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题 定语是主语中心语或宾语中心语前的附加成分。 为什么是错的?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单句是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主语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含主谓短语)。这是以动作、性状或事情作陈述的对象。谓词性主语后头的谓语要收到限制,它总是由非动作性谓词(含判断动词、形容词等)充当。

主语&话题:一个是句法概念,一个是语用概念。话题是谈话的出发点,关注点,常指一句话中新情况的陈述对象。话题与“说明”配对共存,一前一后,说明是对话题的陈述,话题又叫“主题”,说明又叫“述题”。话题与主语主要的不同是在句中占据的位置不同,话题出现在句首,可以由句中时间、处所状语充当,更多由句中主语充当。还表现在语用方面的不同,话题往往带强调的口气。

主语的选择顺序:施事、工具、受事、处所、时间、

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作用:对主语进行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条件:①用在对话里;②用在复句的分句里,特别是在先行句和后续句里;③用在对比、排比句里;④常常要加上一定的语气词或动态助词。

(2)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条件:①在对话里,提问句和回答句都可以这样用;②用在复句的分句里,主要是对比句或者是先行句、后续句里;③有时在句末要有语气词。

(3)主谓短语作谓语是有汉语特色的一大类型。

(4)名词性词语作谓语比较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5)数量短语作谓语。eg.他体温38℃。

(三)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

施事主语:主语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即施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施事+动作”。

受事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

中性主语: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又叫非施受主语。主宾之间语义上有领属关系。

还可以表示动作结果、表工具、表原因、表处所,归入“中性主语”。

谓语中心不用动作动词而用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和非动作动词“是、有”等,其主语也属于中性主语。

谓语的意义类型:一、着重于叙述,叙述主语所做的或与主语有关的一件事情,这主要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因此,有人把有叙述性的句子叫叙述句;二、着重于描写,即描写主语的性状,这主要是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有人把描写性的句子叫描写句;三、着重于判断说明,即说明主语的类属或情况(包括“像”),这种句子可叫判断句。

句内有宾语就必有动语,无宾语就没有动语。动语由单个动词、动词+补语、动词+动态助词构成。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宾语分为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边。

1.受事宾语2.施事宾语3.中性宾语(关系宾语):结果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工具宾语、方式宾语、原因宾语、目的宾语、类别宾语、存在宾语、其他。

根据宾语的情况可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①及物动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能带受事宾语或关系宾语的动词)。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和能带施事宾语的动词)。

②及物动词的分类:名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谓宾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又分为真谓宾动词【能带谓词和动宾、状中等动词短语作宾语的谓宾动词,但不能带以谓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准谓宾动词或形式动词【可以带以谓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而不能带动宾、状中等短语】、真准谓宾动词【可以带真谓词性宾语,又可带准谓词性宾语】)、名谓宾动词(能带名宾又能带谓宾的动词,可分为名真谓宾动词、名准谓宾动词、名真准谓宾动词)

(一)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作定语。

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分类: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

限制性定语: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范围加以限制,使之与同类事物区别开来。它的作用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做定语多是限制性的。有一种是表同一性的(“的”可以改成“这个”,基本意思不变)。

描写性定语在语义上对中心语事物加以描写或形容,它的作用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是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多是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拟声词。有些描写性定语也起限制范围的作用。

有一些词,特别是表抽象事物的词,需要带上一定的定语,才可做主语和宾语。有一些词语需要加上定语以表确指,才能作主语、宾语。

(二)定语和助词“的”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用“的”形成平行格式,就有强调描写的作用)。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字,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有时也取决于上下文音节的协调与否,有时为了避免“的”用得太多,在不致发生歧义的情况下,“的”可以不用。

名词做定语,有时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这是把定中短语用作一种名称。不然就必须加“的”。一些单音节名词做定语必须加“的”,双音节名词做定语而中心语是单音节的,也常常加“的”,有时候不加“的”影响定语的性质和意思。加“的”表领属关系,不加“的”表性质、属性。

人称代词做定语表示领属者一般要加“的”,如果用在句子里或者一个更大的组合里,有时也可以不用“的”。中心语是国家、集团、机关、亲属的名称,有时候也可以不加“的”。如果亲属称谓是单音词,就不用“的”了。人称代词和名词一样,后面紧接着指示代词或表示时间、处所的定语,一般也不用“的”。

动词做定语。一种是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常见的是跟烹调等有关的动词。单音动词做定语,中心语用具体名词;双音动词做定语,不受这种限制。

短语做定语,一般要加“的”,

注意多层定语和一层定语的区分(“一只大白鸡”是多层,“我的同学的父亲的朋友”是一层,“红的黄的白的菊花”是一层)

多层短语排序:领属;时间、处所;量词短语或指示代词;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形容词性词语eg.我们学校80年代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教师也当选为代表,

表示质料、属性或范围的名词、动词

移位法: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朋友送的两个小花瓶

替换法: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两位朋友送的小花瓶

(一)状语的构成材料、语义类别和位置

状语可由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充当。

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一般名词、动词是少数,限于能用来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

状语的语义类别:限制性和描写性。

限制性状语: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描写性状语:从性质和状态方面对中心语事物加以描写或形容,在语法结构上也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在语义指向上有些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有些是描写动作者的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就是说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不都是一致的。

状语一般在主语后面。由“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只能出现在句首。

句首状语:放在主语前的状语。作用:①强调状语;②照顾上下文的连接;③使主语和谓语中心靠近,使句子结构紧凑,便于理解句意;④放在句首修饰几个分句,既照顾了结构,避免用语重复,也照顾了表意。

(二)状语和助词“地”

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般不加“地”。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也大都不能加“地”。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也有少数不能加,还有少数必须加。代词、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能愿动词、方位短语和介词短语做状语,都不加“地”

状语语序:时间的名词;处所的介词短语;范围的副词;情态的形容词;对象的介词短语eg.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一)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

1.结果补语: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动结式)。常用形容词,少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前头不用助词“得”。语义指向可以是中心语、主语或宾语(也有上下文中出现的人或物)eg.这个字写错了。

2.情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分两种: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和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补语前有时用“个、得个”,用“个”字,中心语后面有可能加上“了”。用“得”字的补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去,表示无需或无法形容的以为,让对话者自己体会。eg.讲得眉飞色舞。

3.趋向补语: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由趋向动词充当。动态助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有时候“了”加在补语之前,这时句子一般不会出现宾语。有时有引申义,“起来”表示开始,“下去”表示继续。eg.站起来就走。

4.数量补语:分为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eg.看了三遍)和时量补语(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eg.住了三天)

5.时地补语(介词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eg.他生于1998年。

6.可能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①是“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②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中补谓语的三种类型:①不能用“得”(主要数量补语);②必须用“得”的(情态补语);③用“得”与不用“得”构成平行格式(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

可能结果补语&情态补语:用扩展法,补语前能加状语“很”的是情态补语,不能加的是可能补语。看否定怎么加“不”

7.程度补语: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有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中心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本身没有否定形式。

多层补语排列顺序:最外是趋向补语,其次是处所补语或数量补语,紧靠动词中心语的是结果补语。

(二)补语&宾语

①看标记。有无助词“得”,有的就是补语,可插入“得”也是补语(注意“获得、取得、觉得”等)。

②看关系。可用提问法,看动词后的词语能回答什么。能回答“V什么”的是宾语,能回答“V得怎么样”的是补语。

③看词性。宾语可由名词性和谓词性的成分充当,以名词性为主。补语限于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例外就是表时间(时段)的名词性成分。用“把”字提宾法,能用“把”字提到动词前的是宾语,否则是补语。动词后面是量词短语的话,有动量词的就是补语,有名量词的就是宾语。

补语和宾语顺序:①补语在宾语前,是最常见的位次。②补语在宾语后,有条件限制:代词、简短的指人名词宾语+表时间的补语;处所宾语+动量补语;处所宾语+趋向补语;受事宾语+趋向补语。③宾语夹在两个补语的中间,限于能离合的双音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

中心语: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最后一层中心语即中心词可叫“中心”。

定语中心语:与定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也可以是谓词性词语。

状语中心语:与状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五种谓词性词语充当。但在名词谓语句里,状语中心语可以由名词充当。

补语中心语:与补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以由谓词性短语充当。

定义: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叫做独立语。

作用:使句子表意严密化,补足句意。①表示肯定或强调的口气;②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③表示消息来源;④引起对方注意;⑤表示总括性的意义;⑥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⑦对语意的附带说明

(三)感叹语:用叹词表示感情的呼声。

独立语后 “。”,独立句;‘,’感叹语。

作用: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

辨认句法成分:1. 掌握五种基本短语内部五种语法结构关系,即陈述、支配、修饰、补充和联合。2. 记住主谓宾定状补这些成分能回答什么问题,主语和宾语在动词前后能回答“什么”做“什么”的问题,状语在动词前(或主语前)能回答“何时做、何地做,怎样做”等问题,补语在动词后能回答“做得怎么样、做多少次、多多久”等问题;3. 四种向心成分(主语、宾语是“必有成分”,状语、补语是“可有”成分,定语不是)的固定位置;4. 记住各配对成分常用哪些类词语充当。

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

句型: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

句类: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全句语气语调分出来的类。

(一)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

与句型无关的因素:1. 功能相同的词的替换;2. 增添独立成分;3. 扩展;4. 语用变换。

(1)动词谓语句(叙述句):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eg.西斜的阳光照着整体街道。

(2)形容词谓语句(描写句):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eg.她的脸红通通的。

(3)名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eg.今天星期六。

四种限制:eg. ①只能是肯定句;②只能是短句;③一般只能是口语句式④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句。

(二)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

(1)动词性非主谓句:动词语+语调。eg.集合!出太阳了!

有些兼语句是非主谓句。eg.有个村子叫王家庄让农业产值翻了两番。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g.对!太妙了!

(3)名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或定中短语。eg.好球!小王!蛇!

并不是省略主语,而是无须补出或无法补出其他成分的省略句。不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就能表达完整而明确的意思

(4)叹词句:由叹词形成。eg.啊!嗯!喂!

(5)拟声词句:由拟声词形成。eg.轰!哗哗!

凭句内核心词的词性给单句分类,可分为动句(动词谓语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句、名句、叹句、拟声句。

句式:根据句子的局部特点划分出来的句型的下位词。动词谓语句。

(一)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全句主语是大主语,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小主语。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eg.一口水他都不喝。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eg.他一口水都不喝。

(3)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eg.她眼睛熬得通红。

(4)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eg.这孩子,我也疼她。

(5)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大主语如果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了。eg.(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有不同看法。

(二)“把”字句(处置式):在谓语中心词前头用介词“把”或“将”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的一种主谓句,意义上多数表示对事物加以处置。

处置:谓语中的动词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宜分析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因为有很多“介引成分”在一定的句子格式里不能移到动词后面。①动词后有介词短语做补语的句子。eg.他让卖粥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②动词后另有宾语的句子。eg.老张把炉子生上了火。

四个特点:(1)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eg.把书放在桌子上。或者是动词前面有状语。eg.别把脏水到处泼。如果动词是动补型双音节词,就可以单独出现。eg.不要把直线延长。韵文中可以不受上述限制。eg.把家还。(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熟语性句子例外。

(三)“被”字句: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书面语里,有“被……所”的格式,口语里有“让(叫)……给”的格式。

“被”字句表示受事主语“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是如意的和中性的。

构成和应用条件:①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②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③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四)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注意:第一个谓词往往不单用(用动态助词、补语),后一谓语无限制。

(五)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包含

①使令式: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常见动词:请、使、叫、让、号召、组织、发动。eg.老师鼓励学生学号功课。

②爱恨式:前一动词是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及物动词,它是由兼语后面的动作或性状引起的,前后谓词有因果关系。常见动词:称赞、喜欢、埋怨。eg.她妈妈骂他是懒鬼。

③选定式:前一动词有“选聘、称、说”等意义,兼语后头的动词有“为、做、当、是”等。eg.大家选他当课代表。

④“有”字式: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等。eg.他有个妹妹很能干。

兼语连谓兼用句:兼语后头的动词是“我”和“他”的共同的动作。

双兼语句:前一动词的双宾语兼作后一动词双主语。

兼语句&主谓短语做宾语:A:我请他来(兼语) B:我知道他来(主谓短语作宾语)(1)停顿处和加状语处不同。兼语句在第一个动词后,不能有停顿,不可加状语;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可以。(2)第一个动词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的动词多有使令意义,支配的是人,不是一件事(人和动作);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的动词无使令意思,支配的是一件事,不是一个人。(3)变换式不同,B可以换成“他来,我知道”,兼语句不能说“他来,我请。”

兼语句&双宾句:他叫我明天开会(兼语句)、他告诉我明天开会(双宾)。(1)提问法:他叫我明天开会,他叫你做什么;他告诉我明天开会,他告诉你什么。(2)变式句:双宾句的直接宾语可以提到句首。*明天开会,他叫我。明天开会,他叫我。

(六)双宾句(定义+特点+例子):有指人和指事物双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叫指人宾语(近宾语、间接宾语、与事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叫指物宾语(远宾语、直接宾语、受事宾语)。

双宾句特点:①双宾句的动词必须是三价动词(配价分析法)。eg,我(施事)给(动作)他(与事)苹果(受事)里,动词“给”是有三个必有成分的三价动词。动词要有“给出”“取进”“询问”“称说”等意义。②近宾语一般指人,回答“V谁”的问题,靠近动词,中间无语音间歇,常由代词、名词充当;远宾语一般指事物,也可指人,回答“V什么”的问题,远离动词。eg.伯父给我两本书。③双宾句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多数用介词将指物宾语提前,离位后都不再是双宾句。eg.伯父把两本书给我了。

分类:(1)给予类双宾句:给、送、付、租、赠,后面可以加“给”。eg.我给他三本书。(2)取得类双宾句:赢、拿、赚、抢、买。eg.他拿了我三本书。(3)述说类双宾句:告诉、问、教、回答、通知。eg.经理已经通知我开会的事情了。

(七)存现句(定义+分类+分段+例子):(语义)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语用)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动作段+存现宾语段。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分为存在句(何处存在何人、何物)、隐现句(何处出现或消失何物或何人)。

存现句的分段:①前段叫处所段,从语义上看,必须有处所性,不能有物体性。即不能用表示施事、受事的人物词语,而必须是表示方位或处所的词语。前段表示“何处”的词语的前面或后面,可以有时间词语,这时,表示“何处”的词语是主语,时间词语是状语。前段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有的可在前面加介词“从、在”等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变成非主谓句,是存现句的变体。②中段叫动作段。存在句的动词常带助词“着”,也可带“了”,出现句的动词常带趋向补语和“了”,消失句的动词多带“了”。动词隐去,没有动词的存在句就成了名词谓语句了,是存现句的变体。③后段叫存现宾语段。存现宾语大都有施事性或不确指性。

有动词“着”分为静态和动态。用变换法鉴别。静态句可以变换,动态句不能变换。

比较句(黄廖未提):表示比较的句式。

①“比”字句: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又叫差比句。②“没”字比较句和“不如”比较句:专指用“没有”或“不如”表示对它前后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的句子。没有肯定式。③“和”字比较句:用“和”字表示比较的句子。经常用“一样”

在交际中处于修辞或语用上的需要,故意减省了句法成分或调换成分的位置,这些变化了的句型叫变式句,变化前的句子叫原句。

(一)省略句:在一定的语境里,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说话时往往会省去句中某个句法成分,即省去已知信息。①对话省②因上下文而省

非主谓句&省略句:省略句可以补出主语,非省略句不能也不用。

(二)倒装句(易位句):调换原句的成分位置的变式句。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法成分不变。①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或者说说话急促而先把重点说出,然后追加主语。主语一般读得轻些。②定语、状语后置

定义:根据语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

方式:移位、添加、删除、替换。

目的:通过变换分辨句法结构的异同,弄清相关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变换规则,找出相同或不同的语义结构,看清句子结构的特点,有助于给语言单位定性、分类和分化多义句,利于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一)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

(二)疑问句: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提问的手段,有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V不V等),其中句调是不可或缺的。

①是非问(然否问):句法结构像陈述句,没有表示疑问的结构或代词。“吗”。回答: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是、对、嗯、不、没”等。

②特指问:用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常用语气词“呢、啊”,不能用“吗”。

③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

④正反问: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粗分为三种疑问格式:(1)V不V;(2)V不,省去后一谓词;(3)附加问,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一类问话格式,常带语气词“呢、啊”

“呢”字问句、反诘问句(反问句,无疑问句,不要求回答,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少用选择问和正反问。)

根据答语的差异,疑问句分为①询问句:有疑有问,有问有答eg.你的家乡在哪里?②反问句:无疑有问,有问无答eg.难道我是三岁的小孩?③设问句:自知而问,自问自答eg.什么是自律?自律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三)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

命令、禁止: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经常不用主语,结构简单,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大用语气词。

请求、劝阻: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也用降语调,但往往比较平缓,表示请求时,多用肯定句,常常用上语气词“吧”“啊”。表示劝阻时,多用否定句,常用语气词“了,啊”等。“吧”有商量的口气,用“啊”略带敦促的意味。请求或敦促,宜于用重叠形式的动词,有时用敬词“请”,常出现主语。

(四)感叹句: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一般用降语调。

句型:凡就单句整体的结构或词性特点定出的类名。封闭性的。同级的句型里不能有交叉共存的现象。

句式:凡就单句局部的某一结构特点定出的类名。开放性的。两种句式不互相排斥。

句类:根据全句的语气分出的类。

不影响句型的因素:语气词、倒装、省略、独立成分。

决定句型的因素是结构,是主干成分:主语或主语中心、谓语或谓语中心,宾语或宾语中心。

单句&短语:①句子有特定的语气、句调,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等;短语没有。②短语有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等八个配对成分;句子也有八个配对成分,还多出独立语这种语用成分,共9个。③句子有成分的倒装和省略,有倒装句、省略句,短语没有。④句子是交际单位,短语不是。

句子是语言运用单位,动态单位。短语是造句备用单位,静态单位。

附录 语法分析P103

(一)搭配不当:主、谓:压缩法;动语、宾语;定、状、补与中心语;联合短语中的部分与配对成分。

定义: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以致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叫成分残缺;多了某个成分而使意思不清楚叫做成分多余。

1.成分残缺①主语残缺: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②谓语残缺: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造成谓语残缺③宾语残缺④定、状、补缺少或者不完整

2.成分多余:主、谓、宾、定、状、补的多余成分

(三)语序不当:定中,定状,状补,状中,句中状语,多层定语、状语

(四)句式杂糅:1.两种说法混杂2.前后牵连

朗读法、检索法、类比法

分析、修改相结合,符合原意,保持原句结构,不顾此失彼,小改比大改好

复句:两个/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语法成分的分句+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分句在结构上跟单句相同,但没有完整而独立的句调。从句法结构上看,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短语、词;可以是主谓短语、非主谓短语。

组合方式:(1)关联法: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有时用关联词语来表示。(2)意合法:不用或不能用关联词语表示。

关联词大都是连词(eg.因为、无论),少量是副词(eg.也、又),个别是助词(eg.的话)。

(一)联合复句(等立复句)

1.并列复句:有关联的几件事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分句间的关系:a.平列关系:几件事/几个方面并存。b.对举关系(对待关系):前后意义相反相对。

eg.感情的短处在于会使人迷失方向,科学的长处在于它是不动感情的。

2.顺承复句(连贯复句、承接复句):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顺承复句&连谓句:顺承复句:连谓句书面上增加逗号。连谓句:书面上没有逗号。

并列复句&顺承复句:并列复句:分句可以变换次序。顺承复句:分局有逻辑关系,不能变换次序。

3.解说复句:分句间有解释、总分两种关系。

4.选择复句:分已定选择、未定选择。

已定选择(决选):说出选定其中一种,舍弃另一种。内部又分先舍后取(委婉)、先取后舍(强调)两类。“或者、或、或是”表示陈述式选择,“是……还是”表示疑问式选择。未定选择: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内部又分数者选一(任选)和二者选一(限选)两类。

5.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内部区分为一般递进关系和衬托递进关系(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衬托)两类。比较特殊的一般递进,前一分句表示否定,后一分句表示肯定。

(二)偏正复句(主从复句)

1.条件复句:偏条,正果。分有条件(分充足条件、必要条件)和无条件两类。

2.假设复句:偏假,正果,分一致关系和相背关系(让步假设复句)两种。

3.因果复句:偏原因/理由、正果。分说明因果关系和推论因果关系。(是真真切切的事情)

4.目的复句:偏行为,正行为目的。分为求得和求免两类。

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相对,后面分句是正意。分重转(让步转折句)、轻转、弱转。

(一)根据结构层次,复句可分为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1)确定分句界限和数目(2)关联词语(3)找出第一层(4)逐层分析

紧缩句(紧缩复句):由复句紧缩而成,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紧”语音停顿没有;“缩”词语被压缩。

分句之间缺联系;次序、层次不清;关联词语使用错误(搭配、缺少、错用、滥用、位置)

定义: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

定义: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或词语的性质的。它和文字符号是构成现代书面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

分为点号(主要表示语气的各种停顿,句末点号兼表语气)和标号(表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有的标号兼表停顿,如破折号、省略号和间隔号)两类。

}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教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教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类型和划分成分的方法。2、能正确划分各类句子成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类句子成分的构成及认定 难点:正确划分句子成分【教学过程】一、复习:1、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2、指出下列短语属于哪类短语:好得很 去了几趟 非常高兴 工人农民 爱祖国 发射成功 极其清楚明天星期六 慢一点儿 一扇神奇的大门二、新授:(一)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 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 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

2、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如:张师傅修机器。(二)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1、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即句子主干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枝叶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II划开。(三)分析句子主干 主语、谓语、宾语。1、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动词性、形容词 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

3、述的对象,例如:(1)今天晚上II特别冷。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I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 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 ) 笑 I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主语(动词) 谓语( 2)公正廉洁 I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主语(形容词短语) 谓语2、谓语 :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 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短语充当,在一定条 件下也用名词性词语充当,这跟主语的构成材料正好相反。用做谓语中心的动词、形 容词等通常是句子结构和语义解释的中心, 因此认准谓语

4、中心以及它跟前后各成分的 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就十分重要。( 1 )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I 只答应了 一声。主语 谓语(状语 +动词 +补语)高碑店一中I留下 过(许多人)的梦。主语谓语(动词 +补语 +定语 +宾语)我I 最近去了一趟北京。主语 谓语(状 +动+补 +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I热烘烘的。主语 谓语(形容词 +的)人参这种植物,I娇嫩 极了 。主语 谓语(形容词 +补语)说话I 要简洁 些0主语 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H大家都赞成。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主语谓语(主谓短语)大家的事情II

5、大家办。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 判断句。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臣本布衣鲁迅口折江绍兴人。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明天II教师节。主语 谓语(名词)她I大眼睛,红脸蛋。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3、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 一类问题。(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 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我给你们俩十朵玫瑰花,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近宾远宾近宾 远宾近宾 远宾(2)动词性宾语。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

6、(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2、课堂小结: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 还是写物。写人格式:“谁”+ “干 什么”例:杨亚II写字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例:一中的杨亚丨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例:猫I捉鱼例:一只小猫I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例如: 他 I 是学生以上三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是句子的主干。(四)分析句子枝叶 定语、状语、补语例: 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 美丽的画眉高兴

7、地唱一首歌。”(1)(两只美丽的)画眉“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2) 高兴 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3)(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4)歌唱得v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1、定语:在名词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次,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 所属等。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助词“的”是定语的标 志。例如:(1)村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2)风平浪静的港湾里停泊着许多船。(3)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吸引力世界各地的

8、游客(4)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静静地伫立在那里。2、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 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 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在句子里状语主要由副词充当,还可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 词短语、及其他一些短语充当。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例如:(1)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2)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3)午后,天很闷,风很小。(4)她的身上净是水。(5)我们在教室学习3、补语:在动词性谓语后形容词性谓语之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作用,一般放 在谓语中心语之后。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例

9、如:(1)这个字写错了。( 2)她哭红了双眼。(3)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4)心里痛快极了。 (5)这几天真是烦透了。(6)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小结:句子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标示符号一般是:(定)主+状f谓J 补 + (定)宾三、课堂练习:找出句子的主干,划分句子成分(1)她的身体很健康。(2)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建设工地上。(3)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4)她像雕像一般伫立在山顶。知识的迁移运用用找主干法分析病句成分残缺及搭配不当(一

10、)主语残缺1、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a. 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b. 由于她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c. 当他经过住院治疗回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d. 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 暗中更换主语导致a. 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彰。b. 比赛地点在天安门金水桥前,沿着长安街、二环路等规定的路线跑完全程。c.张 海迪的报告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3. 主语的修饰语过长,忘记了中心词,导致主语残缺。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 理想,都是不恰当的。(二)谓语

11、残缺1. 首句话说半截,只说主语,缺谓语,后边就另起炉灶,写另一完整的句子,也称中 途易辙。a. 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米宽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 边。b. 炊事员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购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2. 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难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三)宾语残缺a. 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b. 记者从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获悉:国家已安排专项经费一亿元,加强 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科技攻关和相应研究。(四)搭配不当1、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2、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3、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4、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句子成分有六种一一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汉语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语+谓语+宾语例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