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库会给互联网公司带来哪些影响?

据中国基金报,近日,记者自北京裁判文书网上获悉,百度某“95后”校招员工金某某在任职期间,私自建立隧道进入数据库“删表”。最终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或者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

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等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本罪为结果犯,即犯罪构成要件中包括造成一定的“严重后果”。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类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二百八十六条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关于“后果严重”和“后果特别严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或者应用程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后果严重”:(一)造成十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要软件或者硬件不能正常运行的;(二)对二十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操作的;(三)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的;(四)造成为一百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域名解析、身份认证、计费等基础服务或者为一万以上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累计一小时以上的;(五)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实施前款规定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后果特别严重”:(一)数量或者数额达到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标准五倍以上的;(二)造成为五百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域名解析、身份认证、计费等基础服务或者为五万以上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累计一小时以上的;(三)破坏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能源等领域提供公共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或者应用程序,致使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四)造成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

所以,造成“后果严重”其实是比较容易的。

要说影响,从裁判文书认定的事实看,对百度造成的影响似乎不是很大,从九个月量刑看,也说明后果的严重程度不算太大,但已经达到量刑标准。如下:

但对于行为人金某某而言,刑事犯罪记录会跟他一辈子。

别的咱不说,就单这一条,以后还好找工作吗?

《刑法》第一百条【前科报告制度】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找对象的时候,怎么向对方解释自己坐过牢?

孩子以后的就学、政审受影响怎么办?

所以,泄愤一时爽,后果火葬场,任何时候不要碰法律的红线。

有回答说干得漂亮的,我不是很李姐。

}

早上爆出一条数据安全的大新闻,微盟被删库了.......大家先来看看新闻:

很震惊!很震撼!吓得我赶紧召集全公司服务端小伙伴Review了我们所有的安全部署!!!

彻底检查完之后,我放心了,我们即便被删库也可以快速恢复!

解决完隐忧之后,作为一个在业内安全大厂360工作五年的伪安全人士,今天跟广大做技术的小伙伴聊聊数据库安全那点事:

公告透露出两个重大信息!我们来看看:

第一,恢复时间长,公告是这么说的:「和您一样,我们度过了漫长的36小时,我们预计此次故障还会持续一段」。

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么久的时间来恢复?

以我的经验推测,一定是生产环境的主备数据库都被删库了!并且大概率应该是做了rm -rf类型的极端操作。不用怀疑就是传说中的删库跑路!当然影响是产生了,人肯定跑不了!

大家可能要问了,那数据库恢复下不就好了吗?没这么简单!

第二,更重要的信息!大家看看这句:「犯罪嫌疑人乃微盟研发中心运维部核心工作人员贺某」。原来是内部人员!

那为什么一个普通运维人员有如此大能量?

很简单,不少互联网的运维人员基本都会有root权限。基本就是公司业务上帝级别的存在。

说实话,我做管理这么多年,对运维岗位工作人员一直是格外尊敬彬彬有礼。当然如果是大厂可以在安全方面做的更完善,数据库操作权限分层分级,就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现实是很多中小公司,运维就那么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对这样的公司来说,责备团队没做好权限管理就是正确的废话。

(公众号回复 666,带你入圈)

除了微盟这次安全事故,关于删库跑路,一直是互联网的黑传说。

IT界有一个老梗,某论坛的数据库管理员抱怨自己老板一直虐待他,结果他一气之下就删库跑路了……

再假设一种情况,如果在服务器维护的时候不小心执行了 rm -rf 命令……现在整台服务器被删光了肿么办???

对于中小公司来说,想把权限做完善做复杂,基本没有可能!想依赖运维人员本身素质和心理状态,那就是靠天吃饭!

中小公司防删库真正的答案是:做好备份!做好最小程度权限管理!

先来看看一个标准的数据库架构图:

从上图中大家可以分析一下关键点:

主库:对应线上实时的业务,如果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和网站的访问将受到影响。从库:一般用于查询和主从切换。

备份数据:备份方式常用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的方式。备份的策略包括跨机器、跨机房、跨区备份。数据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数据备份尤其重要。

数据备份问题也有2个层次。最低层次的,有些公司压根就没有做备份,那出问题一定很麻烦,只能从磁盘做恢复,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不做数据备份的公司,长点心吧!特别是CTO或者技术负责人,淘汰的就是您这种呐!

高点层次的,有备份但只有全量备份没有增量备份。全量备份当然不能天天做,每个公司有自己的策略,可能是一个月一次也可能是一周一次。如果是这种情况,那这中间的一个月或者一周的增量数据还得从磁盘做恢复,一样很慢!

微盟虽然不是大厂,也算有一定规模了,备份肯定是做了。根据公告的信息,恢复需要这么久,我推断要么是全量是很久前做的,增量数据丢失了,要么是删除者做了极端操作都给干掉了!

2.做好最小程度权限管理

BAT级别的权限管理,咱就不谈了,其实咱也不懂。懂了也没资源做。我谈谈中小厂怎么做好最小程度权限管理。

数据库操作权限和备份权限分离

DBA负责日常主从库的管理和维护。运维负责备份数据的保存。采用全量和增量备份的方式。

如果DBA抽风删除主库,主从同步,则重库数据被删除。业务系统受到影响,运维能马上收到业务报警,运维同事接管数据库,进行备份恢复。

权限申请、权限审批和操作执行分离

控制DBA人员的操作权限,开发人员做数据库表的删除或修改操作的申请。技术主管或负责人审批,生成审批密码。DBA根据密码登录特定服务器,进行相关的操作。

关掉DBA操作数据库终端权限,通过Yearning等审计平台执行数据库命令,高风险命令直接拒绝执行,并发出报警。技术总监或CTO确认没问题之后,才能执行。

以上三点,用最小资源去做,完全可行。如果还做不到,那就采用云解决方案,基本上用好云的方案,问题不大。

技术管理这件事,不能完全依赖人。看公告怎么说的:「因个人工作、生活等原因」。具体什么原因咱也不知道,反正人是不可控的!

技术管理要有抓手!合理结合公司资源做一些限制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没经历过删库跑路的情况,但是身边的程序员update语句不加where条件的情况发生过2次。

第一次,所在的公司是自建机房,由DBA团队管理数据库集群。某程序员把所有账户的积分字段改了,当时直接吓尿了。

当即停止账户操作的所有业务,DBA全量回复0点的数据,再找到Binlog的update语句的执行点,重放Binlog。检查数据恢复正常,重启开始账户相关的业务。耗时五个小时。

这五小时在老板的狂风暴雨中,你知道我是怎么度过的吗?太艰难了!

第二次,所在的公司使用云服务,数据库使用RDS。某程序员把跟进记录表的用户留言字段全部更改了,导致主从延时报警,销售人员没办法看用户留言的真实数据。

事情发生后,停止该表的业务,DBA通过云服务的工具直接恢复到发生问题前1秒的数据,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也就是5分钟。

以上两个案例与删库跑路类似,都是数据丢失或数据污染之后的解决办法。但是处理起来,耗时不同。关键点在备份上!

给个建议!自建机房的方式需要有完备的dba和运维团队,对技术要求高,中小厂商没能力自建机房的,云方案还是要用起来。另外要关注云提供厂商提供的全套解决方案,千万别只把云方案当服务器使用。

微盟这次事故,我估计就没有采用云数据库,而是把云方案当服务器在用。云方案真正的价值在于容灾、快速扩容、紧急救火。这些能力中小公司要建立起来,不是说不可能而是难度极大。业务高速跑起来,压根没时间没资源去弄!

如果微盟用的是云数据库,云数据库一般都会保留binlog日志,先全量恢复再重放增量。这个恢复速度非常快,不会需要36小时还没弄完,产生这么大损失!

当然微盟也是受害者,说实话中国互联网发展太快,往往即便很努力也没法在很多方面考虑周全。好的是,有了云方案让一些中小公司的确会更高速的发展。看看公告:云厂商也在积极的帮助微盟做数据恢复!

技术人一定是保护用户数据的最后防线。最近几年,由于技术人员无意或者有意造成的事故不计其数。如果代码对世界的影响不大,那么这也许就不成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你写了一个危害几个人的代码,影响是极为有限的。但是如果你在拥有几亿用户的平台上做同样的事情,结果一定是惨烈的!

技术人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底线,同时关注IT安全,尤其是技术管理者。希望我们一起让技术世界更安全更精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带来三大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