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的秘诀?

走为上计,指形势对我不利的情况下,我方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伺机歼灭敌人。大家熟知的红军长征、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主动撤离延安都属于这个计策的灵活运用。

在我方与敌方的较量中,在我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果硬拼,那就是以鸡蛋碰石头,没有生路;屈服,永远受制于他人,更不可能有生路。惹不起,躲着走,等待时机,才是求生存、求胜利的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才叫“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三十六计里的“走”为上计,就是阐述的这种思想。古人早就知道“走”是保存实力、逃避危险的最好办法,不然也就不会有“溜之大吉”“一走了之”的说法了。古今中外“走”的办法多种多样、千奇百怪,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全自己。有的人因出走而得势,有的人因出走而罹难,可见“走”这中间的学问是相当大的。 

曹操是善于运用此计的人。从刺杀了董卓之后,他一直是东跑西颠。濮阳败给了吕布,宛城又输给了张绣,赤壁被周郎火烧,华容道又差点死在关公刀下,到了潼关胡子也割了,袍子也丢了,在那些地方不跑命早就没有了。可是因为跑,最后,曹操赢得了天下。 

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兵败华容道剧照

但是,与之同时的关羽却没有“走”出曹操的命运。关羽曾经过五关斩六将,要多威风有多威风,走出了水平,也走出了本事。可是到了走麦城,这一小步没走好,却把命丢了。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早就有“走为上”计运用得十分精彩的例子。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攻晋。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出兵,配合楚军作战。此时,晋文公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明知晋楚之战迟早不可避免,因此晋文公早早就做好了打算。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曹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楚国气势汹汹。晋文公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他对外假意说道:“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古时一舍为三十里)” 。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晋国边界城濮,这里临黄河,靠太行山,地形足以御敌。晋文公早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当子玉率部追到城濮时,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舍。

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陈、蔡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军大败。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

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陷于晋国伏击圈,又遭歼灭。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住。

拖刀计,一招退却换来更大胜利

子玉这才发现,右军、左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重围,急令突围。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逃得性命,但部队丧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战机。所以,“走”,是上策。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听说沛公刘邦攻取咸阳后欲在关中称王,十分恼怒。在谋臣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在鸿门设下酒宴,准备在席间寻机刺杀刘邦。刘邦刘邦深知赴鸿门宴凶多吉少,但项羽兵强势壮,如果不去便会有须臾之祸。于是,刘邦带着谋士张良、武将樊哙以及卫士来到鸿门。

入席后,刘邦对项羽说:“我和将军并力攻秦,将军转战在黄河北,我作战于黄河南,但自己没料到先攻进函谷关,打败秦军。现有坏人散布流言,使将军与我发生了误会。望将军三思而后行啊!”这番话说得项羽心软了。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找来项庄舞剑,想伺机刺杀刘邦。张良的好友项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剑起舞,不时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难以下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授意武将樊哙入帐。樊哙仗剑持盾闯进帐中,目视项羽,怒发冲冠。项羽赐他一碗酒和一条猪腿,樊哙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后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赤胆忠心,指责项羽听信流言蜚语,项羽一时无言以对。 

刘邦借口上厕所,与张良、樊哙一同出帐。樊哙护送刘邦抄小路即刻脱身。张良估计二人已走远,才回帐向项羽辞谢道:“沛公不胜酒量,不能亲自向大王辞行,特地让我带来白璧一双、玉斗一双奉献给大王和范将军。”项羽问:“刘邦现在何处?”张良答道:“他听说大王要责备他,心中恐惧,现已返回霸上了。”范增听说刘邦偷偷跑了,气急败坏地砸碎玉斗,恼恨地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我们今后都要当他的俘虏了!” 

在鸿门宴上,刘邦见项羽犹豫不决,以上厕所为名,借机脱身,确属明智之举,是典型的“走为上计”。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明皇出走四川,把杨贵妃的命也搭上了,尽管丢了爱妃,失去了皇位,可是江山毕竟保住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军很快就投降了,在此情况下,戴高乐出走英国,组建流亡政府。戴高乐将军如果不走,一直留在法国,可能命早就没了,可是他走了,等到回来的时候便成了法国总统。

还有一种走为上的计谋,称为“弃权”,常用于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场合。在评比、选举或决策制定等事件中,各路诸侯争权夺利,都试图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局势;或者弱小,哪一方都得罪不起,或者虽然强大,但哪一路神仙也不敢得罪,便宣称放弃参与表态的权利,在保留意见的同时,保留了其它许多东西,说不定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在商业运营上,走为上计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日本日立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生产,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新建厂房建筑材料,新添置一些设备。这时,正赶上了60年代初整个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现有产品滞销,卖不出去,扩大企业规模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这一严峻情况日立公司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是继续投资;另一条路停止投资施工。日立公司经过大家认真讨论、分析、研究,最后,果断决定走后一条路,停止投资实行战略目标转移,把资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积蓄财力,待机发展。

经过实践证明,日立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从1962年开始,日本三大电器公司中的东芝公司和三菱公司的营业额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日立则一直到1964年仍在继续上升。进入60年代后半期,一个新的经营繁荣时期来到了,蓄势已久的日立不失时机地积极投资,1967年投入了102亿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亿大关,达1220亿日元。从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内销售额提高了1.7倍,利润提高了1.8倍。 

企业转型升级,也是一种撤退

曾经的北京服装厂是一个只有百余人的集体企业,产品曾经一度滞销积压,资金无法周转,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怎么办?厂领导从市场调查中发现,服装行业强手如林,竞争激烈,本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薄弱,难以与其抗衡,如继续生产服装,势必走向绝境,无异于“在一棵树上吊死”。

于是,他们根据市场情况和本厂条件,转产以手工操作为主、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酒心巧克力。产品拿到市场试销,订户蜂拥而至。当月投资生产、当月盈利,企业起死回生。 

作为企业决策者,企业在危难关头,要有胆有识,看准新的门路,当机立断,实行战略转移,及时转产,调整投资方向,企业才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先活下去,再徐图发展,取得成功,这就是走为上计的核心!韬光养晦也是这种策略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容道最后8和7反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