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星球怎么产生的的?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你知道地球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吗?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地球一年四季的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地球一年四季的形成原因
  在地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两个半球中有一个纬度区间,即: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至北极圈线北纬(66度32分)之间和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至南极圈线(南纬66度26分)之间的两个区域。为何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其四季形成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呢?
  据现在的传统理论,可谓“太阳影响论”,即,太阳光线对地球面某区域的照射角度有关(即由光照量多寡决定)。
  其具体表述是: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该平面有关。那么这种效果是怎么产生的呢?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当它直射在某一平面时,它投射在该平面的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光斑将是一个椭圆,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光线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可以理解为,光束斜射时光斑区的光线稀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光线浓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大家知道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不难理解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将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这两者之间的则是春季或秋季。
  当地球公转到黄经度数0度位置(在3月21日左右)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北半球温带区正是春季,即为春分点。南半球温带区此时正是秋季。
  当地球转到黄经度数90度位置(在6月22日左右)时,此时也是地球与太阳最远处,称为远日点。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上,北半球温带区便是夏季,即为夏至。而南半球温带区正是冬季。
  当地球转到黄经度数180度位置(在9月23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温带区是秋季,即为秋分。南半球转为春季。
  当地球转到黄经度数270度位置(在12月22日左右)时,此时也是地球与太阳最近处,称为近日点。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上,北半球温带区进入冬季,即为冬至。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
  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地球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 夏至到 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处于极昼, 南极处于极夜; 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 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 冬至到春分, 北半球处于冬半年, 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 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东南变为东北,降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
  从冬至到春分和从夏至到 秋分,全球各地昼长都向平均值(12小时)接近,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缩小。 北回归线以北和 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方向逐渐接近正东,降落方向接近 于正西。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 冬至,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都在向极值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向极值。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落的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和西北、西南移动。
  由于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复杂,所占篇幅较多,我们没有充分地说明,读者自行总结出规律来也是不难做到的。在分析的时候,最好能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例如,在北半球,
可以从春分到太阳直射该地算做一个阶段,再到夏至为第二个阶段,夏至以后到再次太阳直射为第三个阶段,以后可以把到冬至作为下一个阶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后一个阶段,太阳完成了一次回归运动。每个阶段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太阳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时太阳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时,太阳在正午时位于天顶以北,冬至时则在天顶以南),等等,都有较大的变化。
}
2018-05-16 00:14 来源: 科学秘闻搜罗
原标题: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它最初是什么样子呢?
从太空望去,地球显得那么熟悉、亲切,就如同我们的家:淡蓝色的海洋,被雪覆盖的灰白山脉,斑驳的绿色大地。可是,很久很久以前,当地球还非常非常年轻的时候,它的模样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景象可完全不同,其间的差异,就如同地球之与火星。
大约在46亿年前,当宇宙100亿岁的时候,我们的太阳和地球诞生了。作为银河系中上千亿颗星辰之一,太阳是由宇宙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新生的星体周围被许多碎片—气体和尘埃—环绕着,它们在一个圆盘状的轨道上围不断旋转着。这些尘埃和气体微粒互相碰撞,形成了更大的微粒,就像暴风雪中的雪花一样,在太空中飘荡。对于太阳系内部的星星们来说,它们要想从细小的谷粒大小成长为岩石那么大的小行星,大约需要花上10万年的时间。
地球最初也只是一块岩石,当沙子或山体大的宇宙碎片降落到它其表面时,它便开始慢慢生长了。(最初,每天落到地球表面的星际物质超过6000万吨,而现在大约为150万吨——其中大部分物质由于太小,根本无法观察到。)直至大约7000万年后,地球才变成了现在的大小。
不断冲撞所产生的高温将岩石熔化成了液态。地球的内部充满了炙热的岩浆,外面则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黑色岩石,就像漂浮在池塘表面的那层浮萍。来自地底的炽热光芒从地表的裂缝中透射了出来。而被抛入空中的尘埃,则将白昼涂抹成了漆黑的夜晚。
不过,数百万年以来,这种碰撞已经发生得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宇宙中没有能被吸附而拥有“自由身”的物质已经越来越少。理所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地球表面的温度也就越来越低,于是地壳便形成了。
火山的喷发将大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释放到了空气中,而在此之前,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水蒸气在空气中汇集起来,形成雨降落至地表,很快把将已经冷却坑坑洼洼的地表填充满。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彗星所携带的冰,则为地球补充了更多的水。到大约44亿年前,地球的表面完全被温暖的海水所覆盖,并频繁遭受着雨水的袭击。在大约42亿年前,陆地出现了,这时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地表、露出海平面的火山口的边缘处。
相比于今天,刚形成之初的月亮当地球很小时,它的模样与今天我们看到的可完全不同,其间的差距,就如同地球之与火星。
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要更近一些,因而那时的潮汐也更加得凶猛。小行星的侵袭将海水激起巨大的潮汐波,使陆地陷落成为海洋。
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渐渐被海水所吸收和溶解。随着空气变得渐渐稀薄,天空开始放亮了。地球上的海水不断地蒸发,越来越多的岩石暴露了出来,从而形成一块块斑驳的陆地。
大约在34亿年前,广阔的陆地分散于海洋之中。在30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植物出现了,并开始向空中释放出氧气。然而,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今天的21%前,又花去了10亿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可供动物呼吸的氧气,为地球上生命体的扩散创造了条件——生命的扩散始于7亿年前左右。也幸好有了这些植物,今天的我们才得以了解这些信息。而其他的,正如有些人所说,已经化为了历史。
相比于今天,刚形成之初的月亮当地球很小时,它的模样与今天我们看到的可完全不同,其间的差距,就如同地球之与火星。
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要更近一些,因而那时的潮汐也更加得凶猛。小行星的侵袭将海水激起巨大的潮汐波,使陆地陷落成为海洋。
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渐渐被海水所吸收和溶解。随着空气变得渐渐稀薄,天空开始放亮了。地球上的海水不断地蒸发,越来越多的岩石暴露了出来,从而形成一块块斑驳的陆地。
大约在34亿年前,广阔的陆地分散于海洋之中。在30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植物出现了,并开始向空中释放出氧气。然而,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今天的21%前,又花去了10亿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可供动物呼吸的氧气,为地球上生命体的扩散创造了条件——生命的扩散始于7亿年前左右。也幸好有了这些植物,今天的我们才得以了解这些信息。而其他的,正如有些人所说,已经化为了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启鹿心理社
2021-07-17 19:24
0
导语: 人类大概诞生在500万年前,而且人类刚刚诞生的时候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大量的生物。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已经有38亿年的历史,所以地球的诞生离人类非常遥远。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证过地球到底是怎样出现的。但人类现在关于宇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地球既然属于宇宙当中的物质,我们也可以一步一步来寻找地球形成的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球的发展史到底是怎样的?当初是怎么形成的?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太阳的出现比地球早很多,45亿年前宇宙当中出现了超新星爆炸,正是这一场爆炸促进了太阳系的诞生。在大爆炸发生之后太空里面到处都是飘散的小星星和其他的星体,而且宇宙当中存在引力。
这些物质受到引力的影响会发生碰撞和结合,地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地球刚刚初具规模的时候还非常不稳定,太阳系的环境仍然很混乱,所以地球也一直受到各种撞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诞生的地球马上就成为了一个大火球,在各种行星彗星的撞击下,使地球出现大量火山喷发的情况。这种撞击大概持续了5000万年,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同时会跟地球结合,慢慢地地球内部就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在地核的内部存在大量的铁元素和镍元素,这些元素是当时撞击形成的能量之一。大量的元素涌入地核,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这样的高温直接融化了地球表面大量的岩石,所以早期地球上有很多的火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地球生命诞生最关键的因素是水,一开始地球表面是没有水的,科学家在后来的分析中推测地球上的水应该也来自星体的撞击。在39亿年前,有一颗彗星撞击的地球,组成彗星的主要物质是冰块。
彗星在撞击地球之后地球的温度迅速下降,这一次撞击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大量的硅酸盐,再加上温度的下降所以地球上的火山也平静下来。火山数量减少了,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因为当时地球的环境已经趋于冷却,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长时间的降雨使地球表面出现了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球产生了水之后生命也随之孕育,最早出现在海里的微生物叫做蓝藻,它们可以利用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和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制造出大量的氧气。
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存在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其实就是早期大量微生物制造出来的。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微生物也发生了变化,它们渐渐走向陆地,所以才出现了地球上的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其中却发生了几亿年的演变,所以这个过程并不短,地球上诞生了生命之后,地球的状况也慢慢归于平稳。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生物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身体会发生变化,地球在后来的演变中出现的物种越来越多。同时也有很多的物种,因为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的诞生对于地球环境的变化影响非常大,和其他生物相比人类诞生的时间更晚,我们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大概在五百万年左右。
但从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就逐渐增多,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不断地进行发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高科技产品的出现确实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给地球环境带来了破坏。
比如现在人们所忧心的全球气候变暖,出现这样的情况人类责无旁贷。人类和地球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必须承担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
结语:
人类诞生的历史和地球出现的时间相比太过短暂,和人类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们用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地球上的高级动物。现在人类进行的活动还影响着地球,地球上出现的环境变化也和人类有一定的关系。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球怎么产生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