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UP主数据分析哪里有免费查看的呀?

2019年,B站的关键词是「出圈」。

今年5月,B站月活用户数破亿,老粉丝感慨“小破站终于长大了”,新粉丝诧异“原来B站不止二次元”。这几天,和B站相关的两条新闻,一是斥资8亿拿下电竞赛事版权,未来三年独家直播《英雄联盟》总决赛。二是央视新闻入驻B站,央视主播朱广权唱了段rap,还求起了一键三连。

此外,人们还渐渐形成一个共识,B站是个学习网站。B站已经越来越不二次元了吗?我们拉取了B站粉丝质量最高的前50位up主数据,发现并非如此。不管B站的外延扩大到多少,内核都还是小众的二次元根据地。

ps:以下数据截至12月6日,粉丝质量表征红人粉丝的价值,由“粉丝贡献、互动参与、优质粉丝”三部分构成,分别体现粉丝导流能力、活跃度,以及高质量粉丝占比,满分为100分。

Top50概览:二次元、小而美up主居多

1)B站没有那么二次元,但B站死忠粉很二次元

根据B站2018年的财报,站内视频播放量前三的类目,分别是娱乐、生活和游戏。这也符合大众审美趣味,抖音、快手和西瓜视频的类目构成,可能和这个差不太多。但如果我们统计Top50高粉丝质量up主,会发现播放量排不上前五的音乐分区,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50名up主中,14个来自音乐区,10个来自游戏区,这已经占了半壁江山。进一步观察其中内容,音乐、游戏、动画、舞蹈up主,呈现明显的二次元特征,而鬼畜、科技、影视、生活、数码,则主要发布三次元内容。算下来,两者比例约为7:3,可以说,B站高粉丝质量up主,依旧是最典型的二次元用户。

14位音乐区up主中,9位集中制作初音未来、洛天依MV。剩下几位中,排名最高的是@正直少年李发卡 ,根据评论可推测这是SNH48选手李艺彤的个人B站账号。

另外几个账号风格同样明显,比如@紅い流星主要发布东方交响曲,最出名的系列是《碧蓝航线》管弦乐串烧。这是B站2017年发行的一款养成类手游,现在已经有相关的动画、书籍等衍生品。

还有两名选手@刘明月阿 和@4yen_ ,前者是一位配音演员,后者是一位日本唱见。这两人都是声音温柔迷人的男性,以漫画+翻唱形式发布音乐作品。和虚拟偶像up主一样,是“awsl”的主要收割者。

游戏up主风格多样,有专注于LOL和LPL解说的,更多是杂谈。其中@小熊flippy 和@一条小神棍发布了200多个作品,是Top50里最勤奋的up主。这两个既非解说也非杂谈,而是类似录播的闯关攻略,前者专注恐怖解密类,后者主要是经典高难度游戏。

2)八成up主粉丝不到10万,@=咬人猫= 成最大赢家

一个现象是,高质量粉丝的up主,粉丝数普遍不太多。小于10万粉丝的占比34%,10~20万粉丝之间的占比44%,合计占比78%。

这很好理解,娱乐、生活区up主,因为涉猎广泛,受众基数大,吸引百万粉丝并不少见。但很多粉丝并非B站用户,只是随手关注而已。但二次元风格明显的分区,吸引的粉丝大多来自B站,活跃度和互动次数自然更多。

粉丝数最多的up主是@=咬人猫= ,虽然粉丝质量得分仅为88,排Top50的末端,但她的粉丝数高达283万,是这中间唯一一个获得bilibili 十周年成就奖的up主。@=咬人猫= 是B站舞蹈区的头牌,发布过两个播放量过千万的视频。

一为2016年发布的《极乐净土》,很多人将其视作“镇站之宝”,将近2000万的播放量,大概只有2014年@墨韵Moyun 古筝弹奏的《千本樱》可与之媲美。视频内容为155分队3位少女的合舞,根据评论区这些舞见的自述,当时这支队伍已经成立五年,三人花了七天功夫,分摊机票住宿,才录好了这支合舞。

@=咬人猫=《极乐净土》

另一个是今年9月,@=咬人猫= 和另一位up主@千本露露 合作的魔性舞蹈。原舞蹈为Youtube上由6位猛男演绎的《加减乘除舞》,这两位up主将其改造成办公室舞蹈,并且录制了正序和倒放两个版本。目前播放量1200多万,最高全站日排行3名。

3)一半up主投稿数不超过50个,一个视频最多涨粉3.6万

粉丝质量高的up主,不但粉丝数普遍偏少,投稿数量也不多。46%的up主稿件数量小于50个,基本上没有日更up主,这和它们的视频需专业技能加持,制作耗费周期长有关。

其中,稿件数最多的up主为@小熊flippy 。上文已介绍过,这位游戏区up主,主要发布恐怖解密游戏攻略,他同时也是企鹅电竞的一位游戏主播。因为可以把直播素材二次剪辑配音,重新做成视频,游戏主播up主稿件量往往更大。

稿件数最少的up主为@刘明月阿 。如果用粉丝数除以稿件数,可以粗略算出涨粉效率。这位up主平均一个视频涨粉3.6万。从发布时间来看,@刘明月阿 虽然2016年就发布了第一条视频,但一直不太更新。直到今年9月、10月又分别更新两支无限版MV翻唱。

@刘明月阿 《无限版本晚安喵》

为什么叫“无限版”?因为这位up主曾为电影《罗小黑战记》中的无限师傅配音,之前他在国产动画《灵契》饰演的端木熙,也多次出现在评论、弹幕中。这样看来,他之所以能用4个作品撬动20多万粉丝,主要得益于其在站外的名声。

Top10画像:音乐区,20万粉丝,投稿50个

分析完Top50的高粉丝质量up主,可以再着重看下前十。其中,6个来自音乐区,粉丝数一般不会超过20万,投稿数不超过50个。

这些音乐UP主中,除了@正直少年李发卡 主要混翻唱区以外,其他五个主要阵地都在VOCALOID·UTAU(声音合成引擎)区,主打虚拟偶像,其中三个主推初音未来,两个主推洛天依。这足以说明,B站还是一个实打实的二次元基地。

排名第一的@ピノキオピー_official 和第四的@DECO27_Official ,都是日本VOCALOID P主——也就是说虚拟偶像背后的音乐人。因为不会犯错、不会疲惫,2018年开始,虚拟偶像深受年轻人喜爱。打开这些视频,屏幕上飘过最多的词,就是B站年度弹幕“awsl”。

而李艺彤的@正直少年李发卡 ,翻唱的主要是古风二次元歌曲。随便打开一个视频,就能看到大量粉丝的表白弹幕。之所以每个视频的播放量和评论量都很高,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李艺彤的偶像魅力,粉丝把饭圈打榜那套挪过来了。

不难理解这些音乐up主在B站粉丝质量高的原因:一来最符合B站的调性,二次元属性浓厚;二来都有人气偶像加成,粉丝的忠诚度高。

退一步讲,由于ACG本就是个小圈子,这些up主的粉丝,很大概率是重合的。这些粉丝原本就是B站重度用户,注册时间长,频繁参与互动,质量自然更高。

剩下四个其它区的up主,影视区的@残狼之卑,专注于打假《爱情公寓》一百年,靠“《爱情公寓》抄袭史”系列一战成名。其作品没有多余的解说,纯粹是中外视频逐帧对比,非常硬核。

游戏区的@执笔画虹丶,则专注于电竞历史的科普。电竞作为近年来新近崛起的产业,关注度高,粉丝黏性强,但与此相关的行业内容却很少。@执笔画虹丶 瞄准这一新兴领域,重点梳理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发展史,和影视区的@残狼之卑 成名之路颇为相似。

至于动画区的@Kasei,则主要上传动画番剧,平时做一些加字幕和搬运的工作。其中,点击量最高的动画为RWBY系列,这是一部由美国制作的网络动画,2013年开播。可推知,他的粉丝质量高,主要因为动画连载的独家性。不过,由于视频版权的问题,该用户在B站已经9个月没更新,主要阵地转移到了微博。

鬼畜区的@傲视在俗世上,成名作则是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做的鬼畜视频。up主会用流行歌曲搭配吕颂贤版《笑傲江湖》的画面,重新填词,用声音合成引擎演唱。鬼畜的画面和歌词吸引了很多死忠粉。

总结这四个up主的内容特点,不难发现,这四位up主都深耕垂类内容,专注于某一领域或小众文化,足够有特色。尤其是对于娱乐性较强、相比而言没那么多干货的品类,建立独特性和稀缺性更为重要。比如鬼畜区的@傲视在俗世上 和影视区的@残狼之卑。

而要想在这类偏娱乐向,且竞争激烈的领域脱颖而出,打造爆款是必经之路。@傲视在俗世上 最早爆红的一期视频,播放量累计达到272万,比播放量排名第二的还要多出一倍。在通过爆品策略初步建立起影响力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保证稳定的内容输出,继续深化“鬼畜调教岳不群”的品牌认知度。

这50位up都是小而美,偏二次元的属性,绝大部分人不会在其它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发布作品。因此,这些人虽然粉丝质量得分高,但卡思指数并不高。卡思指数大于700的只有3个,低于500的超过一半。

如果你热爱ACG,想深耕B站,学习这些up主的套路无疑是有效的。在音乐这类规模不大的分区,一两个爆款+连续输出,不难做出一个高黏性的账号。但囿于行业和规模所限,多数up主还是用爱发电。

对他们来说,高质量粉丝是无价的。小有名气的红人可以用它来塑造品牌,其作用类似小红书;初创品牌,可以积累种子用户,做出最小可行性产品来。其实也无需太担心收益,这个时代,真实而有向心力的粉丝,可以撬动很多东西。

毕竟,凯文·凯利也曾说,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 1000 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

本文转载自卡思数据(ID:caasdata6),已获授权,版权归卡思数据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

文|数娱梦工厂  李心语

“众所周知,B站是一个学习网站。”

这句喊了数年的梗终于玩成了官方的目标。6月5日,B站正式建立知识一级分区,下辖科学科普、社科人文、财经、校园学习、职业职场、野生技术协会六个二级分区,以分享知识、经验、技能、观点、人文为主要内容。

哔哩哔哩泛知识官方账号@好奇星人知识酱,联合知识区的几位知名UP主@半佛仙人、@罗翔说刑法 连发了三条辩论视频以示庆祝,分别探讨了三个议题:知识应该求广还是求精?互联网填平了知识鸿沟还是让鸿沟加深了?工作用不到的知识真的有学习的必要吗?

这是三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几乎直指B站建立知识区的愿景:建立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技能、以互联网的普惠性填平知识鸿沟、保持在工作之外的长期学习。

早在2017年,B站就开始诞生「study with me」模式的内容,包括陪伴式学习直播和学习经验分享。以“学霸”、“高效学习”等著称的B站2019年百大UP主“蜡笔与小勋”、高能联盟成员@彭酱酱LINYA也在2018年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类投稿。

热爱分享的创作者,热衷学习的学生群体、干货满满的学习资源,这些都为未来B站泛知识领域的未来做下了铺垫。

2019年年初,央视以一篇《知道吗?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为B站“爱学习”的标签定了调,让B站“学习圣地”的名声出了圈,随后的6月,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在全网一炮而红,大量对科普内容关注落到了B站内。

B站数据显示,2019年B站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观看用户数则突破5000万,相当于2019年高考人数的5倍。

时间再转过一年,UP主@半佛仙人、@罗翔说刑法的热度点燃了整个B站,泛知识内容的浪潮涌动起来。疫情期间,B站在官方层面联手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推出了“停工不停学”频道,并成为上海市中小学空中课堂,再到如今知识区的正式落成,“学习网站”名副其实。

而我们也与三位知识区的UP主聊了聊,他们如何成为了知识区的UP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创作和B站的未来。

IC实验室是在图文领域做了大半年之后,才在B站上投稿了第一支视频。

虽然进军视频领域一早就在计划中,但对IC实验室的两位创始人——馆长和程唯一来说,“当时抖音、快手这种短视频平台要求快、潮、强调视觉冲击力,对当时的我们来讲是个比较为难的事情。”

于是还是从图文做起。19年4月1日,IC实验室给自己想了一句slogan:“从品牌看商业”,在微信上发了第一篇文章《京东,请你停止代表00后》,

公众号写到第二个月,就有了第一篇10w+,阅读量慢慢涨上来了,但两个人都觉得在公众号这个平台,这样的垂直内容能获得影响力,依旧只能局限在这个广告、营销的垂直领域中,能够发展的空间有限,他们始终希望能找到换个媒介的机会。

转折来得很快。2019年下半年,B站财经类、泛科普类内容的快速崛起,让两个人看到了一种可以不用露脸、讲长视频的方式,于是,19年12月,IC实验室在B站的第一支视频《李佳琦薇娅的PK背后,淘宝直播正在干掉大数据杀熟》上线了。

这支视频的文案来源于几个月前,他们发在自己微信公众号上三篇讲淘宝直播的文章。在几乎没有任何粉丝的基础上,收获了超过60万的播放量。

“当时我们也没有想到效果会那么好,这三期内容其实很垂直,放在微信上表现也就2、3w左右,可能只有相关领域的人会去看。”程唯一说,“但B站让我们发现,只要做的接地气、有趣、符合大众的口味,其实大家会喜欢的。”

与IC实验室不同,知识区另一位UP主@阿扶frits是带着决心来到B站的。

他对B站的长期价值有高度的预期,于是决定给自己一年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我本身就是做广告营销出身,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也是一份经验;另一方面,我希望通过创作,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价值。”

19年,阿扶彻底辞了工作,一头扎进了B站的视频创作中。

最初做的Vlog反响平平,他开始研究其他人是怎么做视频的,然后开始把自己的研究做了成视频,“其实就像我每天都要写(研究)日记,那我为什么不把这个粘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呢?“

阿扶会将研究分成三部分:“大家比较熟悉的部分”、“行业分析”、“普世价值”,先分析UP主做了些什么、写了什么,再从行业角度,分析为什么能够吸引人,最后落在人文关怀上,“比如何同学是启发,老番茄是激励。”

常常有观众调侃,阿扶是”模仿区“UP主。阿扶的视频里也常常飘着这样的弹幕:

“合理怀疑,头套下是罗老师。”

而这也是将阿扶与普通的分析视频区分的关键,阿扶称其为“创意包装”——即在每一分析视频里,都用上被分析UP主的创作风格,“分析谁就模仿谁”,半佛仙人是诙谐的语言和满屏表情包,罗翔是厚大的标准背景,法律分析的逻辑,以及教学式的反问。

他将自己带入到研究对象的视角里,花很多时间仔细去揣摩为什么对方会这么想,每一句话又是为什么这么说,甚至一度走火入魔,“做罗翔老师那一期的时候,我感觉那段时间,我跟任何人讲话都是罗翔状态,是不是?是吧;可不可以,可以吗?合不合适?太合适了!”

但阿扶觉得每一次这样的模仿很值得,至少每一都是一种新风格的重新尝试,“我分析了五个UP主,相当于我把自己的账号重新做了五遍。”

而观众也看的开心,阿扶分析半佛仙人的视频,获得了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的“素质三连”,几支分析UP主的视频平均播放量都在百万以上。

但无论是谨慎试水还是奋力一搏,无论是模仿还是分析,无论是IC实验室还是阿扶,在B站知识区的大风而起之时,他们都是抓住了浪潮的人。

B站有一个梗,来自于著名网红”窃瓦辛格”:

“这里的人真好,个个都有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这里。”

B站的观众也常常那这句来半是调侃半是夸赞某个UP主视频里的创意和大家的弹幕评论,或是用来描述整个B站。

“B站是很罕见的,大部分创作者保持纯粹的善意,并且愿意去分享自身的经验的地方,”

所以在出了几期UP主的分析视频之后,阿扶专门出了一期视频分享自己的心路和其中的经验。

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创作者首先应该保持着好奇心,其次是执行力,“你应该要有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想去传递自己的想法。相信这些东西是有价值,有准确表达一个东西的能力,趣触动每一个接受信息的人。”

他对很多东西都保持着好奇,比如他最近在研究关于潜意识和直觉,关于大V、网红、Influencer、KOL这几个词语在在心理上对观众的暗示感带来什么不同;比如他同样在好奇,未来科技中蕴含着哪些人文的点,能够将人与机器区别开来。而这些东西或许会在未来成为他选题的一部分,通过视频展现出来。

程唯一觉得一个好的创作者需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积淀,能够和观众共情。

在做独立自媒体之前,她从事广告行业,对品牌、营销,而IC实验室的另一个位创始人则在影视圈、编剧圈扎根多年。

“所以在做消费战争「清扬和海飞丝」那一期,我们通过自己的资源,接触到了当年清扬品牌的操盘手,也采访到了联合利华很多人,了解到了很多行业外所不知道的故事。”

而B站的运营也为IC实验室的创作给了相当多的支持:“他甚至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取标题、最近的选题热点有什么,哪里的内容有问题,应该怎么修改。”

UP主大蜡烛则认为是兴趣是第一导向,并且能够保持自己持续的学习和输出能力。

他在UP主的创作之外,他的本职工作是做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让早期实验室成果能够走进公司。他常常需要读大量交叉学科文献,与高校的教授们打交道,发现各种不同客体的价值,对关注财经、新科技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的兴趣。

这让他的选题范围变得十分广阔,也时常突然在脑子里冒出各种想法,“其实我的创作场景也是一种碎片化的创作,有时候走在路上,突然想到一个的案例,好像还不错,就赶紧掏出手机记下来。”

“之前有观众开玩笑问我,怎么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我说去读大量的文献,只要你能把文献读下来,那些正常出版社出版的书就都不是问题。”大蜡烛说,“其实,为了做B站视频去找文献看文献这种对我而言是一种放松。”

18年之前,他的创作更多集中在类似于VR新科技和游戏类的作品。今年疫情期间,大蜡烛被隔离了两三周,周围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他开始创作了一系列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类作品,从基因讲到疫情,从医药讲到财经,从中国讲到国外。

“其实现在再回来有一个感觉,B站知识区关注的东西更加多元了。包括最近我有跟高校老师的交流,他们对B站的感觉都是很好的。如果过去一些专业的老师在这边做视频,或许关注度就不会有那么高了。”

B站知识区的困惑与未来

不过程唯一有时也会感到困惑,比如之前IC实验室发了一期关于武汉和国内其他地区抗疫的对比,这期在其他平台的表现都不错,但B站引发的争议很大,“很多年纪小的观众好像就会觉得你是武汉人,你天然就会站在武汉人这边。”

在播放量破了40w的时候,他们删掉了这期视频,并且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和年轻人沟通的方式在哪里出了问题。”

但大蜡烛在观众层面的感受不太一样,“之前会觉得B站都是一些年轻人,但是我现在发现,有些很多观众年纪比我还大,甚至包括我父母他们,有时候想要了解什么都会到B站上来看看。”

这或许可以归结为B站在用户层面的扩张和算法推送的效果。

B站18-35岁的用户占B站总用户的78%,大多都是90后和00后,并不断向下沉市场和高年龄层次推进。而算法推送,一方面能够更大程度的让自己的内容找到,但另一方面,“回音壁”效应在年龄层更低的用户中或许更加明显。

但阿扶认为,一个好的创作者,应该给读者以启迪,让他能够有所选择选择判断,并能在往后的人生里可以拿出来时时反思,时时思考。

对于年轻人而言,能够在年少时期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更大的世界,见识不同的观点的对撞,在成长中对于眼界的开阔和价值观的树立无疑是有益的。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的中学时代也有B站知识区这种东西,那该有多好。所以现在作为一个知识区up主,我会希望自己也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视野,给别人带去启发。”阿扶说,“有时候我去帮助他人,就好像在帮助过去的那个自己。”

而困扰大蜡烛的难题在视频剪辑和他过于旺盛的创作无处安放之间的矛盾。

“我不是专业的视频创作者,每次的剪辑和字幕都要耗费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还做的不是很好。”大蜡烛说,“并且有些,很短但很有意思的想法,不够做成视频,我不知道该把它们发在哪里,如果发在动态会不会过于打扰观众?”

但这都是需要交给B站去解决的产品问题,大蜡烛依旧对知识区的发展有着十足的信心:“其实知识内容是最适合社区型产品的,它有内容,还有高互动,B站就是这样的社区产品。或许从互联网产品诞生的最初开始,所有人对于知识的需求一直存在,如今B站提供了新场景,大家也就跟随着把学习场景迁移到B站上来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分析基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