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8.4高1.25已知高和底边的长求斜边边

《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9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2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自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院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

2、部二OO八年六月三日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工(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124号)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经验,参与了国家及煤炭、电力等行业的带式输送机有关规定,为便于与国际接轨,借鉴了ISO、DIN、CEMA等有关标准,规定及国外的设计经验,对规范条文反复讨论修改,并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部门、研究部门、大学、制造厂和专家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5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符号、输送量、带速和带宽

3、,运行阻力与驱动功率,输送带张力、启动加速与减速停车,输送带,向下输送的带式输送机,主要部件,安全保护装置,整机布置,辅助设备,消防与粉尘防治,电气与控制,优化设计及动态分析等。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煤气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先农坛路12号,邮编:11001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

4、、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中煤邯郸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公司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张振文 王宝林 张尊敬 宋伟刚 于学谦许 坚 杨明华 艾文太 马培忠 张铁军张庆民 孙 晓 闫发尧 王永本 董光中刘建华 杨金莲 张宝宝 晋松田 张绍元邵建华 郭晓放 李洪森 韩 刚 孟文俊目 次1 总则2 符号3 输送量、带速和带宽 3.1 输送量 3.2 带速 3.3 带宽4 运行阻力与驱动功率 4

5、.1 运行阻力 4.2 传动滚筒圆周力 4.3 电动机功率 4.4 驱动功率分配5 输送带张力 5.1 输送带张力要求 5.2 输送带各点的张力计算 5.3 拉紧力6 启动加速与减速停车 6.1惯性力 6.2 启动加速 6.3 减速停车7 输送带 7.1 输送带选择 7.2 覆盖层的确定 7.3 输送带接头 7.4 输送带安全系数8 向下舒适的带式输送机 8.1 一般规定 8.2

供电电源14.2 配电14.3 单机控制14.4 集中控制14.5 电气保护14.6 通信15 优化设计及动态分析15.1优化设计15.2 动态分析15.3 避免共振设计附录A 输送带上物料的截面面积附录B 输送带硫化

7、接头计算附录C 托辊载荷计算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1 总 则 为在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和规范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安全生产,做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托辊支承、依靠传动滚筒与输送带之间摩擦力传递牵引力的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钢丝绳牵引、管状、气垫等特殊型式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1.0.3 带式输送机工程被输送物料的堆积密度宜为0.052.80t/m3,物料温度不应高于60C,工作环境温度应为-25+40C。1.0.4 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8、2 符 号 输送带平均加(减)速度;、 物料的最大、平均粒度尺寸; 带式输送机制动停车减速度;、 承载、回程分支托辊组的间距; 输送带清扫器与输送带的接触面积; 溜槽的断面积; 输送带装载物料的可能宽度; 导料槽间的宽度; 输送带宽度; 附加阻力系数; 计算系数; 槽形系数; 输送带的厚度; 输送带的织物芯层的厚度或输送带的钢丝绳直径; 托辊直径; 滚筒轴承的平均直径; 滚筒或传动滚筒直径; 自然对数的底; 模拟摩擦系数; 工况系数; 冲击系数 托辊载荷系数; 将输送带视为挠性体时输送带横截面振动固有频率; 托辊传动的频率; 运行系数; 滚筒上输送带的平均张力;、 输送带在传动滚筒绕入点、绕出

9、点的张力; 带式输送机各运动体的总惯性力; 在受料点和加速段被输送物料与输送带间的惯性阻力和摩擦阻力; 制动停车所需的制动力; 减力停车时传动滚筒的驱动圆周力; 在加速段被输送物料与导料槽间的摩擦阻力; 计算固有频率处输送带张力; 被输送物料与导料槽间的摩擦阻力; 计算固有频率处输送带张力; 被输送物料与导料槽间的摩擦阻力; 主要阻力; 沿输送带运行方向第i点的张力(或输送带稳定运行工况弧段起点处的张力);、 输送带第(i+1)、(i-1)点的张力; 输送带第(i-1)点到第i点的区段上,输送带各项运行阻力之和; 输送带绕经滚筒的缠绕阻力; 输送带稳定运行的最大张力; 输送带最小张力; 附加阻

10、力 犁式卸料器的摩擦阻力; 输送带清扫器的摩擦阻力; 主要特种阻力; 附加特种阻力;、 输送带在拉紧滚筒绕入点、绕出点的张力; 输送带拉紧滚筒的拉紧力; 倾斜阻力; 非传动滚筒轴承阻力; 滚筒上输送带绕入点与绕出点张力的滚筒旋转部分所受重力的矢量和; 拉紧滚筒预拉紧力; 稳定运行传动滚筒圆周力;、 启动工况、制动工况传动滚筒圆周力; 托辊前倾的附加摩擦阻力; 重力加速度;、 输送带在相邻两托辊组之间的下垂量、垂度; 带式输送机受料点和卸料点间的高差; 飞轮或制动轮与传动滚筒的速比; 第i个转动部件至传动滚筒的传动比; 带式输送机每秒设计输送量; 飞轮的转动惯量; 第i个滚筒的传动惯量; 驱动单

11、元第i个转动部件的转动惯量; 带式输送机倾斜系数 带式输送机实际启动系数; 托辊旋转部分质量变换为直线运动等效质量的转换系数; 逆止装置工况系数; 驱动装置工况系数; 带式输送机动载荷系数; 犁式卸料器的阻力系数; 水分蒸发和洒水不平衡系数; 与输送带类型和接头有关的相对基准疲劳强度系数; 导料槽的长度; 承载托辊组中间辊的长度; 加速段导料槽的长度; 输送带安装附加行程; 拉紧滚筒的拉紧行程; 带式输送机长度(头尾滚筒的中心距); 输送带接头斜边投影长度; 第i点到第(i+1)点区段的长度; 输送带最小阶段长度; 输送带接头制作的总长度; 输送带接头的长度; 装有前倾托辊的输送段长度; 带式

12、输送机旋转部件转换到输送带上直线运动的等效质量; 飞轮转换到输送带上直线运动的等效质量; 输送带第(i-1)点到第i点的区段上,参与加(减)速的运动体的质量或等效质量; 带式输送机运动体(输送带、物料和托辊)转换到输送带上直线运动的等效质量; 逆止装置额定逆止力矩; 制动轮所需的制动力矩; 带式输送机所需逆止力矩; 织物芯输送带的芯层数; 每日冲洗次数; 带式输送机的驱动单元数; 输送带清扫器与输送带间的压力; 输送带许用比压; 钢丝绳芯输送带钢丝绳下的许用比压;、 传动滚筒、驱动电动机所需运行功率; 带式输送机实际选用的驱动电动机的功率之和;、 承载分支托辊静载荷、动载荷;、 回程分支托辊静

13、载荷、动载荷; 单位面积的冲洗水量; 每米输送带的质量; 输送带上每米物料的质量; 、 带式输送机承载分支、回程分支每米机长托辊旋转部分质量; 带式输送机设计输送量; 、 带式输送机理论质量、理论体积输送量; 工程设计要求的带式输送机工程系统输送量; 传动滚筒的半径; 第i个滚筒的半径; 、 凸弧段、凹弧段曲率半径; 输送带上物料的最大横截面面积; 、 输送带上物料的上部、下部横截面面积; 输送带安全系数; 冲洗地面面积; 与输送带工作环境及接头特征有关的安全系数; 与输送带运行条件有关的安全系数; 输送带的钢丝绳间距; 输送带速度或物料在溜槽的平均速度; 受料点物料在输送带运行方向上的速度分

14、量; 用水量 弧段的圆心角; 带式输送机在运行方向上的倾斜角; 托辊组侧辊轴线相对于垂直输送带纵向轴线平面的前倾角; 输送带弹性伸长和永久伸长综合系数; 托辊组间的输送带屈挠率; 制动轮到传动滚筒的传动效率; 、 驱动系统正功率、负功率运行时的传动效率; 被输送物料的运行堆积角; 槽形托辊组侧辊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传动滚筒与橡胶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 、 物料与输送带间、导料槽间的摩擦系数; 输送带清扫器与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 托辊与输送带间摩擦系数; 被输送散状物料的堆积密度; 输送带额定拉断强度; 输送带在传动滚筒上的围包角; 溜槽的装满系数; 、 物料加湿前、加湿后的外在水分所占质量比

15、。 3 输送量、带速和带宽 3.1 输送量3.1.1 带式输送机设计输送量,应满足下式要求: Q0QQv(Qm) ()式中 Q0工程设计要求的带式输送机工程系统输送量(m3/h或t/h); Q带式输送机设计输送量(m3/h或t/h); Qv带式输送机理论体积输送量(m3/h); Qm带式输送机理论质量输送量(t/h)。3.1.2 带式输送机理论输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理论体积输送量: (-1)2 理论质量输送量: (-2)式中 输送带上物料的最大横截面面积(m2); 输送带速度(m/s); 带式输送机倾斜系数; 被输送散状物料的堆积密度(t/m3)。3.1.3 输送带上物料的最大横截面面

16、积,应根据输送带的可用宽度、承载托辊的数量、中间辊长度、槽形托辊组侧轮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及输送带上物料的运行堆积角确定,见本规范附录A。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水平输送时,输送带上物料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1)式中 输送带上物料的上部横截面面积(m2); 输送带上物料的下部横截面面积(m2);2 三托辊输送带上物料的横截面面积(见图-1),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3)式中 承载托辊组中间辊的长度(m); 输送带装载物料的可用宽度(m); 槽形托辊组侧辊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被输送物料的运行堆积角()。值与物料的特性、流动性、输送带速度和带式输送机长度有关。通常比静堆

17、积角小515,有些物料可能小20.如无运行堆积角的实测数据,可按物料的静堆积角的50%75%近似计算,或按照表选取,对高带速、长距离的带式输送机取小值。3 二托辊输送带上物料的横截面面积(见图-2),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 (-5)4 单托辊输送带上物料的横截面面积(见图-3),可按下式计算:(-6)5 输送带装载物料的可用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B2m时:b=0.9B-0.05 (-7)2) B2m时:b=B-0.25 (-8)式中 B输送带宽度(m)。 表 一般特性的普通物料堆积角数值物料的特性流动性静堆积角()运行堆积角()粒度均匀、非常小的圆颗粒、非常湿或非常干的物料,如砂、

18、混凝土浆等非常好10195中等重量的圆、干燥光滑的颗粒,如整粒的谷物和豆类等好202510规则、粒状物料,如化肥、砂石、洗过的砾石等一般262915 不规则、中等重量的颗粒状或块状物料,如无烟煤、棉籽饼、黏土等303420 典型的普通物料,如大多数矿石、烟煤、石块等353925 不规则、黏性、纤维状、互相交错的物料,如木屑、甘蔗渣、用过的铸造砂型等 差 倾斜带式输送机或具有倾斜段的带式输送机,倾斜系数应计入输送带上物料的上部横截面面积减小的因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在带式输送机的倾斜段加料,且均匀输送经筛分的中等块状的物料时,倾斜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带式输送机在

19、运行方向上的倾斜角(); 被输送物料的运行堆积角,应取物料实际运行堆积角值。2 输送一般流动性物料,倾斜系数可按照表选取。当被输送的物料较轻、运行堆积角较小时k值。 表 倾斜系数 () k 21.040.100.........2 带 速 带速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输送带速度,应根据带式输送机工作和环境条件、安装地点、物料性质、物料粒度及组成、输送带宽度等因素确定; 2 长距离、大输送量带式输送

20、机,宜选择较高的带速; 3 向下输送块状物料及输送容量起尘物料的带式输送机,宜降低带速; 4 有特殊要求的带式输送机,可根据需要确定。 带式输送机带速,宜符合0.8,1.0,1.25,1.6,2.0,2.5,3.15,(3.55),4.0,(4.5),5.0,(5.6)6.3,7.1m/s的速度系列。 表 带式输送机带速与输送带宽度的匹配范围带宽B(mm) 输送带速度

21、:1“”为带速推荐值; 2“()”为输送大块物料的带速可用值。 3.3 带 宽 带宽输送机宽度,应根据带式输送机设计输送量、带速和被输送物料的粒度确定。选择的带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基本参数与尺寸GB987的有关规定。 带宽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本规范第3.2节初选带速; 2 应根据带式输送机承载托辊数量、槽形托辊组侧辊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和物料的运行堆积角计算,也可从本规范附录A查出满足输送量要求的带宽; 3 应按被输送物料的粒度尺寸校核带宽: 1)根据物料的最大粒度尺寸、粒度组成及物料的运行堆积角等因素校核。运行堆积角为2030的通常物料,带宽可按表选取; 2)当没有可靠

22、的物料粒度组成数据时,对带宽为1600mm以下的带式输送机,可按下列公式校核带宽: 未经筛分的散状物料,当大块含量在10%以内时: B2a1+0.2 (-1) 经过筛分的散状物料: B3am+0.2 (-2)式中 a1物料的最大粒度尺寸(m); am物料的平均粒度尺寸(m),系物料的最大块和最小快尺寸的平均值。 3)当输送坚硬岩石类物料时,最大粒度尺寸不宜超过350mm。普通物料不宜超过500mm。 表 带式输送机输送物料的最大粒度尺寸(mm)带宽B(mm)物料中的大块的含量(质量百分率%)0901

注:1 物料的运行堆积角为20时选大值,30时选小值; 2 输送岩石类物料时,宜降低最大粒

24、度尺寸。4 运行阻力与驱动功率 4.1 运行阻力 带式输送机运行总阻力计算,应包括下列阻力:1 主要阻力;2 附加阻力;3 主要特种阻力;4 附加特种阻力;5 倾斜阻力。 主要阻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2)式中 主要阻力(N); 模拟摩擦系数,可按表选取; 带式输送机长度(头尾滚筒的中心距)(m); 带式输送机承载分支每米机长托辊旋转部分质量(kg/m) 带式输送机回程分支每米机长托辊旋转部分质量(kg/m); 每米输送带的质量(kg/m); 输送带上每米物料的质量(kg/m); 重力加速度,9.81m/s2. 表 模拟摩擦系数安装情况工作条件水平、向上输送及向下输送的电动工况 工作

25、环境良好,制造、安装良好,带速不大于5m/s,物料的内摩擦系数中等以下,槽形托辊组侧辊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不大于30,环境温度不低于20C 0.020 工作环境较好,制造、安装正常,物料的内摩擦系数中等,槽形托辊组侧辊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大于30 0.022 工作环境多尘,带速大于5m/s,物料的内摩擦系数大,环境温度低0.向下输送 制造、安装正常,电动机为发电运行工况 0.012 附加阻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FN=FbA+Ff+FI+Ft (-1) (-2) (-3) (-4)纤维芯输送带: (-5)钢丝绳芯输送带: (-6) (-7)式中 附加阻力(N); 在受料点和加速

26、段被输送物料与输送带间的惯性阻力和摩擦阻力(N); 在加速段被输送物料与导料槽间的摩擦阻力(N); 输送带绕经滚筒的缠绕阻力(N); 非传动滚筒轴承阻力(N),可按450N估算; 带式输送机每秒设计输送量(m3/s); 受料点物料在输送带运行方向上的速度分量(m/s); 物料与导料槽间的摩擦系数,取0.50.7; 加速段导料槽的长度(m); 导料槽间的宽度(m); 物料与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取0.50.7; 滚筒上输送带的平均张力(N); 输送带的厚度(m); 滚筒直径(m); 滚筒轴承的平均直径(m); 滚筒上输送带绕入点与绕出点张力和滚筒旋转部分所受重力的矢量和(N)。4.1.4 主要特种

27、阻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1 托辊前倾的附加摩擦阻力,可按下楼公式计算: 1)装有三个等长托辊的承载分支前倾托辊组: (-2) 2)装有两个托辊的回程分支前倾托辊组: (-3)2 被输送物料与导料槽间的摩擦阻力,可按下式计算:(-4)式中 主要特种阻力(N); 托辊前倾的附加摩擦阻力(N); 被输送物料与导料槽间的摩擦阻力(N); 槽形系数。当槽形托辊组侧辊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为30时,C 取0.4;夹角为35时,取0.43;夹角为45时,取0.5; 托辊与输送带间摩擦系数。取0.30.4; 装有前倾托辊的输送段长度(m); 托辊组侧辊轴线相对于垂直输送带纵向轴线平面的前倾角(); 导

28、料槽的长度(m)。4.1.5 附加特种阻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2) (-3)式中 附加特种阻力(N); 输送带清扫器的摩擦阻力(N); 犁式卸料器的摩擦阻力(N); 输送带清扫器与输送带的接触面积(m2); 输送带清扫器与输送带间的压力,宜取N/m2; 输送带清扫器与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宜取0.50.7; 犁式卸料器的阻力系数,宜取1500N/m。4.1.6 倾斜阻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倾斜阻力(N),带式输送机向上输送时为正值,向下输送为负值; 带式输送机受料点和卸料点间的高差(m); 4.2 传动滚筒圆周力 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所需圆周力,应按下列规

29、定计算:1 布置简单的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在稳定运行时所需圆周力,应按全程满载计算:2 具有倾角变化的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所需圆周力应按下列工况分别计算: 1)全长控制; 2)全长满载; 3)水平段、上运段或微倾斜角下运段有载,有载段做正功,其余区段空载; 4)只下运段有载,有载段做负功,其他区段空载; 5)根据上述不同工况计算出最大圆周力(传动滚筒所需圆周力);3 带式输送机稳定运行在发电工况(传动滚筒圆周力计算为负值)时,传动滚筒圆周力,应按最大绝对值计算;4 带式输送机连续稳定运行,且传动滚筒圆周力为正值,而某一工况为负值时,应按正值的最大值和负值的最大绝对值分别计算,并应取两者最大值;

30、5 当某一工况,传动滚筒圆周力为负值(带式输送机运行在发电工况)时,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有关规定计算。 传动滚筒所需圆周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适用于所有的带式输送机长度的一般计算公式: (-1)2 当带式输送机长度大于80m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式中 稳定运行传动滚筒所需圆周力(N); 附加阻力系数。附加阻力系数为带式输送机长度的函数,可按表 表

31、. 电动机功率 带式输送机稳定运行时传动滚筒所需运行功率,应按下列计算:()式中 传动滚筒所需运行功率(kW)。4.3.2 驱动电动机所需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 带式输送机为正功率运行时,应按下式计算: (-1)2 带式输送机为负功率运行时,应按下式计算: (-2)式中 驱动电动机所需运行功率(kW); 驱动系统正功率运行时的传动功率。 应根据驱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效率综合确定,宜为0.850.95; 驱动系统负功率运行时的传动效率,宜为0.951.0。3 应根据电动机功率计算值及带式输送机工程的具体工作条件,按照电动机标准系 列参数选取电动机。 4.

32、4 驱动功率分配 大功率带式输送机宜采用多驱动单元。驱动单元配置,应根据带式输送机驱动功率值、输送系统装置通用性和经济性确定。 带式输送机驱动单元分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多驱动装置的带式输送机,宜采用等功率分配法。可采用下列驱动单元配置: 单滚筒驱动:双驱动单元; 双滚筒驱动:双驱动单元、三驱动单元、四驱动单元; 三滚筒驱动:三驱动单元、四驱动单元、五驱动单元、六驱动单元。2 驱动单元,可采用下列功率分配比:双滚筒驱动:1:1、2:1、2:2;三滚筒驱动:1:1:1、2:1:1、2:2:1、2:2:2。 多驱动单元的带式输送机,驱动单元宜采用相同的配置部件应采用同型号部件。对于长距离带式输

33、送机,可采用带式输送机中间助力多点驱动方式。 5 输送带张力 5.1 输送带张力要求1 在稳定运行、启动和制动工况下,输送带与传动滚筒间不应打滑;2 相邻两组托辊组间的输送带垂度不应超过允许值。 输送带在传动滚筒绕入点的张力和绕出点的张力,应满足传递牵引力的要求,并应按启动、稳定运行、制动工况及运行工作条件,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启动工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向上输送、水平输送及运行总阻力为正值的向下输送的带式输送机张力(见图-1),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1) (-2)式中 启动工况传动滚筒圆周力(N); 输送带在传动滚筒绕入点的张力(N); 输送带在传动滚筒绕出点的张力(N); 自然

34、对数的底; 传动滚筒与橡胶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见表; 输送带在传动滚筒上的围包角(rad)。 表 传动滚筒与橡胶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运行条件传动滚筒覆盖面型式光面滚筒人字形或菱形沟槽的橡胶覆盖面人字形或菱形沟槽的聚酯覆盖面人字形或菱形沟槽的陶瓷覆盖面干燥0.350.040.400.450.350.400.400.45清洁、潮湿(有水)0.100.350.350.350.40污浊和潮湿(有泥土或黏泥沙)0.050.100.250.300.200.35 2)总阻力为负值的向下输送的带式输送机张力(见图-2),应满足下列公式要 求: (-3) (-4)2 稳定运行工况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向上输送、水

35、平输送及总阻力为正值的向下运输的带式输送机张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5) 2)总阻力为负值的向下输送的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带动传动滚筒反馈能量,应满足下式要求: (-6) 3 制动工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向上输送、水平输送及总阻力为正值的向下输送的带式输送机张力(见图-3),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7) (-8) 2)总阻力为负值的向下输送的带式输送机张力(见图-4),应满足下列公式要 求: (-9) (-10)式中 制动工况传动滚筒圆周力(N)。负值的张力4 多滚筒及多点驱动时,输送带在各传动滚筒的绕入点和绕出点的张力,应满足上述第1、2、3款的规定。 输送带的垂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36、输送带的垂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1)承载分支: (-1) 2)回程分支: (-2)式中 输送带在相邻两托辊组之间的垂度。通常, 应限制在0.010.02;稳定运行工况,宜取0.01; 输送带在相邻两托辊组之间的下垂量(m); 承载分支托辊组的间距(m); 回程分支托辊组的间距(m)。 2 输送带在允许的最大垂度条件下,最小张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承载分支: (-3) 2)回程分支: (-4)式中 输送带最小张力(N)。5.2 输送带各点的张力计算输送带各点的张力,应根据带式输送机的布置及各段的长度和走向、传动滚筒的数量和布置、驱动和制动特性、拉紧装置的类型和布置,以及运行工况等因素确定。

37、输送带各点的张力,可根据带式输送机的不同要求,将输送带分别按刚体、弹性或黏弹性体计算。 一般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可按刚体计算。有倾角起伏变化时,应分段计算运行助力。运行助力应按本规范第4.1节的有关公式计算。输送带相邻两点的张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稳定运行工况: (-1)式中 沿输送带运行方向第i点的张力(N); 输送带第(i-1)点的张力(N); 输送带第(i-1)点到第i点的区段上,输送带各项运行阻力之和(N)。 2 非稳定运行工况: (-2)式中 输送带第(i-1)点到i点的区段上,参与加(减)速的运动体的质量或等效质量(kg); 输送带平均加(减)速度(m/s2)。5.2.3 长距

38、离、大输送量、高带速的大型带式输送机,以及倾角起伏多变、布置复杂的带式输送机,宜将输送带按弹性、黏弹性体计算。5.3 拉 紧 力 带式输送机运行时,拉紧装置的拉紧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输送带拉紧滚筒的拉紧力,可按下列计算: ()式中 输送带拉紧滚筒的拉紧力(N) 输送带在拉紧滚筒绕入点的张力值(N),应为最不利工况时的张力值; 输送带在拉紧滚筒绕出点的张力值(N),应为最不利工况时的张力值。 2 采用不能自动调节拉紧力的固定式拉紧装置时,带式输送机运行时的拉紧力,应保证在各种工况下输送带的张力满足本规范第条的规定。 固定式拉紧装置,在静止状态下拉紧滚筒的预拉紧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拉紧滚筒预拉紧力(N) 输送带第(i+1)点的张力(N),应按最不利工况确定;第i点到第(i+1)点区段的长度(m)。6 启动加速与减速停车6.

}

绘制抛物线和正弦曲线,作为之前发布/download/qiuxue126com/3690809的补充版,以工程文件压缩包形式上传。 因为现在使用mac开发,所以使用了最新的vs2019 ide,然后在win10和mac下验证均有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直角三角形底和高求边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