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像画有哪些?

道教造像,即指造在宫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

在道教创立之初,是没有所供神像出现的,而只仅有神位或壁画而已。道教供奉神像兴起于南北朝时代,为向佛教学习的结果。于刘宋陆修静时代,活动开始繁盛行,保存至今的其早期道教造像就有数十尊。这十尊造像均以石刻为主,技巧和风格上皆受到佛教造像的影响。

唐代以降,道教造像活动逐渐抵达鼎盛,并开始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而宋元时代,道教造像艺术则已达到十分高超的水平,不仅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其面部表情丰富,人物性格竟也能给突显出来,虽衣纹简洁,但刀法却尽现粗狂特质,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和工艺技巧,对中国的艺术有着尤为深刻的影响。明清时期,道教造像艺术进一步成熟,此时道教造像的过程,开始趋于和信仰紧密结合的特征。例如造木雕像:选好木材后要举行开斧仪式,而神像造成后则还有装脏仪式,如此好使神灵贯注到神像中。最后还有开光点眼之仪式,认为这样神像才具有神格而具备神灵寓居的躯体。

由于道教是多神教,而其神仙种类很多,形象更是多彩多姿,故而,在将这些神仙形象付诸于造像之中时,亦呈现出一个纷繁多姿的风貌。以鼎鼎有名的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为例,来看道教造像的纷繁之貌:

龙门石窍窟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0公里处的龙山山巅。据记载,其开凿于元初,为道人宋德芳主持营造。龙门石窟规模不大,却给人以浑厚恢宏之意境,整个石窟的造像古朴而典雅,共三层八窟,即:一窟虚皇龛,造像为道教始祖老子。二窟龛,系道教三清天尊像。三窟卧如龛,传为披云子卧化像,实际是一个卧式练气功的造像。四窟玄真龛。五窟三天大法师龛。六窟七真龛,系全真道以王重阳为首的全真派七子的人物造像。七、八两窟统称为办道龛,八窟称为三皇洞,因内塑三皇像。全窟八龛,共四十余尊雕像,至今皆保存完好。在这些石雕造像中,尽显一种风格古朴、庄重、手法凝练之特色。而其间的衣纹简洁、典雅,则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故此,而成为道教石窟艺术中的珍品。

现存著名的道教造像还有:西安碑林博物馆内的唐代老子石刻像、山西省博物馆内的唐代常阻天尊像、太原晋祠内的宋代侍女像、山西晋城玉皇庙会元时代的二十八宿造像等。而这些造像,无一例外地都成了世界著名的雕塑艺术珍品。

}

【摘要】:南京高淳地区是中国道教的一个主要发生与传播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成批量明清时期神像画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道教信仰与崇拜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样本。虽然今天这批神像画已经不再被人们使用,但是它所表现的宗教性和艺术性的价值都是无法忽视的。以此为出发点本篇论文分为三章对这批高淳道教神像画进行分析。 第一章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高淳的道教信仰习俗,作者经过实地考察,着重于当地道教活动历史及现状情况,概括描述当地道教特点和发展情况。第二部分探讨高淳道教神像画的保存现状,对现有神像画基本面貌及保存状况做了统计与估量。第二章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介绍道教神仙谱系的特点和发展,在第二部分中探讨了高淳道教斋醮仪式中道教神仙谱系的特点,分析该地区道教活动“大场面”中的神像排列谱系,及高淳地区神像组合往来成因,并对高淳地区道教神像谱系的地方性崇拜特点、升格等现象进行梳理分析。在第三章中分析高淳道教神像画的艺术价值,对其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工序、步骤、形象特点、元素符号的运用等进行直观认识与考量。探讨神像画的内涵并且揭示了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在结语中,依据前文所述,高淳道教神像画被看成为受到当地民俗影响并结合道教仪轨和当地民间艺术技法创造而成的结果。研究表明这批道教神像画不仅保存道教神仙谱系的共同点并且还具备高淳当地风俗的特点,作为民间艺人所制作的宗教绘画,世俗民间的世态人情通过线条与色彩的巧妙组合,形成了富有张力的艺术样式,是既具中国古代社会道教神像画色彩又具高淳地方地域道教神像画特征,同时作为雅俗共赏的艺术风貌范式流传至今,是宝贵的文化遗存。


张月华;;[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孔维财;狄啸;时冬头;;[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濮阳康京;;[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

人物国画原作-人物国画原作

道释画原画, ,其他画法,,民国 ,,其他尺寸, ,未装裱,, ,

民国道教画像民国祖师爷老画一套6幅道教神像画卷轴挂画,品如图


手机浏览器,扫一扫打开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卖家询问!

商店【欣荣阁】“人物国画原作”目录下其他商品: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神仙挂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