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里流量实验 为什么流量系数μ只能小于1?

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气体流量计检定系统基于负压法方式进行设计,最大工况流量不小于6500m3/h,满足DN300及以下10种尺寸规格流量计检定。该系统的控制系统以工控机为核心,PLC模块采集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实现阀门、真空泵等设备的控制。该系统具备流量计的自动标定、数据存储等功能。


该系统主要由检测管道、滞止容器、音速喷嘴组、开关阀组、背压容器、动力系统、被检流量计检定台位、测控系统等组成。流量计检定系统如图1所示。

(1)系统检测管道采用DN50、DN80、DN100、DN150、DN200、DN250、DN300 共7种规格,检测管道长度按照前20D后10D设计。在音速喷嘴入口处安装过滤网防止大颗粒物质进入污染喷嘴,安装喇叭形装置用于降低入口处噪声。7个检测台位配备相应规格的气动夹表器,实现仪表的快速自动装夹。DN50检测台位兼容DN25、DN32、DN40规格的测试需求。

(2)滞止容器采用大、小罐体组合模式设计,中间采用阀门联通,当检测小管径仪表的小流量点时,系统将阀门关闭,介质流经小滞止容器并通过罐体上的小音速喷嘴组对被检表小流量点进行检定,通过减小滞止容器管容,提高被检流量计在小流量检定时的稳定性,缩短稳定时间并提高计量精度。当检测小管径仪表的大流量点时,系统将中间阀门打开,介质流经大滞止容器并通过罐体上的大音速喷嘴组对被检表大流量点进行检定。

(3)每只临界流文丘里喷嘴均配气动阀门用于选择,系统依据设定的流量值自动选择打开相应的阀门。

(4)动力系统包括气环式真空泵、开关阀门组、真空缓冲罐、连接管路等。根据系统装置最大流量为6500m3/h的要求,系统选用3台气环式真空泵。

为了满足气体流量检定系统的各项要求,系统以工控机为核心,PLC控制器和双计时计数模块作为信号采集、控制终端。上位机平台通过西门子S7-300 PLC进行各种数据采集、自动切换、控制相应执行机构以及完成数据处理、文件管理、数据记录打印等功能,能够可靠地实现远程操控,实现主流流量仪表、变送器数据的自动采集,并输出多路控制信号自动控制流量满足检定要求,也兼有数据处理和管理功能。

系统采用高性能的A/D转换芯片,可以准确测量各测压、测温点的实时数据,保证装置的准确度;在检测过程中,实时自动采集大气压力和温、湿度数据;被检表信号采集器可以采集各种流量仪表、变送器输出的4~20mA信号、高低频脉冲信号、光电采样器信号、图像等信号;开关阀控制所有开关阀门的电源也是由控制系统本身提供,对开关阀门的控制既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的图形和按钮,也可以根据系统的流程自动开启,在自动检定状态下,系统可根据流量大小自动选择喷嘴组合并开闭阀门。来源:/.转载时请保留此链接!

上位机软件采用C#开发编写,通过软件平台对检定参数进行设定以及数据管理,具有自动检定和人工检定功能,检定方案可由用户增删或修改,具有开放性。在检定开始后,系统可自动完成整个过程中对装置的控制(包括流量点的切换、泵组及阀门的开闭等),快速精准地采集和处理环境、装置、被检表等设备的数据,分析得出检定结果并将检定信息存储、打印。

在检定过程中,首先打开气环真空泵,设定检定方式和参数后开始检定。检定工作开始后,系统获取实验室室温和环境相对湿度,每间隔0.5s读取一次被检表处压力、温度和滞止容器的压力、温度以及背压容器的压力。显示界面实时刷新显示内容,便于实时掌握检定信息和可能的异常状态。系统获取被检表的数据后进行处理,并计算出被检表的系数和重复性。系统依据设置的最大允许误差,自动判定被检流量计是否合格,并结合相应的操作,依照规定的表格形式自动生成流量计检定记录单,过程数据和鉴定结果存储于数据库中,便于数据管理、查询、调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报告(2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测压管与U型压差计的测量原理;2、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测量流量的方法和原理;3、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测定流量系数的方法。2、 实验原理:流体流径文丘里管时,根据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常数) (常数)得不计阻力作用时的文丘里管过水能力关系式(1、2断面)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际通过的流量恒小于。引入一无量纲系数(称为流量系数),对计算所得的流量值进行修正。在实验中,测得流量和测压管水头差,即可求得流量系数,一般在0.920.99之间。上式中 仪器常数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用气水多管压差计或电测仪测得,气水多管压差计测量原理如下

2、图所示。 H3 气水多管压差计原理图根据流体静力学方程得则由图可知 式中,、分别为各测压管的液面读数。3、 实验数据记录及整理计算(附表)文丘里流量计实验装置台号:2 d1=1.4cm d2=0.7cm 水温t=13.1 v=0.01226cm2/s 水箱液面标尺值0=38cm 管轴线高程标尺值=35.7cm实验数据记录表见附表4、 成果分析及小结:经计算 K=17.60cm2.5/s u=1.064 由实验计算结果看各组数据的相差较大,可以判断实验的精密度不高,实验与理论值有偏差。误差来源主要有实验测量值的不准确,人为造成的主管因素较大。5、 问题讨论:为什么计算流量Q理论与实际流量Q实际不相等?答:因为实际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有能量损失(或水头损失),而计算流量是假设流体没有阻力时计算得到的,所以计算流量恒大于实际流量。

}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一)伯诺里方程实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能量方程实验)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 (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 JP 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 ( E-E)沿程只降不升, 线坡 Jp 恒为

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

点 7 管渐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

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

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

能回升。( E-E)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 J 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上的

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 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1 )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 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

Hp Z - E - Q^ ,任一断面起始的总水头 E 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 A 为定值时, Q

增大,—就增大,则 Z - 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

断面上的总水头 E 相应减小,故 Z —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 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

式中 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 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

值,故 Q增大, H亦增大, P P 线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3、测点 2、3 和测点 10、11 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位于均匀流断面,测点高差

响相差 0.1mm)表明均匀流各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 10、11 在弯

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 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

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 ,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

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 总水头线时,测点

探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 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 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 7)处真空的形成:( 1)减小流量,( 2 )增大喉管管径,( 3)降低相关管线的安装高程,( 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

显然( 1)( 2)( 3)都有利于阻止喉管真空的出现,尤其( 3)更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因为若管系落差不变,单单降低管线位置往往就可以避免真空。 例如可在水箱出口接一下垂

90 度的弯管,后接水平段,将喉管高程将至基准高程 0-0 ,比位能降至零,比压能 p 得 以增大(Z),

从而可能避免点 7 处的真空。至于措施( 4)其增压效果是有条件的,现分析 如下:

当作用水头增大 h 时,测点 7 断面上 Z - 值可用能量方程求得。

计算点选在管轴线上(以下水拄单位均为

于是由断面 1、2 的能量方程

1-2 总水头损失系数,式中

s 分别为进口和渐缩局部损失系数。

C1.3 是管道阻力的总损失系数。

道阻力系数分别为 c1.2 1.5 c1.3 5.37 。再将其代入式 5) 得则递减。文丘里实验为递减情况,可供空化管设计参考。

表明本实验管道喉管的测压管水头随水箱水位同步升高。但因

零,故水箱水位的升高对提高喉管的压强

(减小负压)效果不明显。变水头实验可证明结论

5、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测压管有 1、6、8、12、14、16 和 18 管,称总压管。总压管液面的 连线即为毕托管测量

显示的总水头线, 其中包含点流速水头。而实际测绘的总水头是以实测

v2 2g 绘制的。据经验资料,对于园管紊流,只有在离

的 Z p 值加断面平均流速水头

其点流速方能代表该断面的平均流速。 由于本实验毕托管的探头通常

布设在管轴附近,其点流速水头大于断面平均流速水头, 所以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

一般比实际测绘的总水头线偏高。

因此,本实验由 1、6、8、12、14、16 和 18 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一般仅供定性分析与 讨论,只有按实验

原理与方法测绘的总水头线才更准确。

※仁 流态判据为何采用无量纲参数,而不采用临界流速 ?

雷诺在 1883 年以前的实验中,发现园管流动存在着两种流态 层流和紊流,并且存

在着层流转化为紊流的临界流速 v , v 与流体的粘性 、园管的直径 d 有关,既

因此从广义上看, v 不能作为流态转变的判据。

为了判别流态,雷诺对不同管径、不同粘性液体作了大量的实验,得出了无量纲参数 vd / 作为管流流态

的判据。他不但深刻揭示了流态转变的规律。而且还为后人用无量纲 化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树立了典范。用无

量纲分析的雷列法可得出与雷诺数结果相同的无量 纲数。

可以认为式( 1)的函数关系能用指数的乘积来表示。即

其中 K 为某一无量纲系数。

式( 2)的量纲关系为

将上述结果,代入式( 2),得

K=2320。于是,无量纲数

雷诺实验完成了 K 值的测定,以及是否为常数的验证。结果得到

vd / 便成了适合于任何管径,任何牛顿流体的流态转变的判据。由于雷诺的贡献, vd/

随着量纲分析理论的完善, 利用量纲分析得出无量纲参数, 研究多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成了现今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2、 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

实测下临界雷诺数为多少?

根据实验测定,上临界雷诺数实测值在

范围内,与操作快慢,水箱的紊动度,

外界干扰等密切相关。有关学者做了大量试验,有的得

40000。实际水流中,干扰总是存在的,故上临界雷诺数为不定值,无实际意义。只有下临

凡水流的雷诺数小于下临界雷诺数者必为层流。

验实测下临界雷诺数为 2178。

3、 雷诺实验得出的园管流动下临界雷诺数为

2320, 而且前一般教科书中介绍采用的下临界

雷诺数是 2000 , 原因何在?

下临界雷诺数也并非与干扰绝对无关。

雷诺实验是在环境的干扰极小,实验前水箱中的水体

经长时间的稳定情况下,

经反复多次细心量测才得出的。

而后人的大量实验很难重复得出雷

诺实验的准确数值,通常在

之间。因此,从工程实用出发,教科书中介绍的园

4、试结合紊动机理实验的观察,分析由层流过渡到紊流的机理何在?

从紊动机理实验的观察可知,异重流(分层流)在剪切流动情况下,分界面由于扰动

引发细微波动,并随剪切流动的增大,分界面上的波动增大, 波峰变尖,以至于间断面破裂

而形成一个个小旋涡。使流体质点产生横向紊动。 正如在大风时,海面上波浪滔天,水气混

掺的情况一样,这是高速的空气和静止的海水这两种流体的界面上, 因剪切流动而弓丨 起

的界面失稳的波动现象。由于园管层流的流速按抛物线分布,过流断面上的流速梯度较大, 而且因壁面上的流

速恒为零。相同管径下,如果平均流速越大,则梯度越大,即层间的剪切

流速越大,于是就容易产生紊动。紊动机理实验所见到的波动 破裂 旋涡 质点紊动

等一系列现象,便是流态从层流转变成紊流的过程显示。

5、分析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方面各有何差异?

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如下表 :

1、 质点有规律地作分层流动

2、 断面流速按抛物线分布

3、 运动要素无脉动现象

1、 质点相互混掺作无规则运动

2、 断面流速按指数规律分布

3、 运动要素发生不规则的脉动现象

1、 流层间无质量传输

2、 流层间无动量交换

3、 单位质量的能量损失与流速的一次 方成正

1、 流层间有质量传输

2、 流层间存在动量交换

3、 单位质量的能量损失与流速的

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答:测压管水头指 Z 卫,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

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从表 1.1 的实测数据或实验直接观察可知, 同一静止液面

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 当 PB 0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的真空区域。

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 3 三部分:( 1

)过测压管 2 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

对测压管 2 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 该水平面为等压面, 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

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

( 3)在测压管 5 中,自水面向下深度为

管 4 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的一段水注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

2 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

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均为

3、 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

答: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 管 5 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

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 h

4、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答: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

式中, 为表面张力系数; 为液体的容重; d 为测压管的内径; h 为毛细升高。常温

璃的浸润角 很小,可认为 cos

一般说来,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

10mm寸,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

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 压强时均有毛细现

象,但在计算压差时。相互抵消了。

5、过 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 1、2、5 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是不是等压面?哪一 部分液体是同一等

答: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 1、2 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 5 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

(4 ) 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 ;

而管 5 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 4), 因此,相对管 5 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 压面。

探 6、用图 1.1 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实验吗?

答:关闭各通气阀,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 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

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流。 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 1 的液面始终与 C 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 上的总水头不变,

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度的减 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

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 医学上称之为马利奥特容器的

探 7、该仪器在加气增压后, 水箱液面将下降 而测压管液面将升高 H,实验时,若以 p, 0 时的水箱液面作为测

量基准,试分析加气增压后,实际压强(

对误差值。本仪器测压管内径为 0.8cm, 箱体内径为 20cm。

答:加压后,水箱液面比基准面下降了 ,而同时测压管

H )与视在压强 H 的相

1、2 的液面各比基准面升高了 H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丘里流量计流量计算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