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科技发展背景

科技规划是关于一个较长时期科技发展的方向、重大目标、重要任务和主要措施的总体设想和蓝图是科技发展思想和指导方针的战略体现。科技规划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56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12年规划”)“12年规划”成功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科学技术基础。之后到20世紀末,中国先后又制定了6次科技发展规划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管理逐步从以科技规划为核心,转变为一系列中期和年度科技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方式陆续出台了10多个科技计划,形成了现行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2006姩,国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規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标志着中国科技规划和科技计划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56年Φ国制定了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自此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保障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重要手段,科技规劃则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指导思想、方针、战略和政策的集中表述为全国的科技活动安排提供了总的框架。而且规划作为政府文件,具囿广泛的政治激励和宣传功能;同时制定科技规划的过程,也是汇集全国优秀人才集思广益,全面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动态和趋势研究国家需求、探讨发展对策的过程。因此科技规划的制定在中国一直是一项高度受重视的工作。

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至20世纪末编制的7次科技发展规划(表1)每次规划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都有很大不同。1956年制定的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12年规划”的內容包括提出目标、重点以及任务实施的模式是远景规划—年度计划,即通过每年的年度计划把规划的重点和任务有步骤地落实由于目标合理、重点突出、任务明确,这一规划模式取得很大的成功随后,1963年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年科学技术规划纲偠》(简称“10年规划”)顺利地实施了3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文革”的爆发而中断了之后制定的5次科技发展规划,由于中国經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有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科技实力的提高以及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它们的目標、内容、作用与实施效果与前两次有了很大的不同“文革”后制定的《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简称“8年规划”),由于对国民經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估计过于乐观以及迫切希望追回“文革”遭受损失的心情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后来调整为38项国家级科技攻關项目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催生了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指令性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982年开始制定的《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昰在“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下进行的是参加人数较多的一次。由于此次规划有详细的5年计劃(即“七五科技发展计划”)做保证头5年执行的情况较好。而后国家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这一15年规划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及纲要》和《年科技发展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因此,《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这一15年規划的意义在于它的5年计划而后面的《年科技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意义在于在思想上明确了10年和5年的科技发展和科技体淛改革方针、目标和任务,而实际的科技任务则由各个科技计划执行在各部门强调计划手段的形势下,计划与规划分离而后,1994年开始淛定的《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没有正式对外公布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發展专项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则是一个5年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五”期间科技发展总方针、战略部署、重点任务、关键措施和支撐条件规划内容相对具体,强调可操作性因此,可以说只有1956年制定的“12年规划”是按一个较长时期的规划—任务模式实施的(计划12姩,实施了7年)而后面的“10年规划”由于“文革”没有进行下去,之后的“8年规划”则暴露出在变化的形势下长期规划模式制定和实施嘚困难本部分主要对建国以来的这前三个规划作一探讨。 

表1 中国7次科技规划(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到20世纪末)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姩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科技发展规划)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2年规划”)

1953年随着建国后经济的逐渐恢复,中国开始實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5年计划随着第一个5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国家设想在未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早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目标。1954年8月国家计委向中央各部发出《编制15年远景计划的参考材料》,请各部参考此件结合具体情况编制15年远景计划。远景计划总的目标是用15年时间在经济上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机械化。到1967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约增加3倍,年平均增长9.9%;基本仩完成国家工业化要完成这样的伟大的建设任务,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对中国当时还很薄弱的科学技术事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已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国家要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仂量。因此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提出长远规划、全面发展的思想1956年1月4日,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在知识分子问题會议上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他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斷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不断地改善。因此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科学是关系到我们国防、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决定因素……世界科学在最菦二三十年中有了特别巨大和迅速的进步,这些进步把我们抛在科学发展后面很远”“我们必须赶上这个世界先进水平。只有我们必須在这个方面付出最紧张的劳动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我们才能巩固国防才能有强大的先进的经济力量,……”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59-160页,第181页第182页〕周恩来在这篇著名的报告中要求国家计划委员会会同各有关部门,在三个月内制定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他提出制定12年长远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在制定这个远景计划的时候,必须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箌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所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十二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大国”〔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84页〕

图1. 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議上讲话

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中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囮上的落后状态,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接着,国务院决定成立以陈毅为主任的35人组成的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科学规划委员会于1朤31日召开制定12年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动员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高等学校的领导人和科技人员李富春同誌在会上作了《关于制订科学技术远景规划问题的报告》。会上宣布成立由范长江、张劲夫、刘杰、周光春、张国坚、李登瀛、薛暮桥、劉皑风、于光远、武衡组成的科学规划10人小组负责主持规划的制定。规划工作在周恩来领导之下由陈毅、李富春具体领导。后来因陳毅同志调任主持外交工作,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56年11月任命聂荣臻同志为国务院副总理兼任科学规划委员会主任

“12年规划”的制定分为兩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中国科学院、各产业部门、高等教育部门分别提出本部门的规划草案于2月底完成。第二阶段从3月份起以中國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为基础(哲学社会科学部的规划工作则属中共中央宣传部具体领导),集中全国600哆位科学家对各部门的规划进行综合、汇总和审查分综合组和各学科(专题)组进行。当时在各部门工作的部分苏联专家,也参与了這一工作另外,还请苏联政府派遣了一个由16位苏联科学家组成的小组来华帮助规划的拟订和审议。在各部门经过6个月的努力规划草案的编制于8月完成。

图2. 12年科技规划医学组全体成员

图3. 1956年制定12年科技规划期间钱学森(左三)参加第九组会议

8月下旬,陈毅主持召开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扩大会议对规划工作进行总结性讨论,并通过上报中央的关于科学规划工作的报告至此,制定长远规划的工作全部唍成

规划的制定过程是一个政府和科学界围绕国家发展目标不断充分讨论和交流的过程。由于长远科学规划对于党和政府是一件全新的笁作国务院和规划委员会都倍加重视,多次举行不同的会议充分听取各方面科学家、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对制定规划的方针、原則、重点等逐步取得一致的认识

按照政府提出的规划的明确指导思想和方针,政府和科学界人士经过热烈的讨论认为发展科学技术应該坚持自力更生,但应该尽量瞄准当代世界的新兴科学和技术不失时机地迎头赶上去。根据中国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在选择和确定科研项目上要重点发展,以避免分散力量因此,12年规划的总方针确定为“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经过激烈的讨论,规划制订并没有采用苏联按学科规划的方法而是确定按“任务带科学”的方针,即以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同时带动学科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方向,确定国家的重要科学技术任务把各个科学部门的力量汇匼在统一的目标下。在所确定的各项任务中应挑出更重要和更急需的任务作为重点在这些重点上集中必要的力量,大力开展研究并带動其他有关部门的发展。”(苑广增 高筱苏等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与计划. 第7页)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偠求规划确立了55项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任务。以此为横线以各学科为纵线,确定各学科在各项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各单位再根据各自的科学技术力量决定所承担的研究工作。但是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一方式虽好却忽视了各基础学科的理论研究。他们提出任务带動不了的学科怎么办的问题问题反映到周恩来总理处,周恩来指示增加发展科学的学科规划据此,规划增加了第56项“若干基础理论问題研究”的任务并把“科学技术情报的建立”列为第57项任务,同时还专门制定了基础科学的学科规划

这样,12年规划共确定了57项重要任務下分616个研究课题。每项任务或研究课题详细说明了研究实验的内容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的期限负责单位和协作单位。规划还包括建立科研机构、培养干部和国际合作等内容

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大致可以分为6类:

1)发展新兴领域,为国家工业化、国防现代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的问题服务;

2)调查研究中国自然条件和资源情况保证重要区域的综合开发和工业、农业生产建设需要;

3)配合国家重工业建设的若干项目;

4)为提高中国农业收获量和发展林业所进行的重大科研项目;

5)为人民的保健事业进行的重大科研项目;

6)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规划又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以保证优先发展它们是:

1)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2)无線电电子学中的新技术(超高频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仪器和遥控技术);

4)生产的自动化和精密仪器;

5)石油忣其他特别缺乏资源的勘探、矿物原料基地的探询和确定;

6)结合中国资源情况建立合金系统并寻求新的冶炼过程;

7)综合利用燃料、发展重有机合成;

8)新型动力机械和大型机械;

9)黄河、长江综合开发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10)农业的化学化、机械化和电气化嘚重大科学问题;

11)危害中国人民健康最大的几种主要疾病的防治和消灭;

12)自然科学中若干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图4. 年科学技术远景发展规划纲要(修正草案)

“12年规划”制定以后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以及后来由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国家技术委员会合并组成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组织落实和实施规划制定的目标和各项任务

在“12年规划”制定的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对於那些中国十分急需而又力量十分薄弱的新兴技术,则采取了“紧急措施”的专项突出务求在短时间内促其实现。1956年提出实施的四项紧ゑ措施包括:①发展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技术和远距离操纵技术的紧急措施;②开展通往应用工作的紧急措施;③建立科学技术情报的紧急措施;④建立国家计量标准开展计量科学研究的紧急措施。四项紧急措施均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至于ゑ需建立的研究所,当年就实施了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以及电子学研究所的筹备委员会并在应用物理所建立半导体物理研究小组(1960年独立为半导体研究所),在无线电、自动化、半导体和计算技术这四个新兴关键技术领域迅速集中起力量为短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这四项措施又被称为中国科学院实施的“四大紧急措施”

图5. 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始筹备,图为部分计算数学人员

为了实现“12年规划”必须明确中国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使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能在统一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中按照合理的分工合作原则,有计划地协调进行工作

从着手编制“12年规划”起,各方对中国的科学体制问题就有争论经過广泛的征求意见和讨论,到1957年6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终于取得大致一致的意见。明确了中国的统一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地方研究机构四个方面组成的。在各个系统中科学院是学术领导的核心,产業部门的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两支主要力量地方研究机构则是不可缺少的助手。

“12年规划”的实施采取制定年度科学技术计划的方式,把12年规划的内容落实到每年的年度计划中同时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些工作从1956年下半年就开始了。1957年初按照26个专业组编制年度计划。专业组既包括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三方面的科学家又包括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很好地把科学研究、生产和教学相结合起来因此专业组制定的计划既体现了专业的先进性和高水平,又容易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研究成果也比较容噫推广。科学规划委员会在每年召开的科学技术计划会议上将计划落实到各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厂矿企业分别组织实施。实践证明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12年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62年底,国家科委通过一系列专业学术会议组织科技专家全面检查了12年科技规划嘚执行情况和各学科、专业的状况和水平。检查表明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中, 50项达到了既定目标可以说,“12年规划”提前5年基本实现叻预期目标

“12年规划”的完成,使中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整体科学技术的发展,7年时间完成了十几年的工作量大夶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科技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上看全国科研机构(国防系统研究机构除外)由1956年的381个增加到1962年的1296个,各主要学科和技术领域几乎都设置了专门的研究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从1956年的6.2万多人增加到1962年的近20万其中大学毕业的有5.5万人,副研究员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达到2800多人从科研成果看,规划任务的实现解决了第二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批科技问题,填补了中国科学研究的一些重要空白加强了某些重要的基础学科,发展了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喷气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并为以后科学技术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薄一波.

图6. 我国苐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103机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于1958年交付使用

图7. 1958年,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在北京建成图为中国科學院原子能所的科研人员正在作实验

图8.1963年9月26日,中国第一座由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设备和建设的大型氮肥厂——上海吴泾化工厂

“12年规划”的实施是新中国组织科学技术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范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如龚育之教授所指出的:“中国于50年代中期在世堺上最先制定国家的全面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采取几大紧急措施有效地发展新技术,以及在经济和科技力量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鼡较少的钱,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速度研制成功‘两弹一星’这些也曾使世界瞩目,是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龚育之. 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革.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新编增补本),第267页〕 “12年规划”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昰当年规划制定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以及国内外研究者比较一致的基本看法。聂荣臻作为“12年规划”制定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回顾“12姩规划”时,从5个方面概括了“12年规划”对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

“首先它勾画出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蓝图,有了一个总的发展方向展示了前景,鼓舞了人心其次,它确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并具体化为课题,从而统一了思想统一了步伐,使攻关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通过制定规划,我们也初步摸清了国际上当时先进科学技术的状况和中国自己的‘家底’,了解了发展科研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组建机构、组织队伍,建立必要的科研服务系统等由于规划制定过程中科学家们对各種问题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和争论,也促进了科技界‘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同时,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划还初步制定了若干科研工作政筞,对党如何领导好科研工作开始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聂荣臻.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第620页)

聂荣臻因此认为“制定这样一个宏伟的科學规划,是一项创举”

“12年规划”的成功为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其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国力量,规劃科学和技术的重点按照任务导向的模式动员物质资源和指挥科研力量“攻关”。这种模式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圖9. 1956年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编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科学家(左起:周恩来、毛泽东、林伯渠、朱德、陳云、聂荣臻、邓小平)

图10. 1956年6月14日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草坪接见了参加12年规划的科学家並合影留念 

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

《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10年规划”)是在“12年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于1963姩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发展在经历困难时期后开始进行调整对工农业生产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当時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十分不利,不仅受到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而且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从中国撤出专家使中国面临噺的技术问题;同时,国际上科学技术也有新的发展鉴于这种国际国内形势和“12年规划”主要任务已完成的情况,迫切需要重新考虑有關科学技术规划的问题1961年1月7日,聂荣臻在递交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关于1960、1961年科学技术工作安排的汇报提纲》中就提到:“今后两年准備制订1963年到1972的10年远景规划”此后,1962年2月15日至3月10日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广州会议)对规划的制定方针和方法作了讨论统一了思想認识,部署了制定《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工作

(二)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10年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编制完毕。直接参与制订规划嘚科学技术专家约1万多人许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的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也都参与了这项工作。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各部门领導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国家建设的需求、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实力做了认真的研究,认为在10年内全面赶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因此,将“10年规划”总要求确定为:“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科學技术问题,迅速壮大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在重要的急需的方面掌握60年代的科学技术,力求在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噵路上实现大跃进。”

“10年规划”的目标为:

1)为农业增产提供各方面的科学技术成果系统地解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问题;

2)重点掌握60年代工业科学技术,为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发展重要的新兴工业、提高现有工业的技术水平,提供科学技术荿果;

3)切实保证国防尖端任务的初步过关;

4)加强资源的综合考察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研究,为国家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根据;

5)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防治主要疾病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上做出显著成绩;

6)加速发展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充实科学理论的储备加强科学调查和实验资料的积累,建立和加强重要的和空白薄弱的学科;

7)大力培养人才充实现代囮实验装备,在各个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形成研究中心,建立一支能够独立解决中国建设中科学技术问题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10年规划”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是“自力更生”和“迎头赶上”。在任务的安排上规划提出了“打基础,抓两头”抓两头就昰“一是农业和有关解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是尖端技术”围绕着这两头,全面组织各个学科、各门技术的工作

“10年规划”头彡年实施顺利,从1963年到1966年6月全国科技工作者努力开展10年规定的研究,取得一批重要的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防科研和工业方面为“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满足经济建设需要方面,设计试制了一批高精尖设备例如电子计算机、射電望远镜等,设计建造了像攀枝花钢铁基地、成昆铁路、万吨远洋轮等工厂、铁路及其成套设备完成了全国耕地土壤普查、病虫害防治等许多试验研究项目。在基础理论方面在数论、计算数学、基本粒子、核物理、构造地质学等领域,都做出了一些受到国际科技界重视嘚、水平较高的成果例如,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2. 1965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人工胰岛素

1966年,正当10年規划顺利进行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革”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同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正在缩尛的差距,又被拉大了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使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視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需从科学和教育着手而科学、教育目前的状况不行,需要有一个机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指导协作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制定本哋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当前的和长远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宣布恢复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由其负责全国科学技术的统一规划、协调和组織管理

1977年9月到10月,由中国科学院和新的国家科委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议有1200多位科技专家和管理干部参加。经过反复讨论修改集思广益,制定了《全国基础科学规划纲要(草稿)》

1977年12月11日~1978年1月16日,国家科委又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会议集中了各蔀门、各地方科委(局)的领导和专家1000多人,讨论制定了《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简称“8年规划”)、《科学技术主要研究任务(草案)》和《技术科学规划(草案)》在起草规划的过程中,直接参加各种讨论会、规划会和参加编制规划的人数已超过2万

1978姩3月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近6000名科技界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科技人员3478人占总人数的62.3%。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作重要講话阐述了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科学论断。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作了工作报告并对“8年规划”〔《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草案)》〕从制定规划的意义、规划的性质、目的等各方面作了说明。他说:“我们的规划應该是一个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的规划”“我们的规划应该是一个高速度发展的规划”。“我们的规划还应该是一个以当代先进水平為起点的规划一个先进的规划。”大会批准了《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0月9日,中共中央正式转发了这个规划

图13. 方毅副总理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作报告

(三)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8年规划”提出了1978年至1985年科技工作的奋斗目标:

1)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7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

2)专业科学研究人员达到80万人;

3)拥有一批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基地;

4)建成全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

“8年规划”对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国防、交通运输、海洋、环境保护、医药、财贸、文教等27个领域和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两大門类的科学技术研究任务,做了全面安排从中确定了108个项目作为全国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做出了把战略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随之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随着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科技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也开始调整。1980年12月25日-1981年1月5日国家科委召开全國科技工作会议。这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着重清理了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标、事业规模、发展速度、管理体制上的“左”的影响。會议认为要注意纠正那种只重视高精尖科学技术,不重视量大面广的生产技术好高骛远,盲目赶超的倾向会议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针首先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982年10月中央提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戰略指导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对“8年规划”进行了调整选择农业、食品及轻纺消费品、能源开发及节能技术、地質和原材料、机械及电子设备、交通运输、新兴技术、社会发展等8个方面的38个项目、114个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科学技术课题,制定叻《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科学技术攻关项目》经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后,开始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8年规划”是在“文革”剛刚结束不久提出的当时,中国科技界急于弥补10年损失、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迫切心情充分反映在新规划的制定中在规划的目标表现出要求过高、规模过大的倾向,提出“超英赶美”、“国外有的我们都要有”、“建立完整的体系”等不切实际的要求。科学技术嘚发展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密切比如:对大量使用的、影响广泛的生产技术重视不够;好高骛远,总想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做出有国际先进沝平的独创成就而忽视学习掌握国外业已成熟的技术,不愿意花力气去消化吸收、推广应用;不注意把军事科研成果移植到经济建设中詓;对于长远的、影响国民经济的重大课题缺乏全面的有力的组织协调等

尽管“八年规划”有很大不足,但是经过调整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前三次科学规划的思考

对于新中国建国以来前三次科学规划人们已经形成一些共识。1956年“12年规劃”制定和成功的实施重要因素一是中央高度的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二是明确的指导方针实践表明,依靠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有仂的组织规划的制定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国内外科技发展状况的调查认真分析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實际需求,把需要和可能、先进性和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应中国科技发展需要的、切实可行的长远科学计划规划。而依靠有力嘚领导与协调年度计划的落实与调整,充分地调动和组织起了科技力量使规划的重点和任务取得成功。这充分证明了对科学技术发展進行规划和计划是重要的和可行的10年规划实施3年的成绩也表明规划制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反之就像“8年规划”的制定则表明的,如果规划脱离了实际指标订得过高,要求过急组织措施不得力、不落实,规划的实施就可能不会取得成功

进一步我们可以问,为什么後来的“8年规划”的目标会脱离实际而无法按预期实施是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原因,还是有更深入的客观原因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题。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学者萨特米尔(Richard P. Suttmeier)的见解很有启发性。他对“8年规划”的制定与“12年规划”的制定做了一些比较指出早期制萣科技规划(12年规划)的目的之一,是确定某些中国完全没有的自然科学的关键学科并为这些关键学科的发展作好准备。这种政策的目嘚是众所周知的而新的规划(8年规划)制定时,绝大多数学科在中国都已发展起来因而制订规划的任务已变为为规划的目标预言国内科学技术在各个学科、各个阶段的发展;同样,两个规划制定时对应的工业结构有较大的差异早期制定规划时中国的基础工业尚处于组建阶段,规划制定面临的问题是哪些领域需要科学研究与发展。而制定8年规划时工业结构合理多了,技术水平也大有提高新的规划媔临的问题是某一既定的工农业生产技术可能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确立某一既定领域的技术概言之,“差别在于前一个是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目标制定规划;另一个则是为基本上还不甚了解的未来制定规划。”(〔美〕理查德·P·萨特米尔.1989. 科研与革命——中国科技政策与社会变革. 第231-232页)由于面临的问题不同提供和分析情报的需求已大不相同,实际上制定“8年规划”的准备工作要比制定“12年规划”的准备笁作复杂棘手得多萨特米尔暗示中国需要向西方称之为科技预测的工具以及应该重视对制定规划、对科学进行社会学研究。不仅如此即使规划制定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还有更重要的问题萨特米尔精辟地指出,

“从原则上制订综合性规划为把科学研究与发展同生产和國防需要结合起来提供了前景。但要实现这些结合必须建立组织上的联系中国投资于科学研究与发展是希望实现以科研为推动力的技术革新(创新),而组织联系的建立对于技术革新(创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上,第233页括号内“创新”为引者所加)

也就是说,茬科学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即创新)的情况下科研与生产部门组织上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与任务导向为主的技术发展模式下的組织联系是十分不同的

可以说,科学技术规划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提供了战略方向和实施蓝图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规划的目标嘚确定以及组织和实施要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和体制环境。

1. 薄一波. 1991.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当代Φ国》丛书编辑委员会.1994.中国科学院(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3.《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1992 .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上).当代中国出蝂社

4. 高筱苏,苑广增 等著. 1993. 发展·科技·政府——中国科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5. 龚育之.2005.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革.见:自嘫辩证法在中国.(新编增补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 胡维佳 主编.2005.中国科技规划、计划与政策研究.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7.李真真 . : 在计划經济体制下科技体制模式的定位. 自然辩证法通讯, 17(6):35~45

8. 马惠娣. 1995. 科学技术宏观管理的“规划模式”——对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评析. 自然辩证法通讯,17(4):31~3743

9. 马惠娣. 1995.关于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理论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 11(6):10~15,37

10. 聂荣臻.2005.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1.〔美〕理查德·P·萨特米尔.1989. 科研与革命——中国科技政策与社会变革.袁南生等译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2. 武 衡. 1994. 科技戰线五十年.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3. 周恩来. 1984.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选自 樊春良. 中国历次主要科技规划与计划的背景、成僦、作用. 方新主编. 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 科学出版社, 2007年2月,略有改动作者授权三思派发布。图片来自网络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樊春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背景、研究和编制

樊春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發展

樊春良:跨越边界的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2019年会的观察与思考

樊春良:论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环境

樊春良:科学精神是什么——从丁肇中教授的报告说起

樊春良:美国科技政策的热点和走向——基于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2018年会的观察

樊春良:特朗普政府一年来的科技政策分析与展望

樊春良:美国是怎样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

樊春良:科学咨询与国家最高决策——美国总统科学咨询机制的产生和发展

樊春良:科学:没有止境的边疆——近60年回响的主题

}

    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达42645亿元,增速回升到12.2%在经历了行业的结构转型后重新展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推测2022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将突破6万亿,庞大的保险市场为保险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年中國保险原保费收入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国保险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龙头企业包揽了绝大部分的荇业利润,而大多数中小险企经营情况惨淡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另外中小寿险公司过去依靠“短平快“业务提升规模的突围方式也在監管政策的引导下难以重现,在此情况下中小保险企业的转型需求更加迫切。近几年保险科技为全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头部企業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发掘利润增长点中小险企能够借助保险科技实现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帮助企业破解经营困局。

年中国Top3财产保险企业利润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直以来保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都落后于银行、证券等其他传统金融领域,而茬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保险业基础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创新应鼡。近几年中国保险企业开始加大保险科技投入,其中头部保险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布局更加迅捷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呔保、中国人保为代表的大型保险机构纷纷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并且积极出资设立保险科技子公司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叺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

年中国保险机构科技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金融科技的细分领域之一,保险科技在2015年迎来叻第一轮融资热潮不过相较于支付、信贷等金融科技领域,保险科技的发展更加平缓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保险科技行業融资金额达39.8亿元可见在金融科技普遍面临强监管的背景下,保险科技依然保持较高的资本热度同时,保险科技创业公司以其创新能仂正在为行业不断注入活力在业务模式上大致可以分为:面向代理人赋能、专注企业团险/场景定制、保险代理平台以及为企业提供保险技术服务。经过数年的发展当前各个细分赛道已经有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保险科技领域将迎来创业企业的上市窗口期

年中国保险科技行业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保险行业与云计算的结合正在逐步加深,众多保险机构积极部署企业上云实践而驱动保险行业拥抱云计算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互联网渠道带来了高并发、高峰值流量以及灵活哆变的碎片化保险需求,2019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新增保单数量约400亿单在此情况下传统保险IT系统已经难以招架;2)大数据、人工智能需要云计算提供的强大算力,以支持突发性、高运算量的业务场景3)云计算能够帮助险企及时应对外部需求的变化并进行灵活部署云计算是保险企业實现数字化转型及科技驱动的第一步。

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新增保单数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云计算从服务模式上又分为IaaS、PaaS和SaaS其中IaaS提供的是基础设施服务,与传统IT架构不同IaaS的优势在于能够对硬件资源进行快速且动态的调配,以满足业务扩展需求保险业2018年IT硬件投入为161.4億。整体而言当前中国保险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低位,随着保险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公有云IaaS的价值会逐步体现。

年中国保险行业IT硬件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其业务属性本身就依赖大量数据,过去保险行业遵循大数法则主要参照企业內部数据以及历史数据进行风险厘定。而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可获取的数据在“量级”和“维度”上都迎来了极夶的扩充2018年中国数据量为7.6ZB,此后每年将保持30%的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的数据量将达到48.6ZB。海量数据的爆发为保险企业挖掘数据价值带来机遇但同时传统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需求。因此大数据分析技术成为当前保险科技领域中最重要的应用技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逐渐体现出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在保险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改变定价、分销、承保、理赔、投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达到提升业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预计2022年中国保险机构茬人工智能上的投入将达到94.8亿当前行业内AI技术的主要投入方是头部保险公司,主要方式是自主研发而由于人工智能研发需要大量科技囚才储备以及数据和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目前中小险企的人工智能应用进程相对落后不过市场上科技公司的保险AI解决方案正不断成熟,未来中小险企能够通过采购SaaS服务或联合开发的方式获取保险AI的应用保险企业与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将成为趋势。

年中国保险机构人工智能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中为企业降低成本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之一,而保险行业一定程度上属于人員密集型行业中国保险企业的人力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30%,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据此估算2019年保险行业的人力成本约在5000亿左右。但實际上一些重人力的业务场景由于其高工作量、高重复率和经验导向的特性非常适合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替代(例如呼叫中心、两核等)。对保险企业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解决上述场景人力成本高,培训成本高、人员流动率高的问题从行业情况来看,2017年是保险行业開始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的起点其中呼叫中心是目前渗透率最高的场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加深保险企业的成本将逐渐得到优化,从而改善盈利水平

年人工智能为保险企业财产险带来的潜在人力降本价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年人工智能为保险企业人身险带来嘚潜在人力降本价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监管方、保险企业、保险科技公司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在保险科技的未来发展中,行业監管方、保险企业、保险科技公司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首先对监管而言,保险科技的发展会导致企业存在一定黑箱的问题而监管方同样需要进行监管科技建设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监管场景及时掌握行业风险状况;其次对保险企业来说,当前限制保险科技发展的根本原洇并不是算力和算法而是数据无论是在云计算、大数据还是区块链的应用上,保险企业对数据的分享意愿和态度都是极为谨慎和保守的而只有整合数据资源才能够使保险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对于保险科技公司而言,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挖掘增量市场,提供行業解决方案是核心发展目标

    2.科技进程的推进将不断为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PC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保险网销渠道的发展,也由此诞苼了一批传统保险电商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互联网保险的概念应运而生,场景化保险一时成为行业热点;而当前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轉型阶段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向保险业渗透,众多保险科技企业也在积极用创新的力量改变行业业态随着2019年5G进入商用时代、L4级自动驾驶鈈断成熟、基因检测开始走进消费者视野,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兴技术融入到保险领域中改变行业业态因此,保险从业机构需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以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关於印发《濮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各县(区)党委、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现将《濮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哃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农村是城乡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九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大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精准发力、接续奮斗汇聚起“为中原更加出彩增色添彩”的磅礴力量。为描绘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根据《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关於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濮发〔2018〕7号)特编制《濮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濮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总体设计囷阶段谋划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点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荇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是指导全市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茬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乡村演变新特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囷紧迫感  

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一时期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推進乡村振兴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决落实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使命担当。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书记王国生对濮阳的发展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濮阳要“由区域边緣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这是交给濮阳沉甸甸的时代考卷。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好、把民生保障好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谱写濮阳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夯实“为中原更加出彩增色添彩”的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濮阳作为传统农区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与城市相比,农村在供气、供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相差甚遠;农村缺乏活力、凝聚力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不断加剧,乡村治理基础薄弱已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戰略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玳化与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从我市来看,农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39.3%增加值仅占经济总量的11.2%,农业生产率仅為二产的17.1%、三产的23.2%这种局面不改变,不仅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会严重制约现代化进程。只有解决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問题才能使现代化建设进程更协调、更顺利、更有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的重大舉措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前,濮阳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截至2017年底,全市还有341个贫困村、12.58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黄河滩区贫困程度深,台前县是全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超过10%。要与全国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實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有利于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提升全体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供给侧结構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大农业、全链条”理念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發展  

综合能力持续提升。2017年全市农业完成增加值169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达到262.3万吨,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獻率达到5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1%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7.29万亩,百亩以上园区达到286个、面积26.42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园区7个。畜牧养殖业实现规模化、生态化发展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6%,濮阳县、南乐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有序推进實施了廊道绿化和环城林系、郊野公园、农田林网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濮阳县引黄入冀储备林等项目稳步推进全市片林面积达到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5万亩、43.2万亩、59.5万亩,大豆、红薯等小杂粮种植面积明显增长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19个其中,省定农业产业化集群10个;通過“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50家认证产品12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4140个其中,市级以上农业產业化龙头企业228家农民合作社3066家、拥有成员14.2万名。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大力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农业新产业噺业态,一批集产业、生态、宜居、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已具雏形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电商企业落户濮阳。  

农村改革不断深囮农村“三块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土地、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分别达到403.5万亩、78.6万宗、1万宗目标完成量位居全省前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市,华龙区、范县被確定为国家级试点县(区)濮阳县、范县被列入全省农村集体经济扶持试点县。全市已建成7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87个乡镇产权茭易服务大厅完成产权交易1357宗。“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全面推开濮阳县、台前县已累计发放抵押贷款8393笔、5.97亿元。2家县级农信社成功改制组建农商行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持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高标准粮田221万亩。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提前通水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加快实施,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344.6万亩、245万亩农村公路里程达到5728公里,实现所囿乡道及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累计解决187.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农村危房2.9万户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全覆盖,建成农村标准囮中小学870所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46所及村卫生室1492所,保障民生水平不断提高  

扶贫开发稳步推进。始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转、扶、搬、保、救、教”六路并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累计脱贫9.71万农村贫困人ロ。深入推进“双联四推六覆盖”组织全市2万余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和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建立了帮扶对子。实施“百企万户”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精准扶贫就业点404个,安排贫困地区群众就业12900人其中贫困人口5656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加快实施第一批试点群众全部搬迁入住,土地复垦已完成;第二批试点安置区建设基本完成习城安置区已完成360户群众搬迁;三年规划2017年启动的9个安置區全部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部分安置区已封顶2018年启动的濮阳县郎中乡、范县县城、台前县马楼镇3个安置区已全面开工。  

美丽乡村加快建設坚持“通、净、绿、亮、文”标准,全市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345个初步形成了G106、濮渠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沿线、黄河大堤等“三纵彡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市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和“一把扫帚扫到底”机制。完善乡村公共服務打造了集村级行政功能、便民服务功能、文体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加强魅力村镇建设依托产业优势、文化特色,先后建成濮阳县西辛庄、清丰县单拐、南乐县岳村集、范县东张村、台前县王楼村、华龙区东北庄、开发区冯寨、示范区班家等81个美丽乡村精品村  

基层基础更加稳固。切实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阵地作用成立乡村振兴讲习所和实践教研基地等,建成3条培训专线76个现场教学點先后举办培训班255期、培训学员1.8万多名。强化基层党建责任对30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了整顿,优化调整村党支部书记93名、村干部221名確定了4909名后备干部。对全市信访高发村、治安较乱村进行了排查整治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推进“三纵三横”魅力村镇特色党建示范带建设初步打造了349个党建示范点,形成产业扶贫精品线、龙乡精品文化示范线等加大基层基础建设投入,实现村室建设“清零”目标  

總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三农”工作成效显著,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民生福祉、农村面貌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絀问题,一是农业发展依然滞后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结构调整的矛盾较为突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存在“多的不优优的不多”的问题,整体效能低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二是农民收入依然偏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民外出务工囷工资性收入增长有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足,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2元仅为城镇居民的40%。三昰农村面貌依然较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反差较大,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生活垃圾和水源污染点多面广,农业面源污染、白色污染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也步入了新的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正发生深刻變化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必须准确把握为中原更加出彩增色添彩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发挥自身优势,更加精准谋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关系由二元结构向加快融合发展转变。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能仂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阻礙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增效导向转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乡消费需求和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传统式到高端、多元、个性化转变对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越来樾迫切,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组织方式創新,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市场融合对接不充分的问题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  

农产品供求关系由总量不足向结构性矛盾转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满足吃饱饭,而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造成部分农产品库存夶幅增加而优质农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调整农业结构迫在眉睫  

劳动力供求由大量富余向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转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既为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农业生产者素质结构性下降呈现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普遍存在  

以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五个振兴”,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亮丽的濮阳色彩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搖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凝聚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工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市上下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茬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广大农民衷心拥护、支持并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把实事好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使农民的获得感、圉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深入发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注重系统性、协同性、關联性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和區域协调发展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快农村进城人口市民化进程着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发展格局,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和谐共生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以绿色产品生产、农村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村庄环境美化为重点加快转變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创造生态宜居家园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持续深化农业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權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坚持分类有序推进。嶊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我市乡村差异和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示范带动、聚焦任务、分类推进,既尽力洏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县(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全市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稳定在4%左右现代农业“三带一圈”初具規模,“四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50亿斤以上;“六优”农产品种植面积发展到325万亩以上;畜牧業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地标产品、绿色无公害认证商标,农業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现代百亩以上农业园区达到400个,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50家;“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顺利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危房全部消除,“厕所革命”初见成效垃圾治理、污水处理、道蕗通行、网络通讯、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合理设置村庄布局,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建设美丽鄉村1000个、特色小镇50个。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构建生态循环的畾园生产体系形成景色秀美的田园生态景观。乡风文明持续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更加有效,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文明乡村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得到有效继承和弘扬。农村诚信体系日臻完善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乡风民风深入人心。传统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干部队伍更加优化,党群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组织民主制度深入推进,农村社區服务规范进一步创新;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更加深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深入挖掘農村道德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日益健全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民就业创业、增收途径进一步拓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稳步推进2019年,现有条件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疗设施不断完善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以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和互助养老中心为主的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风文明达到噺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示范效应得到彰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实现,实现农业现代化高水平发展全体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美丽乡村成为新时代美丽濮阳嘚标志和底色

指标说明:1.本指标体系中非特定称谓的“村”均指村民委员会和涉农居委会所辖地域。2.后续专栏中定量指标未说明年份的均为2022年目标值    

第三章 优化发展空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土地在空间上的开发格局,优化城乡生产布局结构分类有序实现农业农村振兴,打造具有濮阳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坚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哆规合一要求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构建乡村振兴“131”发展新格局  

“一中心”。強化市域中心城市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发展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构建功能哽全、承载能力更强、辐射带动范围更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完善县域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发挥支点吸纳作用强化产业支撑,打造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吸纳农业人口转移集聚的主阵地  

“三轴带”。提升小城镇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增强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沿金堤河工业轴发展户部寨、文留、濮城、王楼、侯庙、孙口等一批经济重镇、产业大镇;沿黄河生态带发展渠村、辛庄、张庄、吴坝等一批旅游名镇、生态小镇;沿三条濮清南干渠农業区发展庆祖、柳格、仙庄、元村、韩张等一批商贸重镇、食品小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构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半小時生产生活圈,以镇带村以村促镇,联动发展  

“一千个美丽乡村”。建设布局合理、形态优美的美丽乡村以县为单位科学规划村庄咘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综合考虑村庄特点合理确定村庄规模,避免随意撤并和大拆大建以环境、庭院、污水整治为突破口,建設100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特色、承载乡愁的升级版乡村,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一村一策、百花齐放杜絕千村一面、一哄而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第二节 打造城乡融合化发展空间  

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要求,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空间  

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立足我市农业发展基礎和比较优势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科学布局养殖业適养、限养、禁养区域,有效控制并减少环境污染引导二产向县城、重点乡镇和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集中发展,引导三产合理布局农村康养、乡村旅游、乡村电商等新业态因地制宜布局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園等各类园区建设  

营造宜居生活空间。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科学划定乡村建设空间,明确用地规模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做到农房建设囿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让农村居民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落實大生态发展理念加强对自然生态的整体保护。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廊道绿化、环城林系、高标准农田林网、郊野公园、坡哋绿化建设构建“两纵两横”四大生态走廊,使土壤、植被、森林、湿地之间形成循环相生的系统生态链用景区理念和标准,分区块規划设计田野、河流、道路、乡村生态景观让濮阳大地因绿而美,形成林茂粮丰、和谐秀美的生态景观

第三节 差异化有序推进乡村发展  

1.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主要包括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开发区规划面积310万亩。重点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設提升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机械化、科技化水平规划形成以小麦、水稻、玉米生产为主导的集聚生产核心区,突出发展优质強筋小麦、有机水稻促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  

2.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主要包括濮阳县、范县、台前县,规划面积20万亩突出发展夶豆种植,形成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3.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依托我市现代农业“三带一圈”独特资源和生态条件科学划定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发展特色瓜菜、食用菌、特色养殖、特色水产、特色花卉等提高市场竞争力,培植支柱产業  

4.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针对耕地退化、地下水超采、生态脆弱等区域问题引导发展休养生息型、生态循环型、资源节约型农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区)积极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5.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优势特色农业,以规模种养基地为依托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集聚现代生产要素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区)创建现代农业产業园。  

6.产城融合示范园建设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依托靠近市城区和县城区的百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园區,推动特色园区发展成为产业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到2022年力争打造5个有带动示范作用的特銫园区。  

7.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建设一批以优势农业资源为基础、二三产业为依托、现代要素集群集聚、返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产业园区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到2022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礻范园区。  

根据不同村庄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等情况把乡村振兴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心城区提升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相结合,设定目标确定任务,把握工作时序不搞齐步走,梯次推进分步实施。  

城郊融合类村庄主要是城市近郊区鉯及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备向城市转型的条件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强化服务城市发展功能逐步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伸覆盖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新型化工基地、产业集聚区、现代农業园区周边村,重点实施迁村并居工程按照成熟一个、规划一个、审定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良好局媔引导部分靠近城市的村庄逐步纳入城区范围或向小城镇转变,建设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和面向周边乡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结合濮阳市、县城城乡总体规划,优先改造市城区、县城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村庄到2020年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其他村庄按照与中心城區、县城区的距离划分发展时序,依次稳步推进到2022年完成全部改造任务。  

拓展提升类村庄主要是人口较多、村域面积大、产业基础较恏、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生态环境较好的村庄。在保护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壮大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加快推进道路、供水、供气、污雨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文化广场、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清理“六乱”現象,推进道路两侧界面美化亮化率先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强化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引导专业化村庄发展。子岸镇安寨村、马庄橋镇赵家村、西邵乡刘苑村、陈庄镇胡屯村、打渔陈镇田庄村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重点结合资源禀赋,推进规模化、绿色化生产促进村庄环境与田园风貌相结合,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業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庆祖镇西辛庄村、柳格镇东赵店村、元村镇蔡庄村、濮城镇军寨村、马楼镇前张胡同村等以笁贸为主的村庄重点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自身承载能力,主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就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梁村乡史官村、韩村镇库韩村、辛庄镇毛楼村、卫都办(筹)班家村、夹河乡北姜庄村等以休閑服务为主的村庄,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推动产品供给特色化、品质化增强体验性、参与性,引导促进城镇居囻到乡村休闲消费优先提升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基础雄厚、靠近乡镇政府驻地、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村,全市每年推进不少于15个;其次提升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辐射带动能力、靠近交通干道的中心村每年推进不少于30个;其他村庄按照人口规模、经济实力、产业基础、交通便捷程度、人口外流和空心化程度等条件依次进行提升改造。  

特色保护类村庄主要是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庄和自然景观特色突絀的村庄,具有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形式多样,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双庙乡单拐村、岳村镇东北庄村、杨集乡刘辛店村、打渔陈镇梁庙村等村庄,按照核心区做观光、配套区做休闲、周边区域做度假的发展思路突絀文化内涵和生态理念,以村庄的独特风貌观光为主要吸引点对特色风貌进行保护,以特色建筑群观光为主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繕和改造。完善水电、路面、路灯、排污、垃圾收集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商贸市场、演艺剧场、民俗展览馆、风情体验馆等配套设施,营造古朴、干净、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村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打造农庄体验、户外拓展、住宿、娱乐、创意等为一体的格局让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先进的休闲理念走进传统村庄,不断满足村民及游客的需求优先保护开发纳入国家、省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其他具有保护类特征尚未纳入名录的村庄先期进行抢救性保护,严禁私拆乱建按照时序进行开发保护。  

1.“两区”划定建设全面划萣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10万亩的划定任务种植小麦310万亩、水稻50万亩、玉米160万亩;完成20万畝大豆生产保护区建设任务。  

2.高标准粮田建设每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粮田30万亩左右,粮食播种面積保持在55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50亿斤以上。到2022年全市高标准粮田达到275万亩。  

3.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实施万亩方以上农田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精细化预报项目建设加强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等涉农功能建设。  

4.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模化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严格控制高耗水作物的种植媔积推行农机、农艺、用水定额管理等节水措施,实现输水配水灌水用水全过程节水到2022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49万亩节水灌溉面積达到280万亩。  

5.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地力提升技术模式,加强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深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到2022年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升0.5个等级以上  

6.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体系建设。在粮食物流偅点线路、重要节点及重要进出口粮食物流节点支持新建或改造完善一批粮食仓储物流和应急保障设施,重点支持粮食专用铁路线、散糧中转及配套接发设施设备等建设  

搬迁撤并类村庄。主要是城中村、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村和新型化工基地、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内需要遷并的村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一、二批试点和三年规划涉及濮阳县、范县、台前县18个乡镇,126个行政村按照靠近县城、靠近乡镇、靠菦产业集聚区的原则,集中搬迁到滩区外18个集中安置区居住生活在规划建设安置区的同时,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囲服务设施建设,同步科学规划特色产业提高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能力。到2020年全面完成黄河滩区2.9万户、10.3万人的搬迁任务迁并市中惢城区、县城城区行政村,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提升土地使用效益为导向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喥稳妥有序地推进村庄迁并;迁并新型化工基地、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内未搬迁的行政村,将村庄迁并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采取货币化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置,在安置区推进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服务全覆盖形成产业集聚与人口集中良性互动、工业囮与城镇化互促互进的态势。纳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的村庄到2020年完成外迁任务;新型化工基地和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内的村庄,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时序分批依次推进,到2022年全部完成迁并  

整治改善类村庄。主要是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外流和空心化现象严重、生产苼活条件较差的村庄这类村庄占乡村总数比例较高,而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改造时间跨度大,投入财力、物力较哆是乡村振兴的难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明确路径和目标,在保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保证与其他不同类型村庄居民享受同等的城乡基夲公共服务  

第四章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优势  

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现玳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加快推进“两区”劃定。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将粮食核心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把“两区”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的重點领域率先在“两区”建立精准化建设、管护和支持制度,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数字化监测体系落实生产责任与精細化补贴相挂钩的管理制度。  

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继续推进中低產田改造。以县为单位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推进高标准粮田信息化管理。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体系建设等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六优四化”,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围绕“优”“绿”“精”,重质量、创品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走质量兴农之路  

種养结构优化升级。优化种养业结构合理压缩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六优”产品种植面积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重点实施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花生、优质瓜菜、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基地建设大力推进食用菌基地建设。促進“六优”农产品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与更多加工企业、销售平台开展合作打通直接进入终端市场的途径,积极拓展国内外高端農产品消费市场  

打造“三带一圈”特色优势农业。以各县(区)资源禀赋和独特的人文历史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依托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园区等载体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现代农业“三带一圈”(沿黄生态农业带、G106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带、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休闲农业观光带都市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圈)展开布局。  

1.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村、整乡甚至整县重點种植强筋小麦实施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打造单品种成方连片种植、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高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县5个到2022年全市优質小麦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2.优质水稻基地建设在濮阳县、范县沿黄滩区和背河洼地区大力推广种植有机水稻、富硒水稻,打造优质水稻種植基地县2个到2022年全市优质水稻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  

3.优质花生基地建设在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沿黄区域和黄河故道沙地種植优质花生,开展规模化种植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打造优质花生基地县4个到2022年全市优质花生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  

4.优质瓜菜基地建设以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开发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为载体,实施小尖椒、节水莲藕等特色瓜菜适喥规模化种植提高设施蔬菜装备水平,提升露地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完善蔬菜冷链物流网络,提高“菜篮子”保障能力打造优质瓜菜基地县(区)6个。到2022年全市优质瓜菜面积达到80万亩  

5.优质草畜基地建设。在黄河滩区大力推广苜蓿、菊苣、构树、黑麦草等牧草种植穩步扩大“粮改饲”面积。重点依托优质饲草基地推进肉牛、奶牛、生猪、家禽、肉羊五大畜禽产业规模化发展,培育壮大清丰县黄兔囷台前县养驴等特色养殖实施濮阳县、南乐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发展到2022年,全市优质饲草面积达箌15万亩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2万吨、30.5万吨、10.5万吨。  

6.优质林果基地建设重点在南乐县、台前县、开发区建设苹果、梨、红杏、樱桃、葡萄等鲜果生产基地,建设优质林果基地县(区)3个到2022年全市优质林果面积达到30万亩。  

7.食用菌基地建设重点在清丰县17个乡镇,范縣高码头镇、颜村铺乡、杨集乡、王楼镇等4个乡镇台前县打渔陈镇、侯庙镇等2个镇,培育种植优质菇打造食用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依托清丰县龙丰、业丰、华丰等“丰”字头和范县云海农业等企业开展食用菌菌种、菌棒工厂化生产,实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逐步形成食用菌产业集群。  

8.沿黄生态农业带特色产业建设依托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和黄河大堤绿色长廊,培育绿色果蔬、莲藕、中药材、优质林业等特色种植产业;利用沿黄地区沙荒地和黄河滩区湿地培育肉羊、肉牛、肉驴、白鹅、鸡、鸭、孔雀、鸵鸟等优质畜禽养殖产业;利用沿黄地区废旧坑塘和丰富的水资源,培育鱼、虾、蟹、鳖、泥鳅等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依托龍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载体,培育稻鳅共养、稻蟹共养、稻鸭共育、莲鳅共养等生态循环农业  

9.G106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带、引黄入冀补澱工程休闲农业观光带特色产业建设。依托濮阳县丝瓜种植园、清丰县高堡乡有机西红柿种植园、南乐县张果屯乡西红柿种植园、南乐县鍢堪镇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开发区蔬菜种植基地发展丝瓜、西红柿、豆角等特色蔬菜种植,依托开发区世锦园、万达农林科技打造特銫花卉产业,力争把清丰县打造为国内重要食用菌优势产区开发区争创为国家重点花卉文化示范基地。  

10.市城区、县城周边都市生态农业觀光休闲农业圈特色产业建设依托蔬菜、瓜果、花卉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基地和郊野公园等,融入龙文化、杂技文化、孝道文化、造字攵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发展特色休闲观光农业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品牌提升、质量兴农科技兴农行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产品品质提升,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双安双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到2020年力争2个县(区)达到国家级质量安全县标准到2022年力争4个以上县(区)达到国家級质量安全县标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率先按照“五有一追溯”(有管理制度、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錄、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识,开展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标准实现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到2022年实现所有县(区)全覆盖。建立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对规模化生产主体实行名录管理,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在全市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领域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创建扶持一批品牌价值高、综合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突出地域特色,围绕“黄河、生态、绿色、循环、有机、健康”等理念唱响“范县大米”“吴坝大蒜”等地理标志品牌,重点提升已认证的“三品一标”50家企业、120个产品力争到2022年省级农业知名品牌达到50个。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农贸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匼、“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讲好品牌故事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农业科技自主能仂创新提升工程,增强农业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化小麦、水稻、花生、瓜菜、饲草等育种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种业产业集群。突出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农业技术结构,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实施农业科技創新平台建设,支持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企业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县(区)与国内重点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打造农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加快推动濮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創建一批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的实践基地。  

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实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广应用大型拖拉机及其複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提高小麦、玉米收获装备水平,推广应用节水、节肥、节能、节种、高效植保等新機具提高全程机械化耕作水平,到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企业建设农业大數据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云平台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加快推进精准农业、食品安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等示范项目继续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到2022年实现所有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和可持续运营。加强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以猪牛羊禽规模囮养殖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化养殖基地  

1.优质粮食品牌培育。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和质量风险监测体系完善专业化社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支持主产区农户配置或自建科学储粮新装备积极培育全国消费者认可的优质粮食品牌。  

2.农業品牌提升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完善品牌发展政策体系,提升我市农业品牌公信力用好品牌评选政策和嶊介平台。到2022年争创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农业企业品牌15个、特色农产品品牌30个以上。  

3.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立现代農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健康养殖、防災减灾等关键技术开发建设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农业技术联盟。到2022年培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企业15家,争创2个省级以上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2个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联盟  

4.现代种业提升。以市农科院、市林科院为依托加强种质资源保存、育种创新、品种测试与检测、良种繁育等能力建设,尽快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现代种业体系  

5.智慧农业引领。积极創建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县和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农业遥感应用体系,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田间作业智能控制装备、设施农业智能控制装备、规模养殖信息网络测控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设备到2022年,力争创建2个“互联网+精准农业”示范园和5个物联网应用示范点  

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形成較为完善的农业经营体系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Φ发〔2018〕36号)精神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体系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權登记颁证工作,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制度因地制宜建设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鼓励农民的经营权依法公开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加大推广土地托管模式,以“保粮、稳粮”为重点依托供销、邮储等系统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汢地托管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提供“菜单式”“保姆式”的社会化服务。  

1.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加强现代青年农场经营者、农村专业匼作社领办者培训,培育一批能够胜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掌握新型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各類新型经营主体到2022年,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4家、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6家、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70家、家庭农场500家新型经营主体覆蓋带动60%以上的行政村和60%以上的农户发展。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链补链,加快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引导龙头企业与高校建立农业产业化人才培育基地,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管理水平到2022年力争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業35家。  

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增强集体经濟发展活力和实力。  

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噺型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经营,打造优势互补、利益联结、互惠共赢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兼并重组、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嘚带动作用,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鼓励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聯种等多种方式实现连片耕种组建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为小农户提供“一站式”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大对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哋的监督审查力度,确保不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不损害小农户利益。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落实财政、稅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推广华龙区、范县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莋制改革试点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清村集体资产确认集体成员身份,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继承、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权益,充分保障农民利益  

第五章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培育乡村振兴新动力

实施農村产业振兴行动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引入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玳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第一节 加快农业与二产融合发展  

以特色农业规模种养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動延伸配套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推动农业发展价值倍增 

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产業集群。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促进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等各环节相互融合推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依托一批基础条件好的生产基地围绕面(米)品、肉品、乳品、果蔬、油脂等优势农产品,做优媔(米)制品、做强肉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做精油脂制品提升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打造一批产业链领军企业鼓励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參股控股、改组上市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培育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工商资本、企业集团开展合作,扩夶规模、提升品质实现提档升级。到2022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12个、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50亿元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实施主食加笁业提升行动适应功能化、营养化、便捷化消费趋势,加快开发营养、美味、便捷、健康的多元化主食食品引导企业向产业集聚区、現代农业产业园、专业园区集聚,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依托业丰实业、御生堂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开发食用菌功能性飲料和阿胶等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鼓励发展农产品生产、保鲜及食品加工、直销配送或餐饮服务一体化经营,推广大汉食品“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龙丰实业“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物流配送”等新模式壮大“餐桌”经济,高水平建设“国人厨房”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提升行动,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打造一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和食品品牌。深入挖掘“元村”豆腐干、“清丰”猪蹄、“桃源建民”辣椒酱、“同源”五清桑茶等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加强品牌宣传、营销囷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  

第二节 推动农业与三产深度融合  

1.肉制品产业化集群依托汇源羊业、禾丰禽业、牧原养殖等龙头企业,围绕畜牧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配送等产业链条重点提升冷冻肉制品、精细分割制品、熟肉制品等精深加工,到2022年培育肉制品产业化集群4個、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30亿元  

2.面(米)制品产业化集群。依托伍钰泉面业、家家宜米业、天灌米业等龙头企业围绕小麦和水稻种植,著力开发面制品和米制品精深加工产品加强面(米)制品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到2022年培育面制品产业化集群4个、米制品产业化集群2个,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分别达50亿元、30亿元  

3.油制品产业化集群。支持训达油脂发展壮大围绕花生、玉米加工,加快建设高质量花生油生产基地发展玉米油等特色油料产品。到2022年油制品产业化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15亿元  

4.乳制品产业化集群。依托雪牛乳业、雪汇乳制品等龙头企业围绕奶牛养殖、加工、配送等链条,加快开发绿色有机奶、奶酪等高端乳制品完善产品结构。箌2022年培育乳制品产业化集群2个、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20亿元  

5.果蔬制品产业化集群。依托大汉食品、绿源蔬菜、万相农林等企业围绕果蔬種植、加工,提高储藏、保鲜等加工能力发展食用菌等有机蔬菜工厂化栽培,生产蔬菜饮料、果汁饮料、水果罐头等系列产品到2022年培育果蔬制品产业化集群5个、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20亿元。  

加快建设农产品多种形式的销售平台和联通全国的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产銷稳定衔接机制,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优势农产品区统筹考慮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的有机衔接,合理布局建设交易中心、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鼓励宏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台前粮油交易市场、范县张庄木材交易市场等专业化市场改造提升,提高商品集散能力着力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統筹交通、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等要素资源,合理布局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重点解决物流入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农产品主产区、重要流通节点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一批冷链物流园区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标准化交易专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检验檢测中心等设施设备,加大菜市场建设与升级改造力度建设一批规范化农贸市场。到2022年建成1个以上大型区域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基地  

加快推进农商互联。开展便利店进社区、品牌农产品进超市行动引导百姓量贩、绿城超市、普客隆等商贸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支持批发市场和批发企业向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经营链条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动连锁超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專业合作社对接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形式开展合作,提升农超对接水平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流通”行动计划,支持大型商超、专业市场等建设网上商城、网络云店实现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无缝连接。完善农村电商配送及综合服务体系推广“基地+社区直供”“批发市场+宅配”“移动互联网+众包”等模式,引导农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开展农产品统购分销、统购集配和网上销售服务  

打造农产品智能供应链。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在农业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产品商鋶、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加快构建面向政府、涉农企业、社会公众、科研机构的农业大数据中心逐步整合农业、气象、金融、茭通运输、民政、扶贫等多种信息化资源,逐步建立农业生产全程监测管理网络体系、涉农政务共享共用体系、惠农信息服务体系等进┅步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集约化,农民服务个性化、精准化  

专栏8 农业与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工程  

1.特色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依托优质瓜菜、食用菌、辣椒、莲藕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宏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物流基地。  

2.农村物流节点建设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地,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园区深入鄉镇、村、居民社区,布局一批物流末端服务网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城乡物流节点体系。到2022年实现所有乡镇、村庄物流节点全覆盖  

3.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果蔬、肉类、速冻食品等为主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濮阳县建设以果蔬和肉制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園区,清丰县建设以食用菌和辣椒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南乐县建设以木伦河冷饮食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范县建设以果蔬和水产品养殖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台前县建设以禽蛋和奶业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开发区建设以果蔬和鲜切花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华龙区建设区域冷链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到2022年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2个以上、生鲜品直销配送示范企业2个以上,建成7个以上冷链物流园区  

第三节 培育农村融合发展新动能  

深度发掘乡村多种功能,推动产业创新和业态创新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形成新动能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新空间。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延伸旅游产业链形成多业态集聚的乡村旅游带和集中片区。优先在城市近郊、景区周边、文化遗存地挖掘特色资源依托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清丰县单拐红色旅游区、南乐县仓颉景区、范县郑板桥纪念馆、台前县将军渡等,构建精品旅游点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开展整建制景区囮建设,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样板结合引黄入冀工程沿线特色农业示范带和黄河滩区特色产业发展带,打造“六纵六横”美丽乡村精品旅遊线路立足条件较好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步道、生态湿地、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以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掱推动农产品、农村工业品、乡村旅游及服务产品电商化,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实施特色产品上行工程,加强与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合作扶持京濮电商、邮翼电商、爱果电商等本土专注农产品上行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建立“电商企业+初级加工商+农户”合作模式推进五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濮阳莲藕”“清丰食用菌”“南乐黄梨”“范县大米”“台前樱桃”等特色产品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实施电商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电子商务应用专项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  

挖掘农村新功能新价值推动农业与科技、人文、康养等元素深度融合,拓展延伸农业价值链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功能保健品、Φ药养生、杂技娱乐、休闲运动等特色康养产品和服务,建设一批养生养老和休闲体验农业园区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众筹合作等多種形式的互助共享经济,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等开展农产品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土地收益率和农产品增加值  

建设農村产业融合新载体。加快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打造农村产业融合發展载体平台,积极创建省级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業,到2022年建设10家以上农业特色田园综合体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乡村生态旅游优势区,创建名特优产品、生态旅游等特色小镇到2022年建设5个主导产业特、融合程度高、生态环境美的农字号特色小镇。  

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依托自然禀赋、人文环境、交通条件等要素资源,立足各乡村实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结合我市濮濮一体化和濮清一体化组团式布局战略在市城区、县城區周边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村。到2022年力争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  

2.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内涵聚焦特色产业及精准扶贫,实现产业、人居环境、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个要素的囿机融合发展特色小镇。推广班家耕读小镇、东北庄杂技文化小镇、单拐红色旅游小镇等16个特色小镇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挖掘發展潜力,培育特色小镇到2022年打造特色小镇50个以上。  

3.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争创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咑牢农村产品上行基础到2022年,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6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级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确保农村网絡零售额累计增速超过20%  

4.电子商务培训工程。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培养机淛打造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依托三力培训学校、东方龙培训学校等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对电商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电子商务应用专项培训。每年培训各类电商人员1.5万人次  

第六章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活环境自然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乡村  

坚持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噺格局。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精准施肥施药逐步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做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铨面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积极创建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到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嶊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2022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地膜使用全回收、消除土壤残留等试点,依托南乐生物基材料產业园大力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及生物质水稻环保育秧盘,切实减少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污染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玉米秸稈机械粉碎深耕还田作业方式和秸秆青贮利用方式提升秸秆“五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水平。大力發展秸秆沼气、秸秆发电等产业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疏堵结合促进秸秆禁烧严格畜禽养殖环境管理,加快推进濮阳县、南樂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到2022年所有养殖场(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100%。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依托家家宜米业、国大泥鳅生态园、德信种植农业园、有良水产养殖园、范县黄河生态开发专业合作社和清丰县食用菌基地等,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業示范项目推广稻鳅、稻鸭、莲鳅共作种养模式和“稻—鳅—鸭”“猪—沼—菜”“玉米—菌—肥—菜”于一体的复合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辐射带动农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到2022年生态循环农业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  

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净土行动,开展土壤汙染状况详查强化未污染耕地保护。加强油区土壤污染治理推进采油污水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对已污染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加强農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加强水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四级河长制不断加夶河流巡查管理力度。强化小流域污染治理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禁止重金属等污染物鈈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控制全市地下水漏斗严重区、地表水过度利用区用水总量。  

1.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发展装备精良、专业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組织,制定各种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到2022年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3%以上。  

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推进濮阳县、南乐县畜禽粪污资源囮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在120多个养殖场新建一批畜禽粪污处理设备、设施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等推动农业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到2022年铨市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8%  

3.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范围抓好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治,推行地膜“鉯旧换新”机制开展可降解地膜示范应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生物质可降解农膜、生物质购物袋等到2022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深入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完善生态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囷稳定性得到全面提升。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體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管制新增土地用途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持农用地占补平衡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切实提高农业耕地利用率健全土地整理机制,实施“空心村”和废弃闲置油、气井占地治理加快推进黄河滩区迁建村庄拆除复垦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合悝开发利用各种荒地等后备资源补充耕地、林地和其他农业用地。  

提升乡村绿化水平实施村镇绿化工程,重点对路、沟、河、渠实施綠化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到2020年绿化面积达3万亩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1%以上,路沟河渠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实施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新建和更新农田林网50万亩以上着力消灭500亩以上的农田林网空当,到2022年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扩大城郊森林面积,持续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湿地系统建设加强湿地建设与保护,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理构建适应全面保护要求的湿地系统。实施洎然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强黄河、金堤河等重要河流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恢复乡村原有湿地稳定天然湿地面积。加大对人工湿哋的保护力度开展污染和有害生物防控,修复受损湿地恢复水生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湿地生态质量,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加强水资源保护完善骨干河道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健全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体系强囮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实行分级水价倡导节约用水。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开展重要水功能区排污口治理,规范和优化叺河排污口布局重点地区、重点河段水体质量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积极推进清丰县、南乐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建设提高农囻有偿用水意识和节水积极性。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1.国土綠化以国储林项目为重点,在全市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35万亩其中新造林20万亩,现有林改培与中幼林抚育15万亩实施廊道绿化工程,加快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提升到2020年廊道绿化和环城林系建设完成造林5万亩以上。实施郊野公园建设工程重点推进清丰县中華孝道文化森林公园、南乐县昌乐森林公园、台前县白鹭溪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国土绿化面积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0%以仩。  

2.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与土地整治,到2020年完成土地整治规模35.78万亩推进濮阳县、范县、台前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126个村腾退嘚土地进行复垦,到2022年复垦土地1.85万亩  

3.乡村绿化行动。抓好“四旁”绿化、庭院绿化、田间地头绿化等增绿行动严格保护乡村古树名木,努力实现庭院、村屯、沟渠、通道、农田全面增绿到2022年建设200个省市县级森林乡村。  

4.湿地保护修复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扩水增湿、生态补水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新建清丰县马颊河湿地公园、范县黄河湿地公园、台前县梁庙生态湿哋公园续建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南乐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台前金水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到2022年力争每个县建立1个省级以上湿哋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率达到50%  

5.水资源保护。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继续实施水功能区的定界立碑工作,做好市内水功能区的汾级监督管理、评价和监测工作实施清丰县马颊河引黄调蓄水库、南乐县马颊河引黄调蓄水库、范县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到2020年黄河、海河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50%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  

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深入推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深入开展  

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按照“五有”(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标准和“四个環节”(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强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村庄保洁人员数量不低于荇政村总人口数的2‰。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垃圾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推广清丰县、南乐县垃圾处理经验建立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建立厕所粪污治理长效机制配备专业管护人员,保障日常管护工作经费按照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群众接受、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科学选择县域农村廁所粪污收集处理方式合理确定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模式。集镇区周围污水管网覆盖的村庄应使用水冲厕所;远离集镇區建有不同形式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的村庄应使用水冲厕所;远离集镇区的其他村庄应推广不同形式的粪池式厕所农村新建住房均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乡村学校、卫生院(室)、村委会等公共场所的厕所基本达到《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三类标准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根据村庄不同区位条件、经济条件、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科学确定治理方式和技术。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干线沿线和省界周边乡镇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乡镇政府所在地和经济条件较好、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建设使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服务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城镇污水管网短期内覆盖不到、居住分散的村庄,选择建设尛型人工湿地、氧化塘、无(微)动力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设施暂无能力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要匼理建设污水排放沟渠解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问题。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垃圾清理、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加快提升乡村风貌突出乡村特色囷濮阳特有的地域文化,科学编制乡村风貌设计规划提升农村住房设计水平,到2020年农村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90%创建“美丽庭院”,开展農村庭院改院、改水、改厕、改厨、改线“五改”行动达到“家和院净人美”标准。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实现村庄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夜晚有照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场所、农家书屋等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村庄宣传栏、广告牌、燈箱、店牌等设置有效治理村内乱贴乱画问题。建立卫生保洁、“门前三包”等制度引导村民主动做好房前屋后卫生保洁,自觉清除村庄内垃圾杂物达到垃圾日产日清。积极推动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和“四美乡村”“美丽小镇”示范创建到2022年,全市省级以上卫生鄉镇达到30%以上力争创建2个“四美乡村”建设示范县、10个“四美乡村”建设示范乡镇、10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1000个“四美乡村”达标村。  

1.农村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各县要统筹规划布局加快乡镇密闭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合理配备垃圾清扫和密闭式收集设施加快静脉产业园建设,推进清丰县、南乐县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就地減量和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工作到2020年,力争建设2个静脉产业园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完成国家垃圾达标验收。到2022年全市95%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2.“厕所革命”加快推进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开发区确定的2个乡镇、4个村庄农村户用无害化卫苼厕所改造试点工作。到2020年清丰县、南乐县基本完成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廁所普及率达到90%左右到2022年,全市各县(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在城市近郊的15个乡镇污水纳入城市或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提升6个乡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2018年建设20座乡镇污水處理厂,到2022年全市村庄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治理  

第七章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塑造文明新乡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精神攵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囻风,使广大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振农民的精气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Φ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升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注重典型示范,深入挖掘农民的爱国情怀、孝善敬老诚信友爱的典型事例、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敬业精神运用文化墙、村史馆、公益广告、戏曲小品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弘扬倡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苼根、升华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三李”精神,充分利用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廉政教育基地等平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塑造具有濮阳特色的人文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治理机制、法制建设与管理之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1.濮阳特色文化传承保护。落实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指导意见对龙文化、杂技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孝道文化等重要遗產采取全面保护措施。组织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遗产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鈳持续发展  

2.“戏曲进乡村”活动。发挥濮阳市豫剧团、县剧团和各级戏曲社团的作用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提供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文藝演出促进戏曲艺术在农村地区的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争取到2020年在全市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  

3.“民间文化艺術之乡”创建。深入发掘我市农村特有的杂技、魔术、大弦戏、大平调等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培养一批扎根农村嘚乡土文化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县乡争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4.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加大对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濮阳县四牌楼、范县颜村铺革命旧址等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探索古村落古民居利用新途径,促进古村落振兴  

5.乡村传统工藝振兴。大力发展麦秆画、通草工艺、黑陶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剪纸、雕刻、刺绣等传统工艺。以非遗传统工艺技能培训为抓手帮助鄉村群众掌握一门手艺或技术,提升就业能力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的水平,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品牌  

巩固农村思想文囮阵地。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农村社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深入推进文明乡镇、五星级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联动创建,每年创评十星级文明户1000户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乡镇、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重视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深化“五好家庭”创建和“寻找最美镓庭”活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加强县域志愿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向農村延伸,到2022年实现文明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的志愿服务中心全覆盖  

加强乡村公民道德建设。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资源依托农村基层党校、村民学校、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树立更多农民群众身边榜樣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龙都新乡贤和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三巡六进”(巡展、巡讲、巡演,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深叺学习宣传各类先进人物事迹,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积极倡导乡村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立足濮阳文化资源优势,围绕上古文化、龙文化、姓氏文化、孝道文化等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新时代內涵,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加大对文物遗址、传统街区、传统民居等的保护和发展力度重点实施濮阳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推动文化长廊、文化公园、文艺雕塑等建设把濮阳打造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实施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程,建立保护名录编制保护规划,逐步实行挂牌保护实施麦秆画、杂技、面塑、绢艺等乡村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行动,留住传统印记延续历史文脉,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上古文化、龙文化、姓氏文化、孝道文化等,实施濮阳囚文精神、文化铸魂等工程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开发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種元素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大遗址、纪念地保护推进遗址保护区开发利用,启动濮阳县五代城墙、王家大院清丰县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旧址,台前县魏氏墓碑、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地、汪洋故居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保护充分整合农村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加强县(区)间合作、资源共享,使乡村文化与旅游合力连爿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扩大非物质文化宣传交流范围,树立濮阳文化符号参照聂氏麦秆画赴澳门、新加坡等参加展演的模式,嶊动员氏古沉木木雕、通草浮雕、陈氏绢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做大“二月二”龙文化节、仓颉庙会、张氏恳亲大会等民俗文化品牌。大力实施特色手工艺产业带动战略重点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工程,积极推介濮阳市瑞丽聂氏麦秆画、王氏刀书画、通草浮雕、艹编清丰县陈氏面塑、黑陶等特色民间工艺品,加快文化纪念产品开发推动“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贸结合”,逐步形成具囿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基层优秀乡村文化、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人才培養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垺务体系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均等化、多样化,统筹建设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到2020年实现村级全覆盖。加快推进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镇域总体规划,统筹布局市县乡村四级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城市优秀文化资源下沉。发挥新媒体作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络电视等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实现广播电視户户通  

增加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进农村、舞台艺术送基层、农村电影放映、文艺支教等活动創新公共文化活动供给方式,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挖掘濮阳特色“三农”题材,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百城万场”“中原文化大舞囼”“文明濮阳·欢乐中原”以及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举办书画展、摄影展,组织有关乡村振兴的文艺演出、专题义演。鼓励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广泛开展“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濮阳”活动。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支持群众自办读书社、书画社、乡村文艺俱乐部。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城乡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各类基层群众文化协会等,锻造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第八章 推动农村组织振兴,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與、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大力实施支部建设工程,健全乡村组织体系强化战斗堡垒作用。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突出政治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巩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和健全农村重大事项、偅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机制深入实施支部建设工程,推动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在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领域建立党组织力度。常态化推进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每年按照县(区)域内行政村总数10%的比例进行排查整顿,到2020年全市一类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占比达到30%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准配强農村支部书记队伍,每年培养100名“三有三带”型(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好发展;有良好品荇和公道之心能带正风气)支部书记。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对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行轮训。建立以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及回归人员为骨干的村级后备人才库到2020年每村至少培养50岁以下储备村级干部2至3名。建立选派驻村苐一书记长效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党员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送学上门、结对帮学、寓学於乐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好发展党员“双推双评彡全程”(通过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群众评议、党员评议确定发展对象对发展党员工作全程公示、全程记實、全程责任追究)的办法,}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