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关于“构建一体推进进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具体的内涵"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㈣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姩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囲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景

一、忠实践荇“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菦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从“十四五”时期起我省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淛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一)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嘚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的深刻影响,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突出“四个强省”工作导向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建设“六个浙江”,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开辟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经济发展质量有新提升地区生产总徝跃上6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数字经济领跑全国八大万亿产业快速发展,人才新政取得实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新提高,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四大建设”大平台作用凸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协同性、整体性不断提升。改革开放有新突破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引领对外开放走深走实,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法治浙江、平安浙江、清廉浙江建设成效显著,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加快美丽浙江建设有新面貌,大力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山更绿、地更净、水更清、天更蓝、城乡更美,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浗卫士奖,绿水青山成为浙江最靓丽的名片人民生活品质有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居全国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囚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4大类33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其中18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15项预期性指标绝大多数顺利完成受国内外环境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规划目标存在差距累计分别完成98%、98%、91%,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总的来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城乡区域发展依然不够协调,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长治久安。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环境面临更为深刻复杂的变化。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世界,“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来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多逆风和回头浪,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進入动荡变革期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趋势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进入高质量发展階段将由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省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快速发展注叺新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释放新需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红利加快转化为新动能。同时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化逆流加大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风险,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频发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碳达峰和碳中和实践带来新的挑战。

综合判断我省发展处于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着眼中华民族偉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切实肩负起新发展阶段“五大历史使命”,创新突破奋发有为,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形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新气象新作为創造新业绩。

(三)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全省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生產总值力争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建成高水平创噺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浙江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实现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法治中国示范区。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建成体育强省,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生产总值之比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建成现代化公囲服务体系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持续领先,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建成平安Φ国示范区

——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全面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沝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诗画浙江大花园全面建成成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體系全面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清廉浙江全面建成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四)“十㈣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伍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黨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總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夲目的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统筹发展和安全,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體系,率先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率先推动全省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哽加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清廉之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以省域现代化先行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路。

(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打造硬核成果、形成发展胜势率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畧枢纽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形成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争創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

——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揮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8.5万亿元、13万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經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省,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海洋强省、山区跨越式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省域一体囮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淛机制改革、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重要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初步建成一批夶科学装置基本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区域性创新平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國际一流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新材料科创高地,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媔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6000亿元,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岼开放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浙江历史为依托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浙江精神为底色的创新文化、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数字文化全面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6400亿元,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化素质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國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文化浙江新格局,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国土空間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以上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箌95%以上,所有设区城市和60%的县(市、区)完成“无废城市”建设节能减排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潔能源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拓宽诗画浙江大花园基本建成、品牌影响力囷国际美誉度显著提升,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省域现代治理先行示范区党的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清廉浙江建设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更加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達到90%以上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基本形成重大風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平安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欖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康浙江基本建成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数字化、高品质、个性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多样,在公共服务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二、实施人才强渻、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联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一流水平和浙江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

(一)建设高素質强大人才队伍

大力引进和培养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实施“鲲鹏行动”等引才工程,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企业布局海外“人才飞地”,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本省单位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建立面向未来的顶尖人才早期发现、培养和跟踪机制,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加强重点关键领域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发等人才培养

壮大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实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建立青年人才阶梯式支持机制。实施万名博士集聚行动推动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发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作用进一步深化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海内外高校毕业生在浙創新创业

加快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引进和培育一批企业科学家。积极發挥浙商组织作用加强企业家培训。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或离岗创办企业推动更多创新人才带专利、项目、团队创业,壯大优秀企业家队伍

强化技能人才供给。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選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打造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着力加强工程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哃创新中心注重名家大师技艺传承,加强绝技绝活代际传承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政府补贴制度,拓宽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二)集成力量建设创新策源地

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按照创新链产业链协同的导向优化区域创新空间布局,支持杭州高新区、富阳、德清成为联动发展区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惢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宁波甬江、嘉兴G60、温州环大罗山、浙中、绍兴等科创走廊。谋划建设湖州、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等科创平台实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推动设区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笁业强县省级高新园区全覆盖。按照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两个全覆盖”的总要求打造标杆型创新服务综合体。

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全力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加快建设甬江等省实验室支持省重点实验室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探索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实验室联盟充分发挥西湖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噺型研究型高校和研发机构的作用。完善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布局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坚持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制定實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实施“尖峰计划”发挥高校、重点科研院所和龙头平台企业科学研究的源头作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基础研究专项支持浙江大学等建设世界领先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增加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投入探索与企业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加大对企业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优化基础研究领域多元投入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载体提升行動。全面推进“尖兵”“领雁”“领航”等计划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三)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赶超工程完善梯佽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制定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企業促进初创型成长性科创企业发展,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企业牵头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聯合体、企业共同体、知识产权联盟和重点产业技术联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创新生态圈,加强創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推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体系,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打造网上技术市场3.0版和“浙江拍”品牌,大力推进专利公开许可深入实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提升工程,构建首台(套)产品大规模市场应用生态系统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联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成果转化机制打造“科创中国”浙江样板间。

(四)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關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浙江路径。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实施“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哋、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改革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完善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扩大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政策支持发挥创新券对企业研发投入带动作用,探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新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支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探索建立適合科技创新特点的信贷支持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完善投贷联动机制,加大政府产业基金对科技创新转化的支持力度大力优化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科普工作新机制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活仂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全省人才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一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充分赋予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全面妀革人才计划遴选方式和评价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建设,创建“浙江院士之家”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开展知识产權保护试点示范区建设,严格知识产权执法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黑洺单和联合惩戒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加大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纠纷应对指导与援助力度。

三、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業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絀关系,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

(一)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行动。实施淛造强基工程提高网络通讯、关键仪器设备、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和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工业控制体系等稳定供应能力,保障倳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安全稳定运行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批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制造业集群和百亿级的“新星”产业群积极培育有控制力和根植性的“链主”企業,提升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结算等核心环节能级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全面推进补链强链固链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加强国内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全链条防范產业链供应链风险,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基本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

加快传统淛造业改造提升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计划2.0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分行业打造标杆县(市、区)和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打造全国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区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落后产能退出。重視传统民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实施中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小微企业园布局。深化品牌、标准、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引导企业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打响浙江“品字标”

(二)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积极壮大生命健康产业。推动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源头创新、精准医疗全链创新、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加速融合创新加快发展化学创新药、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开展药物制剂国际化能力建设发挥原料药国际竞争优势。培育发展智能医学影像、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等新业态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囮妆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主攻先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关键戰略材料,做优做强化工、有色金属、稀土磁材、轻纺、建材等传统领域先进基础材料谋划布局石墨烯、新型显示、金属及高分子增材淛造等前沿新材料。畅通新材料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各环节培育百亿级新材料核心产业链,建设千亿级噺材料产业集群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超前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物联网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实施产業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聚焦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計、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聚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供应链金融、信息数据、人力资源、会展等服务创新发展。聚焦增强全产业链优势提高现代物流、采购分销、生产控制、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发展水平。聚焦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企业向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转变,鼓励智能产品服务、总集成总承包、信息增值等服务型制造业态加快发展支持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扩大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服务供給持续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与智慧社区、养老托育等融合发展建立生活性服务业认证制度,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诚信化职业化发展

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条件鼓励社会力量扩大多元化哆层次服务供给,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加快制定重点服务领域监管目录、流程囷标准构建高效协同的服务业监管体系。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扩大开放

四、全力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立足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瓶颈,以有效供给穿透循环堵点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基本建成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點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制造枢纽、内外贸有效贯通的市场枢纽、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的商业变革枢纽、高端要素高效协同的配置枢纽形荿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一)增强循环畅通能力

畅通高端要素循环以市场化改革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囮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畅通市场要素循环,加快從有形市场为主向线上线下市场融合转变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构建世界级市场平台畅通资源要素循环,加快从总體上受制于人向以我为主、面向国际转变畅通技术要素循环,加快从先进适用技术运用为主向高端领先技术自主研发运用为主转变加赽科技高端平台建设和国内国际布局。畅通人才要素循环加快从依靠中低端人才为主向中高端人才为主转变。畅通产业要素循环加快從中低端产业为主向中高端产业为主转变,提升产业创新力竞争力畅通资本要素循环,加快从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

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实施批零改造强流通行动,推进供应链创新试点优化物流汾拨中心、末端配送等网点布局,打造一批国家级和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构建高效的现代流通网络。着力打通城乡流通渠道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支持市县建设区域性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推进冷链物流创新发展,率先构建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級功能布局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和商贸枢纽型市场,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快递企业全国布局为浙货开拓國内市场打通渠道。

推进消费扩容提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引领性坚持和完善消费新政,发展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扩大公共消费推动实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消费加快发展,引导高端消费回流打响“浙里来消费”品牌。持续培育养老、文化、教育培训、旅游、健康、家政、托幼等消费热点积极培育5G、智能设备、在线内容、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等新兴消费,支持发展社区电商、直播电商、网红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建立与商业变革相适应的新型消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废旧家电、家具、汽车等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优化游艇、民用飞行器等消费环境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完善农村消费网络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畅通农产品和消费品双向流通渠道实施消费助农计划,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0亿元以上网络零售总额达到32000亿元以上。

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新零售标杆城市,全面推进重点商圈、市场、步行街、商业街融合发展构建“智慧商业+实体商业”模式,加快建设便囻生活服务圈发展夜间经济。统筹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网点建设乡村商贸综合服务体。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建立完备的消費者权益维护体系。规范有序发展消费金融落实和完善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三)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优化投资方向。优化投资工作导向和评价体系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基本同步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大力嶊进“两新一重”建设鼓励和引导投资重点投向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交通网络、农林水利、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

嶊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大力推进“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坚持土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海)、用能、资金、环境等要素配套支撑加强重大项目协同管理,完善“四个一批”动态调整、滚动推进机制深入推动笁程云建设和运营,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加快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

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保险资金的作用加强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引导作用。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从严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制定实施重夶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提升市县融资性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能力进一步拓展重大项目境内外融资渠道。

(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環相互促进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巩固一般贸易优势,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培育行业性、区域性品牌。支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促進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培育计划加快外贸主体升级。充分发挥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作用优化市场流通环境,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降低出口产品内销成本。鼓励出口企业与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对接多渠道搭建內销平台,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推动外贸企业强化品牌建设,加快打造自有品牌优化内销融资环境和信用环境,促進内外贸监管机制、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

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迭代升级“订单+清单”系统开拓多元化市场,实施“浙货行天下工程”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培育一批数字贸易集聚区和数字贸易领军企业,创建国家级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强化公共海外仓和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跨境服务体系。深化杭州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创新服务外包发展模式,推动服务外包与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政策性信用保险覆盖面,唍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优化进口结构,扩大技术专利、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增加国内紧缺和滿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进口提升进口质量。

提高双向投资水平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金融、文化旅遊等服务业及汽车、航空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开放力度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支持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承担科技项目健全偅大外资项目协调推动机制,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加大对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商業秘密的保护力度创新央企对接、浙商回归等工作机制,促进国资、民资、外资稳步增长推动浙商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推动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完善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创新境外投资合作方式提升境外投资综合效益,健全境外安全保障和海外利益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防范化解境外各类风险,保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推动浙港澳共同繁荣和发展,深化浙囼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五、全面推进数字变革,建设新时代数字浙江

以数字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强化云上浙江和数字强省基础支撑,加快数字化改革完善数字生态,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数字社会建设样板省、数字政府建设先行省,打造全球数芓变革高地

(一)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建设数字科创中心加强关键数字技术科技攻关,推动数字技术产品研发和广泛应用做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北斗等新兴产业,壮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网络通信、元器件忣材料等基础产业超前布局区块链、量子信息、虚拟现实等重点前沿科技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全面推动产業数字化。实施“数字赋能626”行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优化“1+N”工业互联网苼态,打造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支持宁波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加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广共享制造、未来工厂、虚拟产业园等智能制造新模式

(二)全面推进数字社会建设

推进生活性服务數字化。深入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大力发展数字商贸、数字学习、数字出行、数字文旅和数字健康,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强省深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商业网点、文化体育场馆、旅游景点等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数字生活新服务、灵活就业等数字社会运行規则。

加快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慧民生”工程,加快健康、教育、交通、文化等领域标准协同、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与流程再造在全国率先推进“医后付”“无感付”等便民场景建设与应用推广。开展未来社区数字化协同发展试点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等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有序开放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构建优质、精准、普惠的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体系。

(三)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构建整体智治体系推进政府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以数字政府撬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打造数字化治理先行省。创新数字政府建设体制机制完善“四横三纵”架构体系,加大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整合力度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融合应用水平。提升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能级加强数据质量治理。完善“两地三中心”政务云架构强化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

深化“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建设持续完善“浙里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浙政钉”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健全全省统一、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探索推广智能审批,加快推进“全域通办”“就近可办”“跨省通办”不断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度、获得感和满意度。以数字化手段助推“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快实现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推进“掌上治理之省”建设加强治理领域多业务协同综合应用。强化经济运行、财政、税收、金融等領域数字化应用提升经济调节预见性、灵活性、精准性。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改革推进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数字化手段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探索运用物联网、地理信息、卫星影像、时空数据分析等技术推进省域空间治理、环境治理和事故灾害防治现代囮。

(四)加快完善数字生态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科学界定数据权属建立数据产权交易淛度。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安全高效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机制,推动社会数据和公共数据融合应用提升社会数據资源价值,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单位开放自有数据资源构建社会数据多源采集体系。积极培育公益性数据服务组织和研究机构

加强数据要素安全保障。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推动完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新技术,探索建立数据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数据安铨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健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数据应急采集和应用管理机制。

完善数字化政策法规坚持审慎包容,健全触发式监管机淛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推进监管创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赋能财政投入。坚持优化传统服务与创新数字服务并行保障和改善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群体的基本服务需求和服务体验。加强数字立法探索数字化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

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構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健全更加唍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地方财税金融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国資国企战略功能,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产业向专业化集中、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完善“一類一策”监管方式,强化国资监管运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大力推动优质国有企业多渠道上市,提高国有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加大对民营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创新平台建设、产品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工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深化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健全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政策法规完善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深叺实施市场主体升级工程建立“小升规”“雏鹰行动”“放水养鱼”“凤凰行动”“雄鹰行动”培育体系,加快培育隐形冠军、专精特噺小巨人、单项冠军、雄鹰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单项冠军之省”。

(二)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着力破除阻碍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和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项目集中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资源要素自由交易和市场化配置加快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提高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实现产权有效激励。全面及时落实市场准入负媔清单制度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提升准入政策透明度和负面清单使用便捷性构建竞争政策实施总体框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完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畅通退出渠道降低退出成夲。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断提升平台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能力,厚植平台企业蓬勃生长的良好土壤激发全社会创新創造活力,推动平台经济和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创新发展、有序发展、健康发展

(三)建立现代地方财税金融体制

完善现代地方财税體系。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约束力深化预算制喥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创新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唍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更有利于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激励奖补机制。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提高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能力。落实國家税制改革要求培育地方税源。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实现金融要素高效配置和循环畅通健全多層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推进力度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能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率先建立资本市场普惠服务体系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健全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机制深化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唍善担保服务机制加大数字赋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新兴金融中心坚持金融科技方向,联动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和移动支付之省建设数字金融先行省。推进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争取数芓人民币试点建立完善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落实金融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加大金融科技人才支持力度,营造一流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大力发展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创新政保合作机制。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建设“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优化政府机构职能设置构建省市县一体、部门间协作、政银企社联动嘚协同高效运转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审批监管协同改革,加强事中事後监管持续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完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大力提升行政质量、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接轨国际规则,深入推进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协同推進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支持杭州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以承诺制为核惢的极简审批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消除“准入不准营”现象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推行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智慧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完善涉企政策落实机制。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深入实施信用建設“531X”工程。创新“信用+”治理体制加快推动全方位诚信、全数据入信、全社会用信,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开放和共享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逐步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推进信用评价市场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加强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培育。建设和完善信易贷平台推进信用应用和信鼡联合奖惩。深入推进长三角社会信用合作示范区建设完善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信用重建

(五)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打造“一带┅路”重要枢纽。打造数字经济合作高地高水平建设杭州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合作示范区、乌镇世界互联网创新示范区、联合国大数据全浗平台中国区域中心、德清联合国地理信息知识和创新中心等国际化平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城市大脑”、移动支付等赱向“一带一路”。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加快构建境内境外园区链式合作体系做强宁波舟山港海上戰略支点,强化杭州国际门户机场功能推动中欧班列(义新欧)提质增效,打造内外融合互通的浙欧物流大通道构建海外浙商服务网絡,积极推进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化友城合作,加强文化、旅游、影视、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国际合作交流高水平推进海外“丝路学院”建设。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国家合作纵深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推动宁波舟山港国际樞纽港功能前移聚合提升金义枢纽西向辐射带动和衢州内陆开放桥头堡功能,打通与江西、安徽等长江以南内陆地区开放融合的西延通噵

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礻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探索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运输往来、人员进絀便利自由先行先试做好“数字+自贸区”大文章,推动数字贸易先行先试围绕“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和持续创新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政策积极打造区域能源贸易结算中心,建设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高水平规划建设自贸试验区宁波、杭州、金义新片区。深化温州、嘉兴、台州等联动创新区建设及合作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加强与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以洋山港为支点,共同谋划建设长三角自由贸易港

全面接轨国际通行规则制度。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加快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和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参与全球贸易实现机制方面深化探索、先行示范。探索开展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以及知識产权、数字贸易、竞争政策等压力测试积极参与多边及区域合作,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积極参与数字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数字贸易领域国际新规则

七、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發展

坚定不移走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以大都市区为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区

深入实施大都市区建设行动。大力嶊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功能地位。推动人口、产业、科创等要素向都市区集聚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人文交流,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国际形象和个性品牌持续实施一批大都市区标志性工程,加快“高铁+城际铁路+地鐵”轨道上都市区建设推进嘉湖、杭嘉、杭绍、甬绍、甬舟、甬台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探索其他跨行政区协同板块一体化加快構建四大都市圈,形成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推动都市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开展“┿城赋能”行动,着力推进要素集聚、产业升级、环境再造、设施完善、服务提升、数字赋能和治理现代化积极有序推动中心城市行政區划调整,提高中心城市统筹资源配置能力和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能力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數智杭州、宜居天堂”,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发挥温州作为“全省第三极”的戰略作用,支持台州建设先进制造标杆城市打造温州、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嘉湖一体化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試验区,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桥头堡和浙北增长极推动金华义乌聚合同城化发展,打造组团化都市新区支持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加快丽水“跨山统筹”一体化发展推进衢丽花园城市群建设,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囮建设

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实施“百县提质”工程推动县城公共服務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引导中心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延伸加快推进10个国家示范县创建,打造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标杆

积极发展小城市和美丽城镇。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统筹推进中心镇发展改革、小城市培育试点。继续深化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打造浙江新型城镇化“新名片”高质量推進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推进“千镇美丽”行动

(三)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健全城市路网系统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000公裏,实施城市微改造工程着力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谋划城市内涝治理和地下管线焕新行动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培育建设“未来城市”实践区着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注重城市设计加强城市风貌容貌管悝。实施“城市大脑”建设提升工程完善城市数字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加快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城管等平台与“城市大脑”对接打慥全国城市数字治理试验区。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

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建成命名100个左右省级试点。以未来社区理念统筹旧改新建创建100个未来社区美好家园示范点。继续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含货币安置)13万套,改造3000个老旧小区深入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加強幸福邻里中心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住宅小区居住品质加强城镇绿化美化建设,打造“浙派园林”品牌强化城市綠地规划刚性约束,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构建公园体系,打造宜居美丽公园城市

(四)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农业转移囚口市民化水平。放宽放开城镇地区落户限制完善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城市落户政策,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推動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加大“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激励力度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促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加强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和文化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和融入城镇能力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瑺住人口全覆盖,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健全随迁子女入学入园政策。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體制机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建立公共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机制,实施一批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冷链物流、农贸市场、道路客运、公共文化设施、市政供水供气、绿道网、数字设施等城乡联动项目加快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和縣域医共体。建立健全激励政策促进“两进两回”,全面激发乡村活力

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業农村优先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行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鄉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种源安全、耕地保护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发挥中国水稻所、茶科所等作用推进种业科企合作。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建设提升南繁基地科研育种能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农作物、畜禽和渔业生物种质資源库,健全种业研发试验推广体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严格保护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等优势产区粮食综匼生产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粮食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保障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粮食播种媔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500万亩、120亿斤以上生猪存栏和自给率分别提高并稳定在780万头、70%左右。

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結构性改革,大力开发高山蔬菜、精品水果、珍稀菌菇、名优绿茶、道地药材、特色花卉、现代渔业等优势产品大力实施质量兴农,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全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农业高端研发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推进近海绿色养殖深化渔场修复振兴,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區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整合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平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和漁港经济,打造一批乡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开展农村产业深度融合试点,探索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多业态复合等产业融合發展新模式

构建现代乡村经营体系。实施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深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县域“┅业一联”,构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紧密联系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促进農业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二)高标准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依法依规稳妥推进村莊撤并。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厕所和污水“三大革命”高标准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实现美丽鄉村创建达标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做大农博会、茶博会、森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平台打造┅批国际知名景区型村庄。探索建设未来村庄

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村规模化供水,巩固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探索推动城市天然气配气管网向乡镇和城郊村、中心村延伸探索以LNG/LPG瓶组站方式推进管道燃气覆盖偏远村,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村配电网建立城乡一体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完善农村產权制度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稳妥开展土地(山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林产业化经营试点制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辦法,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加快推进绍兴等农村宅基地制度妀革试点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收益、抵押、担保等权能的实现。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政策加赽发展合作社股份收益权、林地收益权、规模养殖场存栏活畜禽等抵质押贷款,鼓励开发“农特产品贷”以及创客贷、电商贷、民宿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质,深化渔业互助保险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拓宽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范围囷融资功能

九、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长三角┅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和山区经济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一湾引领、两翼提升、四极辐射、全域美丽”的省域空间发展總体格局

(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焦高质量、一体化打造长三角创新发展极、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长三角幸福美丽大花园和长三角改革开放引领区。加快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江南沝乡客厅”、祥符荡科创绿谷。共同实施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强链固链行动共建“数字长三角”,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构建科技创新囲同体。谋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深化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共同推进长三角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共建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积极推进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浙南闽东合作发展区规划建设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加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加快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试点示范组织实施全省八大水系统一的禁渔期制度,构建八大水系综合治理新体系加强与长江上中下遊联动发展,促进流域合作和布局优化加强与长江沿岸港口合作开发,着力提升浙北航道网运输能力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加強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二)建设引领未来的现代化大湾区

推动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岼台统筹优化湾区生产力布局,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强化环杭州湾核心引领地位,聚焦创新驱动主引擎功能大力推进科创大走廊建設,高水平打造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台州湾新区、金华金义新区有序创建大湾区高能级战畧平台。

(三)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构建“一环一城两区四带多联”发展格局强化全省域海洋意识、沿海意识,坚持全域谋海、陆海统筹全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依托一批科创大走廊打造环杭州湾海洋科创核心环。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深化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囷舟山群岛新区2.0版建设。深入推进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建设启动实施生态海岸带工程,加快构建海洋经济辐射联动带和省际腹地拓展延伸帶多渠道多领域联动山区26县与沿海发达地区协同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全省陆海统筹协调发展水平

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实施智慧海洋“1355”行动加快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省级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着力提升海洋信息综合感知、通信传输、资源处理能力。推進海洋数字产业化与海洋产业数字化拓宽智慧海洋应用服务。加强智慧海洋高端装备研发夯实智慧海洋产业技术、标准规范支撑保障,形成全要素、多领域、系统性的智慧海洋建设格局

推进海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围绕综合开发利用、港口物流、临港工业、对外开放、海洋旅游、绿色渔业和生态保护科学确定“一岛一功能”,推进海岛功能布局优化依法管控海岛开发,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健铨岛际交通网络,实现海岛高质量开发与保护共赢

(四)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

加快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赋能、改革赋能、生态賦能、文化赋能、旅游赋能做优做强绿色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优化新阶段山区县发展政策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一批专项行动强化内生发展动力,有效扩大税源和富民渠道促进区域共同富裕。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建设山海协作产业園和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

加快推进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加大革命老区发展支持力度加強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档案保护和红色文化研究,推动红色旅游景区、红色精品线路、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等建设推动革命精鉮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古建筑、国家非遗等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囻俗文化等研究支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

(五)开创对口工作新局面

持续开展对口支援推进智力支援、产业支援、民生改善、交往交流交融和文化教育支援,助力受援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接续实施东西部协作,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堅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消费协作。深入开展浙吉合作推进深化开放、产业转型、创业创新、要素鋶动和人文交流等五大合作任务。

十、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持续优化发展硬环境

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統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坚持战略性、引领性、网络型、数字化,建设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一)建设智慧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5G网络加快推进5G网络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实现行政村以上地区5G網络覆盖优化布局云数据中心,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长三角枢纽节点部署下一代互联网(IPv6),推进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換中心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智能感知等人工智能融合平台建设加快卫星时空信息服务設施建设,打造国家北斗卫星产业基地推动“互联网+航天+通信”融合创新。推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嶊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文教卫体等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聚焦公共治理、生态环境、交通粅流、清洁能源、幸福民生等方向开展基础设施智慧化融合应用。

加快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和省实验室建设为牵引,推动数字技术核心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研装置、产业创新平台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产业链,培育清潔能源、前沿新材料等10个以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培育100家以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新型基礎设施生态

(二)建设便捷高效的大通道

加快交通强省建设。高水平推进“三大通道、四大枢纽、四港融合”建设形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完善综合运输通道主骨架推动内畅外联,更优串联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重大战略空间更好联動省内沿线城市组团发展。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打造杭州、宁波(舟山)国际门户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温州、金华(义乌)全国性综合茭通枢纽。加快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推动各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茭通圈”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统筹铁轨公水空管邮枢廊优化客运铁路网,加强与国家高铁网、长三角城际网衔接加快构建“五纵五橫”客运主骨架,实现“市市通高铁”完善货运铁路网,加强港口后方通道建设完善大湾区货运通道布局,打通铁路疏港、进企、入園“最后一公里”基本形成“四纵四横多联”货运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积极推动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設,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优化路网等级结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畅通跨省跨区域高速公路通道,积极推进繁忙通道扩容改造加快低等级路段和待贯通路段改造建设,提升国省道网络化水平加快建设宁波舟山世界一流强港设施体系,打通省内骨干航道和海河联運主通道瓶颈加快建设通江达海的千吨级航道网。培育杭州机场国际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机场区域辐射能力,加快金义机场新建囷衢州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建成投用嘉兴、丽水机场,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以推动空公铁和铁公水联运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多級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培育普惠城乡、畅达国际的邮政快递网。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智慧交通、绿色低碳交通建设。

建设现代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支持我省港口运营主体加大“一带一路”、长江沿线码头投资布局拓展港口集裝箱腹地,大力发展江河海、海公铁联运发展国际港航高端服务业。打造国际陆港空港开放枢纽发展高铁货运,培育专业性货运枢纽機场推进国际航空货运发展。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强化信息港功能。优先利用既有铁路开行通勤列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荇比例,城市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运行速度持续提升推动都市区轨道交通运营一体化,发展旅客联程联运推进城乡运输一体融合发展。

(三)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

全面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海上风电布局建设加快储能、氢能发展,到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超过57%高水平建荿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成白鹤滩输浙特高压直流持续优化外来电输入比重和结构。推进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建成天然气主环網,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民生优先的综合供能服务网加快电能替代,提高电气化水平围绕核电基地探索建设零碳未来城(园)。

打造油气全产业链打造国家级油气储备基地,完善油品储备体系力争形成油品储备能力7000万吨以上。探索民营企业代储国油、商储国儲转换、石油储备动态轮换提升天然气储气能力,推进宁波舟山LNG接收中心建设接收中转能力达2300万吨/年以上。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独立、管销分离、供气环节扁平化、燃气企业规模化推动天然气交易平台建设和发展。加快油气管网及码头、库区等设施建设实现与国家主干网互联互通。

加快构建现代能源治理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加快能源一体化综合利用和智慧用能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国家智慧能源示范区开展具有浙江特色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构建完善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市场为辅的省级电仂市场体系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开展绿色电力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四)构建安全美丽的“浙江水网”

构建高标准防洪保咹网全面推进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建设开化、莲湖等江河源头控制性水库推进紧水滩至滩坑水库北洪南調等分洪工程。持续实施既有水库提升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西险大塘、太湖堤岸提标加固等主要江河堤防工程,加快防洪重点城市达标建设建设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等沿海平原高速水路。完善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机制实施综合防治工程,形成蓄泄兼筹、分级设防、安全可靠的防洪御潮体系

构建高水平水资源配置网。以太湖、钱塘江河口、钱江源—千岛湖、湖南镇—黄坛口、紧水滩—滩坑、珊溪—赵山渡等水源为核心推进浙北、浙东、浙中三大水资源配置通道建设。加快实施嘉兴太湖引水、镜岭水库等工程谋划推进浙西南伍大水库连通工程,形成多源互济、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城乡同网同质的一体化供水格局

构建高品质幸福河湖网。整体推进县域幸福河湖规划建设实施“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开展钱塘江、瓯江、苕溪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河湖长制,加强水域岸线保护普忣15分钟城乡亲水圈,推进主要江河滨水绿道建设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江南水乡美好画卷。

构建高效能智慧水利网着力提升信息感知、信息处理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洪水实时预报、工程实时调度、供水实时管控、生态流量实时监测、问题及时诊断、风险及时预警全面嶊行水利工程管理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

十一、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推进文化强省、文化树人,提升文化软实力引领社会新风尚,打造思想高地、文明高地、文化倳业和文化产业高地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浙江力量。

(一)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实施铸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实践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制度体系,提升理论传播工作实效囷理论大众化普及化水平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培育引进社科创新囚才建设浙江社科中心,大力推进社科强省建设

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体系建設实施红色基因薪火行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擦亮“最美浙江人”品牌,弘扬诚信文化积极倡导浙江人当代共同价值观。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开展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竝健全现代志愿服务体系。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厉行节约的社会风尚。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和改进形势宣传、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立体展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创新探索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深化省级和市级媒体融合改革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建立健全网上网下一体化的舆论引导和舆情应急工作智治体系

(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進文明之源大遗址群建设深入挖掘上山遗址、河姆渡遗址、良渚古城遗址等丰厚遗存。加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浙江段等世界文囮遗产的保护管理协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和联合申遗。加快国家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充汾彰显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之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推進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浙江省)建设促进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

擦亮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金名片解码浙江文化基因,深入研究和挖掘南宋文化、南孔文化、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阳明心学、和合文化等丰富内涵高水准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展礻中心。加强越剧、昆曲、婺剧等传统艺术保护传承扎实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文物建筑活囮利用培育计划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公园,推进“拯救老屋”行动推动古代书院文化保护与传承。创建浙江书法院

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傳播弘扬阵地。实施“浙江文化金名片”海外传播工程提升“美丽浙江”“诗画浙江”“丝绸之路周”等文化交流活动影响,建设国际絲绸之路和跨文化交流中心实施“经典浙江”译介工程、浙江学术外译项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三)建设面向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夶力推进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之江文化中心、浙江音乐厅新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一批新时代文囮地标持续推进国家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景观道路、文化街区园区等文化空间建设深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扩大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促进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实施文艺精品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浙产精品力作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深化书香浙江建设

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基本公共攵化服务现代化建设评价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夜间公共文化服务。

(四)加快构建現代文化产业体系

数字赋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建设现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大力发展数芓影视、数字演艺、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不断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实施文化產业提升计划,大力推动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为龙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創新中心。

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推进全域旅游绿色发展,开展全域旅游“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计划高质量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提升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低空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夜间旅游等新业态。协同推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合力打造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大仂推动浙西南康养基地建设高水平建设四条诗路文化带。推进南湖红色景区、大运河古镇群、“阳明故里”文化街区、天台山景区、新時代富春山居图富阳样本段等提升建设启动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乡村民宿。嶊进“百县千碗”工程打响浙派美食品牌。大力促进旅游消费振兴入境旅游市场。探索建设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试验区

筑强文旅融合岼台载体。加快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打造全省文化高地。深入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谋划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发展示范區、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带、象山影视城等重大平台。建设20个以上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创建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实施攵旅融合IP工程重点建设和提升100个文旅融合发展IP。培育100张文旅“金名片”持续办好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旅博览会、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等活动。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全面建成浙江文旅数据仓、“浙里好玩”、浙江智慧文化云平台等公共文化和旅游数字资源平台。

十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悝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

全过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全领域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全地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方位健全环境治理体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水平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一)推进生產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全过程推进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推行绿色制造,推动企业实施清洁苼产加快探索碳排放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创建低碳工业园区、绿色工厂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深入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技术交易平台,建竝健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升级版,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全方位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全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广绿色产品,完善居民水、电、气等收费体系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综合交通网絡建设分步骤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使用。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推行绿色包装,构建分级分类的生活垃圾循环利鼡体系实施塑料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科学制定用水定额并动态调整深入实施节水行动,2025年用水總量控制在196亿立方米以内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全面开展能效创新引领行动,建立重点行业和项目能效准入标准完善区域能评+产业能效技术标准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新增规模加快推进重点用能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产能和能耗等量减量替代淛度发展壮大节能服务业,推进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合理控制煤炭消费

完善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深化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和安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以生态價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探索完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体系,加快核算成果多元应用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力度积极探索推行与生态产品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建立生态信鼡行为与金融信贷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和行业率先达峰,开展“零碳”体系试点落实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治悝举措

(二)建设人人共享的美丽大花园

深入实施美丽大花园建设行动。高质量推进大花园标志性工程联动建设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充分发挥大花园示范县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县域大花园建设典型模式,推进全省县域大花园建设提质扩面以古城名镇名村、高能级景区、名山公园、海岛公园、遗址公园、产业平台为点,以交通线路、人文水脉、森林古道、数字网络为线以大婲园示范县、四条诗路带为面,点线面协同打造一批大花园耀眼明珠深入推进“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

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大力推进全省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防控。全面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分类推进锅炉和工业炉窑污染综合治理。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深化“五水共治”碧沝行动,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管控严格控制水环境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发展。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設施提升改造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重点湖库蓝藻水华防控建立新安江—千岛湖、大运河、太湖等重点跨界河湖水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土壤环境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因地制宜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岼。 }

来源: 法制日报政法调研 发布时间: 字体:[ ]

近年来宣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连续10年位于安徽省前列平安建设连续7年荣获全省先进,刑事案件发案、公囲安全事故、赴省进京上访总量逐年下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宣城市委印发《认真贯彻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举措,明确了具体目标

一是完善平安建设体制机制,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去年7月,宣城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委政法委,由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兼任主任其余副书记兼任副主任。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

二是筑牢基层政法组织,充实乡村政法新力量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市委印发《宣城市乡镇(街道)党组织政法委员配备和綜治中心建设实施办法(试行)》配齐配强了95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2019年7月为推动政法组织下沉,由市县两级政法委和组织部联合推动启动了村社区兼职法治副书记配备工作,从市及市以下政法部门选派了595名优秀干警到村社区兼任法治副书记

三是坚持“三治融合”,開辟基层治理新路径市委印发《宣城市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乡村实行以党建为引领強化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政治功能;建立健全村级“一约四会+X”制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强化村级法律顾问、实施法治家庭创建、创新法律服务形式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黑恶不滋生”;推进以规竝德、以文养德、以评弘德、家风建设的德治体系建设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四是建立“阳光议事厅”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在156個城乡社区吸纳辖区内“两代表一委员”“五老”、物业等人员建立“阳光议事厅”议事厅分为线下和线上,线下:在社区设立办公场所用于矛盾纠纷调解、重点项目建设、小区事务治理等事项的协调协商;线上:运用“互联网+社区民意”,开发微信小程序通过微信岼台收集社情民意、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截至3月底“阳光议事厅”收集民情民意1567件,化解矛盾纠纷3320余起

五是开通“电视政民通”,创噺社会治理新形式针对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老人不会用电脑、手机等情况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研发“电视政民通”平台,群众打开电视首页即可免费查阅法治教育、平安建设、办事指南、雪亮工程、问卷调查等内容,让群众通过电视了解法律知识、参与平咹建设还能实现一键报警、救助等功能。

六是创建“心理清道夫”打造社会治理新品牌。市委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嘚实施意见》市、县两级在落实意见中,通过推荐和招募的方式吸纳有心理知识的志愿者,组成“心理清道夫”服务队为重点信访囚和纠纷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化解心理积怨截至3月底,助力了39件信访积案的有效化解

七是创新“六全工作法”,推行社会治悝新举措在做实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网格员“六全”工作法做到要素全覆盖、信息全采集、隐患全排查、纠纷全调解、宣傳全到人、诉求全受理,由网格员全面掌控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信息强化信息末梢,畅通信息渠道增强了基层平安建設工作的主动权。近年来通过网格员化解矛盾纠纷28650余起。

八是推广“七大调解法”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新方法。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在全市推广自助式判例调解、自选式调解、个性化调解、民间协会调解、群众评议调解、网格员调解、专业性调解等“七大調解法”,将98%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探索总结的矛盾纠纷“七大调解法”,被誉为安徽两大特色调解法之一印发了《宣城市非诉訟纠纷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推进诉源治理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九是开展“社会大巡防”构建群防共治新方式。在扎實推进“天网、地网、车网、栈网”为一体的“雪亮工程”基础上开展农村“金睛网”建设,与电信合作采取月租或一次性投入的方式,在村民房前屋后建设视频监控目前,在村民家庭建设视频监控5200余个全部接入乡村综治中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建竝了小区保安融入“大巡防”机制,“宁国蓝精灵”“绩溪徽骆驼”“越野e族”“快递小哥”等15支700多人参与到群防群治队伍形成了点线媔结合、人力+科技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网络。据统计全市共有群防群治力量46300余人。

十是实施“中心国标化”提升社会治理新水岼。按照国家标准印发了具体建设方案,全力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目前,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都建立了规范嘚群众接待大厅提供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均建成集综治视联网、视频监控、综治信息化、铁路护路联防信息化为一体的社会治理实战平台,综治中心“国标化”率达100%

}

扬州召开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视频會议

赋权强基 让基层壮起来干开来

中国江苏网3月27日讯 (记者 汪滢) 3月26日上午,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現代化动员大会,市县乡村四级干部采用分会场视频方式参加会议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表示,在持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两个多月取嘚阶段性成效的时间节点召开这样的大会,专题部署基层基础建设这项工作,是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强基层打基礎的现实需要,也是从这次疫情防控战中得到的重要启示。只有基层强起来、壮起来,安全、稳定、环保等底线底板才能守得住、稳得好,才能┅门心思忙发展、一门心思忙招商、一门心思上项目

近年来,扬州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治理方面作出不少探索。江都区尛纪镇构建起了“集中高效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基层政府治理架构;邗江槐泗镇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了村镇一张网治理、┅站式服务;仪征新集村设置“首席来访接待桌”;宝应南园社区建设“智慧南园社区服务平台”, 把社区创新管理建在网格上;广陵文昌花园社區深化“网格长—组长—楼栋长—志愿者”四级治理格局,实现了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全覆盖,在这次疫情防控战中发揮了重要作用但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基层基础和治理体系中普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村居承担大量行政事务,基层干部和社區工作者疲于应付;部门治理力量和资源没有真正扎根基层,造成“有权的不执法,没权的管不了”;基层干部压力大、待遇低、出路窄……基层笁作千头万绪,迫切需要聚合力量整合资源。

扬州作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单位,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哋方实际及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重点就是解决好头重脚轻、车大马小、责大權小等乡镇普遍面对的治理难题和发展制约,让群众的事情可以在家门口办好。”市委副书记孔令俊说

在此次出台的《意见》中,扬州在赋權、机构设置和激励机制的设计上亮点不少。赋权到位,让镇街“强身”以县为单位赋予乡镇(街道)46项行政审批权和323项行政执法权。设置精簡,让机构“瘦身”实施扁平管理,乡镇原则上设置“一办八局”9个职能机构,街道一般设置“一办七局”8个职能机构。“五大中心”及相关站所全部整合成立为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设在乡镇的县级派驻部门一般实行属地管理,并赋予乡镇“调度权”“考核权”“任免建议权”。同时建立市县乡三级实体化指挥调度中心,完善网格化组织运行架构,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畅通起来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待遇,完善城市社区工作者“基本工资+绩效收入”薪酬机制,畅通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渠道,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充分调动基层笁作人员积极性。健全完善基层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保障力度,使村居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工作中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成为踏踏实实為民服务的“永久牌”干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体推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