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阳的情况与太阳系的位置来考虑为什么地球能够成为一个拥有生命的特殊行星?

涟水县第一中学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份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

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C.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 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正确的排序是C 项。

2.下列天体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详解】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可知,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所以选A

3.能够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的是

A. 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

B. 地球恰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 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卫星绕转的大行星

D. 只有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利于生命形成发展

【详解】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所以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是地球上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B错;太阳系中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卫星,C错;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D错。故选A

4.以下四组行星中,都是类地行星的是

A. 火星和木星B. 地球和火星

C. 木星和土星D. 土星和天王星

【详解】八大行星按体积、密度等物理性质可分为三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故选B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5. 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 太阳能量来源于强劲的太阳风

C.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D.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

6.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有(

①煤 ②石油 ③水能 ④核能 ⑤风能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⑤

此题考查太阳辐射的特征。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A对;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也能被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C错;距离太阳越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D错;故选A。

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动力都是来自于太阳辐射;核能来自于放射性物质的核聚变或核裂变反应。所以只有核能不是来源于太阳能,①②③⑤正确。故选D。

下图为太阳能交通信号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 有人连续几天观察到同一信号灯在相同时段的亮度不同,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 海拔B. 电网供电C. 天气阴晴D. 交通流量

8. 从利用太阳能考虑,该信号灯若设置在下列地区,效果最好的是(  )

图中信号灯是太阳能供电,不同的阴晴天气状况发电量不同,电压不同导致亮度出现变化,C对。某一地的海拔不会变化,A错;不是电网供电,B错;信号灯亮度与交通流量无关,D错。故本题选择C

这种交通信号灯利用的是太阳能供电,所以在太阳辐射强的地区,供电效果会更好。选项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日光城。A对。故本题选择A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介绍称,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19:53爆发的X9.3级太阳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这是12年来最强太阳耀斑爆发。

9. 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

A. 光球、日冕、色球层B. 日冕,色球、光球层

C. 光球、色球、日冕层D. 日冕,光球,色球层

10. “耀斑”出现在太阳的

11.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有

①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成反比D. 没有相关性

13.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图中太阳黑子相对数多时,年轮宽度较宽,推测二者的关系大致是正相关,故A正确,BCD错误。

图中反映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说明温带乔木的生长状况与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推测,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而故A正确;该图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不能反映太阳活动影响了电离层、“磁暴”和极光现象,故BCD错误。

2017年8月,在美国本土上空出现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引发全民观看,并拍摄了许多精美的照片(见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4. 太阳以电磁波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 紫外光波段B. 红外光波段

C. 可见光波段D. X射线波段

15. 日全食发生时,在日面周围呈现的青白色光区属于

16.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A. 板块运动B. 变质作用

C. 大气运动D. 潮起潮落

17.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

A. 极光现象B. 磁暴现象

C. 无线电短波通讯的衰减或中断D. 电离层的破坏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 “蓝月亮”应属于( )

19. “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20. “天上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我要把它摘下来、送给盲童当眼睛.”这首儿歌中的“天上星”主要指的是( )

结合题目信息,“蓝月亮”围绕行星公转,和月球属于一类天体系统,即卫星。故选 C

和月球一样,“蓝月亮”自身不会发光,行星也不会发光,其光照来自于所在的恒星系统恒星所发射的光。故选D。

夜晚我们看到的天上的星星大多是恒星,因为离地球非常遥远,恒星发出的光穿过地球大气层受大气扰动,看起来一闪一闪的。故选C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天,人类并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1. 由于“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 安全的宇宙环境B. 适宜的温度条件

C. 适中的日地距离D. 稳定的太阳光照

22. 以下各图反映的天体位置关系,有利于在地球上观察木星的是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试题难度较易。

“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自转停止,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不会发生变化,A选项排除;地球自转停止,昼夜长短将发生变化,昼夜交替的周期将变成365天,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发生很大变化,地表温度在白昼期过高,黑夜期过低,地表不在适宜人的生存,B选项正确;地球自转停止,日地距离不会发生变化,C选项排除;地球自转与否,太阳均处在壮年期,有稳定的太阳光照,D选项排除;故选B。

由图中可知,ABD三图中,地球与木星均位于太阳之间,由于太阳的阻挡,地球上不利于观察木星,C图中,地球与木星位于太阳同侧,利于观察,故选C。

2019年4月16日晚,日本熊本县阿苏山发生了火山喷发,形成壮现的火山烟柱。图甲为“阿苏山火山喷发景观”,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23. 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24. 火山喷发期间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显著影响是

A. 气温日较差变大B. 大气能见度降低

C. 物种大量减少D. 地形发生明显变化

A. 地壳B. 地壳和地幔

C.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 地壳和地核

读图,图中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水圈,丙表示地壳,丁表示地幔,戊表示地核,火山喷发的岩浆的发源地是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喷发过程经过地壳喷出地表,携带了大量的地壳物质,故选C

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会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B正确;白天会削弱太阳辐射,夜晚会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是气温日较差变小,A错误;火山灰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弥漫在大气中,不会造成物种大幅减少,C错误;在大气中的火山灰不会造成地形的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B

岩石圈是地球上由岩石构成的固体表面,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故选C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0日17时22分,台湾台南市(北纬23.33度,东经120.52度)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6.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 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 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7. 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方式,其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B错误;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A正确;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传播速度较快的纵波,C错误;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海啸,也会对沿海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巨大的危害,D错误。故选A。

这次地震震源深度是14千米,震源在陆地上,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所以本次地震的震源应位于地壳。故选B

28.下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详解】①圈层渗透到其他各个圈层,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为生物圈;③圈层位于底部,为岩石圈;②圈层在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为水圈。故选D

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到黄果树瀑布景点旅游,拍摄了如下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9. 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

30.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

D.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读图可知,图中有流水,体现有水圈;有植被,体现有生物圈;有岩石,体现有岩石圈;有大气,体现有大气圈,该图体现出地球圈层的个数有4个。故选C。

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其它圈层则不是,但相互联系,A错;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对C错;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岩石圈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D错。故选B。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31.恒星和行星是两种最基本的天体类型。_____

【详解】星云和恒星是两种最基本的天体类型。

3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详解】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所以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判断正确。

33.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详解】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每4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判断正确。

3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试题难度简单。

【详解】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等。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叫做极光。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降水量的影响,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地区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本题正确。

35.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一致,都为自东向西。(

【详解】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同向性特点,即绕日公转方向一致,都为自西向东。判断错误。

36.地球的“左邻右舍”分别是火星、木星。( )

【详解】地球公转轨道以内的行星是金星,公转轨道以外的行星是火星,所以其地球的“左邻右舍”分别是金星和火星。判断错误。

37.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同属地球的外部圈层。(

【详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判断错误。

38.依据性质,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详解】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按性质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判断正确。

39.地壳是岩浆的发源地。(

【详解】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是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判断错误。

40.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是地球上存在生的条件之一。(

【详解】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避免了相互碰撞,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外部环境,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判断正确。

三、综合题。(共30分)

4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的公转方向为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的中文名称:A、__,C、_,E、__,H、_。

3)图中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

5)据图分析,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原因________?

近圆性(11).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日地距离适中。

本题考查了太阳系的组成和地区存在生命的条件,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

2)图中A-H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图中包括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和以行星为中心的行星系共两级天体系统,太阳系的等级最高,中心天体是太阳。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具有相同的运动特征,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一致,即同向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形,即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在一个平面上,即共面性。

5)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图中能呈现的信息包括八大行星运行安全有序、光照稳定这一外部环境和日地距离适中这一自身条件。

4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从图中可看出地震波的变化特征:地震波通过D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________;通过F界面时横波________,纵波________。

本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D处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F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

2)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圈层,从外向内依次为C地壳,E地幔,地核(G外核,H内核)。

3)读图可知,地震波通过D界面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通过F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我们正是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成了三个圈层。

43.下图为太阳大气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写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出现________,B层出现________,其中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________

耀斑(6). 黑子(7). 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使地球磁场产生磁爆现象;使两极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引发自然灾害等。

}
导语:许多情况表明,地球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似乎这一切都在照顾着我们,但是为什么不说,这些其实是我们根据生存的自然法则,为了适应地球上的环境而不断进化的环境,环境并没有因为我们的生命而改变,这究竟是地球在照顾人类,还是我们人类选择了适应地球环境?

地球的特殊性质在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中是无可比拟的,它是目前所知道的惟一容许我们存在的地方,尽管在这个对我们来说极其巨大的星球上,实际上也只有一小部分陆地适合我们的生存。但是,陆地环境也没有为我们量身,有一部分地方,可能是炎热的沙漠或雨林,也可能是险峻的高原,真正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屈指可数,不过,对于这样一个现实,我们也应该坦然面对,与其让这些环境变得不那么友好,不如让我们适应它。


骆驼在干旱的沙漠中可以多个星期不喝水,还可以在沙漠中顽强地行走,但是,如果说走在沙漠中,人就会说走在沙漠里,如果说走在沙漠里,人就会昏迷不醒,如果说走在沙漠里,人就会死于脱水,这样干燥而炎热的环境,就没有我们的位置了。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体毛已经退化,寒冷的环境也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而且,就像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只要保证食物来源充足,人类本身就能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一种不需要外来热源就能足够抵挡寒冷的能力呢!


在寒冷的冬天里放两杯开水,一杯拧上内杯盖,另一杯没有内杯盖,很明显,我们就像是那一杯没有内杯盖的热水,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失去大部分能量。其它哺乳动物的毛发是一层封闭的薄膜,将热能锁在试图逃离的地方。

而且我们没有这种天然的保暖设备,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我们仍然需要消耗身体一半的能量来保持体温的相对平衡,而消耗的这一半能量,又会有一半提供给我们的大脑,这样做算不上是浪费,当我们的大脑供应足够的能量时,我们就会考虑如何弥补散热的不足,于是我们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房子和衣服来克服这个不足,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因为有一点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现实,那就是居住空间。

地面的适居区总是有限制的,陆地占地面的29.2%,适居区仅占地面的12%,也就是说,适居区的面积只占地球总面积的4%,这个数字是准确的,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适居区的增减,实际情况是围绕地基上下浮动。二十种生存必须条件中,满足其中一种是件幸事。

由于我们对当前居住状况的认识,我们应该放眼长远,把眼光放在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上,相比之下,如此一块小小的可居住的土地实在是微不足道,就整个地球而言,在宇宙中没有多少分量,即使是这样一个蔚蓝色、湿润的星球,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奇迹般的星球,在万千星辰中,但凡现在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地方,对待生命的态度都比地球粗鲁得多。

截至目前,我们人类所发现的、能够精确观测到的太阳系外行星约有4302颗,根据观测范围内的星系密度计算,银河系内所有行星至少有上千亿颗,纵使如此庞大的行星群,想要找到一颗类似我们地球的生命行星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与大海捞针相比,寻找生命星球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更别说找到一颗生命极高的行星,生命产生的严酷条件是我们所难以创造的,地球之所以能孕育生命,就目前而言,总结出20种生命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先不说其他的客观条件,只说20个必需条件中,满足其中一个就是幸运,就拿最熟悉的太阳来说。


这颗年轻而热情的恒星——太阳,它不断地向我们提供热量,这种热量的大小恰到好处,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都是精确地计算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太阳表面看起来充满激情,但事实上,它是一个稳定的恒星,根据物理学定律,恒星越大,所需消耗的物质就越多,燃烧也就越剧烈,而太阳的大小决定了它不会发生太剧烈的燃烧,如果太阳再大10倍,那就不可能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活了一百亿年,但已经被缩小到一百万年,地球的存在,我们人类的诞生,就是无从谈起,就像我们周围和谐的邻居,尽管同在太阳周围,但环境和地球却大相径庭。

最近离太阳最近的金星接收到太阳的热量比地球早两分钟,但是仅仅两分钟的热量就把它烤成了一个灼热的星球,但是如果距离太阳再远一点的话,温度又会从热变成冷,比地球离太阳稍远一点的火星,今天是一幅冰冻的荒凉景象,这样巧合的距离之下,只有我们地球的一颗行星满足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地球还可以为生命的诞生创造其他条件,而岩浆的流动也会产生地磁场。岩石运动喷射出的气体创造了大气,使辐射和宇宙射线的伤害降低了;各种情况似乎都是为了生命而生,但真正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并非那些正好有利的生存环境,而是那些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类,似乎地球上所有为我们准备好的条件,太阳,大气,磁场等等,都围绕着生命这个主题运转,而且它们的规律是有规律的。


结语:如今,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在宇宙中某个我们无法到达的地方,有一种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命存在,他们究竟长什么样,他们生长的环境如何,我们无法知晓,但那里一定是一个与地球不同的地方,也许他们的大气层中充满了非氧气体,但是这种气体的位置对他们来说却和对我们来说是一样的,在那里我们也许无法生存,但是如果他们来到地球上,同样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生命的禁地,这些都是基于环境对生命的适应,所以现在很难断定,究竟地球是孕育生命,还是生命对地球,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这个世界都因为这些而变得精彩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系除地球外最可能有生命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