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骨灰需要打伞吗?

《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

[美] 阿尔文·J.施密特 著

汪晓丹 赵巍 陆红坚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01。

·正文约9900字,摘要选自正文;

基督福音改变人的能力并非开始和终止于他亲手挑选的门徒。它也改变无数其他的人,这些人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选自正文第1段)

基督徒越受迫害,他们的数量增长得越多。德尔图良(Tertullian)说得很对:“殉道者的鲜血是教会的种子。”(选自正文p15第2段)

第一章 被耶稣基督改变的人

基督福音改变人的能力并非开始和终止于他亲手挑选的门徒。它也改变无数其他的人,这些人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我们在耶路撒冷、安提阿、亚历山大城、罗马和世界的其他地方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

英语里的殉道者一词martyr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见证人,这个词在早期的教会生活里有比作见证更多的含义。它很快就用来指那些在受迫害的年代作为基督信仰的见证人而死的基督徒。当历史学家写到这些“殉道(beingmartyred)的基督徒时,这个词又变成了动词。这样,当今天我们听到“殉道者”(martyr)这个词,它使我们想起了无数因基督而改变的人,他们为了基督信仰遭受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和最野蛮的迫害。

第一个基督教殉道者是司提反,他是一位执事,在耶路撒冷众多会堂中的一所会堂向希腊化的犹太人传福音。《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说司提反“满得恩惠能力,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数量迅速增加。然而,一些犹太人痛恨司提反所传的福音和带来的影响,(p5)于是他们把他带到一个宗教会议上。司提反在他的辩护词里简短地陈述了从亚伯拉罕到耶稣的希伯来民族的历史,然后告诉那些控告他的人,他们就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硬着颈项”、抗拒圣灵,尤其是抗拒接受耶稣是应许要来的弥赛亚。很多犹太人不能平和地接受司提反的指责,他们诬陷他犯了亵渎罪,他们把他带到耶路撒冷城外,用石头把他打死。乱石砸向司提反,临死前他跪下来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他所说的话和他坚定的信心表明,他和耶稣的门徒一样,已经被复活的基督的大能所改变。在说完这些话之后,他“睡了”,成为第一个殉道的基督徒(徒7:59-60),那是在公元35年,距基督复活和升天只有短短的几年。

“司提反殉道”描绘了发生在公元35年在耶路撒冷,司提反被石头打死的事件。司提反是第一个殉道的基督徒。(古斯塔夫·多雷)p5

虽然圣经中关于耶稣的直系亲属的细节很少,但大多数的圣经学者都认为耶稣有四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其中一个是雅各。耶稣的兄弟们似乎也和耶稣身边的人群一样起初并不把他看作是应许中的弥赛亚和上帝的儿子。(p6)四卷福音书有一卷提到在耶稣早期的传道中他的家人认为他是“狂了”(可3:21)。可以假定雅各也是这个家的怀疑者之一。但基督的复活把他从一个怀疑者转变成一个信仰者。保罗在他的书信中特别提到耶稣复活后向他的兄弟雅各显现(林前15:7)。

由于雅各过着虔诚和正直的生活,蔑视同时代的罗马人的世俗价值观,他获得了“正义者雅各”的称号。公元4世纪的教会历史学家优西比乌(Eusebius)说,使徒们选举雅各做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据说雅各做长老时,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祈祷的时间和次数是如此之多,以致双膝磨起了茧。[2]他的虔诚和教导带领很多犹太人成为基督徒。这大大激怒了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为了阻止福音的传播,他们要求雅各——耶路撒冷教会柱石般的人物——否认他的基督信仰。结果恰好相反,雅各勇敢地大声宣告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这更加惹恼了他的对手,他们用石头和棍棒把他打死在耶路撒冷圣殿的外面。当他被石头猛砸的时候,他像司提反一样祈祷,重复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那些话:“父啊,饶恕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3]复活的基督也改变了他。

这些事件和其他早期的迫害带来了预想不到的后果。迫害既没有减少基督徒的数量,也没有削弱基督徒的斗志。基督徒受到的迫害越多,他们的数量增长就越多,他们分布到罗马帝国更多的地方。紧接着司提反被石头砸死之后,我们读到的是“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徒8:4)。

当司提反被处死的时候,迫害基督徒的狂热分子“扫罗也喜悦他被害”(徒7:60)。司提反死后不久,扫罗继续搜捕那些跟随耶稣的人,不论男女,把他们抓进监牢。一天,他正在往大马士革去的路上,准备去抓更多的基督徒,一道光从天而来照着他,使他变瞎了,他就仆倒在地。同时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扫罗问:“主啊,你是谁?”那声音回答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扫罗问他当做什么,那声音(耶稣)指引他往大马士革去见亚拿尼亚,亚拿尼亚是“道”(Way)的门徒,当时的基督徒被称为“道”的门徒(徒9:1-6)。

在大马士革,亚拿尼亚按手在扫罗的身上,扫罗的眼睛就看见了,他受了洗。在和大马士革的门徒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像不久前他追捕和囚禁的那些人一样传讲福音使人归信基督。没多久,基督福音的反对者们阴谋杀害他,大马士革的基督徒就把保罗藏起来,并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放下去帮助他逃跑了(徒9:25)。

遭遇复活的耶稣并因此而改变的保罗,像其他门徒和司提反一样,被激励去传讲福音和耶稣复活的属灵意义。他为此吃了很多的苦。他在写给哥林多信徒的第二封信中,列举了他遭受的折磨。包括多次坐牢;五次被鞭打,每次39下;三次被棍打,一次被石头打得差点死去。他曾在海上遭遇船坏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他忍饥挨饿,露体受冻。作为一名传教士,他在耶路撒冷和小亚细亚之间来回奔走,足迹遍及哥林多、以弗所、安提阿、凯撒利亚和罗马。每到一处,他传讲和教导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和复活,不仅要让更多的人归信基督得着永远的救恩,而且要造就那些已经归信的人。公元67年他在罗马被关进监牢,在那里被心智癫狂的尼禄皇帝杀害。在等待判决的时候,他从狱中写信给他属灵的儿子提摩太,让他确信他保罗已经“持守了真道”,并且已经预备好要离世到主那里去。但在信的末尾,他依然为那些在他面临迫害时陷害他和离弃他的人祈求,祈求上帝不要追讨他们的罪(提后4:1)。曾经叫做扫罗的保罗,也经历了完全的改变。

紧随司提反、雅各和保罗之后,先是几百然后是数千名基督徒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在教会最初的三百年间,基督徒经常被关押、拷打和处死。我说“数千名”是因为有些人声称在教会最初三百年间殉道的基督徒数量是相当小的。例如,社会学家罗德尼·斯塔克(Rodney Stark)认为,被杀害的基督徒不到一千人。他不接受4世纪的优西比乌首次提及的数千人的数据[4],显然是因为优西比乌是基督教历史学家。如果一个作者的宗教倾向可以作为否决他的记载的依据,那么理所当然,人们也可以发问为什么读者就应当接受不是基督徒的斯塔克的过低估计。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仅仅按照被杀害的基督徒的数字去认定迫害的程度是错误的。一个基督徒得以逃生,并不意味着他就免受了迫害。流亡,痛苦的拷打,逃难,财产被没收,生意上的损失,家庭的分裂——即使不是大多数,为数也相当不少,他们经历了上述的或其他的迫害”。[5]

虽然殉道者的准确数字永远无法知道,但从早期教父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基督徒受害的数目也远远超过斯塔克的估计。仅计算在早期教父的作品和其他基督徒著作中提到名字的殉道者,这个数字就达到了几百人。而且,优西比乌在他的《教会史》中写道,(p8)“有时是十人或更多,有时是二十多人同时被处死,而有的时候至少是三十多人,有的时候是将近六十人;有的时候在一天之内就有一百名男人、女人和孩子被杀害”。[6]在戴克理先(Diocletian,284—305年,西罗马帝国)和马克西米安(Maximian,286—310年,东罗马帝国)统治期间——著名的迫害基督徒的恐怖统治——弗里吉亚的一座城(可能是犹曼尼亚,Eumeneia)所有的居民,包括妇女和孩子遭到迫害,被用火烧死。这个事件是历史学家称为“大迫害”事件的一部分。优西比乌说这个城的“居民都是基督徒”。[7] 据优西比乌说,在底比斯被处死的基督徒非常之多,以致“杀人的斧子都钝了……而刽子手们累得精疲力竭,只好轮流行刑”。[8]

优西比乌引用的数字似乎被图拉真皇帝(Trajan,98—117年)统治下的罗马历史学家和官员、信奉异教的塔西佗(55—120年)所证实。早在德西乌斯统治时期(Decius.249—251年),帝国全境内的大迫害之前以及戴克理先和马克西米安皇帝共治期间对基督徒的迫害之前,塔西佗的著作中就提到“无数的人”受到了尼禄皇帝的迫害。[9]很多现代学者支持优西比乌和塔西佗的说法。甚至对几乎毫无保留接受优西比乌的数字显得犹豫的弗伦德(W.C.Frend)也说,“仅埃及的殉道者就达到了四位数”。[10]他承认在全部的迫害中被杀害的基督徒数目可能有3500人。[11]

当一些基督徒(那些不够忠心的人)在每一次的迫害中屈服于罗马统治者的威胁之下,按其要求去敬拜别神和尊皇帝为神时,那些没有屈服的殉道者却牢牢地记着基督的劝告:“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2)或者他们肯定回忆起了基督其他的话语:“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10:28)

很多早期的基督徒没有亲眼看见过耶稣,但他们肯定相信那些亲眼目睹耶稣复活的门徒,如马太、彼得、约翰和保罗等人关于他们亲身经历的叙述。使徒所传的福音借着很多基督徒所目睹的神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些奇迹(路加在《使徒行传》中称为“神迹奇事”)不断地感动很多的人归信基督。例如,在五旬节,不懂任何方言的使徒奇迹般地用不同的方言来传讲福音,结果又有三千人在那天成为新的信徒(徒2:41);在吕大城,彼得治愈了以尼雅,他病了八年,所有看见这一奇迹的人都“归服了主”(徒9:35)。与此相类似的例子在早期教会时期经常发生。

使徒在传讲福音的时候经常有神迹伴随,这使很多外邦人和犹太人信服而成为基督徒,从精神上和道德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从精神上,他们坚定地相信基督是独一的救赎之神,牢记着他的话:“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他们都接受了彼得传道时对这些话语的补充:“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他们的信仰不是一个表面的信仰,而是一个促使他们去活出基督话语的信仰,即,“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14:15)。他们再也不想回到过去的非基督徒的生活,用彼得的话说,“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彼前4:3)。

早期基督徒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这种信念很快在整个帝国产生了影响。罗马人是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认为每一种信仰都有价值;他们想加以“综合”,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多元主义者。他们为罗马拥有供奉着诸神的万神殿而感到骄傲。如果基督徒能至少同意对罗马的诸神略微表示一点敬意,他们会很高兴地欢迎耶稣基督加入他们的万神殿。然而,这样做就意味着偶像崇拜,这对早期的基督徒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毫不含糊地持守上帝的命令:“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埃及记20:3)于是,由于对基督是上帝、是他们唯一的救赎的坚定信心,由于对过上帝所喜悦的道德生活的渴望,他们不可避免地注定要和罗马的异教社会发生冲突。

冲突很快就来了。基督徒拒绝参加那些公共的祭酒仪式,如把酒和油倒在一个物体上,如祭坛或祭物之上,表示对男神或女神的崇拜。他们拒绝祭酒,加上拒绝称呼罗马人当作神(或主)来看的皇帝为神,这使得罗马人把基督徒称为“无神论者”。他们常常被要求公开谴责耶稣基督,以证明他们并非无神论者,从而表示对罗马神灵的尊敬。经常的拒绝意味着坐牢、拷打,甚至死刑。大约在公元111年,图拉真皇帝的顾问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曾经向皇帝报告他亲自“命令处死他们(基督徒)”,12因为他们拒绝谴责耶稣。

罗马人第一次对基督徒进行严重的、大规模的迫害开始于公元64年尼禄执政的时候。以前的迫害是被狂热的犹太分子煽动的,它导致司提反被石头打死,雅各(十二使徒之一)被杀害,基督徒被迫从耶路撒冷逃散到罗马各地。但现在,过了一代之后,罗马人成了迫害基督徒的人,尼禄是第一个发起攻击的罗马皇帝。

即使是暴君也想给自己的恶行找个理由。尼禄也是如此。基督徒毫不妥协的宗教信仰和道德立场促使他取消了基督教作为合法宗教的地位,这种地位原本是基督教和犹太教共同享有的。[13]公元64年以前罗马人并没有将基督徒和犹太人作区分,基督徒被看作是犹太人的一个宗派,因此与犹太人一起得到宽容。但是,在尼禄残暴的统治期间,基督徒被逐渐从犹太人中区分出来,成为一个不可容忍的、非法的宗教团体。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罗马人从尼禄皇帝时期开始将犹太人与基督徒区分开来,因为基督徒在每周日的黎明前聚集在一起敬拜,为的是纪念基督的复活。这些黎明前的集会被看作是秘密的,违反了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中的一条。[14]另外,晚于尼禄四十年的小普林尼也提到了基督徒黎明前的集会,但他没有说这些活动是他们遭受迫害的一个原因。

准确地说,我们不知道在尼禄的迫害中有多少基督徒被投人监狱并处死。正如刚才提到的罗马执政官、图拉真皇帝的朋友塔西佗所说的那样,受到尼禄迫害的有“无数的人”。这里所说的“无数的人”到底是多少不得而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个词语表明至少是几百;而其他的历史学家,尤其是那些怀疑论者,认为它所指的数目要小得多。无论如何,不能简单地把“无数的人”当作一个夸张的用语,因为塔西佗并不是基督徒,他对基督徒没有好感,因此没有理由夸大他们的数目。夸大只能有利于基督教,因为它表明,基督徒的人数非常之大,这样才有可能迫害“无数的人”。而且,庞大的基督徒人数也表明罗马诸神并没有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尼禄杀害的基督徒的全部数目,但是我们确实知道他使用的是什么手段。塔西佗对这个皇帝的残酷成性作了生动的描写:“基督徒的死刑被加以种种嘲弄的方式。他们被用兽皮包裹,被狗撕裂,然后腐烂,或者被钉十字架,或者被判决火刑并点燃他们的身体作晚上的照明……尼禄把他的花园提供给人们观景。”[15]确实,当基督徒经受尼禄的残暴镇压以及随后的将近三百年间的无数迫害时,耶稣所说的话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15:19)

基督徒遭到迫害不仅是因为不敬罗马诸神和拒绝称皇帝为“主”,而且还因为他们过着道德严谨的生活,(p11)而这一点和基督徒排斥其他宗教一样被看作是对道德放纵的罗马人的冒犯。基督徒高度的道德水准有非基督徒的文献为证。在小普林尼写给图拉真皇帝的报告中提到,基督徒“用庄严的誓言来约束自己不作恶,永远不欺骗、偷盗或奸淫,永远不作伪证,当需要讲真话时也永不否认”。[16]另一个教外人士,希腊医生盖伦(Galen),在公元126年左右描写基督徒的行为时说,他们“在饮食和饮酒上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在正义的追求上其程度不亚于真正的哲学家”。[17]

当一些人过着一种明显更道德的生活时,经常会惹怒另一些不这样生活的人,因为这样的行为方式将他们反衬出来。但基督徒较高的道德价值观带来了另一种后果。它意味着罗马的一些最受欢迎的传统习俗得不到基督徒的赞成,这一点是罗马人所憎恨的。请注意罗马人的抱怨,据早期基督教护教者米纽修斯·费利克斯(Minucius Felix)记载:“你们不参加我们的表演;你们不加入我们的游行队伍;你们不出席我们的公共宴会;你们厌恶神圣的竞赛(格斗)。”[18]

基督徒也以其道德方式谴责罗马人普遍存在的不道德行为:流产、杀婴、弃婴、自杀、同性恋、父权专制和妇女的堕落。他们道德的形象是他们受到侵扰、憎恨、藐视,并经常被监禁、拷打或杀害的原因之一。罗马人把他们变成了一支殉道者的队伍。

早期的基督徒被迫害了将近三百年,其间有几个较为温和的时期。迫害随着罗马皇帝的更换以及罗马帝国不同地区执政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大多数的罗马皇帝和多数的罗马民众而言,人的生命是廉价的,可以任意剥夺。对人肉体上的残杀和伤害并不使他们感到良心不安,例如,尼禄(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杀了两个妻子,一个是波帕亚(Poppaea),她怀孕的时候被他踢死。他还杀了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玩弄娈童,强迫很多罗马人自杀。他在夜晚化妆和他的朋友在街上闲逛,抢劫妇女;还和他的“贼兵”们盗窃商店。对这样一个人,杀害基督徒怎么会引起他的内疚呢?他甚至用沥青涂在基督徒身上,在夜里把他们点燃当作火把照明,使他可以观看他喜爱的马戏表演。[19]

公元68年尼禄自杀后,基督徒经历了大约17年的平静时期,直到自称为主和神的图密善(Domitian)皇帝上台(81—96年)。他再次对基督徒大开杀戒,尤其是他在位的最后两年。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约翰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流放,囚禁在拔摩岛上,据说在那里他完成了《启示录》的写作。在公元4世纪的历史学家优西比乌的笔下,图密善因其对基督徒的残暴堪称尼禄第二:“在罗马,许许多多的人因为出身高贵、才能卓越而未经任何审判被处死;而无数有名望的人则被毫无理由地从这个国家驱逐出去,他们的财产也被没收。”[20]

随着图拉真皇帝将迫害扩大到欧洲以外,殉道者的人数越来越多。虽然他的残暴不及尼禄和图密善,但还是有许多基督徒在他的手下丧生。他在位的公元107年,安提阿的伊格纳修(Ignatius)被投进圆形大剧场的野兽群中而殉道。奇怪的是,皇帝哈德良(Hadrian,117—138年)杀害了很多政敌,却极少伤及基督徒。他甚至还保护他们,使他们免受暴徒的烧杀掳掠。而哈德良的继任者安东尼乌斯·庇护(Antonius Pius,138-161年)在位时,其残暴虽不及尼禄,但还是杀害了一批基督徒。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155年被杀害的基督徒波利卡普(Polycarp),他是士每拿的大主教,曾经是使徒约翰的学生。他被押进罗马的竞技场后,罗马总督逼他以皇帝的名义宣誓和诅咒基督,他回答说:“我侍奉他86年,他从未伤我分毫:我怎么能诅咒我的王和我的救主呢?”[21]最后,他被绑在火柱上烧死。正如那些先行者和后继者一样,他也被耶稣基督的福音完全地改变。

佩尔佩图阿,一个刚二十多岁的年轻母亲,于公元202年塞维鲁统治期同在迦太基(靠近现在的突尼斯)附近被杀害。(芒塞尔收藏品)p20

就是在庇护的统治期间,基督徒开始为“基督徒”的称号受到逼迫。以前,基督徒主要是因为行为受到逼迫[22],如拒绝称呼皇帝为“主”,不参加祭神活动,妇女不拜异教丈夫的家神以及把丈夫从异教徒转变为基督徒。但是,在庇护统治时期,一旦被称为基督徒就成为受迫害的理由。这使基督徒不禁回想起耶稣说过的话,“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太10:22)

庇护之后的皇帝是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61—180年)。他在一定范围内重又挑起对基督徒的迫害。查士丁(Justin)就是在他在位时殉道的。查士丁原是异教哲学家,归信基督教后他奉献余生,用口和笔为基督教辩护,于公元166年被杀害。也是奥勒留在位的公元177年,法国罗讷河畔的两个小城里昂和维埃纳的基督徒被残酷地折磨和屠杀。据一个历史学家说,成群的人冲进基督徒的家,把他们拖到市场,对他们施予“各种虐待的手段”,以及“各种能想到的残忍的折磨”。[23] 90岁的主教坡提努斯(Pothinus)在里昂和许多基督徒一同被害。优西比乌写道,很多基督徒殉道者在里昂被烧死,他们的骨灰被扔进罗讷河,以此来嘲讽基督徒关于身体复活的信念。[24]

虽然公元180年奥勒留的统治结束了,迫害暂时平息,但并没有就此终结。例如,塞普蒂默斯·塞维鲁(Septimius Severus,193—211年)统治期间,迦太基22岁的佩尔佩图阿(Perpetua)殉道,她的婴儿被抢走,她本人被扔进圆形剧场的兽群中间。公元250年,德西乌斯颁布了全帝国境内都要实行的一个法令,命令各省总督强迫基督徒向罗马诸神和皇帝献祭。[25]凡拒绝的要受到拷打和处死。有些人在皇帝的法令面前妥协了,他们或是口头上,或是以向罗马诸神献祭的方式否认基督是他们的主。教会历史学家肯尼思·赖德烈(Kenneth Latourette)说,德西乌斯的迫害对教会产生了一个积极的后果,它清除了很多不冷不热的信徒。[26]显然,一些没有被基督的福音完全改变的人在迫害暂停时期加人了教会。这些人被称为“吃饼得饱的基督徒”——他们的归信是为了好处而不是出于信仰。

德西乌斯仅执政两年,之后瓦莱里安(Valerian)当上了皇帝,于公元253—260年执政。他像德西乌斯一样大肆迫害基督徒。公元257年,他颁布了禁止基督徒做礼拜的法令,第二年,又颁布了第二个法令,下令处死那些不服从的主教、教士和执事。他还试图将基督徒从罗马的上流社会中彻底根除。他没收了担任元老院议员和有爵位的基督徒的财产。如果采取了这些惩戒措施之后他们还继续坚持他们的信仰,他就处死他们。[27]

加里努斯(Gallienus,260—268年)在位期间经历了一个较为平静的时期,偶尔有一些迫害事件。但是,戴克理先上台后的284—305年间又爆发了一系列迫害事件。(p14)戴克理先执政两年后,被迫与马克西米安分权而治,马克西米安在戴克理先统治的后期(303—305年)和之后的几年对基督徒的迫害有过之而无不及。罗马帝国又颁布了几个法令。公元303年一个法令规定毁掉所有的教堂和烧毁圣经。[28] 教士、执事和阅读圣经的人都要受到拷打,直到他们把书交出来烧掉。[29] 第二条法令是把所有教堂的领袖关进监狱。据赫伯特·沃克曼(Hebert Workman)说,被戴克理先抓起来的主教、长老、执事和普通信徒塞满了迦太基(北非)的地牢,以至于真正的罪犯反而没有地方关押。[30]第三条法令是,那些被抓起来的神职人员如果拒绝向罗马诸神献祭就要受到严刑拷打。而公元304年颁布的第四条法令则是,所有的基督徒要么向罗马诸神献祭,要么就被判死刑。

以上表明,戴克理先—马克西米安—伽勒里乌斯统治期间(284—311年)颁布的法令导致的对基督徒的大规模的残酷迫害,在罗马统治期间可谓登峰造极。一些地区的迫害略微轻一些,因为有些官员不是很狂热地执行这项法令。戴克理先本人的行为则使迫害的严重程度有增无减,他曾在执政院拔剑刺死了一名基督徒。[31] 在小亚细亚,一个基督徒占多数的城镇被整个除灭。[32]

左:德西乌斯皇帝,在位仅两年,却是第一个在全帝国境内发起迫害基督徒的罗马皇帝。(位于罗马卡匹托尔博物馆的半身像)

右:戴克理先皇帝,于284—305年在位期间,发动了对基督徒最残酷的迫害,被称为“大迫害”时期。

曾经在任凯撒(第二执政官)期间协助皇帝戴克理先迫害基督徒的伽勒里乌斯(Galerrius),于公元305年上台成为和马克西米安共治的罗马的新皇帝。这两个皇帝对基督徒的迫害持续到311年,他们的双手沾满了基督徒的鲜血。据一位历史学家说,“在很多城镇,基督徒被陈尸街头”。[33]

经历过4世纪前十年的恐怖时期的优西比乌在写到311年之后的十五年间的历史时,提供了这样一幅迫害的图景:基督徒受尽了各种酷刑。有的腿被打断或撕裂;有的鼻子和耳朵被割掉,眼睛被挖出;另一些人脚踝被烙伤后被送去矿山;还有一些人被扔进圆形剧场喂兽;一些人的生殖器被割;另一些人的背部被浇上烧熔的铅水;妇女在处死前被送进妓院受尽凌辱。[34]这张关于酷刑的名单还可以无休止地列下去。据优西比乌说,法官们经常互相竞争看谁能想出更新颖别致的惩罚和处决的方式。[35]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基督徒越受迫害,他们的数量增长得越多。德尔图良(Tertullian)说得很对:“殉道者的鲜血是教会的种子。”一位著名的教会历史学家证明了德尔图良的说法,他说:“很多人是在目睹了殉道者的死亡之后成为基督徒的。”[36]可见,不顾一切扑灭基督教的企图并没有得逞。作为迫害者的皇帝们和他们的支持者——他们都是非基督徒——无法理解他们正在迫害的是一个已经被那个加利利人改变了的群体,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和他的随从无意中使耶稣成为所有受迫害的基督徒可以效法的榜样。由于异教的愚昧,他们拒绝相信基督徒用他们的言行所表明的信仰:基督徒敬拜耶稣基督不是在敬拜一位人手所造的神(像希腊人和罗马人所信的),而是一位给他们带来永生,并用他自己的死和复活来予以证明的神。

像刚才提到的,很多被迫害的基督徒确实是因为回想起基督说过的话,才使得他们不再害怕那些杀害他们身体的人。毫无疑问,这些话语在他们拒绝奠酒和向罗马诸神献祭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是生命被改变了的人,但是灵里的蒙蔽使外邦人不承认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改变了他们。然而,他们对福音的忠诚还是改变了那些旁观者,甚至那些参与迫害行动的人。例如,公元286年,罗马军队的司令官莫里斯(Maurice)被基督徒的不屈气节深深感动,他拒绝执行杀害基督徒的命令,结果自己反倒被杀害。

被迫害的基督徒对经常性的、毫无人性的折磨所持的忍耐态度,却受到罗马人的嘲笑:“这些低能儿还相信他们真的不会死并且会永远活下去呢。”[37]同样地,戴克理先皇帝也这么说:“通常,基督徒不过是幸福过头而不想去死罢了。”[38]他们效法在他们以先殉道的许多基督徒,他们的信心是罗马人从未见过的。异教信仰中没有这样的应许:“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异教信仰中没有改变人的灵性力量。他们的神没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相反,他们的神拥有所有人的弱点和缺点。

尽管有无数的逼迫,但正如罗宾·莱恩·福克斯(Robin Lane Fox)所说,三百年来从没听说过基督徒“攻击过他们的外邦敌人;他们没有流过无辜人的血,除了他们自己的”。[39]用耶稣的话说,这些生命已经被改变的人把他们的另一边脸颊转了过去。显然他们也牢记着圣保罗告诫基督徒的话:“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罗13:1)

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迫害并没有阻止基督教的发展。据斯塔克估计,基督教在第一个三百年间增长了40%。这样,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合法化之前,基督徒的人数在500万到700万之间,或者至少是帝国6000万人口的10%。[40]其他的估计则认为,那时候的基督徒人数大约是1000万人。

阿尔文J.施密特(内布拉斯加大学博士),路德宗牧师(见本书导言),于1999年退休,是伊利诺斯州杰克逊维尔市伊利诺斯学院的社会学教授,他现在仍住在那里。他著有多本著作,包括《大鸿沟:伊斯兰教的失败和西方的胜利》(the Great Divide: the Failure ofIslam and the Triumph of the

“基督教文化译丛”总序

基督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督教从创立至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年的历史中,基督教从它的发源地巴勒斯坦扩展到全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两千年来,基督教一直在塑造着人类的文明,影响着它传到之处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碰撞和融合。

由于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已成为主流文化,人们常常把基督教看作西方人的宗教。事实上,基督教发源于近东。基督教最初传入欧洲的时候,与希腊罗马文化格格不入,在文化上受到强烈的抵制。经过两个多世纪的相摩相荡,基督教才与希腊罗马文化逐渐融合,并最终进入西方文化的主流。如今,基督教已经成为西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在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基督教,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西方文化。然而,基督教并不仅仅属于西方。其实,基督教起初在亚洲和非洲就影响甚大,欧洲和北美只是后来才成为基督教发展的中心地区。20世纪以来,基督教在西方之外的许多地区正在日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到今天,基督教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复兴,完全改变了基督教是西方宗教的图景,印证了基督教是关乎万邦万民的信仰。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唐朝。早在公元635年,聂斯脱利派传教士就把基督教带到了中国,当时称为景教。在元朝,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当时称为也里可温教;明清时有天主教;19世纪初,新教开始传入中国。从基督教传入中国到现在,已有十几个世纪。在这十几个世纪中,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产生了多次的碰撞,但始终没有真正进入中国主流学术文化界的视野。由于历史的原因,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督教在中国常常被视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或反科学、反理性的迷信而遭到抵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落实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尤其随着冷战结束后宗教在文化冲突与融合中所占地位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基督教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基督教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过去近二十年中,许多大学成立了宗教系和基督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日渐成为学术领域的一门显学。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中国学人了解和研究基督教的需要,我们推出了这套“基督教文化译丛”。这套译丛旨在从学术的角度对基督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进行全面的介绍。基督教的中心信息是什么?基督教的典籍圣经是如何形成的?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基督教在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基督教对人类文化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基督教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基督教学者研究的问题,也是许多普通文化人关心的问题。这套译丛有两个侧重点:一方面,它将从基督教的典籍圣经、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稣基督、基督教的历史、基督教的教义、基督教的神学思想等方面对基督教进行尽可能全面的介绍;另一方面,它将着力于体现基督教与文化的关系,其中包括基督教对哲学、文学、伦理学、艺术、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力求选择各个领域中较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使它们能够较为深刻地体现基督教信仰的本质,较为全面地展现基督教文化的精髓。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需要,译丛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可读性、能被一般受过教育的读者所理解的著作。

这套丛书2003—2005年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出版了12种,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如今,这套丛书已经断版。应读者的要求,我们决定重出“基督教文化译丛”,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些书目的调整和补充。我们盼望,新版的“基督教文化译丛”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大的帮助。

曾几何时,“文化”一词颇受青睐,随便一种习俗,都要以“文化”而冠之,从而升格为“×文化”、“××文化”;而所谓“多元文化”更是劈头盖脸地向人们袭来,大有顺者昌、逆者亡的气势。

我承认自己对人类发展史所知甚少。我在翻译该书时,了解到人类曾有过如此血腥的历史,如此堕落的历史,如此邪恶的历史,如此恐怖的历史。人哪,你贵为万物之灵长,你的作为却与你的高贵身份相去甚远。你为什么会如此被扭曲?翻译过程中,我几度辍笔,告诉丛书编辑游冠辉先生,我无法再继续译下去,那些恶心的字眼强烈地刺激着我的神经,我的五脏六腑在翻腾。

回眸人类历史,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影响,角斗士、食人蕃、活人祭、奴隶制、一夫多妻、陪葬…这一切恐怕今天仍然是“人类文明”的内容。

本书的导言和第一章由陆红坚翻译;第二章至第六章、第十四章至第十五章由汪晓丹翻译;第七章至第十三章由赵巍翻译。全书由苏欲晓女士校订,特此表示感谢。

“基督教文化详丛”总序…001

导言 信靠那值得信靠的…001

第一章 被耶酥基督改变的人…001

基督改变他的门徒…001

更多被改变的人…004

第一个殉道者司提反…004

一些被改变的皇帝…016

20世纪被改变的人…021

第二章 生命的神圣…030

反对角斗表演陋习…040

君士坦丁和康士坦丢颁布的道德法…043

反对人体献祭陋习…045

墓葬尸体,而非火化…049

第三章 基督教提高了性道德观…058

反对混乱的性滥交…058

鸡奸(恋童癖)…063

成年男性间的同性恋…066

基督教对性和婚姻的影响…068

婚姻被赋予尊严…068

第四章 妇女获得自由与尊严…074

希腊妇女的低下地位…074

罗马妇女的低下地位…076

希伯来妇女的低下地位…078

基督赐予妇女自由与尊严…078

马大和马利亚的故事…079

耶稣向马大讲道…079

耶稣复活后向妇女显现…080

使徒时代的教会欢迎妇女…081

基督教对妇女的吸引力…082

一些不正常的现象…084

基督之道最终得胜…085

新型的家庭标准…085

寡妇受重视,不再作陪葬…089

中国女人裹小脚被废除…091

封闭阴道术被废除…092

第五章 爱与怜悯:基督徒的连结…098

基督徒的慈善与希腊罗马人的给予…098

怜悯:基督教的一项创新…100

对孤儿的爱与怜悯…103

对老年人的关爱…106

通过自愿性团体进行的基督教慈善事业…107

基督教女青年会…111

从基督教慈善事业到国家福利…113

第六章 植根于基督教的医院与保健…120

身体与灵魂的医治者——耶稣…120

异教遗留的空缺…121

最早的基督教医院…123

治疗精神疾病的机构…128

医疗护理:基督教的一个创新…130

第七章 基督教在教育上留下的烙印…138

早期的基督徒教育…138

两性同等接受教育…139

超越阶级和种族:普世教育…143

税收支持的公立学校…144

大学的基督教渊源…152

修道院—大学的雏形…152

学术研究:起源于修道院…154

美国的学院和大学之起源…156

第八章 劳动和经济自由的尊严…161

劳动的高贵和尊严…161

工作的尊严得到加强…163

工作是一种呼召(天职)…163

劳动者当得工资…164

劳动的尊严使中产阶级得以产生…164

新教(基督教)的工作伦理…165

财产权和个人自由…167

经济自由的尊严…169

经济自由与资本主义的关系…170

追求利润受尊重…171

经济自由,福音,以及1492年…171

詹姆斯敦和普利茅斯社会主义的失败…173

基督教的时间概念…176

第九章 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180

科学的背后是基督教的预设…180

基督徒,科学的先锋…183

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学…184

第十章 给人人以自由和公正…207

无人凌驾于法律之上…207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见证人…207

圣安波罗修与皇帝的抗争…208

自然法和自然权利…211

美国《独立宣言》…212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216

教会与国家的分离…221

第十一章 废除奴隶制度——基督教的一项成就…229

早期基督徒反对奴隶制度…230

某些基督徒纵容奴隶制度的歧误…232

英国奴隶制度的复辟及其废除…232

美国的奴隶制度及其废除…234

基督教神职人员对废奴运动的影响…235

非神职人员在废奴运动中的角色…238

基督教对哈丽特·比彻·斯托的影响…239

基督教对奴隶的支持…240

第一个反奴隶制度宣言…241

美国公民权与基督徒的关系…242

第十二章 基督教在艺术和建筑上留下的印记…248

早期基督教艺术…248

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250

哥特式教堂建筑…251

拜占庭教堂艺术和建筑…255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及其艺术…257

从庄严到非理性…260

现代教堂建筑的衰落…262

第十三 章音乐之声:基督教的共鸣…269

早期的教会音乐…269

中世纪的音乐革新…270

宗教改革和后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275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276

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279

基督教的影响反映在其他一些伟大音乐家身上…280

一些伟大的赞美诗和歌曲…285

《上主是我坚固保障》…285

《现在我们都来感谢我们的神》…286

广为传唱的三一颂…286

《千古保障歌》…287

教会作为音乐艺术的资助者和促进者…288

现代音乐的革命性音符…288

“基督教”摇滚乐…291

第十四章 纸传墨载的基督教影响…299

某些文献史册:中世纪初期至2000年…302

优西比乌的《教会史》…302

《英吉利教会史》…304

《修辞学与美德》…304

《坎特伯雷故事集》…306

《致德意志基督徒贵族书》…308

《奥格斯堡信经》…308

《基督教要义》…309

《罗马帝国衰亡史》313

歌德的《浮士德》…314

《汤姆叔叔的小屋》…316

《卡拉玛佐夫兄弟》…316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318

《基督教会的社会教义》…318

第十五章 其他印记:节日、文字、符号和词汇表述…325

普通词汇与标记…331

(基督教的)十字架…336

转过另一边脸来…346

英汉译名对照表…352

基督信仰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重塑了人类的文明。阿尔文·施密特以社会学家的严谨,从生命尊严、性道德、妇女地位、慈善、医疗、教育、经济、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许多现行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基督教渊源,阐明了基督教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受世俗主义和相对主义严重挑战的后现代社会,重新探寻基督教对于人类文明积极影响的轨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施密特教授睿智的研究让我相信,从耶酥降世至今,在这漫漫两千年的历史中,基督信仰是如何作为最强有力的因素,使社会变得更为美好。

——保罗·梅尔(Paul L. Maier),西密歇根大学古代史教授

迫害你们的,要为他们祝福;只可祝福,不可咒诅。 (罗马书 12:14 新译本)

受到迫害,却没有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哥林多后书 4:9 新译本)

}

出20:3-6“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么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出20:12“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又到清明节前后了,在祭祖问题上,我该怎么办?能烧纸钱吗?能摆供品吗?能烧香吗?能磕头吗……一边是基督徒朋友,一边是亲戚朋友,头上有上帝,心中有父母,这些事做还是不做呢?不做恐怕会得罪家人,做了恐怕会得罪上帝。好像真难啊!

以上两处经文是十条诫命中的内容,换句话说,都是我们基督徒必须要遵守的。我们在遵守这两条诫命的前提下,去思考祭祖的问题,来解决祭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事情。

 十条诫命第一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基督教基本信仰之一就是“一神论”,在我们的思想上、认识上都必须清楚,上帝只有一位。不允许同时相信或寻求其他的神灵。十条诫命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是从行为上、礼仪上严格要求,严格禁止。简而言之,第一条是不能信上帝之外的神灵,第二条是不能拜上帝之外的神灵。

 假如我守住了诫命,只信、只拜独一上帝,结果是什么呢?神应许说“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假如没有守住诫命,去信、去拜上帝以外的假神、偶像,结果是什么呢?神说“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上帝当然是轻慢不得的,但是我们从祝福千代与追讨三四代相比较,这是典型的“偏爱”:奖多罚少。真让我们看到神的恩典,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十条诫命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原文翻译:“当使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得尊荣,使你的日子在…地上得以长久。(这是)雅威―你上帝所赐你的。”这里我理解有三层含义:1、当孝敬父母;2、孝敬父母可以让你在地上的日子长久;3、父亲、母亲是神赐给你的,地上的日子长久也是从神而来的祝福!

 在充分理解上述三条诫命后,我们在来分析祭祖。

 什么叫“祭”?《说文解字》: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我的理解是:人向神(神灵)献上祭物,以获得神(神灵)的启示(显灵)。是人与神(神灵)的一种交流方式。所以,祭这个字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我们圣经中也有祭司,也有献祭。关键是献祭给谁!在中国,祭天是皇帝的特权,民间则是祭祖。

我们从一般字典上查考,祭有两层基本含义: 1.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2. 供奉鬼神或祖先。

所以,对于祭祖,如果是出于对死者、先人的追悼、敬意,我们可以接受;如果出于对死者、对鬼神、对亡灵或祖先的供奉,我们基督徒拒绝!就算是活人和天使,我们基督徒也拒绝祭拜。当彼得被圣灵引导前往外邦人哥尼流家,向他们传道时,“彼得一进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脚前拜(worshipped)他。彼得却拉他,说,你起来,我也是人。”(徒10:25-26)

启22:8-9记着:“这些事是我约翰所听见、所看见的。我既听见、看见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脚前俯伏要拜(worship)他。他对我说:千万不可。我与你,和你的弟兄众先知,并那些守这书上言语的人,同是作仆人的。你要敬拜神。”

还有一件事很重要:我们还须知道已经死了的人到哪里去?中国传统迷信说法:人有三魂七魄。七魄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生存于物质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三魂是指"天魂、地魂、命魂",人死后,天魂归天路,地魂徘徊于墓地之间,命魂则归地府。

按照圣经说法,人生有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他的身体、灵与魂住在世界,是他活在地上的时期。

第二个时期,他的身体和灵与魂分开,身体留在坟墓里,灵魂到阴间。

《使徒信经》论到耶稣基督的时候,这样表述:“我信我主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因圣灵感孕,为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复活。升天,坐在圣父的右边,将来必再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显然,受死后,复活前,耶稣的身体是在坟墓,灵魂是在阴间。或者说是在阴间中的乐园。

在路加二十三章四十二节,一个在十字架上悔改的强盗,对主耶稣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就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这话清楚给我们看见,就在主耶稣死的那一天,那个强盗就与主一同到乐园去了。

在路加十六章,主耶稣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财主,还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到了一个时候,这个财主死了,也埋葬了,并且在阴间受痛苦(19-23)。或者有人会说,这财主是个没有得救的人,到阴间是当然的。然而,得救的拉撒路死了,也下到了阴间。因为那里说,财主‘举目远远的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23-25)。这里告诉我们,那个财主与拉撒路都在阴间,但是在阴间两个区域,一个是受苦的地方,一个是蒙福的地方。这是睡了的时期,或者说是死了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就是主耶稣再来,已经去世的人复活了,灵魂和身体再合在一起,并且有了变化;审判后,有的人下地狱,有的人进天堂。这是复活的时期,也就是天堂(地狱)的时期。

我讲这么多,是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人死后,不像中国古人所说的那样分三魂,还有一魂留在坟墓,或成亡灵。人死后,肉体成普通的尘土,灵魂进入神预备的阴间。

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要祭祖,那是有三层含义:
       第二:效法他们的善行。在我们的生活行为当中,实实在在效法他们善良的美德,遵行出来。
       第三:成全他们的良愿。长辈所立的良愿、志向而没有办法达到或完成的,做子孙的成全它,这是真正的孝顺。

大多数中国人搞得那套丧葬仪式,其实和死人一点关系都没有,那完全是做给活人看的。一个家里死了人,亲戚朋友都来了,这个时候葬礼热不热闹,骨灰盒多少钱,儿女哭晕过去几次,有的干脆雇人来哭,这都是指标,直接指向你孝不孝顺。至于亡灵、鬼神,哪有人真正在乎?都是表演。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交,是个面子问题,不是个信仰问题。

有个故事:在美国,清明节与复活节日子非常接近,某日,一位旅居美国的台湾人于清明节到墓园扫墓,准备了丰盛的祭物;另一位基督徒美国人扫墓时,则在墓前摆束鲜花,所以当他看到台湾人准备的一桌山珍海味,内心好奇:“为什麽要在墓园里野餐’?”后来得知,原来是在“祭拜祖先”。于是,美国人率直的问台湾人:“你的祖先真的会起来吃吗?”台湾人不假思索的回答:“你的祖先若会起来闻你的花香,我的祖先就会起来吃这些食物”。 大家明白我要表述的意思了吗?一般来说,这只是活人对已故的人的一种思念,一种敬意。

 再回过头来,谈谈前面的问题。

 1、能烧纸钱吗?烧纸钱的目的是让已故之人的亡灵在冥界有钱花。现在搞迷信的人,不但烧纸钱,还烧轿车,烧别墅,当然,这只是纸糊的轿车和别墅。如果是为了亡灵,我们不能做!

 2、能摆供品吗?我来讲个故事:我们兄弟几个去父亲坟地,我哥点上一支香烟,放在墓碑上,说:爸,你那个时候条件差,只能抽“大红鹰”,现在条件好了,你尝尝“红中华”吧!回来路上,我跟我哥说:爸活着的时候每天一包烟,你一年只给他点了一根烟,他能过瘾吗?我哥说:表达表达心意啊!各位,要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我觉得是情理之中。但是,已故的人是不会抽香烟,不会闻花香,不会吃食物。“祭之丰不如养之薄”——善待活着的老人才是真正的孝顺!

 3、能烧香吗?在圣经里,有关于烧香的记载,出30:7-8:大祭司亚伦每天早晚在香坛上烧香,而且要世世代代的烧香。路1:8-10“撒迦利亚按班次在 神面前供祭司的职分,照祭司的规矩掣签,得进主殿烧香。烧香的时候,众百姓在外面祷告”。这里有两个基本要素:1、烧香是面对上帝;2、烧香是表达我的祷告被上帝聆听。(词典:1.旧俗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 2.为取其香气或清雅而燃香。3.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所以,如果是面对上帝,或是为了优化空气,我觉得可以,其他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第4个问题是能磕头吗?请大家回答:---。磕头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弯腰屈身,表示一种敬意。我觉得这种这完全可以。另一种是把人当做神或亡灵来拜,那不可以。

 对于祭祖,大家会有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有不少争议。我给大家三个原则:1、只拜独一上帝;2、心里不要疑惑;3、不要让人跌倒。(注:本文部分参考网络文章)

}

自3月1日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多种努力去申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经历了暂停分享、更改名称、调整内容等多种措施,每次内容的删减对我们来说都是重大的损失。但因我们属于企业性质,想拿到许可证需要对功能和内容做出更加巨大的删减。

自9月1日起,管理办法6个月的宽限期就要结束。经过慎重考虑,小助手网站和App决定无期限暂停运营,但我们会努力往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徒能参加非基督徒的死人葬礼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