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等


  男女平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性别问题上始终秉承的价值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及舆论等多种方式坚持不懈推进男女平等。那么,什么是男女平等价值观?应该如何理解男女平等呢?
  我们的理解:男女平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的人格与尊严以及两性在家庭和社会领域中的能力与价值、角色与分工、权利与责任、机会与结果进行认知和评判时持平等的态度和看法。简单地说,是一种具有平等理念的性别观。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认识:
  无论男女,人生而自由平等。男女两性生理结构不同,但这不是两性社会地位高低、人格尊严贵贱的理由,在生命的尊严与人格上男女两性是平等的,他们都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也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人格与尊严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础,反对并消除任何领域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是男女平等的第一步。
  真正将人与人智力能力区别开来的是个体差异而非性别差异。作为女性,有能力、也有权利对社会事务做出独立判断,对个人事务做出自主安排。大量研究表明,
两性智力与能力的差异并非人们观念中普遍认为的那样大。无论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甚至能力水平,不同性别间的差异远远比不上同一性别间的个体差异。社会上流行的女性不擅长逻辑思维,“女人智力与能力不如男人”等论断都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认识误区与性别偏见。
  女性同男性一样,都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都是对实现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有贡献的人。在现代社会,女性不仅是家庭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决策者与贡献者,更是活跃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各领域的半边天力量,还是人类再生产的主体,为人类种族繁衍做出了重大贡献。
  男女两性虽然自然属性不同,但差异不等于差距,正是有生理构造不同的男性与女性,才会有丰富多彩、缤纷斑斓的美丽世界。男女两性不是对立、对抗的等级关系,男性不是女性天生的压迫者,女性也并非天生是男性奴役的对象,应该是平等互依、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
  这里所说的“平等”,不是要求男女绝对均等,也不是女性向男性争权夺利、争资源、抢地盘,更不是把男性当成对立面进行歧视或敌视,而是主张在承认并尊重两性生理差异的基础上,消弭两性的社会性别差距,使女性与男性在家庭、社会各个领域实现角色与分工、权利与责任、机会与结果等各个方面的平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两性精诚合作、携手前进。女性的解放与发展程度,不仅关系女性自身,还关系着男性的发展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父权制度和文化不仅伤害和禁锢着女性,也束缚和限制了男性的解放与发展。女性不解放,男性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男女平等意味着两性共同的解放与发展。
  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不是女性向男性的“夺权复仇”,也不是以女性来代替男性、压迫男性造成新的不平等,而是旨在追求和实现男女双方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两性共同摒弃传统父权的陈腐观念,才能窥见女性解放的曙光。
  男女两性一方面是家庭建设的参与者与决策者,共同商量规划家庭的生产经营、投资贷款、购房/盖房、子女升学/就业等重大家庭事务;另一方面还是家庭教育、健康等基础性资源、房产股票等财产性资源以及父母财产继承的共享者。
  一方面,挣钱养家是男女两性共同的责任与义务,男女双方都应该为家庭经济来源做贡献;另一方面,男女两性应共担持家责任,共同承担起养老、育幼、家务劳动等家庭照料责任,尤其是夫妻双方在传承家风家教、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包容的家庭关系方面,都应有以身垂范、言传身教的职责。
  作为社会人,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半边天力量。那种固守传统性别观念,借口女性应尽母职、承担家庭责任而主张女性退出社会、回归家庭的认识和主张,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对于女性为人类社会的繁衍与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及其在生育养育方面付出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全社会应予以充分尊重,并给予她们公正评价和合理补偿,不能使女性因履行生育责任而被限制和受到歧视。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离不开广大妇女贡献智慧和力量。妇女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在男女两性发展实质上还存在相当差距的社会现实中,需要国家坚持不懈地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更好地开发妇女这支重要的人力资源。
}

封建社会之所以出现男尊女卑的思想,一是古代思想的禁锢,二是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中男性需要承担更多的劳动能力,谁掌握了财富谁就掌握话语权。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申纪兰女士更是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提案并获得批准。不过发展到现在,女权也变成了“女拳”。
很多女权组织故意引导话题和社会舆论,通过挑拨男女对立达到“理想中的女权”,而她们所谓的“女权”,实质上是只享受身为女性的权利,却不接受同等的义务。
在我的观点中,给孕妇让座、女士优先、女士专车、穿衣自由等并不是真正的女权,是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尊重,是文明进步对女性及弱势群体的保护。
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什么?是抗战时期“刘胡兰”与男性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是发展时期“申纪兰”与男性一起建设国家,是和平时期“女排女篮女足”凭借自身的实力赢得尊重,赢得比“男足男篮”更高更多的呐喊和欢呼。
男女平等并不是靠所谓的“女权”呐喊,而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去证明。如果所有的女性都是扶风细柳,没有能力,也承担不起责任,即便再怎么呼吁男女平等,也不可能实现!
从女排到女足、女篮的成功,就拿我来说,已经放弃男足、男篮,对女足、女篮、女排更加期待,因为他们给予了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以希望和期待。
往小了说她们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不依靠任何人实现了人生价值,应该被尊重;往大了说,她们为传播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名誉所做出的贡献比男足、男篮大得多,值得被尊重!
与其“呼吁”平等,不如实现价值“做到”平等。正如一位年轻女性高管会被议论裙带关系,但当你展现能力之后谣言不攻自破。正如一位家庭主妇,能够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孝敬老人,同样应该被尊重。
这就是我理解的男女平等,也是看到女篮表现的一点感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