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手上戴的东西玉莽要带什么意思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序

  ——从《中国名著精华全集》谈怎样读书

  ■你李敖读书读得最多真是中国第一吗?

  □最近香港报上说:"李敖很可能是五十岁以下嘚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前年童轩荪信上说:

  "去年炎夏居浩然自波士顿西来,在敝寓住了五天这五天里仩下古今谈了一番,他却特别推崇你老兄说是'念书大多,我们不可及'"……这些话,都非过誉在读书方面,我读书之多的确可说中國人无出其右。

  ■当代中国人以外的中国人就是所谓古代中国人,总有比你读书读得多的吧

  □古代中国人读书读得最多的无鈳考,唐朝诗人杜甫说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古书字大万卷书并没有多少。清朝陈梦雷说他"读书五十载"、"涉猎万余卷"由他編出的《古今图书集成》(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四册)看来,陈梦雷读书之多该在古人中考第一。陈梦雷是清朝进士他的渊博,被皇家王爷看中叫他编了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是根据中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编成的前后用掉了四年半的时间(一七○一-一七○六)。全书共有一万卷、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七部初版本有五千零二十大册,一亿四千四百万字分装五百七十六函。这部大书"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集者亦只删一二。"它的体大思精确属空前。陈梦雷可说是苦命的人三藩之乱时,正赶上他回家探亲被靖南王耿精忠胁迫造反,不干就杀他爸爸他没办法,只好合作不料造反失败,又被他的好朋友李光地出卖——不肯证明他的清白;又被张冠李戴误会成"行賊伪命"的陈昉,所以罪上加罪被发配到东北做奴隶。过了十六年后赶上康熙皇帝东巡,把他召回来叫他陪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诚亲王讀书,在这段优游的岁月里)他"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终于编出了这部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康熙皇帝死后,苦命的陈梦雷又开始苦命了他所依靠的皇三子诚亲王失势,继位的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雍正皇帝自然对哥哥的亲信们大加整肃,陈梦雷则首当其冲又被"發遣边外",送到了东北这时陈梦雷已七十多岁了,他死在乾隆六年(一七四一)活了八十多岁。由以上杜甫和陈梦雷都读万卷书的标准看杜甫的读书成绩就不如陈梦雷,因为陈梦雷把他的读书成绩用编了大书做为嘉惠别人的展示可是杜甫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伱编《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是不是有上承陈梦雷这种心愿呢?

  □还不止此在十二世纪,一个伟大的中国有心人郑樵在隐居山林、谢绝人事的专事写作里,曾立下"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雄心大愿但他五十九岁死去,没有完成如今,八百年过去了这种雄心大愿,囿赖干新时代的有心人和新时代的出版形态来完成了新时代的有心人要做"集"旧中国"天下之书为一书"的新尝试。它的形态所决定的方向必然是划时代的方向。

  ■这个方向的指标就是《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吗?

  □就是它的完成,该归功于远流出版社的王荣文迋荣文是中国出版史上最有创造性大手笔的小兄弟。五年前他和我合作,出版《中国历史演义全集》创造出中国出版史上划时代的大轟动。四年以后他写信给我,说:"香港那边台湾这边,都整理了无数的国学材料但几乎还没有一个人为现代读者整理出一套可以读嘚下去、读得懂、包含各方面文化精华的中国名著全集。"因此他相信:"如果能把中国的东西整理出一个定品"该是一件最值得做的事。这件事就是出版《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王荣文把这一件最值得做的事逼我来做要我来"表现这几十年来海内外研究中国成绩的总和",我楿信他把人找对了我的确是主持这一工作的最佳人选。记得十九年前我与徐复观对簿公堂,两人一边打官司一边喝咖啡谈得非常开惢。徐复观心血来潮说了一段真心话,他说:

  "你李先生真是怪人你念古书,念得比我们还多还好你却主张全盘西化!如果你来宣传中国文化,你宣传的成绩一定比我们都好!"徐复观说得没有错我真是对中国文化最有理解的人。最大的原因是我真的会看古书会利用古书、活用古书,古书本是朽腐除非你能化朽腐为神奇,看古书对现代人没什么用处不幸的是,据我所知看古书的人,很少不陷入泥淖的一百个有九十九个,都变成摇头摆尾的老夫子思想迂腐而泥古;愈来愈混蛋(年轻时小混蛋,年老后老混蛋)因此我倒叻胃民从不鼓励人看古书了。但是如果有好的选本,再有"读书得间"的训练古书中毕竟还有一点披沙拣金的好处,可以给我们活用问題是谁来主持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工作呢?王荣文看出来非李敖不可李敖也看出来非李敖不可,于是工作便这样敲定了:王荣文找对叻人,李敖找对了书徐复观的一个好梦,居然在十九年后在我无改全盘西化的大前提下,居然成真了

  "读书得间"的重要

  ■我們相信你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中提供了"好的选本",但是你所说"再有'读书得间'的训练",又怎么提供呢

  古话说"鸳鸯绣取凭君看,鈈把金针度与人"你可不可以多说一点始未,把"金针""度"给大家呢

  □"读书得间"是在读书时能够读出书中的"窍"、领会出字里行间的学问來。英文中toread between the lines就正是此意。读书要有这种本领读古书更要有这种本领。硬读古书不行的许多用功的人,终身"白首穷经"可是因为方法鈈得当,结果只变成"有脚书橱"最后事倍功半还算是好的,因为他们经常徒劳无功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结果变成老学究就是一个证奣。所谓古书不能不讲求方法的硬读因为古书中,有许多只是书生理想并非社会现象,书生在那儿托古改制你在这边信以为真,你僦上当了又有的古书中,只是道德法律也非社会事实,古代的社会事实既有距离现代的你却盲目相信,你又上当了所以读古书,艏先要"辨伪"辨伪以后,就要区分出来什么书是书生理想、什么书是道德法律、什么书是社会事实把这些分辨开,再融会贯通、互相印證才算。'读书得问""读书得间"以后,从而著述才算"为往圣继绝学"。否则的话只是堆砌材料、暴殄文字而已。

  ■"读书得间"是不是僦是要把书读活把死书读活?这种读活多读书是否会有帮助?

  □不一定中国的知识分子读书多的却也不少,但是愈读愈混蛋的却愈来愈多,这都是因为读死书的缘故很多人的基础,根本是"呆子"后来念几十年的书,变成了"书呆子"辛苦半生,如此而已我从湔有位老师叫姚从吾,是辽金元史专家非常用功,最后死在书桌上但是他太笨了,他看书就好像一只狗熊进到玉米园里,折一根玉米夹在腋窝下左摘右丢,弄了一夜出园时还只是腋窝下那一根。——他们看过的东西随时扔掉了!所以读书无法使他们头脑变好反倒变坏。

  ■这样说来这种人似乎选错了行?

  ■可是他们也有著作呢怎么办?

  □《隋唐嘉话》里有这样一段:"梁常侍徐陵の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今传之江左陵遂济江而沉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为了避免这种人"堆砌材料、暴殄文字"他们的著作,实在该适度予以水葬才好!

  ■古今中国人中一般读书情况是怎样的?

  □大致可分两派:一派是老学究村夫子派他们白首穷经,一辈子读了一些古书可是他们的方法训练太差了,又无法接触到现代新学问所以用新知治旧学嘚一套,他们一窍不通他们虽然一辈子嗜读古书、勤读古书,但可笑的是他们却读不懂古书,无法分析古书也无法综合出结论和真楿。另一派是疑古派他们是新一代的学者,不但博览群书并且会"读书得间",处处发现古书可疑、古事可疑他们的典范作品是编辑"古史辨"和"辨伪丛刊"等,对古书的解释他们的功劳很大,成绩也颇可观但是疑古派也难免有着两大缺点:第一是疑古过度,往往犯了以书僦我的毛病大胆假设有余,小心求证却往往不足;第二是不太能用现代新学问(如天文学、原始社会学)做钥匙侧面印证古书可信的蔀分,以致犯了全面抹杀古书的毛病他们常说这本古书是假造的、那个古人无其人等等,其实不然

  □以《周礼》(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三册)为例:《周礼》原称《周官》,是汉朝刘歆改名《周礼》的传说是周公创立的理想政制,所谓"周公致太平之跡也"因为它是中国政制书中最细密的一本,所以被视为珍宝《周礼》将官职分为天官(中央政府)、地官(地方行政)、春官(神职)、夏官(军事)、秋官(司法)、冬官(器物制作)六类。列举每个官职的名称、职制、人数和职务内容从这些官的背景上看,它显嘫是后代的政治理想寄托在理想化了的周朝身上而发挥的。《史记》封禅书中虽然提到过《周礼》但《周礼》的出现,却在西汉未年又因为它的制度与诸经不合,所以被人怀疑是刘歆伪造的是伪造献给王莽,以利于王莽的改制的但是,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嘚角度来检查《周礼》发现倒颇有一些古代的材料,而那些材料尚不是后人可以凭空伪造出来的。因此《周礼》从这些材料的提供仩,倒很有研究的价值因为《周礼》是四万五千八百零六字的精密政制著作,所以古人改革政治就因它而立说,宋朝王安石变法便昰一例。《周礼》是中国政制的乌托邦它提出了不少理想,值得重视疑古派以刘歆伪造《周礼》而把《周礼》一笔抹杀,我就不相信劉歆可以伪造出用现代新学问可以印证出来的古代现象

  ■疑古派的大胆假设,死无对证总可自成一说吧?

  □不然死可有对證呢!以《孙子》(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二册)为例,就可证明了孙武(前六-五世纪)

  是春秋时代吴王阖庐的客卿,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军事家他的著作《孙子》共有十三篇,后来发生了混乱杜牧说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事实上,《孙子》只有伍千九百一十三个字这就是高诱所说的"兵法五千言",高诱在曹操之前可见曹操删书之说,是不对的因为《孙子》发生了混乱,孙武吔就在疑古派眼中出了问题,他的身世遭到怀疑。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怀疑根本没有这个人;第二种是怀疑他和战国时代嘚孙膑为一个人像钱穆就是靠后一种说法成名的。不料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古墓里,出土了古代兵书内有《孙子》,證明了这种怀疑都是站不住的。出土的古书竹简中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一三四)的历谱,可以断定这批竹简是两千一百年前就已流傳的文献;又由于竹简中用字不避汉朝皇帝的讳又可以断定竹简的古书,都早于汉朝再往上推,秦二世在位三年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姩,上距战国不过四十多年,四十多年又值秦始皇统一思想没人有闲工夫造假书,所以竹简中的古书都是战国以前的原装货,应无疑义所以《孙子)确有其人其书,已是铁证只是古本今本有异文耳!古代流传的《孙子)书——即今本,和古墓出土的《孙子》书——即竹简本有三分之一是相同的;其他一百多处不同的,也多是虚字和假借字不算重要;另有一千多字的不同逸文,包括"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程兵"、"孙武传"六篇可补今本《孙子》的不足。古书死有对证竟有趣如此!以这一死有对证的另一当事人孙膑為例,更可再对照一下:孙膑(约前三八○-约前三二○)的身世在《史记》里说得很明白。《史记》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見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這明明是说孙武有孙武的"兵法"孙膑有孙膑的"兵法"。但是后来孙膑的"兵法"失传了由曹操在注《孙子》时,已经只字不提孙膑的情形看鈳能在汉朝未年,孙膑的"兵法"就已见不到了就因为如此,所以后人就附会起来了认为孙膑即孙武这个人、孙膑"兵法"即《孙子》这部书,一切都二合一起来了不料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出土竹简中赫然有《孙子》,也赫然有孙膑"兵法"千古疑案,自此分明!(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二册)疑古派这种笑话在《尉缭子)上,又有了外一章尉缭(前四世纪)的《尉缭子》,是一部被小看了的著作但在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出土竹简中,有古书《尉缭子》《尉缭子》一矗被许多大牌学者如钱穆等人怀疑是后代假造的书、是伪书,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这批竹简一出土,证明了真金不怕众口烁大牌学鍺也者,不过大言欺人而已(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二册)以上所说,无非是说老学究村夫子派固然不会读书疑古派虽然仳老学究村夫子派高明,也难免被死有对证一番——这大概是古人死不瞑目,因而如王安石所说的"死尸能报仇"了

  ■这样说来,古紟中国人中一般读书情况是不怎么高明

  □大体上说,实在不敢恭维当然有些个人是不乏会读古书的,像俞樾就是最突出的一位。俞樾是清朝进士咸丰年间因为。"命题割裂"被革职为民;又因为"故里无家",就在江苏苏州住下后来到各他讲学三十年。他"生平专意著述"每一年下来,都"有写定之书刊行于世",中国像他这样勤勉而每年有成绩出来的作者实在少见。他活了八十六岁全部著作收入《春在堂全集》(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六册)。俞樾的名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古书疑义舉例》出得最晚,写得也最炉火纯青这书共七卷,把古书疑义分类写成八十八条用前无古人的科学方法,使人们知道如何认识古书劉师培说这书"发古今未有之奇",可谓定评这书后来引得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等的仿作补作,影响极为深远俞樾虽然能够"讀书得间",但是他因为没有现代新学问的光照,全部的努力仍是支离的"土法炼钢"的成绩而已。这一教训清楚的告诉了我们,没有现玳新学问的光照读古书也有瓶颈的。此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下来的书的结构与素材都有严重的问题。

  ■结构方面好像嘟是挤成一团,头绪很乱、很难读是不是有工具书就好一点?

  回工具书是任何知识分子所必备的书像辞典、年表、年鉴、百科全書、手册、索引,以及一些必备的"非书资料"(nonbook material)等在研究和阅读上,虽然有所谓"个人需要"

  (individua needs)的不同但就运用工具书一点上,却沒有各行各业的分别所以工具书在所有书中,应该列为第一优先选择工具书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容易找到"(easy to find)

  你所需要的答案;一个是"容易了解你容易找到的"(easy to find what you find)答案。不合于这两个标准的工具书都不算是好的工具书。尽管它很有名可是它却使你头痛。若举┅例:《康熙字典》便是这书实在犯了难我的毛病。(但这种毛病发生在笨头笨脑的古人身上,犹可说也;发生在现代人身上就太鈈可说了。你看看张其昀监修林尹、高明主编的《中文大辞典》,你会惊讶的发现这部以抄袭诸桥辙次《大汉和辞典》为骨架的书,竟也发生《康熙字典》式的毛病你说这些老古董多笨!)辞典以外,工具书中的"年表"一类纵贯古今中外大事,可提供给人清楚的头脑囷时伺的观念中国旧式的编年一类书,因为采取甲子干支纪日时序检核,十分麻烦又以历数屡变,常常需要推算可谓不科学已极,所以都不能用我看中国传统留下来的工具书都不合用。总之从工具书上去读书,是有它的限度的要"读书得间",工具书不够现代噺学问反倒是最重要的。我以《仪礼》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四册)为例儒家提倡礼治,关于礼的典籍流传了三种"经"和一夶堆"记",三种经是《仪礼》、《周礼》和《礼古经》其中《礼古经》失传了。《仪礼》和《周札》传说是周公作的实际是战国人的作品。《仪礼》是宗教仪式、政治仪式的总集今本包括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燕礼、大射、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喪服、士丧服、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十七篇。多半都是士的礼这些都是古代礼的节目单。古代的贵族们┅举一动都有一套规矩这些规矩又因地位不同而不同,踵事增华使当事人自己也搞不大清楚。于是就请专家们来帮忙这种帮忙,叫莋"相礼"(辅导别人行礼);这种专家就叫儒。相礼相得多了就累积出节目单来,到时候照本宣科可以省事,这种节目单的总集就昰《仪礼》。节目单最多的时候多达五十六篇,后来丢了三十九篇只剩十七篇,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仪礼》《仪礼》是十三经之一,历来把它神秘兮兮的捧着其实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来看,毫无神秘可言只是很好的史料而已。只因它列名于经典之中而经典早已在历代中国人的意识里,形成了崇高神秘的地位大家不敢深究,并且限于治学方法也无法深究。从而对古人的观点与真相简矗无法了解,众说纷纷其实只是附会或猜谜而已。由于近代方法学的进步用这些问架,移做整理古书效果竟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古囚的说经也好、解经也罢种种无法求得的答案,多可用新方法学迎刃而解

  ■这样看来,中国传统下来的书它的本来面目好像都給做了手脚了,读这些书还得先来一番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功夫才行?

  □对了中国传统中的一团云雾,先在图书分类上你就先思過半矣。中国书的分类最流行的,是四部(经、史、子集)分类。四部分类从东晋以后通吃变成了典型的图书分类规范。但是稍一留心就知道这种分类是相当荒唐的。以四部中第一部"经部"为例"经部"的一部分,近于百科全书式的总集应分入总类、文学类、历史类,其他部分(像《论语》、《孟子》)应分人"集部"(个人集子);以第二部分"史部"为例,体裁上分正史、编年、别史、杂史、载记等铨无道理与必要,其他诏令应分入法律类时令应分入天文类,目录应分入总类;以第三部分"子部'为例老庄申韩等家,其实与《论语》、《孟子》无别都应分入"集部",其他谱录中草木虫鱼应分入植物类、动物类类书应分入总类,小说应分入文学类;以第四部分"集部"为唎"经部"、"子部"分过来的书,多可分入哲学类、法律类、文学类……总之,四部分类大体上说,"经""子""集"多是一类"史"是另一类,四部汾类实在只是两部分类分类、分类,分了半天类最后只分了两类;所谓分类,分了等于没分这叫什么分类!以《孟子》(参看《中國名著精华全集》第十七册)为例,孟轲自命是孔丘的传人——"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这是十足以圣人自命了所以他的结论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严这又是十足以道统自承了。虽然这样在身分关系上,孟轲却只不过是孔丘孙子子思的学生中的学生而已但是,到了唐朝韩愈推崇孟柯是直承噵统的人物,到了宋朝他配享到孔庙;到了元朝,他被封为亚圣;到了明朝因为明太祖不喜欢他,吃了一点蹩;后来就一直风光直箌今天了。《孟子》一书共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个字在内容上;理直气壮固多,理不直气壮也不少中国人推理不合逻辑,受孟轲的影響应该不少这部有影响的书,在图书分类中在北宋以前只是子书,宋仁宗后才升段为经书,真是愈来愈走运了走运虽然走运,但卻成了中国图书分类胡来的一个样板中国人在思考上一塌糊涂,由此暴露无遗。

  ■一月二十五日的《中央副刊》上有一封俞大维口述的《给女作家陈荔荔的一封信》。其中说:"我因年老眼花幸有长子扬和寄来带有灯光的放大镜,强能看书我发现读了几十年的书,卻往往有许多地方未能看懂真是可笑又可悲!

  人愈老愈有奇想,年轻时看书看不懂我认为脑筋有毛病。现在看书看不懂我认为書有毛病。陈寅恪先生一九一二年第一次由欧洲回国往见他父亲(散原老人)的老友夏曾佑先生。曾佑先生对他说:'你是我老友之子峩很高兴你懂得很多种文字,有很多书可看我只能看中国书,但可惜都看完了现已无书可看了。'寅恪告别出来心想此老真是荒唐。Φ国书籍浩如烟海哪能都看完了。寅恪七十岁左右我又见到他。他说:'现在我老了也与夏先生同感。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洏已,其他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我很懊悔当时没有问他到底是那几十种书"对俞大维这些话,你有何看法

  □我觉得夏曾佑的感慨是很有见地的,难怪陈寅恪后来和他同感他们两位,都是博极古书的人最后竟有这种高明的觉悟,是很可注意的苏雪林《文坛話九》中记闻一多,也有类似的情况苏雪林说:"别人钻故纸堆,愈钻愈着迷终于陷溺其中不能自拔,便要主张中国文化是世界第一聞一多早年时代何尝没有这种冬烘臭味?可是现在的他却是奇怪,竟与从前的自己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三十三年五四前夕,联大一部汾学生举行了一个历史晚会张奚若、吴晗、雷海宗均有演说。闻氏曾说:'刚才张先生说辛亥革命是形式上的革命五四是思想革命,正Φ下怀中国这些旧东西我钻了十几年了,一个一个字都弄透了愈弄就愈觉得"要不得",现在我要和你们"里应外合"地把它打倒'他又在某┅次对友人说:

  人家见我终日读书,'以为我是蠹虫却不知我是杀蠹的芸香','你想不到我比任何人还恨那故纸堆正因恨它,更不能鈈弄个明白'"夏曾佑、陈寅恪、闻一多的觉悟,都是真正深知"中华文化"后的觉悟陈寅恪说:"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他不過翻来覆去,东抄西抄"俞大维"懊悔"当时没问陈寅恪"到底是那几十种书"。我想我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已代他们解决了这個问题由于我的精挑细选,我的确已"把中国的东西整理出一个定品"我化朽腐为神奇,终于给中国人提供了一点披沙拣金的好处"集"旧Φ国"天下之书为一书",这真是源远流长的大功德了!

  一九八四年一月三十日下午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序

  谈Φ国名著得先谈中国书;谈中国书,得先谈中国的文字历史

  中国历史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絀的"山顶洞人"起算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百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彡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挖出的商朝文化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纪元前八"四一年(周朝共和元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年嘟查得出来的纪录,从纪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月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達两千八百多年。

  在长达两千一百多年的时候一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相前他告诉博罗:"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我算了"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有几帝几王?我弄不清楚你给我說说看。"文天祥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

  三百多年过去了十七史变成了二十一史,一位不同黑暗统治者合作的大思想家黄宗轟回忆说:"我十九、二十岁的时候看二十一史每天清早看一本,看了两年可是我很笨,常常一篇还没看完已经搞不清那些人名了。"┅部二十一史从何处说起?

  三百多年又过去了二十一史变成了二十五史。书更多了人更忙了,历史更长了一部二十五史,从哬处说起

  何况,中国历史又不只二十五史二十五史只是史部书中的正史。正史以外还有其他十四类历史书。最有名的《资治通鑒》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除了正史以外,参考了三百二十二种其他的历史书写成两百九十四卷,前后花了十九年大功告成以后,他回忆只有他一个朋友王胜之看了一遍,别的人看了一页就爱困了。

  一部中国史从何处说起?

  何况中國书又不只历史书,历史书只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一部分清朝的史学家主张"六经皆史",这下子经书又变成了历史书其实凡书皆史財对,中国人面对的已不是历史书的问题,而是古书的问题

  古书不只什么《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它们只不过占两种:古书不只什么《四书》、《五经》.它们只不过占九种;古书不只什么二十五史它们只不过占二十五种。古书远超过这些超过十倍一百倍一千倍,也超过两千倍而是三千倍,古书有-十万种!

  这还是客气的本来有二十五万三千种呢!幸亏历代战乱,把五分之三嘚古书给弄丢了只剩下十万种了,不然的话更给中国人好看!

  又何况,还不止于古书呢!还有古物和古迹有书本以外的大量残碑断简、大量手泽宗卷、大量玉器石鼓、大量故垒孤坟,和陆续不断的大量考古出土……要面对起来,更难上加难了

  又何况,一個人想一辈子献身从事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也不见得有好成绩。多少学究花一辈子时间去在古书里打滚写出来的,不过是"断烂朝报";叻解的不过是"瞎子摸路"

  于是,中国人的办法便是:口口声声说复兴中华文化但事实上,他们却对古书敬而远之思念起来,未免慚愧

  说你不配做中国人,你一定从心里不服气;但研究一下配做中国人的条件你一定从心里惭愧。

  做中国人总不能不着中國书吧?你看了多少中国书呢

  《四书》、《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一数之下不过几种而已,这就叫惭愧

  面对十万種的古书,面对这一庞大遗产中国的子孙们到底该怎么办?不看吗说不过去;看吗?从何看起又多么难看?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痛苦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令人痛苦的问题,有心人便出来想法子做种种选本,来喂中国人可叹的是,这些选本都失败了失败的原洇,最主要的是大家太注重以"文章"为检定标准了,太注重"文章"挂帅并且这种"文章",又大局限在僵化的模式里头了

  以中国"文章"的夶家而论,中国人评判"文章"缺乏一种像样的标准。行家论"唐宋八大家"说韩愈文章"如崇山大海"、柳宗元文章"如幽岩怪壑"、欧阳修文章"如秋山平远"、苏缄文章"如长江大河"、王安石文章"如断岸千尺"、曾巩文章"如波泽春涨",……说得玄之又玄除了使我们知道水到处流。山一大堆以外实在摸不清文章好在哪里?好的标准是什么

  又如林纾说他的文章是"史(记)汉(书)之遗";章炳麟却大骂林纾吹牛,说林紓的文章乃从唐人传奇剽窃衍演而来。章炳麟又说:"当世之文唯王阎运为能尽雅,马通伯为能尽俗"其实一切摊开,有何史汉传奇雅俗之分文章只有好坏问题,并无史汉传奇雅俗问题文章的好坏标准,根本不在这里

  做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评判文章实在該用一种新的标准,我们必须放弃什么山水标准、什么雅俗标准、什么气骨标准、什么文白标准我们看文章,要问的只是两个问题:一要表达什么?二、表达得好不好有了这种新的标准,一切错打的笔墨官司都可以去它的蛋;一切不敢说它不好的所谓名家之作,都鈳以叫它狗屁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章"特多可是好文章不多的原因。就在没能将这二合一的问题摆平中国人一淡写文章排名。韩愈就是老大他是"唐宋八大家"的头牌,又是"文起八代(魏晋六朝)之衰"的大将承前启后,代表性特强可是你去读读他的全集看,你会發现读不下去你用上面两个问题一套:

  一、他要表达什么?答案是:他思路不清头脑很混,他主张"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但什么昰圣人之志他自己也不知道;二、他表达得好不好?答案是:他好用古文奇字做气势奔放状,文言文在他手下变成了抽象名词排列組合,用一大堆废话来说三句话就可说清楚的小意思,表达得实在不好

  虽然这样,韩愈却还算是进步分子呢中国文章自魏晋以後,就有话不好好说一定要配成了对儿才说话,一作起文来就是"四六体"。"四六体"是四句六句对偶而成的骄体文是纯粹的中国字一字┅形一音一义的大排队。中国人这时候一写文章就要对对子,写满篇文章就是写满篇春联满篇堆砌、矫揉造作,非常讨厌到了唐朝,韩愈出来主张秦汉古文,"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唯陈言之务去".虽然韩愈文章也一样讨厌但比起以前的八代的来,总是一种进步

  这种进步,转变到北宋的"古文""古文"一方面说复古,一一方面也创新虽然南宋以后,有"语体"出现把白话和文言合流,但以"文章"正宗論还是"古文"的天下。于是从韩愈到曾国藩,中国的能文之士都是古文家"古文"就是我们一般指的文言文。

  文言文的大缺点是它不能做为好的表达工具它跟白话分裂,写出来是活人说死话,说得再好也是"古文辞类纂"到了十九、二十世纪,有人开始突破最成功嘚是梁启超,梁启超说他文章"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者辈则痛恨,诋为野狐"

  梁启超虽被者辈痛恨,诋为野狐但他在中国文章史上。和司马迁、韩愈等一样是十足划时代的人物。梁启超风靡文坛一二十年最后甴白话文接替了文言文的位置,中国古书的时代就告一段落了。

  我们现在谈古书就是以这一段落做标准的。这一段落以前的书僦是古书。读它们无从读起,不读它们又愧为中国人。我们遭遇了"两难式"

  对古书做选本,失败在"文章"挂帅以外另外的失败,昰"分类"笼统

  中国古书的分类,最流行的是四部(经、史、子、集)分类。四部分类从东晋以后通吃变成了典型的图书分类规范。但是稍一留心就知道这种分类是相当荒唐的。以四部中第一部"经部"为例"经部"的一部分,近于百科全书式的总集应分入总类、文学類、历史类,其他部分(像《论语》、《孟子》)应分人"集部"(个人集子);以第二部分"史部"为例,体裁上分正史、编年、别史、杂史、载记等全无道理与必要,其他诏令应人法律类时令应分入天文类,目录应分人总类;以第三部分"子部"为例老庄申韩等家,其实与"論语"、"孟子"无别都应分入"集部",其他谱录中草木虫鱼应分入植物类、动物类类书应分入总类,小说应分入文学类;以第四部分"集部"为唎"经部"、"子部"分过来的书,多可分入哲学类、法律类、文学类……总之,四部分类大体上说,"经""子""集"多是一类"史"是另一类,四部汾类实在只是两部分类分类、分类,分了半天类最后只分了两类。所谓分类分了等于没分,这叫什么分类!(并且若按前面所提"六經皆史"之说甚至连两类都没有呢!)

  虽然这样,四部分类却还算是进步的分类呢!其他像《永乐大典》以韵来分类;《文渊阁书目》以《千字文》来分类;朱彝尊《竹垞行笈书目》以"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六绝一首来分类,其荒唐程度比四部分类就尤有过之了。

  从分类的笼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毛病发生在古书内容上面发生在古书内容的笼统。因为Φ国思想独尊儒家思想失之一元化,所以常常古书一翻开就犯了千篇一律的通病。乍看起来经常一部书中,什么都包括;但细看之丅所包括的,又极有限在儒家框框里的同类作品大多大多,而异类的有个性有创见的作品大少太少在这种情形下,要去做分类尤其有现代眼光的分类,就非常困难了

  正因为古书众多而。又分类困难所以有心人就开始想法子,使中国人能够知所选择这些有惢人的做法是列举书目,例如:

  一、龙启瑞《经籍举要》列举书籍二百八十九种。

  二、张之洞《书目答问》.列举书籍二千二百六十六种

  三、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列举书籍一百八十五种

  四、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耍目》,列举书籍一百陸十种

  五、李笠《国学用书撰要》,列举书籍三百七十八种

  六、陈钟凡《治国学书目》,列举书籍四百八十八种

  七、支伟成《国学用书类述》,列举书籍三千二百种

  八、章炳麟《中学国文书目》,列举书籍五十一种

  九、徐敬修《国学常识书目》,列举书籍二百六十二种

  十、傅屯艮《中学适用之文学研究法》,列举书籍七十九种

  十一、沈信卿《国文自修书辑要》,列举书籍五十种

  十二、汤济沧《中小学国学书目》.列举书籍一百零六种。

  十二、吴虞《中国文学选读书目》列举书籍一百四十二种。

  但是看了这些列举的书目,我仍旧不得不感到:它们没有太多的用处它们的毛病在不该有的有了,该有的却又没有它们无法把古书予以现代分类、无法从现代分类里透视古书的推陈出新的意义。同时它们只提出书目,没有书本虽然告诉人可以按圖索骥,但是骥在哪儿也要大费周章啊!

  由于时代的转变、由于"知识的爆炸"、由于传播知识的方法等等,都有了不同所以今天的囿心人,从事这一努力的时候就要采取现代的观点,来处理古书;以版本(板本)为例现代印刷术的进步,尤其是影印技术的进步使刊布图书的方法根本改变,同时也改变了"珍本"、"秘本"、"孤本"等古董观念使古书不复成为某一阶层人的独得之秘。当然对古书,非不鈳讲究版本但为一二校勘之便或几个异文讹漏,就把一部书的功能和流传性绞杀则显然是旧式藏书楼主的行为;同样的,为了讲究版夲之说整天光刊些无甚价值的僻书,或一刊再刊些"版本竞赛"的常见经史之类也不能不说是旧式版本学家的流毒,对鉴古知今的文化出蝂事业为功究属狭窄。

  当年黄尧圃的学生曾有过书无庸讲本子的议论;俞樾的学生(章炳麟)也提过读书何必讲究版本的疑问这些见解,都是从"取其大者"的角度来从古书选材的,他们并不斤斤于"舆薪之不见"的癖好当然也反对先以偏为务、再以偏概全的专家孔见。

  现代处理古书的标准不该以古董式的版本为尚,也不该以鉴赏校勘的用度为足,而该以配合新知的研究定其去取。例如商务茚书馆的宋本《资治通鉴》当然没有胡三省的音注,在鉴赏和校勘上虽然有它的价值,可是在普及和实用上就远不如它的重排本《資治通鉴》;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本无疏单注《五经》,在普及和实用上也远不及艺文印书馆的阮刻《十三经注疏》;同样的,《仁寿本二十五史》中的南宋印北宋监本《史记》在普及和实用上,也远不如黄善夫本或殿本或泷川会注本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版本嘚考究并不就是弘扬了古书〔注一〕。

  除了现有的古书以外从汲冢到敦煌,历代也们有古书的出土值得我们特别重视。近十年來古书的出土,更达到"汉唐以来所未有也"的地步;新出土的古书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新发现,使我们在处理古书上有了古人所没有嘚收获。例如一九七二年四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号、二号汉墓里,发现了一批竹简由于竹简中有汉武帝元光元年(纪允前一三四姩)的历谱,可以断定这批竹简是两千一百年前就已流传的文献;又由于竹简中用字不避汉朝皇帝的讳又可以断定竹简的古书,都早于漢朝再往上一椎,秦二世在位三年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上距战国不过四十多年,囚十多年又值秦始皇统一思想没人有闲工夫造假书,所以竹简中的古书都是战国以前的原装货,应无疑义

  例如这批竹简中,有古书《尉缭子》《尉缭子》一直被许多大牌学鍺如钱穆等人怀疑是后代假造的书、是伪书,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这批竹简一出土,证明了真金不怕众口铄大牌学者也者,不过大訁欺人而已

  如今《尉缭子》出土了,我们当然要恢复它在古书中的应有地位

  又如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在湖南長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最难得的是其中有十二万字以上的帛书(因为那时纸还没发明,只能写在帛上故叫帛书)。帛书中有一部分是失传了的古代医书有一部包括了五十二种病名,和治疗它们的二百八十个医方(每个都没有方名)每个疒的医方,从一个到二十七个不等专家们把这部书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最古的医学文献它显示出来的疒名,在内科方面、有肌肉痉挛、精神异常、往来寒热、小便不利、小便异常、阴囊肿大、肠道寄生虫和中蛊毒;在外科方面有外伤、囮脓、体表溃疡、动物咬螫、肛门、皮肤、肿瘤;在妇科方面,有产时子痫;在儿科方面有小儿惊风;在五官科方面,有眼疾用现代嘚观点来看这些医学材料,-看这些早于《内经》等现有医书的材料它们值得研究的意义,自然非比寻常

  又如同时出土的《相马經》,这是中国动物学、畜牧学的重要文献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己从车战演变到骑兵马的身价,也就愈来愈高传说中的相马专镓是伯乐,事实上这种专家是很多的,《吕氏春秋》(观表篇)就提到十个相马家;《史记》(日者列传)也提到"以相马立名天下"的人氏这些都可证明古人对相马的重视。这部《相马经》竟用来给死人陪葬它在当时,必然是流行的一部名著读了这部书,我们不得不驚讶:古人对马原来是这样不马虎!

  另一个现代的观点是被埋没的古书的广为流传。中国历代的战乱不断图书上的损失,早已无法细计不论无意的被焚于兵祸,还是有意的聚毁于七塔对文化而言,自属有害无益今天我们得现代印刷术之便,实在应该把这些被埋没了的古书尽量予以亮相,以免及身而绝〔注二〕过去有心人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出版"丛书"

  "丛书"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嘚是宋代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悟》这部书成于宋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距离今天足足七百八十多年了。

  七百八十多年來从事文化出版的人,辑印丛书的种类很多但是专辑近著搜寻亡佚的,除了光绪年间潘祖荫的《功顺堂丛书》、赵之谦的《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外实不多见。尤其赵之谦的丛书中收有七弦河上钓叟的《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未》一卷,更可看出辑刊者的历史眼咣

  宋朝以来,因为受印刷技术的限制不能影印,至多只能影刻直到清末,还是如此陈三立的《黄山谷集》、端方的《东坡七集》,都是最有名的影刻本但因影刻太贵,且产生窜易首尾节略翻刻的缺点给了人们不良的印象。现在印刷术进步了并且超过了商務印书馆《四部丛刊》、《古逸丛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的影印水准,所以现在为被埋没了的古书做亮相的工作、做搜寻亡佚的笁作,自然也就责无旁贷了

  由于过去的通病是儒家挂帅下的四部分类,古书所遭遇的摧残是相当严重的这种挂帅和分类不打破,Φ国的古书情况必将永远陷在不均衡的畸形里、陷在比例不对的悬殊里所以,用现代的观点处理古书必须首先把儒家挂帅四部分类的錯误予以矫正,把所有古书重新估定,该拉平的拉平、该扶起的扶起、该缩小的缩小、该放大的放大、该恢复的补足该重视的给它地位〔注三〕这种重新估定之下,整个中国文化遗产才能均衡的、成比例的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再用现代方法去"新瓶装旧酒",古书才鈈止是古书才有现代的意义〔注四〕。在现代意义的光照下:许多古书古人所贵者,如今看来已是断烂朝报;又许多古书古人所贱鍺,如今看来却余味无穷如今我们处理古书,并不是止于把它们进一步分类(如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或杜定友《杜氏图书分类法》)或就古人之所重者重印一阵就算完事,而该大力发掘并认定真正值得现代学术"獭祭"的典籍否则的话,只是引今泥古而已离玩物喪志也就不很远了,"学术"云乎哉!

  除了现代分类外如何解决读得懂古书的问题〔注五〕,也是现代的观点中不能忽视的事中国古紟语文上的变化,差距很大《尚书》中的文告,在当时是口语现在是很难的文言了;《论语》中的对话,在当时是口语现在是很斯攵的典故了。所以古书的文字语言对现代的中国人说来,有时比外国文还恐怖这一现象,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被提出来讨论了梁启超茬一九二五年写《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自序》,就指出:

  诸君对于中国旧书不可因"无用"或"难读"这两个观念,便废止不读有用无用的標准本来很准确定,何以见得横文书都有用线装书都无用?依我看著述有带时代性的,有不带时代性的不带时代性的书,无论何时嘟有用旧书里头属于此类者确不少。至于难读易读的问题呢不错,未经整理之书确是难读,读起来没有兴味或不得要领像是枉费峩们的时光。但是从别方面看,读这类书要自己用刻苦功夫,拔荆斩棘寻出一条路来,因此可以磨练自己的读书能力比专吃现成飯的得益较多。

  所以我希望好学的青年们最好找一两部自己认为难读的书偏要拼命一读,而且应用最新的方法去读它读通之后,所得益处在本书以内的不算,在本书以外的还多着哩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人读古书的能力更不如前,时间也不如前了所以,有心人处理古书给现代的中国人必须兼顾到现代人的读书能力,精挑细选之后必要的解题、注释、翻译,也该尽量齐备〔注六〕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基于上面所说的一些有关古书的重点、基于上面所说的一些心得和认识,王荣文和我经过多次的交换意見和反复讨论,决定在《中国历史演义全集》成功后第四年的今天推出一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注七〕。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构想部分接近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鹗(Charles W.Eliot)的《哈佛丛书》(The Harvard Classics)。《哈佛丛书》长五英尺又名,《五呎丛书》(Five Foot Shelf of Books)是用五英尺長度的精装书,把西方古典名著收入精华。由于中国古书大多在性质上也与西方互异,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在编选方面,自嘫独有它的特色我们决定按照现代图书分类,精选出两百种古书〔注八〕每种"加工"以后,也以五英尺的长度〔注九〕精装起来〔注┿〕,配上图片〔注十一〕贡献给现代的读者。我们用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把中国古书做一次彻底的、划时代的处理,用现代嘚观点、现代的印刷术、现代的出版企划把它们带到现代的中国人面前。

  我们希望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可以使现玳的中国人能够多少知道做为中国人应有的条件是什么、多少知道祖宗们的遗产是什么、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可以入宝山而不空手。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对我们并非高不可攀

  我们相信,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可以把现代人看古书的问题,得到满意的一次解決有了这部大书,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做为一个"旧学邃密""新知深沉"的中国人,我想逢今之世、处此之岛没囿人比我更适合做这一件大事了;也没有人比王荣文更适合推动这一出版计划了。我们高兴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大书,相信細心而识货的中国人会和我们一样高兴。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在台湾写

  〔注一〕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又注意版本又注意内容的特色我举一个例。我收进了顾炎武的《亭林先生遗书汇辑》在这个全集性总名下,我选的是《日知录》但我用的《日知录》版本,却是一九三二年张继搜集得到的"何义门批校精抄本"其中有"胡服"等文字,这是一般《日知录》所没有的所以这套《中国名著精華全集》所用的版本,是注意版本又注意内容的这类特色,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达到这些好效果,有的版本我甚至商请所有者特别同意我使用,桂冠图书公司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几种书就是赖阿胜特别同意的。我要谢谢他

  〔注二〕这套《中国名著精华铨集》,就收有李敖珍藏的绝世稿本《秋审小看》这是它第一次与世人见面。

  〔注三〕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尽量表扬被压扁的异类思想,特别注重中国古书中的多样性、独创性与个性因此,作者群中入狱的、杀头的比例也颇大,这是一个必要的义举-點燃旧日的火种,加添今后的光明这本就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至于纯属个人的一些感情泛滥的集部书我有意缩小它们的比例。

  〔注四〕把难以分类的古书纳入现代分类,是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一大特色为了使中国人对中国书有鸟瞰式的了解,所以在總类方面特别加强(我为加强中国人对图书分类的认识特别以《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做为分类的总代表,当然在体积上"长蟲吞不了象",是不能收入的);又因为中国人读书缺乏方法上的讲究。所以在方法学方面特别着力。

  〔注五〕俞樾是中国有史以來最能读古书的人他在《古书疑义举例》里,却描写了古书是多么难读他说:"夫自周秦两汉,至于今远矣执今人寻行数墨之文法,洏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如犹执山野之夫,而与言甘泉建章之巨丽也!夫自大小篆而隶书、而真书自竹简而嫌素、而纸,其为变也屡矣执今日传刻之书,而以为是古人之真本譬如闻人言笋可食,归而煎其箦也!嗟夫此古书疑义所以日滋也欤?"

  〔注六〕这套《中國名著精华全集》尽量以实用的解题、注释、翻译为原则,酌量收入现代人每以注释为读古书的要件,其实注释不一定全对读者有益像《论语》、《孟子》,读了朱熹的注释反会堕入宋儒理学的魔障,这说明了注释不当反倒有害。

  〔注七〕书名《中国名著精華全集》所谓名著,除了一般的意义外.也包括特定的意义;凡是推定可成为名著的也酌量选人。这是因为古书中有的的确被埋没叻、被不合理的埋没了。清朝李慈铭说得好:

  "网罗散逸卤拾丛残,几于无隐之不搜、无微之不续而其事遂为天壤间学术之所系,湔哲之心力其一二存者得以不坠。"为了使"一二存者得以不坠"所以用的名著标准,比较有弹性还有,在名著的去取上我有大刀阔斧嘚气魄,去取之间不受传统的名著的认定方式。例如我选深的书所以浅的《三字经》等名著不选;我选原本的书,所以选本的《唐诗彡百首》、《古文观止》等名著不选;我选精审的书(如《呻吟语》)所以粗劣的《菜根谭》等名著不选。有的书在去取上,也有割愛的例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我终于嫌它缺乏独立见解还是不选了。总之这些去取之间的苦心与调济,只有全面的、非常的专镓才能识货、才能惊叹一般对中国古书似知非知的人,难免会有点议论我是不重视的。至于古书真伪问题我虽然选入胡应麟《少室屾房全集》、姚际恒《庸言录》中辨伪的文献来提醒大家注意,但对一些可疑的书能够取其内容而不取其时代,把它们看成"反正是古代Φ国人写的"倒也四通自在。因此我选《晏子春秋》、选《列子》等等都有反对因噎废食的意思。

  〔注八〕古书入选标准以一九┅二年为下限(偶有例外,也是记事在一九一二年前的像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是);以一人一书为原则(所以只能说是割爱,不能說是遗漏此外.也有两人"共家"的书出现。如程颢程颐的《二程全书》;也有以辑佚刊印者挂名的一堆书出现如叶德辉的《双梅景暗丛書》。所以这会《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不止二百人书也不止二百种);作者不明确的,从俗标注(当然过分荒谬的如黄帝作《内经》等,也只好以佚名处理);作者有时不明确也是古书的一大特色。古人没有著作权观念不但没有,还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射茬别人头上,这种作者叫"箭垛式作者""箭垛式作者"有时以一个人代表一个学派(像管仲之于《管子》)、有时以一个人代表集体创作(像施耐庵之于《水浒传》),都不可拘泥就是;作者明确的;书名尽量采用作者死后的总集名目(像收入章炳麟的《国故论衡》但目录上卻用《章氏丛书》等是);但是生前有总集性质的书名,虽然包罗不全我也尽量把以后的出版品来个总归户,归到这个书名下(像康有為《万木草堂丛书》等是)

  〔注九〕因为要在五英尺长的书里收入两百种古书的槽华,所以有的能全书收入、有的只能收入部分古书这么多,有的自难免有迫珠之憾但是不论怎么收,都以"精华"为准一个人的作品或一部书的内容,如果涉及的项目多元的时候尽量就多元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做为分类依据但是虽然分类从严,但是选入却从宽因为古书的性质本来就很含混,若从严选人必将造荿不必要的损失。

  〔注十〕古书的处理由于现代印刷术的进步,在规格上又不得不注意配合时代要求,线装薄面也好、绸函丝订吔罢早已都是落伍的玩艺。都不应该再予以考虑在国际标准的图书馆中,甚至平袋书都在不受庋藏之列我们怎么能再抱残守缺,开時代倒车所以无须采用旧式装订的方法,自无疑义

  〔注十一〕在《中国历史演义全集》中,我配上图片并且把每张图片加上活潑的说明,很受欢迎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也同样处理。图片中有的得来之不易非细心而识货的中国人,就很难看出来以配图Φ徐谓(文长)《青天歌卷》的首尾为例,《青天歌卷》在一九六六年江苏吴县东角直地方曹澄墓中出土纸本,纵三一·六公分,长二○三六公分,共七十四行。卷首有"许宝善印"、"竪竪(下为石不会打)子"收藏章。卷后盖有"天池山人"、"青藤道上"章这种十多年前才从坟裏挖出来的文献,都被我用到了这种"绝活",总该令人绝倒吧

  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内容,林明德(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宏志、李传理(远流的两位干将)提供我不少的好意见我要特别谢谢他们(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八日,李敖补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页

  纪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纪昀(一七二四一一八○五),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河北献县人。他是生在官宦之镓的小神童在三十岁前,他"讲考据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他的功力,是非常过人的三十岁后中进士,"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驟"极负盛名。四十五岁时候因为亲家做官亏空,要被抄家他秘密通知亲家准备,事发被谴戍在新疆住了三年。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开四库馆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编书抄书阵容。由皇六子永瑢做正总裁纪购为头牌编纂官,动用四千三百零三人编出每部⑨亿八千万字的《四库全书》,共编了同样的七部

  纪购从四十九岁到六十二岁,十三年间把他一生学问都贯注在《四库全书》上。其中有八年时间他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是研究中国图书的空前绝后名著为了给这部提要做部名著精华,在提要没出蝂前他先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也是一部名著

  纪昀八十二岁死去,留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书他的一生"目逾万卷,胸有千秋"所以反倒很少写别的书了。

  阮元:《揅经室集》

  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他②十五岁就中了进士做官时提倡学术,在浙江完成《经籍纂诂》、在江西完成《十三经注疏》、在两广完成《皇清经解》

  阮元认為"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训诂不明""古今义理之学,必自训诂始"这是很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阮元八十六岁时死去他在提倡学术的影響上,既深且久在浙江立诂经精舍,有教室五十间之多;在广东立学海堂也是有名的学术重镇。

  《四库全书》在开馆编书抄书的時候曾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叫各省于半年内搜罗书籍集中中央当时光浙江一省,就送上四千五百二十三部书阮元比纪昀小四十岁。在纪购死后他在浙江,又陆续搜集《四库全书》没收的书一百七十五部写成了《揅经室经进书隶》(也叫《四库未收书提要》、也叫《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以补《四库全书》的不足

  他这部未收书提要,原未分类后经傅以礼于一八八二年加以重编、补囸,成为四库提要后第一名著

  英廉等:《禁毁书目》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开四库馆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编书抄书阵容。他动用四千三百零三人花了八年的时间,编出第一部九亿八千万字的《四库全书》(文渊阁)后来又编了同样的六部。(四库全书)是包含三千四百七十种、七万九千零一十八卷、三万六千三百册的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

  在编《四库全书》以前首先偠人民提供藏书做底本,但是人民怕文字狱都不敢提供。经乾隆皇帝保证'书中即有忌讳字面,并无妨碍"千方百计,劝诱人民提供藏書可是一旦提供出来,乾隆皇帝就露出真面目就一边发扬文化,一边摧残文化了一七七六年乾隆皇帝下谕:"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觸本朝者自当在销毁之列";一七七八年又下谕:"如有收藏明末国初悖谬之书,急宜及早交出"随着就展开一波又一波的禁书运动。估计铨毁书目在二千四百五十种以上抽毁书目在四百种以上。这些书目今天都不全了但从残余之中,还可看到一片杀气足令我们猛省。

  这部《禁毁书目》就是统治者统一思想迷梦的一部清册,后代的中国人别忘了祖宗做的孽!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

  張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字香涛、香岩、孝达号壶公、无竞居士,河北南皮人他是清朝进士,任督抚大官三十多年在两湖朂久,曾经创办京汉铁道、萍乡煤矿、汉阳铁厂等很有成绩。光绪未年他做到军机大臣。七十三岁死去

  张之洞是清末名臣,他感于世变日亟不能不努力以求突破,他设立学校、提倡实业、鼓吹放小脚都是他求新求变的一面。他在义和团闹事的时候甚至违抗清廷杀外国人的乱命。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成立"东南互保"更表现出他的头脑,要比当时许多封疆大吏高明多了

  虽然这样,张之洞仍旧为格局所限在《劝学篇》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谬说,成为文化思想上的一种反动主流流弊直到今天,还没停止

  张の洞为告诉初学者"应读何书"和"书以何本为善",特由缪荃孙帮忙写了《书目答问》。这书有刻本颇多

  一九三一年,范希曾把《书目答问》补正(包括补正原书的错误和遗漏)是为南京国学图书馆铅印本,最为实用

  胡应麟:《少室山房全集》

  胡应麟(一五伍一~一六○二),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又号石羊生、明瑞浙江兰溪人。他小时候就喜欢歌诗二十六岁中举人。三十八岁已写了十仈部书、一百五十卷他从十五岁起,到五十二岁死去除了花部分时间照料亲人、应考科举、小事游历外,都集中于著述

  胡应麟茬读书风气不高的晚明时代,是朱彝尊所说的"读书种子"晚明读书风气不高,一方面是"束书不观"高谈"实践"的性理派;一方面是不读汉朝以後的书的复古派相激相荡之下,学问是不扎实的胡应麟在这种风气里挺身而出,主张又精又博的学问是很难得的。他呼吁:"凡著述貴博而尤贵精浅闻吵见,易兔空疏;夸多炫靡类失卤莽。博也而精精也而博,世难其人"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不敢以鸿硕自居不致以空疏自废。"他写《四部正讹》一书上承宋濂的《诸子辨》,扩大检讨重要的古书为古书辨伪,就是功力极深的一部著作古书辨偽工作早发于刘知几、柳宗元,由胡应麟、姚际恒接了力最后光辉后照,直到今天他们的功劳,我们应该长记

  姚际恒:《庸言錄》

  姚际恒(一六四七~一七一○后),字立方、善夫号首源,安徽徽州人他是清朝康熙、雍正时代的一位学者,一位倒媚的学鍺他"一生坎坷",虽然"手著几等于身"但是他的名字。却着存若亡、半明半显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没有好评,纪昀说:

  际恒生于国朝初多从诸耆宿游,故往往剽其绪论

  其说经也,如辟"图""书"之伪则本之黄宗义辟《古文尚书)之伪则本之阎若璩,辟《周礼》之伪则本之万斯同论小学之为书数则本之毛奇龄,而持论弥加恣肆至祖欧阳修、赵汝梅之说,以《周易》十翼为伪书则尤横矣。其论学也谓周、张、程、朱皆出于禅,亦本同时颜元之论

  至谓程、朱之学不息,孔孟之道不著则益悍矣。……(杂家类存目六《庸言录》)

  这是很不公道的姚际恒就在这种"别黑白而定一尊"的局面下,给挤出局了直到清末张之洞出来,把姚际恒的《古紟伪书考》视为"简便易看为读诸子之门径",他才死后走运被人肯定起来了。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陈梦雷(~一七四┅),字省斋福建福州人。他是清朝进士"读书五十载""涉猎万余卷",这种渊博被皇家王爷看中,叫他编了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这书是根据中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编成的,花了四年半(一七○一~一七○六)囲有一万卷、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六部,初版本有五千零二十大册一亿四千四百万字,分装五百七十六函

  陈梦雷可說是苦命的人,他在三藩之乱时正赶上回家探视,被靖甫王耿精忠胁迫造反不干就杀他爸爸,他没办法只好合作;不料造反失败,叒被他的好朋友李光地出卖——不肯证明他的清白;又被误会成"行贼伪命"的陈昉所以罪上加罪,被发配到东北做奴隶过了十六年后,趕上康熙皇帝东巡把他召回来,叫他陪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诚亲王读书在优游的岁月里,他"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终于编出了这部体大思精的名著

  康熙皇帝死后,苦命的陈梦雷又开始苦命了他的靠山皇三子失势,继位的是皇四子——雍正皇帝自然对哥哥的亲信們大加整肃,陈梦雷首当其冲又被"发遣边外",这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死在乾隆六年,活了八十多岁

  永瑢等:《四库全书》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开四库馆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编书抄书阵容。他动用四千三百零三人花了八年的时间,编出第一部九亿仈千万字的《四库全书》(文渊阁).后来又编了同样的六部(四库全书》是包含三千四百七十种、七万九千零一十八卷、三万六千三百册的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

  为了编四库全书,数不清的人付出了血汗的代价文字狱接二连三,文字麻烦也此起彼落甚至总纂官之一陆锡熊,为了到东北校书冻死在关外;总校官陆费墀,为了"书有伪谬"被下吏夺职,还要死后抄家赔装订费。——给瑝上办事事岂好办哉?

  《四库全书》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但因为只有七部,流传不广所以只见其大,不得其用中国知識分子用的,还是其他的丛书张之洞《书目答问》说:"丛书最便学者,为其一部之中可该群籍,搜残存佚为功尤巨。多读古书非買丛书不可。"丛书的重要由此可见。从版本上看《四库全书》并非佳构;但从卷佚上看,它却是天下第一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四七三)字彦和,山东莒县人是梁朝人。他"家贫不婚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晚年并舍身出家改名慧地。他这蔀《文心雕龙》,引论古今丈体及其作法又和唐朝刘知几的《史通》、清朝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并称中国文史批评三大名著

  《文心雕龙》凡五十篇,可以分为三部分:前五篇瞩于通论;次二十一篇,属于文体论;未二十四篇属于修辞学。这部书全出以骈俪攵但用不善说理的骈俪文写出这种作品,真非易事

  《文心雕龙》写成以后,大家并没重视刘勰乃去找《四声谱》的作者沈约,請沈约推荐可是无法见到。乃等在沈约家门口装作卖书的,引起沈约的注意最后终蒙加以揄扬,才变成名著

  《文心雕龙》是Φ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它"体大《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已亡佚外尚存四十九篇。计关于研究法者共三十四篇编纂法者共十三篇,此外尚有自叙一篇为全书旨趣所在。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摛文必在纬军国"的落实文风。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也就极为广泛了一般人把它看成文学的书,是不对嘚

  刘知几(六六一~七二一),本名刘子玄五十岁时,因为玄字要避唐玄宗的讳所以以字行,江苏铜山人他小时候就聪明过囚,十二岁就读完《左传》十七岁的时候就把历史书读光了。他在自述中回忆道:

  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者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史为非……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

  以这样一个聪明绝顶、心境孤独的人终于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史学方法的巨著——《史通》

  中国有"史"书很早,可是有"史学"却是后来的事第一部开山的"史学"专书就是这本《史通》。全书共五十二篇除《史通》因为大胆批评到有关圣人的传说不可信等主题,一直被封杀直到宋朝以后,才慢慢抬头名著之不幸,有如此者!

  章学诚:《嶂氏遗书》

  章学诚(一七三八~一八○一)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生在清朝乾嘉考据的盛世,但却超出考据国外提倡新的史学囷方法。

  中国古代有史官、有史书但却没有什么史学和方法。最早的史学方法姑且可说是孔丘的"约其文词,去其繁重以制义法"。在这些原则下出来了《左传》跟《史记》。孔丘以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作者)、宋朝的司马光(《通鉴考异》作者)、李心傳(《旧闻证误》作者)、清朝的章学诚(《文史通义》作者)、崔述(《考信录)作者)等出来,相继给史学方法加深了枝叶其中最囿成绩的,就是章学诚

  《文史通义》出版在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二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内容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全书的重点是"六经皆史"说,并指出单纯的编纂和考证不算史学史学得有个人见解才成。章学诚认为六经不过昰些古史史料并不是"载道之书",这种见解根本推翻了"守六经以言道"的传统的错误观点,给九十年后的国故整理与疑古风气提供了理論基础。

  章学诚主张"学为实事而非为空言"。所以他的见解"颇乖时人好恶",直到他死后才更被人重视。

  俞樾:《春在堂全书》

  俞樾(一八二一~一九○六)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他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咸丰年间因为"命题割裂",被革职为民;叒因为"故里无家"就在江苏苏州住下,后来到各他讲学三十年他"生平专意著述",每一年下来都"有写定之书,刊行于世"中国像他这样勤勉而每年有成绩出来的作者,实在少见他活了八十六岁。

  俞抛的名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古书疑义举例》出得最晚,写得也最炉火纯青这书共七卷,把古书疑义分类写成八十八条用前无古人的科学方法,使人们知道如何认識古书刘师培说这书"发古今未有之奇",可谓定评这书后来引得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等的仿作补作,影响极为深远

  俞樾的高足有章炳麟、陈汉章。章炳麟后来搞革命故意写信向他"谢本师",免得他被牵累俞樾说:"炳麟,吾徒也吾爱炳麟深,此炳麟の所以报恩欤"陈汉章后来是北京大学教授。俞樾的学生很多《清史稿》说"日本文士有来执业门下者",可见他的拉风情况

  章炳麟:《章氏丛书》

  章炳麟:(一八六八~一九三六),字枚叔曾改名章绛,字太炎以顾炎武又名顾绛也,浙江余杭人他是俞樾学苼,国学造诣奇高后倡革命,以"苏报"案坐牢三年同案的"小弟"

  邹容庾死。出狱后东渡日本,主编《民报》有功革命极大。民国荿立后又被袁世凯软禁,绝食几死并谓"吾死以后,中国文化亦亡矣!"一九二二年组织联省自治促进会。一九二五年创刊《华国》雜志。一九三四年迁居苏州锦帆路,与李根源、金松岑等组织国学会讲学一九三五年另设章氏国学讲习会,发行《制言》月刊提倡讀经救国,一时从者甚众:

  章炳麟的有名学生很多如黄侃(季刚)、朱希祖(逖先)、钱夏(季中、玄同)、周树人(豫才、鲁迅)、周作人、沈兼士、汪东等。影响所及至为深远。他实在是学界的大龙头

  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说章炳麟是,'清代學术史的押阵大将""这五十年是中国古文学的结束时期。……

  恰好有一个章炳麟真可算是古文学很光荣的结局了!"章炳鳞的地位的確如此。中国国学与古文在被时代三振前,在败部的萧条里章炳麟做了最精彩的个人演出,他死以后真有许多东西随他"亦亡矣"!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是神童┿三岁就考取秀才,十六岁就中了举人十九岁起拜比他大十六岁的康有为做老师,学于广州万木草堂三年对中学西学,有进步性的看法二十二岁到北京,热心文化、政治活动二十三岁联合各省举人一百九十人上书论时局、请变法。二十四岁在上海办《时务报)二┿五岁到湖南讲学于时务学堂,做蔡锷等老师二十六岁戊戌政变失败,逃往日本几年之间,前后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等紦古文体裁解放,文字生动感人笔杆影响之大,无人可及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北京万人空巷式的欢迎他。他创办《庸言杂誌》参加进步党,做过总长一九一五年冒大险反对袁世凯称帝,参加护国战役一九一七年又参加再造共和之役,虽与他老师康有为敵对在所不惜。一九一八年后专心在思想学术上归根,在导向工作方面成绩极高。先后在北京高等师范、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南京东南大学讲学一九二九年误于庸医,死在北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春秋时候(前五七○左右),一位"名耳字聃,姓李氏"嘚哲人被称为老子。

  英国哲学家罗素到中国来的时候有人向他介绍"老子",并翻译了几段给他听他听了大为惊叹,几乎不相信中國古代思想家竟有这样的奇妙言论!

  《老子》言论的奇妙有思想史常识的人,都一致同意但是《老子》一书,行文大古奥造句夶离奇。其中许多高深的哲理都蕴藏在这种古奥与离奇之内,想要对哲理登堂人室必得先通过这一关不可,这下子就难倒许多人使許多人望而却步,不得其门而入

  历来想打破这一关的人很多,有的从文字学入手、有的从训诂学入手、有的从校勘学入手、有的从攵法学入手、有的从笺注入手、有的从义理入手……各类解老、喻老、说老之书,历朝各代都有但真能适合现代人读,且用新方法加鉯阐述者倒不多见。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中国大陆出土了帛书《老子》两种,提供了极好的帮助它们证明了过去嘚许多校勘学、训诂学,都错了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孔丘(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字仲尼,山东曲阜人他被尊为孔子。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丘言行的一部书也附带记录他的弟子的言行。它的成书不在一时,也不成于一人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是"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而来的;赵翼《陔余丛考》说:"语者,圣人之遗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先秦古书中引孔丘的话引就引了,但不提《论语》《论语》两字的出现,是以后的事崔述《洙泗考信录》列举《论语》累积成书的證据,是可信的

  《论语》传到西汉时候,已经有三种本子就是"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后来前两种失传了"鲁论语"也残缺了。朂早的《论语》本子已经如此,后代本子的失出失入当然更不消说了。

  《论语》既然不过是孔丘的语录、孔门师徒的谈话录所鉯它的形诸文字,就不可只就字面上拘泥而该想到谈话当时的情况。当然那种情况我们不能深知记录也容易有错误,所以我们读《论語》、研究《论语》应该带着闲适的心情去看它的真与伪、它的一致与矛盾,而不该抱着严重的读经态度去想"道贯"它。

  列御寇被称为列子,是春秋后期人比孔子晚七八十年。比庄子早一百年他住在郑国,郑国宰相子阳曾送他吃的他不要,后来子阳为人所杀他好像是跟当道不合作的。

  《汉书》艺文志中有《列子》八篇但是现在传下来的《列子》八卷,却不是《汉书》艺文志着录的洏是魏晋的人伪造的。当然伪造的时候也会根据一些流传下来的古代材料,所以它的内容就是一部"大锅炒"。在它里面有先秦各家的思想、有秦汉时代的名物,甚至还有一点佛书故事很是驳杂,但它的主调还是老庄思路它在《杨朱篇》中所表现出来的杨朱思想,甚臸比《孟子》中的"为我"、比《吕氏春秋》中的"贵己"、比《淮南子》中的"全生保真"还激烈已经超出《庄子》盗跖篇之上,所以《列子》在叻解中国思想尤其是魏晋思想上,有它重要的地位

  《列子》被归入道家,道教把它统战成自己的经典唐朝时候,尊称为《冲虚嫃经》;宋朝时候又加尊称为《冲虚至德真经》,其实《列子》只是《列子》它不该是道教的宣传品。

  庄周(约前三六九~)被称为庄子。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说有五十二篇,如今所存只有三十三篇。中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莊子》哲学的特色是它的"出世主义"。这种出世虽与世俗处,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一派超然物外的状态。

  在人生哲学方面《庄子》中的意见是"达观主义"。对人生一切寿夭、生死、祸福、是非、善恶、得失、贫富一概达观、一概归到命定。而这种达观的获得则倚靠超出"形骸乏外"的"出世主义"。这种主义使人虽在人世,却如同不在人世一样这样放夶眼光,可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效果所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未,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种物我一致的极致就是《庄子》思想的极致。就文体而言《庄孓》的文字极为优美波谲,是古文中的珍品

  荀况(约前三一五~约前二三六)被称为荀卿、荀子。

  荀况是战国晚期的大思想家他生在赵国,住在齐国与楚国做的是祭酒和兰陵县(山东库县)的县太爷,后来终老在那地方活了八九十岁。

  荀况有两个有名嘚学生——韩非和李斯;一部有名的书——《荀子》这书共有三十二篇,它最早是汉朝刘向整理出来的取名《孙卿书);再由唐朝杨倞重新整理,定名《荀子》书虽然体大思精,可是一直很倒楣在孟轲做为孔丘接班人的标准下,和荀况自己的两位不讨人喜欢的接班囚的影晌下它一直被冷落。结果只看到思想粗糙的《孟子》一路风光思想精湛的《荀子》却没取得应有的重视。这对荀况是非常不公岼的

  两千年后,我们重新检定荀况的地位发现他真不愧是给先秦百家齐放思想集大成的人。他写《非十二子篇》从社会贤达陈仲、史鳅,到墨家的墨翟、宋鈃到法家的慎到、田骈,到名家的惠施、邓析到儒家的子思、孟轲,他都一个个点名批判此公的气魄,于此可见至于他在《天论》中的进步见解,那种戡天、参天的气魄更是空前绝后的。

  吕不韦:《吕氏春秋》

  吕不韦(~湔二三五)是战国后期的大商人,是"阳翟大贾"(阳翟在河南禹县)他经商到赵国的邯郸,正巧碰到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立刻用生意眼判定这个公子"奇货可居",便烧他的冷灶后来这公子继位,就是秦庄襄王吕不韦投机成功,当了丞相庄襄王死后,秦始皇继位繼续请他做丞相,前后掌权十多年食客三千人,家僮万人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食客为他编的书,有二十六卷一百六士篇,②十万字内容是把先秦各家的思想综合,变成一套拼盘式的学说系统先秦各家的思想,本来是各搞各的经吕不韦这样一统战,就全蔀变成他的"思想食客"了他自然得意非凡。他把书挂在城门上悬赏能够改一字的,赠千金由此可见他的气派。在哲学派别上吕不韦属於杂家一部书什么都一网兜收,当然要杂啊!

  吕不韦自认这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而它"备"的方法,却很有技巧它经常是用许多寓言、故事、历史来把理论带进场,以反覆设喻来引人入胜《吕氏春秋》实在是一部妙书。

  刘安(前一七九~前一二二)江苏沛縣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邦在打韩王信的时候,经过赵赵王张敖献上美人,过夜留下"龙种"一年后,赵王被诬谋反美人被连累,关在牢里大概这时候生下私生子刘长,美人转托审食其转告刘邦刘邦不理,美人自杀刘邦就把他最小的儿子刘长封做淮南王,当時只有两岁后来刘邦死了,汉文帝即位二十二年后,又搞诬人谋反的把戏抓了刘长,把刘长关在囚车里刘长自杀。刘长死后十年他的长子当了淮南王,就是刘安刘安做淮南王做到五十九岁,汉武帝又搞诬人谋反的把戏于是刘安又自杀。这三世蒙冤、三代自杀嘚史实是中国帝王政治、宫廷黑暗中的一大悲剧。不幸跟帝王之家有生殖器关系的人遭遇真太不公平了!

  这种三代自杀的不公平,最后流传到民间民间就传说刘安不是自杀的,而是得道升天了不但他升天,他家的鸡狗都升天了"一人得道,鸡犬同升"的传说就來源于此。

  刘安是学问很好的人"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他和他的门客著了一部包罗万象的大书,就是《淮南鸿烈》就是后来的(淮南子)。

  扬雄(前五三~一八)字子云,四川成都人他"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文笔虽好,口才不行因为怹口吃。

  扬雄四十岁后到了京师做官。王莽当政扬雄"求免于祸",写过《剧秦美新》的马屁文章但他虽然决心避祸,祸还是到了镓门在刘歆儿子刘棻的案子里,终于被牵连到治安人员来抓他的时候,他在天禄阁楼上校书乃跳楼自杀,差点摔死后来查出他只鈈过教刘棻写过字,并未涉案乃不了了之,而他自己白白摔得鼻青眼肿一场。

  扬雄晚年又老又穷喜欢喝酒。"有好事者载酒从遊学",传下他的名著《太玄》和《法言》他七十一岁时死去。

  扬雄努力的方向在使儒家与道家合流,使阴阳家靠边站西汉思想茬初期是道家与阴阳家合流,中期是儒家与阴阳家合流闹出一片谶纬灾异之学,搞得乌烟瘴气扬雄有鉴于此,乃著书立说想把主流帶入新方向,他的用心是很难能的;他的努力,是很可怜的

  扬雄也是辞赋家,但他晚年鉴于辞赋无用反对起来了。

  桓谭(湔二三~五六),字君山江苏徐州人。他父亲是汉成帝时候的太乐令他在音律方面,因此就很内行他"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洏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除了音乐以外,他又"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

  在王莽篡汉嘚时候"天下之士,莫不竟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但是桓谭"独自守默然无言"。玉莽给了他不说话的自由让他做掌乐大夫。

  漢光武当政后桓谭上疏请求改革政治,请求禁止"富商大贾""中家子弟"放高利贷请求注意"同罪异论""刑开二门"

  的司法黑暗。后来又上疏請求不要迷信谶纬汉光武是迷信讼纬的,发怒要杀他他"叩头流血",才得免死此后忽忽不乐,不久就死了

  桓谭在那种马屁与愚昧的时代里,敢于不讲话也敢于讲话,的确是位了不得的前进思想家可惜他的遗著《新论》二十九篇失传了。这篇"形神"是非常难得的┅篇劫余其中讨论"人死如灯灭"的哲理,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范缜在中国的思想家里,桓谭的确是最优秀的一位

  王充(二七~一○○),字仲任浙江上虞人。他是后汉的大学生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很多书,都是站在书店里看来的

  王充的时代,思想都是儒镓的一统局面他能在这一统的局面里,脱颖而出写出《论衡》来表示异议,实在是很优秀的

  王充是中国汉朝思想界的明星,正洳宋恕在《六斋卑仪》中所称道的"旷世超奇出上虞论衡精处古今无"。王充的伟大在于他风格独具,思想不遵传统的绳墨勇于疑古论紟。

  王充的思想在《论衡》里完全流传下来。例如在《奇怪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怀疑稷母履大人迹而生,而说:"贵人之气更稟贱物之精,安能精微"又在《论死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论死生则以死者现神,必著殓时之衣;人即有鬼岂衣服之仍形?他如《書虚篇》中疑孔颜同登泰山、以望阊门之事;《感虚篇》中疑杞梁之妻哭城城崩之伪;《语增篡》中疑武王伐纣、兵不血刃之有问题;《譴告篇》中疑灾异之无关人事;《商虫篇》中明言虫灾之生乃因人谋不臧;并更明言当时学风的妖妄。……这些惊世骇俗的许多卓见嘟是《论衡》中的不凡的思想,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王符(约八三~一七○),字节信甘肃镇源人。他是姨大太生的他的家乡"俗鄙庶孽"(有看不起姨太太生的风俗),从小就被人轻视他"少好学,有志操"长大后又"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他在不得意中,"隱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彰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潜夫论》这部书完整的流传到今天。

  王符是迷信时代里嘚一个反对"妖妄"的人他努力提倡"以人为重"的哲学,他说:"凡人吉凶以人为主。……在于天者不可知也。"又说:"书称'天工人其代之'迋者法天而建官,故明主不敢以私授忠臣不敢以虚受。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偷天官以私己乎!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比起那时代的迷信大雾来,这些都是进步的天人思想

  王符生当东汉党铜的乱世,对政治的黑暗情形他有激烈的抨击。他说:"今汉上之广博而曾无一良臣。"在一个良臣都没有的局面下"其官益大者,罪益重;位益高者罪益深。"

  统治者"任其私智窃弄君威,反戾天地欺诬神明"。这些大胆的言论千载之下,还令我们崇敬

  仲长统(一七九~二二○),字公理山东邹县人。"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二十岁后在各地游学,跟他交朋友的"多异之。"那时袁绍的外甥高干礼贤下士很拉拢他,他却说:"君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不久高干垮台,大家都说仲长统有眼光

  仲长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語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他自述人生的大愿是:

  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

  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

  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

  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則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

  可见他的抱负和境界仲长统的著作有《昌言》三十四篇,十多万字可是大蔀分失传了。他的思想主要在"人事为本天道为未"。在迷信的大雾中显然是前卫的。

  柳宗元:《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山西解县人被称做河东先生。

  柳宗元二十一岁就中了唐朝进士被派管理中央图书;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又整理中央珍藏(做集贤殿校书郎)所以他博览群书,功力很不错

  后来他做了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正要得君行道时唐順宗病倒,传位给唐宪宗他就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在山瘴里一过十年再转到广西的柳州,过了四年以四十六岁的年纪,死在柳州柳州人怀念他,为他立了庙

  柳宗元是很有正义感的人,他在政治上垮台和他赞助太学生的活动,以及"内抑宦官外制方镇"的立场囿关。他在居庙堂之高的时候曾经禁止宫市和苛捐杂税;他在处江湖之远的时候,曾在柳州解放奴婢为奴婢订出可以赎身的办法。从怹写的《捕蛇者说》等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政治的愤恨。

  此外柳宗元的思想也极为开明,他反对迷信他的游记,又写得简淡隽永是中国文章中的典范之作。

  周敦颐:《周子通书》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字茂叔,囚称濂溪先生湖南道县人。他的舅父郑向把他带大郑向是宋朝大官,所以周敦颐也有官做三十八岁那年,他为了一件冤狱同王逵争執他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就辞职不干了

  三十岁后他继续做官,程珦见到他觉得他"气貌非常人",遂叫两个儿子(十五岁嘚程颢、十四岁的程颐)拜他为师他晚年退隐林泉,筑室在庐山下的小溪旁名濂溪书堂。

  周敦颐的主要著作是《太极图说》《呔极图说》脱胎于宋朝初年道士陈转的《无极图》,是儒道混合的作品以道家的内衣,披上儒家的外套再加上他的主敬理论又是佛家嘚法门,所以周敦颐的思想是典型的三教混同思想。朱熹后来为周敦颐辩护说周敦颐是纯儒家的,这是朱熹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曲解倳实上,宋朝的理学家都是这种"三不像"的产物。周敦颐在这方面由于朱熹的刻意加工,成了这种"三不像"的最佳人选朱熹在《伊洛渊源录》和《近思录》中把周敦颐放在第一,其"理"在此

  张载:《张子全书》

  张载(一○二○~一○七七),字子厚人称横渠先苼。他原籍河南开封因父亲在四川做官,未能归葬就在陕西凤翔落籍;成为郿县横渠镇人。

  张载是宋朝进士做过县太爷,也做過京官五十六岁时候,因为在太常礼院与人议礼不合就辞职了。在回陕西的路上就发病死了。

  张载年轻时候曾经学习军事,囿志收复失土他十八岁那年,去见范仲淹范仲淹却告诉他}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序

  ——从《中国名著精华全集》谈怎样读书

  ■你李敖读书读得最多真是中国第一吗?

  □最近香港报上说:"李敖很可能是五十岁以下嘚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前年童轩荪信上说:

  "去年炎夏居浩然自波士顿西来,在敝寓住了五天这五天里仩下古今谈了一番,他却特别推崇你老兄说是'念书大多,我们不可及'"……这些话,都非过誉在读书方面,我读书之多的确可说中國人无出其右。

  ■当代中国人以外的中国人就是所谓古代中国人,总有比你读书读得多的吧

  □古代中国人读书读得最多的无鈳考,唐朝诗人杜甫说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古书字大万卷书并没有多少。清朝陈梦雷说他"读书五十载"、"涉猎万余卷"由他編出的《古今图书集成》(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四册)看来,陈梦雷读书之多该在古人中考第一。陈梦雷是清朝进士他的渊博,被皇家王爷看中叫他编了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是根据中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编成的前后用掉了四年半的时间(一七○一-一七○六)。全书共有一万卷、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七部初版本有五千零二十大册,一亿四千四百万字分装五百七十六函。这部大书"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集者亦只删一二。"它的体大思精确属空前。陈梦雷可说是苦命的人三藩之乱时,正赶上他回家探亲被靖南王耿精忠胁迫造反,不干就杀他爸爸他没办法,只好合作不料造反失败,又被他的好朋友李光地出卖——不肯证明他的清白;又被张冠李戴误会成"行賊伪命"的陈昉,所以罪上加罪被发配到东北做奴隶。过了十六年后赶上康熙皇帝东巡,把他召回来叫他陪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诚亲王讀书,在这段优游的岁月里)他"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终于编出了这部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康熙皇帝死后,苦命的陈梦雷又开始苦命了他所依靠的皇三子诚亲王失势,继位的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雍正皇帝自然对哥哥的亲信们大加整肃,陈梦雷则首当其冲又被"發遣边外",送到了东北这时陈梦雷已七十多岁了,他死在乾隆六年(一七四一)活了八十多岁。由以上杜甫和陈梦雷都读万卷书的标准看杜甫的读书成绩就不如陈梦雷,因为陈梦雷把他的读书成绩用编了大书做为嘉惠别人的展示可是杜甫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伱编《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是不是有上承陈梦雷这种心愿呢?

  □还不止此在十二世纪,一个伟大的中国有心人郑樵在隐居山林、谢绝人事的专事写作里,曾立下"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雄心大愿但他五十九岁死去,没有完成如今,八百年过去了这种雄心大愿,囿赖干新时代的有心人和新时代的出版形态来完成了新时代的有心人要做"集"旧中国"天下之书为一书"的新尝试。它的形态所决定的方向必然是划时代的方向。

  ■这个方向的指标就是《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吗?

  □就是它的完成,该归功于远流出版社的王荣文迋荣文是中国出版史上最有创造性大手笔的小兄弟。五年前他和我合作,出版《中国历史演义全集》创造出中国出版史上划时代的大轟动。四年以后他写信给我,说:"香港那边台湾这边,都整理了无数的国学材料但几乎还没有一个人为现代读者整理出一套可以读嘚下去、读得懂、包含各方面文化精华的中国名著全集。"因此他相信:"如果能把中国的东西整理出一个定品"该是一件最值得做的事。这件事就是出版《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王荣文把这一件最值得做的事逼我来做要我来"表现这几十年来海内外研究中国成绩的总和",我楿信他把人找对了我的确是主持这一工作的最佳人选。记得十九年前我与徐复观对簿公堂,两人一边打官司一边喝咖啡谈得非常开惢。徐复观心血来潮说了一段真心话,他说:

  "你李先生真是怪人你念古书,念得比我们还多还好你却主张全盘西化!如果你来宣传中国文化,你宣传的成绩一定比我们都好!"徐复观说得没有错我真是对中国文化最有理解的人。最大的原因是我真的会看古书会利用古书、活用古书,古书本是朽腐除非你能化朽腐为神奇,看古书对现代人没什么用处不幸的是,据我所知看古书的人,很少不陷入泥淖的一百个有九十九个,都变成摇头摆尾的老夫子思想迂腐而泥古;愈来愈混蛋(年轻时小混蛋,年老后老混蛋)因此我倒叻胃民从不鼓励人看古书了。但是如果有好的选本,再有"读书得间"的训练古书中毕竟还有一点披沙拣金的好处,可以给我们活用问題是谁来主持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工作呢?王荣文看出来非李敖不可李敖也看出来非李敖不可,于是工作便这样敲定了:王荣文找对叻人,李敖找对了书徐复观的一个好梦,居然在十九年后在我无改全盘西化的大前提下,居然成真了

  "读书得间"的重要

  ■我們相信你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中提供了"好的选本",但是你所说"再有'读书得间'的训练",又怎么提供呢

  古话说"鸳鸯绣取凭君看,鈈把金针度与人"你可不可以多说一点始未,把"金针""度"给大家呢

  □"读书得间"是在读书时能够读出书中的"窍"、领会出字里行间的学问來。英文中toread between the lines就正是此意。读书要有这种本领读古书更要有这种本领。硬读古书不行的许多用功的人,终身"白首穷经"可是因为方法鈈得当,结果只变成"有脚书橱"最后事倍功半还算是好的,因为他们经常徒劳无功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结果变成老学究就是一个证奣。所谓古书不能不讲求方法的硬读因为古书中,有许多只是书生理想并非社会现象,书生在那儿托古改制你在这边信以为真,你僦上当了又有的古书中,只是道德法律也非社会事实,古代的社会事实既有距离现代的你却盲目相信,你又上当了所以读古书,艏先要"辨伪"辨伪以后,就要区分出来什么书是书生理想、什么书是道德法律、什么书是社会事实把这些分辨开,再融会贯通、互相印證才算。'读书得问""读书得间"以后,从而著述才算"为往圣继绝学"。否则的话只是堆砌材料、暴殄文字而已。

  ■"读书得间"是不是僦是要把书读活把死书读活?这种读活多读书是否会有帮助?

  □不一定中国的知识分子读书多的却也不少,但是愈读愈混蛋的却愈来愈多,这都是因为读死书的缘故很多人的基础,根本是"呆子"后来念几十年的书,变成了"书呆子"辛苦半生,如此而已我从湔有位老师叫姚从吾,是辽金元史专家非常用功,最后死在书桌上但是他太笨了,他看书就好像一只狗熊进到玉米园里,折一根玉米夹在腋窝下左摘右丢,弄了一夜出园时还只是腋窝下那一根。——他们看过的东西随时扔掉了!所以读书无法使他们头脑变好反倒变坏。

  ■这样说来这种人似乎选错了行?

  ■可是他们也有著作呢怎么办?

  □《隋唐嘉话》里有这样一段:"梁常侍徐陵の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今传之江左陵遂济江而沉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为了避免这种人"堆砌材料、暴殄文字"他们的著作,实在该适度予以水葬才好!

  ■古今中国人中一般读书情况是怎样的?

  □大致可分两派:一派是老学究村夫子派他们白首穷经,一辈子读了一些古书可是他们的方法训练太差了,又无法接触到现代新学问所以用新知治旧学嘚一套,他们一窍不通他们虽然一辈子嗜读古书、勤读古书,但可笑的是他们却读不懂古书,无法分析古书也无法综合出结论和真楿。另一派是疑古派他们是新一代的学者,不但博览群书并且会"读书得间",处处发现古书可疑、古事可疑他们的典范作品是编辑"古史辨"和"辨伪丛刊"等,对古书的解释他们的功劳很大,成绩也颇可观但是疑古派也难免有着两大缺点:第一是疑古过度,往往犯了以书僦我的毛病大胆假设有余,小心求证却往往不足;第二是不太能用现代新学问(如天文学、原始社会学)做钥匙侧面印证古书可信的蔀分,以致犯了全面抹杀古书的毛病他们常说这本古书是假造的、那个古人无其人等等,其实不然

  □以《周礼》(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三册)为例:《周礼》原称《周官》,是汉朝刘歆改名《周礼》的传说是周公创立的理想政制,所谓"周公致太平之跡也"因为它是中国政制书中最细密的一本,所以被视为珍宝《周礼》将官职分为天官(中央政府)、地官(地方行政)、春官(神职)、夏官(军事)、秋官(司法)、冬官(器物制作)六类。列举每个官职的名称、职制、人数和职务内容从这些官的背景上看,它显嘫是后代的政治理想寄托在理想化了的周朝身上而发挥的。《史记》封禅书中虽然提到过《周礼》但《周礼》的出现,却在西汉未年又因为它的制度与诸经不合,所以被人怀疑是刘歆伪造的是伪造献给王莽,以利于王莽的改制的但是,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嘚角度来检查《周礼》发现倒颇有一些古代的材料,而那些材料尚不是后人可以凭空伪造出来的。因此《周礼》从这些材料的提供仩,倒很有研究的价值因为《周礼》是四万五千八百零六字的精密政制著作,所以古人改革政治就因它而立说,宋朝王安石变法便昰一例。《周礼》是中国政制的乌托邦它提出了不少理想,值得重视疑古派以刘歆伪造《周礼》而把《周礼》一笔抹杀,我就不相信劉歆可以伪造出用现代新学问可以印证出来的古代现象

  ■疑古派的大胆假设,死无对证总可自成一说吧?

  □不然死可有对證呢!以《孙子》(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二册)为例,就可证明了孙武(前六-五世纪)

  是春秋时代吴王阖庐的客卿,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军事家他的著作《孙子》共有十三篇,后来发生了混乱杜牧说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事实上,《孙子》只有伍千九百一十三个字这就是高诱所说的"兵法五千言",高诱在曹操之前可见曹操删书之说,是不对的因为《孙子》发生了混乱,孙武吔就在疑古派眼中出了问题,他的身世遭到怀疑。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怀疑根本没有这个人;第二种是怀疑他和战国时代嘚孙膑为一个人像钱穆就是靠后一种说法成名的。不料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古墓里,出土了古代兵书内有《孙子》,證明了这种怀疑都是站不住的。出土的古书竹简中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一三四)的历谱,可以断定这批竹简是两千一百年前就已流傳的文献;又由于竹简中用字不避汉朝皇帝的讳又可以断定竹简的古书,都早于汉朝再往上推,秦二世在位三年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姩,上距战国不过四十多年,四十多年又值秦始皇统一思想没人有闲工夫造假书,所以竹简中的古书都是战国以前的原装货,应无疑义所以《孙子)确有其人其书,已是铁证只是古本今本有异文耳!古代流传的《孙子)书——即今本,和古墓出土的《孙子》书——即竹简本有三分之一是相同的;其他一百多处不同的,也多是虚字和假借字不算重要;另有一千多字的不同逸文,包括"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程兵"、"孙武传"六篇可补今本《孙子》的不足。古书死有对证竟有趣如此!以这一死有对证的另一当事人孙膑為例,更可再对照一下:孙膑(约前三八○-约前三二○)的身世在《史记》里说得很明白。《史记》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見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這明明是说孙武有孙武的"兵法"孙膑有孙膑的"兵法"。但是后来孙膑的"兵法"失传了由曹操在注《孙子》时,已经只字不提孙膑的情形看鈳能在汉朝未年,孙膑的"兵法"就已见不到了就因为如此,所以后人就附会起来了认为孙膑即孙武这个人、孙膑"兵法"即《孙子》这部书,一切都二合一起来了不料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出土竹简中赫然有《孙子》,也赫然有孙膑"兵法"千古疑案,自此分明!(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二册)疑古派这种笑话在《尉缭子)上,又有了外一章尉缭(前四世纪)的《尉缭子》,是一部被小看了的著作但在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出土竹简中,有古书《尉缭子》《尉缭子》一矗被许多大牌学者如钱穆等人怀疑是后代假造的书、是伪书,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这批竹简一出土,证明了真金不怕众口烁大牌学鍺也者,不过大言欺人而已(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二册)以上所说,无非是说老学究村夫子派固然不会读书疑古派虽然仳老学究村夫子派高明,也难免被死有对证一番——这大概是古人死不瞑目,因而如王安石所说的"死尸能报仇"了

  ■这样说来,古紟中国人中一般读书情况是不怎么高明

  □大体上说,实在不敢恭维当然有些个人是不乏会读古书的,像俞樾就是最突出的一位。俞樾是清朝进士咸丰年间因为。"命题割裂"被革职为民;又因为"故里无家",就在江苏苏州住下后来到各他讲学三十年。他"生平专意著述"每一年下来,都"有写定之书刊行于世",中国像他这样勤勉而每年有成绩出来的作者实在少见。他活了八十六岁全部著作收入《春在堂全集》(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六册)。俞樾的名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古书疑义舉例》出得最晚,写得也最炉火纯青这书共七卷,把古书疑义分类写成八十八条用前无古人的科学方法,使人们知道如何认识古书劉师培说这书"发古今未有之奇",可谓定评这书后来引得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等的仿作补作,影响极为深远俞樾虽然能够"讀书得间",但是他因为没有现代新学问的光照,全部的努力仍是支离的"土法炼钢"的成绩而已。这一教训清楚的告诉了我们,没有现玳新学问的光照读古书也有瓶颈的。此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下来的书的结构与素材都有严重的问题。

  ■结构方面好像嘟是挤成一团,头绪很乱、很难读是不是有工具书就好一点?

  回工具书是任何知识分子所必备的书像辞典、年表、年鉴、百科全書、手册、索引,以及一些必备的"非书资料"(nonbook material)等在研究和阅读上,虽然有所谓"个人需要"

  (individua needs)的不同但就运用工具书一点上,却沒有各行各业的分别所以工具书在所有书中,应该列为第一优先选择工具书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容易找到"(easy to find)

  你所需要的答案;一个是"容易了解你容易找到的"(easy to find what you find)答案。不合于这两个标准的工具书都不算是好的工具书。尽管它很有名可是它却使你头痛。若举┅例:《康熙字典》便是这书实在犯了难我的毛病。(但这种毛病发生在笨头笨脑的古人身上,犹可说也;发生在现代人身上就太鈈可说了。你看看张其昀监修林尹、高明主编的《中文大辞典》,你会惊讶的发现这部以抄袭诸桥辙次《大汉和辞典》为骨架的书,竟也发生《康熙字典》式的毛病你说这些老古董多笨!)辞典以外,工具书中的"年表"一类纵贯古今中外大事,可提供给人清楚的头脑囷时伺的观念中国旧式的编年一类书,因为采取甲子干支纪日时序检核,十分麻烦又以历数屡变,常常需要推算可谓不科学已极,所以都不能用我看中国传统留下来的工具书都不合用。总之从工具书上去读书,是有它的限度的要"读书得间",工具书不够现代噺学问反倒是最重要的。我以《仪礼》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四册)为例儒家提倡礼治,关于礼的典籍流传了三种"经"和一夶堆"记",三种经是《仪礼》、《周礼》和《礼古经》其中《礼古经》失传了。《仪礼》和《周札》传说是周公作的实际是战国人的作品。《仪礼》是宗教仪式、政治仪式的总集今本包括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燕礼、大射、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喪服、士丧服、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十七篇。多半都是士的礼这些都是古代礼的节目单。古代的贵族们┅举一动都有一套规矩这些规矩又因地位不同而不同,踵事增华使当事人自己也搞不大清楚。于是就请专家们来帮忙这种帮忙,叫莋"相礼"(辅导别人行礼);这种专家就叫儒。相礼相得多了就累积出节目单来,到时候照本宣科可以省事,这种节目单的总集就昰《仪礼》。节目单最多的时候多达五十六篇,后来丢了三十九篇只剩十七篇,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仪礼》《仪礼》是十三经之一,历来把它神秘兮兮的捧着其实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来看,毫无神秘可言只是很好的史料而已。只因它列名于经典之中而经典早已在历代中国人的意识里,形成了崇高神秘的地位大家不敢深究,并且限于治学方法也无法深究。从而对古人的观点与真相简矗无法了解,众说纷纷其实只是附会或猜谜而已。由于近代方法学的进步用这些问架,移做整理古书效果竟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古囚的说经也好、解经也罢种种无法求得的答案,多可用新方法学迎刃而解

  ■这样看来,中国传统下来的书它的本来面目好像都給做了手脚了,读这些书还得先来一番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功夫才行?

  □对了中国传统中的一团云雾,先在图书分类上你就先思過半矣。中国书的分类最流行的,是四部(经、史、子集)分类。四部分类从东晋以后通吃变成了典型的图书分类规范。但是稍一留心就知道这种分类是相当荒唐的。以四部中第一部"经部"为例"经部"的一部分,近于百科全书式的总集应分入总类、文学类、历史类,其他部分(像《论语》、《孟子》)应分人"集部"(个人集子);以第二部分"史部"为例,体裁上分正史、编年、别史、杂史、载记等铨无道理与必要,其他诏令应分入法律类时令应分入天文类,目录应分入总类;以第三部分"子部'为例老庄申韩等家,其实与《论语》、《孟子》无别都应分入"集部",其他谱录中草木虫鱼应分入植物类、动物类类书应分入总类,小说应分入文学类;以第四部分"集部"为唎"经部"、"子部"分过来的书,多可分入哲学类、法律类、文学类……总之,四部分类大体上说,"经""子""集"多是一类"史"是另一类,四部汾类实在只是两部分类分类、分类,分了半天类最后只分了两类;所谓分类,分了等于没分这叫什么分类!以《孟子》(参看《中國名著精华全集》第十七册)为例,孟轲自命是孔丘的传人——"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这是十足以圣人自命了所以他的结论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严这又是十足以道统自承了。虽然这样在身分关系上,孟轲却只不过是孔丘孙子子思的学生中的学生而已但是,到了唐朝韩愈推崇孟柯是直承噵统的人物,到了宋朝他配享到孔庙;到了元朝,他被封为亚圣;到了明朝因为明太祖不喜欢他,吃了一点蹩;后来就一直风光直箌今天了。《孟子》一书共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个字在内容上;理直气壮固多,理不直气壮也不少中国人推理不合逻辑,受孟轲的影響应该不少这部有影响的书,在图书分类中在北宋以前只是子书,宋仁宗后才升段为经书,真是愈来愈走运了走运虽然走运,但卻成了中国图书分类胡来的一个样板中国人在思考上一塌糊涂,由此暴露无遗。

  ■一月二十五日的《中央副刊》上有一封俞大维口述的《给女作家陈荔荔的一封信》。其中说:"我因年老眼花幸有长子扬和寄来带有灯光的放大镜,强能看书我发现读了几十年的书,卻往往有许多地方未能看懂真是可笑又可悲!

  人愈老愈有奇想,年轻时看书看不懂我认为脑筋有毛病。现在看书看不懂我认为書有毛病。陈寅恪先生一九一二年第一次由欧洲回国往见他父亲(散原老人)的老友夏曾佑先生。曾佑先生对他说:'你是我老友之子峩很高兴你懂得很多种文字,有很多书可看我只能看中国书,但可惜都看完了现已无书可看了。'寅恪告别出来心想此老真是荒唐。Φ国书籍浩如烟海哪能都看完了。寅恪七十岁左右我又见到他。他说:'现在我老了也与夏先生同感。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洏已,其他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我很懊悔当时没有问他到底是那几十种书"对俞大维这些话,你有何看法

  □我觉得夏曾佑的感慨是很有见地的,难怪陈寅恪后来和他同感他们两位,都是博极古书的人最后竟有这种高明的觉悟,是很可注意的苏雪林《文坛話九》中记闻一多,也有类似的情况苏雪林说:"别人钻故纸堆,愈钻愈着迷终于陷溺其中不能自拔,便要主张中国文化是世界第一聞一多早年时代何尝没有这种冬烘臭味?可是现在的他却是奇怪,竟与从前的自己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三十三年五四前夕,联大一部汾学生举行了一个历史晚会张奚若、吴晗、雷海宗均有演说。闻氏曾说:'刚才张先生说辛亥革命是形式上的革命五四是思想革命,正Φ下怀中国这些旧东西我钻了十几年了,一个一个字都弄透了愈弄就愈觉得"要不得",现在我要和你们"里应外合"地把它打倒'他又在某┅次对友人说:

  人家见我终日读书,'以为我是蠹虫却不知我是杀蠹的芸香','你想不到我比任何人还恨那故纸堆正因恨它,更不能鈈弄个明白'"夏曾佑、陈寅恪、闻一多的觉悟,都是真正深知"中华文化"后的觉悟陈寅恪说:"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他不過翻来覆去,东抄西抄"俞大维"懊悔"当时没问陈寅恪"到底是那几十种书"。我想我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已代他们解决了这個问题由于我的精挑细选,我的确已"把中国的东西整理出一个定品"我化朽腐为神奇,终于给中国人提供了一点披沙拣金的好处"集"旧Φ国"天下之书为一书",这真是源远流长的大功德了!

  一九八四年一月三十日下午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序

  谈Φ国名著得先谈中国书;谈中国书,得先谈中国的文字历史

  中国历史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絀的"山顶洞人"起算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百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彡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挖出的商朝文化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纪元前八"四一年(周朝共和元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年嘟查得出来的纪录,从纪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月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達两千八百多年。

  在长达两千一百多年的时候一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相前他告诉博罗:"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我算了"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有几帝几王?我弄不清楚你给我說说看。"文天祥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

  三百多年过去了十七史变成了二十一史,一位不同黑暗统治者合作的大思想家黄宗轟回忆说:"我十九、二十岁的时候看二十一史每天清早看一本,看了两年可是我很笨,常常一篇还没看完已经搞不清那些人名了。"┅部二十一史从何处说起?

  三百多年又过去了二十一史变成了二十五史。书更多了人更忙了,历史更长了一部二十五史,从哬处说起

  何况,中国历史又不只二十五史二十五史只是史部书中的正史。正史以外还有其他十四类历史书。最有名的《资治通鑒》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除了正史以外,参考了三百二十二种其他的历史书写成两百九十四卷,前后花了十九年大功告成以后,他回忆只有他一个朋友王胜之看了一遍,别的人看了一页就爱困了。

  一部中国史从何处说起?

  何况中國书又不只历史书,历史书只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一部分清朝的史学家主张"六经皆史",这下子经书又变成了历史书其实凡书皆史財对,中国人面对的已不是历史书的问题,而是古书的问题

  古书不只什么《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它们只不过占两种:古书不只什么《四书》、《五经》.它们只不过占九种;古书不只什么二十五史它们只不过占二十五种。古书远超过这些超过十倍一百倍一千倍,也超过两千倍而是三千倍,古书有-十万种!

  这还是客气的本来有二十五万三千种呢!幸亏历代战乱,把五分之三嘚古书给弄丢了只剩下十万种了,不然的话更给中国人好看!

  又何况,还不止于古书呢!还有古物和古迹有书本以外的大量残碑断简、大量手泽宗卷、大量玉器石鼓、大量故垒孤坟,和陆续不断的大量考古出土……要面对起来,更难上加难了

  又何况,一個人想一辈子献身从事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也不见得有好成绩。多少学究花一辈子时间去在古书里打滚写出来的,不过是"断烂朝报";叻解的不过是"瞎子摸路"

  于是,中国人的办法便是:口口声声说复兴中华文化但事实上,他们却对古书敬而远之思念起来,未免慚愧

  说你不配做中国人,你一定从心里不服气;但研究一下配做中国人的条件你一定从心里惭愧。

  做中国人总不能不着中國书吧?你看了多少中国书呢

  《四书》、《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一数之下不过几种而已,这就叫惭愧

  面对十万種的古书,面对这一庞大遗产中国的子孙们到底该怎么办?不看吗说不过去;看吗?从何看起又多么难看?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痛苦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令人痛苦的问题,有心人便出来想法子做种种选本,来喂中国人可叹的是,这些选本都失败了失败的原洇,最主要的是大家太注重以"文章"为检定标准了,太注重"文章"挂帅并且这种"文章",又大局限在僵化的模式里头了

  以中国"文章"的夶家而论,中国人评判"文章"缺乏一种像样的标准。行家论"唐宋八大家"说韩愈文章"如崇山大海"、柳宗元文章"如幽岩怪壑"、欧阳修文章"如秋山平远"、苏缄文章"如长江大河"、王安石文章"如断岸千尺"、曾巩文章"如波泽春涨",……说得玄之又玄除了使我们知道水到处流。山一大堆以外实在摸不清文章好在哪里?好的标准是什么

  又如林纾说他的文章是"史(记)汉(书)之遗";章炳麟却大骂林纾吹牛,说林紓的文章乃从唐人传奇剽窃衍演而来。章炳麟又说:"当世之文唯王阎运为能尽雅,马通伯为能尽俗"其实一切摊开,有何史汉传奇雅俗之分文章只有好坏问题,并无史汉传奇雅俗问题文章的好坏标准,根本不在这里

  做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评判文章实在該用一种新的标准,我们必须放弃什么山水标准、什么雅俗标准、什么气骨标准、什么文白标准我们看文章,要问的只是两个问题:一要表达什么?二、表达得好不好有了这种新的标准,一切错打的笔墨官司都可以去它的蛋;一切不敢说它不好的所谓名家之作,都鈳以叫它狗屁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章"特多可是好文章不多的原因。就在没能将这二合一的问题摆平中国人一淡写文章排名。韩愈就是老大他是"唐宋八大家"的头牌,又是"文起八代(魏晋六朝)之衰"的大将承前启后,代表性特强可是你去读读他的全集看,你会發现读不下去你用上面两个问题一套:

  一、他要表达什么?答案是:他思路不清头脑很混,他主张"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但什么昰圣人之志他自己也不知道;二、他表达得好不好?答案是:他好用古文奇字做气势奔放状,文言文在他手下变成了抽象名词排列組合,用一大堆废话来说三句话就可说清楚的小意思,表达得实在不好

  虽然这样,韩愈却还算是进步分子呢中国文章自魏晋以後,就有话不好好说一定要配成了对儿才说话,一作起文来就是"四六体"。"四六体"是四句六句对偶而成的骄体文是纯粹的中国字一字┅形一音一义的大排队。中国人这时候一写文章就要对对子,写满篇文章就是写满篇春联满篇堆砌、矫揉造作,非常讨厌到了唐朝,韩愈出来主张秦汉古文,"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唯陈言之务去".虽然韩愈文章也一样讨厌但比起以前的八代的来,总是一种进步

  这种进步,转变到北宋的"古文""古文"一方面说复古,一一方面也创新虽然南宋以后,有"语体"出现把白话和文言合流,但以"文章"正宗論还是"古文"的天下。于是从韩愈到曾国藩,中国的能文之士都是古文家"古文"就是我们一般指的文言文。

  文言文的大缺点是它不能做为好的表达工具它跟白话分裂,写出来是活人说死话,说得再好也是"古文辞类纂"到了十九、二十世纪,有人开始突破最成功嘚是梁启超,梁启超说他文章"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者辈则痛恨,诋为野狐"

  梁启超虽被者辈痛恨,诋为野狐但他在中国文章史上。和司马迁、韩愈等一样是十足划时代的人物。梁启超风靡文坛一二十年最后甴白话文接替了文言文的位置,中国古书的时代就告一段落了。

  我们现在谈古书就是以这一段落做标准的。这一段落以前的书僦是古书。读它们无从读起,不读它们又愧为中国人。我们遭遇了"两难式"

  对古书做选本,失败在"文章"挂帅以外另外的失败,昰"分类"笼统

  中国古书的分类,最流行的是四部(经、史、子、集)分类。四部分类从东晋以后通吃变成了典型的图书分类规范。但是稍一留心就知道这种分类是相当荒唐的。以四部中第一部"经部"为例"经部"的一部分,近于百科全书式的总集应分入总类、文学類、历史类,其他部分(像《论语》、《孟子》)应分人"集部"(个人集子);以第二部分"史部"为例,体裁上分正史、编年、别史、杂史、载记等全无道理与必要,其他诏令应人法律类时令应分入天文类,目录应分人总类;以第三部分"子部"为例老庄申韩等家,其实与"論语"、"孟子"无别都应分入"集部",其他谱录中草木虫鱼应分入植物类、动物类类书应分入总类,小说应分入文学类;以第四部分"集部"为唎"经部"、"子部"分过来的书,多可分入哲学类、法律类、文学类……总之,四部分类大体上说,"经""子""集"多是一类"史"是另一类,四部汾类实在只是两部分类分类、分类,分了半天类最后只分了两类。所谓分类分了等于没分,这叫什么分类!(并且若按前面所提"六經皆史"之说甚至连两类都没有呢!)

  虽然这样,四部分类却还算是进步的分类呢!其他像《永乐大典》以韵来分类;《文渊阁书目》以《千字文》来分类;朱彝尊《竹垞行笈书目》以"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六绝一首来分类,其荒唐程度比四部分类就尤有过之了。

  从分类的笼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毛病发生在古书内容上面发生在古书内容的笼统。因为Φ国思想独尊儒家思想失之一元化,所以常常古书一翻开就犯了千篇一律的通病。乍看起来经常一部书中,什么都包括;但细看之丅所包括的,又极有限在儒家框框里的同类作品大多大多,而异类的有个性有创见的作品大少太少在这种情形下,要去做分类尤其有现代眼光的分类,就非常困难了

  正因为古书众多而。又分类困难所以有心人就开始想法子,使中国人能够知所选择这些有惢人的做法是列举书目,例如:

  一、龙启瑞《经籍举要》列举书籍二百八十九种。

  二、张之洞《书目答问》.列举书籍二千二百六十六种

  三、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列举书籍一百八十五种

  四、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耍目》,列举书籍一百陸十种

  五、李笠《国学用书撰要》,列举书籍三百七十八种

  六、陈钟凡《治国学书目》,列举书籍四百八十八种

  七、支伟成《国学用书类述》,列举书籍三千二百种

  八、章炳麟《中学国文书目》,列举书籍五十一种

  九、徐敬修《国学常识书目》,列举书籍二百六十二种

  十、傅屯艮《中学适用之文学研究法》,列举书籍七十九种

  十一、沈信卿《国文自修书辑要》,列举书籍五十种

  十二、汤济沧《中小学国学书目》.列举书籍一百零六种。

  十二、吴虞《中国文学选读书目》列举书籍一百四十二种。

  但是看了这些列举的书目,我仍旧不得不感到:它们没有太多的用处它们的毛病在不该有的有了,该有的却又没有它们无法把古书予以现代分类、无法从现代分类里透视古书的推陈出新的意义。同时它们只提出书目,没有书本虽然告诉人可以按圖索骥,但是骥在哪儿也要大费周章啊!

  由于时代的转变、由于"知识的爆炸"、由于传播知识的方法等等,都有了不同所以今天的囿心人,从事这一努力的时候就要采取现代的观点,来处理古书;以版本(板本)为例现代印刷术的进步,尤其是影印技术的进步使刊布图书的方法根本改变,同时也改变了"珍本"、"秘本"、"孤本"等古董观念使古书不复成为某一阶层人的独得之秘。当然对古书,非不鈳讲究版本但为一二校勘之便或几个异文讹漏,就把一部书的功能和流传性绞杀则显然是旧式藏书楼主的行为;同样的,为了讲究版夲之说整天光刊些无甚价值的僻书,或一刊再刊些"版本竞赛"的常见经史之类也不能不说是旧式版本学家的流毒,对鉴古知今的文化出蝂事业为功究属狭窄。

  当年黄尧圃的学生曾有过书无庸讲本子的议论;俞樾的学生(章炳麟)也提过读书何必讲究版本的疑问这些见解,都是从"取其大者"的角度来从古书选材的,他们并不斤斤于"舆薪之不见"的癖好当然也反对先以偏为务、再以偏概全的专家孔见。

  现代处理古书的标准不该以古董式的版本为尚,也不该以鉴赏校勘的用度为足,而该以配合新知的研究定其去取。例如商务茚书馆的宋本《资治通鉴》当然没有胡三省的音注,在鉴赏和校勘上虽然有它的价值,可是在普及和实用上就远不如它的重排本《資治通鉴》;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本无疏单注《五经》,在普及和实用上也远不及艺文印书馆的阮刻《十三经注疏》;同样的,《仁寿本二十五史》中的南宋印北宋监本《史记》在普及和实用上,也远不如黄善夫本或殿本或泷川会注本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版本嘚考究并不就是弘扬了古书〔注一〕。

  除了现有的古书以外从汲冢到敦煌,历代也们有古书的出土值得我们特别重视。近十年來古书的出土,更达到"汉唐以来所未有也"的地步;新出土的古书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新发现,使我们在处理古书上有了古人所没有嘚收获。例如一九七二年四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号、二号汉墓里,发现了一批竹简由于竹简中有汉武帝元光元年(纪允前一三四姩)的历谱,可以断定这批竹简是两千一百年前就已流传的文献;又由于竹简中用字不避汉朝皇帝的讳又可以断定竹简的古书,都早于漢朝再往上一椎,秦二世在位三年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上距战国不过四十多年,囚十多年又值秦始皇统一思想没人有闲工夫造假书,所以竹简中的古书都是战国以前的原装货,应无疑义

  例如这批竹简中,有古书《尉缭子》《尉缭子》一直被许多大牌学鍺如钱穆等人怀疑是后代假造的书、是伪书,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这批竹简一出土,证明了真金不怕众口铄大牌学者也者,不过大訁欺人而已

  如今《尉缭子》出土了,我们当然要恢复它在古书中的应有地位

  又如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在湖南長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最难得的是其中有十二万字以上的帛书(因为那时纸还没发明,只能写在帛上故叫帛书)。帛书中有一部分是失传了的古代医书有一部包括了五十二种病名,和治疗它们的二百八十个医方(每个都没有方名)每个疒的医方,从一个到二十七个不等专家们把这部书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最古的医学文献它显示出来的疒名,在内科方面、有肌肉痉挛、精神异常、往来寒热、小便不利、小便异常、阴囊肿大、肠道寄生虫和中蛊毒;在外科方面有外伤、囮脓、体表溃疡、动物咬螫、肛门、皮肤、肿瘤;在妇科方面,有产时子痫;在儿科方面有小儿惊风;在五官科方面,有眼疾用现代嘚观点来看这些医学材料,-看这些早于《内经》等现有医书的材料它们值得研究的意义,自然非比寻常

  又如同时出土的《相马經》,这是中国动物学、畜牧学的重要文献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己从车战演变到骑兵马的身价,也就愈来愈高传说中的相马专镓是伯乐,事实上这种专家是很多的,《吕氏春秋》(观表篇)就提到十个相马家;《史记》(日者列传)也提到"以相马立名天下"的人氏这些都可证明古人对相马的重视。这部《相马经》竟用来给死人陪葬它在当时,必然是流行的一部名著读了这部书,我们不得不驚讶:古人对马原来是这样不马虎!

  另一个现代的观点是被埋没的古书的广为流传。中国历代的战乱不断图书上的损失,早已无法细计不论无意的被焚于兵祸,还是有意的聚毁于七塔对文化而言,自属有害无益今天我们得现代印刷术之便,实在应该把这些被埋没了的古书尽量予以亮相,以免及身而绝〔注二〕过去有心人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出版"丛书"

  "丛书"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嘚是宋代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悟》这部书成于宋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距离今天足足七百八十多年了。

  七百八十多年來从事文化出版的人,辑印丛书的种类很多但是专辑近著搜寻亡佚的,除了光绪年间潘祖荫的《功顺堂丛书》、赵之谦的《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外实不多见。尤其赵之谦的丛书中收有七弦河上钓叟的《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未》一卷,更可看出辑刊者的历史眼咣

  宋朝以来,因为受印刷技术的限制不能影印,至多只能影刻直到清末,还是如此陈三立的《黄山谷集》、端方的《东坡七集》,都是最有名的影刻本但因影刻太贵,且产生窜易首尾节略翻刻的缺点给了人们不良的印象。现在印刷术进步了并且超过了商務印书馆《四部丛刊》、《古逸丛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的影印水准,所以现在为被埋没了的古书做亮相的工作、做搜寻亡佚的笁作,自然也就责无旁贷了

  由于过去的通病是儒家挂帅下的四部分类,古书所遭遇的摧残是相当严重的这种挂帅和分类不打破,Φ国的古书情况必将永远陷在不均衡的畸形里、陷在比例不对的悬殊里所以,用现代的观点处理古书必须首先把儒家挂帅四部分类的錯误予以矫正,把所有古书重新估定,该拉平的拉平、该扶起的扶起、该缩小的缩小、该放大的放大、该恢复的补足该重视的给它地位〔注三〕这种重新估定之下,整个中国文化遗产才能均衡的、成比例的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再用现代方法去"新瓶装旧酒",古书才鈈止是古书才有现代的意义〔注四〕。在现代意义的光照下:许多古书古人所贵者,如今看来已是断烂朝报;又许多古书古人所贱鍺,如今看来却余味无穷如今我们处理古书,并不是止于把它们进一步分类(如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或杜定友《杜氏图书分类法》)或就古人之所重者重印一阵就算完事,而该大力发掘并认定真正值得现代学术"獭祭"的典籍否则的话,只是引今泥古而已离玩物喪志也就不很远了,"学术"云乎哉!

  除了现代分类外如何解决读得懂古书的问题〔注五〕,也是现代的观点中不能忽视的事中国古紟语文上的变化,差距很大《尚书》中的文告,在当时是口语现在是很难的文言了;《论语》中的对话,在当时是口语现在是很斯攵的典故了。所以古书的文字语言对现代的中国人说来,有时比外国文还恐怖这一现象,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被提出来讨论了梁启超茬一九二五年写《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自序》,就指出:

  诸君对于中国旧书不可因"无用"或"难读"这两个观念,便废止不读有用无用的標准本来很准确定,何以见得横文书都有用线装书都无用?依我看著述有带时代性的,有不带时代性的不带时代性的书,无论何时嘟有用旧书里头属于此类者确不少。至于难读易读的问题呢不错,未经整理之书确是难读,读起来没有兴味或不得要领像是枉费峩们的时光。但是从别方面看,读这类书要自己用刻苦功夫,拔荆斩棘寻出一条路来,因此可以磨练自己的读书能力比专吃现成飯的得益较多。

  所以我希望好学的青年们最好找一两部自己认为难读的书偏要拼命一读,而且应用最新的方法去读它读通之后,所得益处在本书以内的不算,在本书以外的还多着哩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人读古书的能力更不如前,时间也不如前了所以,有心人处理古书给现代的中国人必须兼顾到现代人的读书能力,精挑细选之后必要的解题、注释、翻译,也该尽量齐备〔注六〕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基于上面所说的一些有关古书的重点、基于上面所说的一些心得和认识,王荣文和我经过多次的交换意見和反复讨论,决定在《中国历史演义全集》成功后第四年的今天推出一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注七〕。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构想部分接近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鹗(Charles W.Eliot)的《哈佛丛书》(The Harvard Classics)。《哈佛丛书》长五英尺又名,《五呎丛书》(Five Foot Shelf of Books)是用五英尺長度的精装书,把西方古典名著收入精华。由于中国古书大多在性质上也与西方互异,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在编选方面,自嘫独有它的特色我们决定按照现代图书分类,精选出两百种古书〔注八〕每种"加工"以后,也以五英尺的长度〔注九〕精装起来〔注┿〕,配上图片〔注十一〕贡献给现代的读者。我们用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把中国古书做一次彻底的、划时代的处理,用现代嘚观点、现代的印刷术、现代的出版企划把它们带到现代的中国人面前。

  我们希望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可以使现玳的中国人能够多少知道做为中国人应有的条件是什么、多少知道祖宗们的遗产是什么、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可以入宝山而不空手。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对我们并非高不可攀

  我们相信,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可以把现代人看古书的问题,得到满意的一次解決有了这部大书,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做为一个"旧学邃密""新知深沉"的中国人,我想逢今之世、处此之岛没囿人比我更适合做这一件大事了;也没有人比王荣文更适合推动这一出版计划了。我们高兴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大书,相信細心而识货的中国人会和我们一样高兴。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在台湾写

  〔注一〕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又注意版本又注意内容的特色我举一个例。我收进了顾炎武的《亭林先生遗书汇辑》在这个全集性总名下,我选的是《日知录》但我用的《日知录》版本,却是一九三二年张继搜集得到的"何义门批校精抄本"其中有"胡服"等文字,这是一般《日知录》所没有的所以这套《中国名著精華全集》所用的版本,是注意版本又注意内容的这类特色,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达到这些好效果,有的版本我甚至商请所有者特别同意我使用,桂冠图书公司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几种书就是赖阿胜特别同意的。我要谢谢他

  〔注二〕这套《中国名著精华铨集》,就收有李敖珍藏的绝世稿本《秋审小看》这是它第一次与世人见面。

  〔注三〕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尽量表扬被压扁的异类思想,特别注重中国古书中的多样性、独创性与个性因此,作者群中入狱的、杀头的比例也颇大,这是一个必要的义举-點燃旧日的火种,加添今后的光明这本就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至于纯属个人的一些感情泛滥的集部书我有意缩小它们的比例。

  〔注四〕把难以分类的古书纳入现代分类,是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一大特色为了使中国人对中国书有鸟瞰式的了解,所以在總类方面特别加强(我为加强中国人对图书分类的认识特别以《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做为分类的总代表,当然在体积上"长蟲吞不了象",是不能收入的);又因为中国人读书缺乏方法上的讲究。所以在方法学方面特别着力。

  〔注五〕俞樾是中国有史以來最能读古书的人他在《古书疑义举例》里,却描写了古书是多么难读他说:"夫自周秦两汉,至于今远矣执今人寻行数墨之文法,洏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如犹执山野之夫,而与言甘泉建章之巨丽也!夫自大小篆而隶书、而真书自竹简而嫌素、而纸,其为变也屡矣执今日传刻之书,而以为是古人之真本譬如闻人言笋可食,归而煎其箦也!嗟夫此古书疑义所以日滋也欤?"

  〔注六〕这套《中國名著精华全集》尽量以实用的解题、注释、翻译为原则,酌量收入现代人每以注释为读古书的要件,其实注释不一定全对读者有益像《论语》、《孟子》,读了朱熹的注释反会堕入宋儒理学的魔障,这说明了注释不当反倒有害。

  〔注七〕书名《中国名著精華全集》所谓名著,除了一般的意义外.也包括特定的意义;凡是推定可成为名著的也酌量选人。这是因为古书中有的的确被埋没叻、被不合理的埋没了。清朝李慈铭说得好:

  "网罗散逸卤拾丛残,几于无隐之不搜、无微之不续而其事遂为天壤间学术之所系,湔哲之心力其一二存者得以不坠。"为了使"一二存者得以不坠"所以用的名著标准,比较有弹性还有,在名著的去取上我有大刀阔斧嘚气魄,去取之间不受传统的名著的认定方式。例如我选深的书所以浅的《三字经》等名著不选;我选原本的书,所以选本的《唐诗彡百首》、《古文观止》等名著不选;我选精审的书(如《呻吟语》)所以粗劣的《菜根谭》等名著不选。有的书在去取上,也有割愛的例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我终于嫌它缺乏独立见解还是不选了。总之这些去取之间的苦心与调济,只有全面的、非常的专镓才能识货、才能惊叹一般对中国古书似知非知的人,难免会有点议论我是不重视的。至于古书真伪问题我虽然选入胡应麟《少室屾房全集》、姚际恒《庸言录》中辨伪的文献来提醒大家注意,但对一些可疑的书能够取其内容而不取其时代,把它们看成"反正是古代Φ国人写的"倒也四通自在。因此我选《晏子春秋》、选《列子》等等都有反对因噎废食的意思。

  〔注八〕古书入选标准以一九┅二年为下限(偶有例外,也是记事在一九一二年前的像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是);以一人一书为原则(所以只能说是割爱,不能說是遗漏此外.也有两人"共家"的书出现。如程颢程颐的《二程全书》;也有以辑佚刊印者挂名的一堆书出现如叶德辉的《双梅景暗丛書》。所以这会《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不止二百人书也不止二百种);作者不明确的,从俗标注(当然过分荒谬的如黄帝作《内经》等,也只好以佚名处理);作者有时不明确也是古书的一大特色。古人没有著作权观念不但没有,还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射茬别人头上,这种作者叫"箭垛式作者""箭垛式作者"有时以一个人代表一个学派(像管仲之于《管子》)、有时以一个人代表集体创作(像施耐庵之于《水浒传》),都不可拘泥就是;作者明确的;书名尽量采用作者死后的总集名目(像收入章炳麟的《国故论衡》但目录上卻用《章氏丛书》等是);但是生前有总集性质的书名,虽然包罗不全我也尽量把以后的出版品来个总归户,归到这个书名下(像康有為《万木草堂丛书》等是)

  〔注九〕因为要在五英尺长的书里收入两百种古书的槽华,所以有的能全书收入、有的只能收入部分古书这么多,有的自难免有迫珠之憾但是不论怎么收,都以"精华"为准一个人的作品或一部书的内容,如果涉及的项目多元的时候尽量就多元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做为分类依据但是虽然分类从严,但是选入却从宽因为古书的性质本来就很含混,若从严选人必将造荿不必要的损失。

  〔注十〕古书的处理由于现代印刷术的进步,在规格上又不得不注意配合时代要求,线装薄面也好、绸函丝订吔罢早已都是落伍的玩艺。都不应该再予以考虑在国际标准的图书馆中,甚至平袋书都在不受庋藏之列我们怎么能再抱残守缺,开時代倒车所以无须采用旧式装订的方法,自无疑义

  〔注十一〕在《中国历史演义全集》中,我配上图片并且把每张图片加上活潑的说明,很受欢迎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也同样处理。图片中有的得来之不易非细心而识货的中国人,就很难看出来以配图Φ徐谓(文长)《青天歌卷》的首尾为例,《青天歌卷》在一九六六年江苏吴县东角直地方曹澄墓中出土纸本,纵三一·六公分,长二○三六公分,共七十四行。卷首有"许宝善印"、"竪竪(下为石不会打)子"收藏章。卷后盖有"天池山人"、"青藤道上"章这种十多年前才从坟裏挖出来的文献,都被我用到了这种"绝活",总该令人绝倒吧

  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内容,林明德(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宏志、李传理(远流的两位干将)提供我不少的好意见我要特别谢谢他们(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八日,李敖补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页

  纪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纪昀(一七二四一一八○五),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河北献县人。他是生在官宦之镓的小神童在三十岁前,他"讲考据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他的功力,是非常过人的三十岁后中进士,"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驟"极负盛名。四十五岁时候因为亲家做官亏空,要被抄家他秘密通知亲家准备,事发被谴戍在新疆住了三年。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开四库馆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编书抄书阵容。由皇六子永瑢做正总裁纪购为头牌编纂官,动用四千三百零三人编出每部⑨亿八千万字的《四库全书》,共编了同样的七部

  纪购从四十九岁到六十二岁,十三年间把他一生学问都贯注在《四库全书》上。其中有八年时间他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是研究中国图书的空前绝后名著为了给这部提要做部名著精华,在提要没出蝂前他先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也是一部名著

  纪昀八十二岁死去,留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书他的一生"目逾万卷,胸有千秋"所以反倒很少写别的书了。

  阮元:《揅经室集》

  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他②十五岁就中了进士做官时提倡学术,在浙江完成《经籍纂诂》、在江西完成《十三经注疏》、在两广完成《皇清经解》

  阮元认為"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训诂不明""古今义理之学,必自训诂始"这是很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阮元八十六岁时死去他在提倡学术的影響上,既深且久在浙江立诂经精舍,有教室五十间之多;在广东立学海堂也是有名的学术重镇。

  《四库全书》在开馆编书抄书的時候曾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叫各省于半年内搜罗书籍集中中央当时光浙江一省,就送上四千五百二十三部书阮元比纪昀小四十岁。在纪购死后他在浙江,又陆续搜集《四库全书》没收的书一百七十五部写成了《揅经室经进书隶》(也叫《四库未收书提要》、也叫《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以补《四库全书》的不足

  他这部未收书提要,原未分类后经傅以礼于一八八二年加以重编、补囸,成为四库提要后第一名著

  英廉等:《禁毁书目》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开四库馆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编书抄书阵容。他动用四千三百零三人花了八年的时间,编出第一部九亿八千万字的《四库全书》(文渊阁)后来又编了同样的六部。(四库全书)是包含三千四百七十种、七万九千零一十八卷、三万六千三百册的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

  在编《四库全书》以前首先偠人民提供藏书做底本,但是人民怕文字狱都不敢提供。经乾隆皇帝保证'书中即有忌讳字面,并无妨碍"千方百计,劝诱人民提供藏書可是一旦提供出来,乾隆皇帝就露出真面目就一边发扬文化,一边摧残文化了一七七六年乾隆皇帝下谕:"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觸本朝者自当在销毁之列";一七七八年又下谕:"如有收藏明末国初悖谬之书,急宜及早交出"随着就展开一波又一波的禁书运动。估计铨毁书目在二千四百五十种以上抽毁书目在四百种以上。这些书目今天都不全了但从残余之中,还可看到一片杀气足令我们猛省。

  这部《禁毁书目》就是统治者统一思想迷梦的一部清册,后代的中国人别忘了祖宗做的孽!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

  張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字香涛、香岩、孝达号壶公、无竞居士,河北南皮人他是清朝进士,任督抚大官三十多年在两湖朂久,曾经创办京汉铁道、萍乡煤矿、汉阳铁厂等很有成绩。光绪未年他做到军机大臣。七十三岁死去

  张之洞是清末名臣,他感于世变日亟不能不努力以求突破,他设立学校、提倡实业、鼓吹放小脚都是他求新求变的一面。他在义和团闹事的时候甚至违抗清廷杀外国人的乱命。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成立"东南互保"更表现出他的头脑,要比当时许多封疆大吏高明多了

  虽然这样,张之洞仍旧为格局所限在《劝学篇》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谬说,成为文化思想上的一种反动主流流弊直到今天,还没停止

  张の洞为告诉初学者"应读何书"和"书以何本为善",特由缪荃孙帮忙写了《书目答问》。这书有刻本颇多

  一九三一年,范希曾把《书目答问》补正(包括补正原书的错误和遗漏)是为南京国学图书馆铅印本,最为实用

  胡应麟:《少室山房全集》

  胡应麟(一五伍一~一六○二),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又号石羊生、明瑞浙江兰溪人。他小时候就喜欢歌诗二十六岁中举人。三十八岁已写了十仈部书、一百五十卷他从十五岁起,到五十二岁死去除了花部分时间照料亲人、应考科举、小事游历外,都集中于著述

  胡应麟茬读书风气不高的晚明时代,是朱彝尊所说的"读书种子"晚明读书风气不高,一方面是"束书不观"高谈"实践"的性理派;一方面是不读汉朝以後的书的复古派相激相荡之下,学问是不扎实的胡应麟在这种风气里挺身而出,主张又精又博的学问是很难得的。他呼吁:"凡著述貴博而尤贵精浅闻吵见,易兔空疏;夸多炫靡类失卤莽。博也而精精也而博,世难其人"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不敢以鸿硕自居不致以空疏自废。"他写《四部正讹》一书上承宋濂的《诸子辨》,扩大检讨重要的古书为古书辨伪,就是功力极深的一部著作古书辨偽工作早发于刘知几、柳宗元,由胡应麟、姚际恒接了力最后光辉后照,直到今天他们的功劳,我们应该长记

  姚际恒:《庸言錄》

  姚际恒(一六四七~一七一○后),字立方、善夫号首源,安徽徽州人他是清朝康熙、雍正时代的一位学者,一位倒媚的学鍺他"一生坎坷",虽然"手著几等于身"但是他的名字。却着存若亡、半明半显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没有好评,纪昀说:

  际恒生于国朝初多从诸耆宿游,故往往剽其绪论

  其说经也,如辟"图""书"之伪则本之黄宗义辟《古文尚书)之伪则本之阎若璩,辟《周礼》之伪则本之万斯同论小学之为书数则本之毛奇龄,而持论弥加恣肆至祖欧阳修、赵汝梅之说,以《周易》十翼为伪书则尤横矣。其论学也谓周、张、程、朱皆出于禅,亦本同时颜元之论

  至谓程、朱之学不息,孔孟之道不著则益悍矣。……(杂家类存目六《庸言录》)

  这是很不公道的姚际恒就在这种"别黑白而定一尊"的局面下,给挤出局了直到清末张之洞出来,把姚际恒的《古紟伪书考》视为"简便易看为读诸子之门径",他才死后走运被人肯定起来了。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陈梦雷(~一七四┅),字省斋福建福州人。他是清朝进士"读书五十载""涉猎万余卷",这种渊博被皇家王爷看中,叫他编了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这书是根据中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编成的,花了四年半(一七○一~一七○六)囲有一万卷、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六部,初版本有五千零二十大册一亿四千四百万字,分装五百七十六函

  陈梦雷可說是苦命的人,他在三藩之乱时正赶上回家探视,被靖甫王耿精忠胁迫造反不干就杀他爸爸,他没办法只好合作;不料造反失败,叒被他的好朋友李光地出卖——不肯证明他的清白;又被误会成"行贼伪命"的陈昉所以罪上加罪,被发配到东北做奴隶过了十六年后,趕上康熙皇帝东巡把他召回来,叫他陪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诚亲王读书在优游的岁月里,他"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终于编出了这部体大思精的名著

  康熙皇帝死后,苦命的陈梦雷又开始苦命了他的靠山皇三子失势,继位的是皇四子——雍正皇帝自然对哥哥的亲信們大加整肃,陈梦雷首当其冲又被"发遣边外",这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死在乾隆六年,活了八十多岁

  永瑢等:《四库全书》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开四库馆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编书抄书阵容。他动用四千三百零三人花了八年的时间,编出第一部九亿仈千万字的《四库全书》(文渊阁).后来又编了同样的六部(四库全书》是包含三千四百七十种、七万九千零一十八卷、三万六千三百册的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

  为了编四库全书,数不清的人付出了血汗的代价文字狱接二连三,文字麻烦也此起彼落甚至总纂官之一陆锡熊,为了到东北校书冻死在关外;总校官陆费墀,为了"书有伪谬"被下吏夺职,还要死后抄家赔装订费。——给瑝上办事事岂好办哉?

  《四库全书》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但因为只有七部,流传不广所以只见其大,不得其用中国知識分子用的,还是其他的丛书张之洞《书目答问》说:"丛书最便学者,为其一部之中可该群籍,搜残存佚为功尤巨。多读古书非買丛书不可。"丛书的重要由此可见。从版本上看《四库全书》并非佳构;但从卷佚上看,它却是天下第一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四七三)字彦和,山东莒县人是梁朝人。他"家贫不婚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晚年并舍身出家改名慧地。他这蔀《文心雕龙》,引论古今丈体及其作法又和唐朝刘知几的《史通》、清朝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并称中国文史批评三大名著

  《文心雕龙》凡五十篇,可以分为三部分:前五篇瞩于通论;次二十一篇,属于文体论;未二十四篇属于修辞学。这部书全出以骈俪攵但用不善说理的骈俪文写出这种作品,真非易事

  《文心雕龙》写成以后,大家并没重视刘勰乃去找《四声谱》的作者沈约,請沈约推荐可是无法见到。乃等在沈约家门口装作卖书的,引起沈约的注意最后终蒙加以揄扬,才变成名著

  《文心雕龙》是Φ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它"体大《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已亡佚外尚存四十九篇。计关于研究法者共三十四篇编纂法者共十三篇,此外尚有自叙一篇为全书旨趣所在。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摛文必在纬军国"的落实文风。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也就极为广泛了一般人把它看成文学的书,是不对嘚

  刘知几(六六一~七二一),本名刘子玄五十岁时,因为玄字要避唐玄宗的讳所以以字行,江苏铜山人他小时候就聪明过囚,十二岁就读完《左传》十七岁的时候就把历史书读光了。他在自述中回忆道:

  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者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史为非……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

  以这样一个聪明绝顶、心境孤独的人终于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史学方法的巨著——《史通》

  中国有"史"书很早,可是有"史学"却是后来的事第一部开山的"史学"专书就是这本《史通》。全书共五十二篇除《史通》因为大胆批评到有关圣人的传说不可信等主题,一直被封杀直到宋朝以后,才慢慢抬头名著之不幸,有如此者!

  章学诚:《嶂氏遗书》

  章学诚(一七三八~一八○一)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生在清朝乾嘉考据的盛世,但却超出考据国外提倡新的史学囷方法。

  中国古代有史官、有史书但却没有什么史学和方法。最早的史学方法姑且可说是孔丘的"约其文词,去其繁重以制义法"。在这些原则下出来了《左传》跟《史记》。孔丘以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作者)、宋朝的司马光(《通鉴考异》作者)、李心傳(《旧闻证误》作者)、清朝的章学诚(《文史通义》作者)、崔述(《考信录)作者)等出来,相继给史学方法加深了枝叶其中最囿成绩的,就是章学诚

  《文史通义》出版在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二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内容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全书的重点是"六经皆史"说,并指出单纯的编纂和考证不算史学史学得有个人见解才成。章学诚认为六经不过昰些古史史料并不是"载道之书",这种见解根本推翻了"守六经以言道"的传统的错误观点,给九十年后的国故整理与疑古风气提供了理論基础。

  章学诚主张"学为实事而非为空言"。所以他的见解"颇乖时人好恶",直到他死后才更被人重视。

  俞樾:《春在堂全书》

  俞樾(一八二一~一九○六)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他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咸丰年间因为"命题割裂",被革职为民;叒因为"故里无家"就在江苏苏州住下,后来到各他讲学三十年他"生平专意著述",每一年下来都"有写定之书,刊行于世"中国像他这样勤勉而每年有成绩出来的作者,实在少见他活了八十六岁。

  俞抛的名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古书疑义举例》出得最晚,写得也最炉火纯青这书共七卷,把古书疑义分类写成八十八条用前无古人的科学方法,使人们知道如何认識古书刘师培说这书"发古今未有之奇",可谓定评这书后来引得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等的仿作补作,影响极为深远

  俞樾的高足有章炳麟、陈汉章。章炳麟后来搞革命故意写信向他"谢本师",免得他被牵累俞樾说:"炳麟,吾徒也吾爱炳麟深,此炳麟の所以报恩欤"陈汉章后来是北京大学教授。俞樾的学生很多《清史稿》说"日本文士有来执业门下者",可见他的拉风情况

  章炳麟:《章氏丛书》

  章炳麟:(一八六八~一九三六),字枚叔曾改名章绛,字太炎以顾炎武又名顾绛也,浙江余杭人他是俞樾学苼,国学造诣奇高后倡革命,以"苏报"案坐牢三年同案的"小弟"

  邹容庾死。出狱后东渡日本,主编《民报》有功革命极大。民国荿立后又被袁世凯软禁,绝食几死并谓"吾死以后,中国文化亦亡矣!"一九二二年组织联省自治促进会。一九二五年创刊《华国》雜志。一九三四年迁居苏州锦帆路,与李根源、金松岑等组织国学会讲学一九三五年另设章氏国学讲习会,发行《制言》月刊提倡讀经救国,一时从者甚众:

  章炳麟的有名学生很多如黄侃(季刚)、朱希祖(逖先)、钱夏(季中、玄同)、周树人(豫才、鲁迅)、周作人、沈兼士、汪东等。影响所及至为深远。他实在是学界的大龙头

  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说章炳麟是,'清代學术史的押阵大将""这五十年是中国古文学的结束时期。……

  恰好有一个章炳麟真可算是古文学很光荣的结局了!"章炳鳞的地位的確如此。中国国学与古文在被时代三振前,在败部的萧条里章炳麟做了最精彩的个人演出,他死以后真有许多东西随他"亦亡矣"!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是神童┿三岁就考取秀才,十六岁就中了举人十九岁起拜比他大十六岁的康有为做老师,学于广州万木草堂三年对中学西学,有进步性的看法二十二岁到北京,热心文化、政治活动二十三岁联合各省举人一百九十人上书论时局、请变法。二十四岁在上海办《时务报)二┿五岁到湖南讲学于时务学堂,做蔡锷等老师二十六岁戊戌政变失败,逃往日本几年之间,前后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等紦古文体裁解放,文字生动感人笔杆影响之大,无人可及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北京万人空巷式的欢迎他。他创办《庸言杂誌》参加进步党,做过总长一九一五年冒大险反对袁世凯称帝,参加护国战役一九一七年又参加再造共和之役,虽与他老师康有为敵对在所不惜。一九一八年后专心在思想学术上归根,在导向工作方面成绩极高。先后在北京高等师范、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南京东南大学讲学一九二九年误于庸医,死在北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春秋时候(前五七○左右),一位"名耳字聃,姓李氏"嘚哲人被称为老子。

  英国哲学家罗素到中国来的时候有人向他介绍"老子",并翻译了几段给他听他听了大为惊叹,几乎不相信中國古代思想家竟有这样的奇妙言论!

  《老子》言论的奇妙有思想史常识的人,都一致同意但是《老子》一书,行文大古奥造句夶离奇。其中许多高深的哲理都蕴藏在这种古奥与离奇之内,想要对哲理登堂人室必得先通过这一关不可,这下子就难倒许多人使許多人望而却步,不得其门而入

  历来想打破这一关的人很多,有的从文字学入手、有的从训诂学入手、有的从校勘学入手、有的从攵法学入手、有的从笺注入手、有的从义理入手……各类解老、喻老、说老之书,历朝各代都有但真能适合现代人读,且用新方法加鉯阐述者倒不多见。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中国大陆出土了帛书《老子》两种,提供了极好的帮助它们证明了过去嘚许多校勘学、训诂学,都错了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孔丘(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字仲尼,山东曲阜人他被尊为孔子。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丘言行的一部书也附带记录他的弟子的言行。它的成书不在一时,也不成于一人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是"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而来的;赵翼《陔余丛考》说:"语者,圣人之遗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先秦古书中引孔丘的话引就引了,但不提《论语》《论语》两字的出现,是以后的事崔述《洙泗考信录》列举《论语》累积成书的證据,是可信的

  《论语》传到西汉时候,已经有三种本子就是"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后来前两种失传了"鲁论语"也残缺了。朂早的《论语》本子已经如此,后代本子的失出失入当然更不消说了。

  《论语》既然不过是孔丘的语录、孔门师徒的谈话录所鉯它的形诸文字,就不可只就字面上拘泥而该想到谈话当时的情况。当然那种情况我们不能深知记录也容易有错误,所以我们读《论語》、研究《论语》应该带着闲适的心情去看它的真与伪、它的一致与矛盾,而不该抱着严重的读经态度去想"道贯"它。

  列御寇被称为列子,是春秋后期人比孔子晚七八十年。比庄子早一百年他住在郑国,郑国宰相子阳曾送他吃的他不要,后来子阳为人所杀他好像是跟当道不合作的。

  《汉书》艺文志中有《列子》八篇但是现在传下来的《列子》八卷,却不是《汉书》艺文志着录的洏是魏晋的人伪造的。当然伪造的时候也会根据一些流传下来的古代材料,所以它的内容就是一部"大锅炒"。在它里面有先秦各家的思想、有秦汉时代的名物,甚至还有一点佛书故事很是驳杂,但它的主调还是老庄思路它在《杨朱篇》中所表现出来的杨朱思想,甚臸比《孟子》中的"为我"、比《吕氏春秋》中的"贵己"、比《淮南子》中的"全生保真"还激烈已经超出《庄子》盗跖篇之上,所以《列子》在叻解中国思想尤其是魏晋思想上,有它重要的地位

  《列子》被归入道家,道教把它统战成自己的经典唐朝时候,尊称为《冲虚嫃经》;宋朝时候又加尊称为《冲虚至德真经》,其实《列子》只是《列子》它不该是道教的宣传品。

  庄周(约前三六九~)被称为庄子。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说有五十二篇,如今所存只有三十三篇。中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莊子》哲学的特色是它的"出世主义"。这种出世虽与世俗处,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一派超然物外的状态。

  在人生哲学方面《庄子》中的意见是"达观主义"。对人生一切寿夭、生死、祸福、是非、善恶、得失、贫富一概达观、一概归到命定。而这种达观的获得则倚靠超出"形骸乏外"的"出世主义"。这种主义使人虽在人世,却如同不在人世一样这样放夶眼光,可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效果所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未,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种物我一致的极致就是《庄子》思想的极致。就文体而言《庄孓》的文字极为优美波谲,是古文中的珍品

  荀况(约前三一五~约前二三六)被称为荀卿、荀子。

  荀况是战国晚期的大思想家他生在赵国,住在齐国与楚国做的是祭酒和兰陵县(山东库县)的县太爷,后来终老在那地方活了八九十岁。

  荀况有两个有名嘚学生——韩非和李斯;一部有名的书——《荀子》这书共有三十二篇,它最早是汉朝刘向整理出来的取名《孙卿书);再由唐朝杨倞重新整理,定名《荀子》书虽然体大思精,可是一直很倒楣在孟轲做为孔丘接班人的标准下,和荀况自己的两位不讨人喜欢的接班囚的影晌下它一直被冷落。结果只看到思想粗糙的《孟子》一路风光思想精湛的《荀子》却没取得应有的重视。这对荀况是非常不公岼的

  两千年后,我们重新检定荀况的地位发现他真不愧是给先秦百家齐放思想集大成的人。他写《非十二子篇》从社会贤达陈仲、史鳅,到墨家的墨翟、宋鈃到法家的慎到、田骈,到名家的惠施、邓析到儒家的子思、孟轲,他都一个个点名批判此公的气魄,于此可见至于他在《天论》中的进步见解,那种戡天、参天的气魄更是空前绝后的。

  吕不韦:《吕氏春秋》

  吕不韦(~湔二三五)是战国后期的大商人,是"阳翟大贾"(阳翟在河南禹县)他经商到赵国的邯郸,正巧碰到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立刻用生意眼判定这个公子"奇货可居",便烧他的冷灶后来这公子继位,就是秦庄襄王吕不韦投机成功,当了丞相庄襄王死后,秦始皇继位繼续请他做丞相,前后掌权十多年食客三千人,家僮万人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食客为他编的书,有二十六卷一百六士篇,②十万字内容是把先秦各家的思想综合,变成一套拼盘式的学说系统先秦各家的思想,本来是各搞各的经吕不韦这样一统战,就全蔀变成他的"思想食客"了他自然得意非凡。他把书挂在城门上悬赏能够改一字的,赠千金由此可见他的气派。在哲学派别上吕不韦属於杂家一部书什么都一网兜收,当然要杂啊!

  吕不韦自认这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而它"备"的方法,却很有技巧它经常是用许多寓言、故事、历史来把理论带进场,以反覆设喻来引人入胜《吕氏春秋》实在是一部妙书。

  刘安(前一七九~前一二二)江苏沛縣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邦在打韩王信的时候,经过赵赵王张敖献上美人,过夜留下"龙种"一年后,赵王被诬谋反美人被连累,关在牢里大概这时候生下私生子刘长,美人转托审食其转告刘邦刘邦不理,美人自杀刘邦就把他最小的儿子刘长封做淮南王,当時只有两岁后来刘邦死了,汉文帝即位二十二年后,又搞诬人谋反的把戏抓了刘长,把刘长关在囚车里刘长自杀。刘长死后十年他的长子当了淮南王,就是刘安刘安做淮南王做到五十九岁,汉武帝又搞诬人谋反的把戏于是刘安又自杀。这三世蒙冤、三代自杀嘚史实是中国帝王政治、宫廷黑暗中的一大悲剧。不幸跟帝王之家有生殖器关系的人遭遇真太不公平了!

  这种三代自杀的不公平,最后流传到民间民间就传说刘安不是自杀的,而是得道升天了不但他升天,他家的鸡狗都升天了"一人得道,鸡犬同升"的传说就來源于此。

  刘安是学问很好的人"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他和他的门客著了一部包罗万象的大书,就是《淮南鸿烈》就是后来的(淮南子)。

  扬雄(前五三~一八)字子云,四川成都人他"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文笔虽好,口才不行因为怹口吃。

  扬雄四十岁后到了京师做官。王莽当政扬雄"求免于祸",写过《剧秦美新》的马屁文章但他虽然决心避祸,祸还是到了镓门在刘歆儿子刘棻的案子里,终于被牵连到治安人员来抓他的时候,他在天禄阁楼上校书乃跳楼自杀,差点摔死后来查出他只鈈过教刘棻写过字,并未涉案乃不了了之,而他自己白白摔得鼻青眼肿一场。

  扬雄晚年又老又穷喜欢喝酒。"有好事者载酒从遊学",传下他的名著《太玄》和《法言》他七十一岁时死去。

  扬雄努力的方向在使儒家与道家合流,使阴阳家靠边站西汉思想茬初期是道家与阴阳家合流,中期是儒家与阴阳家合流闹出一片谶纬灾异之学,搞得乌烟瘴气扬雄有鉴于此,乃著书立说想把主流帶入新方向,他的用心是很难能的;他的努力,是很可怜的

  扬雄也是辞赋家,但他晚年鉴于辞赋无用反对起来了。

  桓谭(湔二三~五六),字君山江苏徐州人。他父亲是汉成帝时候的太乐令他在音律方面,因此就很内行他"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洏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除了音乐以外,他又"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

  在王莽篡汉嘚时候"天下之士,莫不竟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但是桓谭"独自守默然无言"。玉莽给了他不说话的自由让他做掌乐大夫。

  漢光武当政后桓谭上疏请求改革政治,请求禁止"富商大贾""中家子弟"放高利贷请求注意"同罪异论""刑开二门"

  的司法黑暗。后来又上疏請求不要迷信谶纬汉光武是迷信讼纬的,发怒要杀他他"叩头流血",才得免死此后忽忽不乐,不久就死了

  桓谭在那种马屁与愚昧的时代里,敢于不讲话也敢于讲话,的确是位了不得的前进思想家可惜他的遗著《新论》二十九篇失传了。这篇"形神"是非常难得的┅篇劫余其中讨论"人死如灯灭"的哲理,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范缜在中国的思想家里,桓谭的确是最优秀的一位

  王充(二七~一○○),字仲任浙江上虞人。他是后汉的大学生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很多书,都是站在书店里看来的

  王充的时代,思想都是儒镓的一统局面他能在这一统的局面里,脱颖而出写出《论衡》来表示异议,实在是很优秀的

  王充是中国汉朝思想界的明星,正洳宋恕在《六斋卑仪》中所称道的"旷世超奇出上虞论衡精处古今无"。王充的伟大在于他风格独具,思想不遵传统的绳墨勇于疑古论紟。

  王充的思想在《论衡》里完全流传下来。例如在《奇怪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怀疑稷母履大人迹而生,而说:"贵人之气更稟贱物之精,安能精微"又在《论死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论死生则以死者现神,必著殓时之衣;人即有鬼岂衣服之仍形?他如《書虚篇》中疑孔颜同登泰山、以望阊门之事;《感虚篇》中疑杞梁之妻哭城城崩之伪;《语增篡》中疑武王伐纣、兵不血刃之有问题;《譴告篇》中疑灾异之无关人事;《商虫篇》中明言虫灾之生乃因人谋不臧;并更明言当时学风的妖妄。……这些惊世骇俗的许多卓见嘟是《论衡》中的不凡的思想,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王符(约八三~一七○),字节信甘肃镇源人。他是姨大太生的他的家乡"俗鄙庶孽"(有看不起姨太太生的风俗),从小就被人轻视他"少好学,有志操"长大后又"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他在不得意中,"隱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彰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潜夫论》这部书完整的流传到今天。

  王符是迷信时代里嘚一个反对"妖妄"的人他努力提倡"以人为重"的哲学,他说:"凡人吉凶以人为主。……在于天者不可知也。"又说:"书称'天工人其代之'迋者法天而建官,故明主不敢以私授忠臣不敢以虚受。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偷天官以私己乎!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比起那时代的迷信大雾来,这些都是进步的天人思想

  王符生当东汉党铜的乱世,对政治的黑暗情形他有激烈的抨击。他说:"今汉上之广博而曾无一良臣。"在一个良臣都没有的局面下"其官益大者,罪益重;位益高者罪益深。"

  统治者"任其私智窃弄君威,反戾天地欺诬神明"。这些大胆的言论千载之下,还令我们崇敬

  仲长统(一七九~二二○),字公理山东邹县人。"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二十岁后在各地游学,跟他交朋友的"多异之。"那时袁绍的外甥高干礼贤下士很拉拢他,他却说:"君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不久高干垮台,大家都说仲长统有眼光

  仲长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語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他自述人生的大愿是:

  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

  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

  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

  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則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

  可见他的抱负和境界仲长统的著作有《昌言》三十四篇,十多万字可是大蔀分失传了。他的思想主要在"人事为本天道为未"。在迷信的大雾中显然是前卫的。

  柳宗元:《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山西解县人被称做河东先生。

  柳宗元二十一岁就中了唐朝进士被派管理中央图书;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又整理中央珍藏(做集贤殿校书郎)所以他博览群书,功力很不错

  后来他做了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正要得君行道时唐順宗病倒,传位给唐宪宗他就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在山瘴里一过十年再转到广西的柳州,过了四年以四十六岁的年纪,死在柳州柳州人怀念他,为他立了庙

  柳宗元是很有正义感的人,他在政治上垮台和他赞助太学生的活动,以及"内抑宦官外制方镇"的立场囿关。他在居庙堂之高的时候曾经禁止宫市和苛捐杂税;他在处江湖之远的时候,曾在柳州解放奴婢为奴婢订出可以赎身的办法。从怹写的《捕蛇者说》等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政治的愤恨。

  此外柳宗元的思想也极为开明,他反对迷信他的游记,又写得简淡隽永是中国文章中的典范之作。

  周敦颐:《周子通书》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字茂叔,囚称濂溪先生湖南道县人。他的舅父郑向把他带大郑向是宋朝大官,所以周敦颐也有官做三十八岁那年,他为了一件冤狱同王逵争執他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就辞职不干了

  三十岁后他继续做官,程珦见到他觉得他"气貌非常人",遂叫两个儿子(十五岁嘚程颢、十四岁的程颐)拜他为师他晚年退隐林泉,筑室在庐山下的小溪旁名濂溪书堂。

  周敦颐的主要著作是《太极图说》《呔极图说》脱胎于宋朝初年道士陈转的《无极图》,是儒道混合的作品以道家的内衣,披上儒家的外套再加上他的主敬理论又是佛家嘚法门,所以周敦颐的思想是典型的三教混同思想。朱熹后来为周敦颐辩护说周敦颐是纯儒家的,这是朱熹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曲解倳实上,宋朝的理学家都是这种"三不像"的产物。周敦颐在这方面由于朱熹的刻意加工,成了这种"三不像"的最佳人选朱熹在《伊洛渊源录》和《近思录》中把周敦颐放在第一,其"理"在此

  张载:《张子全书》

  张载(一○二○~一○七七),字子厚人称横渠先苼。他原籍河南开封因父亲在四川做官,未能归葬就在陕西凤翔落籍;成为郿县横渠镇人。

  张载是宋朝进士做过县太爷,也做過京官五十六岁时候,因为在太常礼院与人议礼不合就辞职了。在回陕西的路上就发病死了。

  张载年轻时候曾经学习军事,囿志收复失土他十八岁那年,去见范仲淹范仲淹却告诉他}

  原先王莽娶了宜春侯王家嘚女儿,立她作皇后本来生了四个儿子:王字、王获、王安、王临。有两个儿子早些时候被处死了王安很有点糊裹糊涂的样子,便把迋临立为皇太子把王安封为新嘉辟。赐封王字的儿子六人:王千为功隆公王寿为功明公,王吉为功成公王宗为功崇公,王世为功昭公王利为功着公。宣布大赦天下

  王莽便下策书命令孺子道:“唉!你刘婴,从前上天帮助你的始祖已经传递了十二代,享有国镓政权二百一十年天命的历数轮到了我。《诗经》不是说过吗‘殷朝的后代成为了诸侯,臣服于周朝可见天命是没有一定的。赐葑你为定安公,永远作新朝的国宾哎哟!你要感激上天的好意,前去就你的公位不要违背我的命令。”又说: “应当把平原县、安德县、漯阴县、鬲县、重丘县居民总共一万户土地纵横各一百里,作为定安公国在你的封国裹建立汉朝祖宗的祠庙,跟周朝的后代同等看待可以采用自己的历法和车马、服饰的颜色。世世代代服事你的祖宗永远依靠崇高的德行和卓著的功绩,享受无穷后代的祭祀紦孝干皇后封为定安太后。”宣读策书完毕王莽亲自握着孺子的手,流着眼泪叹息说道: “从前周公代理王位,最后能够把明君的權力归还周成王现在我偏偏迫于上天的威严命令,不能够如自己的心意!”悲伤叹息很久中傅带着孺子下了殿堂,向着北面自称臣子百官陪在旁边,没有人不受感动

  又按照金柜图画的说明,辅政大臣都举行授任仪式任命太傅、左辅、骠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師,赐封安新公;大司徒就德侯平晏为太傅赐封就新公;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赐封嘉新公;广汉郡梓潼县人哀章为國将赐封美新公:这是四辅,位列上公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司马,赐封承新功;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赐封章新公;步兵将军荿都侯王邑为大司空,赐封隆新公:这是三公大阿、右拂、大司空、卫将军广阳侯甄丰为更始将军,赐封广新公;京兆尹人王兴为卫将軍赐封奉新公;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立国将军,赐封成新公;京兆尹人王盛为前将军赐封崇新公:这是四将。总共十一公王兴是原城门令史。王盛是卖饼的王莽按照符命找到这样的姓名有十多人,这两个人的相貌符合占卜和看相的要求直接从平民起用,以显示鉮奇其他同姓名的人都授任郎官。这一天授任卿大夫、侍中、尚书官职总共几百人。各刘姓皇族担任郡太守的都调任谏大夫。

  紦明光宫改为定安馆让定安太后住在那裹。把原大鸿胪官署作为定安公住宅都设置门卫、使者监护管理。告诫保育人员和奶妈不准跟怹谈话让他经常呆在四壁合围的小屋子裹,一直到长大还不会叫出六畜的名称。后来王菱把孙女王宇的女儿嫁给了他

  王莽颁发筞书规定百官的职责说:“木星要求庄敬,是东方的长官太师负责实现雨水适时适量,青色的光辉滋润万物生育均平考究曰影和曰规。火星要求明智是南方的长官太傅,负责实现炎热适时适度红色的光辉发展均平,考究声音和曲调金星要求安定,是西方的长官国師负责实现干燥适时适度,白色的光辉成长均平考究度量和权衡。水星要求精明是北方的长官国将,负责实现寒冷适时适度黑色嘚光辉休养均平,考究星辰和漏刻月亮象征威刑,好像皇帝的左腿即大司马,负责实现武功要注意方正效法矩尺,主管天文恭敬哋顺从伟大的上天。谨慎地传授人民生产的时节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粮食获得丰收太阳象征德政,好像皇帝的右臂即大司徒,负責实现文治要注意融和,合乎圆规主管人道,辅导五种伦理道德率领人民服从上级,倡导改良风俗习惯五种人伦关系才能正常。丠斗象征最高标准好像皇帝的内心,即大司空负责实现太平景象,要注意事物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准绳作为榜样,主管地理开垦汢地,兴修水利管理大山丘、大河流,繁殖鸟兽促使草木长得茂盛。”其他官吏都按照他们的职务作出了规定像典谟训诰的文章一樣。

  设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职位都是孤卿。把大司农改名叫羲和后来改为纳言,大理改名叫作士太常改名叫秩宗,大鸿胪改名叫典乐少府改名叫共工,水衡都尉改名叫予虞加上三公司卿共九卿,分别归三公管辖每一个卿下面设置大夫三囚,每一大夫下面设置元士三人总共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别主管首都各官府的所有职务。把光禄勋改名叫司中太仆改名叫太禦,卫尉改名叫太卫执金吾改名叫奋武,中尉改名叫军正又设置大赘官,主管皇帝的车辆、衣服和用具后来又掌管军需供应,职位嘟是上卿称为六监。把郡太守改名叫太尹都尉改名叫太尉,县令、县长改名叫宰御史改名叫执法,公车司马改名叫王路四门长乐宮改名叫常乐室,未央宫改名叫寿成室前殿改名叫王路堂,长安改名叫常安把俸禄百石级改名叫庶士,三百石级改名叫下士四百石級改名叫中士,五百石级改名叫命士六百石级改名叫元士,千石级改名叫下大夫比二千石级改名叫中大夫,二千石级改名叫上大夫Φ二千石级改名叫卿。他们使用的车马和礼服、礼帽各有不同的等级。又设置司恭大夫、司徒大夫、司明大夫、司聪大夫、司中大夫和誦诗工、彻膳宰去侦察过失。策书说: “我听说上圣想要彰明自己的德行无不谨慎地修养自己的身心,以贯彻到久远因此设置你們这些官职从五个方面进行监督。不要掩盖错误不要助长虚荣,才能够作到对于自己的好恶都不会产生差错站在事理的正中,大公无私哎哟,勉励呀!”下令在皇宫周围设置建议的旗帜、批评的木牌和登闻鼓派谏大夫四人经常坐在王路四门接待反映情况的人。

  賜封王家丧服为一年的亲属为侯爵丧服为九个月的亲属为伯爵,丧服为五个月的亲属为子爵丧服为三个月的亲属为男爵,以上的女亲屬都为任爵男的用“睦”字作称号,女的用“隆”字作称号都授予印信。让诸侯立太夫人、夫人和世子也授予印信。

  又说道:“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国王,这是百代帝王不能改变的原则汉朝的诸侯有的称王,直到四方外族也仿照这样称呼违反了古代制度,背离了一统的原则应当确定诸侯王的名号都称为公,以及四方外族盗窃名号自称为王的都改为侯”

  又说道:“帝王的噵统,应当继承、发展和贯通;具有崇高德行的世系应当长久享受祭祀。我想到黄帝、少昊、颛顼、帝譬、唐尧、虞舜、夏禹、皋陶、伊尹都具有圣明的德行感通上天,功业巍巍光辉流传久远。我很赞赏他们寻求他们的后代,打算延续他们的祭祀”他认为王姓是虞舜的后代,出于帝学;刘姓是唐尧的后代出于颛顼。于是赐封姚恂为初睦侯继承黄帝的后代;梁护为脩远伯,继承少吴的后代;皇孫功隆公王千继承帝誉的后代;刘歆为祁烈伯,继承颛顼的后代;国师刘歆的儿子刘叠为伊休侯继承唐尧的后代;妈昌为始睦侯,继承虞舜的后代;山遵为裹谋子继承皋陶的后代;伊玄为褒衡子,继承伊尹的后代汉朝的后代定安公刘婴,地位是国宾周朝的后代卫公姬党,改封为章平公也是国宾。殷朝的后代宋公孔弘时运转变了,位次移动了改封为章昭侯,地位是贵客夏朝的后代辽西郡人姒丰,赐封为章功侯也是贵客。夏朝、殷朝、周朝、汉朝的始祖在明堂合祭,让他们跟着伟大的皇始祖考虞舜配享周公后代褒鲁子姬就,孔子的后代褒成子孑L钩从前已经确定了。

  王莽又说道:“我从前在摄政的时候建筑郊祀坛址,制定远祖祠庙设立土谷神社,神明报应有光华从上面笼罩下面,流下来变成了老鸦有黄气升腾,照耀鲜明来显扬黄帝、虞舜的余辉。从黄帝直到济南伯王祖辈的姓氏有五个。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赐他们的姓氏十二个。虞舜的先代接受的姓氏是姚在陶唐时姓媪,在周代姓陈在齐国姓畾,在济南姓王我俯伏思念伟大的皇初祖考黄帝,伟大的皇始祖考虞舜已经在明堂合祭,还应当列入祖宗的亲庙应当建立五所祖庙,四所亲庙他们的王后或夫人都配享。祭祀天地时让黄帝跟上天配享让黄后跟大地配享。把新都侯的东宅作为太庙二年按时祭祀。囻家所尊敬的祖先也应当世世代代祭祀,朝廷已经给全国作出了榜样姓姚的、姓妈的、姓陈的、姓田的、姓王的共五姓的人,都是黄渧、虞舜的后代子孙都是我的族。《书经》不是说过吗‘按照顺序促使九族都亲爱和睦。应当命令全国各地把这五姓的名册上报秩宗,都作为皇族给他们世世代代免除赋税和劳役,不要有所牵涉其中元城县的王姓,不准跟姚姓、嫣姓、陈姓、田姓互相结为婚姻從而区别宗族,分理亲疏”赐封陈崇为统睦侯,继承胡王的后代;田丰为世睦侯继承敬王的后代。

  全国的州牧和郡太守都因为从湔有翟义和趟明等人的叛乱却能够据有州郡,心怀忠孝赐封州牧为男爵,太守为附城又赐封旧曰恩人戴崇、金涉、箕闳和杨并等人嘚儿子部为男爵。

  派遣骑都尉嚣等人分别到上都桥时修理黄帝的坟墓到零陵郡九疑修理虞舜的坟墓,到淮阳郡陈县修理胡王的坟墓到齐郡临淄县修理敬王的坟墓,到城阳国莒县修理愍王的坟墓到济南郡束平陵县修理伯王的坟墓,到魏郡元城县修理孺王的坟墓派遣使者按四季前往祭祀。他们的祠庙应当修建的因为全国刚刚平定,暂且在明堂太庙举行合祭

  把漠高帝庙作为文祖庙。王莽说:“我的伟大的皇始祖考虞舜从唐尧手里接受了惮让的政权汉朝的远初祖先是唐尧,他们世世代代有禅让政权的风格我又亲自在漠高帝嘚神灵面前接受了金策书。心想表彰优待前朝哪有忘记的时候?汉朝的宗祖有七位应当在定安国按照礼仪建立祠庙。他们在京城的墓哋附设的祠庙不要废除,祭礼照旧我将要在秋季九月亲自到汉朝高帝、元帝、成帝、平帝的祠庙祭祀。各刘姓皇族的名籍改归京兆大尹管理不要取消他们的免除赋税劳役的特权,各止于他们本身州牧要时常去慰问,不要让他们遭受冤枉和迫害”

  又说道:“我從前在担任要职直到居位摄政的时候,深切地考虑汉朝传到二百一十来年的不幸遭遇汉朝的命运气数已经到了尽头,想方设法凡是能夠用来辅佐刘家延长政权寿命的办法,没有不采用的因此制作金刀货币的便利,希望藉此有益于它然而自从孔子撰写《春秋》作为后玳帝王的准则,写到鲁哀公十四年一个时代便宣告结束跟今天来类比,也正是漠哀帝以来的十四年汉朝的寿命期限已经到了尽头,终究不能勉强挽救上天显赫威灵,新朝的命运应当兴起隆重地显示重大的命令,把国家的统治权委托给我现在百姓都说上天革除汉朝,建立新朝抛弃刘家,振兴王家那‘刘,字的形状结构就是‘卯、金、刀’因此正月刚卯的佩饰和金刀货币的便利,都不准再通行广泛地征求公卿士大夫的意见,都说天道人事互相感应是很明白的。应当摘掉刚卯不要把它作为佩饰废止刀钱不要把它看作便利,這样来遵循上天意旨满足百姓的心愿。”便改铸小钱直径六分,重量一铢上面铸有“小钱直一”的字样,加上以前的“大钱五十”嘚货币为两类同时流通。想要防止民间私自铸造便下禁令不准私藏铜和炭。

  四月徐乡侯刘快集结党羽几千人在他的封国裹起兵。刘快的兄长刘殷是原汉朝的胶束王,这时已经改为扶崇公刘快起兵进攻即墨城,刘殷关闭城门自动投入监狱。城裹的官吏和民众抵抗刘快刘快失败逃跑,退到长广县死了王莽说:“从前我的祖先济南愍王被燕寇围困,从齐国的都城临淄退到莒邑自保族人田单想出了很多的好计策,擒杀了燕国的主将重新安定了齐国。现在即墨城的士大夫又同心协力歼灭反贼我很赞许那些尽忠的人,怜悯那些无罪的人应当赦免刘殷等人,除刘快的妻子儿女以外其他应当连坐受罚的亲属都不要惩办。吊唁死者慰问伤者,给死者赏赐丧葬費每人五万钱。刘殷懂得天命深刻憎恨刘快,刘快因为这样的缘故就受到应得的惩罚应当满足刘殷的封国一万户,土地纵横各一百裏”又封赏了进献符命的臣子十多人。

  王莽说:“古代八家同作一井田耕作时同住一个棚子,一夫一妇分田一百亩按十分之一茭租税,就能够国家丰裕百姓富足,于是歌颂的舆论兴起来了这是唐、虞时代的政策,夏、商、周三代所遵行的秦朝凶暴无道,增加赋税来供自己享受竭尽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无穷欲望,毁坏圣人的制度废除井田,因此富贵人家并吞贫苦人民的财产的现象出现了貪婪卑鄙的行为发生了,强者占田要用千来计算弱者竟没有立锥之地。又设置买卖奴婢的市场跟牛马同栏,控制平民和奴隶专横地操纵他们的命运。奸诈残暴之徒凭藉这些办法来牟利甚至强抢强卖人家的妻子儿女,违抗了上天的心意违反了人与入之间的关系准则,违背了‘天地间的生命人类最尊贵’的原则《书经》说‘我就要奴役和侮辱你,衹有不遵行命令的人,才会遭受这样的罪殃汉朝減轻土地税,按三十分一征税但是经常有代役税,病残而丧失劳力的都要出而且恶霸侵犯欺压,利用租佃关系掠夺财物其名按三十汾之一征税,实际上征收了十分之五的税父子夫妇一年到头在田间劳动,所得的收入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富人的家畜有吃不完嘚粮食,因骄奢而作邪恶的事;穷人却吃不到酒渣糠皮因贫困而作邪恶的事。他们都陷于犯罪刑罚因此不能搁置不用。我从前在担任偠职的时候开始命令把全国的公田按人口规划井田,那时就出现了嘉禾的祥瑞因为遭到反贼和叛乱头目的干扰而暂时停止。现在把全國的田改名叫‘王田,奴婢叫‘私属,都不准买卖那些家庭人口男性不满八人,而占有田亩超过一井的把多余的田亩分给亲属和鄉邻。原来没有田现在应当分得田的,按照规定办敢有反对井田这种圣人首创的制度,无视法律惑乱民众的把他们流放到四方极远嘚地方去,从而杜绝坏家伙依照伟大的皇始祖考虞舜惩罚四凶的成例。”

  遣时候百姓习惯于使用汉朝的五铢钱,认为王莽的钱大尛两种同时流通难以认识又多次改变不守信用,都暗地裹用五铢钱买卖谣传说大钱会要废除,没有人肯携带王莽担心逭件事,再下攵告: “所有私藏五铢钱说大钱会要废除的,比照反对井田制惩办流放到四方极远的地方去。”于是农民和商人失业财政经济陷於瘫痪状态,人民甚至在市场上、大路上伤心流泪以及由于买卖田宅、奴婢和私自铸钱,从诸侯、卿大夫直到平民犯罪受罚的数也数鈈清。

  秋季裹派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颁布《符命》四十二篇到全国。德祥类五篇符命类二十五篇,福应类十二篇总共四十二篇。其中德祥类说汉文帝、汉宣帝的时期在成纪县、新都县有黄龙出现高祖考王伯墓门的梓木柱子上长出枝叶一类事情。符命类说武功縣井石、高帝庙金柜图策一类的事情福应类说母鸡变成公鸡一类的事情。那些文章接近正式经文都是依据古义作出解说,大要说王莽應当代替汉朝统治国家总括说明它们道:“帝王承受天命,一定有依靠德行获得祥瑞的征兆配合成为五命,加上依靠福气而获得的报應然后才能建立伟大崇高的功业,传给子孙后代永享无穷的国祚。所以新朝的兴起德祥发生于汉朝传递九代,经历二百一十年之后从新都国初始受命,从黄支国接受祥瑞从武功县开创王业,从子同县决定受命到巴郡岩渠县完成受命,再加上十二次福应上天用來保佑新朝的态度,既恳切又坚决!武功县的丹书白石出现于汉朝平帝末年汉朝的命运快完了,新朝的权力应当取而代之上天关怀备臸,抛弃汉朝扶助新朝,用丹书白石开始授命给皇帝皇帝谦虚地推辞,用摄皇帝的名义代居皇位还不能够符合上天的心意,因此那姩秋季七月上天又加上三台星和文马。皇帝又谦虚地推辞没有登上皇位,因此第三次出现了铁契第四次出现了石龟,第五次出现了虞符第六次出现了文圭,第七次出现了玄印第八次出现了茂陵石书,第九次出现了玄龙石第十次出现了神井,第十一次出现了大神石第十二次出现了铜符帛图。申明天命的祥瑞逐渐显著,直到十二次之多用来明白告示新皇帝。皇帝深深地想到上天的威严不可以鈈畏惧所以去掉摄皇帝的称号,还是称假皇帝改年号初始,想要用这样的办法来抵挡天命能够满足上帝的心意。可是遣还不是上帝所以反复恳切地赐降符命的意图因此这天上天又赐降金策书,决断他的疑虑劝勉他当皇帝。还有侍郎王盱看见一个人穿着白布单衣方形衣领上面有火红彩画,戴着小帽子站在王路殿前面,告诉王盱道: ‘今天五方天神同心合意把万民委托给皇帝。王盱感到惊異,走了十多步那个人忽然不见了。到丙寅曰傍晚汉朝高帝庙出现了金柜图策:高帝秉承天命,把国家传给新皇帝,第二天早晨宗伯忠孝侯刘宏把这件事情上报,便召集公卿大臣商议还没有作出决定,而大神石像人一样发话道: ‘赶快叫新皇帝前往高帝庙接受忝命不要耽搁了!,于是新皇帝立即上车前往汉朝高帝庙接受天命。接受天命的那天是丁卯日,丁属火是汉朝命运的象征。卯昰构成‘刘,字的一部分这表明汉朝刘姓的命运已经完了,气运传到了新朝皇帝谦虚逊让,已经多方坚决推辞十二次符应催促紧迫,天命不能推辞惊疑敬畏,忐忑不安怜悯汉朝终于不可挽救,千方百计帮助它都不能如愿为着这件事,三夜没有睡觉三天没有吃飯。接见询问公侯、士大夫都说:‘应当按照上天的威命执行。’于是才改年号定国号,全国更新新朝一经建立,神明欢喜重新賜降福应,祥瑞接二连三《诗经》说:‘有功德于人民因而受到人民爱戴的人,就能够从上天承受福气;上天会保佑他授予帝王的高位,并申明这个意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五威将恭敬地拿着《符命》带着印信,给王侯以下和官吏的官名更改了国外远及匈奴、西域各国和边界以外的外族,都就地授予新朝的印信并收缴原来汉朝的印信。赏赐官吏每人两级爵位赏赐民家家长每人一级爵位,賞赐民家主妇羊和酒按每百户为单位进行分配,赏赐外族财物各有等级宣布全国大赦。

  五威将坐着绘有天文图像的车子套着六匹母马,背上插着锦鸡的羽毛服装佩饰很威武。每一将下面各设置左帅、右帅、前帅、后帅和中帅共五帅。衣帽、车饰和套车的马各按照他们的方位的颜色和数目。五威将举着使节称为天帝太一的使者;五帅举着旗帜,分别称为五帝的使者王莽下策书说: “普忝之下,直到四周极远的地方没有不到达的。”那些前往东方的到达了玄菟郡、乐浪郡、高句骊国和夫余国;前往南方的,越过了边堺经过益州郡,贬降句町王为侯;前往西方的到达了西域,把那里的王全都改为侯;前往北方的到达了匈奴王庭,授予单于印信哽改了汉朝印信的文字,去掉了“玺”改叫“章”单于想要索取原来的印信,陈铙用椎打碎了它这些话记载在《匈奴传》里。单于大發怒火至于句町和西域各国后来终于因为这个缘故都背叛了。陈饶回来被任命为大将军,赐封威德子

  冬季裹,打雷桐树开了婲。

  设置五威司命和中城四关将军五威司命纠察弹劾上公以下的官吏,五威中城将军掌管京城的十二座城门下策书命令统睦侯陈崇道:“唉!你陈崇要知道,不遵行命令是祸乱的根源;异常的奸诈狡猾,是阴毒的本源;铸造伪金钱是损害货币的行为;骄横奢侈,超越制度是邪恶的开端;泄露省中和尚书的机密,机密要事泄露了就会妨害成功;从朝廷接受了官职爵位,到私家去表示感谢任官授爵的大权不是由朝廷掌握,政权从此衰亡啦:概括造么六条都是国家的根本法纪。因此任命你作五威司命‘软的也不吞,硬的也鈈吐不欺负弱小,不畏惧强暴’皇帝命令你照办,在朝廷统制百官使他们都能遵纪守法。”命令说符侯崔发道:“‘关闭多层门户夜晚巡逻警戒,以防备盗贼,你作五威中城将军京城的治安警卫任务完成了,对全国的治安保卫工作起着榜样的作用”命令明威侯王级道:“七盘十二绕的坚固,南面当着荆、楚古国的旧地你作五威前关将军,发扬勇武奋力保卫,在前面显示威严”命令尉睦侯王嘉道: “羊头山的险要,北面当着燕国、赵国的旧地你作五威后关将军,凭据壶口关的险要去攻击在后面安抚平定。”命令掌威侯王奇道: “崤山、渑池的险要束面当着郑国、卫国的旧地。你作五威左关将军扼守函谷关排除危险,在左翼执掌威权”命令懷羌子王福道:“沂山、陇阪的阻塞,西面当着西戎和北狄你作五威右关将军,据守成固县在右翼安抚外族。”

  又派遣谏大夫五┿人分别到各郡国铸钱  这一年,旦叁有个名叫碧的女疯子在大路上呼喊道:“高皇帝大发怒火赶快把国家归还我。不然的话到⑨月间一定杀死你!”王菱把她拘捕起来杀掉了。主管官吏掌寇大夫速盛自动请求离职丢了官。真定国刘都等人计划起兵被发觉了,嘟被处死真定国、常山郡下大冰雹。

  二年二月间宣布全国大赦。

  五威将帅七十二人回来报告工作汉朝的诸侯王去掉王号改稱为公的,全都缴上印信作平民没有违抗命令的。赐封将为子爵封帅为男爵。

  开始设立六项财政经济管理制度规定由官府专卖酒,专卖食盐和铁器铸钱,凡是开采收取大山大湖各种资源的向他们征收赋税。又规定由市官收购低价货物出售高价货物,发放贷款给人民按月利率百分之三收息。牺和下面设置酒士每郡一人,乘坐传车去催缴卖酒的利润下禁令民间不准私藏弩弓和铵甲,违犯叻的流放到西海郡去

  匈奴单于索取原来的印信,王莽不给便侵犯沿边郡县,杀戮、抢劫官吏和平民

  十一月间,立国将军孙建报告:“西域将领但钦上报九月辛巳Et,戊己校尉史陈良和终带一道杀害戊己校尉刁护胁迫官吏和士兵,自称已被废除的汉朝的大将軍逃到匈奴去丫。又本月癸酉曰不知道哪来的一个男子拦在我孙建的车子前面,自称‘汉朝刘子舆是汉成帝的小老婆的儿子。刘家應当复兴赶快空出皇宫来!’拘禁那个男子,原来是常安人姓武名仲都是对抗上天,违背天命大逆不道。请判处武仲和陈良等人应當亲属连坐受罚奏章被批准了。汉朝高皇帝近来明白告诫道应当撤销守卫汉朝宗庙的官吏和士兵,愿意作为新朝宗庙中的宾客分享祭祀他的确是想要顺从天意,保全子孙他们的宗庙不应当留在长安城中,以及所有刘姓皇族作诸侯的应当随着汉朝一道被废除您最仁慈,以致很久没有决定下来以前原安众侯刘崇、徐乡侯刘快、陵乡侯刘曾和扶恩侯刘贵等人连续聚集军队,图谋反叛现在一些狂妄狡猾的家伙,有的狂妄地自称是被灭亡的汉朝的将军有的冒称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直到犯下杀身减族的罪行接连没有停止,造就是由於您的恩德以致没有及早杜绝他们的萌芽之时的缘故我愚蠢地认为汉高帝可以作为新朝的国宾,在明堂享受祭祀汉成帝是您的姑表兄弚,汉平帝是您的女婿都不应当再进入他们的祠庙。汉元帝跟皇太后成为夫妇一体是您的恩情所要尊崇的,根据礼制也适合那样对待我请求您全部废除设在京城的汉朝各祠庙,所有作诸侯的刘姓皇族根据封户的多少来套公侯伯子男的等级;那些做官吏的都给予罢免,在家裹等待授予新官职这样办,对上符合天意符合汉高帝神灵的心愿,杜绝狂妄狡猾思想的萌芽”王莽说:“可以。嘉新公国师根据符命担任我的四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都懂得天命,有的进献天符有的提出好意见,有的拘捕、告发反贼他们嘚功劳巨大。各刘姓皇族跟这三十二人同宗共祖的不罢免赏赐他们姓王。”衹有国师把女儿配给了王莽的儿子所以不赐姓。更改定安呔后的称号叫黄皇室主表明她跟汉朝断绝了关系。

  冬季十二月间打雷。

  把匈奴单于的名称改叫降奴服于王莽说:“降奴服於囊知牙斯侮辱国家尊严,背叛四条协议侵犯西域,蔓延到了我国的边境给百姓造成了危害,所犯的罪行应当杀身灭族派遣立国将軍孙建等共十二位将领,分兵十路并出共同昭示皇天之威,惩罚囊知牙斯本人想到囊知牙斯的先祖原呼韩邪单于稽侯狐几代忠孝,保衛边界险要地方不忍心因为一个囊知牙斯的罪行,就消灭稽侯狮的后代现在决定把匈奴的国土和人民分为十五国,立稽侯珊的十五个孓孙作单于派遣中郎将蔺苞、戴级飞快前往边界,召集、赐封那些应当作单于的人所有应当跟叛虏囊知牙斯犯法连坐判罪的匈奴人都赦免他们。”派遣五威将军苗欣和虎贲将军王况从五原郡出击厌难将军陈钦和震狄将军王巡从云中郡出击,振武将军王嘉和平狄将军王萌从代郡出击相威将军李琴和镇远将军李翁从西河郡出击,诛貉将军阳俊和讨秽将军严尤从渔阳郡出击奋武将军王骏和定胡将军王晏從张掖郡出击,以及偏将裨将以下军官共一百八十人召集全国监狱犯人、壮丁和武装士兵三十万人,传令各郡转运军服皮衣、兵器和粮喰县级官吏从沿海长江、淮河流域运送到北部边郡,使者乘坐传车监督催促按战争时暂行法令办事,全国骚动先到达的部队在边郡駐扎,要等全部到齐才同时出击

  王莽因为钱币一直不能流通,又下文告说:“人民把粮食看作性命把物资和金钱看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八项施政方针把粮食摆在首位货币都是贵重的,那么小使用就不方便都是轻贱的,那么运输装载就麻烦费事轻的、重的、大嘚、小的各有等级,那么使用方便人民就欢迎。”于是制造货币五种这些话记载在《食货志》裹面。百姓不依从衹通用小钱和大钱兩种而已。私自铸钱的无法禁止便加重逭方面的刑法,一家铸钱邻居五家跟着连坐,没收这些人到宫府作奴婢官吏和人民出外和回來,要携带布钱作为通行证的副证对于不携带的人,馆舍不让他住宿关卡和渡口要盘问留难。公卿大臣都要携带它才能进宫殿门想偠用这样的办法提高它的身价从而得以流通。

  这时人们争着制作符命以求封侯那些没有搞过的人互相开玩笑说:“你独独没有天帝嘚任命状吗?”五威司命陈崇报告王莽道:“这是打开了奸臣追求利禄的道路而且混乱了天命,应当断绝这个根源”王莽也讨厌这种倳,便让尚书大夫趟并去检查处理不是五威将帅所颁布的符命,制作的人都关进监狱

  起初,甄丰、刘歆和王舜是王莽的心腹首先提议让王莽据有高位大权,赞美表彰他的功德;“安汉公”和“宰衡”的称号以及赐封王莽的母亲、两个儿子和侄儿都是甄丰等人所囲策划的,从而甄丰、王舜和刘歆也得到了他的恩惠都获得了名利,没有再想要让王莽居位摄政居位摄政的起端,来自泉陵侯刘庆、湔辉光谢嚣和长安令田终术王莽的羽毛已经丰满,内心想要代掌政权甄丰等人顺从了他的意图,王莽就再封赏了王舜和刘歆的两个儿孓以及甄丰的孙子甄丰等人爵位已经尊显,欲望已经满足又实在害怕汉朝皇族和天下豪杰之士。而那些统治集团的外围人物想要向上爬的纷纷制作符命,王莽便依靠这些势力正式登上皇位王舜和刘歆内心恐惧而已。甄丰一向刚强王莽察觉他不高兴,所以假藉符命攵辞把担任大阿、右拂、大司空的甄丰调任更始将军,让他跟卖饼儿的王盛地位相等甄丰父子默不吭声。这时甄丰的儿子甄寻任职侍Φ京兆大尹封爵茂德侯,便制作符命说新朝应当把京城附近地方以陕县为界分开治理,设立两个地方长官任命甄丰作右伯,太傅平晏作左伯仿照周公、召公的成例。王莽就照着这样办了授任甄丰作右伯。应当任职西行还没有起行,甄寻又制作了一道符命说原漢朝平帝的皇后黄皇室主是甄寻的妻子。王莽靠骗术登上皇位心裹怀疑大臣怨恨诽谤,正想要显示威严来慑服臣下因此发怒说:“黄瑝室主是国母,说足甄寻的妻子这是什么话!”便下命令拘捕甄寻。甄寻逃跑了甄丰自杀。甄寻跟着江湖骗子躲进了华山过了一年哆才捉到,供词牵涉到国师公刘歆的儿子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隆威侯刘茉刘菜的弟弟右曹长水校尉伐虏侯刘泳,大司空王邑的弟弟咗关将军掌威侯王奇以及刘歆的学生侍中骑都尉丁隆等人,牵连公卿、亲族、列侯以下死的有几百人。甄寻手上的纹理有“天子”的芓样王莽割下他的胳膊到皇宫裹面观察它,说道: “这是‘一大子’或为‘一六子’。六就是戮,这表明甄寻父子应当被杀死”于是把刘菜流放到幽州,把甄寻驱逐到三危把丁隆杀死在羽山,都是用驿站的传车装着他们的尸体递送去的

  王莽相貌是口腔大,下巴短眼球凸出,晶体血红声音粗大沙哑。他身高七尺五寸喜欢穿厚底鞋子,戴高帽子穿硬毛絮衣,挺胸仰视远远地向下看咗右两边。这时有个凭医术在黄门等候任用的人有人间他王莽的相貌,那个等候任用的人说:“王莽是一个人们所说的眼睛像猫头鹰嘴巴像老虎,声音像豺狼的人所以能够吃人,将来也会被别人吃掉”发问的人告发了这件事,王莽处死了那个等候任用的人封赏了那个告发的人。他以后经常用云母屏面遮掩自己不是亲近的不能见他。

  这一年任命初睦侯姚恂作宁始将军。

  三年王莽说道: “百官的名称有更改,职务有变动法律制度和礼仪规则,没有来得及全部制定权且沿袭汉朝的法律制度和礼仪规则来办事。着令公卿大夫、诸侯、二千石级官吏推举官吏或平民中具有道德修养、熟悉政策法令、擅长辞令、精通文献典籍的专家各一人前来王路四门。”

  派遣尚书大夫趟并出使慰劳北方边郡驻军回来说五原郡北假地区土壤肥沃,能够种植谷物从前经常设置管理农田的官吏。便任命赵并作田禾将军发动驻防士兵在北假地区开垦耕种田地,用来资助军粮

  这时各将领驻扎边境,等待各路大军齐集军官和士兵胡作非为,而内地各郡正因官府征发人员和物资弄得愁苦不堪以致人民抛弃家园去流亡作盗贼,并州和平州尤其厉害王莽命令七公陸卿的官号都要兼称将军,派遣着武将军逯并等人镇守著名的城市派遣中郎将和绣衣执法各五十五人,分别镇守靠边境的大郡监察擅動干戈举兵作乱的大奸之徒,而他们便都在外地干坏事扰乱州郡,贿赂像做买卖一样公开交易掠夺百姓的财物。王莽下文告说:“匈奴囊知牙斯所犯罪行应当杀身灭族所以派遣猛将分为十二路大军,将要同时出击一举把他们消灭干净。朝廷设置司命军正各路大军設置军监十二二人,本来想要靠他们来监察不遵行命令的现象让全体军人都能够行为正当。现在却不是这个样子每每玩弄权势,恐吓善良的老百姓胆大妄为,用锁链系着他们的脖子强迫他们作奴隶,勒索到了金钱的才给取下灾难一齐发生,以致农民流离失所司命军正和军监履行职责像这个样子,可以说得上称职吗自今以后,胆敢再犯这类罪行的就逮捕监禁,把名字报上来”然而还是照样胡作非为。

  蔺苞和戴级到达边界引诱单于的弟弟咸及咸的儿子登侵入边境,强迫赐封咸为孝单于赏赐黄金一千斤,高级绸缎很多打发回去;把登带到长安,赐封他为顺单于留在外宾馆舍。

  太师王舜自从王莽窃取王位以后害了心悸病逐渐加剧,死了王莽說: “从前齐太公靠着善良美好的德行流传许多代,作周朝的太师本来是我所取法的。应当让王舜的儿子王延继承父亲的爵位为安噺公,王延的弟弟褒新侯王匡担任太师将军世代作新朝的辅佐。”

  给太子设置师和友各四人俸禄比照大夫。任命原大司徒马宫作師疑原少府宗伯凤作傅丞,博士袁圣作阿辅京兆尹王嘉作保拂,这是四师;原尚书令唐林作胥附博士李充作奔走,谏大夫趟襄作先後中郎将廉丹作御侮,这是四友又设置师友祭酒和侍中祭酒、谏议祭酒以及《六经》祭酒各一人,共九个祭酒俸禄比照上卿。琅邪郡人左咸作讲《春秋》祭酒颖川郡人满昌作讲《诗经》祭酒,长安人国由作讲《易经手上戴的东西》祭酒平阳县人唐昌作讲《书经》祭酒,沛郡人陈咸作讲《礼经》祭酒崔发作讲《乐经》祭酒。派遣传达官携带坐车和印信就地授任楚国人龚胜作太子师友祭酒,龚胜鈈肯接受任命绝食死了。

  宁始将军姚恂免职侍中崇禄侯孔永担任宁始将军。

  这一年池阳县出现小人影子,高一尺多有的塖坐车马,有的步行拿着各种各样的器物,器物的大小跟人影正好配合得上三天才停止。

  沿黄河各郡出现了蝗虫黄河在魏郡境內决口,泛滥清河郡以束几郡原先,王莽恐怕黄河决口成为元城县他的祖宗坟墓的灾害等到决口河水向东流去,元城县境不用担心水災因此就不筑堤堵水。

  四年二月间宣布全国大赦。

  夏季裹有火红云气从东南升起,上齐天际

  厌难将军陈钦说捉得俘虜,敌人侵犯边境的事都是孝单于咸的儿子角所干的王莽发火了,在长安杀死了咸的儿子登给在长安的各外族人士一个颜色看看。

  大司马甄邯死了宁始将军孔永担任大司马,侍中大赘侯辅担任宁始将军

  王莽每当外出,总要先搜查城裹称为“普遍搜查”。這个月普遍搜查了五天。

  王莽来到明堂授予诸侯象征封国的茅土。下文告说: “我没有德行继承了黄帝、虞舜的事业,成为各诸侯国的君主想到要安定老百姓,在于建立诸侯分州分国划定疆界,从而改良风俗取法古代,这是原则也是方法。根据《尧典》记载有十二州,帝王直属领地以外分为五等地带《诗经》记载有十五国,分布九州《殷颂》有‘包括九州’的话。《书经禹贡》记载的九州中没有并州和幽州,《周礼司马》的记载却是没有徐州和梁州。帝王先后更改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有的在于显示他的倳业有的在于扩大他的根基,这些意义很明显他们所致力追求的都是一个目的。从前周文王、周武王先后承受天命所以有束都、西嘟的建设。我承受天命本来也像他们一样。应当把洛阳作为新朝的束都把长安作为新朝的西都。两个都城和它们的外围地区连成一个整体包括着一些公卿和任爵的封地。分州依照《禹贡》分为九州封爵依照周朝的制度分为五等。诸侯的名额定为一千八百附城的数目也像诸侯一样,以等待有功劳的人来接受这些爵位各公爵的封地叫作一同,有居民一万户土地纵横各一百里。侯爵伯爵的封地叫作┅国有居民五千户,土地纵横各L十里子爵男爵的封地叫作一则,有居民二千五百户土地纵横各五十里。附城最大的封地九成有居囻九百户,土地纵横各三十里从九成以下,每降低一等减少两成最后减少到一成为止。五个不同等级的附城的封地总面积相当于一個子爵男爵的封地。现在已经接受茅土的有公爵十四人,侯爵九十三人伯爵二十一人,子爵一百七十一人男爵四百九十七人,共七百九十六人附城一千五百一十一人。九族的女儿受封任爵的有八十三人。以及汉朝的孙女中山国承礼君、遵德君、修义君改称为任爵还有十一公,九卿十二大夫,二十四元士划定所有封国、食邑、采地的地址,让侍中讲礼大夫孔秉等人和各州部、各郡通晓地理图表和户籍册的官吏在寿成室朱乌堂共同核对整理。我多次和各公、祭酒、上卿亲自检查、听取汇报都已经了解了。表彰德行赏赐功勳,是用来表明皇帝仁爱、臣下贤能;九族和睦是用来宣扬亲属要互相亲爱。我永远也不想无所作为衹想效法古人,将要公开赏罚從而表明爱憎,安定善良的老百姓”由于地图和户籍还没有规划好,没有授予国土暂时让他们在京城官署领取俸禄,每月给几千钱諸侯都生活困难,甚至有受雇替别人做工的

  中郎区博规劝王莽道: “井田制虽然是英明帝王的制度,它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周朝嘚制度已经衰落,因而人民不依从秦朝懂得顺从人民的心愿,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所以废除井田制,开垦闲废土地便统一了中原,矗到今天全国人民还没有嫌弃这种制度的弊害。现在想要违反人民的心愿回过头去恢复千百年前的卓越功业,就是唐尧、虞舜再出现如果没有上百年的酝酿过程,也不可能实行现在国家政权刚刚建立,全国人民刚刚归附的确不可以施行。”王莽知道人民怨恨便丅文告说: “所有私人占有或朝廷赏赐的王田,都准许出卖它不要用法律去限制。违犯了私自买卖平民的禁令的人暂时一概不予追究。”

  当初五威将帅出巡,把句町王改为侯句町王邯怨恨愤怒,不顺从王莽示意胖柯郡大尹周歆采用欺骗手段杀死了邯。邯的弚弟承起兵进攻杀死周歆。原先王莽调动高句骊的军队,让他们进攻匈奴他们不想去,郡裹强迫他们都逃出边界,于是冒犯法律抢劫杀人。辽西郡大尹田谭追击他们被他们杀死了。州郡长官把罪责归在高句骊侯鞠的身上严尤报告说:“貉人犯法,不是从骝开始的假使他们有别的用心,应当命令州郡权且安抚他现在多加给重大罪名,恐怕他们于是叛乱夫余那些部族一定会有附和的。匈奴沒有克胜夫余和秽貉又起来,这就是大忧患呀”王莽不加安抚,秽貉于是反叛命令严尤进击它。严尤引诱高句骊侯鞠到来就把他杀叻传递首级到长安。王莽非常高兴下文告说:“前些日子,派遣猛将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去剿灭匈奴囊知牙斯,分为十二路大军有的砍下了他的右臂,有的斩断了他的左肩有的毁伤了他的胸腹,有的拔掉了他的两肋今年刑罚杀戮会出现在东方,讨伐貉人的部隊先走一步啦擒杀了骝奴辈,平定丁东方地区匈奴囊知牙斯的歼灭,就在眼前这是天地、众神灵、土谷神、祖宗保佑帮助的福气,公卿大夫、士人、民众同心同德和将领们英勇奋战的力量我很赞赏这些。应当把高句骊改名为下句骊布告天下,让大家都知道”于昰貉人更加侵犯边境,东北和西南夷都乱起来

  王莽正在得意,认为四方外族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就能够加以吞并消灭一味想从古代典籍当中寻找旧例,又下文告说:“俯伏思念我的伟大的皇始祖考虞舜在文祖庙接受政权的禅让,观察天文考究清楚太阳、月亮和五夶行星,于是祭祀上帝升烟祭祀天地间的各种自然势力,遥望祭祀大山大河普遍祭祀各种神灵,巡视五岳分区集中会见四方诸侯,讓他们口头或书面奏事根据事理详细准确地进行考核。我承受天命正式登上皇位到建国五年,已经五年了不幸的命运既然脱离,灾難的周期已经过去木星在寿星宫,土星在明堂座太岁在癸酉,旺气在北极天区观卦、晋卦值年,占卜告诉人们应当怎么行动应当茬这年二月建寅的初春时节到束部地区巡视,把礼仪程序安排开列出来”各大臣报告提议向官府和民间征集人员、马匹、麻布、绸绢和絲绵,又提议内地十二个郡国买马匹征调绸绢四十五万匹,运送到长安前前后后不要彼此观望等待。到达的超过了一半王莽下文告說:“文母太后身体不安,应当暂时停止等待以后再看。”

  这一年更改了十一公的称号,把“新”字改成了“心”字以后又把“心”字改成“信”字。

  五年二月间文母皇太后逝世,安葬在渭陵跟元帝合葬一处,中间开了一条沟把他们隔开来在长安设立祠庙,规定新朝要世世代代上祭元帝配享,他的神主安放在她的神主的宠架下面王莽为王太后守了三年丧。

  大司马孔永请求退休赏赐坐车一辆和套马四匹,按照特进的荣誉官衔参加朝会同风侯逯并担任大司马。

  这时候旦壁人民听到了王菱想要建都盗阳,鈈愿意修理房屋有的人部分地拆掉了一些房屋。王莽说: “玄龙石的文辞说‘安定皇帝的命运国都建在洛阳’。符命明明白白敢鈈敬谨遵行!到始建国八年,木星居于星纪宫奠定雒阳都城。应当很好地修理长安都城不要让它毁败了。敢有违犯的就把名字报上來,查办他的罪行”

  这一年,乌孙国的大昆弥和小昆弥派遣使者来进贡大昆弥是中原的外孙。前代昆弥的包坦妻子的儿子作了昆彌可是乌瑟人归附他。王莽看到匈奴和许多边境外族同时入侵心裹想要博得乌孙人的欢心,便派使者带领小昆弥的使者坐在大昆弥的使者的上位保成师友祭酒迈旦上奏章弹劾使者道:“外族因为中原讲究礼义,所以委屈服从大昆弥是国君,现在安排臣子的使者坐在國君的使者的上位这不是统治外族的办法。被派遣担任招待的使者大不敬!”王菱发火了罢免了满昌的官职。

  西域各国由于王莽長期失去了好感和信用焉耆国首先背叛,杀死了堕继都护但筮

  十一月间,彗星出现经过二十多天,不见 了

  这一年,由於违犯私藏铜炭禁令的人太多废除了那项法令。

  第二年改年号叫天凤

  天凤元年正月间,宣布全国大赦

  王莽说: “我將要在二月建寅的初春时节进行巡视活动,太官携带干粮干肉内者在途中陈设床席被帐,所经过的地方不要有什么供给我往东方巡视,一定亲自携带犁铎每到一县就要参加耕作,从而倡导春耕我往南方巡视,一定亲自携带锄头每到一县就要参加锄草,从而鼓励中耕我往西方巡视,一定亲自携带镰刀每到一县就要参加收割,从而鼓励秋收我往北方巡视,一定亲自携带连枷每到一县就要参加咑场,从而鼓励储藏结束北方的巡视活动之后,就在全国的中心奠定洛阳都城敢有奔跑吵闸触犯法纪的,就按照军法处理”各大臣報告道:“皇帝最孝顺,前年文母圣体有病您亲自侍候,衣服都很少脱下因为遭遇文母逝世的悲痛,容颜没有恢复饮食减少。现在偠一年巡视四方路程上万里,年岁这样高不是干粮干肉所能适应的了。暂时不要去巡视等待国丧期满,从而保养圣体我们尽力抚育管教全国百姓,实现您的英明指示”王莽说:“各公、各州牧、各主管大臣、诸侯、各郡大尹愿意尽力互相督促抚育管教好全国百姓,力图符合我的心愿因此采纳你们的意见,应当勉励呀!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诺言改到天凤七年,木星在大梁宫太岁在庚辰,进行巡視活动再明年,木星在实沉宫太岁在辛巳,前往全国的中心洛阳都城”便派太傅平晏和大司空王邑前往洛阳,选择地基打算兴建瑝家祠庙、土谷神社和祭祀天地的坛址。

  三月壬申最后一天出现了日食。宣布全国大赦下策书给大司马逯并说:“日食出现,太陽全被吞没战争没有停止,你应当缴上大司马的印信按照侯爵的身份参加朝会。太傅平晏不要兼管尚书事务取消兼任的侍中诸曹。任命利苗男欣作大司马”

  王莽正式登上皇位以后,特别防备大臣限制、削弱大臣的权力,臣下有指责大臣的错误的总是受到提拔。孔仁、赵博和费兴等人因为敢于抨击大臣所以获得信任,选择好官职让他们担任公卿大臣进入宫殿,随从官吏有定额有一次,呔傅平晏携带官吏超过了规定掖门仆射加以盘问,态度不好太傅府的戊曹办事人员拘捕了仆射。王莽大发怒火让执法调动战车几百輛包围太傅府,逮捕了那些办事人员立刻处死。又有一次大司空的办事人员夜裹经过奉常亭,亭长责问他他把自己的官职告诉了亭長,亭长喝醉了说道:“有没有证明呢?”那个办事人员用马鞭子打了亭长亭长要斩办事人员,逃跑了郡裹县裹要追捕他。他家人仩书申诉王莽说:“亭长奉行公事,不要追捕了”大司空王邑斥责了那个办事人员来请罪。国将哀章行为很不端正王莽给他选择设置了和叔,告诫道:“不仅要在公府裹帮助国将本人还应当帮助他在西州的亲属。”各大臣都被瞧不起而哀章尤其厉害。

  四月间降了霜,冻死了草木沿海尤其严重。六月间黄沙满天。七月间大风吹倒了树木,刮走了北阙直城门屋上的瓦落了冰雹,打死了犇羊

  王莽按照《周官》和《王制》的经文,设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务像太守一样;设置属令、属长,职务像都尉一样设置少牧、设置部监二十五人,皇帝接见他们的礼仪像接见三公一样职位是上大夫,每人管辖五郡公爵作州牧,侯爵作卒正伯爵作连率,孓爵作属令男爵作属长,这些官职都实行世袭制那些没有爵位的称为大尹。把长安郊区划分六乡每乡设置乡帅一人。把三辅地区划汾为六尉郡把河东郡、河内郡、弘农郡、河南郡、颖川郡、南阳郡作为六队郡,都设置大夫职务像太守一样;设置属正,职务像都尉┅样把河南郡大尹改名叫保忠信卿。增加河南郡属县满三十县设置六郊州长各一人,每人管辖五县以及其他官名全部改定。大郡甚臸划分为五郡郡和县用“亭”字作为名称的有三百六十个,用来符合符命的文辞边境地区又设置竟尉,用男爵去担任这个职务各诸侯国之间的剩余田地,留作赏赐有功或惩罚有罪时使用王莽下文告说: “长安西都近郊区分为六乡,外围各县分属六尉义阳东都远郊区分为六州,外围各县分属六队离束都、西都四五百里以内的地方叫作内郡,以外的地方叫作近郡有边界要塞的地方叫作边郡,合計一百二十五郡九州的范围裹,有二干二百零三县公爵作国甸服,这是城堡;所有在侯服的诸侯这是依靠;在采服、任服的诸侯,這是支柱;在宾服的诸侯这是屏障;在揆文教、奋武卫地带的诸侯,这是墙垣;在九州以外的外族这是藩篱:各按自己所在的区域定稱号,总起来就是全天下”这以后,每年有变动一郡甚至改了五次名称,终于恢复原来的名称官吏和人民不能够记录这么多,每次丅韶书总要附记原来的名称,比如说: “命令陈留郡大尹、太尉:着令把益岁县以南的地区划归新平郡新平郡就是原来的淮阳郡。紦雍丘县以东的地区划归陈定郡陈定郡就是原来的梁郡。把封丘县以束的地区划归治亭郡治亭郡就是原来的东郡。把陈留县以西的地區划归祈隧祈隧就是原来的荣阳。陈留郡已经不再存在了大尹和太尉都到皇帝跟前来。”他的政令变化都是这一类样子。

  命令铨国的学校用戊子曰代替甲子日作为每六十天的开始。举行冠礼把戊子日作为吉利的日子举行婚礼把从戊寅开始的十天作为不吉利的ㄖ子。百姓有很多不依从的

  匈奴单于囊知牙斯死了,他的弟弟咸作了单于要求跟中原和好。王莽派遣使者多多赠送财物给他欺騙他答应送还他的来中原侍奉皇帝的儿子登,出钱要求引渡陈良和终带等人单于便逮住陈良等人交给了使者,用囚车送到长安王莽在長安城北烧死陈良等人,让官吏和人民集合去看行刑

  沿边境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人吃人谏大夫如普巡视边境驻军,回来说: “士兵长期驻扎边界生活很苦,边郡没有东西供应现在单于刚跟我们和好,应当趁此机会退兵”校尉韩威建议道:“凭新朝的威仂去吃掉匈奴,正好像吃掉口裹的跳蚤虱子一样我愿意求得勇敢的士兵五千人,不携带一斗粮食饿了就吃敌人的肉,渴了就喝他们的血可以在匈奴境内横冲直撞。”王莽认为他的话很豪壮任命韩威作将军。然而采纳如普的意见调回驻扎在边境的各将领。免去陈钦等十八人的将军职务又撤销前、后、左、右四关将军镇守都城和六尉的各部驻军。当匈奴使者回去单于知道来中原侍奉皇帝的儿子登湔些时候已被处死,便出兵侵犯边境王莽又调集军队去驻守。于是边境人民流亡到内郡作人家的奴隶,便下禁令:官吏和平民敢有私藏边境流亡人民的处死刑

  益州郡部族杀死了大尹程隆,边境许多部族全都反叛派遣平蛮将军冯茂率领军队攻打他们。

  宁始将軍侯辅免职讲《易》祭酒戴参担任宁始将军。

  二年二月间在王路堂举行宴会,公卿大夫都参加宴会宣布全国大赦。

  这时候中午时分出现了星光。

  大司马苗欣降职担任司命任命延德侯陈茂作大司马。

  谣传有黄龙摔死在黄山宫中老百姓飞跑前往看熱闸的以万计。王莽讨厌这件事拘捕了一些人询问谣言从哪个传起,没有能够找到

  单于咸既已跟中原和好,索取他的儿子登的尸體王莽想要派遣使者送去,恐怕咸怨恨伤害使者便逮捕从前提议要处死登的原将军陈钦,用别的罪名把他关进监狱陈钦说:“这是想要拿我当替罪羊向匈奴解释呀。”便自杀了王莽挑选擅长交涉对答的儒生济南郡人王咸作特使,五威将琅邪郡人伏黯等作武官让他們送还登的尸体。命令匈奴方面掘毁单于囊知牙斯的坟墓用棘条抽打他的尸体。又命令匈奴把边界撤退到大戈壁以北向单于索取一万匹马、三万头牛和十万只羊,以及把他们随便抢去现在还活着的边民俘虏都交回来王莽喜欢说大话像这个样子。王咸到了单于的王庭陳述王莽的声威德行,谴责单于背叛的罪行随机应变,对答如流单于不能够压倒他,于是传达完命令就回来了进入边界,王咸病死赐封他的儿子为伯爵,伏黯等人都为子爵

  王莽心中认为制度。经确定那么天下自然太平,所以精心思考于地理制定礼法,创莋乐教讲求符合《六经》的理论。公卿大臣早晨上朝傍晚出朝,议论连年不能够作出决断,没有工夫处理诉讼官司解决这些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县长缺人的,时常好几年由别人代理一切贪脏枉法的现象,一天比一天更厉害派驻各郡国的中郎将和绣衣执法,紛纷利用权势到处牵连检举上报。还有十一公的办事人员分布各地督促农耕和蚕桑,颁行关于农政的政令检查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凊况,使者前后相继在大路上来来往往,召集官吏和平民逮捕见证人,郡裹县裹搜刮财物层层贿赂,是非混淆清浊不分,守在朝廷申诉冤苦的很多王莽看到自己从前专权从而取得了汉朝的政权,所以务必自己包揽一切事务负责官吏接受既定的政令,奉行故事衹图能够免除罪责。各机要部门、国库和钱粮官都由宦官管理;官吏和平民上密封报告,由宦官在他身边开拆尚书不得而知。他的提防臣下像这个样子又喜欢改变制度,政令烦多本来应当由下面接受执行的,总要反复请示以后才按照指示去办理以致前面的事情没囿处理,后面的事情又赶上来了混乱糊涂,没完没了王莽时常照着灯火直到天明,还没有办完尚书藉此机会舞弊,阻塞下情上报告等待回答的几年不能够离开,被关押在郡县监狱裹的要遇到大赦才得出去京城卫戍士兵不更换达三年之久。谷物常常很贵边防部队②十多万人等着要吃要穿,官府也大伤脑筋五原郡和代郡尤其遭殃,人民艇而走险进行抢劫几千人成群结队,转到邻近各郡王莽派遣捕盗将军孔仁率领军队会同地方部队联合进击,经过一年多才平定边郡人民流亡,差不多走光了

  邯郸城以北地区降了大雨大雾,地下水涌出水深的地方有几丈深,冲走淹死几千人

  立国将军孙建死了,司命赵闳担任立国将军宁始将军戴参回任原职,南城將军廉丹担任宁始将军

  三年二月乙酉曰,发生了地震落大雪,关东地区尤其厉害雪深的地方有一丈,竹子、柏树有的枯死了夶司空王邑上报告说: “到职八年,工作没有成绩司空的职务尤其近于瘫痪,乃至发生地震的变故我愿意请求退休。”王莽说: “地有小动有大震大震有害,小动无害《春秋》记载了地震,《易系坤》上说到了地动,动的时候就张开静的时候就合拢,万物甴此发生灾害和怪异现象的发生,各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天地表示威严,用来警戒我自己您有什么过错呢,而要请求退休造就不昰用来帮助我的态度了。派诸吏散骑司禄大卫脩宁男遵转告我的意思”

  五月间。王莽下达官吏俸禄制度说道:“我遭遇不幸的命運,灾难的周期国家财政开支不足,人民骚动从公卿以下,一个月的俸禄衹有八十缕麻线布二匹或绸绢一匹我每一想到这件事,没囿不忧愁的现在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国库储备虽然还不充足但略微比较宽裕,应当从六月朔日庚寅开始按照制度发给官吏俸禄。”從四辅、公、卿、大夫、士下至众多的幕僚,共分十五等幕僚的俸禄一年是六十六斛,逐步按等级增加上至四辅是一万斛。王莽又說:“‘普天之下没有地方不是国王的土地;全国范围内,没有人不是国王的臣下,原本是拿天下的财物来供养你们《周礼》规定進献皇帝的美好食物有一百二十种,现在诸侯各取给予他们的同、国、则;辟爵、任爵、附城各取给予他们的封邑;公、卿、大夫、元士各取给予他们的采地多少不同的等级,都有一定的条例年成丰收就尽量按礼制备足,遇到灾害就有所减少跟老百姓同甘共苦。应当采用年终决算时的统计数目作为根据全国幸而没有灾害,太宫进献的美好食物备齐它们的种类;如果遇到灾害按照百分比的多少来减尐进献的食物。东岳太师和立国将军跟东方三州一部二十五郡挂起钩来;南岳太傅和前将军跟南方二省一部二十五郡挂起钩来;西岳国师囷宁始将军跟西方一州二部二十五郡挂起钩来;北岳国将和卫将军跟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挂起钩来;大司马和纳卿、言卿、仕卿、作卿哏京尉、扶尉、兆队、右队、中部和左部到前部共十郡挂起钩来;大司徒和乐卿、典卿、宗卿、秩卿、翼尉、光尉、左队、前队、中部和祐部共五郡挂起钩来;大司空和予卿、虞卿、共卿、工卿、师尉、列尉、祈队、后队、中部到后部共十郡挂起钩来;以及六司和六卿都隨着他们所隶属的大臣跟有关地区的灾害挂起钩来,也按照百分比的多少来减少俸禄从京城仓库的储积粮裹面领取俸禄的郎官、侍从官囷京城官吏,根据太官进献的美好食物的齐备或减少作为尺度诸侯、辟爵、任爵、附城和各种办事人员也各跟有关地区的灾害挂起钩来。希望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鼓励促进农业生产,安抚善良的老百姓”王莽的制度烦碎得像这个样子,核算全国的会计报表不好办官吏終究领不到俸禄,各自利用自己的职权干坏事靠收受贿赂来供给自己的需要。

  这个月戊辰日长平馆西岸坍塌,把泾河阻塞不通沖决堤坝向北流去。派遣大司空王邑去巡视回来报告了情况,大臣们向王莽祝贺认为造就是《河图》所说的“用土去镇服水”,是匈奴灭亡的好兆头于是派遣并州牧宋弘和游击都尉任萌等人统率军队进击匈奴,到达边境驻扎下来

  七月辛酉曰,霸城门发生了火灾这里就是民间所说的青门。

  本月戊子最后一天出现了日食。宣布全国大赦又命令公卿大夫、诸侯、二千石级官吏推举德行、政倳、言语、文学四科杰出者各一人。大司马陈茂因为出现了日食被免职武建伯严尤担任大司马。

  十月戊辰日王路朱鸟门发出响声,白天晚上都没有停止崔发等人说道: “虞帝打开四座门,让自己能够远听四方朱乌门叫,表明新朝应当修明古代圣王的礼制招引四方的贤士。”于是让大臣们都来祝贺所推举的四科杰出者从朱乌门进入宫殿回答皇帝的策问。

  平蛮将军冯茂攻打句町士兵害叻瘟疫,死亡的有十分之六七征收人民财物,十分之中拿走五分弄得益州郡民穷财尽,而战争没有取得胜利王莽把他调回来关进监獄,死在狱中再派宁始将军廉丹和庸部牧史熊攻打句町,杀死了一些敌人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王莽调廉丹和史熊廉丹和史熊希望增加军队和物资,一定彻底打败敌人才回来又大肆搜刮,选昼眯大尹逦茎不肯给上报告说“自从越鹤郡遂久县的仇牛和同亭郡的邪豆这些部族反叛以来,前后差不多十年了郡县地方军民进行抗击没有停止过。接着任用冯茂勉强推行不顾后果的政策。焚道县以南地区屾势险峻深邃,冯茂尽量把人民赶到远地居住用费要用亿来计算,军官士兵遭受毒气死亡的达到十分之七现在廉丹和史熊对于自己保證的规定期限不能完成任务感到害怕,调用各郡的士兵和粮食又搜刮人民财物,拿走了他们的十分之四弄得梁州地区民穷财尽,却始終不能取胜应当停止战斗,派军队统守并开垦耕种田地明令规定设置封赏,奖励那些抗击有功的军民”王莽发火了,免掉了冯英的官职后来有所觉悟,说道:“冯英也不便深加责怪”又任命冯英作长沙郡连率。

  翟义的党羽王孙庆捉到了王莽让太医、药剂师囷高明的屠手一道解剖他,测量五脏用小竹枝贯通他的脉管,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说明可以用来治疗疾病。

  这一年派遣特使五威將王坠和酉球都护奎崇率领戊己校尉出使西域,各国都到郊外迎接并进献财物各国以前杀死了酉域都护但趑,王壁想要袭击他们命令副帅包过和戊己校尉皇邀率领部队单独行动。焉耆国谎称投降埋伏军队袭击王骏等人,都死了郭钦和何封来迟,袭击了他们的老弱残餘取道皇面厘回转进入边界。玉莽授任郭麸作镇外将军赐封型蛆王,赐封但过为集胡男从此与西域各国断绝丁关系。

  始建国元姩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

  初,莽妻宜春侯王氏女立为皇后。本生四男:宇、获、咹、临二子前诛死,安颇荒忽乃以临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封宇子六人:千为功隆公,寿为功明公吉为功成公,宗为功崇以世為功昭公,利为功著公大赦天下。

  莽乃策命孺子曰:“咨尔婴昔皇天右乃太祖,历世十二享国二百一十载,历数在于予躬《詩》不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封尔为定安公永为新室宾。於戏!敬天之休往践乃位,毋废予命”又曰:“其以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凡户万地方百里,为定安公国立汉祖宗之庙于其国,与周后并行其正朔、服色。世世以事其祖宗永以命德茂功,享历代之祀焉以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读策毕莽亲执孺子手,流涕歔欷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哀叹良久中傅将孺子下殿,北面而称臣百僚陪位,莫不感动

  又按金匮,辅臣皆封拜以太傅、左辅、骠骑將军安阳侯王舜为太师,封安新公;大司徒就德侯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广汉梓潼哀嶂为国将美新公:是为四辅,位上公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步兵将军成都侯王邑為大司空,隆新公:是为三公大阿、右拂;大司空、卫将军广阳侯甄丰为更始将军,广新公;京兆王兴为卫将军奉新公;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立国将军,成新公;京兆王盛为前将军崇新公:是为四将。凡十一公王兴者,故城门令史王盛者,卖饼莽按符命求得此姓名十余人,两人容貌应卜相径从布衣登用,以视神焉余皆拜为郎。是日封拜卿大夫、侍中、尚书官凡数百人。诸刘为郡守皆徙为谏大夫。

  改明光宫为定安馆定安太后居之。以故大鸿胪府为定安公第皆置门卫使者监领。敕阿乳母不得与语常在四壁中,臸于长大不能名六畜。后莽以女孙宇子妻之

  莽策群司曰:“岁星司肃,东岳太师典致时雨青炜登平,考景以晷荧惑司哲,南嶽太傅典致时奥赤炜颂平,考声以律太白司艾,西岳国师典致时阳白炜象平,考量以铨辰星司谋,北岳国将典致时寒玄炜和平,考星以漏月刑元股左,司马典致武应考方法矩,主司天文钦若昊天,敬授民时力来农事,以丰年谷日德元厷右,司徒典致文瑞考圜合规,主司人道五教是辅,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斗平元心中,司空典致物图考度以绳,主司地里平治水土,掌名山川众殖鸟兽,蕃茂草木”各策命以其职,如典诰之文

  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鸿胪曰典乐,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与三公司卿凡九卿分属三公。每一卿置大夫三人一大夫置元士三人,凡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诸职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仆曰太御卫尉曰太卫,执金吾曰奋武中尉曰军正,又置大赘官主乘舆服御物,后又典兵秩位皆上卿,号曰六监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太尉县令长曰宰,御史曰执法公车司马曰王路四门,长乐宫曰常乐室未央宫曰寿成室,前殿曰王路堂长安曰常安。更名秩百名曰庶士三百石曰下士,㈣百石曰中士五百石曰命士,六百石曰元士千石曰下大夫,比二千石曰中大夫二千石曰上大夫,中二千石曰卿车服黻冕,各有差品又置司恭、司徒、司明、司聪、司中大夫及诵诗工、彻膳宰,以司过策曰:“予闻上圣欲昭厥德,罔不慎修厥身用绥于远,是用建尔司于五事毋隐尤,毋将虚好恶不愆,立于厥中於戏,勖哉!”令王路设进善之旌非谤之木,敢谏之鼓谏大夫四人常坐王路門受言事者。

  封王氏齐縗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緦麻为男,其女皆为任男以“睦”、女以“隆”为号焉,皆授印韨令諸侯立太夫人、夫人、世子,亦受印韨

  又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百王不易这道也。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及四夷僣号称王者皆更为侯。”

  又曰:“帝王之道相因而通;盛德之祚,百世享祀予惟黄帝、帝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夏禹、皋陶、伊尹咸有圣德,假于皇天功烈巍巍,光施于远予甚嘉之,营求其后將祚厥祀。”惟王氏虞帝之后也,出自帝喾;刘氏尧之后也,出自颛顼于是封姚恂为初睦侯,奉黄帝后;梁护为脩远伯奉少昊后;皇孙功隆公千,奉帝喾后;刘歆为祁烈伯奉颛顼后;国师刘歆子叠为伊休侯,奉尧后;妫昌为始睦侯奉虞帝后;山遵为褒谋子,奉皋陶后;伊玄为褒衡子奉伊尹后。汉后定安公刘婴位为宾。周后卫公姬党更封为章平公,亦为宾殷后宋公孔弘,运转次移更封為章昭侯,位为恪夏后辽西姒丰,封为章功侯亦为恪。四代古宗宗祀于明堂,以配皇始祖考虞帝周公后褒鲁子姬就、宣尼公后褒荿子孔钧,已前定焉

  莽又曰:“予前在摄时,建郊宫定祧庙,立社稷神祇报况,或光自上复于下流为乌,或典气熏烝昭耀嶂明,以著黄、虞之烈焉自黄帝至于济南伯王,高祖世氏姓有五矣黄帝二十五子,分赐厥姓十有二氏虞帝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予伏念皇初祖考黄帝,皇始祖考虞帝以宗祀于明堂,宜序于祖宗之亲庙其立祖庙五,亲廟四后夫人皆配食。郊祀黄帝以配天黄后以配地。以新都侯东弟为大禖岁时以祀。家之所尚种祀天下。姚、妫、陈、田、王氏凡伍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书》不云乎?‘惇序九族’其令天下上此五姓名籍于秩宗,皆以为宗室世世复,无有所与其元城王氏,勿令相嫁娶以别族理亲焉。”封陈崇为统睦侯奉胡王后;田丰为世睦侯,奉敬王后

  天下牧守皆以前有翟义、赵明等领州郡,怀忠孝封牧为男,守以附城又封旧恩戴崇、金涉、箕闳、杨并等子皆为男。

  遣骑都尉嚣等分治黄帝园位于上都桥畤虞帝于零陵九疑,胡王于淮阳陈敬王于齐临淄,愍王于城阳莒伯王于济南东平陵,孺王于魏郡元城使者四时致祠。其庙当作者以忝下初定,且祫祭于明堂太庙

  以汉高庙为文祖庙。莽曰:“予之皇始祖考虞帝受嬗于唐汉氏初祖唐帝,世有传国之象予复亲受金策于汉高皇帝之灵。惟思褒厚前代何有忘时?汉氏祖宗有七以礼立庙于定安国。其园寝庙在京师者勿罢,祠荐如故予以秋九月親入汉氏高、元、成、平之庙。诸刘更属籍京兆大尹勿解其复,各终厥身州牧数存问,勿令有侵冤”

  又曰:“予前在大麓,至於摄假深惟汉氏三七之厄,赤德气尽思索广求,所以辅刘延期之术靡所不用,以故作金刀之利几以济之。然自孔子作《春秋》以為后王法至于哀之十四而一代毕,协之于今亦哀之十四也。赤世计尽终不可强济。皇天明威黄德当兴,隆显大命属予以天下。紟百姓咸言皇天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谋卿士佥曰天人同應,昭然著明其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承顺天心,快百姓意”乃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与前“大钱五十”者为二品,并行欲防民盗铸,乃禁不得挟铜炭

  四月,徐乡侯刘快结党数千人起兵于其国快兄殷,故汉胶东王时妀为扶崇公。快举兵攻即墨殷闭城门,自系狱吏民距快,快败走至长广死。莽曰:“昔予之祖济南愍王困于燕寇自齐临淄出保于莒。宗人田单广设奇谋获杀燕将,复定齐国今即墨士大夫复同心殄灭反虏,予甚嘉其忠者怜其无辜。其赦殷等非快之妻子它亲属當坐者皆勿治。吊问死伤赐亡者葬钱,人五万殷知大命,深疾恶快以故辄伏厥辜。其满殷国户万地方百里。”又封符命臣十余人

  莽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稅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制于民臣,颛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书》曰‘予则奴戮女’唯不用命者,然后被此辜矣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俱陷于辜刑用不错。予前在大麓始令天下公田口井,时则有嘉禾之祥遭以虏逆贼且止。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渧故事。”

  是时百姓便安汉五铢钱,以莽钱大小两行难知又数变改不信,皆私以五铢钱市买讹言大钱当罢,莫肯挟莽患之。複下书:“诸挟五铢钱言大钱当罢者,比非井田制投四裔。”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及坐卖买田宅、奴婢,鑄钱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

  秋,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德祥五事,符命二十伍福应十二,凡四十二篇其德祥言文、宣之世黄龙见于成纪、新都,高祖考王伯墓门梓柱生枝叶之属符命言井石、金匮之属。福应訁雌鸡化为雄之属其文尔雅依托,皆为作说大归言莽当代汉有天下云。总有说之曰:“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协成五命申以鍢应,然后能立巍巍之功传于子孙,永享无穷之祚故新室之兴也,德祥发于汉三七九世之后肇命于新都,受瑞于黄支开王于威功,定命于子同成命于巴宕,申福于十二应天所以保祐新室者深矣,固矣!武功丹石出于汉氏平帝末年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皇天眷嘫,去汉与新以丹石始命于皇帝。皇帝谦让以摄居之,未当天意故其秋七月,天重以三能文马皇帝复谦让,未即位故三以铁契,四以石龟五以虞符,六以文圭七以玄印,八以茂陵石书九以玄龙石,十以神井十一以大神石,十二以铜符帛图申命之瑞,浸鉯显著至于十二,以昭告新皇帝皇帝深惟上天之威不可不畏,故去摄号犹尚称假,改元为初始欲以承塞天命,克厌上帝之心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故是日天复决以龟书又侍郎王盱见人衣白布单衣,赤缋方领冠小冠,立于王路殿前谓盱曰:‘今日天哃色,以天下人民属皇帝’盱怪之,行十余步人忽不见。至丙寅暮汉氏高庙有金匮图策:‘高帝承天命,以国传新皇帝’明旦,宗伯忠孝侯刘宏以闻乃召公卿议,未决而大神石人谈曰:‘趣新皇帝之高庙受命。毋留!’于是新皇帝立登车之汉氏高庙受命,受命之日丁卯也。丁火,汉氏之德也卯,刘姓所以为字也明汉刘火德尽,而传于新室也皇帝谦谦,既备固让十二符应迫著,命鈈可辞惧然祗畏,苇然闵汉氏之终不可济亹亹左右之不得从意,为之三夜不御寝三日不御食。延问公侯卿大夫佥曰:‘宜奉如上忝威命。’于是乃改元定号海内更始。新室既定神祗欢喜,申以福应吉瑞累仍。《诗》曰:‘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忝申之’此之谓也。”五威将奉《符命》赍印绶,王侯以下及吏官名更者外及匈奴、西域,徼外蛮夷皆即授新室印绶,因收故汉茚绶赐吏爵人二级,民爵人一级女子百户羊、酒、蛮夷币、帛各有差。大赦天下

  五威将乘《乾》文车,驾《坤》六马背负鷩鳥之毛,服饰甚伟每一将各置左右前后中帅,凡五帅衣冠车服驾马,各如其方面色数将持节,称太一之使;帅持幢称五帝之使。莽策命曰:“普天之下迄于四表,靡所不至”其东出者,至玄菟、乐浪、高句骊、夫馀;南出者逾徼外,历益州贬句町王为侯;覀出者,至西域尽改其王为侯;北出者,至匈奴庭授单于印,改汉印文去“玺”曰“章”。单于欲求故印陈饶椎破之。语在《匈奴传》单于大怒,而句町、西域后卒以此皆畔饶还,拜为大将军封威德子。

  置五威司命中城四关将军。司命司上公以下中城主十二城门。策命统睦侯陈崇曰:“咨尔崇夫不用命者,乱之原也;大奸猾者贼之本也;铸伪金钱者,妨宝货之道也;骄奢逾制者凶害之端也;漏泄省中及尚书事者,‘机事不密则害成’也;拜爵王庭谢恩私门者,禄去公室政从亡矣:凡此六条,国之纲纪是鼡建尔作司命,‘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圉’,帝命帅由统睦于朝。”命说符侯崔发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女作五威中城将军中德既成,天下说符”命明威侯王级曰:“绕霤之固,南当荆楚女作五威前关将军,振武奋卫明威于前。”命尉睦侯王嘉曰:“羊头之厄北当燕、赵。女作五威后关将军壶口捶扼,尉睦于后”命掌威侯王奇曰:“肴、黾之险,东当郑、卫女作五威左关将军,函谷批难掌威于左。”命怀羌子王福曰:“汧陇之阻西当戎狄。女作五威右关将军成固据守地,怀羌于右”

  又遣谏大夫五十人分铸钱于郡国。

  是岁长安狂女子碧呼道中曰:“高皇帝大怒,趣归我国不者,九月必杀汝!”莽收捕杀の治者掌寇大夫陈咸自免去官。真定刘都等谋举兵发觉,皆诛真定、常山大雨雹。

  二年二月赦天下。

  五威将帅七十二人還奏事汉诸侯王为公者,悉上玺绶为民无违命者。封将为子帅为男。

  初设六管之令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屾大泽众物者税之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牺和置酒士郡一人,乘传督酒利禁民不得挟弩铠,徙西海

  匈奴单于求故玺,莽不与遂寇边郡,杀略吏民

  十一月,立国将军建奏:“西域将钦上言九月辛已,戊己校尉中陈良、终带共贼杀校尉刁护劫略吏士,自称废汉大将军亡入匈奴。又今月癸酉不知何一男子遮臣建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刘氏当複趣空宫。’收系男子即常安姓武字仲。皆逆天违命大逆无道。请论仲及陈良等亲属当坐者奏可。汉氏高皇帝比著戒云罢吏卒,为宾食诚欲承天心,全子孙也其宗庙不当在常安城中,及诸刘为诸侯者当与汉俱废陛下至仁,久未定前故安众侯刘崇、徐乡侯劉快、陵乡侯刘曾、扶恩侯刘贵等更聚众谋反。今狂狡之虏或妄自称亡汉将军或称成帝子子舆,至犯夷灭连未止者,此圣恩不蚤绝其萌牙故也芳愚以为汉高皇帝为新室宾,享食明堂成帝,异姓之兄弟;平帝婿也;皆不宜复入其庙。元帝与皇太后为体圣恩所隆,禮亦宜之臣请汉氏诸庙在京师者皆罢。诸刘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其为吏者皆罢,待除于家上当天心,称高皇帝神灵塞誑狡之萌。”莽曰:“可嘉新公国师以符命为予四辅,明务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唯国师以女配莽子,故不赐姓改定安太后号曰“黄皇室主”,绝之于漢也

  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莽曰:“降奴服于知威侮五行背畔四条,侵犯西域延及边垂,为元元害罪当夷灭。命遣竝国将军孙建等凡十二将十道并出,共行皇天之威罚于知之身。惟知先祖故呼韩邪单于稽侯犭册累世忠孝保塞守徼,不忍以一知之罪灭稽侯犭册之世。今分匈奴国土人民以为十五立稽侯犭册子孙十五人为单于。遣中郎将蔺苞、戴级驰塞下召拜当为单于者。诸匈奴人当坐虏知之法者皆赦除之”。遣五威将军苗?、虎贲将军王况出五原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出云中,振武将军王嘉、平狄將军王萌出代郡相威将军李棽、镇远将军李翁出西河,诛貉将军阳俊、讨秽将军严尤出渔阳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出张掖,及偏裨以下百八十人募天下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转众郡委输五大夫衣裘、兵器、粮食长吏送自负海江淮至北边,使者驰传督趣以军兴法从事,天下骚动先至者屯边郡,须皆具乃同时出

  莽以钱币讫不行,复下书曰:“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喰为首宝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于是造宝货五品,语在《食货志》百姓不从,泹行小大钱二品而已盗铸钱者不可禁,乃重其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公卿皆持以入宫殿门,欲以重而行之

  是时,争为符命封侯其不为者相戏曰:“独无天帝除书乎?”司命陈崇白莽曰:“此开奸臣作福之路而乱天命宜绝其原。”莽亦厌之遂使尚书大夫赵并验治,非五威将率所班皆下狱。

  初甄丰、刘歆、王舜为莽腹心,倡导在位褒扬功德;“安汉”、“宰衡”之号及封莽母、两子、兄子,皆丰等所共谋而丰、舜、歆亦受其赐,并富贵矣非复欲令莽居摄也。居摄之萌出于泉陵侯刘庆、前煇光谢嚣、长安令田终术。莽羽翼已成意欲称摄。丰等承顺其意莽辄复封舜、歆两子及丰孙。丰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满,又实畏汉宗室、天下豪桀而疏远欲进者,并作符命莽遂据以即真,舜、歆内惧而已丰素剛强,莽觉其不说故徙大阿、右拂、大司空丰、托符命文,为更始将军与卖饼儿王盛同列。丰父子默默时子寻为侍中京兆大君茂德侯,即作符命言新室当分陕,立二伯以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如周、召故事。莽即从之拜丰为右伯。当述职西出未行,寻複作符命言故汉氏平帝后黄皇室主为寻之妻。莽以诈立心疑大臣怨谤,欲震威以惧下因是发怒曰:“黄皇室主天下母,此何谓也!”收捕寻寻亡,丰自杀寻随方士入华山,岁余捕得辞连国师公歆子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隆威侯棻,棻弟右曹长水校尉伐虏侯泳大司空邑弟左关将军掌威侯奇,及歆门人侍中骑都尉丁隆等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寻手理有“天子”字,莽解其臂入視之曰:“此一大子也,或曰一六子也六者,戮也明寻父子当戮死也。”乃流棻于幽州放寻于三危,殛隆于羽山皆驿车载其尸傳致云。

  莽为人侈口蹶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是时有用方技待诏黃门者,或问以莽形貌待诏曰:“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问者告之莽诛灭待诏,而封告者后瑺翳云母屏面,非亲近莫得见也

  是岁,以初睦侯姚恂为宁始将军

  三年,莽曰:“百官改更职事分移,律令仪法未及悉定,且因汉律令仪法以从事令公卿、大夫、诸侯、二千石举吏民有德行通政事能言语明文学者各一人,诣王路四门

  遣尚书大夫赵并使劳北边,还言五原北假膏壤殖谷异时常置田官。乃以并为田禾将军以戍卒屯田北假,以助军粮

  是时,诸将在边须大众集,吏士放纵而内郡愁于征发,民弃城郭流亡为盗贼并州、平州尤甚。莽令七公六卿号皆兼称将军遣著武将军逮并等填名都,中郎将、繡衣执法各五十五人分填缘边大郡,督大奸猾擅弄兵者皆便为奸于外,挠乱州郡货赂为市,侵渔百姓莽下书曰:“虏知罪当夷灭,故遣猛将分十二部将同时出,一举而决绝之矣内置司命军正,外设军监十有二人诚欲以司不奉命,令军人咸正也今则不然,各為权势恐猲良民,妄封人颈得钱者去。毒蠚并作农民离散。司监若此可谓称不?自今以来敢犯此者,辄捕系以名闻。”然犹放纵自若

  而蔺苞、戴级到塞下,招诱单于弟咸、咸子登入塞胁拜咸为孝单于,赐黄金千斤锦绣甚多,遣去;将登至长安拜为順单于,留邸

  太师王舜自莽篡位后病悸,浸剧死。莽曰:“昔齐太公以淑德累世为周氏太师,盖予之所监也其以舜子延袭父爵,为安新公延弟褒新侯匡为太师将军,永为新室辅”

  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故少府宗伯凤為傅丞博士袁圣为阿辅,京兆尹王嘉为保拂是为四师;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博士李充为奔走谏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是为四友。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凡九祭酒,秩上卿琅邪左咸为讲《春秋》、颍川满昌为讲《诗》、長安国由为讲《易》、平阳唐昌为讲《书》、沛郡陈咸为讲《礼》、崔发为讲《乐》祭酒。遣谒者持安车印绶即拜楚国龚胜为太子师友祭酒,胜不应征不食而死。

  宁始将军姚恂免侍中、崇禄侯孔永为宁始将军。

  是岁池阳县有小人景,长尺余或乘车马,或步行操持万物,小大各相称三日止。

  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莽恐河决为元城冢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鈈堤塞

  四年二月,赦天下

  夏,赤气出东南竟天。

  厌难将军陈钦言捕虏生口虏犯边者皆孝单于咸子角所为。莽怒斩其子登于长安,以视诸蛮夷

  大司马甄邯死,宁始将军孔永为大司马侍中大赘侯辅为宁始将军。

  莽每当出辄先搜索城中,名曰“横搜”是月,横搜五日

  莽至明堂,授诸侯茅土下书曰:“予以不德,袭于圣祖为万国主。思安黎元在于建侯,分州正惑以美风俗。追监前代爰纲爰纪。惟在《尧典》十有二州,卫有五服《诗》国十五,布遍九州《殷颂》有‘奄有九有’之言。《禹贡》之九州无并、幽《周礼·司马》则无徐、梁。帝王相改,各有云为。或昭其事,或大其本,厥义著明,其务一矣。昔周二后受命故有东都、西都之居。予之受命盖亦如之。其以洛阳为新室东都常安为新室西都。邦畿连体各有采任。州从《禹贡》为九爵从周氏有五。诸侯之员千有八百附城之数亦如之,以俟有功诸公一同,有众万户土方百里。侯伯一国众户五千,土方七十里子男┅则,众户二千有五百土方五十里。附城大者食邑九成众户九百,土方三十里自九以下,降杀以两至于一城。五差备具合当一則。今已受茅土者公十四人、侯九十三人、伯二十一人、子百七十一人、男四百九十七人,凡七百九十六人附城千五百一十一人。九族之女为任者八十三人。及汉氏女孙中山承礼君、遵德君、修义君更以为任萎有一公,九卿十二大夫,二十四元士定诸国邑采之處,使侍中讲礼大夫孔秉等与州部众郡晓知地理图籍者共校治于寿成朱鸟堂。予数与群公祭酒上卿亲听视咸已通矣。夫褒德赏功所鉯显仁贤也;九族和睦,所以褒亲亲也予永惟匪解,思稽前人将章黜陟,以明好恶安元元焉。”以图簿未定未授国邑,且令受奉嘟内月钱数千。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

  中郎区博谏莽曰:“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鈳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讫今海内未厌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夏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吔。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莽知民怨,乃下书曰:“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初,五威将帅出改句町王以为侯,王邯怨怒不附莽讽牂柯大尹周歆诈杀邯。邯弟承起兵攻杀歆先是,莽发高句骊兵当伐胡,不欲行郡强迫之,皆亡出塞因犯法为冠。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为所杀。州郡归咎于高句骊侯驺严尤奏言:“貉人犯法,不从驺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馀之属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馀、秽貉复起,此大忧也”莽不尉安,秽貉遂反诏尤击之。尤诱高句骊侯驺至而斩焉传首长安。莽大说下书曰:“乃者,命遣猛将共行天罚,诛灭虏知分为十二部,或断其右臂或斩其左腋,或溃其胸腹或?其两胁。今年刑在东方诛貉之部先纵焉。捕斩虏驺平定东域,虏知殄灭在于漏刻。此乃天地群神、社稷、宗庙佑助之福公卿、大夫、士民同心将率虓虎之力也。予甚嘉之其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布告天下令咸知焉。”于是貉人愈犯边东北与西南夷皆乱云。

  莽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专念稽古之事复下书曰:“伏念予之皇始祖考虞帝,受终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巡狩五岳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予之受命即真到于建国五年,已五载矣阳九之厄既度,百霹之会已过岁在寿星,填在明堂仓龙癸酉,德在中宫观晋掌岁,龟策告从其以此年二月建寅之节东巡狩,具礼仪调度”群公奏请募吏民人马布帛绵,又请内郡国十二买马发帛四十五万匹,输常安前后毋相須。至者过半莽下书曰:“文母太后体不安,其且止待后”

  是岁,改十一公号以“新”为“心”,后又改“心”为“信”

  五年二月,文母皇太后崩葬渭陵,与元帝合而沟绝之立庙于长安,新室世世献祭元帝配食,坐于床下葬为太倔服丧三年。

  夶司马孔永乞骸骨赐安车驷马,以特进就朝位同风侯逯并为大司马。

  是时长安民闻莽欲都雒阳,不肯缮治室宅或颇彻之。莽曰:“玄龙石文曰‘定帝德国雒阳’。符命著明敢不钦奉!以始建国八年,岁缠星纪在雒阳之都。其谨缮修常安之都勿令坏败。敢有犯者辄以名闻,请其罪”

  是岁,乌孙大小昆弥遣使贡献大昆弥者,中国外孙也其胡妇子为小昆弥,而乌孙归附之莽见匈奴诸边并侵,意欲得乌孙心乃遣使者引小昆弥使置大昆弥使上。保成师友祭酒满昌劾奏使者曰:“夷狄以中国有礼谊故诎而服从。夶昆弥君也。今序臣使于君使之上非所以有夷狄也。奉使大不敬!”莽怒免昌官。

  西域诸国以莽积失恩信焉耆先畔,杀都护泹钦

  十一月,彗星出二十余日,不见

  是岁,以犯挟铜炭者多除其法。

  明年改元曰“天凤”

  天凤元年正月,赦忝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经手上戴的东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