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读机在家常放好不好有人说在家常放不好,我想知道有没有什么说法?

可能是因为离家近的缘故,小时候我就听过天台这个地方,但因种种原因,我都未曾到过,但对这个地方的传说倒是听过一些。

传说天台原来是一片汪洋大海,东海龙王和他的九个龙子出来行雨时,都要打翻许多渔船,使很多人丧失生命。九个龙子于心不忍,就分别从身上拔下八片龙鳞,用八九七十二片龙鳞化成一朵有七十二个花瓣的莲花,让渔民们避风躲雨。后来,这朵莲花变成了天台山。

小时候,特别喜欢去外公家,因为他家里有一套《济公》CD。后来才知道,原来济公的传说就来自于天台。这一次来到天台,正好可以一探究竟。

Hello,我是阿久,90后旅行达人,旅游自媒体撰稿人。

爱旅行、爱摄影、爱记录、爱分享,愿我看到的世界也是你喜欢的。

我的足迹到过我国北京,上海,重庆,辽宁,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陕西,安徽,浙江,江苏,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广西,西藏,福建,台湾,澳门这二十四个省市,国外去过泰国、日本、缅甸、越南、斯里兰卡等。

更多最新旅行信息,可关注我的微博:@阿久Mckinney

有任何旅行问题想要交流,可加微信:wmijng

1、卡片类:身份证、银行卡、信用卡、驾驶证(如果有就带好)都带好,有其他优惠证件的一并带好,如学生证。但是还要注意带点现金在身上。虽然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但不是所有的地方能刷卡或者微信支付。

2、车票类:确定好出行时间,提前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飞机还是火车,最好下载个app。

3、数码类:包括手机,充电宝,插线板,各种充电器,摄影器材,USB数据线等

4、衣服类:根据时间长短来决定带的衣服。提前查好南京的天气。

5、其他类:准备墨镜,雨伞等,做好防晒工作!

全国各地到天台交通都很便利,火车、汽车都很便捷,各地可选择认为方便的交通方式前往。

高铁:距离天台县比较近的高铁站是三门站和临海站,到了高铁站可以再转汽车去天台县,约一个小时。(推荐预约顺风车,30元左右)

汽车:坐汽车可到达天台县客运中心,距离天台游客中心也近。

飞机:各地可乘坐飞机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然后再转大巴车前往天台

自驾:由于天台景区比较分散,如果从江浙沪皖出发可选择自驾,这样会比较方便。

景区内交通:如果不是自驾的话,景区内有景区公交,80元/人,一票制,可以拿着这个票乘坐往返于天台县的各个景点之间,比较方便。

所有的门票都可以在天台游客中心买票。

地址: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路449号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门票信息:成人票30元;/

门票信息:成人票50元;1.1米以下的儿童、70岁的老凭证免费。

ps:所有景点可购买通票

一日票:160元/人;两日票:180元/人;三日票:200元/人(含景区巴士)

Day1 杭州-天台,济公故居—赤城山

Day2 国清寺—琼台仙谷—华顶国家森林公园

Day3 石梁飞瀑 天台-杭州

在去天台之前,朋友只是告诉我,我们住的是民宿,但没有想到是一家这么有故事的民宿。

一走进槑缘,就被这里的设风格吸引。一楼大厅有各式各样的古玩,CD机,小人书,还有一些大概自我出生起就逐渐消失的旧物。老板说,他喜欢收藏,所以在做民宿之前,就积累了很多 。而开了这家民宿后,这些“宝贝”便有了安身之处。

看我们进来,老板便给我们泡了一壶茶,茶几上放着出了茶具外,还有几本书,老板说,平常要是遇到投缘的客人便多聊会儿,要是没有客人在,他就喝喝茶看看书。这里既是供游客小憩的民宿,也是他生活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开民宿,都有着一份情怀,老板也不例外。他喜欢户外,玩房车,爱交朋友,一有机会他便开着房车和朋友们去郊游。做了民宿后,认识了更多来自各地的驴友,旅行也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当老板跟我们说,这里所有的房间设计每一间都是一个主题,都是他一天一天盯着做出来的,我有些诧异。他说自己不是设计出身,但对于房间的设计却有很多想法,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工匠,让他们照着做。若是不满意,就拆掉重来,这样反反复复,经过了近一年的装修,民宿才逐渐成形,成了现在的这番模样。所有的房间以“米、醋、糖、油、盐、酱”来分别命名,更具生活气息。

我们住的是盐,但出于好奇,我参观了好几间其他风格的房间,有两层类似loft的家庭房,也有日式类似榻榻米风格的,最让人心动的是房间里的那台台式苹果电脑。我跟朋友开玩笑说,要不晚上别睡了,开电脑修图吧。。柔和的灯光,精致却不单调的摆设,飘窗上的茶几,马桶盖上有各种功能不同的按钮……住进这里,我都有多停留几天的冲动。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窗帘照进屋里,我们从床上缓缓爬起来。一楼大厅早已为摆满了早餐,粥、咸鸭蛋、薄饼、萝卜干、甜瓜、茶叶蛋……这些都被盛放在好看的碟子里,处处可见老板的用心。农家的早餐丰盛不油腻,过早后便开始我们新一天的旅程。

在天台,民宿基本集中在塔后村,由于前一天的民宿满房只能住一天,我们第二天便又换了一家——陶园民宿。两家相隔不远,步行十几分钟便可到达。

相比于前一天的,这家民宿少了些许文艺气息,而更像住在家里的感觉。房间是老板自家的独栋房,三楼开始便是客房,房间不多,但看布置也很用心。

我们住的是带阳台的大床房,舒软的床让疲惫了一天的我想倒头就睡。

或许是天气热,我们一到客栈,就有阿姨给我们送了一盘西瓜,夏日解渴佳品。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民宿的早餐,三角饼,鸡蛋,馒头,粥……满满一桌,吃得我们都撑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清明饼。在我们家,一般都只有清明节前后才会做这个饼,一向也都由家里的老一辈来操作,吃着它,有奶奶的味道。


Day1 初见天台,从济公出生的地方开始

从杭州去天台,可以搭乘高铁,也可以坐大巴,我嫌高铁麻烦,便搭大巴了,行驶了约2.5小时,我们便到了天台县客运中心。

来之前,我们看了攻略,说济公故居就在市区,所以把它定为本次行程的第一站。

“帽儿破,鞋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小时候就被这首传遍大街小巷的歌洗脑了,总记得这是一位很有趣的到处喝酒吃肉的僧人。相信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对于济公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于这个传说的起源地——天台却是陌生的。如果不是来到这里,走进济公故居,也不会对济公有深入的了解。

永宁村在古城北门外,济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济公李氏家族人丁不很旺盛,但因历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称得上是天台的望族了。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就属于这个家族所有,至今人们还称作“李家垟”。古时这里是济公李氏的私家庄园。

天苍苍兮地茫茫,世事无常兮历沧桑,天台山济公故地,皆合情。济公罗汉神木,人们敬之奉之,祈求活佛精神之化身。

济公故居相对于名家豪宅来说虽不大,但庭院设计却也别有韵味。入门处的湖、凉亭、以及那个象征性的葫芦,似乎都在诉说这个传奇的活佛故事。陇西园虽小,却融入了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和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北首百米碑廊,美妙绝伦的斗拱、彩绘,高贵而华丽;融中国三种古典彩画(和玺、宋景、苏轼)于一体,采用北京颐和园和皇家园林的建造手法,由高级画师绘制。假山、水池、亭榭、曲桥、跌水以及各种建筑小品,有机结合。巧妙地运用了江南园林的艺术手法,造成移步异景、曲径通幽、诗情画意的效果,人在园中,闹中取静,仿佛进入画境。

济公从小就跟奶娘生活在一起,跟奶娘很亲近,济公的善心跟奶娘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奶娘房的旁边就是济公的书房。济公小时候非常聪明,五六岁时,父亲李茂春便请了先生教他读书。

他有时高声朗诵,有时捧书沉思;每当有所得时,就会仰天大笑;到12岁的时候,四书五经早已记熟于心。便到佛道双修的赤城山向高僧、高道求学,静修苦读,接受佛学禅理及道藏等佛道文化的熏陶,领悟人生道理,这为他以后出家奉佛打下了思想基础。

赤城山是我们的第二站,这是济公读书悟道的地方。

天台当地的朋友说,赤城山现在基本都是本地人饭后散步的地方,但在山上可以看到天台的全貌。对于不愿错过任何风景的我们,便果断选择爬上去了。赤城山高338.8米,历来被视为天台山的南门和标志。山的东南方向,阳光和煦,分布着十八个洞穴,其中玉京、紫云、餐霞、华阳、瑞霞诸洞天,自唐宋以来就有建筑。

走到一半的时候,会看到道教第六洞天的玉京洞。这是一天然洞穴,洞深10米,宽7米。洞内随岩构造三开间楼房,周围植有松柏,凿有古井。

因为山不高,我们大约爬了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山顶,中途还真的遇见了饭后健身的当地人。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上,远眺整个天台,凉风迎面吹来,好不惬意!

在赤城山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塔,这便是梁妃子塔。南朝梁大同四年昭明太子之子岳阳王萧察为其妃子所建。现存塔是1947年重建的,塔高27.5米,七级六面,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倚塔远眺,城乡尽收眼底。


Day2 天台深度游,始于济公出家地

听来玩过的朋友说,国清寺十点半左右有斋饭,而国清寺便是当时济公出家的地方,在这里吃上一顿斋饭,应该是一番独特的体验,于是一早起来,我们便定好了今天的行程:国清寺-琼台仙谷-华顶国家森林公园。

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从景区门口走到国清寺,会经过一段石板铺成的路,道路两边种满了树,我想秋天的时候,这里应该会更美。在这路上,还能望见不远处的隋塔。

路过一座石桥,便是国清寺的大门,门口坐着一位看守的僧人。大热天的,一直守着门,也是不容易。

进到院子里,便看到了在创作的画者。

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得名——雨花殿,这个名字在其他寺庙中很难见到。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印度古神话传说中的“四天”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并说每一方都有一神堂管着,所以尊他们为“王”。“四大天王”亦称“四天神”或“四大金刚”所以一般寺庙中称此殿为“金刚殿”或“天王殿”。


观音殿与与锡杖泉相邻处,雄踞于大雄宝殿之后上方,观音殿长约15米,宽12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

穿过殿堂,从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处便会看到隋梅,可惜不是冬季,不然还能看到凌寒独自开的场景。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关于它的传说,现代诗人邓拓写给隋梅的《题梅》诗最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对于宗教没有特别好感的我们,来到国清寺,自然是奔着斋饭来的。来到寺庙里的“食堂”,只见卖票窗口排满了人,比我们预想中还要多,有像我们这样纯碎体验的游客,也有专门来的信徒。在小小的窗口出售两元一张的餐券,拿着餐券便可去打饭吃了。

这是我们五个人的菜量,谈不上多好,但绝对值得体验。吃完后还得自己去把碗筷洗干净放回原处,以便后来人使用。

相对于之前去的那三个景点来说,琼台仙谷就比较远了,从国清寺景区过去开车大约要40-50分钟。

游玩琼台仙谷有两种方式——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考虑到体力和时间,我们便选择了自上而下的路线,后来才知道,幸亏是这样,不然我们可能爬到一半就要放弃了。

还没到景区的时候,我们路过一个很漂亮的湖,忍不住便下车拍了照。

还没到上入口的时候,我们先到了一个观景台,本以为这就是入口,没想到真正的入口还有一段距离。

或许是因为非周末的原因,我们去的时候,景区里的游客不多。我们沿着山路一只往前走,便看到了入口。

没走多久,便会看到黄帝祭坛,十几个石柱矗立在坛前。刚进洞口时,需要靠手机灯来照明,走着走着便能看到“光”,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站在祭坛上,远眺能隐约看到山脚的建筑。

从最高点往下走的时候,看到了这棵“特立独行”的小树,和蓝天白云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此能看到远处的“仙人座”——一块形似椅子的巨石,传说铁拐李每逢中秋节之夜,来此坐椅赏明月,因此也更具传奇色彩。

下山的路基本是凌空的栈道,堪称“浙江一绝”。偶尔会遇见几个上山的,互道前方还有多远便顾自直走,问及前方的风景时,都说惊艳。前方等着我们的是龙潭,在靠近些便能听到飞瀑的声音。

晋孙绰赋云:“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走近灵溪,我们才读懂诗的意义。一湖翠黛,那么清纯,那么洁净,浅处卵石可见,深处绿得黛碧,两岸翠峰连绵,峭崖嶙峋,仿佛置身仙境,荡涤了一切尘凡俗虑。山静、水静、心静,神清气爽,如醉如痴。难怪诗仙李白直呼:“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诗人李白也曾写过:百丈素崖裂,四周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但见瀑泉落……好似这一道瀑布是从崖缝中蹦出,落入龙潭。再到下游,便一路有溪涧,给夏日增添了一份清凉。

若以为八仙湖就只是一个湖那么简单,就错了。在八仙湖尾有一孔明“八阵图”式的平台,中间是黑白卵石砌成的“太极阴阳图”,四周有八块立石对着远处八峰,寓意为八仙会聚琼台八峰之巅。

智者乐水,漫步在八仙湖畔,细细品味山魂水魄的天然浑合幽雅境界,胜似天山天池仙境。

快到出口时,会路过一座廊桥,琼台仙谷景区口是天台桐柏抽水蓄能电站,这阵仗也不熟龙潭飞瀑。

春夏之交,去琼台仙谷与神仙作伴,是一种最佳的休闲享受。

看过了这么多飞瀑,也不能无视这壮美森林公园,于是这一天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华顶。朋友说,这里最美的风景是在杜鹃花开的时候。

我们沿着林荫道一路向前,路过满山的茶树。

一路上,我们还能看到不少这样长“歪”了树,原以为这是大风的作为。朋友一介绍才知道,这些便是杜鹃树,这里叫云锦杜鹃。云锦杜鹃古称“娑罗”,属杜鹃花科,为中国特有的稀有珍贵树种。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而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形成古树群,则惟有天台华顶独有,堪称天台山的一大植物奇观。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在五月花开时节再来一次华顶,见见这花海的盛况。


华顶的海拔不高,很快我们便到了最高点的凉亭里。在凉亭中,或坐或趴或卧,我们每个人都在找最舒适的姿势,准备好好享受这一习山顶的凉风。

向下望去,能看到不远处的华顶讲寺。华顶讲寺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是禅宗法眼宗二祖德韶国师所建,初名华顶圆觉道场。之前,南陈智者大师初入天台山时,曾结庐于此修头陀行。寺前有数株大柳杉,高30多米,胸径须三人合抱,老干挺立、郁郁葱葱、耸入云天。


Day3 石梁方广,五百罗汉应真地;飞瀑四溅,天下第一奇观

夏天就该玩水,因此到了天台自然不会错过石梁飞瀑。与琼台仙谷类似,石梁也有上下出入口,而这一次我们选择的是自下而上。

进入景区不远,我们便能看到一些溪涧,夏日炎炎,忍不住便想光着脚踩进溪水里。

靠近瀑布潭的时候,远远便能看见一条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梁,横跨在两崖之间,那微微拱起的梁面,像一条匍伏的巨蟒。金溪和大兴坑两条溪水,左右而来,汇合于此。溪涧岩石坎坷不平,水流随之层层折跌而下,每一次折跌,激起一阵雪白的水花,接着又往下折跌。这样经过4次折跌后,溪流终于在阵阵白浪之中流到了石梁附近,聚集成一个巨大的雪浪团,向石梁冲激过来。一部分被打回,而大多数则从梁底穿过,坠入几十丈深的幽谷之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石梁是我们在天台游玩的最后一个景点,在视觉上自然有些疲劳了。但是来到飞瀑底下,坐在供人休憩的长椅上,四溅的水花随风飘到脸上,清凉到让人不愿离开。

在石梁景区,还有一座古方广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间,为佛教五百罗汉应真之所,现寺内供有五百罗汉雕像。下方广寺是“五百罗汉应真宝地”,保存着东晋时期楠木雕刻、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镀金五百罗汉像,弥足珍贵。

从石梁景区出来后,我们便直接回到了天台客运中心,坐上了返回杭州的大巴,结束了这一次三天两晚的天台之旅。

夏天看山水,冬天的天台定又是另一番模样,若有机会,想换个季节再来一次天台!

到一个地方旅行,最不想错过的便是当地的小吃。在天台,谈不上美食遍地,但特色却也不少。

饺饼筒是天台风味食品中最具特色、最好吃的食品。它用特制平底锅“鏊”制成粉皮,在粉皮上面放上肉片、猪肝、蛋皮、金针菇、粉丝、笋丝、芹菜等各种配料,包裹成长条形,再在“鏊”上烤至两面黄,即可食。这是天台人无论什么节庆均要吃的一种特色美食。饺饼筒的由来相传与济公有关。济公在国清寺出家,把一些剩余的菜肴收集起来,包裹成简状给和尚们吃。以后,天台人正月初这几天多用饺饼筒和五味粥一起吃。


扁食——多种菜肴切成粒状,再用四方的粉皮包起来,略带扁形,很像耳朵,故而得名。可以汤吃,也可以烤起来下酒吃。

家常炒年糕也是我喜欢的口味。

糊拉汰——和常见的鸡蛋饼很像,制作方式几乎一样,糊拉汰是把搅拌好的小麦粉糊,在平锅上拖拉成一个脸盆大小的圆形薄饼,撒上甜味的土豆丝、南瓜丝等。糊拉汰薄如纸,松软香脆,咬一口香味四溢。制作方便,香脆可口,是天台乡民的家常便饭之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人适合供奉弥勒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