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堂未成年退款充值退款流程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高级记者 邹娟

  短短三天,黄琳12岁的儿子在手机游戏上充值约35000元。交易记录显示,充值次数高达100多次,“开始是一块(钱)一块(钱)充,后来大额的有600多块。”

  黄琳想不明白,儿子的手机是上网课用的,连电话卡都没插,她记得自己没有设置免密支付,儿子也不知道支付密码,但钱确实花出去了,“花呗额度用光了,余额宝也扣了”。

  她回忆,2月27日晚,自己发现支付宝账户余额不对,才发现儿子玩游戏偷偷充了钱,在心动网络的《香肠派对》和游戏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手游上花了约35000元。

  次日,她向两家平台投诉,要求退还充值金额。经核查,黄琳儿子注册账号使用的身份证为1968年,绑定的手机号也来自陌生人。至于退款问题,心动网络表示,游戏扣款方为公司,应向苹果公司申诉;但苹果官方客服回复为,后台审核不通过,未说明具体理由。腾讯方面,黄琳提交了游戏账号、户口本扫描件等材料,仍在审核状态。

  “至少要做到实名认证,身份证和电话号码得是一个人的吧,或者人脸识别,这样子太大漏洞了。”黄琳认为,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众多漏洞,而金钱概念模糊的未成年人极易深陷其中。

  近年来,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游戏,家长申请退费难的问题频频引起社会关注。“实名”注册游戏账号仅需提供身份证号、消费额度不受限、退款举证难、各家游戏公司和平台就退费问题无统一标准……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发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虽已有明文制度,但并未落到实处。

  实名认证并不“实”

  伪装成年人,被QQ群里人唤作“老板”,委托别人卖装备,11岁的吴洋烁不仅骗过了游戏网友,也骗过了实名认证。他在澳大利亚读小学,暑假期间悄悄用妈妈做生意的支付宝账号刷了16万元,而他在4399等游戏平台实名注册的身份证号来自宁夏,这是他在网上找人买的。

吴洋烁为《皮卡堂》多次充值,游戏说明适合18岁以上用户体验。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尽管各游戏平台遵循规定,在首次登陆界面要求用户填写身份证号和姓名,经公安接口核对后即认证成功,但真实用户是谁并不可知。

  山东的洪方遭遇了类似问题,儿子注册《少年三国志》用的是她的身份证。“他要的我的身份证号,我也不知道他要干嘛,也没有往(游戏)这方面想。”一时疏忽,洪方把身份证号报给了儿子,没想到孩子凌晨还在偷偷玩游戏,充值了1300多元。

  只需一张身份证,是谁的并不重要,这样的实名认证违背了《通知》设立的初衷。

腾讯针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限制认证步骤

  2020年6月,腾讯游戏宣布对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账号,在登录游戏和充值支付时即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与公安权威平台数据比对。如用户未通过或拒绝,游戏账号将被纳入相应的防沉迷系统。但此举并不能杜绝未成年人以成人之名进行操作。

通过微信账号登录游戏,可省略实名

  除了使用他人的身份证,第三方账号提供了更便捷的认证方式。在记者下载游戏体验中,不少游戏可直接选择微信或QQ登录,而后有弹窗提示“您的实名信息已存在于腾讯平台的账号实名库”。这表示,如果孩子玩父母手机,可以直接用父母的微信账号登录游戏,绕开实名认证的步骤,而父母仅在微信中收到“游戏角色注册成功通知”,孩子左滑即可删除。华为、OPPO、Vivo等手机也可以直接选择使用对应的手机账户登录,免于实名注册。

  河北的师磊告诉记者,孩子在疫情上网课期间玩网游,在《球球大作战》《明日之后》《和平精英》等游戏上消费了12万元。充值记录显示,他最快一分钟充值三次,每次600多元;消费最多的一天花了5000元。

  洪方称,儿子在2月5日和6日多次进行游戏充值,有的间隔时间不到一分钟,从五六十元到三百元都有。

  《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应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进行游戏付费;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第一道实名认证的屏障消失后,消费限额也就无从谈起,成年用户充值不受限制。

4399游戏平台上,单次最高可充值50000元。

  澎湃新闻记者登录游戏平台发现,4399小游戏充值中心单次可充值的金额最高达50000元,心动网络的《香肠派对》一次最高可充值648元。网络游戏充值主要用于购买皮肤和装备,数额不等,有玩家表示单件装备最高可达1000多元;而游戏内的抽卡活动,以低概率的限定版装备吸引用户,单次抽卡并不耗钱,但部分玩家会不断充值碰运气。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完成充值后会删除交易提醒和短信,等到家长反应过来,往往已经消费多次。

  如何证明未成年人操作?取证困难

  多家游戏公司规定,消费者一旦进行游戏充值购买或兑换游戏虚拟货币、虚拟物品或增值服务,将不能退还,但法律另有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2020年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的通知,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此,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成为网游退费的正当理由。但实名认证和支付账号都是成年人的,游戏公司和平台如何判断充值行为由未成年人完成?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苹果公司的退款规则被恶意利用,有人打着未成年人充值的幌子申请退款,甚至从中牟利,腾讯客服每天接到超20起以未成年人消费之名的恶意申诉,因此游戏公司和平台在处理类似事件时也格外谨慎。

  实际上,家长申请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时,需要提供身份证、交易账单、亲子关系证明、其他证明未成年人游戏消费行为的辅助资料。有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充值时,他正在用另一个手机打电话,人在公司,因此提供了通话记录和公司证明。

  充值频率和消费额也是证明之一。吴洋烁“疯狂地”刷了16万元后,舅舅表示,目前大部分退款已经和游戏公司谈妥,“游戏公司也没有太为难,只是提供材料,在半个月充值了十几万,这一看就不是成熟的人干的事。”

  但更多的家长表示难以提供证明,退款被拒绝。洪方向华为平台提起游戏退款申诉,对方回复称,经与游戏公司协商,她的申请被驳回,一是因为实名认证的身份证是她本人,二是有两笔消费发生在凌晨,不符合10岁孩子的作息规律。洪方认为,充值行为发生在快过年的时候,家里人都是睡得晚、起得晚,小孩子在凌晨充值可以理解;至于身份认证,“我也不可能玩《少年三国志》,那是小孩玩的游戏;再说一个正常人不可能那么没有理智,接二连三,两天充值了1000多块钱。”但她无法提供实质性证据。

  据上海市消保委官方微信3月11日消息,2020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类投诉580余件,其中涉及未成年人在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球球大作战》游戏中充值的有60余件,家长要求退款,大多遭遇拒绝。证据不足成为网游公司拒绝退款的主要理由。

  退款细则没有统一标准

  即便家长能够证明孩子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充值,退款能退多少,游戏公司受理退款的时效是多久,孩子再次偷偷充值怎么办?

心动网络游戏退款受理时间为充值起60天内。

  “黑猫投诉”平台的网友反映,心动网络只能申请账号首次反馈日期前60日内的充值订单退款,腾讯受理180天内,而通过苹果手机充值的款项,需先联系苹果客服进行处理,其受理申诉时间在充值起90天内。各游戏平台未成年消费退款细则并不公开,相关条件只在用户投诉时才予以告知。

  至于退款多少,从部分退款到全额退款均有,具体数额取决于家游戏公司的协商。吴洋烁舅舅称,吴的游戏充值涉及多个平台,经过一个多月的协商,有游戏平台已经同意退款,10万多元的消费额退还9万元,其余平台还在处理中。此外,充值费用涉及游戏公司和支付渠道的分成,因此退款多少还取决于这两方的审核结果。

  “黑猫投诉”平台上,有网友反映腾讯游戏以“关怀金”的名义退还未成年人充值,只退还部分。腾讯方面曾对澎湃新闻解释称,在大多数案例中,家长无法出示具体实证证明消费为未成年操作(如操作录像),考虑到家长举证困难,腾讯通过数据验证、沟通核实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若判定未成年消费的可信度较高,则给予关怀处理。每个家庭只能申请一次“关怀金”,即在没有未成年人充值实证的情况下,二次充值将无法退款。

  发现孩子游戏充值花了12万元以后,师磊没收了儿子的手机,也问过他是否害怕,“他说开始害怕,后来被这个游戏给吸引的,就把‘害怕’俩字搁脑后了,游戏是第一,其他不考虑了。”

  不久,因为上网课需要,他给了儿子一部没有绑卡的手机,再次发现孩子给游戏充值,“又偷偷地玩,通过微信零钱充值了几十块钱,还说给同学代充。”他说,“这孩子网瘾太大了,离开手机要死要活的,没手机好像就感觉特别空虚。”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

皮卡堂3D电脑版好用吗?皮卡堂3D玩家应该都在某个刹那闪过这个念头,毕竟相较于电脑玩皮卡堂3D来说,卡顿、流量是手机版避不开的弱点,最近经常有玩家通过高手游微信告诉我们本来胜券在握,但是一不小心点错了输了。今天高哥推荐大家试试电脑玩皮卡堂3D,烦恼不再有。接下来,就跟高哥来看看皮卡堂3D电脑版的安装方法吧。

1、皮卡堂3D电脑版下载

基于皮卡堂3D这款游戏我们推荐大家使用雷电模拟器。

雷电模拟器是针对皮卡堂3D专门进行了操作优化的模拟器,相较于其他电脑版,雷电模拟器没有杂七杂八的广告,而且具有独有的超高帧率模式、性能优化好等特色。

皮卡堂3D电脑版下载地址:
备注:雷电模拟器安装环境最低需要Windows7。

2、皮卡堂3D电脑版安装

下载完成后,双击下载的EXE文件默认快速安装,也可选择自定义安装,进入安装流程之后会从云端加载一系列资源,根据网络情况大概耗时2-10分钟。

3、在模拟器上安装皮卡堂3D游戏

首先:下载皮卡堂3D安装包()
接着:加载一系列资源,选中上一步下载的皮卡堂3D安装包在模拟器中使用快捷键ctrl+3。
最后:双击模拟器桌面上出现的皮卡堂3DICON即可进入游戏。

4、皮卡堂3D电脑版优势

为了详细的对比皮卡堂3D电脑版和手机版的差别,我们做了如下比较:

你的键盘鼠标会发热吗?
支持所有机箱能接的外设

5、皮卡堂3D电脑版FAQ

Q:电脑版皮卡堂3D模拟器与正在运行的Windows版本不兼容
A:下载的过程中安装包受损;需要下载安装文件重装。下载地址:

Q:电脑版皮卡堂3D模拟器启动卡在50%不走了怎么办?
A:打开右上角诊断信息查看,OpenGL:1.1.0或者空白的话是显卡驱动崩溃导致,需要重装显卡驱动。还有一种可能是部分游戏没有开启VT功能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开启VT功能即可。

Q:为什么下载后我无法登陆游戏?
A:无法登陆游戏请首先检查网络是否通畅,若网络通畅且无法登陆游戏则请关注自己所选择的服务器是否已开发,请关注高手游开服开测栏目。

6、关于皮卡堂3D手游

《皮卡堂3D》是一款面向女性玩家推出的手游,游戏有着可爱的人物,精美的画面,更有丰富且庞大的虚拟世界在等着玩家去探索。游戏整体的玩法非常丰富,加入了许多有趣的休闲玩法,使得游戏整体变得非常好玩、有趣!

以上就是高哥为您带来的皮卡堂3D电脑版下载和安装方法,若还有其它疑问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加入高手游玩家QQ群:。

}
记者利用网上随机生成的身份证信息,成功注册并登录某游戏平台。

关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之调查篇

南国早报记者 赵劲松 文/图

近年来,有关部门及游戏平台不断推出“防沉迷”监管政策及措施,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充值金额进行限制,但孩子沉迷游戏、大额充值退费难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未成年人为何能频频突破“防线”?南国早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漏洞明显,可通过网上搜索的成人身份证进行实名认证,或在游客模式下登录游戏直接消费充值,未成年人也能轻松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游戏账号。

实名认证有漏洞 突破防线很轻松

早在2007年,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

2019年10月,游戏防沉迷新规出台,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游戏企业两个月内完成实名注册制度,不得为未实名注册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在游戏平台方面,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也推出防沉迷系统,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间、充值金额进行限制。

然而南国早报记者实测发现,虽然多款热门游戏都需实名认证,但对身份证审核的严格程度不一,对未成年人的认证存在明显漏洞。网上有不少分享成年人身份证的信息,甚至还有在线随机身份证号码生成器,输入地址、出生日期、年龄,就会生成数十个身份证号码及对应的姓名,尝试用这些身份证号码注册游戏账号,结果“皮卡堂过家家”“球球大作战”等多款游戏均可成功认证,并可正常游戏及充值。

除了使用他人的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网上还有大量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经验帖,帮助未成年人“见招拆招”。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记者通过搜索关键词发现,一些卖家提供“实名认证游戏账号”的出售或出租服务,并称账号已绑定成年人身份证,不受防沉迷模式限制。

此外,记者使用一款安卓系统手机在应用市场“游戏榜”中下载了多款游戏进行测试,发现部分游戏可直接通过手机绑定的微信、QQ或其他第三方平台账户登录。如果未成年人用家长的微信、QQ等平台账号登录游戏,游戏平台就会默认玩家是成年人。这意味着,如果孩子使用父母的手机,可以直接用微信或QQ账号登录游戏,绕开实名认证的步骤。部分手机也可以直接选择使用对应的手机账户登录,免于实名注册。

充值随意不受限 交易未细加甄别

《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应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进行游戏付费,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担心被家长发现后挨骂,第一时间就把交易记录删了。”南宁市民李先生说,他12岁的儿子多次用他的手机玩游戏,在完成充值后会删除交易提醒和短信,等到家长反应过来,查询交易记录才发现孩子已消费多次。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道实名认证的屏障消失后,消费限额也就无从谈起,因为成年用户充值不受限制。记者登录游戏平台发现,4399小游戏充值中心单次可充值的金额最高达5万元,心动网络的“香肠派对”一次最高可充值648元,充值次数均不受限制,甚至是在“游客模式”之下,一些游戏平台还能进行充值消费,而且没有上限。

电商平台是否会限制未成年人购买网游账号?

3月20日,南国早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发现,售卖网游账号的页面中,多数商家会在页面商品详情中标明“据文化部规定,购买网游类商品,必须年满18周岁”字样。然而,即使部分网店有对未成年人禁止购买进行说明,在购买页面、付款页面却未有相关的提示或审查。

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下单部分网游账号,发现购买页面中,大多数只要求顾客填写手机号、游戏账号、服务区、游戏角色等,并未对顾客的年龄进行查验。填写信息后,点击“提交订单”或“立即支付”“立即充值”等,随即进入付款页面,同样未有出现对未成年人的提示。

举证不易退款难 仅一成家长成功

2020年,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调查报告。在9家手机游戏平台和9家手机直播平台上,3款游戏游客模式可以直接充值消费;4款游戏未成年实名认证后充值额度不受限,退款流程复杂;18家平台中仅有两家游戏平台退款成功。

在本报的调查问卷中,66%的家长曾尝试追回孩子的充值款。不过,仅有12%的家长能退回全部或部分款项,“游戏、电商平台客服推诿”“人为设置障碍”“手续繁琐,没法完成”“退费时间跨度长”都是家长们退款路上的“拦路虎”。

去年,针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及网络直播平台打赏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我向游戏平台反映后,他们让我提交了一堆证明材料,结果还是没能退回充值款。”许女士说,她12岁的儿子热衷手游“王者荣耀”,多次拿她的手机玩游戏,并且背着家长充值了2000多元,她知情后第一时间找到游戏平台要求退款,也提交了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材料,但几个月下来还是一分钱都没退回来。

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问题,腾讯游戏公关部回复记者称,针对实名信息为成年人但疑似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的申诉,平台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反馈渠道和受理流程,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估,如果判断由未成年人消费的可信度较高,会进行妥善处理。不过,平台每天都会接到超过20起恶意申诉,成年人在游戏或是网络平台消费后,再以未成年人的名义申诉退款,达到“免费消费”的目的。

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志愿者律师欧阳泽明表示,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等授权进行的大额消费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但一些孩子用的是成年人的手机注册、登录游戏或网购账号,甚至知道家长的支付密码,如果想要平台退款,首先父母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充值行为确由未成年的孩子做出,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举证难”的情况。因此,退款的成功率很低。

“家长要加强各类手机App账号的管理,更要保管好支付密码。”欧阳泽明说,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打赏事件频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放任、纵容孩子。家长应该对网络支付或者银行卡使用的授权安全性予以高度注意;否则,相当于授权孩子操作手机,由此产生的损失很难挽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脚本代理从哪里拿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