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矿物的交代变化?

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或储层)

储层的两个基本特性:孔隙性;渗透性

1.按岩类: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特殊岩类储层(岩浆岩、变质岩、砾岩、泥质岩等)

2.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型、裂缝型、孔隙裂缝型、缝洞型、孔洞型、孔洞缝复合型。

(三)什么储层是非常规储层(特殊储层)?

不同于常规均质孔隙型砂岩储层

1.岩性非常规——碳酸盐岩、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等

2.储集空间类型非常规——非纯孔隙——有孔隙、裂缝、溶洞——非均质

3.电性特征非常规——特别是低阻油气藏

(四)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核心:孔隙空间结构,即孔隙、溶洞、裂缝的发育特征及组合状况

(五)非常规(碳酸岩)储层测井评价基本任务:

(1)找储层:储层在哪里、什么类型、是否有效

(2)找油气层:储层含什么性质的流体

(3)评价油气层的好坏:储层的储集物性条件如何

(4)储层多井对比与横向预测:什么地方还有好的储层

(六)碳酸盐岩由那些矿物、岩石组成?各自的主要物理性质?

碳酸盐岩岩石成份:主要成分(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岩盐)构成岩石骨架;粘土成分;其它成分(有机质;黄铁矿;铝土矿;碳酸磷灰石);

方解石:白色、灰色;灰岩中的主要矿物;分布广,主要分布在浅海与湖泊;易溶蚀,形成溶洞;变质,大理石

白云石:颜色:灰白色;分布:咸度高的海、湖;形成:次生,石灰岩受含镁溶液交代而成;白云岩中的主要矿物。

硬石膏:咸湖、海蒸发形成,42oC以上接近地表。减压、水化→石膏

岩盐:在石膏、硬石膏之后形成

硬石膏、盐岩都不是碳酸盐岩、而是蒸发岩,但经常出现在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

碳酸盐岩剖面岩石主要骨架参数

(七)什么是岩石结构?

是描述岩石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态特征的一个概念;是指岩石颗粒、晶粒的大小、形状、分选、表面性质及其组成形式

碳酸盐岩主要有哪几种岩石结构?对岩石物理性质有什么影响?

岩石结构分类: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结晶结构;残余结构

粒屑结构(由波浪、水流作用的搬运、沉积形成),主要由颗粒; 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孔隙组成

}

岩石矿物学 一、矿物部分 1、什么是矿物? 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它们具有均匀且相对固定的化学组 成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①地质作用形成的非晶质单质或化合物是准矿物。 ②液态水、水银、气态的CO2等不是矿物。 ③已有矿物3000多种,绝大多数为无机矿物,有少量有机矿物(草酸钙石等几十种)。 ④工厂和实验室生产和试制的与天然矿物相同或类同的结晶态的化合物或单质叫人工 合成矿物或人造矿物。 常见矿物有哪些?各自的所属矿物种类是什么? 石英:不规则形状,无色、透明、有光泽,氧化物(SiO2) 正长石:块状(立方体),肉红色 长石 含氧盐--硅酸盐--架状结构 斜长石:斜板状,灰白色 黑云母:片状,黑色 云母 含氧盐--硅酸盐--层状结构 白云母:片状,无色、透明 辉石:短柱状,黑色 含氧盐--硅酸盐--链状结构 角闪石:长柱状,黑色 含氧盐--硅酸盐--链状结构 橄榄石:粒状,橄榄绿色 含氧盐--硅酸盐--岛状结构 霞石 似长石 灰白色,他形 含氧盐--硅酸盐--架状结构(发育不完全) 石榴子石 高岭石:可塑性强 (8)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39mm) 蒙脱石:吸水性好 伊利石(水云母):吸水性好 方解石:CaCO3 (9)碳酸盐矿物(易受侵蚀) 白云石:CaMg(CO3)2 蓝晶石 变质特征矿物 变质岩中独有,以个体存在 红柱石 岩浆岩部分 1.岩浆岩总论 (1)什么是岩浆? 岩浆: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炽热粘稠的、溶有挥发分的熔融体,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2)岩浆的黏度? 黏度是岩浆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岩浆熔体的流动性能。岩浆的黏度主要取决于岩浆的化学成分、挥发分、温度和压力等因素。一般来讲,岩浆中中SiO2和Al2O3含量越高,则岩浆的黏度也就越大,其中尤其以SiO2的含量影响最甚;而Fe、Mg、Ca、Sr、Ba、Li、Na、K、Rb等金属的含量越高,则岩浆的黏度越小。岩浆中挥发分增加,可以降低岩浆的黏度。 (3)什么是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通常按成岩环境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侵入岩:是指岩浆在地下不同深度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结晶程度较好,可进一步分为深成岩(形成深度>3km)、浅成岩(形成深度0~3km)。 喷出岩:又可称为火山岩,是指岩浆及其他岩屑、晶屑等沿火山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矿物比较细小,甚至来不及结晶而成非晶状的玻璃质。 (4)什么是造岩矿物?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一般统称为造岩矿物。根据造岩矿物的含量及其在岩浆岩分类和命名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它们分为三类: ①主要矿物:是岩石中含量较多的矿物,一般都在10%以上,它们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 ②次要矿物:是岩石中含量不多的矿物,一般都在10%以下,它们对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作用,但可作为确定岩石种属的依据。 ③副矿物:是岩石中含量很少的矿物,通常不到1%,偶尔可达5%。它们在岩石的分类和命名中一般不起作用,但偶尔可用作定种属名称。副矿物能反映岩浆岩的含矿性和生成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对确定岩浆岩形成的时代也可提供某些证据。 什么是色率? 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百分含量称为岩石的的色率,又称颜色指数。它是肉眼鉴定岩石的重要指标,可大致判断岩石的类别和推知岩石的化学性质。 附:暗色矿物:化学成分中富含镁、铁成分,SiO2含量较低,故又称铁镁矿物。(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黑云母类) 浅色矿物:化学成分中含SiO2和Al2O3较高,不含镁、铁成分,故又称硅铝矿物。(石英、长石类、似长石类) (6)岩浆岩的结构有哪些?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的岩石结构,多见于深成岩中。 ①结晶程度 玻璃质结构:全部由玻璃质所组成的岩石结构,多见于喷出岩中。 半晶质结构:既有结晶矿物又有非晶质玻璃所组成的岩石结构,多见于 喷出岩中。 ②矿物颗粒大小:包括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两个方面。 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 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 显晶质结构 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 绝对大小 微粒结构,颗粒直径<0.1mm。 隐晶质结构:是指颗粒非常细小,肉眼或放大镜下不可分辨,但在显微镜 下可以分辨。是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中常见的结构,可进一 步分为显微显晶质结构和显微隐晶质结构。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若其力度大小依次降

}

著名的云南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在遭受多次热动力事件后又经历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的动力变质作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变质岩组合,斑斓夺目的大理石就是这个组合中的一类。那么什么是变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及方式?引起的因素是什么?

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四项,分别是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和时间。接下来通俗的一一阐述。

变质作用既然都是改变老岩石形成新岩石,那么起码从温度上不能太低吧,实验室实验证明,起码温度要在150摄氏度以上,不过也要在900摄氏度以下。在900度以下是因为高于这个温度,有些岩石就已经进入熔融过程了,就要形成岩浆了,那形成的岩石不就成岩浆岩了嘛。

温度高了有啥用呢,可以提供变质作用所需能量,使岩石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活动性增强,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还可以增加矿物的溶解度,增强流体的渗透性和化学活动性,总之有利于变质作用的发生就对了。

而地下温度怎么能上升呢,无非几种情况:一,有岩浆上涌加热;二,其他深部热流上升(比如水啊,其他液体啊);三,岩石自己下沉进入深部,越深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四,岩石动能转化成热能,就是岩石之间碰撞摩擦过程,这个生热就比较有限了。

压力也是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根据压力的性质可分为静压力和动压力。

静压力 又称围压,是由上覆岩石的重量引起的压力。它具有均向性,并且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静压力的作用在于使岩石压缩,导致矿物中原子、分子或离子间的距离缩小,促使矿物内部结构改变,形成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

动压力 是由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由于动压力只存在于一定的方向上,因而使得岩石在不同方向上产生了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在变质作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引起矿物的压溶作用,即在平行动压力方向上溶解较强,物质迁移到垂直动压力方向上沉淀,导致原岩发生矿物的重新分异与聚集,造成矿物定向排列;也可以使原岩破碎或产生变形,从而改造了原岩的结构与构造。

地质作用的时间往往是百万年为单位,成岩作用起码也是万年为单位,高原上的黄土沙砾,数万年了还没成岩,他需要时间,再过若干万年,他就是新的沉积岩,变质岩也一样需要时间。上述作用改变岩石的结构物质成分也是需要时间的。

原岩发生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变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重结晶、变质结晶和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的过程,但未形成新矿物。  如灰岩向大理岩的变质过程。

变质结晶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如泥岩变成板岩的过程。

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化学活动性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的物质置换或交换过程。不仅有新矿物形成与老矿物消失(或部分消失),而且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也发生了改变。比如钾长石到钠长石的变质。

(1)接触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有关

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所引起的变质过程。

这个很好懂呢,岩浆高温引起的嘛,与岩浆相关啦,离岩浆远一些的部分肯定变质程度低呀。

(2)动力变质作用(碎裂变质作用)

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过程。 

如果上面那个是烧烤的话,这个就是研磨,活活把好好的岩石磨的变了异。

(3)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有关

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在广大范围内发生的变质过程。这是变质作用中最主要的类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矿物颜色按产生原因分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