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有能量的变化?

1、玻尔在他的原子理论中(D)

A 证明了电子在核外圆形轨道上运动;

B 推导出原子半径与量子数平方成反比;

C 应用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和方法;

D 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电子能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C)

A 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

B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

C 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A 三氯化一水二吡啶合铬(Ⅲ)

B 一水合三氯化二吡啶合铬(Ⅲ)

C 三氯一水二吡啶合铬(Ⅲ)

D 二吡啶一水三氯化铬(Ⅲ)

4、如果某一体系从状态A变到状态B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经C到B状态;另一种是经D到E,最后到B

状态.体系内能的改变值为(D)

5、下列反应符合生成热的定义是(B)

A SO2不再发生反应

8、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C)

A 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B 改变了化学反应的历程

D 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

A、在青藏高原利用太阳能热水饭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成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家里用电暖气取暖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人吃食物维持正常体温和活动的过程中...

首先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

}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管D.减少运输环节

  答案: A(将固体燃料气化,燃料燃烧时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燃料利用率提高,同时产生CO含量减小)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 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 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低

  答案: AD(化石燃料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燃烧。化石燃料不经处理直接燃烧可产生污染物CO、SO2等有害气体。化石燃料(煤)经深加工后变为气体燃料。不仅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而且能提高燃料效率。所以A、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可自燃说明白磷在空气中的氧化是放热反应,且白磷着火点低

  B.煤炭燃烧需加热才能进行,因此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固体硫和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同

  D.所有燃烧反应必须有氧气才能进行

  答案: BC(白磷在空气中不点自燃,说明着火点低,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白磷继续燃烧;燃料燃烧为放热反应,但在常温下,一般的燃烧需加热至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因硫从固态变成液态要吸收热量,故C不正确)

  7.有关能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为化石能源B.化石能源为非再生能源

  C.氢能为可再生能源D.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 D(化石能源是古代动植物遗体通过几万年或几十万年才形成,不可再生)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总是放热的

  B.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C.有些放热反应,在引发反应时往往需要加热

  D.放热反应在反应发生时都不需要加热

  答案: BD(大多数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全是,反应的条件与热效应无关)

  9.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吸热的是()

  答案: C(强碱固体物质溶于水是放热过程,浓酸溶于水是放热过程,NaCl等一般盐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

  则Q1、Q2的关系为()

  答案: B(前者可认为碳燃烧不完全)

  11.已知31g的白磷变成31g的红磷是放热反应,下列两个反应中:

  则Q1和Q2的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B(将白磷燃烧分解成两个过程:先将白磷转化为红磷,要放出热量,然后红磷燃烧,又放出与红磷燃烧相等的热量)

  12.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总能量为E1,生成物总能量为E2。

  (1)若E1>E2,则该反应物为_______热反应,该反应的过程可看成是_______。

  (2)若E1<E2,则该反应为热反应,那么在发生反应时,反应物需要_______才能转化成生成物,该反应的过程可看成是_______。

  答案: (1)放将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2)吸吸收能量,将能量贮存起来的过程

  13.氢气被公认是21世纪理想的能源,试简述氢气作为能源的三个主要优点:

  答案: (1)一定质量H2燃烧,放出的热量多(2)燃烧产物无污染(3)可以再生

  14.铁粉和硫粉混合后,稍加热,反应即能自行进行下去,说明这个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15.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之一,是将装有芒硝(Na2SO410H2O)的密闭塑料管安装在房屋的外墙内,当太阳照射时,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达到蓄热的作用,使室内保持较低温度。晚上,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出,使室内保持较高温度,利用化学原理分析热能的转化过程。

  答案: 当太阳照射时,Na2SO410H2O分解吸收热量,使室温度不至升高很多,晚上,气温下降,Na2SO4与H2O结合成Na2SO410H2O又放出热量,使室内保持温暖。

  1.D(解析:燃烧是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这不是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其他三点均为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2.CD(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所以C、D选项是正确的)3.D(解析:一个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如燃料的燃烧是一个放热过程,但需要点燃,即加热达到其着火点。分解反应不全为吸热反应,分解反应也不一定需加热的条件,如碳酸的分解。化合反应不全为放热过程,在常温下不一定发生,如H2与O2化合成H2O需点燃)4.B[解析:将固态硫燃烧分解成两个过程:先将固态硫液化(此过程吸热),再将液态硫燃烧(放热Q2), 而H2SO4与Ba(OH)2反应,除H++OH-H2O外,还有Ba2++SO2-4BaSO4↓发生)6.B(解析:根据燃料燃烧的条件:①达到着火点,②燃料与空气接触,因此灭火可以采取的措施:①降低火焰温度至着火点以下;②使燃料与空气隔绝。而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可能改变)7.CD(一个微粒变成多个微粒的过程吸热,多个微粒变成一个微粒的过程放热)8.②①④③②①(解析:四种气体中首先要确认的是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说明含有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可确定CO2;将混合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通过炽热的氧化铜,CO、H2均被氧化,通过检验氧化产物来确认它们的存在,具体做法是: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后,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

  9.解:(1)化石燃料化学反应产生的煤、石油、天然气

  (2)质量一定时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无污染可以再生

  10.D(解析:此反应为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N元素、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NH4ClO4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1.B(燃烧反应全为放热反应,所以白磷为放热反应,工业上制O2通常用电解H2O来制取,而我们知道,2H2+O 2H2O放热,所以水分解吸热;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故为放热过程)2.AC(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3.AD4.A(将固体燃料气化,燃料燃烧时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燃料利用率提高,同时产生CO含量减小)5.AD(化石燃料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燃烧。化石燃料不经处理直接燃烧可产生污染物CO、SO2等有害气体。化石燃料(煤)经深加工后变为气体燃料。不仅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而且能提高燃料效率。所以A、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6.BC(白磷在空气中不点自燃,说明着火点低,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白磷继续燃烧;燃料燃烧为放热反应,但在常温下,一般的燃烧需加热至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因硫从固态变成液态要吸收热量,故C不正确)7.D(化石能源是古代动植物遗体通过几万年或几十万年才形成,不可再生)8.BD(大多数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全是,反应的条件与热效应无关)9.C(强碱固体物质溶于水是放热过程,浓酸溶于水是放热过程,NaCl等一般盐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10.B(前者可认为碳燃烧不完全)11.B(将白磷燃烧分解成两个过程:先将白磷转化为红磷,要放出热量,然后红磷燃烧,又放出与红磷燃烧相等的热量)12.(1)放将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2)吸吸收能量,将能量贮存起来的过程13.(1)一定质量H2燃烧,放出的热量多(2)燃烧产物无污染(3)可以再生14.放热15.当太阳照射时,Na2SO410H2O分解吸收热量,使室温度不至升高很多,晚上,气温下降,Na2SO4与H2O结合成Na2SO410H2O又放出热量,使室内保持温暖。

  一、1.放出吸收2.放热吸收能量吸热

  二、1.NaOH溶液与盐酸反 应以及其碱与酸的中和反应,其实质都为OH-+H+H2O,由题意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在中和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为(如图):2.使煤炉中的煤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将煤块或煤粉制成像蜂窝煤球等形状的煤,以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②适当开大炉门,使炉内有充足的空气。还可以在炉身的中上部开个二次通风口,使煤燃烧产生的可燃性气体(CO)进行二次燃烧。

  一、1.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电子转移得还原失氧化2.2Al+3H2SO4Al2(SO4)3+3H2↑失去升高还原氧化得到降低氧化还原3.(1)未达到电荷守恒Cu+2Ag+Cu2++2Ag(2)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写成了离子形式CaCO3+2H+Ca2++CO2↑+H2O(3)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铜写成了离子形式Cu(OH)2+2H+Cu2++2H2O4.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各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之和。若反应为吸热反应,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各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吸收的热量的热量之差。即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保持能量守恒。5.(1)酸性作用(2)氧化性作用

  三、1.(1) 氧化剂:CuO还原剂:CO

  (2氧化剂:CuSO4还原剂:锌片

  2.(1)不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位于Mg的后面,此反应不能发生。此式无法改正,只能废除。

  (2)不正确。H2CO3很不稳定,对其要用CO2和H2O表示。此外,该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4)不正确。AgNO3在水中易溶、易电离,不该用分子式表示之。

  (5)不正确。H2CO3很不稳定,对其要用CO2和H2O表示。

  四、1.该白色固体为CaCl2和Na2CO3的混合物,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该白色粉末由Ba(NO3)2、CaCl2和K2CO3组成。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