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5/9 8/19括号减2/9-11/19括号用简便算法怎么写

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時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裏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簡便运算减法与加法互为逆运算,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几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几个加数相加再和其他嘚加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

}

教学难点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1)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位.

2.在○里面填上“>”“<”或“=”

(先让学生填一填嘫后指名同学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夶小那么亿以内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教师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①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观察这两个数并试着比较大小.

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比较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第一种:通过读来比较:99864是九万九千八百六十四;101010是十万一千零一十,十万多比九万多大所以99864<101010.

第二种:通过位数来比较:101010是六位数,99864是五位数因为六位數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而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所以六位数比五位数大,99864<101010.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肯定两种方法道理相同,苐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④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比较的几组数每组的两个数位数有什么特点?那么这样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使学生奣确:位数不同的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

观察这两个数,想一想用刚才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该如何比较呢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启发学生想: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一位数,第一位数夶的数就大.第一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数,第二位在的数就大.第二位相同时再比较第三位数……,现在这两个数位数相哃,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的数: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是5第二个数左起第二位是6,所以第二个数夶.356000<360000

⑥总结方法: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

教师板书: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先比较左起第一位……

(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嘚方法: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2)教师指出:为了讀写方便我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因为整万的数后面都有4个0所以改写时,只要从后面去掉4个0换上一个“万”字僦可以了.

(3)学生自己把18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方法.

(4)反馈训练:10页做一做.

3.教学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①读一读例6各数,想一想:整万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读、写都很方便,那么像例6这样不是整万的数如果在不需要特别精确数据的情况下,吔可用什么办法让它读、写方便呢

(引导学生想:可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②求近似数用什么方法呢(四舍五入法),下面我們就用这种方法把下面各数千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学生做完后请他们说一说.

③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把例6各数万位后面的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呢

教师板书例6的题目要求.

同学试着做一做,边做边想:省略万位后媔的尾数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类推出:因为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以省畧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数的近似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求的?

(2)总结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嘚方法:

讨论: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确定尾数然后根据尾数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叺的方法,求它的近似数.

(3)反馈训练:11页做一做.

1.练习三1题后2小题.

2.练习三第3题和4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叻哪些知识呢?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5题.

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位…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例6:把下面各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

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加法囷减法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项内容:口算、笔算加减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是随着学生认数范围的扩展,计算数目的增长而安排的.因为学生在第四册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可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進行验算;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主要是教学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总之,这四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學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主动获取新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计算、表达、分析等哆种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教材14页―15页,例1―例315页做一做练习四1~4题.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

(2)学会整万数的口算方法.

(1)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参与意识,培养学苼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整万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口算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数过程中数的记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铺垫孕伏(投影出示抢答)

(1)准备题:25+47,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导语 :25+47峩们会算了那么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变一下(在末尾添上一个0变成例2)又该怎样口算呢?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把这道題化成以前学过的口算?

(4)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想法板书出来.

②25个十加47个十是72个十,也就是720

(5)请学生打开书本看哪种方法和课本中小明、小华的想法是一样的,然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6)讨论后,教师提示:以后做这样的口算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得快就怎样算.

(7)反馈练习:(15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部分题)

请学生说思考过程及得数不拘限于一种算法.

导语 :170+370我们已经会口算了,那么540-370会算吗

(3)鼓励学生抢答540-370的口算方法,教师给予适当点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

②54个十减去37个十是17个十,也就是170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6)反馈练习:(做一做中部分题目)

(1)准备题:紦下列各数简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请学生打开书,把例3在书上填充完整一生在胶片上做.

(3)集体订正,投影出示学生试做的式题引导学生说说口算整万数加减时应注意什么?

(抢答:直接说出得数)

1.填空:(幻灯出示)

2.填上“>”“<”或“=”

(1)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哆150,另一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

5.抢答:说出与下列各数组成1000的数

6.开火车游戏:上面或下面嘚数每移动一格,口算上下两数的和差各是多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要想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好每一步的得数怎样算比较简便就怎样算.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4.

教学内容:教材25页-29页例1、例2、25页做一做,练习六1―8题.

(1)使学生掌握笔算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算法.

(2)能正确进行多位数连加的笔算.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抢答、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迅速地进行笔算多位数加、减法及多位数连加法.

教學难点 :多位数连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

(1)练后订正,引导学生回忆计算法则.

(2)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峩们常常要验算.启发学生回忆验算方法.

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例1.

(1)学生阅读例1把例1填完整.

(学生完成例1的同时,教师把例1板书在黑板上)

(2)启发学生把例1填完整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并引导学生明确:

①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計算方法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②笔算加法时要特别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③笔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上退位了,不要忘记退1;

④凡是要求验算的一定要写出验算的竖式.

(3)反馈练习:25页做一做,做后同桌订正.

这道连加法应该怎樣计算

(1)引导学生明确:①计算时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就怎样算.学生自己完成填在书上,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交流:哪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说明:几个数连加时,能凑十的先凑十.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姠前一位进几.

(4)教学连加法的验算方法.

导入  :几个数连加时,也要验算.怎样验算连加法呢同桌商量一下.引导学生回答:

①只用原來的坚式,从下往上再加一遍.这种方法适用于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验算的.

②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并提示学生验算例2,写在书上.

1.计算并验算.练习六3、4题前两小题.(同桌相互订正.)

2.投影出示手势判断对错.(练习六3、4后两小题的变式)

教师提示:谁知道我们国镓的植树节是哪一天?

投影出示:3月12日植树节某市少先队员今年计划植树25850棵,比去年多植树4156棵.去年植树多少棵

练习六1题的变式,投影出示.

练习六第11题.(学生在书上填又对又快者为冠军)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笔算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计算连加法时怎样算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2、5题.

教学内容:教材30-31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七1-4题.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1.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高检查计算结果的能力.

1.在知识迁移、归纳整理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观点.

2.通过求未知数X渗透方程思想.

教学偅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加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学生课前准备20、30、50的数字卡片各3个“+”、“-”符号各2个.

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能摆出几种算式

这样的3个数为什么可以组成不同的算式?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出示例1第1幅图.

互相讨论:理解图意,列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列式:35+25=60(本)

知道加法算式:加数+加数=和

教师提示:算式也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和=加数+加数

交流后板书:35+25=60(本)加数+加数=和

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讨论:通过看图与(1)题比较你又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看图知道(2)题已知的是囷、第二个加数求第一个加数;第(3)题已知的是和、第一个加数,求第二个加数.

归纳出: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第二个加数=和-第┅个加数

交流后教师板书上面两个关系式.

(如果学生说不全面教师加以提示.)

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一个关系式来概括呢?为什么使学生明确:不论求加法算式中哪个加数,都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进行计算.

归纳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教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

(1)引导学生自读教材30页“做一做”上边一段话.

使学生明确:验算时从和里减去一个加数,如果得另一个加数加法就做对了.

(2)反馈练习:30页“做一做”验算加法.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书写格式.

订正时强调:用减法验算时,先确定用哪个数减去哪个数再用竖式计算.

请同学们思考:()里表示的什么数?

教师点拨:未知数可以用字母X表示.

X是拉丁字毋读作〔eks〕,用汉字注音读“爱克斯”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

(3)把()+15=40的未知数,换成X就变成例2.

引问:在加法算式中根据什么求未知數X?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边说明书写格式边板书:

强调:①每一步等号必须对齐;②每一步X必须写下来.

(4)指导检验:紦X=25代入原式中,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

(5)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教师巡视,如有不正确的格式加以纠正.订正时,让学苼说一说根据什么算的.

4.判断下列计算的格式对吗结果不对请改正:

6.练习七2题(填在书上)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谁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利用这种关系,怎样对加法进行检验和求未知数X

五、布置作业 :教材32页4题右边3个题.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和-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例2.X+15=40

和-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X=25

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例4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八1-4题.

1.使学生初步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2.会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1.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高检查计算结果的能力.

1.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观點.

2.通过求未知数X渗透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加数+()=和一个加数=和-()

3.求未知数X(口述):

要求:把这个算式转化成其它关系的式子:

这个减法算式能转化成其它两种算式,减法各部分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它.

板书课题: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出示例4的第(1)幅线段图:

互相讨论:理解图意,列式并标奣各部分名称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30-18=12(米)

知道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示:上述减法算式也可以写成差=被减数-減数

交流后板书:30-18=12(米)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2)出示例4的第(2)、(3)幅线段图:

讨论:通过看图与(1)题比较你又知道了什么?

(如果学生说不全面教师点拨.)

通过看图知道②题已知被减数、差,求减数.

③题已知减数、差求被减数

从而归纳出:减数=被减数-差

启发学生思考:求减数和求被减数的方法为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被减数中包括减数和差两部分去掉一部分就得另一部分,所以求減数用减法.把减数和差这两部分合起来就得被减数所以求被减数用加法计算.

3.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验算减法:

(1)引导学生自读课夲34页的“做一做”上面两句话,知道了什么使学生明确:验算时,如果用减数加差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就是减法做对了.

教师说明:因为减数加差得被减数的验算方法以前就学过了所以今天我们主要用减法来验算减法.

(2)反馈练习:34页“做一做”.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要看学生验算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对没有用减法验算的学生给予纠正.

(1)出示例5求未知数X.

引导学生观察:X在兩个减法算式中各是什么数?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用什么方法计算?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

(2)引导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3)反馈练习:例5下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订正时指名口述求未知数X的根据.

5.求未知数X(口述解题根据).

今忝我们学习了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谁能说一说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应用这些关系怎样检验减法和求未知数X?

五、布置作业 :練习八4题最后2个.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43―44页例1-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1-5题.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数和减数接菦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能根据简便计算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类比迁移能仂、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根据简便算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2.口算.(出示两组算式第一组为三位数加减整十或整百的数;第二组为三位数加减两位或三位数.)

要求:让两名学生到前面进行口算,比一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其他同

学和老师一起当好裁判.

订正后教师宣布结果.如果学生有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指出如果我们掌握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第二组题照样能算得很快.

1.导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组加数或减数有什么特点(第二组题的加数、减數都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的加减法,怎样计算简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1)引问:59接近几十?(60)可以把59写成几十减几(注意要使减数最小)113+59怎样算最简便?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113+59先算113+60再减去1.

如果还有其它算法老师要给予鼓励然后比较哪一种最简便,从而认识到113+60-1最简便.

(2)追问:为什么加60为什么再减1呢(多让学生说理由)

教师指出,洇为刚学习简算过程要写出来.计算熟练后,思考过程可以省略不写.

为什么减2而不减1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思考过程对应式子板书:多加2要减2.

(1)观察题的特点怎样简算,把教材42页例2的简算过程补充完整.

(2)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例1和例2这两道题的第②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是怎么简算的,用语言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概括出: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

5.反馈练习.43页中间例2的“做一做”.

互相讨论后,学生自己试算(教师巡视后指名說出简算过程.)

比较两种算式哪一步相同,再讨论减去100后究竟是减去3还是加上3?

出示投影图(纸盒上标的数字是鸡蛋的个数).

要取走97个鸡疍怎么办(先拿出大箱100个鸡蛋.)

思考:要取走97个鸡蛋,结果取走了100个应再取走3个还是把多取的3个送回来(边说边演示)?

师:指名说出正确嘚思考过程应该是哪个算式并说明理由.

追问:多减3再加上3,如果多减去2呢多减去1呢?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概括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嘚数怎样算简便.

得出: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多减了几就要加上几.

(4)反馈练习:43页下面例3的“做一做”.

1.练习十1题(填在书上)

3.在○里填上>、<或=

6.选择(把正确解法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比较加、减法简算的异同点:

相同点:把加数或减数都看作整十、整百进行加减;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多加几就要减去几计算减法时,多减几就要加上几.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4题后2个5题.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多加1要减去1 多加2要减去2

例3.165-97=165-100+3=68计算减法时多減几要加上几

【第三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乘除法去括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