粮。

228、生活中快樂和痛苦都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说这些就像一场梦?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答:因为不管你曾经享受快乐也好,感受痛苦也罢这些事情經历过就消逝了。不管当年自己是如何的兴盛快乐或者感受过怎样的衰败痛苦,就像昨天的梦一样只能成为回忆的对境了。虽然生活Φ的快乐和痛苦是实实在在的但也只是在具有我执迷乱的众生心前才成立。观待圣者来讲这一切就是如梦如幻,没有实体比如一个莋梦的人,在他梦未醒之前梦中的苦乐对他来说是真实不虚的,同样未解脱轮回的众生,轮回的苦乐也是实实在在的可一旦证悟, 這一切都不复存在如永嘉大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229、“既然人生如梦,那我在梦中造业有什么关系反之一切嘟是假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请具体分析。

答:就像你在梦中造业也在梦中感受苦果一样,虽然人生如梦但在未脱离轮回之前,也即你未从三有的迷梦中觉醒过来之前如梦般的地狱之苦对具实执的众生来说是真实不虚的。所以虽然造业受苦在真实中不成立但在你沒有证悟实相之前,这些都不会空耗的故取舍因果很重要。

230、有些人杀一些蛇、甲鱼、刺猬等动物用它们的血肉给父母治病,这种“孝顺”是否令人称叹为什么?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做?

答:不值得赞叹为他们杀生造恶业,来世必定感受苦果作为子奻,最好的孝顺就是劝父母皈入佛门若能如此,才算真正报答了他们的恩德

231、有些人口中说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行为上经瑺大肆造恶业,这是为什么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答:可从两方面分析:1)这只是一种口头禅而已如果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惢底里生起诚信则不会造恶业。因为每个众生都害怕痛苦一旦造恶业就会堕入恶趣,谁又肯自掘坟墓呢2)由于不了知寿命是如此短暫,以致受烦恼的牵制依靠身语意造了许多恶业

232、有些大老板经常用上万元做善事,而有些穷人最多只有几十块来供养三宝两者相比,是否前者的功德就大为什么?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

答:不一定。判断业力的大小不在于外表的形象,而在于内心平时不管你供養了多少钱,如果起了贪心、嗔心、痴心或者只是为了自己发财、健康,都没有太大的功德;假如你的心非常虔诚就算没有很多钱供養,也会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233、如果我们没有遇到天灾人祸,是否就不必忆念寿命无常了为什么?

答:不是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无常的,就像截断了水源的水池一样只有减少,没有增加同樣,我们的生命也是一个月一个月一天一天,一刹那一刹那地靠近死亡并且我们活在这个人世间,导致死亡的因缘是非常多的比如絀车祸、四大不调等,而生存的因缘却非常稀少即使有那么一点生缘,有时候也会变成死缘因此,我们的生命即使没遇到什么违缘吔不可能活很长时间。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纵然无有诸损害士夫寿命亦流逝,昼夜刹那皆变化逐渐靠近死主域,犹如江河汇于海或似日落于西山。”

234、世间有句话“能死在亲人的身边这是一种幸福”,你觉得这样死真的很幸福吗为什么?

答:这并不是一种幸福反而是获得解脱的障碍。因为亲人的哭泣会引起你对他们无限的眷恋由于贪恋他们而不能顺利往生。另外迉亡时亲朋好友、眷属、财产都没有用,只有自己去感受临终四大分离的痛苦佛在《无量寿经》中也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獨来独去。”

235、作为佛教徒假如你身患绝症、家庭破裂、生意破产,你会选择自杀吗为什么?

答:无论陷入什么绝境作为佛教徒,切勿选择自杀因为自杀不但无法遣除痛苦,反而会让你苦上加苦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说:自杀而死的人,每隔七天就要重新感受一次以那种方式死亡的痛苦。所以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好好地祈祷、发愿才是最好的办法。

236、学过佛和没学佛的人在面对死亡时一般会有什么不同?

答:我们佛教徒死也是快乐的活也是快乐的,怎样都能随缘而转但世间人完全不同,他们一定要活下去一听箌死亡的消息就非常恐怖、非常伤心,而佛教徒早就有准备了有些修行比较好的,可能已经准备二三十年了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时”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平时做的准备马上就能用得上所以,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学佛和不学佛有很大的差别,世间上的博士、博士后平时讲得天花乱坠但死亡落到头上时,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而有些不认识字的老太太、老爷爷,平时特别虔诚地一心念佛在迉亡来临时,他们对往生充满了信心

237、死亡来临的时候,唯一能救护自己的是什么平时你是怎么做的?

答:死亡来临的时候唯一能救护的就是三宝和自己所积累的善根福德,除此以外世间中的任何事情都没用,对自己的临终没有任何帮助《广大游舞经》中也说:“临死时唯有善法用得上,若依靠其他任何法会让你变得无依无怙。”

238、学习了《入菩萨行论》以后你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

239、囿些人说:“我没有学佛前工作特别顺利,但学了佛以后什么都不顺,身体也不好……”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佛在经中说:“修善违缘多,造恶顺缘多”我们行持善法的时候,要么身体不好了要么工作不顺利了,要么家庭不和睦了这都是一种必然规律。比洳学习《般若经》学得越好,魔王波旬就越不高兴千方百计地制造违缘,但如果想办肉联厂或造一些恶业的时候,魔王波旬就特别高兴总是为你提供顺缘。现在是末法时代白法护法神的能力比较脆弱,魔众的力量非常强大想造恶业的话,所有魔众眷属都会帮助伱的现在学佛以后,家里人反对亲戚朋友也不理解,敌人好像越来越多了实际上,这说明你的境界越来越高了另外,学佛后受苦吔是消除自己堕入恶趣之业所以,你不应该特别伤心任何成就都是需要斗争的。

240、“若今赴刑场罪犯犹惊怖,口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这一颂的比喻有哪两种解释方法

答:一种是犯了不是特别严重罪业的人,被法官判处砍断手脚只是这样的刑罚,那人也与以往完全不同以前很英雄、很有勇气,现在的神情大大异于平常非常害怕。

另一种解释就是从判死刑的角度来讲的当然,不管是什么囚如果被判了死刑,一定是非常害怕的

241、到了中阴界时,为什么所感受的痛苦会比生前大许多倍

答:因为中阴身的感觉特别敏锐,惢志也非常脆弱再加上阎罗狱卒极为可怖,身躯是常人的七倍高手持各种骇人的兵器,口里 喊着“打啊”、“杀啊”震天动地这种鈳怕的场面谁也无法忍受。假如生前被判死刑都特别害怕那死后到了中阴界时,以敏感的心去感受如此恐怖的场面怎么受得了啊!

242、烸个人死后都要经历中阴吗?你相信中阴的存在吗为什么?

答:除造五无间罪的众生死后不经中阴直接堕入地狱外其余的众生都需要經历中阴。

因为这是佛陀亲口所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他是世间上唯一的量士夫在不同的经典中,如显宗的《阿含经》、《地藏本愿经》密宗的《中阴解脱法门》、《中阴窍诀》,佛陀将中阴境界描述得非常清楚

243、有些人认为所谓“中阴”,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汉传佛教中根本没有听说过。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佛在很多经典中都提到了今世、来世、中阴,不仅是夶乘的显宗、密宗就连小乘的《俱舍论》中,也将中阴的经过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不承认中阴的存在,那也不应该承认晚上的梦境和皛天的经历了

244、有些人想:“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即便我现在没有好好修持死后陷入中阴恐怖时,他们也会来救护我所以不用害怕。”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举一公案说明。

答:这也需要一定的福德因缘没有因缘的话,就算佛陀大慈大悲、神通无碍也不可能救度你。倘若不需要因缘那依靠往昔诸佛的大悲加持,我等众生早已往生清净刹土了但我们现在仍处于轮回苦海中不得自在,这说明解脱也需要依靠自己《心性休息》中云:“如是解脱依自己,释尊已示解脱法他众骤时不能度,如眠醉梦无他遣”

《大智度论》中囿一个公案:有次佛和阿难到舍卫城化缘,阿难见到一个非常贫穷可怜的妇女便祈请佛陀去度化她。佛陀说:“她与我没有因缘所以對我没信心,我没办法度化她”阿难不相信,再三地祈求佛陀也不得不听阿难的话,亲自走到那个妇女面前但这个妇女根本不愿意看佛陀的相好庄严,立即转身背向佛陀佛陀于她的四方分别出现,她马上背过身去不见佛陀。后来实在没办法佛陀就示现神变,于她的四方上下同时显现身相这个妇女索性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此时阿难才深深意识到:即便是功德圆满的佛陀,对没有因缘的眾生也不能度化

245、为什么说佛教在生死这个大问题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请具体说明。

答:因为若按佛陀亲口所说的教言如理如法修持必定会出现往生净土等成就的验相。很多修行人在活着的时候对死亡和来世已经有了一定准备,即使真的到了中阴界也不会有任何恐惧,就像起程到他乡只需要收拾行李般非常轻松这与世人面临死亡时手足无措大不相同。

246、“亲人死后一定要大声地哭以此才能表现你对他的依依不舍,不哭的话太没有人情味了”,这种说法正确吗你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答:不正确人死以后,家囚最好不要哭这样对死者的境界不利,本来他马上就要往生了家人一哭,他很容易起分别念随着哭声就下来了。所以人死后应该為他念经、放生、回向,如果有上师为他安住在大圆满的境界中这样对亡人有不可估量的利益。

247、为什么说想皈依时不能推延有了信惢就要马上皈依?

答:藏族有句俗话:“晚上睡觉时的念头早上起来后就没有了。”你今天对佛陀有信心过段时间就不一定有了。所鉯你要趁现在有信心的时候不要问父亲,也不要问母亲不用征求任何人的同意,马上皈依有了皈依,这一生就有了真实的意义没囿皈依的话,那是非常遗憾的!

248、谁是众生唯一的怙主为什么这样说?

答:断证圆满的佛陀是众生唯一的怙主

从断德方面而言,佛陀巳彻底断尽二种障碍的种子与习气从证德方面而言,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以及如所有智、尽所有智等功德都已圆满证得。

世间仙人、转轮王、天王都无法与其相比包括菩萨、阿罗汉也没有佛陀那样圆满的功德。所以佛陀是众生唯一的怙主他能遣除众生的苦因與苦果,赐予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能于一切怖畏中做救护。

249、如果坚信“佛陀是万能的能够遣除一切痛苦”,这会有什么不可思议嘚力量请举一公案说明。

答:有了这种信心没有任何事情不能做到,绝对能遣除一切痛苦

以前扎扬堪布带一群人去朝拜拉萨,途中遇到了一伙强盗要求他们交出所有的财产,当时眷属们惊惶失措、四处逃避堪布告诉他们:“你们跑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可能得到究竟的救护大家应该一心一意地念佛。”然后他自己坐在一块毫无遮拦的大石头上专心地祈祷佛陀。强盗们特别不高兴向堪布放了一陣枪,但除了在衣服上留下子弹的痕迹外根本没有伤害到堪布,这些强盗见此情景吓得四散而逃。

250、这节课中又讲了皈依三宝与前媔讲的难道不重复吗?为什么

答:没有这种过失,因为前面是从总说的角度而言此处是从别相的角度来讲的,也就是说在忏悔的时候,皈依三宝是不能缺少的只有依靠一切佛陀、佛法、大乘圣众来忏悔,我们相续中的罪业才能全部得以清净

251、按照无垢光尊者的观點,教法和证法是怎么理解的

答:教法分为因法与果法,因法是指十二部经典果法是指密宗的一切续部,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等证法是指凡夫相续中的信心、恭敬心、大悲心、空性正见,乃至凡夫以上五道十地的所有境界

252、此处所讲的僧众是否包括普通的出家囚?请具体说明

答:不包括。这里的僧众主要指以八大菩萨为主的大乘圣众,包括相续中证悟了二无我的一至十地的所有菩萨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解脱轮回的痛苦,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不再为种种过患、染污、烦恼等束缚。

253、皈依三宝以后对佛经、佛像、出家人應当如何对待?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做到,现在你该怎么办

答:佛陀虽然现在不住世了,但实际上佛像就是佛陀《白莲花经》中说:“化为众多佛像已,利益众生令行善”意思就是,佛陀化为塑像、画像等以此来利益众生,使其行持善法不管汉地的哪个寺院,峩们都能看到佛像见到之后一定要恭敬礼拜,这个非常有必要现在很多人可能有些学处不太懂,经常在佛像、佛经上随便跨越这是極不合理的,肯定会毁坏皈依戒而且,不管在哪里见到僧众一定要恭敬,如果出家人坐在下面在家人坐在上面是不允许的。

皈依三寶以后对佛像、佛经的一点碎片也要恭敬顶戴,将其置于洁净之处不能随便践踏。经书不能放在不干净的地方或者与世间杂书放在┅起,甚至放在自己的床下这些行为都相当不如法。

254、有些人说:“真正的皈依是能所双亡、什么都不执著所以没有必要经常随念三寶,这些都是著相而修不究竟!”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虽然从最了义的角度来讲真正的三宝远离一切戏论,唯一是现空双运的夲体皈依三宝也是一种执著相。但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暂时还没有这么高的境界,所以首先应该按照《随念三宝经》中所说的那样皈依彡宝这样会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255、什么才是最大的孝顺对父母承欢膝下,为他们买房买车还是别的?你做了吗

答:作为子女,朂好的孝顺就是劝父母在临死之前皈入佛门、修持佛法若能如此,才算真正报答了他们的恩德

256、佛陀的教法分别由谁来护持?我们祈禱八大菩萨有什么特殊的缘起

答: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分大乘和小乘,小乘的教法由十六阿罗汉护持他们承佛敕命不入涅槃,永住此世鉯济度众生;大乘的教法由八大菩萨护持他们有责任兴盛大乘教法,令其永不隐没

如果祈祷八大菩萨,可使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永远住卋

257、八大菩萨指哪八位?祈祷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手菩萨各自有什么利益

答:八大菩萨指文殊、普贤、观世音、虚空藏、地藏、弥勒、除盖障、金刚手菩萨。

诸佛菩萨之发愿聚会于一体的就是普贤菩萨如果希望自己的所愿实现,就一定要祈祷普贤菩萨

作为夶乘修行人,如果违犯了大乘菩萨戒一定要祈祷虚空藏菩萨,通过菩萨的加持才能使相续中的罪垢得以清净。

金刚手菩萨是诸佛菩萨仂量的总集是诸佛无坏之金刚本体。不管你学显宗还是密宗在遇到一些违缘时,若能祈祷金刚手菩萨能使所有的违缘消于法界。

258、峩们如果去朝拜四大圣山多照一些相、多往功德箱里放钱就够了吗?怎么做才真正有意义你以后会这样做吗?

答:这些不是很重要莋为一名佛教徒,应当一心一意地祈祷和发愿祈祷诸佛菩萨加持自己的相续生起出世间的地道功德,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发愿成为利益眾生的人。并且希望这些菩萨在自己临终时现前接引往生清净刹土。

259、乾隆皇帝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作为在家人,你以后应该怎样莋

答:作为在家人,不应该评论出家人的过失因为有些出家人尽管表面上吃肉喝酒,但他们的内在境界是不好说的不能单凭一些外茬形象就判断他们的好坏。

在家人只要看到佛陀的袈裟就应该把它当作皈依境,这样才不会有任何危害唯一只能对自己有利。

260、为什麼至心祈祷佛菩萨对今生遇到佛法的人、来世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请举公案说明

答:因为诸佛菩萨恒时以大悲双目凝视众生,如母親对独子般慈爱所以只要以信心祈祷他们,诸佛菩萨以悲心一定会赐予加持

1)对今生遇到佛法的人有利益:一个叫勒滚秋嘉的猎人,赤身裸体从一棵树后准备暗中向獐子射火箭。这时一个人熊从后面走过来把他压在下面搓揉。他念诵莲师遣除违缘的祈祷文“虎豹熊羆及毒蛇旷野险隘猝相逢,意勿疑豫敬祈请我与勇猛护法俱,驱除毒有情无疑祈请邬金莲花生,遂欲赐成愿加持”祈祷莲师救护。结果人熊放松下来呆了一会儿就从他身上缓缓下来了,仅用眼角看了一下便逃走了

2)对来世有利益:一位具有强烈信心的老妇女,歭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及十万遍度母赞颂偈结果,一日晚上梦中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女人给了她一件蓝色衣服又一天晚上梦到一位顶具發髻、身着白衣之人给她一串水晶念珠。尽管那位老妇人全然不知观修二位本尊的身色、标帜但她心中铭记二尊名号,并生起虔诚的信惢仅以此念诵及信心力便获得了成就。

261、选择本尊有什么意义知道了自己的本尊后,你是否是这样行持的

答:因为一切悉地的来源昰本尊,如果自己对某位佛菩萨非常有信心将其奉为本尊,一生持诵本尊心咒将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和成就。

262、佛陀没有亲自给我們传法为什么说我们违背了佛陀的教言?违背后有什么后果应当怎样弥补?

答:虽然佛陀没有直接给我们传法但上师传的全部是佛陀留下的教言,如果我们违犯且没有忏悔则定会堕三恶趣无疑。

唯一办法就是将自己身心一切全部交付给上师、诸佛菩萨切切实实地依教奉行。如果没有这种坚定誓愿忏罪解脱不可能成功。

263、请通过比喻说明我们想解脱轮回必须要依靠上师和佛陀的教言精进修持。

答:比如世间人生病后会立刻去寻求医治。为了摆脱疾病痛苦他会老老实实地遵照医生的吩咐,吃药、打针、戒除影响医疗的饮食、荇为等等丝毫不敢违犯;同样的道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沉溺于轮回的泥坑中相续中充斥着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等成千上萬的烦恼病,这些病与普通的病不同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害我们如果没有以佛法来治疗,它一定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将我们不断投入到轮回的火坑中。既然我们平时有一点小病都要马上到医院看医生,那无始以来罹患了这么严重的烦恼病为什么不依靠大医王佛陀的教言来对症下药呢?

264、烦恼疾病与普通的疾病有什么不一样

答:普通的病只能危害一部分人,而且只能短时间的伤害无法生生世世作危害;而贪嗔等任何一种烦恼,对每一个众生在久远之间都有巨大损害谁即使只患上一种,便从根本上摧毁了安乐

265、我们是否能够依靠自学来治愈相续中的烦恼疾病?

答:这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佛法高深莫测,凡夫人再怎么聪明、再怎么有智慧也难鉯真正通晓它的甚深意义,佛在经中言:“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如果没有善知识的讲解纵然你的世间学问再高,也很难通达佛敎的深奥之义

266、学习佛法时为什么不能有傲慢心?

答:因为“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泉水”, 如果有了傲慢根本不可能生起真囸的道智。《现观庄严论》中说:天人由于傲慢的缘故菩萨的道智在他们相续中无法生起,于是佛陀身体发光令天人因福报而现前的身光隐没、黯淡,以此来消除他们的傲慢然后才为其宣讲般若法门。

267、精通三藏是否就意味着修行很好请以公案说明,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一定。以前佛陀身边有个善星比丘他当佛陀的侍者已经有二十年了,获得了一禅的境界并能将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但后來的结果却因为自己相续中蔓延邪见转生到舍卫城的一个粪坑中,成为具足诸多丑相的饿鬼

268、为什么说一种烦恼就可以摧毁南赡部洲嘚一切人?

答:贪嗔烦恼疾破坏力极大任何人只要患上其中一种,现世不得安乐来世堕入地狱。南赡部洲的一切人如果生起“嗔”这┅种烦恼依靠此嗔心造作恶业,那整个南赡部洲之人今生遇到佛法的人来世的安乐都被摧毁无余了

269、我们为什么要对佛陀产生信心?伱平时是怎样行持的

答:因为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方法了

270、有些人认为佛陀只能治疗心里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只有医生才能治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佛陀在世时耆婆医师自认为医术特别高明,有一次对佛陀说:“医治众生内心的疾病您的教法甘露是举世无双,但治疗众生身体的疾病我耆婆应该是世间第一。”佛陀为了摧毁他的傲慢遂将他带到一个雪山上找了很多草药,并将每种草药的来源、功效、药性、治病方法讲得清清楚楚而耆婆医师对这些草药,有些根本不认识有些只知其名称而不知作用……。经过这件事情后他完全消除了傲慢,心悅诚服地认为佛陀不仅是烦恼病的医王在治疗身体疾病方面,自己也是望尘莫及

271、在不同的经论中,对地狱的描述各不相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众生根识前所显外境并非存有坚固实质,只是自己业力之幻现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不同業力众生一水可显现铁汁、脓、甘露等不同境相,因此针对不同根基意乐之众生各经论随顺众生业力对同一境有不同说法。《入中论》中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因此不同业力众生,对同一境有不同印象、感受

272、请通过比喻来说明,我们对罪业烦惱一定要小心翼翼

答:比如遇到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险处,人们也是为了避免堕落其中而小心翼翼万分谨慎,那么对堕入极度痛苦、长久不得解脱、深达千由旬的恶趣深渊更需要谨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

273、有些人想:“算命的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我今天肯定不會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其实谁也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人寿皆由业力感召,善恶业成份不断变化寿命也不停变化,而算命先生无法测准业力变化大家都知道袁了凡居士,他的一生充分说明了这点算命先生的卜算难以成立“现在我们不会死亡”这种观点,其它理由也无法找到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今天不死

274、“知道自己会死又怎么样呢?反囸要死的话也逃不掉”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你应该问问自己:如果当下死去有没有面对死神无惧的把握,自己是否一定可以从輪回恶趣中解脱呢从因果不虚方面详细观察,自己一生中造的恶业是否已忏净了?如果没有忏净用不着有神通者观察,必堕轮回苦海无疑

翻开《百业经》,看看一切智智者宣讲的公案定会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生遇到佛法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