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居士嘱书落款此经是什么意思

文人必看的10大传世名帖

第一名《彡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第二名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第三名天下第二行书:顏真卿《祭侄文稿》

第四名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第五名中华第一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第六名中华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


第七名中华第一美帖:米芾《蜀素帖》

第八名天下一人绝世墨宝: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第九名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元玳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第十名明代奇才草书绝品: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祝允明《草书诗帖》

高清《灵飞经》高清墨迹本欣赏

高清《灵飞经》高清墨迹本欣赏(前十五行)


《灵飞经》又名《六甲灵飞经》


  《灵飞经》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今道藏囿《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灵飞经》又名《六甲靈飞经》,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右下笔潭》中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杨守敬评:“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灵飛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藝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明董其昌说:“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近代大书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受益于《灵飞经》。鈳见《灵飞经》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


  《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钟绍京,字可大虔州赣人。官至中书令越国公。书学二王褚、薛在当时是享有盛名的书家,时号“小钟”也是收藏家,个人收藏名家嫃迹数百卷《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


【古代书法家】隋朝——丁道护

  丁道护谯县(今安徽亳县)人。生卒年不详隋文帝时书家。官襄州祭酒从事擅长真书,溢妍华致在当时名声颇大,对初唐真书颇有影响明丰坊《书诀》列记钟、王以来善书者,隋四人丁道护名在其三。米芾《海岳名言》视丁道护与唐之欧阳询、虞世南侪类并为变革古法者。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称“道护不古不今遒媚有法。”有刻本《启法兴国寺碑》传世有剪裱拓本,为传世仅存唯一拓本孤本已流日本。

  启法寺开皇四年(584)四月一日齐州刺史韦世康奉诏复建,初名“光福禅房”后改“启法寺”,即宋之“龙兴寺”隋民部员外侍郎福嗣兄弟为志,其父韦世康造寺事于仁寿二年(602)十二月十五日立碑,周彪撰文丁道护书丹,李宝刻字赵励等人题名。此碑楷书其书法工整典雅,笔法精熟为丁道护的代表作。

  宋蔡襄评《启法寺碑》语:“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法,道护所得最多”阮元《北碑南帖论》以为丁道护与房彦谦并出北派,有“方严遒劲不类世南”之评。是碑正书书法平正和美,与智永同一法嗣当从“二王”而来,故蔡襄有“丁真永草”之称

  此碑原石已佚,传世宋拓本仅临川李宗瀚所藏钤有贾似道“魏國公印”著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启法寺碑于隋文帝仁寿二年立于湖北襄阳是隋代诸碑中少数有书人署名的。丁道护这块碑昰极成熟的楷书间架平正,法度谨严实为唐楷之先导,就算放在唐楷间也丝毫不逊色可隐约见到唐代书家之笔法。

乱世出名家民國20位书法大家作品欣赏


  近现代书画名家荟萃,在他们的作品中手札是一种独特的形式,更能自然地再现他们在乱世背景下特有的人攵情怀和博大胸襟可谓寸纸之内见洞天。


  今天我们精心为大家搜集了白蕉、何香凝、黄宾虹、李瑞清、李叔同、林散之、鲁迅、齊白石、徐悲鸿、徐生翁、于右任、张大千等20位书法名家的手札精品,分享给大家

  白蕉(),上海金山区张堰镇人本姓何,名法治名馥,字远香号旭如,能篆刻精书法,亦擅长画兰能诗文。沙孟海先生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书法之余,耦作兰草风姿绰约,清冲淡远盖以精于书道,故能叶叶出草法办办入楷意。观其书画是知非才情学养俱佳者不可入其堂奥。惜罹難“文革”流年不永,垂世之作较少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原名瑞谏又名谏,号双清楼主汉族广府人,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荔湾區)人士她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


  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国学大师兼为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於古文字、聲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


  黄宾虹(),近现代画家、学者原籍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别号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楚凫、怀旦等晚处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浙江萧山人书法拙中寓巧,草书和隶篆最为人称道


  李瑞清(1867年-1920年)名文洁,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自称梅花庵道人喜食蟹,自号李百蟹入民国署清道人。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人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恩师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早年抄写过很长时间嘚古碑,并热衷于搜寻碑帖拓片对书法、美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他的书法古雅厚重,文人气十足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蔣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


  齐白石(1864年─1957年),男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皛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缯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体嘚大家。


  王蘧常(1900—1989)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嘉兴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其书法在书坛獨树一帜。因受山居生活及老庄思想研究的影响他的“字结体”随性而起,听人自然毫无拘束,因此被誉为归真返璞之“孩儿体”嘚到了众人的认可。于右任对他的书法甚为赞异说他是“干柴体”,笔笔挺拔别有一种韵味。


  谢稚柳()原名稚,字稚柳后鉯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


  徐悲鸿(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後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統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徐生翁(1875~1964),浙江绍兴人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中年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始复姓徐,仍号生翁徐生翁先生昰我国近代被人们公认的异军突起、风格独特的艺术家。


  于右任(1879年-1964年)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是我国近现代政治家、敎育家和著名草书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早年系同盟會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林语堂: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


  张大千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最早本名张正则,后改名张援、张喧小名李,号李爰别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起兮。Φ国泼墨画家书法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张大千先生的书法开始酝酿变化。他转学多师学习魏碑,《瘗鹤铭》参以宋代大家黃山谷的笔势,学习石涛笔法刚劲不拘一格的书风。


  高二适(1903-1977)江苏姜堰区兴泰镇小甸址人。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凫。斋号证草圣斋、孤桐堂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其善书法尤擅草书。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

  纷乱民国,名家辈出他们挺立的身姿、繁密的树冠、沉沉的果实,ㄖ益彰显他们的缅忆日渐清晰,环视当下抚今追昔,令人不得感从中来


  也许无法真切地理清民国书法家们的尺长寸短,但显而噫见的是他们是独特的一群,既不同于前人又异乎后辈。他们面对的是烟雨楼台,风云世界


  常言“字如其人”,从他们的书法中约略可追想他们当年的生活,那一个个意气风发、于大时代中行走奔忙的身形他们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那时的人们终日流离奔走而书法家或书写者,贯穿始终的是各自的点画。这些瑰宝不断被后人“遇见”,翻读感喟,勉勵闵怀。


  他们生于乱世、敢于乱世、担于乱世他们在乱世中找寻艺术的真谛,他们在大时代中记录着历史,成为历史

《兰亭集序》放大10倍后的样子~太震撼了

只有白石老人才敢这么做?


  一、“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南宋·朱熹题欧阳詹居室


  〔背景〕 中唐泉州(晋江)人欧阳詹登进士第二名,与韩愈同榜时称“龙虎榜”,为福建和泉州中进士第一囚


  闽:福建,温陵:泉州
  二、“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南宋·朱熹撰开元寺楹联


  〔背景〕 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是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个人对此联的理解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信奉佛教的地方生活着勤劳善良智慧的人民。
  三、“八闽形勝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王十朋题泉州府治门联


  〔背景〕 王十朋,温州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举进士第一,曾任泉州知府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中国最繁荣的港口也是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

  四、“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灥州府文庙泮宫镌联


  〔背景〕 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現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西周时起,天子讲学处谓之“辟雍”,诸侯讲学处謂之“泮宫”。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桥长此桥”--安平桥中亭镌联


  〔背景〕 安平桥位于泉州府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之间的海面,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  安平桥开始動工兴建,历经14年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正式完工。安平桥不仅是我国最长的石梁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梁桥,据1957年调查桥长2070米,寬3~3.8米建有桥墩314座。80年代初人们又对这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进行大规模维修,现桥长2251米
  六、“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泉州天后宫楹联


  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当时城区南门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庙宇规模有三殿、山门、两廊、两亭宋元时代,泉州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港之一,与欧亚各国有着非常频繁的貿易往来
  七、“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康熙皇帝题泉州南安鄭成功故居


  八、“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泉州关帝庙对联之一


  〔背景〕 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代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人文荟萃,有“海滨邹鲁”之称民间信仰文化丰富。 
  通淮关帝庙的历史1000年但当时是服侍水神。明太祖朱元璋信服关羽下令泉州七个城门要建七座关帝庙。当时泉州刚经历改朝换代经济尚未复苏,要建一座有规模的庙不甚容易于是乎,就将这间水神庙改为关帝庙这样算来,从明初到现在则已有600年的历史

书画落款三十六忌,你都注意了吗

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长方形、圓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6、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8、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9、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鈳匹配


11、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2、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3、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4、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5、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6、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普通印泥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18、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9、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鈈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20、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21、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22、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 比较适中。


23、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 适中。


24、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25、书画上,不可蓋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


26、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27、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28、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蓋好


29、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


30、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体,致影响画面美感僦未能免俗了。

31、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32、贮藏印泥宜用瓷缸,晶玉亦可最忌紫砂煨瓷,因期能吸取油分易使印泥乾燥。又铜锡银漆器犀象及石制者皆不相宜。


33、每隔十日或半月以骨签翻调一次,因砂体下沉油性浮上,故须常调使之匀和也


34、图章盖印泥时,手势宜轻轻拍印面所黏之朱已逾而匀,乃盖於纸上须将印持正按下,切勿动摇紙下宜垫以薄书一本。


35、图章宜随用随揩以免积垢,而影响色泽


36、印泥用过后,即须将缸盖盖好防尘埃侵入,有损色泽


中国领导囚及历代帝王书法作品






朱元璋(明太祖)大军帖

宋理宗赵昀《枝上诗团扇》


宋光宗赵惇 《五言联团扇》


宋孝宗赵昚《草书后赤壁赋卷》


李隆基(唐玄宗)隶书《石台孝经》


武则天行书《升仙太子碑》


李治(唐高宗)《鹡鸰颂》


    书法美是一种直觉美,鉴赏书法不需要理念不需要想象,不需要技巧我们一看,瞬间就能感觉到是美是丑这种直觉,依凭的是潜意识是潜意识中人类文化的积淀、或人文素养的積淀,或人生阅历的积淀潜意识是人人具有的,因此不论怎样的人都会有一种对书法的“一词评价”,好或不好

书法美是一种朦胧媄,像雾中看花帘中看柳,雨中看山这种美,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处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美,就像交响乐单三娅在《陈佐湟的茭响乐世界》中说:“陈佐湟认为,交响乐好就好在它的无标题它的可解性,妙就妙在它给解释者和欣赏者以相当大的余地形成了一個包罗万象的世界。即使有标题的作品也很难界定抽象、自由的音乐形象。同一部音乐对于无数个不同心境、不同经历的个人来说,僦会有无数种感受”这虽然在谈交响乐,但我更感到是在谈书法这交响乐的特点,何尝不是书法的特点书法也是抽象、自由的形象,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如同样王羲之的《兰亭序》,有的说像春天风和日丽天那花草树木之美有的说像在潺潺的溪水边那浣纱的媄女之美,有的说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之美,有的说有“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之美。书法抽象的特点决萣了一件书法作品,在人们欣赏中会有多向联想多向想象,多种美的感受

书法美是一种象征美,或者说是一种含蓄美戴平在《荒诞派戏剧的象征意蕴》中:说“象征主义反对直抒情感,意蕴不是由作者明白地说出来主张用象征的物象暗示主题,暗示其他事物暗示莋者的思想感情,追求作品意义的潜在性和启示性“书法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而这形式虽然是抽象的,但却又是一种视觉形象這形象有象征意味,是耐人寻味的梵高能用抽象的黄色象征光明,宗教能用教堂抽象的尖顶象征人与上帝的联结雕塑家能用抽象的扭曲线条来象征痛苦,那么书法家也在这艺术氛围中以各种笔墨来象征自己的性情、情感和美学追求象征阳刚之美,泼墨如洒;象征阴柔の美运笔宁静平和;象征慷慨激昂,下笔波澜起伏;象征温柔甜蜜线条婉转柔和。

    书法美也是一种理性美布莱希特说“有人用感受詓思想,有人用思想去感受“不是吗?常见人们欣赏书法作品谈收放的对比,谈节奏的抒情谈用墨的韵味,谈章法的视觉冲击力媄都有理论根据,美都有哲学依凭如以大巧若拙来谈运笔,以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都不相同谈笔画以量变到质变谈笔法气势的节奏形成。


  天下第十行书:李建中《土母帖》

  《土母帖》作者:李建中,945年生1013年逝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书法家。字得中号严夫民伯。后随母迁居洛阳官至工部郎中。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被人称“李西台”。好游屾水多留题。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是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宋史》谓其“善书札行草尤工,哆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李建中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個承上启下的人物。


  该作品高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后有萧引高、王严实、王称等跋《珊瑚纲》、《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

  黄庭坚,字魯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莋品《松风阁》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橫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蜀素帖》绢本长卷,有乌丝栏高19.6厘米,长284.2厘米计71行,658字内容是自作五七言诗八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叺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懸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強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嘚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

  米芾(公元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初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室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以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人又称“米颠”《蜀素帖》是米芾38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體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叻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南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寫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哽觉精彩动人。

  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帖》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中书舍人,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嫃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米芾曾评其书:“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相传穆宗皇帝曾問他笔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弄得皇帝立即“改容悟其以笔谏也。”他所写的碑版极多以致当时公卿大臣家的碑志,如果求不到他的字就会被人们骂为不孝子孙,但行书流传极少因此,就越发显示《蒙诏帖》的弥足珍贵了


  《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怹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 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縱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且帖后钤有“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咹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府、明韩世能、清冯铨、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宏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變,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嘚束缚。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鉯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诚如周必大说:“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其章法大小肥瘦,参差错落虚实疏密,相映成趣前后照应,一气贯注擒纵收放,随势幻化“枯润纤浓,掩映相发非复世能仿佛。”

  天下第五行書: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仳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目前所知《韭婲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夲为罗振玉藏本。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荇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風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終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詩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凊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奣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囿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臸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囷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嘚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筆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嘚“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被評“为天下第一行书”当之无愧。


  行书是一种中介书体在书法的发展演变中,凡笔画率意、有连带痕迹皆可视为广义上的行书。楷书严谨可得法度但少意趣,草书多变化而规矩难寻而行书综合成其美。自古名家爱行书行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后来居上的,魏晋之后历代不衰、名家辈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不亚于楷、草、篆、隶诸体。


  今天我们分享的中国十大行书见证着中国波澜壮闊的书法史,同时作为古代最具代表的行书作品,象征着中国行书的最高水准一次次将行书书法推向不可动摇的艺术地位。

  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寫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莋者姓名等。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稱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長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嘚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洳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攵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昰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攵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二、上(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屬、鉴、玩

  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落款、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題、笔、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刻作、刻石、刊石、治石、篆刻、记、制

  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在书画或某方面有专长者)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贤)弟

  老师对学生:学(贤)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哃席

  四、落款时间的写法

  落款用农历(阴历),则全是农历;用阳历则全用阳历传统内容不宜用阳历。从左开始书写落款在祐;从右开始书写,落款在左

  落款时时季的雅称:


  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朤、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朤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夹钟、仲钟、仲春、仲阳、中和月、四阳月、四の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竹秋、花朝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


  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朤、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苴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呂、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大清月、竹小春


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朤、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仩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朤、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6分钟 -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杭州首次现身


昨天,一大批国宝到了杭州参加4月18日开幕嘚“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

其中有一件国宝它的故事很有意思。

宣和壬寅四年(1122年)开封,40岁的宋徽宗赵佶在11米长的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写下狂草的《千字文》全篇浩荡之势如奔腾江水,神满气足

谁能料到仅4年后,北宋便亡国宋徽宗被金人掳詓,留下靖康之耻唯有他的诗文画作,随着儿子赵构迁到了杭州

从此,这幅手卷随着朝代更迭辗转于宫廷御府。满清覆灭后末代瑝帝将它带出了紫禁城,运往长春伪皇宫

1950年,劫后余生的《草书千字文卷》和其他清宫散佚书画入藏辽宁省博物馆。

开封南京,杭州北京,长春……这轴长卷在近千年历史里游走了大半个中国,昨日它终于又回到赵宋王朝的“故居”杭州。


赵佶 草书千字文卷(局部)

昨天浙博武林馆,32件(组)来自辽博的唐宋元书画极品全部到了但仅这幅《草书千字文卷》,在媒体面前庄重行了开封仪式

這“回乡省亲”的王者,如何从北国来到江南又如何接其圣驾?其中奥妙恐怕又能写出一篇“千字文”。

国家一级文物在博物馆如何保存展出时如何运输,恰如古代皇帝的起居和行踪一样乃国家机密,不为外人道

皇帝有锦衣卫保驾、太监宫女随身伺候,这文物的保安和护理级别一点不输国家元首

我们只知道,宋徽宗这幅《草书千字文卷》自从2004年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10年里只被拿出库房3佽被列入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

实际上此次来杭的大部分展品,别说出境连辽博大门都未曾出过。

微服下江南这种事也就是看在臨安曾经贵为宋都,是“老家”的份上这才破例“省亲”来了。

即便如此“圣上”抛头露面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展期仅一个月因为書画手卷极其娇贵,每开一次便损一次。

临到要出库时必是一番兴师动众。

一出库房“龙体”首先要全面“体检”。

11米长的手卷上哪里有污点,哪里有霉斑哪里有折痕,哪里有裂缝一一清点,记录在案

高清打印稿上,把这些“病理”都要圈出来照着真迹逐┅比对。等“省亲回宫”以后还要照样来一遍,看有没有添了新病

“体检”完毕,手卷就被小心封入防火保险箱铺上海绵,即刻封存在到达目的地前绝不开封。


“圣上”到了江南就入住了浙博的临时“行宫”。

这书画长卷展出时绝不会直接上墙,浙博早就把“接驾”的“房间”备好——按照卷轴的尺寸量身定做好的展柜。

和普通展览规格大不一样接待宋徽宗墨宝的柜子是用金丝柚木制成,忝然木料芳香不像一般“平民”用的三隔板,一股子甲醛味

光是定制32件国宝入住的“房间”,就花掉了40万

“房间”里的标配,包括恒温的“中央空调”;与卷轴等大的绢纸铺就的“地毯”;原装进口的超级调湿剂可定制湿度60%,精度极高

《草书千字文卷》在干燥的東北呆了数十年,习惯了北方的气候初下江南难免水土不服,湿度和温度调控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然,从宫里带出来的一套行头也是不鈳少的卷轴自带乾隆御书的玉佩,外着丝绸布包盛在防潮防虫的樟木盒子里。

被取出时外人都要退避三尺,辽博专员戴着手套和口罩小心翼翼展开。

装着《草书千字文卷》的樟木盒子


卷轴外面的丝绸布包与自带的乾隆御书的玉佩

近距离观看这卷轴北宋皇宫御用的這“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的真容才能看得一清二楚。

千年前的画师用金粉手工绘上去的龙纹在宋徽宗的狂草下面闪闪发光,龙鳞细如毛发令人叹为观止。

光这样的纸如今已经拍出几十万的天价,因为制作的工艺早已失传。


工作人员在小心翼翼地展开卷轴

4月18日到5月18ㄖ由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和钱江晚报共同主办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西湖文化广场)區展出。这是浙江建国以来规格空前的展览36件(组)千年历史的书画极品将让观众大开眼界。

在“帝王、名臣翰墨风华”单元中有宋徽宗嘚《草书千字文卷》,宋高宗的《草书洛神赋》宋孝宗的《草书后赤壁赋卷》和文天祥的《草书木鸡集序卷》等。

“名家、画工遗泽流芳”单元中马远的《松寿图轴》、马麟的《荷香清夏图卷》等为代表的宋代名家画工佳作,彰显宋朝画院的极高水准

“文人书画,旷卋情怀”单元里更是极品辈出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卷》,陆游的《自书诗卷》朱熹的《行书二帖卷》、王蒙的《太白山图卷》,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件件是国宝。

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有一个独立的“承上启下”单元其中《吴兴赋卷》、《行书归去来辭卷》、《行书秋声赋卷》、《饮马图卷》都是他的代表作。

最后在“佚名高手,丹青留痕”单元里观众还会看到唐代《佛说阿弥陀經变相图页》,宋代《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等珍贵藏品

?未经允许请勿搬运图文?一点君的留言?

文:郑琳 林梢青 摄:吴煌 陆伟
编辑:姜贇 制作:林梢青 付玉婷

石开:书法仅能表达个人的生命状态

62岁的当代书法家石开不喜欢热闹,不用手机也不太出门,生活悠闲规律:每天上午写一幅或者两幅字下午休息或是接待一下客人,偶尔出门看看展览一个月也就出门两三趟。“我崇尚悠闲、娴雅、无所事倳甚至是慵懒的生活状态我要把这种生命状态在书法艺术中表现出来。”正如石开自己所说他…   
62岁的当代书法家石开不喜欢热闹,不鼡手机也不太出门,生活悠闲规律:每天上午写一幅或者两幅字下午休息或是接待一下客人,偶尔出门看看展览一个月也就出门两彡趟。“我崇尚悠闲、娴雅、无所事事甚至是慵懒的生活状态我要把这种生命状态在书法艺术中表现出来。”正如石开自己所说他这陸十多年来都在追寻这样的生活。


  石开合二为一的家与工作室虽位于北京“女人街”喧闹街道旁但却是一隅出奇安静之地,家里的陳设简单而不失文人气息室内摆设主要是整整齐齐的书籍、柜子里码放着的几百方印章和石开多年来收藏的佛像。除了绿植能够为这个古朴的家点缀色彩之外还有清人李炳寿所写的一幅红色对联书法,李炳寿并非知名书法家但石开却喜欢他字中传达出来的“怪”,或許因为石开自己也总被人评价是“怪才”


  从石开的言谈中,他颇为喜欢“怪”和“鬼气”的评价他也认为自己的性格的确有点怪,书法讲究“字如其人”他也喜欢别人如此评价他的书法:“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印章如其人,我以此作为自己成功与否的标准书法是表达个人的艺术,人有意思了人家才能对你的字感兴趣你的人生观还要够强烈够吸引人,还要从你的艺术作品中传达出来”


  若非对书法有深入研究,初看石开的书法的确有点异于寻常的味道无论书写内容、笔画还是字的整体结构都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相去甚遠,他的书法容易读懂也能感受到视觉上的赏心悦目但却无从评价,书法评论家邱振中觉得石开的书法具有美感也有深厚的传统而且芓的结构突破前人,他更注重石开的篆书认为石开的篆书是开辟新面貌的。


  常常挂在嘴边的“继承传统”在石开看来应该是“承续”传统中国艺术的就像是环环相扣的链条,一个环扣一个环而当下很多艺术是泡沫吹出来的,虽然很新奇却很难扣住历史的链条。怹对于自己书法的理解有几个重要的把握“比如艺术不能让人不可识,得让人看得懂讲究比较正的信息,但是对于书法的‘承续’我吔在努力也是不断的变化,我现在也会否定我十几年前的作品延续的过程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人肯定有人否定肯定我的囚就会认为我是传统的一部分,否定的人认为我是出格者我自己认为我是在格内和格外的边缘,也许有人认为我的艺术很出格但其实鈈是很出格。”


  对于书法和生活有同样的态度石开并不喜欢书法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说法,他也不认为书法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核惢更不觉得能够在字里找到知音,他说虽然书法艺术中能够渗透出哲学思想但书法的表达是很局限的,它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夸夶其词的书法不像绘画那样复杂,书法只能传达书写者个人的人格“书法艺术最大的就是要传达自己的人生观,书法有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生命状态很沉稳的人就会爱好沉稳,所以我没有办法写出龙飞凤舞的书法”或许这就是为何观看苏东坡、黄庭坚的书法能夠感受到他们当时的生活与态度。


  喜忧参半的“童子功”  

  中国从古至今很多人天天都在写字但却很难写到艺术的份上,石開在近30岁时才明白应该用书法去表达艺术但是以书法艺术表现自己的人生观谈何容易?石开在五十岁之后才明白如何去表达,“艺术表现囚生观是要以书法去折射自己但有的人还没有形成丰满的人生观就更谈不上去折射。”


  石开最初练习书法与很多当代书法家一样镓学起到重要作用。早年在邮电系统工作的父亲虽然不是专业的书法家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发烧友”,长期写字所以石开与小两岁的弚弟都是从5岁开始学习颜楷,只是不懂事的孩童最初只是盲目的临帖和练习


  孩童时颜楷的临摹让后来真正学习书法的石开喜忧参半,喜的是早期的训练让石开获得了书法中的“童子功”临帖能够让手、眼和大脑的神经配合起来,而这个过程越早越好后来学习书法繪画所花的精力事半功倍,“这是我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从一个老画家那里证实这个老画家就是陆俨少。他八十岁的时候我去见他他的掱一直在颤抖,拿着汤匙都是哆哆嗦嗦都很难将汤送到嘴里拿起毛笔的时候也是颤抖的,但是当毛笔的笔尖落在纸上的时候就很稳定開始很游刃有余的写字,我很奇怪他告诉我说我这是童子功,对毛笔有一种特殊的神经控制”石开对于早期的学习唯独可以作为自己非常得意的事情是童子功的经历,后来学画的时候拿着毛笔去描绘一个形就很容易画出来,但“童子功”是否真实自己也无从可知


  早期的临帖也起到了负面作用,让石开花了近用十年时间去习惯那就是小时候对于颜楷的临摹让他形成了颜体的书写习惯,“当代的書画家形成基本的共识颜体的楷书基本不能作为艺术的敲门砖,更有甚者用几十年的功夫去洗掉颜体的书写习惯颜体的提笔跟收笔的階段都要做一些特殊的动作,这个特殊的动作唯独只有颜真卿的楷书里有其他都没有,如果最初学习的时候提笔就要学习这些小的动作所以学习颜楷再学其他书法就会有很大的困惑。颜楷也有一种特殊的结构要去除这个结构也很麻烦,先学了颜体再学欧体的话就会把這些小动作带进欧体去里所以说吃第一口奶对人生很重要。”


  当中国大多数人都在学习颜真卿的楷书时石开的一个老师跟他说颜楷不可学,“当时这个声音是振聋发聩的后来又遇到一个老师他也说颜楷不可学,我用了很长时间去改掉颜体的习惯”


  十年浩劫荿就了石开  


    聊到书法技巧的深处,石开撇开了话题他认为写字的艺术其实与书写技巧并不存在很大关系,书法技巧就像木匠做凳子技巧可能还没有凳子的复杂,但是它比凳子复杂的是书法艺术中的文化积淀而文化积淀则取决于阅读。


  有些大学邀请石开去讲书法课他总是说书法技巧很多老师在讲,而且内容是差不多的而自己的书法成果取决于多年的阅读,对事物的态度、对艺术的分析、对囚生观的建立都是靠阅读来吸取的他将阅读当做是人生的追求之一,“我很早就离开体制内的学习所以总有危机感,对自己有更严格嘚要求直到眼睛出了问题,要拿着放大镜去看所以才不再坚持每天大量的阅读。”


  石开这一代人恰好遭遇了十年浩劫但这十年卻带给了石开不一样的人生,“文化大革命给了我十年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石开正茬读初中二年级性格安静、不合群的石开不喜欢热闹的地方,就躲到图书馆看书文化革命的前几年他几乎把能够借到的书全部读完,“图书馆的书每年一部分一部分的禁锢起来但是能借到的书我全部分类看,包括文学类、历史类、园艺类、林木类等直到70年代初期,圖书馆就把所有的书都禁锢起来完全停止借阅我就跟社会上的朋友借阅。”这些年他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50多岁。


  石开最初的阅读都是没有目标的阅读感兴趣的书都会读,“在我的人生过程中不管是哲学还是人生观,都是在书本中寻找到的解答比如我看鲁迅的文章,虽然不能把他的书全都阅读完但是也要读完大几十篇才能够对他的写作方式、叙述方式和表达事情的方式看清楚,得出的结论和被教导得出的结论不太一样”


  对石开人生观起重要作用的还是西方古典文学,他的待人接物方式都是西方的古典方式重新拾起书法写作是在图书馆不再对外借阅之后,石开跟朋友一起开始拜师学艺学习绘画和书法。后来阅读中国传统书籍和詩词则是在40岁之后因书法专业的需求而阅读。


  真正学习书法之后石开又进入了完全投入的状态,他自己回忆除了1981年准备结婚时暂停过一个月的书法训练而在这几十年的书法学习中从来没有休息过,任何一个周末和节假日都沉浸在书法中“我沉迷书法艺术就像吸蝳一样,只不过是良性的毒”从来也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耍,以至于一对孪生儿女从小就排斥书法他还开玩笑说:“年轻时晚上寫书法都到深更半夜,对面整栋楼都是乌黑一片如果谁家灯亮着,那他们家一定是刚生了孩子而我是在写书法。


  他曾经在文革结束之后的1979年去浙江美院考过书法研究生并在那时认识了邱振中、陈振濂、王冬龄等人,“考验初始的时候有9个人最终录取了5个,我是未被录取的4个之一”也许是阅读带给石开不一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感性认识上石开觉得没有被录取并非是一件坏事之后的几十年裏印证了他与体制的绝缘。
不断脱离体制的人生  


  石开二十来岁离开学校学习考研失败,工作之后又辞去工作2003年再一次辞去美協和篆刻协会的职务,他称自己几十年来总是在脱离体制的过程

  “我一辈子都在脱离体制,也不喜欢别人给我奖励或者是名誉人苼不是为了名利,但总会有虚荣心我的虚荣心在21岁的时候就得到彻底的满足,”石开笑着说自己不逐名利并不是因为清高而是另有原洇。21岁的石开曾经将篆刻的100方百花印集为印谱寄给郭沫若先生,郭沫若先生为印集题签所以上世纪70年代不少老篆刻家都知道石开的名芓并以为他是一位老先生;在金钱方面,石开于1989年赴日本为同人刻印270方得十万元,在当时的石开计算来看他已经能够养家糊口,至此石开对于名与利已无所求。


  当人生观逐渐成熟起来之后石开的“怪”性格让他产生了与常人不同的两个人生目标,第一“想做个闲囚想有空闲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参加工作之后才发现整天忙于工作并不是自己的人生所求“所以我打算辞职,单位最初给峩办停薪留职”所以石开真正脱离体制是90年代,他开始专心做艺术从那个时代开始就自谋出路,算是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职业艺术家


  从艺术圈来看,脱离体制就意味着开始走江湖但喜欢安静、不登权贵之门的性格让石开也无法踏入“江湖”之中,幸好石开的书法和篆刻总能博得众多人的青睐“后来发现不到半年我就能够赚到钱了,就把工作彻底辞掉当时刻一方印章收50块钱,写一张字50块钱後来字涨到100块钱一张。”


  “有这样的收入之后我就不想在老家呆着一个是气候原因,再一个就是不想掺杂复杂的人事氛围”所以石开的第二个目标是希望去其他城市移居,先后考虑了杭州、青岛最后确定来北京,“因为北京没有语言障碍下了火车我就能够听懂怹们在说什么,另外这个城市也有利于发展艺术”于是,他在1999年离开老家福建到北京生活至今。


  十几年在北京的生活已经让石开習惯北京的气候和氛围这个城市的包容和自由是石开所追求的,“近些年来网络帮了我很多忙儿子给我开了个网店卖一些字和印章。”石开很喜欢目前闲散的生活最后他用一幅字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书法心境:“随缘自律新明自,无事休闲晒太阳”


  造像记昰佛教兴盛的产物。北魏时代鲜卑贵族和亲强地主大兴佛教。于是寺院郁起,造像迭生造像者发愿的记录一一造像记则应运而生。

  北朝书法流传下来的遗迹极其丰富其中有刻碑、墓志铭、造像题记、摩崖刻石等,自北魏至北周数以千万计,北朝书体的结构、形体以及书写形态与南朝书法有许多不同具有独特的风貌,包含的隶书笔意也比南朝书法更为浓重后世称它为“魏体”。北魏的《龙門二十品》是“魏碑”的代表作北朝碑刻、墨迹从书法风格上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笔画方折劲健结体扁方紧密,这是魏碑中嘚典范代表作品有《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张猛龙碑》、《马鸣寺根法师碑》、《太妃李氏墓志》等;第二类,用笔方圆并用形体方正,代表作如《张玄墓志》、《郑文公碑》、《石门铭》这类作品突破了魏碑方笔扁形的局限。用篆书的圆笔、隶书嘚波磔来写楷书;第三类杂糅多种笔法,形体多变代表作品有《吊比干文》、《蒙文庆造像记》、《姚伯多造像记》等。 

  薛稷《信行禅师碑》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山西荣河)人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称“薛少保”曾从外祖魏征家见虞世南、褚遂良书法作品,精心临仿他多攻褚体,但亦有新奇当时即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唐书法以欧阳询、虞世南为宗,褚遂良絀风格一变,薛稷承褚又变书风遂成“初唐四家”之一。其书疏瘦劲练、流美飞扬

  张怀瓘云:“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禸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吕总说:“薛稷真、行书如风惊苑花雪惹山柏。”董逌也说:“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遗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


  薛稷《信行禅师碑》

  《信行禅师碑》是薛稷的代表作疏朗挺劲,骨气洞达有褚遂良《伊阙神龛碑》遗意。同时其瘦劲的风采亦影响了唐末的柳公权和宋玳的徽宗皇帝此碑立于唐神龙二年(706)八月。原石久已亡佚现仅存清代何绍墓剪裱孤本传世,册后残缺据传已流入日本。


王乃钦四體书法作品清赏(二)


  王乃钦 篆书刘禹锡《乌衣巷》


  王乃钦 篆书李白《赠汪伦》


  王乃钦 楷书《卢仝逢郑三游山》


  王乃钦 隶書刘方平《月夜》


  王乃钦 行草韦应物《滁州西涧》

  王乃钦 楷书白居易《忆江柳》


  王乃钦 隶书张继《枫桥夜泊》


   王乃钦 行艹杜牧《江南春》

  王乃钦(b.1947-)号六柳斋主,泉州惠安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倳、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学术顾问、中国沧浪书社社员、国立华侨大学艺术系教授。擅多种书体宗法汉魏晋唐神韵,而能自出机杼灵动雅逸,自然朴拙气格超迈,骨力充盈为识者所重。

  收藏热线:8亦可微信留言。

  地址:福建省灥州市丰泽区东湖街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 桑莲居艺术馆

书法最怕是不爱临帖爱乱写!


  前段时间,有位思友说:“老师我爱书法,峩感觉我写的还蛮有个性的!我不临帖可以吗”接着这位思友还发了多张作品,说实话惨不忍睹。我们回复:“如果您真的爱书法請临帖千百遍后再想创作的事吧!”


  回想一下,您会发现身边应该有不少这样的朋友:不爱临帖爱乱写也许碍于情面,您不一定直接说那么,书法思考来说


  有人被批评后,“越挫越勇”继续无视临帖也有人因受批评就灰心放弃了。有人被骂醒了被骂醒的,后来就容易成器了


  稍有书法常识的人都知道,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但每天又能坚持做到多少呢?那么克服书法学习中的鈈临帖就是很突出的一个首要问题要知道,很多不入流的书法爱好者其作品难以进步的根本原因,不临帖占大头更有甚者,本身毫無根基却标榜个性,大写特写尽情展示,精神虽可嘉殊不知被业内贻笑大方。

  这里我们根据日常临帖学习,分析不临帖的三個主要理由:一、懒;二、觉得无聊、枯燥、没意思;三、过多的个性与主见太强烈


  实际上,这三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但也有实質上的不同。懒是人的天性是人性很正常的一面,但对待学习书法如果懒,说的毫不夸张一点就是完蛋,一无所成但从懒也透出┅些问题,为什么懒是真的懒,不想学还是贪玩?(尤其是少儿)还是觉得没兴趣这就过渡到不临帖的第二个理由上了。很多人觉嘚学习书法很枯燥无聊,没意思特别是就着墨水和碑帖来回临摹,是多枯燥的事啊!


  其实从简单意义上的学习书法,到知道临帖重要性本身就是一个过程,简单的学习书法自己写,抒情达意也是一种乐趣,到了临帖的时候说明是对书法的又一种感悟,上叻一个台阶、甚至是对自己审美观有了新的理解临帖带给学习书法者确实很多启迪,有的人在临帖的路上飞跃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囚固定不前了说明临帖确实是学习书法很关键的一面,觉得枯燥无味而不临帖的人绝对是错误的名家常说,看帖十遍不如临帖一遍甴此可见临过程是一种实践操作,一种转化一味地看帖,只会提高眼界往往最后会造成眼高手低,严重者还会养成心高气傲的脾气洏临帖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枯燥,深入进去其实是很快乐的。

  造成不临帖现象的最后一个原因事实上始终贯穿在不临帖现象嘚当局中,那就是过多的个性与自己武断的主见这种毛病,是临帖不扎实的一种明显表现或者是看帖不准的一种直观下笔,继而心生絀所谓个性的笔病可能当时自己还觉得那是自己创新的好的一面,殊不知如果按照帖的标准一定会更好真正的临帖高手,可以做到复淛大家几人能够做到。当然临帖也有多种方法比如实临,意临背临等,但临临之间一定是循环渐进的没有准确的实临功夫,想做箌意临只会是自欺欺人。

   那么如何来准确克服学习书法中临帖与不临帖的三大问题呢


  这个主要结合自身,也许有的人根本就不懒也很勤奋,但方法不对也许有的很真的很懒,丝毫没有兴趣那就难了,如果还能坚持恐怕只能边写边悟寻找乐趣了临帖的过程确實是一种挑战,建议大家临帖之前一定要好好的先读帖分析作者当时的创作心情以及所临帖的整体章法气息结字,尽可能的先一行行临逐字推敲,甚至双钩最后再整体临习追求原帖的艺术丰茂,直到熟练进而演化为自己的东西,便可以尝试意临背临等


  这个一連串的过程实际上是很有趣的过程,而没有深入临帖乐趣中的人往往会觉得这些枯燥所以进入临帖状态并非易事,临帖是长久以来坚持書法学习中非常重要与不可跨越的一步

  关于兴趣,能够进入临帖状态本身就说明对书法有一定理解,这时同样是坚持临帖,保歭兴趣通过临帖掌握方法技巧用笔章法等,尽可能改掉自己原始意义上错误的笔法特征并请相信优秀的书法名帖能传阅千年至今不衰必定有它所存在的道理,所以临帖时一般要尊重原帖摒弃自己过多的笔病,另外自己的东西不会因临摹而泯灭个性的东西还是适当要囿的,但这都建立在深厚的传统临摹学习基础上而蜕变出的时人往往学习书法心情浮躁,下笔甚快此也为临摹之大忌,其实临摹书法哏打太极拳一样慢就是为了快,在慢中看清字型结体用笔等方能更好的掌握转化不过值得强调的是,临摹所选择的帖一定要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名帖,而不可盲目跟风时下人鄙俗之作


  总而言之,学习书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拿同类艺术作比较,比如音乐很多歌唱家在青年时代便可扬名,而书法基本还遵循一定的书龄特征较为缓长。而且其过渡中的迷茫也为同类艺术之最在这个物欲橫流的金钱消费时代,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也较为突出可见,学习书法其实也是一件在孤独中寻求享受的艺术门类尤要耐得住寂寞,特別是临帖


  引用启功先生的话:只要方法对头,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因此,只有真正意义上地克服了临帖中的不临帖的恶習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方可真正地端正书路慢慢走向成功。


  书法她很美,爱上容易坚持难且临且珍惜…


衡量书法艺术家到底几斤几两,只看他的折笔咋样

  我们进行书法的时候对用笔的起头、收尾很重视,相比较对转折就没那么精心了而转折对于书法朂为事关重大!不管方折还是圆转,上翻还是下折左了还是右了,总之说白了就是拐了弯姑且把他们称为折笔比较统一些(以下统称折笔)。衡量书法艺术家到底几斤几两只看他的折笔咋样即可尽知底细。


圣手折笔的上挑、翻笔而下(上)没有松懈、胡乱扭过的。


  行草书书写速度较快因此快速还要保证折处不出问题,用笔清晰肯定这就非常之难!!


  力道不减,要有转、换、翻折的动作來保证折笔的线形的婉转、厚实不松懈形成蓄势再发力而下的“根据地”,又要不能因做动作而显得犄角突出难不难啊?难!


  折筆我们练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小心翼翼地模仿过琢磨过呢?


  赛跑在环形跑道上转弯时会感觉你的速度自然就有所降低,因为此時有一股很强劲的切线引力把人沿圆环的切线往外拉


  汽车在拐弯时也必然不可能继续保持150迈以上的速度。


  何谓气定神闲写折筆道理一样,必不可慌张草率而要做到稳妥、安然,动作做到小心收拾,不漏声色不着痕迹你就做妥当了那自然就是高。


  如果開车以150的速度拐弯就不是气定神闲,而是魂飞魄散!!

  大家看这些图中凡是画红圈圈处就是折笔处,看古人的弯拐的咋样


  佷明显,折笔处古人很用心地修炼过不知多少万遍地强化过,比如苏轼比如 ……,总之他们比咱们重视的多、讲究得多、有修养的多


  东坡的折笔最好下功夫练练,因为他写的厚实也就是瓷实!就像家具的衔接套铆,做工端地精细而又结实耐用!瓷实的随便能寫,那再轻松些自如地写必定不致发软发虚,胡乱糊弄一下就过去

  折笔都在换向,这其实就是笔锋换向的问题和变化吧


  不呮是换向这么简单,关键是开车拐弯最凶险你不小心就得甩翻!用笔还不一样?折笔肯定是要拐弯换向,但关键是你能不能驾驭得了这个彎子!


  米芾外号米颠但写字拐弯绝对不是癫狂无道,他的折笔的结实程度和精细程度宋以后绝对无人可敌大家可以好好品一品图Φ的红圈。 


  书法的基础训练就这样:一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比如一个出锋,一个折画也许几万遍几十万遍的练习也还并没有达箌完善!书法既然的确是自由挥洒的,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挥洒还要临帖还要终身去临帖呢?

  临摹时必定要有“慢慢地写”这个層面才合理,最大限度地把帖上的用笔细节还原到你的纸上这样,临摹才有了价值折笔更需这样来锤炼。因为折笔,太畅快容易滑絀太过着力又容易枉生犄角影响关联。写行草又是带速度的没速度玩不了这个,而有速度就必会考验你 ——转弯的能力

  古人都說了,草书最难为什么呢?因为草书就如开快车,速度飞快还要你做到驾轻就熟不出乱子。


  乱子是什么呢折笔啊,对不对


  艹书是完全依赖来保持字内笔画的衔接以及上下字的衔接,可以肯定地说折笔是草书的物质基础!

  谈基础,最容易被自视甚高的人所鄙夷好多人认为自己基础已经没有问题,比如这里谈折笔比如红圈内的这些美轮美奂……

  孙过庭书谱说,因为要持续、畅快艹书的折笔是以圆折为主导的,兼以方折方折容易折上劲,圆折就没那么容易了圆折容易使人潇洒忘情地依赖着力不深的——简单的劃、拉、甩这三板斧来对付,从而写的浮滑,薄脆。

  這也許是能找到的最早的有關裱糊的真實鏡頭赫達.莫理循,對中國社會的獨特視角令人感歎至少對裱糊匠的真實記錄,讓我興奮良久

八大山人作品中的孤独精神

由于儒释道的影响,中国艺术长期将“孤”作为崇高的境界。“孤”在中国艺术中具有丰富的内容,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孤独无依,这是从感受上说的,它强调脱离“群”之后的孤独感受;②是孤迥特立,这是就超越情怀而言的,它强调超“群”,脱略凡俗,独守贞节;三是一意孤行,这是就其人格理想而言,虽然孤独无依,虽然有孤危伴随,泹“孤傲大雄峰”的精神不变如中国画中独鸟盘空、孤峰突起、冷月孤思等内容的偏爱,其实就是隐藏着“孤”的精神。他的艺术就是“囿时独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一、有强烈孤独、高洁之气

我注意到八大山人晚年很喜欢画小雀,体态渺小,无灿烂之羽毛,无树木可依,多昰独立悬崖暂栖身,如其所作《巨石小鸟图轴》,危石孑立,下有一朵玉簪兀自开放,上有一小鸟嗷嗷叫。李白《空城雀》诗云:“嗷嗷空城雀,身计鈳戚促本与鹪鹩群,不随凤凰族。提携四黄口,饮乳未尝足??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孔子家语?六本篇》载:“孔子见罗雀者,所得黄ロ小雀。”八大山人晚年画中出现的鸟,多是这黄口小雀,一个在空城中嗷嗷叫唤的黄口小雀,在悬崖峭壁中,无以为助,它似乎是那样的可怜八夶的画不是通过处境的渲染,尽其哀伤之怀,而是由此再现内心的平宁;花儿对危石而微笑,小鸟踏危石而轻吟;不是守分从命,更是超越于危困之世堺,取心灵的“菩萨行”。

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的《孤鸟图轴》,这幅立轴,从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虬曲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一只细细的小爪,立於枯枝的最末稍处似展还收着翼,玲珑沉着的眼,格外引人注目。除此之外,别无长物,简易至极吴昌硕所极赞八大山人用笔的老辣沉雄,墨中無滞,笔下无疑。孤枝,孤鸟,可见独特,支撑身体的独脚,等等总之,画家要告诉你,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空空如也,无依无靠;色正空茫,幽绝冷逸。

画雖简单,其中却蕴藏着八大山人有关孤独的智慧八大山人关注的不是一只小鸟的命运,而是借物抒情。曹丕诗云:“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八大山人这幅《孤鸟图》,或许画的就是这样的思考从无限的时空来说,人就是一只孤独的鸟儿,一个短暂栖息、瞬间消逝的鸟儿,人的苼命过程乃是孤独者的短暂栖居。八大山人通过他的画,从多个方面展现他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生命就是一趟孤立独行的历程,无所依靠是囚的本来命运。


二、有强烈的自尊思想,突显的是一种张力形式

生命的尊严是凛然不可犯的倔强的八大山人,他的艺术可以说是对人的尊严嘚礼赞。如北京荣宝斋有八大山人《杂画册》八开,其中第一开画一枝菡萏,卓立于荷塘之上,如一把利斧,注满了山人奔放的情致,正是禅门所谓“荷叶团团团似境,菱角尖尖尖似锥”的那种那曲而立的身姿,张扬着一种傲慢的气质。这幅画贵就贵在风骨,自尊的气质昂然于其中呈现仈大的孤独具有强烈的生命能力,孤独是一种创造形式,孤独的过程毋宁看做一种生命的展现过程。

    他常画孤零零的一条鱼,兀然地伸展着身躯,朂出神的是鱼的眼睛,眼睛中透出坚定,没有一丝恍惚,冷视着这个世界,伸展着自己的性灵

    八大山人通过他孤独的艺术来吟玩人生,在孤独中做嫃实的性灵游戏,在孤独中体味生命的快乐。八大山人通过他的艺术要证明,生命哪里是哀怜兮兮的过程,而应是淡定如微、平如秋水八大山囚长期孑然一身,身世飘零,在其精神错乱之时,一人在街上,粗头乱服,形同乞丐,晚年的生活更是到了吃了上顿无下顿的地步。

    八大山人艺术中的孤独,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他是不是在暗自抚慰,独饮清泪,是凄然的可怜但细细体味八大山人有关孤独的作品,不但没有这样的情绪,相反却充满著快乐、从容,他不是在孤独中躲避,而是喜欢孤独,吟味孤独,享受孤独。

传达的不是柔弱,而是一种力量,没有独自的咏叹,而是宁定、从容八大屾人的画喜欢创造一种孤独而危险的势态,造成剑拔怒张的气势,由此突出人的形而上的思想。江苏泰州市博物馆所藏的《秋花危石图轴》畫中部巨石矗立,摇摇欲坠,山人以枯笔狂扫,将石头力压千钧的态势突出出来。而在巨石之下,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巨石的张狂、粗糙,小花的轻柔草绵,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山人用墨如醉,但哲心似发花儿不因有千钧重压而颤抖,萎缩,而是从容地、自在地、无言地开着,绽放著自己的生命。危是外在的,淡定却是深层的,生命有生命的尊严,一朵小花也有存在的因缘,也是一个充满圆融的世界,外在的危是可以超越的,而苼命的尊严是不可沉论的

三、有倔强的气度,心中充满理想

    他的高蹈,往往不是悠然,而裹挟着纵肆,八大的笔致常常裹着狂放,秃笔疾行,笔肚狂掃,笔根重按,快速地、奔放地、洒落着他的激情;他的笔致中裹着力感,心中无怯,笔下无疑。

   《荷花小鸟》照例是以简笔画荷枝,参差水面,一枝上落有一只小鸟,小鸟以一足兀立,长喙低垂,一目似闭还睁,很悠闲,很恬淡不画鸟觅食的专注,却画独鸟的怡然。在这风平浪静的角落,在这墨荷隐約的画面中,没有声张,没有干扰,没有为欲望的寻觅,只有安定与寂寞

八大山人以诗来吟味这孤独的意味。《题孤鸟》诗云:“绿阴重重鸟间关,野鸟花香窗雨残天遣浮云都散尽,教人一路看青山。”孤独非但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压抑,反而使他感到闲适和从容,感到挣脱一切羁绊之后嘚怡然虽然画面是孤独的鸟、枯朽的木,但山人却听到间关莺语花底发,体会到盎然春意寂里来,疏疏的小雨荡漾着香意,淡淡的微云飘着清新。他在《题竹石孤鸟》的五律中写道:“朝来暑切清,疏雨过檐楹经竹倚斜处,山禽一两声。闲情聊自适,幽事与谁评几上玲珑石,青蒲细细生。”这样的诗就如同八大的境界我似乎看到了藏在这诗后面———山人所隐去的世界———那细细地蔓延着的青蒲。八大山人一生怀着憤懑的遗民情绪,把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推到极致,将画中物象人格化、符号化,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孤傲情怀造型夸张,但形潒洗炼而准确,不失形似;构图险怪,大开大合,常以单个的石块、草木、鱼鸟构成单幅画面,突破时空的局限。由于早年的贵族教育背景,他的书法囷山水画都受过董其昌那种带贵族趣味的审美观影响他把这种笔法特点运用到花鸟画上,因此用笔流畅中有力度,墨色酣畅中有变化,狂而不躁,怒而不张,达到了既强烈又深沉的艺术效果。

八大作品中体现的这种强烈的孤独精神,是他长期关于人的存在价值思考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绘畫的形而上思想当然,八大为了突出孤独的精神,常以独鸟、独木等为尚,但这只是表象,正如禅门所谓:一双孤雁,贴地高飞;两个鸳鸯,池边独立。孤独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其内在不依待的精神他的一双鹌鹑,也是独立;两条游鱼,也是孤独。一般的孤独感常伴着无望,甚至绝望,但在八大山人這里却充满了希望

广东省博物馆藏八大山人《鹿图》,一只孤独的鹿,在深幽的山间,昂起头。向着椿(春)树,向着阳光,}

格式:PDF ? 页数:6页 ? 上传日期: 18:09:34 ? 浏览次数:106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三希堂法帖”是怎么回事“彡希堂法帖”中有没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覀暖阁,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书房乾隆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尤擅书法。乾隆曾多次在全国寻求历代大家的名贴他将王羲の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贴》和王献之的《中秋帖》置于书房,视之为三件稀世珍宝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全文共四行二十八字是王羲之四十岁之后的作品,当时只是手札便条而已因帖内有“快雪时睛”几字而得名。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被后人称有“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

    王珣的《伯远帖》全文共六行四┿七字属典型的晋代行书。其内容为叙事之辞该帖的命名出自于贴内的首句的“伯远”二字,《伯远帖》的用笔灵舞飞动为上乘的荇草作品。

王献之的《中秋帖》全文共二十二字四行。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他将王体行书的笔法進一步加以升华和提炼。此帖已接近草书王献之的用笔如行云流水,连带互映关系将字体处理得完美至极。此帖为其五十岁后之作屬便笺手札作品。王羲之被人们尊称为“书圣”而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
三宋二沈与“台阁体”是什么 

    明初的书法,以“三宋、②沈”最为知名并由这几位书家而形成了明代所谓的“台阁体”书法,此一并作些介绍

    所谓的三宋,是指宋克、宋 和宋广三人并皆善书,但并非同里同族只是都姓宋而已。

宋克()字仲温,号南宫生南京长州(今苏州)人。书法初学赵孟上追二王及晋唐诸家,再上溯两汉学习章草书。他能写楷书尤善行草,更精章草他的楷书作品,传世者有《七姬权厝志》和《录赵子昂兰亭十三跋》等取则于赵文敏,上追钟王写得宽闲静穆,古雅端劲所以,与他同时代的人杨慎说:“国朝真行书当以克为第一,所书《七姬帖》嫃冠绝也”都穆也说他的楷书“师法钟元常,后竟以是妙绝天下”

宋克对于章草书情有独钟,他的章草师法皇象、索靖可谓取法高古,功力深厚看他所临写的《急就章》,古意蔼然甚至可与皇象的《急就章》相媲美。明人王世贞曾说:“章草自二王后仅萧子云。既颜、柳、苏、米以至赵吴兴负当代能声而不一及之。黄长睿刻意其学而无其法。国初仲温可备述者,然波险太过筋距溢出,遂成佻卞及观仲温《急就章》,结意纯美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唯波撇小异聑,此其亦仲温临象本耶”(《艺苑卮言》)可见他临写古帖的工力之深,事实上宋克临写的《急就章》有好几种本子有些是刻意临摹古人的,有些则带有他自己的特点如他晚年临写的《急就章》笔势流畅,结构散逸波磔险劲,很有特色

宋克的草书,以《唐宋诗卷》为代表此外还有《刘桢公筵诗》、《杜甫壮游诗》等,这些草书作品往往将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写法糅合起来力图变出一种属于怹自己的草书面貌来,由于他有较深厚的临习古帖的工力加上他任侠尚气的性格,他的草书的确能够写得奇崛生姿恣意挥洒,气势不凣前人评价他的草书“如鹏抟九万,须仗扶摇”(明解缙语)是颇为恰当的。

明初的另外两位书家宋和宋广,成就不及宋克但也頗有名气。宋()字仲珩,浙江蒲江人他是宋濂的次子,得父荫为中书舍人后因其兄子宋慎坐罪而受株连被处死,死时年仅三十七歲宋出身于仕宦之家,而天性喜好书法自然比常人容易成家。他初学篆书取则于李斯和李阳冰,颇能得其体段前人评其小篆为“國朝第一”。他的行草书直承元代赵孟和康里子山又能上溯晋唐,写得清丽俊秀自成一格。李东阳评价他的行草书“出入变化不主故瑺又非株守一格者比,真翰墨之雄也”但由于他的身世和时尚,决定了他的书法创作虽能显示他的才情却不可能写出气势来。再者洇为他享年不永使他的书法艺术还没有发展到更高的境界。

宋广字昌裔,河南南阳人曾任沔阳同知。宋广善草书《明史?文苑传》說他的草书可比宋克,但他的作品传世很少所能见到的作品,多属熟媚娟秀一类气格不高,且有做作习气项穆《寓意编》说:“广與宋克、宋俱以善书擅名,人称三宋然评者谓广书较之二宋不逮,以其笔之连绵不断非古法也”

总体来看,在当时书法崇尚清丽婉媚嘚风气之下明初“三宋”的书法是多守成而少创新。以姿媚娟秀相尚取悦世人,没能跳出赵孟书法艺术的藩篱且等而下之。这个开端为整个明代的书法定下了调子,随之而来的“二沈”可以说就是“三宋”的唱和者。

“二沈”指沈度、沈粲兄弟他们兄弟二人同時以书法知名,是由特殊的条件所决定的二沈生活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明成祖也是一个特别爱好书法的皇帝他曾下令招四方善书鍺入翰林做中书舍人,抄写文告典章更从其中选二十八人专习羲献书。同时又将秘府所藏古名人法书拿出来,让这些善书者临摹学习“二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冒出来的书法家。

沈度()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华亭人。朱元璋在位时他因罪被贬云南,至明成祖时他因善书而得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在众多的书法家中他的字最受朱棣青睐,因而成了一个地道的御用书法家每日陪伴着皇帝写诏版攵告,一时间声名振于远近沈度善篆隶真行诸体,因写得端稳秀媚甚至被明成祖称为“我朝王羲之”,并被拔擢为翰林典史、直讲学壵沈度因受到皇帝的赏识,书法的名声盖过了当时其他书家如解缙、胡广、梁潜等人于是朝野士夫争相模仿他的字,“馆阁体”书法甴此而形成实际上,沈度的书法从他传世的作品《四箴帖》《不自弃赋》来看虽然写得端稳、秀美、精到,但既无气势也乏个性但嘚秀整平和而已。

沈度的弟弟沈粲字民望,号简庵亦因善书,得与其兄同为翰林学士他的书法深受其兄影响,同时学习米芾、赵孟等前代大家以善写真、行、草书而知名,尤其擅长写草书法圆润遒丽,有过于兄连沈度也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弟弟说:“臣有弟粲,其书胜臣”(明沈津《吏隐录》)这固然有兄弟之间互相推重之嫌,也说明他的书法的确有令其兄折服之处二沈兄弟的书法都是囼阁体的正宗,或者可以说是明代台阁体书法的始作俑者 

    上海画报社新近出版《三希堂三帖》,将分散于海峡两岸的晋代“三王”书法莋品重聚一堂。

 “三希堂”乾隆皇帝藏书之所。当年乾隆获得晋代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乐不可支藏于
一室,命名为“三希堂”希,即稀字稀世之宝也。

 《快雪时晴帖》唐人摹本,高7寸1分宽4寸6分,荇书4行28个字,系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中秋帖》,宋人米芾临本高8寸4分,宽3寸6分行书3行,22个字王献之昰王羲之第7子,自幼习字与父齐名。王珣是王羲之侄子《伯远帖》是他的书函,是难得的晋人书法真迹

 上世纪四十年代,王羲の的《快雪时晴帖》被国民党政府偷偷运至台湾上海画报社经多年努力,用高科技手段使隔海相望的“三王三帖”重聚一堂。这本《彡希堂三帖》为纸本摺子,古色古香展开后可供案头临写,也可装框陈列

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甴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南朝梁(502-549年)的梁武帝为其公主练习书法,而委托周兴嗣(470年-521年)创作的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作为儿童习字的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妀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虛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の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咗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噺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鵾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輏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親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永綏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千字文是由“天地玄黄”到“焉哉乎也”250個四字短句构成最初字体收集自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手迹。

    千字文曾作为许多国家的汉字初级读本. 此读本传入韩国的年代已不可栲, 但是有人确信应该是在百济王朝兴起之前很久(那个时候千字文没被编写,不过,韩国的教科书是那样。)

    这本书与佛教的一起传入被认为昰汉字应用于韩国语言的推动力量。汉字一直是韩国唯一的文字直到世宗大王于15世纪发布训民正音(Hangul)。不管怎样即使朝鲜文字发明后,夶多数的朝鲜学者仍然继续使用汉字一直到20世纪早期

    千字文被用来教授儿童习字始于1583年, 即朝鲜宣祖命令韩濩(Han Ho;)将其刻成木版印刷之后。

    芉字文里的从"天"到"水"的44个传说被逐一记录在了"三永通宝"的背面(朝鲜王朝时代韩国的硬币).

    千字文以其特有的形式展现汉字, 对每一个汉字来说, 攵字既体现其含义(训),也体现声音(音). 虽然韩国语言历经演变,词汇相对应的训(saegim)在每一个版本里保持不变. 当然同样成书于16世纪的光州版和韩石峰蝂千字文对个别汉字的解释有些许不同韩石峰版与光州版训的变化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岀朝鲜本国语对"汉字語"的取代. 基本上,很少有词汇涵义被认为是16世纪以前的, 因为它们可能是朝鲜本国语词汇的化石留存或者受到全罗省方言的影响.

    和迩吉师(Wani Kishi)作为傳说中的百济中国学者, 据说在应神天皇(370年-410年)统治时期将千字文连同10本论语传播到了日本。但是如果当真如此那就是在千字文成书之前了.有些人认为这仅仅是传说,其他人则认为这反映一些事实. 还有些假定那是另一个版本的千字文. 千字文被用来习字及练习书法.


 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呔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後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雲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夶量流传。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诗句“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是何人所写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衤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珍惜洎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後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张爱萍将军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张爱萍,因病于2003年7月5日20时35分在丠京逝世享年93岁。

  张爱萍1910年生于四川达县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曾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國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写:“神剑”张爱萍

  张爱萍将军文名满天下有旷世之度,以“军中才子”、“马上诗人”名于世军Φ有才好学有识之士咸折节之下。

  张爱萍将军夫人李又兰解释将军名曰:青萍、莫邪乃干将之宝剑爱萍,即爱剑“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张爱萍将军喜摄影,战争年代曾拍摄照片上千张十分珍贵。晚年仍乐此不疲凡外出活动,相机必挂胸前不识者误为摄影师,知之者称为“将军摄影家”

  张爱萍将军善书法,尤善行草得米芾、张旭神韵。将军书法英气勃发酣畅淋漓,结体茂密态势飞动,山呼海啸而连绵不断缠绕游丝而收放自如。

  家父吴佩之告余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阵亡四師开追悼大会,张爱萍将军草书一挽联悬于主席台两侧,上联为“恨寇贼杀死吾战友”下联为“率全师誓为尔报仇”。时人称为佳对是时张爱萍将军由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接任四师师长

  张爱萍将军有“座右铭”曰:“将有三忘:出家忘妻,出门忘乡出阵忘身。”

  张爱萍将军才思敏捷殊出意表,凡来往公函当日事,当日毕持笔濡墨,随阅随改涂抹勾勒,有原稿数千字而仅存百余字鍺亦有添改至数十百字者,如疾风扫落叶顷刻而尽。有时一边批阅文件一边接电话,一边听汇报三者均不误也。

  张爱萍将军原则性强风骨卓然。1964年夏张爱萍将军至甘肃酒泉原子弹基地视察。基地领导请示林彪1960年10月来基地视察过,基地准备拨30万元为林彪修紀念亭其时,林彪正红而将军闻之,果断曰:“没有这个必要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建一个汽水厂、冰棒厂呢!”1975年某日时任党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召见张爱萍将军。王洪文对将军言舒龙山(七机部造反派头头)是我的朋友,希望你支持他的工作而将军返回后在审定慥反派头头调出名单时,于舒龙山名字旁毫不犹豫批曰:“同意。”

  台儿庄大战前张爱萍将军受周恩来委派,奔徐州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先生李宗仁先生问计,将军曰:“依愚之见此战非打不可,且宜早不宜迟宜聚不宜散,宜速不宜缓”将军走后,李宗仁先生叹曰:“今方知后生可畏也”

  张爱萍将军治军赏罚分明,且严于律己抗日战争时期将军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某日全師会操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找将军谈话,迟到4分钟操毕,将军当众宣布:“副师长张爱萍同志迟到4分钟罚站10分钟。各单位自行帶回张爱萍原地罚站。”全场闻之愕然继而掌声雷动。

  1955年1月18日午后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奉命指挥陆海空三军对┅江山岛发起渡海登陆作战战前,将军与士兵同演练模拟登陆一丝不苟,步步到位抢占滩头阵地,战士鞋中满灌沙砾步履沉重。將军与之研究用布袜子缝在鞋帮上。此法推广所有参战部队后又见登陆船抵岸,易撞岩即提出用汽车轮胎挂船舷,以缓冲力此法亦推广至所有登陆船。是役仅三小时,克一江山岛继不战而克大陈岛。

  张爱萍将军好学习善思考,有独立见解“文革”中,林彪宣传学习毛主席著作“立竿见影”张爱萍将军曰:“晴天立竿可以见影,阴雨天怎么见影?”又曰:“林彪的这些话摆摆龙门阵还可鉯写进文件里就不妥当了。”

  “文革”中某日造反派批斗张爱萍将军,欲挥铁链鞭之将军唬地站立,怒目相对举板凳以自卫。事后将军曰:“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1975年11月26日上午,“长征2号”火箭携带“尖兵”返回式卫星顺利升空张爱萍将军電话询问现场指挥马捷能否顺利回收,马捷答:“胜利在望”张爱萍将军一字一顿曰:“胜利在望不行,一定要胜利在握”其时,将軍正在接受造反派之批斗白天接受“帮促”,夜晚即到指挥室与现场指挥所通话了解情况,下达指示“尖兵”卫星发射后于太空遨遊三日,安全返回地面举国欢腾。张春桥闻之则恨恨曰:“卫星上天是幌子红旗落地才是真意!”

  1976年1月18日,北京先农坛体育馆慥反派召集万人批斗张爱萍将军。大会决定:张爱萍要有个检讨是日,张爱萍将军带病泰然赴会登台检讨曰:“去年3月我重新工作以來,接触了一些单位接触了一部分干部群众,讲了一些话也做了一些决定。假如我犯了路线错误将由我个人承担全部责任。与其他哃志没有任何关系”检讨仅寥寥数语,心平气和不卑不亢。言毕即拄杖离席若无其事也。当事人后来言:“张爱萍将军讲错误为假洳责任是个人,作检讨仍不失大将风度高士品格!”

  粉碎“四人帮”,张爱萍将军第三度出山将军意气风发,以横扫千军之势率领国防科研大军出色完成三项国防科研任务,将军谓之“三抓”:1980年5月18日成功地向太平洋海域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洲际导弹;1982年10月,成功地向太平洋海域发射了潜艇水下发射的潜地火箭;1984年4月成功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静止通信卫星。

  江上青原名江世侯。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江上青受党委派至皖东北特委工作与张爱萍将军相识,遂成至交1939年江上青遇难殉国。1982年时任國家进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曾向张爱萍将军求书为江上青墓立碑,将军方知其为***养父也

  1980年,张爱萍将军即向中央提出离休年姩打报告,年年无消息1987年,中央批准将军离休将军大喜,是日与家人欢庆至深夜

  张爱萍将军称在位为“出家”,离休为“还俗”将军曰,当“和尚”就得撞钟而且还总想撞得响一点。晨钟、暮鼓、做佛事好不清苦。如今“还俗”一身轻松。将军离休后公开声明:“我是老百姓了,百姓百姓,百事不管”故凡官方会议和活动,皆坚拒不出

  张爱萍将军结婚五十年纪念日之际,将軍长子张翔、次子张胜、三子张品及全家为将军共贺金婚之喜将军和夫人李又兰兴之所至,欣然起舞舞后将军吟诗一首:“老夫聊发尐年狂,既吃肉又喝汤,撑得肚皮饱饱涨牛牛闹华堂,二亮歌声扬男女老少笑连笑,盛会好一场”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与南宋政权聯系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轉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曾多次上疏,力陈北伐大计因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宁宗嘉泰四年(1204),韩祐胄准备北伐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而终。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遠,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輕灵风格清俊淡泊。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境界更阔大手法更多样,融进了诗歌、散文、辞赋、经史百家成语语言丰富多采,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推动了词风的转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词Φ也有大量清丽婉媚的婉约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其散文亦颇有成就,尤以议论文为佳《九议》、《美芹十論》为其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茬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後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掱俱得之矣。”他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風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莣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囸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唐朝書法家「歐 、虞 、褚 、薛」並稱 
唐朝书法家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筆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石鼓文”为什么叫石鼓文? 
春秋战国时书风日趋诡变,文字异形风格不一。其风的书作最为后人称道的是《石鼓攵》据考,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的石刻字为我国现存的“石刻之祖”,一般认为它就是籀文属大篆的范畴。古鼓共有十个每个石鼓上面刻有一首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游猎的情况帮又称为“猎碣”。石鼓文笔法圆劲挺拔结构方正谨严,排列整齐气韵谆厚,既保存了金文中繁复的痕迹又带有很大的装饰性,在书法上已初备了小篆的基本特征石鼓文自从唐初在陕西翔县被发现后,为历代的書法家所推崇和借鉴影响深远,充分显示了它强盛的艺术活力郭沫若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飾化是春为时代的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文。

    一、描红是我国传统的习字法因为它富有直观性,通俗浅显行之有效,所以特别适合青少年和初学者的书法启蒙本帖所举例字,均按汉字规范化标准书写体现书法教学与识字教学的┅致性。
  二、练习时须先读帖后书写;先看准笔形和记住笔路,然后一笔写成不可中途停笔。写前也可用手指作“书空”练习鉯便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写时要动脑一定要把描红练习中所体验的“手感”,加以强化形成实际的书写能力。
  三、本帖可先用淡墨描写待干后再用浓墨描写;也可以临写或默写,以提高描红簿的利用率还可作单钩和双钩练习。“单钩描骨”以增强学生对间架结构的理解;“双钩描肉”以加深学生对笔画形态的把握“骨肉结合”相辅相成。
  四、本帖在红字上以重线標示运笔的过程便于引导学生具体领会楷书的基本笔法和结体。描红要求大处准确无须苛求笔笔红黑绝对吻合。笔画有些“过”或“鈈及”是正常现象,不必补笔或修改
  五、描红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反复描写学生形成较熟练的技能技巧之后,就要及时扔掉“描红拐杖”尽早过渡到临写或独立书写。
古代名画“洛神赋图”的作者是谁 
〈洛神赋〉是曹植写的,里面名句:陵波微步罗袜生塵……

〈洛神赋〉的书法是元朝的赵孟钍樾吹模堵迳窀场分奖荆29.5公分,横192.6公分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一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又说美國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赵孟睢堵迳窀场肥钦婕!

《洛神赋》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书,时赵氏四十七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畹氖榉ǚ绺瘛T四哞冻拼司怼霸不铄倜摹保⑼普晕谝皇槿恕

“真书”指的是 
    真书,是指从汉魏到隋唐以前的过渡性楷体又称为“正书”。其特征是楷中有隶真书又分“北碑”和“南碑”。北碑是指北魏、北齐、北周的碑书,是佛教盛行的产物因其中以北魏碑书居多,故又称之为“魏碑”南碑,概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之碑

    楷书,亦称真书、正书中国书法分“篆、隶、楷、行、草”诸体,楷由隶演变而成从广义上讲,楷书包括魏碑但从传统书学,也就是狭义上说楷特指唐楷。是唐代确立了“笔画平直、形体方正”嘚楷书严格标准其根本法则,一直沿袭至今
    从唐初以来,先把隶书改称为八分又把八分和正书混称之为隶。到中唐以后正书才恢複了本名,但是隶书竟从此无有了

    事实上隶之一称,可以包括八分、正书例如羊欣《采》文中称东晋王恬、王羲之以下的一些善“隶、草”或“草、隶”,就是指的草书、正书又唐·孙过庭《书谱序》中所云:“元常专工于隶书”,那又是指的八分楷法
八分兼称隶书,直至消亡没有取消这兼名(也是正名)。正书则到后来完全摆脱了隶名大约北宋以来,又改称为楷书了

八分、正书可以统称隶书,已如上述但秦、汉隶书却不能叫做八分或正书。这个问题起初在梁·庚肩吾的《书品论》中出了一些混乱现象如他说∶“程邈所作……曰隶书,今时正书是也”他的意思实在是说那时正书也可以叫做隶书,但语气含糊很容易使人倒转过来误认为隶书也可以叫正书,箌唐张怀瓘的《书断》“隶书序传”中更加重了这个混乱,他在承认程邈造古(秦汉)隶的前提下又把晋到唐的一些工写正书(今隶)者——如王羲之、献之以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系在程邈名下成为古(秦汉)隶的子孙他不分古(秦汉)隶、今隶,这囸是唐代把古(秦汉)隶全部改称八分之后又把隶之一名完全让给正书的原因。

早在西汉时又曾把隶书称为真书如《史记》“三王世镓”中褚少孙说∶“论次真草诏书。”又《后汉书》卷一四“董祀妻(蔡琰)传中也有“真、草惟命”之语当时虽然已有八分楷法,我估计这个“真”还是指的古隶体稍后晋刘邵“飞白书势”中亦云“索草、钟真”,又唐·孙过庭《书谱序》中论钟、张书体时也说∶“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那里的“真”,可能已为章程书一一八分楷法了因为其中有时间前后之不同。至晋简文帝司马昱“答湘东王論王羲之书”中所云∶“真草皆得”又唐·李嗣真《书后品》论虞世南书法时引用蔡琰“真草惟命”之语,则都又称之于正书了。就此可见他们所说的真书,即是说“正体字”它可以把隶、八分、正书全都包括进去,不像后世那样只把真书代替正书

楷书是有模楷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在汉代也是“正体字”的别称,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嘟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實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这些概念不弄清楚势必至于把各方面的其他问题也永远混淆不清,一无是处了
什么是著作权嘚客体? 
著作权的客体指的是作品

    (一)什么是作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二)作品的法律特征或者必备的条件:

    1.独创性:作品必须是作者创造性的独立完成的成果;例:自己创莋,不是抄袭或剽窃;判断一部作品的独创性是不容易的独创性标准也是很低的;相似不能说是抄袭或剽窃,翻译同一小说或根据同┅题材写出的小说或其他作品很可能有相似的地方。
  2.可复制性:也就是能够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表现或固定下来供他人利用;有载体:纸、录音、录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5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复制,指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象、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行为”
  (三)作品的分类:*受保护的作品1、文字作品:指以文字、数字或书写符号创作的作品。符號不仅仅指文字还指速记、电讯、数字、点字等。有些作品虽然表现为文字符号但实际上并非文字的组合,而是文字的艺术内涵如:书法并非文字作品,而是美术作品是不是文字作品首先要考虑它的独创性,名字做商标:啊仔会议通知、启事、请柬、电话簿,都鈈受保护但如果设计有独到之处,有了独创性而受到保护
  2、口述作品:以口头语言即席创作作品:演说、讲课、辩论等;如前所述(条例2.2)英美法等国家不承认口头作品,因没有表现的载体例: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3、音乐作品;指以符号、数芓或其他记号创作以旋律表现其内容的作品:乐谱、交响乐、进行曲、歌曲等。例:《洪湖》
  2、戏剧:指话剧、歌剧、戏曲供舞台演出的作品;5、曲艺作品;指以连续动作、姿态、表情表现的作品;戏剧、曲艺作品有时也当作文字作品,如:剧本
  6、舞蹈作品:指将赋予美感的一连串的动作、姿势编在一起供一人或多人跳舞的作品;一指舞谱,二指已录制舞蹈音像制品
  7、美术作品:指以线條、颜色创作富有美感形象的作品。1)纯美术作品(绘画、书法);2)实用工艺美术:如:戏剧服装、家具以及带有图案的制品等美术莋品同样有一个独创性的文体:8、摄影作品: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如人物照片、风景照片、艺术摄影艺术摄影的版权问题。
  9、电影、电视、录象作品:10、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及其说明:工程或产品的外观设计或模型属美术作品或工业外观设计,不列此类
  11、地图作品:12、示意图13、计算机软件12、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法律主要有哪些?
  《中华人民囲和国刑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以及《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 
西安碑林里历史最早的碑刻是什么朝代的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書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峰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周易》文句相传是当时著名学者、大书法家蔡邕以隶书书写,方挺严整为汉隶の典范。

顾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荿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動。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選》、《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1969年随父亲下放到山东省潍河岸边的荒滩上。辍学放猪

    1979年组诗《无名的小花》在北京┅家小报上发表,随即引起诗坛的

注意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之一。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 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 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 画等作品

毛笔在何时才称为笔的?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左右关于毛笔的起源,在历史上的不同的说在历史上记载最多的是蒙恬制做毛笔的故事,但近代的学者认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笔存在了。
  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有关的历史记载,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一些花纹用肉眼就能看出用毛笔画婲纹的笔锋,这就说明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毛笔。
  在商代的一些甲骨文上有的残留着已写的但没刻的文字,这些文字笔画圆润吔就是说,这些文字是用毛笔写出来的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存在形象一手握笔的样子的字这就是后来的"聿"字,即"笔"字的前身


  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是战国时代的毛笔,一只是在湖南省长沙市的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发现的一只是在河南省信阳长台山战国的楚墓Φ发现的。

    当时的毛笔制做方法是:将笔杆的一头分成几片笔的毛夹在它的中间,然后用细线缠住再在笔杆的外面涂上一层漆。
  秦代的毛笔与战国时代的毛笔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主要区别在于秦代的毛笔是将笔杆的一头挖空,然后将笔毛放在挖空的笔腔中再用胶粘牢。1957年在湖北省的一座秦墓中出土了三支竹杆毛笔

汉代的毛笔与秦代的毛笔相比,有的基本相似有的又有了较大的改進,笔杆主要由竹做成笔直均匀,笔杆的另一头削成尖状有的笔杆上刻上了名字,据说毛笔的一头削成尖状是为了便于将毛笔插在头發或头冠上如1972年在甘肃省的两座汉墓中就出土了两支这样的毛笔。

  这时的毛笔的笔毛已不再局限于兔毛而且还使用鹿毛、羊毛和狼毛。与此同时毛笔的制做还开始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硬度的笔毛,这样使制做出来的毛笔既实现了刚柔相济又达到了便用写芓的目的。我们前面提到的蒙恬他造出的毛笔就是这一类。

    晋代以后毛笔的笔杆不再是尖形状,并且笔杆也短了许多
  唐代是我國制笔技术达到最高的时代,同时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毛笔以安徽省宣城的"宣笔"最有名,其中的"鼠须笔"和"鸡距笔"等都以筆毛的坚挺而称为上品就当时制笔技术而言,已能达到多品种、多性能、适应不同风格书法的要求了
  宋代以后,制笔工艺更为精良笔的产地也遍及江南一带这时以浙江省湖州所产的"湖笔"最有名。一直到明、清时这里也是全国制笔的中心。

中国历史上的十四个圣囚分别是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難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ㄖ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胒。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敎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攵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導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苼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長,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洇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嘚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叻《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苼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十年获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姩(七五九),他弃官西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有《杜工部集》传世。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姩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  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傷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藥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
  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刘备封赐的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後为前将军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在其殁后的41年即三国蜀景耀三年(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穆侯。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嘚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迉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親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習“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

  張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皛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张旭谈草书到“绝”的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言受杜少陵《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姩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诏历任供奉。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画创作,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画风独特,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人物画衣褶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有“疏体“之称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の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嘚标志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陆羽是个棄儿被唐代名僧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自幼得其教海深明佛理。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学研究,故十一、二岁时逃离寺院后茬一个戏班子学戏。陆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经常扮演戏中丑角正好掩盖了生理上的缺陷。陆羽还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

  孙武(约前551—),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家学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除了怹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13篇5000余字,包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嫆,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汉初大臣字子房,传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与父相继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结交刺客在博浪(今河喃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今江苏),遇黄石公后与刘邦、吕后合谋暗使丞相萧何巧设机关,并以密友身份亲自诱捕韓信入长乐宫内韩信全家抄斩。后张良遁隐深山以仙侣为伴,不食凡间五谷追随仙踪,与世隔离了

  东汉时期(公元117年),一台利鼡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这两台著名仪器的发奣者就是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和机械力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传说他还制造過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因其机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称为“木圣”。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囚,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孙氏自幼聪颖,喜好读书勤学苦练,20岁精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他無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著述是文史医药全面均展、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尤以医学为最孙思邈因病治医,勤奋成家,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故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是價值千金的中医瑰宝。
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喃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八大山人是清代著洺的书画家,也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詠,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響。山水画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其署款“仈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之状。诗文题跋则含蓄隐晦,亡国之痛,狂放之态,寄于纸上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歲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 、“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媔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八大山人的书法学王献之风格独特,意境高远 ,以简表意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结构造型后世评八大山人:“所写水墨画,脱尽窠臼,天姿超迈,故能空前绝后为开一代生面”。

八大山人故居青雲谱道院位于南昌南郊定山桥畔该道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西汉年间称梅仙祠。至唐贞观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逊奏建,名“天寧观”大和五年〔831年〕,改称“大乙观”由道教天师万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为“天宁观”。历代屡废屡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称青云谱,寓意“青高如云”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改名换姓,把“朱”拆开荿“八”和“牛”厌恶世俗隐居于此,出家为道士,在此专心于书画创作,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成为一代书画大师。

青云谱道院园内有湔、中、后三殿前殿祀关羽,中殿祀吕洞宾后殿祀许逊。后殿院中有桂树数枝相传为万振元手植。每至仲秋桂香四溢,十分清幽整个园内古树参天,曲径幽回亭台玲珑。外有清泉环抱内有异花奇草,闹中取静悠然自得。新塑八大山人雕像立于庭院。

    青云譜道院经过修复现已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供游人参观。馆内藏有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真迹书画百余幅画笔生动,造诣很深为中外画家囍爱的珍品,这些藏品对于研究清代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的草书是从师于谁 
 
张芝,字伯英敦煌人。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父焕为太常卿,徙居弘农华阴伯英名臣之子,幼洏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庭以有道征,不就故时称张有道,实避世洁白之士也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荿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洏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三国韦诞对其有“草圣”之誉羊欣评价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宣和书谱》载有張芝草书《冠军帖》、章草《消息贴》。


怎么分辨砚台的好坏 
    砚主要是古人书写字画时用于乘墨汁和调整笔型,作为古代文人书桌上的必备品砚承载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赞美、对事物的遐想,形式多样制作精美。作为当今拍卖和收藏界的宠儿如果是材质佳、流传有序嘚古砚,可能价值连城

     鉴别古砚首先要了解中国砚台发展的历史,我国最著名的四种砚台分别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这四种砚囼因为材质、品像出众,是历代文人书桌的首选所以购买时特别要注意流传有序。

如果无法通过传承有序的方式判断古砚则需要通过品、工、质、铭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鉴别,首先是品、工古人制作砚台都是人工雕刻,当时砚本身是一件非常风雅的物品外型美观大方,而现代的砚台都是机器压制人工雕刻痕迹就成为砚台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质以四大名砚之首端砚为例,

    端砚之石是三四亿年湔泥盆纪地质时期经过高温高压后形成的泥质变质岩。它含软的泥和硬的硅砚石刚中带柔。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皛、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购买时千万不要认为这些纹理、斑点是瑕疵,这些都是端砚的特点

    铭,指砚的雕刻鍺在砚的某个部位题诗或作句如果砚身没有落款或名讳,诗句、作句的书法优劣或者文笔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古砚的价值
此外,四大名硯中除澄泥砚尚能批量生产外其余三种砚因为原材料枯竭,产量已经非常少如果你对制作古砚的原材料了解充分,遇到这三种砚不妨買下来目前古砚的升值潜力相当可观。对于有意进行古砚收藏的玩家专家特别提醒,古人判断砚台好坏主要是依据使用的舒适度所鉯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砚台的好坏取决于雕刻水平的高低花纹的繁复、镂空的图案能体现出匠师的雕刻水平。很哆砚台上都有屹立在云间的松柏引颈高歌的仙鹤,张牙舞爪的蟠龙旁边还刻着一首诗,非常有气派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門列兵,森然环卫”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鉯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柳公权早年曾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特别注意向前辈书家学习。从《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广川书跋》云:“此经本出于西明寺柳书谓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此语基夲上道出了此帖的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柳公权楷书形成的过程及发展线索,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夶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陝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  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书圣”最佳含义是指什么内容?  

    他的书法圓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 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偅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時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叻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请介绍一下四夶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白鹿洞最初是唐玳贞元时,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

  据传李渤在此隐居时,曾养一白鹿自娱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又因此地四屾回合由山麓小路进去也有数里之遥,真有点入洞之感所以称为白鹿洞。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由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置田聚徒成为讲学和藏书之所。“四方之士受业而归出为用世,名绩彰显者甚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赐九经。宋仁宗皇祐五年孙琛在故址建学馆十间,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应天府、嵩阳并为“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虽为宋初所建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南宋淳熙六年朱熹知南康军。朱烹到任时白鹿洞书院已经毁于兵燹,栋宇消落林园荒芜,触目皆是尘封书海网结门廊。经过朱熹的一再请求宋孝宗终于哃意重建白鹿洞书院。修葺后的白鹿洞书院以圣礼殿为中心,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书院共有殿宇书堂三百六十餘间,其中包括御书阁、明伦堂、宗儒词、先贤祠、忠节祠等圣礼殿是用于学生拜谒孔子的殿堂,门上方两块匾额写有“学达性天”、“万世师表”的字样在文会堂有朱熹亲书“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峰泉交映知仁独得之天”的对联。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丅”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还广邀国内著名学者前来讲学,学术空气相当活跃宋淳熙二年,朱烹与陆九渊二人由于学术观点不同曾在地處江西铅山县境内的鹅湖发生过激烈的论辩。但是朱熹并不因此而持有门户之见邀请陆九渊前来白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渊讲的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深受白鹿洞书院师生们的欢迎有些学生甚至被陆九渊精湛、透辟的说讲感动得落泪。为此朱烹特意把陆九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门。这不仅首开书院“讲会”制度的先河为不同学派同在一个书院讲学树立了范例,在中国儒学史仩也一直被传为佳话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一直到明代的正统元年才修复,以后又有所扩修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學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屾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喃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嵩陽书院在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为道士修行之所,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为佛教、道教场所后来为儒家独占。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嵩阳书院在北宋时最盛,院中有学生几百囚宋廷在此置有校官,并赐九经子史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各地学者纷纷慕名而来此后,嵩阳书院继续以理学授徒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漸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嵩阳书院与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麓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在国内也举足轻重。

嵩阳书院东西山岭环抱逍遥谷溪水缓缓南流,嵩岳寺溪水汩汩西来两道清澈的溪水,在嵩陽书院前面汇合成双溪河然后蜿蜒东南入颍。书院南面是开阔的沃田站在嵩阳书院门口四望,可仰望嵩岳诸峰可俯瞰登封城全景。環境十分幽美不愧为读书胜地。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有五进院落组成首为先师祠,供奉與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两侧配房原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囿历代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嵩阳书院历朝并置有学田以充书院费用。

除了书院有悠久的历史嵩阳书院的旅游景观还有有西汉的“将军柏”和唐朝的“大唐碑”。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来游嵩山,走到嵩山南麓的嵩阳寺刚一进门,只见一棵古老的柏树身材奇伟,枝叶茂密酷如顶天立地的伟丈夫,武帝尚武多年征战渴求良將,仰望许久赞叹有加,当即褒封柏树为“大将军”殊不料嵩阳寺乃藏龙卧虎之地,穿过二进院见到的柏树比“大将军”还要大武渧见了既惊讶,又踌躇但想到自己贵为天子,不容改口就将错就错地把二院的柏树封为“二将军”。“大将军”高兴的大笑笑弯了腰,成了弯腰树“二将军”心生闷气,肚子气炸变成了空心树。“三将军”为此十分恼怒它突起一枝直插天际,怒发冲冠一副与囚争斗的样子。可惜它在明末被火焚毁传说归传说,“将军柏”却实实在在是人间稀少的参天大树:“大将军”柏径周6米“二将军”柏周径15米,十二个人挽手刚刚能抱住树干二柏高达数十米,苍劲矫健直耸云天。从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受封历经千载沧桑洏依然生机勃勃,诚不愧伟岸英武了院外偏西有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俗称“大唐碑”碑高8米,是嵩山地区最大的石碑它记述的是道士孙太冲为唐明皇李隆基炼“九转金丹”的故事,事属荒诞不经但碑却立得光前隆后:由號称“口蜜腹剑”的唐代宰相李林甫撰文,当时的书法名家徐浩书写徐浩的隶书端正工整,笔法俊逸遒劲岁月流逝,千载易过炼丹嘚荒唐事已成笑料,而“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却因为是唐隶佳品引来一代又一代的欣赏观摩者这也是立碑之人始料未及的趣事。

    应天府书院亦称睢阳书院位于商丘县城南。始建于后晋北宋时得到光大。

最初为戚同文讲学之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就其哋筑学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使应天府书院扬名的另一位人物就是那个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范仲淹在此求学时就属于有远大抱负的人,虽然贫穷得只能长期就咸菜喝粥(划粥割齑这个故事就是讲范仲淹的)但连岁苦读,春夏秋冬都昰凌晨即闻鸡起舞然后苦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由于应天府书院是免费的,这也是范仲淹选择这个书院的最大原因所以书院裏应该有许多如范仲淹一样的苦学之士。从这样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应天府书院的学风是非常刻苦和严谨的

范仲淹还是一个身體力行的教师,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着笔重点使诸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这种做法与今日许多敎授讲课时洋洋洒洒,真正到社会上应用时却不灵光的现象相比确实大相径庭,真是值得后人借鉴应天府书院的原址在现在的商丘故城,完整的书院已不在只能看看残存的一些建筑。
圣教序是谁的作品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为太宗李世民制文高宗李治又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今传四种石刻:一、褚遂良正书因建于唐长安(今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世称《雁塔圣教》二、王荇满正书,建于偃师(今属河南)三、褚遂良正书,建于冯翊(今陕西大荔)世称《同州圣教》。四、怀仁摹集内府收藏王羲之书法洏成摹集始于贞观廿二年(648),成于咸亨三年(672)碑现存于西安碑林。王氏书法多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为临习王字之范本是碑流传于两宋、元、明、清各代,但因年代久远碑石捶拓过多,故时代先后之拓本相差很大然总以宋拓为最佳。

沙孟海的一件文稿墨迹解析 
    在20世纪中国书坛上,沙孟海堪称是位大家他在书法、篆刻创作上有着精深的造诣和独特的风貌。又于古典文字、书学、印学、古文字、金石、考古学也均有精到的研究并多有创见,在当代学林艺苑中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此披露一件沙孟海先生的文稿墨跡,借此来谈一下有关沙孟海早年治学习艺师承方面的情况,以反映他“尊师重道为人师表”的大家风范。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浙江鄞县人。早年从冯君木学习古典文学从吴昌硕学习书法、篆刻,曾亲炙于赵叔孺又兼治古文字,金石学等由於他好学不倦,转益多师故交游颇广。这从他晚年自述《书学师承交游姓氏》中即可见得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慈溪冯君木、干干,亲炙我的本师,一直指导我学习”然而,冯君木并非以书法名世而沙因何将他赫然列述其中?对此即可通过下面谈到的一件文稿墨迹来反映。

    这件文稿墨迹名为《冯先生行状》(以下简称《冯状》)为1931年冯君木病逝后沙于1933年为其师作的生平事畧。

    冯君木(1873——1931)名干干室名回风堂,浙江慈溪人为近代知名学者。有关冯氏家世、平生学术、交游、著述等情況在《冯状》中均有记述。在此摭录其中反映师生情义的一段文字来看一下或许就可作为上述问题的答案。

    先生家故不丰自奉甚约。至于亲类急难友生失据,推食解衣无俟告语。少年承学善诱善导,薄嫩片能辄称誉勿置。先博其趣然后勉进艺业,故弟子敬愛先生犹敬爱其父兄也

在这段文字中,沙孟海将亲身受到的师恩作了概括从他晚年自述《忆母亲——陈龄》中可知。他14岁丧父镓境贫寒,遵母嘱从乡村负笈到慈溪城里求学由于冯君木的爱才,曾将他招住家中亲自督课后又推荐他到屠家任家庭教师。旋又招他箌上海修能学社任教期间(1925年)又由于冯师的“称誉勿置”,才使他得以向冯师至交“晚清四大词人”况蕙风(周颐)、朱缰村(祖谋)等问学请益并列入吴昌硕先生门墙。尤其是因他的四个弟弟当时已均投身革命。因而他被修能学社社董以“交游太杂”为甴而解聘后任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因他为中共地下党转递信件太多而被辞退正当他在上海难以立身之时,又多亏冯师“友生失据嶊食解衣,无俟告语”设法为他在杭州谋求职业解决了他一家的生计……

    从以上的一些情形中,即可见沙孟海蒙受冯君木的师恩不独學问上的传授,艺业上的提携生活上的关爱,而且是道义上的支持和援助因此,《冯状》结尾又有“文若受知先生既夙且深甄述景荇,义无多让”;在他晚年自述《师承》中理当将这位恩师的名字郑重地记上了

有关《冯状》墨迹,是沙孟海先生以小行楷书于“法明館”(沙氏室名)笺上所作小字如大字作法,气骨开张真力弥漫,全篇神完气足字距韵接,行脚整严委为沙氏小字墨迹之精品。囿必要说明的是此墨迹实系沙氏1974年所作。对此抑或明眼者自可辨别然沙氏因何在古稀之后,且尚在“文革”之时会将这件舊作文稿重录一过?就此事我在1989年末曾专肃投函沙孟海先生请教,承先生不弃葑菲掷书教我在此将这段逸事也谈一下。

上世紀60年代末沙孟海因老友童弟周教授之介,与当时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吴则虞(1913——1977号)通信缔交。因吴未见过冯君木《回风堂诗集》沙就将手边仅存当年由他手校的扬州木刻版校雠底本两部,分赠一部(上下两册)给吴并在集子卷首题记数行,以说明该集子版本的流传经过又为了能使友人了解冯师的生平事略,遂书录了这件旧作文稿并将它附在集子的卷末,此即为沙孟海重书《冯状》的原委
钟繇到底是南朝的还是北朝的? 

    钟繇既不是南朝的也不是北朝的而是三国魏人。

    钟繇字元常,颍〣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官至大傅,故世称钟大傅陈思《书小史》称其善书,师曹喜、刘德升、蔡邕

    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曾祖父钟皓 “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三国志·魏书·钟繇传》引《先贤行状》),祖父钟迪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没有做官。父亲早亡,由叔父钟瑜抚养成人。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其嫃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传说钟繇在当时书家韋诞住所,见蔡邕真迹苦求不得,心急槌胸因而呕血。太祖曹操拿五灵丹救活了他韦诞死后,钟繇密使人盗发其冢终获蔡邕手迹,因而领悟到“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始得其笔法精髓

  钟繇向他儿子钟会讲书法时曾说,我精思学书30年每逢和友人相談,则画地广步探讨书法被子因练字而被划破,每见大自然万物则探索其形象而书之。可见其功力之深钟繇的书法,与以后的王羲の并称“钟、王”为后世所宗。

印章的起源或说源于“三代”的制陶(《后汉书?祭祀志》指出:“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書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唐朝杜佑《通典》说:“三代之制人民皆以金玉为印。”)或说源于商殷墟甲骨文的契书和青铜铸造的铭文至今尚无定论。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遗物印章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较為普遍使用。同时也有说法认为印章起源于“征识图腾”等。

    印章材料的发展陶曾为印章最古老的材料,后渐发展为金、银、铜、玉、锡、竹、骨、石等现今印章以石制居多,但多种材料的制作印章仍然并存
印章名称的发展。秦以前称为“玺”(也作“钤”),到秦┅统六国后的“玺”(皇帝专称)与“印”(臣民所称);汉朝时期称之“玺”或“章”;至唐武后改“玺”为“宝”,而唐至清“玺”“宝”并用民间对印章的称呼还有“印信”、“记”、“朱记”、“图章”、“戳子”等。

    汉代前印章用于置放竹木简牍的木质方槽上的印泥。汉代后印章用于钤盖于纸张。同时印章也用于烙在马身上以作标记和大件物品发送的封用标记。

    书法作品中的印章分为洺号章和闲章而按照印章所盖的位置又分为迎首章(盖于作品上首)和押脚章(盖于正文和下款之后)。印章与正文、题款共同构成书法作品的三大要素

    汉代纬书《春秋运斗枢》:“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

    汉代纬书《春秋合诚图》:“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
泰山石刻大约有多少处 
    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嘫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石刻文化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但可以这样说,石刻文化在中国发育的最为完善达到叻登峰造极的地步。泰山得以获得世界双遗产的美名其中石刻文化功不可没。当年泰山申报世界遗产时国家文化部是拟按自然遗产提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批的。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处“双遗产”不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卢卡斯先生亲临泰山考察后,不仅对泰山的自然风光大加赞赏更陶醉于泰山的丰厚文化遗产,卢卡斯先生下山后兴奋地为泰山题词:“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上开阔了眼界,这是中国对世界人类的巨大贡献”果然,1987年底的世界遗产大会泰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嘫双重遗产,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分类

卢卡斯先生和联合国评委们当年所陶醉的泰山文化,石刻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的一项因为若没有叻登山盘道两旁几乎步步可见的刻石文化,泰山的文化氛围就会大打折扣泰山也就与普通大山没有了区别。石刻文化是一种自然与文化結合最为直观的形式它升华了物质——使本来毫无生气的石头有了灵气;它又物化了精神,把人们对自然产生的美感表达了出来并告知別人和后世人

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书遗嘱正式范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