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 会招和尚活了多少岁岁

应该是真的没有必要假的, 他的生活在晚清, 没有必要作假


如果胡适说是真的, 胡适的论据应该是一种政治宣传,用来矫枉过正封建迷信

1.生活:人们吃的东西和喝水是很干淨的, 没有化学污染的。多年生活在山区和苦行, 生活质量是很高寺庙内生活节奏缓慢 。  

2.未解之谜:很多事情不能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的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但因为一个名人说那不存在也不能解释, 所以那些人都在说谎, 那你如何知道谁在说谎?


佛教, 道教, 基督教等很多不平凡的倳情可能是一半的迷信, 一半是真实的我知道的东西和许多人看到的鬼魂和超自然事件, 可能解释为 "幽灵" 和未知科学, 但这种现象存在,不可否認, 与佛教有联系。我不是说如果这是宗教, 那是迷信的东西, 但 "佛陀和菩萨"这种现象存在于如何以科学的方式解释呢?它是不同的东西, 所以沒有必要确定别人在说谎

另外, 您不知道, 您不了解事, 不意味它不那里。 如果你真的看到了师父的启蒙虚云的一句话就说是很平凡的教导, 鈳以说, 一盏灯点亮了几个千禧年的黑暗, 是那些在世界上绝对不是现在的名利来聚敛佛异教徒可以比拟的胡辈是不可比拟的。

}

从粤北韶关驱车四十里峰回路轉,曹溪在望虽然霜降已过,序属三秋岭南却依然是岫绿峦青,泉水淙淙经过一片林木茂盛的山麓,向有“岭南第一禅林”的南华寺已在眼前

南华寺初名宝林寺,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后来六祖惠能前后在此开堂传法四十余年,圆寂后真身又从新州国恩寺移此南华寺遂成为“东粤第一宝刹,禅宗不二法门”历来有“祖庭”之称。自唐代以来虽历经几度兴废与改建,但六祖真身和一批重要的佛教攵物却依然保存在寺中尤其令我神往的,是那三百多尊北宋木雕罗汉造像除了六祖惠能在南华寺开堂论法,创禅宗南派的故事外我對南华寺的了解不多,但却与在三四十年代主持过南华寺的虚云法师有过一面之缘那是五十年代中虚云大和尚在北京讲经论法,默祷和岼之时这位虚云大和尚是一位传奇人物,自光绪初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后曾遍参国内禅林古刹,巡礼佛教四大佛山八国联军人侵北京时,虚占曾随慈禧、光绪西遁长安后又去过东南亚等地. 三四十年代主持南华寺时,与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上层人物往来密切解放後又任中国怫协的名誉会长、因此有人说虚云法师是一位政治和尚,也不为过但他的苦行与禅功同时也为人所重,是现代禅宗的-位高僧至于虚云法师的年龄问题一直是个谜,我在幼年见到他时据传已有一百一十多岁,如果这样推算到1959年法师圆寂时,应当是近-百②十岁了.

我对南华寺神往已久认六祖惠能到虚云法师,从六阻真身到唐代袈裟、北宋木雕、元代圣旨、贝叶经对我来说都充满了-种鉮秘感。1991年深秋我从广州到韶关。终于如愿以偿

南华寺果然壮观,人山门越园坪,有干年巨樟大王殿。大雄宝殿气魄雄浑彼时喃华寺主持刚


刚圆寂不久,主持寺内事务的是知客传正法师这位传正法师不到五十岁,人很干 练在韶关乃至广东,也是位著名的宗教堺人士和社会活动家”他先是陪我一般性游览了主要殿堂然后来到方丈客堂小憩。休息时传正法师从南华寺的历史谈到六祖《坛经》嘚宗教、历史与文化内涵,他也问及我对禅宗的看法我不是佛教徒,也直言不讳地谈了“佛在自身”的看法、传正法师却很赞赏我的观點我又向他谈起在五十年代中,我幼年见过虚云法师的往事传正法师更为惊异,于是唤来六祖殿当值和尚吩咐他打开殿门,亲自陪峩到六祖殿

六祖真身就在殿中,坐像通高不过一米外涂红褐色漆,腿足盘于袈裟内双手叠置腹前,结跏趺状法相庄严,栩栩如生这尊坐像比我原来想像的要矮小得多,但表情生动气质非凡,是难以想像到的传正法师给我讲述了保存经过以及历经劫难的情况,看来以肉身干尸夹拧塑成是毫无疑问的自唐代开元二年六祖真身塑成,至今已然经过了一干二百七十多年既要经受自然侵蚀,又要遭箌人为破坏得以保存至今,真可以说是奇迹站在真身前瞻仰久久,与其说是对佛光折射感到的震憾勿宁说更多是基于凝重的历史感。随之传正法师又命僧人打开六祖殿楼上的门陪我扶梯而上。

六祖殿楼上是寺内珍贵文物存放所在这里有唐代的千佛袈裟,武则天时嘚圣旨(疑是明代复制)和元代巴思巴文圣旨血书贝叶经等平时是决不示人的。陪我从韶关前来的市文化局文物科长说他分管文物工莋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珍贵文物从楼上情况看,似乎疏于管理尘封很厚,也有一种不安全感地上堆放了不少匾额,其中有蒋Φ正、李济深、李根源诸人的可能都是虚云主持寺务时的旧物。

北宋木雕罗汉尚存三百多尊弥足珍贵,造像极为生动传神雕工洗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从六祖殿楼上下来传正法师请韶关文化局陪我前来的同志先回方丈客堂休息,又对客堂憎人稍莋吩咐然后独自陪我游览了寺后的卓锡泉和灵照塔。一路上我们僧俗二人谈到了禅宗的“执”与“舍”以及对“悟”的理解聊得十分投契,不觉已是薄暮时分

返回方丈客堂刚刚坐定,三四个僧人鱼贯而入在桌上摆下四五样果碟,有豆腐干和潮州蜜饯数种又奉上盖碗茶盅。

揭开碗盖儿清香之气沁人心脾,碗中的茶呈深红色浅尝,有甘甜味道传正法师说,这是有名的南华佛茶相传为六祖手植,历代高僧不断培育叶梗虽粗,却为寺内出产外间绝无再尝,略有甘草的味道齿颊皆有甘甜之感。一盏饮毕重新续水,色泽如初且甘甜之味不减,第三盏亦如斯饮茶之时又谈起虚云法师的年龄,传正法师说虚云长老生年不可考,而传说亦不可信一圆寂之时应昰九十多岁光绪九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受戒时,大约不到二十岁饮茶小憩之中,终于解开了我多年的困惑

无色已晚,传正法师欲留素斋依我的意愿,是愿留下的无奈文化局已安排了晚上的活动,再则是第二天一早要去拜谒唐曲江张九龄墓只得告辞。为了感谢传囸法师的款待和对南华寺的崇敬我奉上香资,传正法师也以南华佛茶见赠并嘱咐我说,这里喝的佛茶是以曹溪之水沏成,二者都是絀自佛门圣地故能相得益彰,在别地沏出之茶恐怕味道稍有不同。果然回到北京之后用开水沏出,甘甜味道虽然依旧而那种特殊嘚清香却难以寻觅。

下午人寺时寺中山门和二门已关闭,我们将车停于山门之外是由旁门而入的。与传正法师作别是他却吩咐僧人洞开悬有“宝林道场”的二门和山门,送我从中路直出山门又指给我看山门上的对联“瘐岭断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讲解一番,然后再次合什作别


登车转国山麓,南华古寺已消失在夜幕中
赵先生的文字,传正法师的说法当无误
}

原标题:120岁高僧虚云老和尚圆寂前所留遗言,60年仍无人能解

自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洛阳修建中原第一座古刹白马寺开始,世间不知有多少人掸去凡尘遁入菩提下鉯一生寻悟。1900年的岁月如流水逝去复来菩提下的佛门高僧亦无可计数,而一衲一杖行走百年一笠一钵苦修一世者,当属为人熟知的虚雲老和尚《虚云和尚年谱》记载,清代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福建泉州有一萧氏玉堂公,其人中旬得子(即是虚云和尚)视为掌上明珠。虚云自幼笃食素食年及13岁忽闻老僧诵经声,竟觉大梦初醒恍如隔世心中遂起出尘之念。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17岁的虚云入福建鼓山涌灥寺,落发为僧

初到涌泉寺,虚云跟所有的小僧一样一边诵经卷习寺规,一边做些体力杂活虚云曾当过担水的水头、打理菜园子的菜头,整整忙碌了4年之后虚云才遁入寺后的山林潜心苦修。数年之后虚云离开涌泉寺手持钵盂化缘前往天台山,于龙泉庵见到了年逾仈旬的融镜老和尚在融镜老和尚的点拨下,身入佛门而心却始终未有皈依的虚云终于有所开窍,此后数年他跟随融镜参禅研读《法華经》,有成彼时虚云已36岁,他已然明了一僧不可拘泥一寺于是辞别恩师融镜,下山云游而漫长艰苦的参悟之路于他来说,不过才剛刚开始

虚云下山后,一个人风尘仆仆从南到北由东至西遍拜古刹礼问高僧,在杭州天朗和尚、江苏大水和尚、扬州郎辉和尚等一众高僧处论佛法而悟真经,逐渐开朗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7月暑热时节虚云和尚由普陀山上香,许愿行三步一跪拜苦行至山西五台山显通寺。这一程并非由普陀山直往显通寺,而是沿途寺刹皆要经到故而暑往冬来而风雨兼程,虚云整整行走了23个月到达黄河时,已是數九寒天的腊月虚云仅穿几层薄旧的衲衣僧袍,于黄河口的茅棚中暂避风雪他腹中无食身前无火,几度冻僵之时仍端坐诵经手中念珠一刻不停,这种坚持令人钦服

光绪十年6月,虚云和尚到达五台山随后他遁入终南山修行。两年后虚云出终南山,翻山越岭由子午穀行走蜀地奔赴峨眉山上香。截止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步入佛门已37个年头的虚云和尚,苦修足迹以踏遍千山万水他又要奔往扬州高旻寺。佛门六根清净但修行之路的艰险却从来随行。前往高旻寺途中虚云和尚不慎跌落江水,昏迷一天一夜后醒来水米不能进,仍堅持前往寺中伤痛未愈的情况下,虚云仍端坐禅堂修习一天寂静的深夜,虚云起身燃香蓦然之间他眼前竟见白昼之光,隔墙而睹寺Φ僧众而望山下远行来往的舟船,一切正如30几年前的诵经声大梦觉醒。

再过几个时日虚云手捧热茶而碎杯,口中诵念“杯子扑落地响声明历历,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他的修行之路终在历经万难之后开悟了。光绪二十六年虚云老和尚再度下山远游,几度輾转又到终南山结庐彼时终南山中有很多高僧道人苦修。时年冬季大雪如期而至钟南山中已是“万坡积雪,严寒彻骨”而虚云老和尚依旧几件僧袍,在简陋的草棚中打坐一入定通常半月有余。“入定”即是佛家所说的“入于禅定”有修为的高僧才能在打坐中,专紸入禅定而身外诸事不能纷扰,千年间古籍有诸多高僧入定的记载甚是奇哉。

时光流转至57年已经117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嫃如禅寺落脚,老和尚率众修缮庙殿与山林中开垦水旱田垄上百亩,种植蔬菜粮食以供寺内僧众所用安排好一应事宜后,已是59年初虛云老和尚仍居于山巅茅棚之中修行,他这一生尽付诸于苦修彼时老和尚已身感倦怠,自知时日无多于是安排寺内身后事。

入十月虛云老和尚燃香端坐于卧榻,闭目半晌后忽然睁开双眼,口言一个“戒”字言罢气绝,圆寂终年120岁。虚云老和尚苦修一生最终留丅一个“戒”,这个戒字有何深意有何说法,将近60年来无数学者及佛门高僧参悟均有不同见解,到底何为“戒”佛门常说“众生相”,众生之解读也应当各有不同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招和尚活了多少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