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5G是怎样做到行业领先的?

2020年,5G已经正式进入商用阶段,标志着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和智能学习整合起来的智能互联网时代。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引领,技术的突飞猛进离不开无数通信人的坚持与努力,在5G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或执着于技术研发,或执着于标准制定,无一例外,都为通信行业变革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功绩。现就职于中兴通讯公司的周栋就是这样一位行业精英。从业十年,周栋不仅见证了世界通讯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完成了自身的脱变,由一名无线电预研工程师成为享誉全球的顶级无线电频谱与法规专家。

如果将无线电通讯领域是汪洋大海,周栋无疑是最耀眼的灯塔,他用燃烧的生命,点亮了无数舵手前行的道路。十年来,周栋以惊人的毅力坚守着当初的梦想与誓言,在无线通讯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担任中兴通讯资深工程师的同时,还身兼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组资深专家,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无线通信技术委员会频率工作组副主席,WRC-19 1.14高空平台(High Altitude Delegation)等多重社会职务。一连串的身份标签背后,凝聚着他火热的青春与梦想,沉淀着他璀璨的智慧与价值。

采访周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虽然居住在西安,但在西安停留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参加各种国际国内会议、论坛和研讨会。经过多次的预约后,今天终于见到了他,初次见到周栋先生,记者就被他缜密的逻辑思维和职业素养所折服。并没有想象中理工男的木讷与呆板,多年在世界级论坛上的发言,练就了他出色的表达能力。在交谈的过程中,周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描述着对5G时代的畅想和向往。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5G的魅力,以及他职业生涯中哪些光彩夺目的高光时刻。

只有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绽放青春光华。过去十年,通信行业实现了从3G到5G的飞跃,这场席卷全球的产业革命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各国都在争夺5G的话语权。种种迹象表明,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来临。过去十年,周栋在通信行业里快速成长,在时代的大潮中激流勇进,成通讯行业的标杆,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2008年,中国电信产业完成了重组,电信网、移动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实现了应用层面的有机融合,3G产业刚刚起步,通信行业与互联网行业开始联姻。第二年,周栋以优异的成绩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完了研究生,顺利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并如愿加入中興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当时已跻身全球TOP100的50多家运营商短名单,服务范围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运营商,在中国移动TD-SCDMA和电信CDMA2000的招标中,占据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加入中兴通讯是无数通讯人毕生追求的梦想。

加入中兴通讯后,周栋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头脑,而是充分利用公司平台,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践层面,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无线通信预研工程师,他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跟踪3GPP/IEEE热点技术,撰写技术调研报告,分析技术发展趋势,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利用仿真佐证相关技术分析,预研未来通讯技术, 研究前端通讯技术,为实际行业网络里面的特殊需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等等。由于出色的表现,在很短的时间内晋升为标准预研资深专家,不久后成为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联)项目负责人,由一名职场新人迅速转变为骨干力量。

初入职场,周栋便找到了人生坐标。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兴通讯放飞自己的梦想,在通信行业留下自己的奋斗过的足迹。

频谱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是高质量服务的保障,也是促进各业务和谐发展的前提。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把5G频段分为FR1频段和FR2频段,FR1频段就是范围为450MHz—6GHz的sub-6GHz频段,而FR2频段则是24.25GHz—52.6GHz的毫米波。全球5G部署的频段只有两种:sub-6GHz和毫米波。当前,美国和韩国电信运营上部署5G主要以毫米波为解决方案,集中在28GHz高频段,中国则运营商则主要是以中低频段为解决方案。但是,无论是毫米波,还是中低频,两者都属于3GPP划定的5G频谱范围,毫米波方案速度快、稳定性好,中低频覆盖广、成本低,两者各有优劣。

作为全球业界知名的顶级无线电频谱与法规专家,周栋深知无线通讯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不是集中于某个频段,各频谱之间相互协作,才是双赢的选择。为了保障数量众多的无线电业务适应不同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他在频谱规划、干扰协调和行业法规标准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紧紧围绕WRC(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议题、国内频谱规划与分配、不同业务间干扰协调等问题对相关法规进行研究。比如,在最近两届召开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和WRC-19)中,周栋在会议论坛上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全球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在WRC-15大会中,他作为中国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无线充电)议题负责人和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国际移动通信)1.1议题重要参与方,通过精心的准备和出色的发挥,两个议题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感谢信表彰。在WRC-19大会中,周栋作为亚太地区代表,全面负责WRC-19 1.14议题(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高空平台),在长达4年的准备过程中,多次与亚太区域各个国家之间进行协调与沟通,形成了APT Common View,进而在为期一个月的WRC-19会议上,代表亚太地区与全球其他区域组织代表进行沟通协调,最终使得1.14议题形成了丰硕的全球性结论,为高空平台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卓越贡献。基于在WRC-19的精彩发挥,周栋在沙姆沙伊赫接受了国际电联的电视专访,在业内引起高度关注。

他在国内的表现也同样突出,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组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5G中频段规划、车联网频率规划、微功率短距离频率规划、3.5GHz 5G系统与卫星固定业务的干扰协调,中国5G频率分配等重大议题的审议与决策,并对毫米波频段规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为中国5G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当前5G发展趋势来看,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共识,这就需要一个规范的行业标准。作为无线通信技术与规则标准预研专家,周栋常年活跃在国际通信大会论坛,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全球通信行业标准的建立,推动行业发前发展。最终的技术方案写进标准,是建立国际行业标准的最大难题。不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成熟程度和技术实现能力不同,还有涉及到知识产权之间的博弈,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牢牢掌控着无线通信产业的大部分核心专利,主导着产业的走向。

在这背景下,周栋始终坚持以科学论证为客观依据,在行业高端会议和论坛上、他充分参与各方的交流沟通,充分理解彼此关心的核心问题,尊重各个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利益诉求。因为他知道,每一个参与制定规则和标准的人员都是行业的贡献者,讨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大家的观点有机组合起来。在组合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摩擦和碰撞,但是通过仿真、建模等科学方法辨别优劣,以及协商机制最终得到多个问题的最优解,尽量做到让各个参与方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进而形成制定规则与标准的基础。

由于经常参加世界最高水准的会议,始终处于行业的最前端,能够掌握最新的一手信息,以最快速度获取到最新的政策调整、技术走向和产业动态。加上与行业精英之间碰撞思想,使他获得了深厚的技术沉淀、敏锐的洞察力和辩论口才,通常能在与业界同仁的讨论中找到新的灵感。正因为如此,他对无线通信行业标准把握得精准到位。在他的主导下,完成了《IMT网络和系统与其它无线电业务/系统的兼容共存分析参数、建模与仿真方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谱效率定义与计算方法》等无线电行业标准,并成为国际标准的重要数据支撑。由他深度参与完成的《授权频谱共享方式研究》、《地理位置数据频谱管理方式及相关技术研究》、《450MHz~470MHz频段规划研究》、《2.6GHz频段LTE系统之間共存研究》、《智能交通车车车路主动安全应用的频率需求和相关干扰共存研究》等12项行业标准,为5G的大规模商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为无线通信标准预研专家,周栋长期活跃在国际电信通讯论坛,深度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还在技术创新领域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为了促进IMT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程参与了M.1036建议书的修订,使得建议书的内容更加完善。他在IMT-2020 (5G)系统级评估中引入基于数字地图的混合信道模型(Based-Map Hybrid Channel Model)的非统计类信道模型,该模型经过会议讨论得到各国参会代表的认可,在系统级评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作为中国向国际电联5G提交方案主要推动人,成功推进了中国和IMT产业界的5G无线空口技术方案,该方案基于国际标准组织3GPP的新空口(NR)和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这一努力体现了IMT产业界的共同利益。

APT)中,周栋同样具有卓越的影响力,他先后牵头了亚太区域联盟两项前沿研究,分别为感知无线电(CRS)和授权频谱共享(LSA)技术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写入中国代表团提案,并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被会议接受,2篇技术研究报告均已通过结题,这些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由于他在亚太电信联盟(APT)中崇高的威望,APT专门邀请他为区域内组织培训,相关培训获得亚太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一致好评,国际电联亚太区办公室专门发出感谢信予以肯定。

多年来,周栋深耕无线电技术,获得了丰硕的成就。拥有国内国际授权专利2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撰写Wiley英文专著一部,在国际、国内标准会场共计撰写标准提案80余篇。值得一提的是:周栋和业界同事在2016年联合申报了题为《移动互联宽带接入系统频谱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无线电管理科学奖,成功斩获第一届中国无线电协会无线电管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当问及为什么能够坚持科技创新的话题时,周栋告诉我们,作为行业标准预研专家,只有通过自身研究形成科研成果,并将成果推进到国际或国内的法规、建议书、标准和研究报告当中,才能使这些科研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这是周栋潜心研究技术的原动力。

5G将开启数字经济的新篇章,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变革,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大变革中,各行各业对5G理解和融合将持续深入。周栋会在提升技术标准,完善与壮大产业生态,助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11月15日,工信部官网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MHz和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规划5G系统的工作频段,以适应和促进5G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另一边,11月17日,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的商务部频谱管理咨询委员会(CSMAC)5G小组发布了最终报告,针对可能的干扰、检测、分辨和设备要求进行了分析,从标准化(共享)、操作(自动化频谱管理)和技术(干扰抑制技术)等角度给出了建议。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方正证券和中泰证券的5G产业报告,结合智东西市场观察,解读中国5G通信话语权,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盘点相关细分领域发展机会。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方正证券-5G行业投资预判;中泰证券- 5G 寄托中国角逐全球通信话语权愿景,细分龙头承载产业链“升级”希望;CSMAC-5G小组委员会最终报告),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205”下载。

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5G 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高速率(100 Mbps ~1 Gbps)、大容量(百万/平方公里的连接数密度)、低时延(1ms 的空口时延),以及接近 100%的业务可靠性和超低功耗、超低成本等5G特征,意味着未来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可能配有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技术也有望成为像电力一样的通用性技术。

▲5G 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测算图

5G带来了许多移动通信技术的潜在应用,比如VR(eMBB场景的高速、宽带要求)、物联网(系统容量要求)、车联网(低时延高可靠场景的要求)等;与从同时,运营商的业务扩张需求也动是推动4G向5G演进的重要驱动力,以求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降低单位比特成本,网络架构虚拟化,业务部署灵活化。

随着产业定位的变化,5G 也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信通院发布的《5G 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30 年 5G 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同时还将带动直接和间接工作岗位800万个、1150万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让 5G 产业充满了想象。

▲5G 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

因此,全球各国的数字经济战略均将5G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力图超前研发和部署5G网络,普及5G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欧盟2016年7月发布了《欧盟5G宣言——促进欧洲及时部署第五代通信移动网络》,英国2017年3月发布《下一代移动技术:英国5G战略》,韩国预计2018年平昌冬奥会由韩国电信开展5G预商用试验,其5G国家战略拟投入1.6万亿韩元(约合14.3亿美元);我国也是频出政策支持5G产业发展,年初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年)》显示,目标是国内成为 5G 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并在“十三五”期末启动 5G 商用。

▲全球主要国家新增5G频率分配情况

今年3月初,3GPP正式通过了5G加速的提案,将 5G NR 非独立组网(NSA,Non-Standalone)标准提前至2017年12月完成,相对于原计划提前半年,并于2018年3月完成冻结。另外,大会还确定分别于2018年6月完成、2018年9月冻结独立(SA,Standalone)5G 新空口标准。

支持加速提案的厂商多为来自欧美、日韩的运营商以及全球主要的芯片商、设备商。这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韩国和日本希望在 2018 年平昌冬奥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率先推出5G;Verizon的抢跑5G引来AT&T等其他运营商的竞赛;4G建设高峰已过,设备及上游芯片厂商意欲缩短 5G 正式部署之前的空窗期。

市场参与者之使间的利益博弈促使 5G 加速提案落地,相关产品的开发提前,带动产业链需求提前半年至一年。

▲部分5G关键技术简介

5G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来实现上述关键性能指标,技术的创新主要来源于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个方面。在无线技术领域,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基于滤波的正交频分复用(F-OFDM)、全双工、灵活双工等;在网络技术领域,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美国商务部频谱管理咨询委员会(CSMAC)5G小组指出,5G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干扰抑制/干扰消除(针对3GPP 5G标准以及现有的LTE版本信号的互作用)、发射机技术(新无线电、波束形成、有源天线系统、节点协调传输、功率限制等)、接收机技术(干扰抑制、最大输入输出等)、标准化(3GPP)、利用自动化协调(数据库)的频谱管理、共享许可(Licensed Shared Access)、频谱接入系统(有待FCC认证)、满足5G标准的频谱管理技术等。

▲5G细分领域投资时序(中泰证券)

▲5G投资机会(方正证券)

因此,对于产业链而言,5G主要带来的影响在于

1、射频前端:多天线、多频段带来混频器、DAC/ADC、PA、双工器、模拟波束赋形等射频前端器件用量成倍增加,SAW&BAW滤波器、化合物半导体PA成为发展趋势;

2、网络云化:时延低、应用场景高度碎片化,网络业务“下沉”到无线接入网势在必行,边缘计算、数据中心成为网络升级重点,数通设备迎来机遇;

3、基站:高频率部署,超密集组网带来热点区域基站数量增加,前传小型、有源化,连接器件减少,主设备商话语权增强;

4、前传网络:高带宽25G光模块需求大增(中泰证券预计在三大运营商总计建设828万宏基站、10300万站小基站的假设下,宏站光模块需求接近 9000 万只,市场总规模为295亿元,小基站的市场总规模为131亿元,5G 光模块总体市场规模约为426亿元),波分复用成为重要解决方案,光无源器件需求增加;

5、回传网络:回传网趋于扁平化,5G传输网对带宽要求严苛,核心层ROADM成为趋势( 北美ROADM网络铺开建设,Finisar和Lumentum处于领导地位,国内ROADM网络处于建设初期)。

标准化方面,由于全球主要运营商和设备商提议将 5G NR 非独立组网标准提前冻结,3GPP RAN第75次全体大会正式通过了5G加速的提案。

Release 15将 5G 演进路线分成了两类:非独立组网方式(5G RAN 和 LTE 网络整合在一起,在保证兼容性的同时实现现有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独立组网方式(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方案来满足 5G新的业务需求)。

▲NSA(非独立组网) 和SA(独立组网)

根据加速提案,非独立组网标准将于2017年底完成、2018年3月冻结,较原计划提前半年,助力运营商提前实现5G 部署;而独立组网标准将按原计划于2018年6月完成、9月冻结。

随后3GPP将正式启动 5G 第二阶段即 Release 16 的编制工作,预计2019年底正式冻结,部署工作预计在 2021 年开始(通常情况下标准正式冻结到部署需要18个月的时间)。

▲2017 年-2022年国际5G投资(单位:百万美金)

运营商方面,美国抢跑5G,中国与全球基本同步(详情参见以下两张表格)。2017年2月27日,28 家通信巨头集体宣布,支持加速 5G NR 标准化进度,以满足部分运营商在2019年实现 5G 商用的强烈需求。由于受益不明确,投资周期长,运营商在投资部署方面有些谨慎。

▲美国运营商 5G 部署进度及计划

▲中国运营商 5G 部署进度及计划

▲5G 时代运营商采用低频宏基站+高频小基站布网策略

▲5G 小基站投资预测(中泰证券,仅考虑单次覆盖热点区域的情况)

设备商方面,中国较有优势,全球四大设备商中华为(上半年营收达418亿美元)、中兴(上半年营收80亿美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四,承载了中国在5G时代提升在移动通信领域话语权的希望。因此,通信设备也成为了中国角逐5G市场的主战场。

2016 年 11 月,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将Polar码(极化码)确定了作为5G eMBB
(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作为华为主导的编码方案,Polar 码被确定为控制信道编码方案打破了美国和欧洲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

中兴通讯针对 5G 同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先期的投入已经效果初显。MWC 2017中兴发布 5G 全系列高低频预商用基站产品,并在展会现场真实演示了5G高频基站 50Gbps峰值速率。2017年6月,中兴与中国移动合作在广州大学城开通了国内首个 5G 基站,参与测试的用户单终端下行峰值速率达到了 2Gbps 以上小区容量达到 5Gbps,远超现有网络速率。

芯片商方面,大部分厂商要等18年以后才能推出基于Verizon 5G标准的高频芯片和测试样机。

目前,按照电信用户数、网络规模等指标计算,国内电信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和很多其他产业类似,国内电信市场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阶段性发展特点。5G 时代,随着华为、中兴等设备商在全球竞争地位的提升,国内主导的Polar码被采用,开始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可以说,5G 是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与美、日、欧最为接近的一次,为了巩固业已获得的
优势,国内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有望对 5G 的研发、建设给予大量支持,助力电信产业引领全球创新。

▲ 年设备商全球市场营收排名

目前,我国第二阶段测试进度领先,先期布局有望转化为竞争优势。华为进度最快,除高频热点场景外,其余场景都已经测试完成了;中兴也已经开展全部场景的测试工作,并且部分场景测试完毕,另外一部分场景完成了阶段性测试;其他厂商的测试工作进展相对较慢,爱立信正在进行连续广域覆盖和低时延高可靠的测试,其他场景的测试工作还未开展。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运营商资本开支

而运营商方面,根据 Machina Research 的预测,2025 年中国将引领全球物联网市场,连接数占全球 21%,位居全球首位。 更多的连接意味着更多的基站投入,因此我们预计中国运营
商在 5G 阶段的资本投入大概率超过全球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国内电信市场的规模和重要性再次提升。当然,中国电信市场重要性提升,也会利好国内设备商持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智东西认为,5G并不仅仅是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更拉开了新蓝海的序幕,包括VR/AR、云、物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其庞大的市场空间和社会效益引起了全球各界的高度关注,标准化进程加速,相关政策频出,产业投入不断加大,产业链多个环节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国产设备商的喜人进展,为5G时代赢来了中国话语权。

下载提醒: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205”下载。


权威数据·专业解读 读懂智能行业必看的报告

在智东西回复“智能内参”查看全部报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5g是全球第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