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次,就要没完没了打一辈子?

一生只睡一人,亏不亏?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闺蜜小云突然发来一个灵魂拷问。

当时,我正捂着左下颚的大牙,疼得七荤八素不辨东西。一看问题,瞬间就精神了,连牙疼都差点忘了。她的问题正是:一生只和一个人发生性关系,亏不亏?

“当然是……不亏啊。不是有一首诗这么说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果这辈子能够只爱一个人,只睡一个人,那简直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幸运儿吧。”我正儿八经回复她。

“可是,为啥我前男友觉得亏啊?他跟我分手时还说什么人生这么长,我们应该多爱几个人,这样老了才不会后悔……”她又气愤又不解,加了好几个疑问表情包以加强自己的感受。

与小云的对话信息,让我想起著名的专栏作家洪晃女士曾经针对“一个正常女人一辈子到底能和多少个男人发生关系?”给过她的个人意见,她认为:

照洪晃的标准,一生只和一个人发生,是妥妥的亏。二到三个是传统,三到五个才算正常。洪晃的观点只代表她个人意见,因为如果按照她的评价标准,恐怕很多中国女人都“白活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一生只和一个人发生性关系,为什么有些人觉得不亏,有些人却觉得亏呢?这背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将从亏与不亏两个角度来分别探讨。

曾在知乎看到有个网友针对这个话题的留言,令人印象深刻。

“真爱一个人了,就想和她在床上,在沙发,在厨房,在阳台,在浴室,在泳池,在船上,在飞机上,在车上,在公司,在楼梯,在公园,在山林,不停地啪啪啪。我想这大概要用到我大半辈子的时间吧。”

底下评论一片叫好。一生一代一双人,真是浪漫。

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更加认同的是“一对一长期”。比起不停地更换伴侣来寻找新鲜感,他们更喜欢待在一段长期关系里,建立从灵魂到肉体的深度有趣联结。

就像朋友S和J这对夫妻。

当年,S为了继续专业上的发展,决定去美国攻读博士后。妻子J理解他的追求和梦想,放下了国内高薪的工作陪着他,一起去了美国。

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他因为念书的关系,收入锐减,一开始只能住地下室。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他一边攻读学位,一边拼命赚钱,常常工作到半夜三、四点,再加上后来孩子的出生,真的是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三头六臂地用。

妻子J因为专业限制,并没有在纽约找到收入很高的工作。后来又遇上疫情的影响,失去了工作。她心疼丈夫的辛苦,跑去做服务生和家政,想着能帮他分担一点是一点。

“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会超越我对妻子的爱。她生了孩子后,身材走样,可是这又怎样……我爱我的儿子,因为他长得像我的妻子,所以我对他就多了一份爱……我最爱的就是亲吻她的额头,她有非常智慧的头脑……”

这样的关系容纳了不同的角色,充分地扩大亲密关系的维度。这里面,可能包含了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说的爱情的三个基本成分:责任、亲密、激情。

你看,他们可以在生活的起承转合中,做一对讲义气的战友共同分担责任。在隐秘的情绪晦涩处,做最彼此的灵魂伴侣。当然,更可以在滚滚红尘中,做一对激情燃烧的伴侣,让性成为深爱的传达方式和流动方式,成为灵肉合一的深层交融。

所以,我身边的很多闺蜜,都曾分享,“如果爱身边这个男人,就只想睡他,最好是睡到地老天荒。根本不会觉得,只睡一个太亏了。”

对他们来说,当下的质量,才是判断亏不亏的因素。

可是有一些人觉得,一生要是只睡一人,有点亏啊。为什么?

同事M君有一次酒后吐真言,“很多时候,一想到婚后只能和老婆睡,和其他人睡都是不道德,就想离婚……”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有时候,这份蠢蠢欲动是因为没有好好练爱。

恋爱其实是个技术活,是需要练习的。第一次谈恋爱,就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可能不太容易。

比如说,你知道谈恋爱时该怎么去表达这份情感吗?知道该如何去理解、体会对方的需求吗?两个人遇到矛盾时,知道该如何去沟通和解决吗?再或者,知道该如何去和谐地做爱吗?

一开始,也许并不知道。因为很多人情窦初开,需要练“爱”的时候,可能正忙着念书。家长、老师会明令禁止:不准早恋。乖宝宝如我们,青春就是荒芜的草原,引不来一匹野马。

但是,一旦毕业,风向可能180度转弯。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从“不准早恋”突然就变成“早点结婚啊,再不找对象就晚了”。有些人扛不住压力,没有多少恋爱经验,就匆匆结婚。

当然这样的朋友,在婚恋这些事情上让别人做自己的主,那也代表着他们可能还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虽然身体已经是成年人,心理上却仍然没“断奶”。

因为没办法自己找到对象,所以在父母的“帮助”下,纠纠结结地结了婚。他们很快让父母抱上了孙子,但是却始终觉得缺了些什么。

一旦当他们在岁月的更替中,物质和心智体系都越来越独立时,比如说,在性方面更加全面地盛开,并发展出主动的能力,知道如何释放吸引力、追求、应对、培养情调、说服对方时,内心的这份尘封的需要就蠢蠢欲动了。

这个时候,回望自己荒芜的青春,再对照外面活色生香的世界,不由地要含泪问苍天:

“我这辈子是不是太亏了?”

“不爱一个人,你会想和他睡觉吗?”八卦如我,曾经这样问过身边的人。

有意思的是,男性朋友当中,有人说会,有人说不会。但女性朋友却是清一色的不会。这个数据当然只是小样本,却让我对男女的生理机能差异产生了兴趣。

后来看到网上有条新闻里提到,男性平均希望一生中出现14个性伴侣,而大多数女性的平均希望是1或2个。

而且,男性的大脑结构会将性追求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男性大脑中性追求的面积是女性的2.5倍,睾酮的刺激使男性大脑回路比女性高10到15倍。一旦性机会出现,男性总是随时做好准备。

姑且不评论这数据是否完全精确,男性和女性在性方面,可能确实是存在差异的。

对于男性来说,一个貌美身材很棒的女人,男人也许不爱,却仍然能强烈地唤起他们的性欲。他们的性心理是带着一些攻击、虐待和占有成分的。所以有时候,一生只睡一个姑娘,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亏。

而对很多女性来说“不爱,就没法睡。”“女性的性渴望跟爱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也许没有爱的性活动会存在于很多女性的性幻想中,但那也只不过是幻想而已。女性的性欲会因为爱而被唤起,而且在充满爱的性活动中才能充分享受性的乐趣。” 曾奇峰曾老师这样说过。

这里,并没有道德评价的成分,只是在描述男女之间的生理机能差异。有些时候,当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时,我们越能够在现实层面去控制我们的行为。就像韩国女星李孝利说,“住到济州岛,是因为我怕自己婚后出轨,被全国人民骂死”。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些人觉得亏是因为社会比较。“我老婆结婚前,谈过五个男朋友。我就谈过俩,一想到这个,就觉得亏得不行……”

还有一些人判断亏不亏,和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境有关。“自己现在很幸福,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说什么亏不亏啊,过不好,才会各种骚动觉得睡一个不够吧……”

此外,这份判断还有可能与年龄有关。“20多岁欲望正旺盛的时候,肯定是不安分的,可是等到年过半百,内心的欲望和骚动逐渐平静,反而非常感激有一个人可以安安静静地陪自己走到人生终点……”

开放vs 婉约,是你的选择

人性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只和一个人发生性关系,并不一定比性伴侣多的人高尚。就像吃饭,有人喜欢去不同的餐馆探索,有人只喜欢待在一家固定的餐厅吃饭。

有些人对性一开始就持开放态度,比如朋友小波,他从小树立人生愿望,要睡遍十二星座,各样肤色人种……

有些人对性更加婉约,偏爱的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比如闺蜜李瘦瘦和她的老公鱿鱼,自大学初恋,一吻定情,继而携手走过十几个年头。若是问她一生只睡一人,亏吗?她肯定傲娇地甩你一脸幸福。

而至于卡在中间状态的小伙伴们,比如有了伴侣却仍然觉得睡一个不够本,那么你可以试着去探索下内心:

如果是因为曾经没有好好练爱,而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体验到“亏”,那不妨去好好看到过去未完成的需求,并且去面对和完结它。

如果是因为与伴侣或者他人的比较而觉得亏,那不妨从他人视角挪开,试着去建立独属于自己的信念体系和判断标准。

如果是因为当下的生活不顺,那就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许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当然,最后,如果还是心有不甘,那么付诸行动也是你的自由。做好选择,并承担后果。

作者:无限延伸的三角,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新西兰间隔实践者,痴迷心理学16年,曾花两年结合精神分析写下十万字作品《打工旅行与心理学》。
}

目录 前言如果你是我的同类 Part1 她看上去得到了计划中的一切 Ⅰ.一生的计划 Ⅱ.高冷之家 Ⅲ.我的大学 Ⅳ.幸福偶像 Part2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行业 Ⅰ.创业七年(1) 前传 Ⅱ.创业七年(2) 朝霞、包裹和我 Ⅲ.创业七年 (3) 幂次法则 Ⅳ.创业七年 (4) 趁早 Part3 你什么都没有错,只是太弱 Ⅰ.好,我等着 Ⅱ.不分男女,只分强弱 Ⅲ.走出这步 Part4 看,真爱 Ⅰ.她是我的决定 Ⅱ.安家纪事 Ⅲ.最深的懂 Ⅳ.黑猫少女 Part5 不然生活多无趣,不是吗? Ⅰ.我的 公里记录 21 Ⅱ.极少数的阿姨 Ⅲ.一粒灵药 Ⅳ.遗愿清单 后记谜底揭开前 附录写下你一生的计划 附录 BucketList 前言/ 如果你是我的同类 胆子最大的时候,适合展开对未来最狂野的想象。绝大多数的人生时刻,都用来应对眼下, 解锁问题,马不停蹄地做出计划和回顾,循环往复,让人以为没有尽头。但还总有那么几个 瞬间,比如里程碑事件达成时的酒后,在微醺的圆满感里,因为抬头看见星空,或者低头看 见灯影,就那么二三秒,热血涌上心头,让我以为自己还有机会做任何事,去到任何地方, 成为任何人。 如果你是我的同类,你肯定懂我在说什么。因为无数次,我都在怀疑,我也许只能过一个憋 闷的、被拒绝的、被忽视的窝囊人生了。七岁十五岁二十岁三十岁,无论哪个时期,总会重 现几个梦魇般的现实情境——站在或坐在我对面的人对我说你不行不是你;我被湮没在无边 无际的人群中间,面无表情的众人正裹挟着我向某个方向行进;亲友在我面前颓然地抬起头, 用失神的目光诉说一个愿望的破灭,然后说算了吧现在不是挺好的。这种情境每次都令我窒 息,好像心中那种不可言说的恐惧又被唤起,是一种类似黑暗空间中幽闭般的恐惧。 我把这种体验叫作 “人生幽闭恐惧症”。就像五岁那年我自己爬进假山的一个漆黑岩洞里, 我伸手摸,上下左右都是边界唯独没有出口。我知道外面有光,但照不到这里,也听到外面 有声音,但不知道怎么出去。惊恐中我曾绝望地想,我会不会再也出不去了到死都会被困在 这里。 如果你是我的同类,你一定懂我的意思。 “人生幽闭恐惧症”会不定期袭来,无论我身处阳光下的人群,还是在办公室的隔间,都能 感知到五岁时黑暗岩洞中的恐惧,而我所有的愿望就是从洞里出去。有好几次,我差一点儿 就要妥协了,差一点儿就对自己说 “算了吧这样也挺好的”。但好几次,我都发觉自己身体 里有什么东西还在,人们有时候把它叫作野心,选秀节目里常常叫梦想,但我一直把它叫作 热血。然后,因为热血,我会开始制定比那岩洞高一点点的目标,再把目标的达成当作一个 有光的出口。然后,跳出去。 再有几年,我就四十岁了。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说,这样的热血,我燃烧了小半辈子,已经 尝试过大部分的人生幽闭恐惧,但我知道那些黑暗的岩洞还会出现在我想去往的路上,只要 我还想攀登,就永远不会消失。但我希望热血也不会消失,就像我酒后向别人吹嘘的,我凭 借它还有机会做任何事,去到任何地方,成为任何人。 既然这样,那么我完全有可能在四十岁上长出一副清爽的骨骼,有看上去不胖不瘦的脸;也 有可能在四十五岁爬上意念中或者真实的山峰,能闭上眼睁开眼都是新鲜的高处;到了五十 岁,我没想出什么特定形象和活法,也许想清爽就清爽,想去高处就去高处,五十岁应该是 自由的,我想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如果你是我的同类,你会发现,一路都是热血升腾几天,幻想再撕碎几次,跳出这一个岩洞, 还会接着坠入下一个,总要一天天印证时间,一步步登向高处,持续的喜悦并不会出现。当 里程碑事件达成时,在微醺的圆满感里,也许有那么二三秒,才能再次体验脱口说出理想那 刻的热血。在数次热血的间隙,你会察觉,“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不是一个判断或总结, 而是一个愿望,是一句誓言。 我要为我们——我和我的同类写下这一本书。每一本书,早就等在那里,我们只管往前走。 等我们用双手双脚跳出黑暗岩洞,她会在未来某处,用字句和段落拥抱我们。每一本书,已 经选定了她的命运和节奏,当你经历跌宕,兑现誓言,她也安静地完成,就像果树终于结出 果实。 让我们闭上眼想象自己的八十岁,皱,瘦,衣襟飘荡,精神抖擞,聊起来最好是吃过见过的 笃定。如果从那天回望,我们必须告诉现在的自己:“你的血是灼热的,一直都是!按自己 的意愿过一生,因为你值得用一辈子去赢得做自己的权利。当你遇见煎熬、绝望、奇迹、战 友、宿敌,你都别忘,这是你自己的意愿,你发了誓。” Part 1 她看上去得到了计划中的一切 我常常想,无论情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完没了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