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好心人帮忙2001年到2005年一本物理书(好像是物理)封面或者背面图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全当量氢弹空爆试验成功,这是继新中国1964年10月16日第一次地爆原子弹和1965年5月14日在罗布泊空爆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所掀起的又一场波澜壮阔的核幽灵的震荡,从而使当年毛主席关于“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伟大号召,付之了实践。中华儿女无不为之额手相庆,无比自豪。今天,我们在回顾50年前举国上下为之扬眉吐气、欢欣鼓舞之余,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昔日那些奋斗在核试验基地上,隐名埋姓、叱咤风云的英雄们。其中“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他们之间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今年是邓稼先诞辰90周年纪念,也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纪念,我按捺不住涌动的激情,以他的事迹为线索查阅史料,寻访他的历史足音,倾听他的内心的诉说,了解那些最感人的故事、最鲜活的细节。

邓稼先,安徽怀宁人,杰出的物理学家、核科学家,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和理论物理等方面广有建树,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与开拓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试验成功,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春夏之交,不满16岁的邓稼先跟随年长10岁的大姐取道海路经上海、香港、海防(越南)前往昆明。在经过数个月的辗转迁徙与多方周折到达昆明后,姐姐在一家工厂找到工作,不久便遵照父亲的旨意,送稼先去四川江津由四叔邓委宣担任校长的国立第九中学念完高中。1941年夏,邓稼先从国立九中毕业,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

进入联大物理系学习,对于日后邓稼先担当我国核武器事业拓荒重任起到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从联大毕业后,邓稼先在昆明的培文中学与文正中学教了一年数学。1946年秋回到了已阔别6年的古都,此时,他已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助教。

1948年夏,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深造。1950年6月的下旬,留美科协在芝加哥城北的邓肯湖畔举行年会,主要议题自然是围绕着新生的祖国。邓稼先与另外100多位各分会的代表一起,尽情抒发对新中国的憧憬、向往,畅谈自己的宏愿、抱负。尽管远隔千山万水,可大家纷纷向祖国母亲敞开了火热的胸怀。从邓肯湖畔回到普渡校园,邓稼先即开始写作博士论文。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他便写成了题为《氘核的光致蜕变》的学位论文。8月15日,论文答辩顺利通过,领取了博士学位证书。

8月29日,即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冲破层层阻挠,并谢绝了导师好意的挽留,和另外190多名中国留学生及学者一道,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辗转回国。邓稼先回来了。

1950年10月,26岁的邓稼先进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任助理研究员。

1942年12月2日,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原子时代”。紧接着,1945年7月16日,美国人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苏联人在1949年也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1952年,美国又制成第一颗氢弹……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原子核理论研究却基本上是一个空白。邓稼先和一批刚出校门的青年人跟随于钱三强、何泽慧、王淦昌、彭桓武等中国当时最优秀的原子科学家之后,进行着开拓性的工作。1951年第2期 《中国物理学报》上发表了邓稼先的文章:《关于氢二核的光致蜕变》。他又分别与何柞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1956年至1958年的《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系》、《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1952年,邓稼先晋升为副研究员,并担任了原子核理论研究组的组长。1954年他担任了中科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协助钱三强学术秘书和吴有训副院长的工作。被前辈科学家亲昵地称为“娃娃博士”的邓稼先,迅速地成长、成熟起来。

1945年,美国人向日本的长崎、广岛先后扔下两颗原子弹,世界被震惊了。虽然被惩治的对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然而整座城市被毁,几十万市民遭殃,受害最大的依然是人民。科学家早已预言的原子弹毁灭人类的惨剧,终于发生了。最先拥有核武器的美国政府,得意忘形地挥舞着核大棒、肆无忌惮地进行威胁、恫吓,它曾狂妄地叫嚣要以核爆炸的音响效果作为其外交政策的语言。而当苏联人建立了自己的核武装之后,它又将核讹诈的矛头对准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11月底,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侵朝美军的“总攻势”惨败之后不久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扬言,一直在积极考虑在朝鲜使用原子弹,是否使用原子弹由战地的美军领导人决定……1953年1月,继任的艾森豪威尔在他的竞选演说中声称,美国必须用自己的核优势对中国、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核报复。当年美国国务院的一份绝密备忘录记载:艾森豪威尔曾提请参谋长联席会议讨论,用核武器结束旷日持久的朝鲜战争。1954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开会,计划对支持越南解放斗争的新中国作出“核反应”……面对战争狂人频繁的核威胁、恫吓,经历过急风暴雨的中国人民,镇定自若,坚强不屈。当然,也不是“视若无睹”。原子武器的强大的杀伤力,尤其是它的强大的威慑力量,早已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重视。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及地质部副部长刘杰,到会就我国当时的核科学研究状况,铀矿资源以及核反应堆、原子弹原理等方面的问题作了专门汇报。

在这次会议上,原子能事业被排上了新中国建设的时间表。1956年4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在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正如一位著名外国科学家所说:“要反对原子弹,必须自己有原子弹。”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1958年8月的一天,当时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教授找到邓稼先,告诉他我们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想请他参加这项工作。虽然钱副部长用的是隐语,但是敏感的邓稼先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原子弹、氢弹、核武器……他不禁激动万分,五内沸然,党把这么重大、机密的任务交给他,说明了对他的无限信任,是无尚的光荣。除了拼尽全力,鞠躬尽瘁而为之,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呢?!同时,对于自己能否胜任这项无比艰巨的任务,又感到有些忐忑不安。当晚,他通宵未眠。虽然因为有保密的规定而不能直说,可他还是按捺不住向妻子婉转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要调动工作了,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第二天,邓稼先就被调入二机部刚刚成立的核武器研究所,担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研制的理论设计工作。从这一天起,他从近代物理研究所“消失了”,他的名字也不再出现于公开场合和公开出版物上,直到漫长的28年之后。

此时,他刚刚年满34岁。

“得令”之后的第一件事是“调兵遣将”。邓稼先用了数个月的时间,从北京和全国各地名牌大学中挑选了二三十名优秀毕业生,组成了一个年轻旺盛的战斗集体。在京城北郊的一片高粱地里,他们迫不及待地跟建筑工人一起投入了兴建核武器研究所的基建劳动,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编织摇篮。

最初的计划是向苏联专家学习,走仿制的道路。白天,邓稼先光着膀子在工地上同大家一道苦干实干,为迎接苏联人即将援助我们的原子弹教学模型修建模型厅,铺马路,盖办公室……晚上,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苏联专家将要传授的复杂的理论和浩繁的资料,他还要抓紧时间看书、学习直至深夜。

很快地,模型厅、办公室建成了,路也修好了,最早的苏联专家也来了,然而却百般挑剔,说墙的高度不合保密条件,窗子要加铁栏杆,路也修得不好,等等。于是大家按他们的要求进行重新加固,甚至推倒重来,加班加点,日夜苦干,直到使他们满意为止。然而,专家们却迟迟不肯进入正题。向他们请教研制原子弹方面的问题,他们总是吞吞吐吐,或者答非所问,甚至有时还会无端发怒。邓稼先和他的伙伴们翘首以待,望眼欲穿,可是等到的却是中苏关系急剧地恶化。终于,1959年6月,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了全部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那颗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据说将有一车皮之多的俄文资料永远也不会来了。当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刘杰找来了邓稼先,神色严峻地告诉他:“你要有个思想准备,原子弹理论设计得靠自己干了。”其实,这一天的到来,邓稼先多多少少已经预料到了。

中央下定决心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原子弹研制,就定名为“596”工程,意思是要从1959年6月苏联政府撕毁协定之日起,走上独立研制的道路。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爽朗地鼓励大家:“你们大胆去干,干好了是你们的,干错了是我们书记处的。”这一变故自然也给邓稼先的肩头平添了数倍的重量:几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他被不折不扣地推上了“中国的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的位置,带领科研人员开始了极其艰难的探索与开创。

邓稼先手下的那些“兵”,虽都是从各大学刚刚毕业的“尖子”,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是学核物理的,要帮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学起,原子核、质子、中子……书肯定是要读的,但关键是应如何去读。早先有个苏联专家曾开列了几十本书,说是把它们全部读完之后,才能提造原子弹的事。邓稼先知道,果真按此办理的话,几十年也造不出原子弹来。他凭着自己的学识与悟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果断地确定从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这3个方面去探索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奥秘。后来的实践证明,把这3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它避免了大量盲目的探索,大大地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它是以后研制工作进展顺利的极为重要的保证。可以说它是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邓稼先在原子弹研制工作中的最重要的贡献。

有了正确的主攻方向并不等于马上就能取得成果,摆在理论部的同志们面前的仍有数不清的困难。邓稼先提出的口号是,边干边学!开始时,他们读的主要是:柯朗的《超音束流和冲击波》、戴维森的《中子运输理论》、泽而陀维奇的《爆震原理》以及格拉斯顿的《原子核反应堆理论纲要》这4本书。这些书并非是人手一册,像 《超音束流和冲击波》一书,他们手里只有一本钱三强教授带回来的俄文版本,找遍北京的图书馆没有第二本。他们的办法是大家围着长桌集体阅读,一人念,大家译,读一章,译一章。连夜译,连夜便刻写、油印出来。此时的邓稼先,既是领导,又是老师,有时还是学生。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常常彻夜不眠,早上用冷水冲冲头,便匆匆开始讲解。有时备课到凌晨,他便头枕两本书,在办公桌上凑合眯一会眼,随即又开始紧张的一天。在那些日子里,邓稼先满脑子都是书里的东西。有一次他骑车回家,摔进了路边的水沟,爬起来后迷迷瞪瞪地又折回了办公室,他手下的那些姑娘、小伙子们见他如此狼狈,赶紧跨上自行车,簇拥着“护送”他回去。常常是,他到家已过了半夜,宿舍大门早已关上,护送的小伙子们便托起他翻过铁丝网,再把自行车举起来,递进去。

正当邓稼先带领着他年轻的“兵”进行艰苦卓绝的攻关的时候,中国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持续的超负荷的脑力劳动本来就十分消耗体力,再加上粮油紧张,肚子便常常要闹“饥荒”。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毫不懈怠,紧张忘我地工作着。早上8点以前他们便来到办公室,晚上l0点以后还不肯离开,有时,领导来“赶”也“赶”不走。

1960年春,他们开始寻找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也是一个高度机密的参数,任何国家都对它保密。以前曾请教过一位苏联专家,他随口说了一个数值,为了加以验证,邓稼先他们先后进行了多次计算,费时近1年。然而9次运算的结果,都与苏联专家所提供的数据大相径庭,究竟孰是孰非?一时似乎难以找到明确的答案。为了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中央决定调第一流的科学家前来支援,全国都向原子弹研制工作开绿灯。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前来助阵,邓稼先感到非常振奋。他崇敬地称他们3人为“三尊大菩萨”。同时,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及熟练工人迅速地补充到研制队伍中来,他们不仅业务好,思想也好,政治上可靠。邓稼先曾夸他们是:“个顶个地棒!”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了研究工作更好地向前发展。经过进一步的验证,表明:邓稼先他们9次计算所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而苏联专家所说的数据则是错的。

1961年夏,中央要求加快原子弹研制的速度,争取不迟于1963年把初步设计方案拿出来。工作达到了极限,白天不够用,晚上挑灯夜战;一周6天干不完,连星期天也搭上。每一周都要开讨论会,不论是著名科学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一个个假想、猜测在争论中形成,他们造出了一系列在文献上找不到的公式,列出了许多异常复杂的方程组。而要解这些问题,同样远非易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称他们所计算的对象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尽管国家已把当时唯一的大型计算机安排给他们使用,可他们手里同时还使用着落后的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还有古老的算盘。

邓稼先和大家一起,不分昼夜地捕捉着原子弹的踪迹。困了,趴在床上打个盹,接着再算。有一次他伏在办公桌上睡着了,1米80的大个头,重心不稳,一下子摔在地上,可他竟没有醒,反而越睡越香。还有一次,他指导青年人写理论计算报告,讲完了之后,他自己却站着睡着了。

他全面掌握着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3个组的研究工作,又亲自领导其中的第三组,主持“高温高压下物质状态方程”的研究。当时,由于保密的原因,国外从不发表有关核材料的状态方程。而国内当时的条件,也无法去模拟出一个像原子弹爆炸那个瞬间的高温高压状态。邓稼先领导4个年轻人,绞尽脑汁,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推算。他指导科研人员先从已发表的其它金属材料的状态方程中,推出了低压区铀的状态方程。继而创造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外推法,由此求出了高温高压下核材料的状态方程,并巧妙地与低压状态的方程连接,得出了相当大区域内完整的状态方程,满足了理论设计的要求。在没有任何实验条件的情况下,推算出高温高压下核材料的状态方程,是邓稼先在原子弹攻关过程中科研上的重大贡献之一。

接着,中子运输、流体力学问题,一个个谜团相继被解开,开启原子弹奥秘之锁的钥匙终于找到了。

1962年9月,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诞生。1963年,原子弹总体计划完成,39岁的邓稼先在上面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的戈壁荒漠上,120米高的铁塔托举着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巍然矗立,从70公里以外的屏机场用肉眼便清晰可见。下午3时整,随着启爆零时的到来 一道强光闪过,一个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直冲云天,好像升起了半个太阳。数秒钟后,一声天崩地裂般的惊雷震撼长空,气浪奔涌,排山倒海,令人心魄悸动……

成功了!邓稼先与战友们像一股潮水似地涌出地下室,立刻响起了如雷的欢呼声。大家激动、兴奋地相互拥抱、跳舞,有的人甚至在地下打滚。邓稼先头戴护目镜,眼望那朵倚天接地、壮观无比的蘑菇云,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当天,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庄严而又兴奋地宣告: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下午三时,中国成功地在西部大沙漠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核大国对中国实行核垄断、核讹诈的历史从此结束了!中国试验核武器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3年9月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计划完成并上交中央专委后,中共中央立即指示邓稼先所领导的理论部,集中全部精力,投入氢弹的研制工作。

氢弹,又称热核弹,它爆炸时所需的高温 (高达1000万度)由原子弹的爆炸来提供,氢弹的威力则远远超过原子弹。1945年美国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威力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而1952年它试爆的第一颗氢弹的威力,则相当于1000万吨梯恩梯。一颗氢弹是足以毁灭一座城市。

和原子弹攻关的情形一样,研制人员进行民主讨论,群策群力。经过充分的酝酿与热烈的研讨,大家提出了好几种方案,邓稼先从中归纳出3个方案,由3位副主任带领,兵分3路进行计算。

1965年夏,于敏副主任带领一个小组奔赴位于上海郊区嘉定的中科院华东计算所,利用那儿的一台大型计算机进行计算。经过两个月的苦战,终于有了苗头。于敏立即拨通了长途电话,用隐语将这一喜讯告诉了邓稼先。邓稼先第二天就带人由青海经北京飞往上海。他们和于敏小组又干了1个月,通宵达旦地计算、分析、讨论,终于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方案。

1965年冬,氢弹的理论设计进入最后阶段。邓稼先组织大家反复分析技术难点,寻求解决的途径。他经常亲自进计算机房,晚上,或者在机房的地板上和衣而卧,稍事休息,或干脆彻夜不眠,跟几位副主任一起突击、苦战。终于,一套经过充分论证的氢弹方案形成了。这就是后来外国人所称的“邓―于方案”。

1965年底,中央批准了氢弹研制方案。

1966年5月9日,第一次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

1966年12月28日,验证氢弹原理的核试验成功。

以周恩来为组长的中央专委决定,按此理论方案,直接进行全当量的氢弹试验。

然而就在此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巨大干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一个有着强烈事业心、有成就的神经解剖学专家,同时又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党的基层干部,被造反派戴上“黑线人物”的帽子,人被揪斗,家被抄,两个孩子没人管……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里,也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成立了好几个“革命群众组织”,一些领导和老专家受到批判、打击,甚至一些有关核武器研制的重要机密也成为墙头“大字报”的内容。

此刻,邓稼先的心中只有氢弹。他实在没有精力顾及家中的变故,然而面对研究院中几派群众日益分裂,研制工作受到冲击的状况,他感到焦急万分。现在可正是最关键的时候,而且据说法国人也在加紧研制氢弹。邓稼先怀着一片赤诚之心,一腔热血,到群众中去进行反复说服、劝解,并召开了动员大会。终于,在 “抢在法国人之前造出氢弹”的口号感召下,邓稼先把陷于派性斗争的研制人员又统一到一起。有的人上午还是唇枪舌剑的一对冤家,下午便同操一部计算机算开了,有些老工人、专家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黑帮”等等,并被关了起来,邓稼先想方设法把他们“营救”出来,让他们又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就这样,研制人员暂时放弃了派别之间的矛盾与成见,平心静气、紧张协调地讨论、研究、计算,为氢弹研制作最后的冲刺。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世界又一次被震撼了。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惊呼:中国的氢弹爆炸“推翻了美国军事计划的时间表”。《每日快报》则称:“这使美国和俄国人都感到狼狈。”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的时间;苏联人用了4年,英国人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人用了8年零6个月;而当时经济技术条件还十分落后的中国,却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在这一使全世界都感到惊诧的纪录后面,饱含着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多少汗水甚至鲜血啊!

氢弹爆炸成功之后,“文革”的风暴已席卷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邓稼先的妻子被批斗、折磨,变得瘦弱不堪,奄奄一息。女儿还不满15岁,就下放内蒙的马梁素海边,当了一名军垦战士。二姐夫被诬陷为特务,造反派勒令二姐连夜给他们写材料。北平艺专毕业的二姐,擅长美术但不谙政治。面对飞来的横祸,她多日不能成眠,精神恍惚,因晚上忘了开窗,不幸发生了煤气中毒。邓稼先沉浸在悲哀和忧愤之中。

然而,更使他感到困惑、愤懑和痛心的,是核武器研制事业所遭受的劫难。曾经是国家最机密部门之一的核武器研究院,一时竟成了所谓的“小香港”、“小台湾”,许多留学苏联的科学家被打成“苏修特务”,留美的成了“美国特务”,没出过国的则被诬陷为“国民党特务”。一些曾为“两弹”研制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被迫害致残、致死,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核武器研制队伍,被自己内部的折腾弄得七零八落,元气大伤。西北某基地3次冷试验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所谓事故,又被林彪集团的某些人抓住大做文章。他们不问青红皂白,认定是理论部的“反革命”与“反动学术权威”在作祟。邓稼先等几十位理论部的负责人和科技人员被调到西北高原上的基地,为一些不明真相的工人群众所批判、围攻。林彪集团的那些人还粗暴干涉科学工作,对核武器理论设计方案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在强大的压力面前,邓稼先毫不退让。他深知,自己作为理论部主任,只要在技术方面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就有可能使无辜的同事受到牵连。他一方面坚决顶住,另一方面则主动接近工人群众,进行必要的解释。他还经常跟于敏等商量对策,决定采取稍微灵活一些的策略,对于无关大局的变动,可以满足他们。但关键之处,说什么也不能改!

1971年夏,正当邓稼先身陷危难之际,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第一次回国探亲。下飞机后,他开列了朋友名单,要见的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名单上报中央,邓稼先立即被周恩来总理点名从西北召回北京。不久,9月13日,林彪外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研究院的厄运亦告结束了。

1972年,邓稼先担任了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即九院的副院长。1979年,邓稼先又担任了九院的院长。地位变了,责任重了,可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对己严格待人宽,身体力行,勇先士卒。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开启有放射性剂量的密封罐时,他在;产品总装插雷管是最危险的时刻,他也在。他那高大的身躯和憨厚的笑容,成了现场工作人员的有效的镇静剂。

“干我们这一行,责任太重大了!”这是邓稼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次试验的成败,关系到几千万元的投资,几万人的工作,任重如山。平时每分钟心跳七八十下的他,一到试验场就高达每分钟一百二三十下,血压也直往上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提到嗓子眼上。”每次试验前,他都吃不好,睡不好,惦记着那比蛛网还要复杂万倍的控制、测试和监视系统的电缆以及仪器设备的成千上万个环节,唯恐哪一个环节会出什么问题。他时时刻刻牢记着周恩来总理所制定的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他深知,任何一个小问题或不起眼的隐患,都有可能酿成弥天大祸。

氢弹试爆成功之后,邓稼先继而带领科技人员致力于研制新的、实战性能更好的氢弹。在这一时期,邓稼先又在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许多关键的技术与设计都是在他的亲自参与下提出与解决的。

为了能用更精良的武器装备部队,邓稼先四处奔走,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加工车间。有段时间,他几乎天天都接触放射性物质,因而受到核辐射的损伤也就在所难免了。有一次,采用一种新型材料。第一次加工试验时,邓稼先和少数几位同志在帐篷里开密封罐看测试结果,不料这种新材料的性能十分好,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这样一来,原来的防护措施就不够用了,邓稼先他们一下子受到了超出允许剂量数百倍的辐射!

在我国已经进行的前32次核试验中,邓稼先亲自参加和组织指挥的有15次。人们都称他为“福将”,因为凡他主持的重大决策,均无一失误。然而,为能有这样的成绩,邓稼先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冒过多少次风险,又受到过多少次超剂量的核辐射,谁能数得清?

只要到了试验现场,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无论是否需要他亲自出马,无论是不是他的责任,他都感到义不容辞。他已超然物外,常常忘了自己是一个大科学家,是举足轻重的研究院院长。他只想着要弄清疑点,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尽量避免可怕的祸患。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中,出现了一个偶然事故。为了查明出事地点与事故原因,先派出100多名防化兵前去搜寻,但始终没有找到。考虑到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邓稼先决定亲自去找。在场的同志们都反对他去,基地的司令员也出来阻挡,说:“老邓,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的值钱!”但是邓稼先没有听从战友们好心的劝阻,他决定立即上车。车开到事故地区的边缘,邓稼先要汽车停下来,他自己下车独自前往危险区查寻。他对坚持要与自己同行的一位副部长和司机大声喊道:“你们站住!你们进去也没有用,没有必要!”事故终于查清了,事先推测的、出现严重后果的可能性也排除了,可邓稼先自己却遭受到难以数计的放射性钚辐射的伤害。几天以后,邓稼先回到北京住进医院作检查,结果表明,他的尿液里有很强的放射性,白血球内染色体已经呈粉末状,白血球的功能不好,肝脏也受损。几乎所有的化验指标都是不正常的。这次事故是邓稼先健康状况的一个巨大转折,如此强烈的核辐射对身体的伤害是现代医学水平所无法补救的。对此,邓稼先自己当时很可能也意识到了,他很可能已经预感到自己剩下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因而,从那以后,他更加拼命、忘我地工作,更加珍惜宝贵的时间。

在生命的最后数年,邓稼先醉心于新一代核武器的研制,为我国新一代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因此而耽误了自己的病体。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邓稼先还不到60岁,以他原来的体质而论,仍是年富力强之时。然而,事实上他却迅速地衰老了。工作之余,和同事们一起爬山,他会突然精疲力竭,举步维艰,两个人架着他也挪不动步,只好半路折回。开会时,狂跳的心脏竟会高达每分钟120多下。他变得怕冷了,穿得和别人一样厚,可有时竟会冷得缩起脖颈。

1982年的一次地下核试验开始之前,当核装置下到数百米深的地下竖井中后,一个信号突然测不到了。邓稼先沉着冷静,组织大家商讨解决的办法。从深夜一直讨论到清晨,最后作出了就地解决的决定。邓稼先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和研制人员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来到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的井口,和大家共同奋战,直到故障排除。试验成功了,邓稼先却因劳累过度而晕倒了,血压降到了零,脉搏也摸不到了……抢救了整整一夜,他才清醒过来。

1984年底,邓稼先又指挥了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最后的一次核试验。试验之前,他经常莫名其妙地拉肚子,并且带血。有时,他虚脱得连路也走不了,要别人架着他才能前行。邓稼先以为是痔疮一类的毛病,没有引起注意。然而,谁都不知道,可怕的癌细胞此时已悄悄进入了他的肌体。

1985年7月,邓稼先从基地来北京开会,不知怎么发现大便困难,肛门痛得坐不下来。在妻子的一再催促下,他利用会议的间隙来到301医院看病。原本他想拿点润肠通便的药物就走,不料医生经过仔细检查之后惊诧地问道:“为什么现在才来?”邓稼先被强行留下住院作进一步检查。8月6日,检查结果表明:他患了直肠癌!

8月10日,邓稼先做第一次手术。天刚破晓,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就来到手术室外守候,核工业部部长及许鹿希教授也来了。手术之后的结论是:“癌症属中期偏晚,已有淋巴结及周围组织转移,预后不良。”

消息传开,人们都惊呆了。上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核工业部,下至核武器研制的各个部门、单位,邓稼先的老同事、老同学、亲朋好友,无不为他的生命与健康而感到深深的担忧与牵挂。中央军委首长命令301医院:不顾一切代价挽救邓稼先的生命。张爱萍将军亲自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手术时一直守候在手术室旁。医院成立了专门的治疗小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到医院探望、慰问……面对无情的绝症,邓稼先却显得十分坦然与冷静。他一再叮嘱组织上不要再为他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与浪费,并一次也没有吃为他专门安排的伙食。他只有一个念头: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党和人民再做一次最后的贡献,把没做完的事,尽可能做完。

手术后第四天,他就忍着伤痛,用颤抖的手给研究院写信,让人送来书、材料,还让人借来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的杂志,一有空就靠在床头翻阅。当他慢慢地能下地行动以后,便请司机悄悄地把他送到王府井外文书店,自己去找书。

经过一段治疗,由于白血球数目太低,血像太差,治疗必须中断一段时间,医生同意他回家休养。回家以后的邓稼先,深知属于自己的时间已非常有限,更加倍努力地抱病工作。他几次找于敏等长谈,从世界局势,谈到我国核武器发展的方向。几次讨论之后,他们决定把一些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想法写成书面报告,向中央作出建议。

邓稼先还开始写一本理论物理学的专著。以前,为了培养年轻人,他曾编写过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而聚心爆轰理论等许多讲义。这次他找了一位合作者,想把这本关于群论、量子场论的专著写成几十万字的大部头著作。

他还惦记着研究院的工作,1986年春节前夕,他特地约一位从基地来京开会的同志来家谈工作。

邓稼先从容地向生活告别。许多老同事的家,他一一登门拜访。以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无限留念地前去重游……

由于病情恶化,邓稼先再度住进了医院。1986年3月29日和5月16日,他先后动了第二次、第三次手术。

第二次住院之后,邓稼先预感到来日已经不多了。他对妻子说:“我有两件事必须做完,那一份建议和那一本书。”他拖着手术后极其不便的病体,忍着难以想象的剧痛,以超人的毅力,坚持查阅资料,和于敏等反复推敲报告的内容、提法与措词。经过反复讨论,反复修改,终于完成了这份极其宝贵、重要的建议,把它交给了中共中央。而他自己的那本专著,却只写了两章不到,约七八万字。

1986年6月15日,国务院代总理万里去医院看望邓稼先,并告诉他国务院决定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两天后,授奖仪式在医院的病房里举行,邓稼先服用了加倍的止疼药。在接受了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授予他的奖章和证书之后,邓稼先艰难地作了生平最后一次发言:

“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部分应该做的工作,只能作个代表而已。”

党和人民所做的一切都没能够挽救邓稼先宝贵的生命,在癌细胞和放射性的双重夹攻下,他全身各处大出血,终致不起。

1986年7月29日下午1时50分,邓稼先在妻子、儿女的守护中长眠,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耗尽了最后一滴血。

他最后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噩耗传出,张爱萍将军赋词痛志哀思:“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并亲笔写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著名题词。

}

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最新20篇,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的书有许许多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等。其中很多文学作品都特别的优秀。今天,我也要向您推荐一本好书,它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从小时候看的绘本、白话文版到现在看的文言文版,令我最着迷的还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文言文版。原版书籍初读时虽有些生涩,但贵在它的情节描写十分详尽,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尤其是大量的语言、外貌、动作描写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比喻、拟人、古诗的引用在文中作者也是信手拈来。

巜三国演义》是一本明清时期的小说,他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英战吕布、连环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等。拜读过后,虽时隔已久,但各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仍让我历历在目。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属“三英战吕布”:吕布率领大军,打的曹们节节败退。再一次对阵时,吕布又连败好几位将领,面对如此勇猛的吕布,战士们胆战心惊,最后还是由刘、关、张三兄弟联手上阵,与其大战了百十回合,最终才打得吕布驾着赤兔马仓皇逃窜。

成王败寇!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刘备的不耻下问……我为书中的英雄们时而肃然起敬,时而抚事叹息;时而兴高采烈,时而又是悲伤至极……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怎么样,听完我的介绍后,您是否也喜欢上了它呢?

一对命运悲惨的黑叶猴母子,一场惊心动魄的王位争夺战,一段代代相传的残忍规矩,一份生死相依的珍贵感情。让我们走进沈石溪的《王妃黑叶猴》,去感受那令人心动的故事吧!

这本书是由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次出版,它属于儿童文学类长篇小说。

故事中的丹顶佛儿是个苦命的雌猴,它原来的布朗猴群因为遭遇花钱豹的袭击而毁于一旦。年轻的丹顶佛尔带着爱子血臀想投奔到云雾猴群。但是,当他看到怀里的血臀时,却又迟疑了,因为他心知肚明,每个猴群都有规定,凡是投奔者中有雄猴都必须杀掉,除之后患。而血臀刚好是只小雄猴。最后,她还是决定走进云雾猴群。因为离群生后更加艰难。自从她走进了猴群,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惶惶不安,不敢离开血臀半步,否则儿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大公猴杀害。

后来她明白了,如果不把现在的猴王金腰带推下猴王宝座,就永远别想过太平日子。于是,她费尽心思地鼓励现在的”二王”白猴子公猴去攻打猴王宝座。终于,在王位争夺战中,他取得了胜利。成了猴群的首领,血臀也摘掉了"死球猴"的帽子,而丹顶佛也一跃成了王妃,结束了低三下四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生活不可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有一些我们不想遇到的事情,总是会不请自来,每当这时候,就要像丹顶佛那样,不肯退缩,不要气馁,要改变心态,迎难而上。记得六小龄童说过: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或许我们会”山重水复无疑路,”但只要能笑对磨难,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的大脑才不会空空如也。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富含知识的书——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医学分册》。

这本书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主编是肿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十分有名。

书里面富含了许多知识。如人体的各种问题,人成长的过程,一些严重的疾病,医生的诊治,疾病的预防等。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心脏与癌症了。从书中我知道了运动时人的心跳会加快,是因为其代谢活动比安静时要强,并且知道了多运动对身体是有益的。从“疾病”板块中我知道了人一生中患癌的可能性极大,以及癌症是由病变的细胞产生的,还有预防癌症的方法。

这本书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说明文语言十分准确。如,在介绍胆结石时有这样一句话:“急慢性胆囊炎常导致恶心、呕吐、胆绞痛、上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同时也是胆囊结石的始发因素之一。”其中的“常”字用得特别好,它说明了急慢性胆囊炎中大多数的病症,而不是说一定就会有以上的情况。可见此书的编委和审稿专家在编辑的时候是多么仔细。

虽然这本书中知识有点乏味,但是精美的图片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像在“成长”这一板块中,就用了彩色的图片来说明女性子宫的结构和精子与卵子的“相遇”过程,让我更清楚地知道了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如何判别中药的真伪、优劣?华佗真会刮骨疗毒吗?你还想知道这些以及更多医学问题的答案吗,那就赶快来看看这版《十万个为什么》吧!

你知道德国的以前是怎么样迫害坚强的犹太民族的吗?以前,我只听过,并不知道犹太人被害得有多惨。但是,看了《像自由一样美丽》这本书以后,我就知道了犹太人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这本书前面七十三页讲的都是迫害犹太人的那段历史:认为只有德国白人、日耳曼人才是强者,便开始了对“弱者”——犹太人的迫害。首先是剥夺犹太人的各种权利:不能去剧场、电影院、公园,又冻结他们的存款。慢慢地,又不让他们买各种日常用品,吃苹果都违法。犹太孩子不许上学,不能打电话,必须戴上羞辱性的标志……可是,比起后面来,前面的几项都不算什么。

犹太人一个个被关、被骗、被抓进了集中营。书里主要写的是一个叫特莱津的地方,犹太人被关在里面,受尽折磨,却要在国际检查人员来的时候,伪装成”犹太人的天堂”。但是,即使在这样恶劣的处境下,犹太人仍然画了许多画,偷偷地保留下来(画作复印件和作者简介在书的第二部分)。用作者林达的话说,就是“像自由一样美丽”。

在那些画作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十一岁的哈娜·科赫诺娃画的《特莱津的房子》:绿色的草地和湛蓝的天空之间,一座小小的红房子,正冒着袅袅炊烟……特莱津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可是她的画作竟然如此生动!这美好的意境!令人大吃一惊。

接着往下翻去,那些美丽的画和诗一个个映进我的眼帘。真是令人惊讶,犹太人在这样的遭遇下都能留下他们的文化!这是多么不懈的追求啊!

《像自由一样美丽》这本书,使我感受到犹太人的苦难和伟大。现在,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也去看看这本书哦!

书,是知识的海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老师的教导指点下,我也渐渐的爱上了阅读。最近,我就读了几本好书,有《鲁滨逊漂流记》、有能七十二变的《西游记》、还有为民除害的《哪吒闹海》,但是我最喜欢的书就要数帮助百姓战胜邪恶与困难的《哪吒闹海》了。

本书是一个中国神话故事。在书中哪吒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是百姓的小英雄,同样也是百姓的好朋友。这本书是在过年的时候我爸爸送给我的,当我爸爸把书拿到我面前时,我就知道我脑海里的知识海洋又要多一位成员了。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便天天读这本书,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越读越入迷,到了最后我连玩游戏的时间也都用来读这本书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它的中间部分,讲的是哪吒从刚开始不被百姓所接纳的怪物,到最后为百姓们战胜困难换来太平的经历。一天,正当百姓们有的在河岸钓鱼,有的在划船看风景,还有的在河边散步说话聊天……,突然,海面波涛汹涌,一个大浪袭来,害的不少无辜百姓们活活的被淹死。哪吒一看怒发冲冠,原来是东海龙王的儿子又来海上惹事、捣乱来了!哪吒心想也来捣乱也就算了还害了那么多百姓们,实在是不能忍!然后哪吒找来了两件法宝,分别是:风火轮和三尖枪。他带着风火轮和尖枪一下子跳进了海里,三太子见哪吒向他进攻拿起斧头就向哪吒扔了过去,哪吒一个转身扑向了三太子,一枪直接把三太子打倒在地,三太子看情势不妙,很不甘的逃走了。后来,龙王知道了非常生气!就自己去对付哪吒。哪吒看龙王亲自来对付自己也毫不示弱,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坚强意志及过人本领,最终战胜了龙王,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东海龙王家族成员再也不敢胡作非为,百姓们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

那么同学们看了我对《哪吒闹海》的叙述,感觉这本书怎么样呢?我觉得哪吒不怕困难,乐观向上,乐与助人的精神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本书也确实值得一看……

一本好书可以愉悦人的心灵,好书如同好茶,滋润你的心田;好书如同好酒,浇走你心中的忧愁。今天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这本书叫做《童年》,它的作者是高尔基,一提到童年,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几个小伙伴下河抓鱼、做游戏,但这本童年讲的却不是作者童年的愉快,而是作者小时候悲惨的经历。

《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在阿廖沙3到11岁间,他见到了外祖父的专横暴躁,外祖母的仁慈温柔,两个舅舅的不争气,以及小茨冈的乐观、淳朴,这本书生动的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通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父家时,又接触到一种小市民的社会生活,而这个阶层的人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厌恶,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未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的所有内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如此,让人有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想到阿廖沙,再想到我,心中会不觉地羞愧,阿廖沙比我还小一点,可我却不能像他那样,从今天起,我也要向阿廖沙学习。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然在我们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生出无限感慨。去读一读《童年》吧,我相信他会带给你一段不一样的故事。

推荐一本书——《千万个为什么》

同学们你们知道飞机为什么会飞呢?你们又知不知道电话为什么能够让距离遥远的人互相通话呢?又知不知道电脑为什么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在电脑上见面呢?如果你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就可以买来看看吧!

这本书的名字叫《千万个为什么》,里面有科学、地理、历史等。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知识非常有趣,每一页都有彩色的图片,如果你遇到不会的字,就可以看拼音,学会多一些新的字,还有箭头为你分辨方向。

我完整地看了这本书,已经有三次多了,不过还是看不厌,因为它的文章并不长,还会去举例子说明,写出解释,即生动、形象,又让人明白,学懂。不但止有这些,里面还有许多关于科学家的资料和名言。例如,成功是靠百分之一百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努力才会取得成功。

有一次,我随便打开一页,就翻开了电话这课,我带着话筒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的这个问题认真地读了起来。当我读完了以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知道其实电话是由四

位科学家共同研究而成,但是如果没有了苏格兰的贝尔先生把螺丝扭动了四分之一,就不会在1876年诞生了。电话是靠电流才能变出声音,话筒里有一块轻薄的碳板,声音会让话筒里面的碳板产生振动,以促进电流产生强弱的变化。电话的原理就是这样,是不是又简单有能让人明白。

同学们,你们想多懂点课外知识吗?想就看看这部书吧!这本书既有科学原理,又有大自然的奥秘。我想这部书里面的精彩内容一定会非常吸引你们的!

说起来你也许不相信,这本书是我的一个学生推荐给我看的,今天我也推荐给更多的孩子们读读。

这是一本推理小说,作者是美国儿童作家辛西娅·沃伊特,本书曾获得常青藤国际大奖。与以往我们看到的推理小说不同的是,这本书语言朴实,娓娓道来的感觉仿佛在听一个人讲述着她的故事。

主人公琼是一个不满十三岁的女孩子,从小跟着姨妈长大。十三岁那年被蒂尔先生邀请去收拾整理他家阁楼里的文件。于是故事就从此打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血腥的场面描写,没有恐怖的`推理情节,文章充满生活气息。最重要的是,在朴实无华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美丽。

作者对文章中的伊诺克·爱德华(琼的亲舅舅)的描写非常成功,在描写其狡诈自私的同时,处处都表现出作者包容的态度。看着心中总有一股暖意。琼的母亲是一个受害者,父亲为了保护她,把她送给了相对安全的姨妈抚养,在那里,琼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对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考,成了一个有自己理想的独立的女孩。这样的主人公性格实在是值得我们的孩子效法。现今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物质的欲望要求极高,对周围弱小事物没有太多的关注。这本书刚好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本书的价值在于阅读时给予的快乐,合卷时的沉思与感叹,当然还包括潜藏在内心深处要求改变的渴望。很喜欢这本书翻译的风格,文章保留了很多环境描写的细节和作者内心活动的描写,每一处都如清新淡雅的小花点缀在小说的文字中,让人如入花丛,心旷神怡。

阅读是一件极美好的事,深入阅读需要孩子用每天固定时间来好好品读文字,不必贪图快速,但求日积月累极少成多。愿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阅读,在最美的年龄读最美的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好书,相当于一次愉快的旅行。这学期,我阅读了许多有趣的课外书籍,认识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可爱、善良的爱丽丝;唯利是图的巴伯兰……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还是《吹牛大王历险记》。

这本书是我在新华书店里买的。有一次我去新华书店里买书,它精美的封面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便翻看着它,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惊心动魄,使我爱不释手。所以我决心要将它买回家。

一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的看起这本《吹牛大王历险记》来。其中主人公敏希豪森男爵是一位勇敢的冒险家,它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冒险故事,比如:骑着老鹰在天空上翱翔;一口气喝了18桶葡萄酒;提着自己的脑袋作战等等。有一次,敏西豪森男爵一不小心掉进了一条大鱼的肚子里,出不来了。看到这儿我很担心,米希豪森男爵该不会死在大鱼肚子里,再也出不来了吧?但他没有,他极其地镇定,冷静地思考着逃生的办法。突然,他急中生智,像孙悟空一样在大鱼肚子里上蹿下跳,闹的大鱼浑身疼痛,张开嘴巴,叫苦不迭。趁这时候,敏西豪森男爵往外猛冲,顺利地逃了出来。我不禁心里暗暗地佩服他了。平常我遇到了危险,只会扯着嗓子大喊大叫,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他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临危不乱,冷静地想办法。跟他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因此我决定要向他学习,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吹牛大王历险记》是一本闻名世界的好书,里面有着许多的精彩故事,如果你还没阅读它的话,那你就赶紧去阅读吧,它会带给你无穷无尽的快乐!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0

“马小跳一心想做伟大的人,他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这样,秦老师在马小跳的眼睛里,一天比一天漂亮起来。”想知道这是出自哪本书的语段吗?让我给你介绍吧!

这本书叫《淘气包马小跳》由浙江儿童少年出版社出版,它的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她是成都人,十九岁开始童话创作,她还当过七年小学老师,七年儿童读物编辑。现在她出版的童话、儿童小说、散文,已成为畅销图书品牌有《笑猫日记》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杨红樱童话系列》等,总销量超越了七千万册!被誉为“中国童书皇后”曾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的荣誉。

这本书的故事内容丰富,人物个性鲜明,封面也引人注目。一张窄小的床架在一张红红的飞翔着的毛毯上。显得十分神奇。语言也很简洁幽默,比如:他的爷爷几乎翻烂了一本新华字典,才取出的一个好名字。当我读到这里时,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取个名字能有多难啊!马小跳是一个有情有义、敢做敢为,对朋友赤胆忠心的人。但他经常遭受朋友的背叛,他经常遭受朋友的背叛,他常常在办公室里垂头丧气,一走出来便是欢天喜地。看到这儿,我不禁有些同情,这个活波可爱的马小跳。马小桃的爸爸与众不同,他也爱玩,不仅是能跟马小跳玩到一起的伙伴,还是马小跳成长路上,为马小跳排忧解难的知心朋友,一次还玩身份互换儿子当爸爸,他当儿子。有这样一个爸爸太棒了,能懂你的心思,还能和你一起开心地玩耍。

听了我的介绍,你想看吗?快去买一本吧!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1

《最后一课》是《磨坊信札》《星期一故事集》的故事合集。这些作品文字干练简洁,构思新颖,浸润了作者都德强烈的爱国热情。

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情节。本小说集所包含的短篇小说,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尤为突出。比如《最后一课》,讲述了普法战争中法军战败,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让普鲁士,普鲁士军队下令,这两个地区只准使用德语。这一天,贪玩厌学的我十分内疚,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作品中有一句十分深刻的话一个民族沦为奴隶,只要牢牢掌握自己的语言,就等于掌握了监狱的钥匙

又比如《小馅饼》一文,讲述了沦陷的小城中送馅饼的小男孩被一支漂亮盛大的节日队伍吸引,卷入了人流。没吃到馅饼的波尼卡尔先生勃然大怒,匆匆出门,没想到被当成可疑分子被捕,经过一天的颠沛流离,他竟意外碰到了送馅饼的小男孩。本文揭露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嘲讽头脑不清的士兵。

这些文章都从小处着手,如小馅饼、编故事让祖父康复、将军打台球,但最终都会揭露社会现实,并予以批判。

但这节课的重点是,看一本书,如果作者干过编剧,故事情节要好看,需要有人物服务于剧情;而如果是塑造人物的话,那么就要用大量剧情来铺垫,需要剧情服务于人物。

来,现在就让我来理清一下人物品质吧。

举个例子,《柏林之围》中的茹沃上校,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写他听说拿破仑战败后突然中风的情况,写出上校的忠诚、爱国,也通过人物,反映出当时巴黎的惨败。

我认为,一篇小说,要读重点,如果是塑造人物,就要细细读情节,好更加准确地了解人物,如果创造情节,也要看看人物都干了些什么。所以,一篇小说要在情节中品人物,通过人物反映背景、情节设置。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2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真实感人的小故事,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其实都源自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爱!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虽然我知道无法用准确的是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全书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朴素平淡的语言,平凡的人物。比如:卖菜的妇女、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其中有好多是我们的同龄人,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看见比他小的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他还是个同情弱小、能为朋友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痛斥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他非常爱她的母亲,在母亲生日那天,他给母亲写了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这是多么可敬的一个孩子呀!还有为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被车压碎了脚骨头的洛贝谛;还有那个既热爱学习,又热爱劳动,把劳动当做娱乐,善于利用时间的可来蒂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这是因为他们的爱,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读了这本书,我终以体会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学会宽恕别人,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时候也应该力地去帮助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但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会永远充满爱!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3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方面的书籍,今期在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栏目的影响下对国家文物越发感兴趣,为J更好的了解这些文物,探究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我就买了一套关于文物知识的书——《大中华寻宝记》系列图书。今天,我就把这套书介绍给你。

这套书的作者是孙家裕,出版社是21世纪出版社。大中华寻宝系列图书共34册,以23个省,四个直辖市,五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为创作背景,将全国各地的地理风貌,历史遗迹,文化艺术,物产资源等知识内容,巧妙地融进故事情节中。

我向你推荐这套书的理由有两点:首先,这套书以精彩逗趣的漫画为表现形式,以紧张刺激的寻宝故事为线索,带领我认识祖国的大好山河,做了一趟纸上旅游。这套书在每个章节后都附有简明的,各地区的文化、风俗,食物等,生动有趣,不仅能拓展我们的世界,而且对我们的地理,历史以及中国文化方面的学习有所帮助。其次,大中华寻宝系列图书中国风元素浓郁,每一章节后的知识点也凝聚了作者与编者的匠心,他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大量实物图片与文字资料相结合,对历史文化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通过阅读这套图书,我不仅被作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更重要的是我获取了大量的关于各个省市文化的相关知识。他让我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也让我越来越热爱中华文化,越来越自豪我是中国人。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套图书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一起进步吧!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4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叫《DK儿童人类历史百科全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_年翻译出版的中文版。全书共320页,虽然厚得像块板砖,你可别被它吓到,它读来让人津津有味。书的作者是彼得·克里斯普、乔富尔曼和苏珊·肯尼迪。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本书都讲了什么吧!

打开这本厚厚的书,仿佛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它叙述了从公元前650万年一直到公元20_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书中配备了1500多幅珍贵图片,从各种雕塑、工艺品,再到文字、工具和照片,栩栩如生,装帧精美。

下面,请随着我的视线来到第74页,这一页主要讲述了哈德良长城。这是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的城墙,长122公里,其中大部分至今依然存在,但它与中国的万里长城相比,简直就是弟弟的弟弟,就是芝麻与西瓜的比例。

跟着时间轴往前走,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发明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与现在的相比,没有踏板,没有链条,是靠人的双足踏地前进的,车身是木制的,用前轮控制方向,类似于我以前玩的滑行车。

随着时间轴来到1970年,我看到了一台由索尼公司出品的便携式随身听,这是一台长方形的机器,往里面装入磁带后,就可以播放音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听自己想听的音乐。

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对以前的历史更有了粗略的认知,我介绍的只是这本书的冰山一角,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我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吧!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5

《一分钟物理》这本书是我在寒假看的。书解决的我这样的小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疑惑又不知道该问谁的问题。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生活中碰到许多奇葩的问题,像为什么下雪后会感觉很安静?为什么纸张粘了油会变透明?这类奇奇怪怪问题。你十分想知道答案,却又不知道问谁。这本书中,专门为大家答忧解难。

这本书对中小学生十分有用,看后我觉得获益匪浅。

《一分钟物理》里有一个人,也就是物理君。专门来解答大家的问题。

物理君讲得十分简洁、明了,也讲得十分清楚。比如说为什么纸张粘了以后会变透明?物理君物理均用了不到200个字,便解释得十分清楚。不仅是讲解了这个问题,还还讲了一个与这类似的问题,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印象。

物理君还十分幽默。毕竟这些文字过于枯燥,没点搞笑的地方,还真的不能让人引起兴趣。就随便拿几个地方说吧,有一个问题叫下雨时打电话真的能引来闪电吗?物理君就开了一个玩笑:唯一的尖端效应恐怕来自你自己的身高。还有一个就是:家里钱太多会引来闪电。

这虽然是一本科普书,但也会有一些精妙的句子。像嗯,是在减慢,日子终于可以过得慢一些了。当有一天地球相对太阳潮汐锁定完成,那将出现一天与一天的时间相等的情形,那就真的是度日如年了。看到些句子的时候,我真的感觉是读了文学名著了。

这本书中不仅只是幽默的文字,还有许多火柴人图片。每张图片都十分有趣,上面基本都是画着各个问题的重要部分。这可以更加加深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印象。

看了这本书后,我平时想到的许多奇怪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6

忍不住赞叹。这本书很短,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虽短,却惊喜连连,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本书是让-克劳德。穆莱瓦创作的。他于1952年生于法国奥弗涅。他在从事了几年教师后,投身戏剧事业。1998年,出版了自己第一部小说《刀疤》,得到一致好评后出版了这本《罗伯特的第三次报复行动》,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本书曾获得法国2005年团结奖、比利时贝尔纳。维尔拉奖等。讲述了一个关于童年的淘气与恶作剧的故事:

罗伯特教师一退休,就找出学生名册,酝酿起自己已经想了37年的报复计划。他选了三位极不听话的学生:勒康、吉约姐妹、马赛克毛毛。这几位可谓是淘气鬼中的淘气鬼,每个人都曾让罗伯特痛不欲生,却让你看到这些故事暴笑连绵,真可谓乐及生悲。而那三次报复行动,每一次计划周密,且充满了让人意打不到的笑料。

勒康高级餐馆中乱得一塌糊涂的晚餐,尤其是大狗布鲁的精彩演出,让人不禁笑翻在地。

吉约姐妹在开美容院派对上,垃圾雪崩,和最后落下令人搞笑的

好了,不能讲了,要留点悬念才好玩嘛!最后一个故事也定让你笑出口水,但结尾却让你暖心。

对了,给你们分享一篇习作,叫《有一次你成功地捉弄了一位成年人,你因此而觉得很娇傲》。

这件事情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冬天,天气很冷。为了这个恶作剧,我请我的哥哥帮忙,但是他不肯。被我捉弄的人叫特雷博女士,她是个又瘦又小的女人。我在厕所的地上放了炭火。当特雷博女士走进厕所的时候,她烫到了脚,但是身体的其他部分都没有烫到。然后她穿上所有的衣服接着她穿上所有的衣服走出去。一小会儿,我对我的恶作剧并不感到很自豪我也不希望下次再玩一次。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7

今天,我和妈妈读了爷爷叶圣陶写的童话《草房子》。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和妈妈都被文章中的稻草人感动了。我陷入了沉思。

这个童话是关于一个稻草人在河边的稻田里看到的和想到的。农夫自己做的稻草人非常尽职地守护着稻田,并在夜里目睹了三场悲惨的悲剧。一个是稻田里的稻子被小蛾子毁坏了,这使得失去丈夫和孩子的贫穷的农妇们感到悲伤和绝望,但是稻草人却无法阻止它的发生。第二,渔夫的妻子不喜欢她生病的儿子想喝茶。第二天,她在河里钓鲫鱼做粥。她很难抓到一条鲫鱼,但是鲫鱼向稻草人求助。稻草人同情渔夫的妻子,也同情鲫鱼。她不知道该怎么办。稻草人看见了,但忍不住。

《稻草人》是一个童话,但它非常真实。爷爷叶圣陶在旧中国亲眼目睹了这些人间悲剧,这些悲剧是通过稻草人的眼睛表现出来的。稻草人是多么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但它无法帮助这么多穷人。它只能焦虑地摇摇扇子,流下悲伤的眼泪,最后绝望地倒在地上。

《稻草人》的语言是如此简洁、简单、委婉、感人,充满诗意。作者写道,稻草人希望水稻有个好收成,并让“皱巴巴的脸像一个干橘子”的老太太微笑。在稻草人看来,它比星星和月亮的微笑更可爱,更有价值。作者还写道:他看到小飞蛾飞去破坏水稻。他想把他们赶走,但是他不能动。"他的身体就像一棵树,埋在土里,他不能前进半步。"这些词是多么详细和生动啊!

《稻草人》带给我无限的阅读乐趣。我喜欢简洁明了的语言,稻草人的善良和同情深深打动了我。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8

书像一位老师,教我学到很多知识;书像一艘小船,带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书像一盏航灯,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读书使我受益匪浅,今天我要资源共享,把《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这本书的主人公金铃,是一个六年级的女孩。中不溜儿的成绩、要命的粗心。她也有优点——爽气、大方、同情并帮助弱小者。这本书词句优美、情节曲折,是一本很好看的书,也是一本很多人都在读的书。

金铃六年级,马上就要毕业了,她没有上进心,学习也不在状态。她的语文成绩还算不错,作文写得时好时坏。她的英语听力很好,英语老师也很喜欢她,但她答卷很粗心,一张卷子不到十分钟就能做完,老师一看就失望了,不是首字母没大写,就是空了题,实在是太粗心。数学更是一般,说来也怪,她做卷子只错计算题,不错大题,这只能说明她做计算题从来都不在状态。对于金铃的成绩,她的妈妈非常着急,千方百计地帮助她提高,同时,也给金铃造成很大的压力,她甚至想变成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那样就不用学习,可以清闲、悠哉地过日子了。通过金铃和她妈妈的故事我想说两句:当下的孩子其实挺不容易了,我们都想做个好孩子,请家长在关注我们学习成绩的时候,也尽量让我们快乐学习,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之所以把《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是因为这本书既适合小孩子看,也适合家长看。让我们共勉,对待学习,切不可拔苗助长。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上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书的海洋吧!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19

从小到大,我也算的上读过不少书了。最吸引我的一本书,不是幼儿园读过的绘本,也不是小学从图书馆借阅来的书籍,而是爸爸给我从书店里买的一本书。

书的名字叫《万物皆数》,显然对于并不擅长数学的我拿到这本书可谓是谈“虎”色变。刚拿到手,我就像摸到烫手的山芋一般,把它冷落到一个昏暗的角落里。

可是,为了不辜负爸爸对我的一片好心,最终,我还是决定捧起这本书认认真真的看一遍。

物怕比,人怕比,书当然也怕比,刚看了这本书的开头,我就立马丢下了无味的《米小圈上学记》,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

书里大概讲了:数字的行程、几何的道理、定理时代、圆周率、零和复数、三角形、虚数的世界、数学语言还有测算未来。

每读一本书,就像交到一位好朋友。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读了《万物皆数》我就像交到了一位数学家朋友。他就像一位家教,带领我向数学这片迷雾去探险,我永远相信这片迷雾中隐藏着无法抵达的神秘大陆。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认真地做着卷子,时间还早,我已经将卷子写完。此时的我已经从不喜欢而转变到了喜欢数学,所以我的卷子做得如此之快。才用了30分钟,我就已经将卷子写完,并且检查了一遍。

忽然间,我想起了在书上看到的检验方法,我变换方法,把四则运算运用的有理有据,然后我用弃九法,验算带九和九的倍数的式子,在短短几分钟内,我已经将卷子上上下下查了一遍。

就这样,我的数学成绩从八十多提高到九十多,直到近乎满分。

不是音乐家也能欣赏音乐,不是大厨也能做好一餐饭,不是数学家也能享受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万物皆数》这本书,不单单只是一本书,对我来说,它更是一位良师益友。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20

我是小书迷,最近迷上了一本书——《神奇校车之追寻恐龙》,因为我很喜欢恐龙。

读这本书,我学到了许多恐龙知识。书中讲卷毛老师带着学生坐着神奇校车,到恐龙化石发掘现场去参观。后来,这辆神奇校车带他们去追寻恐龙的生活足迹。他们先来到三叠纪晚期,那个时代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恐龙:腔骨龙、植龙、板龙等。之后他们又来到侏罗纪晚期,这是巨型恐龙最多的时代,像雷龙、异特龙、霸王龙等。

从书上,我知道了一种动物或植物中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后,这种动物或植物就灭绝了。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的1600倍。我还知道了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是: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恐龙生活的时代是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在白垩纪突然灭绝。

读了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恐龙的知识,还有很有用的记笔记的方法,简单又清楚。我以后也要学习记这种笔记。

这种到实地身临其境、能看得到摸得到的学习,真实有趣,我很喜欢。我还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我们不一样。学生在学习恐龙之前,是有家庭作业的,他们先自己收集整理了各种资料:恐龙生活的时代、恐龙知识大集合、巨无霸恐龙、植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之后再去到恐龙时代,同学们就能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弄清楚,把不确定的弄明白,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读到这儿,我恍然大悟,其实老师让我们课前预习,不就是这个道理嘛!还有,我们学校的走读研学活动,不就是去实地实践体验吗?

这本《神奇校车之追寻恐龙》真的很精彩,买回家我就爱不释手。喜欢探险喜欢恐龙的的同学,赶紧去阅读阅读吧!

推荐一本书小学作文最新20篇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1年生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