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游戏天天酷跑最老版本单机大圈手机?


发布时间:2023-03-13投稿:孙湛蓉浏览次数:
春风和暖,万物复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精神,鼓励大家“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做“体育强国”的践行者,3月10日,上海大学医学院70余名师生共同相约“兔跑迎春·‘医’往无前”迷你酷跑活动。
本次活动的动员仪式在宝山校区溯园举行,医学院院长刘斌、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盛晓娜等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院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李肖洁主持跑前仪式。
刘斌院长致开场词,他向同学们讲述了运动对人格的锻造、对人生和家庭的重要意义,勉励大家让运动成为生活的常态,逐步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让运动照亮人生。他希望同学们秉持“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现出医学院学生团结向上、奋勇拼搏的精神活力。同时刘院长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为保障本次活动顺利开展,院研究生会主席胡可宣读了活动注意事项;体育部部长于标带领大家做赛前热身运动,烈日骄阳下铿锵有力的口号燃起了现场同学的运动激情。八名工作人员骑单车待命,为活动安全圆满地进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伴随着盛晓娜副书记的一声“起跑”,清脆的发令枪声划破天际,校园酷跑活动正式。
有着长期晨跑经验的三名领跑同学,一马当先,压着步子,带着节奏,带领大家从溯园出发,一路向前。全体师生精神饱满,步履轻盈,成为校园一道靓丽风景。他们用奔跑展现奋勇向前的态度,让青春的激情在跑向新未来的征程中燃烧。
最终,刘志伟、张梦飞、姚飞三名同学率先冲过终点线,场边传来一片欢呼声和鼓掌声。随后,运动健将们陆续到达终点,张开双臂、跳跃微笑,感受着坚持与拼搏的快乐,享受着冲破终点的成就感。“上大圈”六公里见证了医学院师生永不言弃的青春活力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随风奔跑自由挥洒,青春绽放活力飞扬。每一位上大人都应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和钱伟长校长“要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不断挑战自我,在强健体魄的同时,领悟体育精神,感受体育魅力,勇担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凝聚和焕发属于新时代研究生学子的青春力量!
}

本文为长沙客177期
文/舒月
照四哥的话讲,他厉害的地方不止一点点,他默默耕耘跑酷,做了国内许多个第一。
他在王家湾步步高那边弄了个室外的跑酷场地,是中国第一个室外跑酷场地,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跑酷公司,代表中国跑酷第一次走出国门。
他还将跑酷运动和影视深度结合,“我团队现在一线的人都在外面拍戏,跟彭于晏这样的型男演员合作,指导、替身都有”。
从小四到四哥,这个长沙哥们儿厉害的不得了。
四方坪走出的跑酷哥
冯四方名字里的“四方”,和长沙的四方坪有点关系,从前,他家住在四方坪;和韩磊的那首《走四方》也有点关系,他练的跑酷,天上地下,山河湖海,可谓是应了歌里那句路迢迢,水长长。
不过大家都不叫冯四方大名,反而叫“小四”,这位湖南跑酷一哥,代表中国第一个将跑酷这项运动走出国门的长沙哥们儿,硬生生的被叫成了和郭敬明一样温柔可爱的美男子。
后来冯四方不满意,明明是钢铁直男,怎么就同了那一位先生的外号,于是圈里人都慢慢改口,叫“四哥”。
第一次见四哥时候在冬天,在黄兴路的老巷子里,那里是四哥“黑色眼睛”跑酷的训练基地。老房子外面看着依然破旧,走到内里却被震惊到了,墙面上色彩张扬的涂鸦,空旷的场地上摆满了训练器材,有几个年轻人正在那里练,上蹿下跳,身子骨灵敏的不行。
这个季节时候,长沙人被冷空气冻的裹了一层一层,我们见面,四哥穿了件薄卫衣就出来了。他个子不高,皮肤白白,一身肌肉紧实的很,即便是冬日里阴沉沉的天气也罩不住他脸上的精气神。
“你好,我是冯四方。”
没有金币的“天天酷跑”
许多人不知道跑酷,但总归在当年手游刚兴起时候玩过那个叫“天天酷跑”的游戏,奔跑、跳跃,一个翻转就收获一大圈金币。
冯四方的跑酷招式差不了多少,只是没有金币,他练跑酷的前几年常常是贫穷窘迫,并且不被人理解。
跑酷是一项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以日常生活的环境为运动场所,依靠自身的体能,快速、有效、可靠地驾驭任何已知与未知环境的运动艺术,它也是一种探索人类潜能激发身体与心灵极限的一种哲学。
跑酷不仅可以强健体质,使自身越发敏捷,反应能力更加迅速,一个专业的跑酷训练者还能正确地控制危险,并把它减到最小。当陷入火灾、地震、车祸等危险中,跑酷运动员的脱险几率将比普通人高出20倍以上。
冯四方说起当年练跑酷,和火灾地震都没什么关系,要知道,长沙这地方也极难遇见地震这回事,他当年另有用途,说起来还是一段往事。
“我当年从部队里出来,没怎么锻炼,体重直线上升,变成了一个快200斤的胖子。”
为了减肥,冯四方起初想的是练街舞,还约了三两个好友,后来偶然看到跑酷,一下就被震惊了。他看见一个人横跨两面相隔的墙壁,从屋檐飞到地下,连打几个滚,最后在平地起一个360度的侧空翻。
这个玩法类似从前武侠小说里边的“轻功”,但“轻功”却没有这样酷。“我看到这种玩法,毫不犹豫的就决定入伙了”。
从200斤胖子到8块腹肌型男
冯四方入伙跑酷的时候,跑酷文化在国内几乎一片空白,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都没有可借鉴之处,更别提长沙。
好在长沙有那么一小伙热爱跑酷的人,大家常约着一起训练,冯四方进去后,不久就被安排了个管理员的职位。俗话说:“当官好干活”,在跑酷训练团队里“当了官”,冯四方于是开始组织大家系统训练。
“我们那时候有个QQ群,我每天在群里发通告,什么时间什么点,大家过来。那时候没什么器材设备,一群人里面也说不上谁的技术最好,大家都看着视频,互相摸索。”
冯四方说,所有的队员都从最基本的开始练,跳跃爬行,大家根据特性分组,力大的在力量组,弹跳好的在弹跳组。最开始练的场地基本在沙地草地,跑酷属于极限运动,有一定的风险,练的不好摔的鼻青脸肿的时候也有,冯四方也不例外。
不过受的伤都是小事,冯四方总算是靠着跑酷,从一个快200斤的胖子练成拥有8块腹肌的男神,并且越玩越喜欢,越玩越迷恋,一门心思都在里面。
家里人对他很是不满,觉得他成天干着不正经的事,催着他工作,女朋友也很不喜欢,种种压力下,冯四方无奈之下放弃了。
“但我去工作,满脑子想的还是跑酷,想动,飞,想跳,我特意去做健身房的教练,就是觉得这个职业能练练,和跑酷还比较像。
不是每个人要翻得很厉害、飞得起来,才叫玩跑酷。跑酷本身就是从动物身上延伸出来的东西,我们玩跑酷就是回归本能,每个人都能参与。”
冯四方最后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他辞了工作,选择跑酷。除了玩,冯四方决心把跑酷做成事业,他想,既然没有人这样干,是一片空白的路,说不定就有机会,反正总得有人来填补。
创造多个“第一”的长沙哥们
“我回来接手这个团队的时候,大概二十一二岁”,冯四方说。
当年冯四方最开始练跑酷的团队叫“虎步”,他回来再接手的时候,团队已经几乎不再运行。2010年以后,电影里面用跑酷做特技的场景越来越多,技术玩的好点的人都跑去剧组里面混了,唯独冯四方,从眼里轴到心里,不肯放弃。
好在互联网的时代不比从前,有意思的东西有了传播媒介,一下就火的快。冯四方深谙这个道理,请来拍视频的兄弟,把跑酷日常训练的各项技能拍摄剪辑,放到网上,果不其然,网友一下就被吸引了,冯四方的短视频号在抖音上粉丝量在60万到100万。
关注的人多了,有兴趣来参与的人自然也多,冯四方的团队慢慢壮大,他带着团队成员在长沙各个地方日常训练,烈士公园、天心阁、湖大建筑学院、沿江风光带,等等等等。
总有一群戴着鸭舌帽,穿着宽松T恤的年轻人在这座城市的显眼处飞檐走壁的跳着,他们不爱说话,酷酷的,青春和热血全在一招一式的动作里。
2014年,冯四方开始带着团队参加比赛,跑酷运动的比赛最著名的是红牛的极限运动官方赛,冯四方团队2014年拿了季军,2015年包揽全国各地奖项,团队视频一项拿了全国冠军。
到2017年,冯四方团队拿到红牛极限运动官方赛世界级比赛的第三和第五,这是中国跑酷运动第一次在国际走上排名。
照四哥的话讲,厉害的地方还不止这一点点,他默默耕耘跑酷,做了国内许多个第一。
他在王家湾步步高那边弄了个室外的跑酷场地,也是中国第一个室外跑酷场地。
“那时候全国玩跑酷的人看到湖南竟然先有了,羡慕的不得了”。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跑酷公司,代表中国跑酷走出国门,参加世界跑酷聚会。
“老外以为黄种人弱小,没想到我们把跑酷这种极限运动玩的这么溜,震惊的不得了”。
他还将跑酷运动和影视深度结合。
“我团队现在一线的人员都在外面拍戏,跟彭于晏这样的型男演员都有合作,指导、替身都有”。
从地下走出的跑酷文化
即便如此,了解跑酷的人仍少之又少,和2017兴起的嘻哈、2018兴起的街舞一样,它们都是一种主张自我、张扬个性的地下文化。
跑酷比前两样更加偏门,跑酷运动员们要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更多,承担的风险危机更大。但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冯四方在这条路上不知不觉的就走了许多年。
“大部分的跑酷运动员都是想保持纯粹的自己,就跟GAI很像,真正的地下,你开始要他改变些什么,他会不愿意去做,好像有点叛逆,实际上很真。融入主流后好像有点改变,有点妥协,其实还是那样,我就是这样。”冯四方说。
“你是哪样?四哥”
冯四方想了想,说:“嗯,有点暴躁”。
}

核心提示: 三月的华农,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有这样一群人,以内心为圆心,以脚步为轴,足迹遍布狮山南湖。他们就是校园“酷跑族”。
(文|学通社记者谢子凌 於琦 新闻中心记者沐阳 图|学通社记者闻昊 邵嘉晨等)三月的华农,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有这样一群人,以内心为圆心,以脚步为轴,足迹遍布狮山南湖。他们就是校园“酷跑族”。本周末,已是春季传统的“赏校园美景、扬青春激情”的校园长跑将如期举行。春天的脚步已然到来,爱运动爱跑步的你,约吗?
班级约跑
3月13日,晨曦微露,环湖路上一个男生正在跑步。他中等个头,不胖不瘦,一个人在路上奋力奔跑。
他就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401班班长高永发。上学期,该班在他的带领下,环湖跑成绩喜人,男生平均圈数达到40,女生也满了30,最多的甚至达到80来圈,远超学校规定的满分线。
作为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高永发主动承担起一班之长的责任。学校环湖跑政策出台,高永发便召集班上同学一起跑步。“和同学锻炼身体,‘在一起’,才能坚持下去。大家边跑边鼓励,效果才能更好。”跑步过程中,同学们互相逗趣,原本漫长乏味的1500米变得轻松愉快。这样的班级约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不服输、爱挑战的高永发还希望本学期能够“再进一步”,男生突破80圈,女生能突破40圈。
高永发酷爱运动,一有空就和朋友一起跑步、打球、骑自行车。他说,喜欢运动是从高中开始的。那时候,高永发经常一打球就是一天,有时候因为打的尽兴而忘记吃饭。“高中时身体不大好,就开始搞运动。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了高永发一个好身体,1500米他能在四分半内轻松跑完。高永发表示,大二他就要报名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长跑,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
闲暇时,高永发常骑着自行车在武汉“漫游”,一骑一整天——早上七八点出发,晚上十点多回寝室。每次骑上一百到两百公里,如今武汉基本上被他骑了个遍。有时候骑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到处看一看,玩一玩。有时候也和旁边的人聊聊天,逗逗小朋友。”高永发表示,有时候骑车会比坐公交车快很多,这时候他会很有“获得感”。
据了解,这样酷爱跑步也能刷圈的班级在学校也不在少数。另外,还有不少“跑步达人”——我校英语专业1401班女生王丽萍,一学期跑步圈数达到了50圈,工程管理1401班男生陈长宏,则快突破百圈。陈长宏说,环湖跑让他的身体素质“更棒更man”,每次跑完后他会感觉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爱恨环湖跑
环湖跑占了体育成绩的30%,女生10圈及格,男生18圈及格。“今年的减肥计划一定实现,萌萌哒。”“今天跑了5圈减了不少卡路里,一顿宵夜后,全部报废!”环湖跑成为学生吐槽的一个理由。
记者体验路线全程约1500米,系统每天早六点至晚上十点半开放,大学生活动中心旁入口处设有起终点(A点),环湖路与花卉基地拐角处设有中间点(B点),学生可在A点刷校园卡,并拍照后按逆时针方向开始进行长跑锻炼,跑进过程中只需完成A—B—A三次刷卡,系统即自动记录本次锻炼信息。同时要求跑完半程750米必须在6分15秒以内,否则计为无效练习。
另据南湖新闻网相关报道,我校2011、2012、2013级新生体质健康测试综合评定不及格人数比例超过30%,其中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较差,近半数学生耐力项目测试成绩不及格,环湖长跑锻炼制度是为促进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采取的体育课程改革措施之一,从2014级开始实施,逐步介入大学四年。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设置也将按照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保证每节体育课具备一定运动强度,以加强学生心肺功能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我校环湖跑项目负责人李建波老师介绍,学生长跑运动能较好锻炼心肺功能,将环湖跑纳入体育成绩的百分之三十,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动起来”,锻炼的同时还能欣赏南湖美景。据了解,新学期,环湖跑的路线上增设了路灯,方便同学们晚上进行跑步锻炼。
另外,对于上学期有同学采取的代跑、骑单车、溜滑轮等蹭跑、作弊行为,李建波表示,他们采取了一定处罚措施,以告诫为主,惩罚为辅。“说实话,我们把这个标准定得低,现在也在不断改进。其实还是希望学生自觉。”他说,新学期环湖跑沿路也增设了摄像头,尽量做到360度无死角,学校也在不断向学生强调环湖跑的重要性。
2014级文管张之洞班何震很支持环湖跑,何震觉得,学校要求大家环湖跑是“必须的”,给了大家一个强大的推力,帮大家克服慵懒。有奖励便可提高大家参与度和满足感。他说,如果只是自发参与锻炼,一来要好久才见效果,于是那种成功感,那种收获感就很弱,可现在直接和体育挂钩,多跑一圈,就多一点分数,这种“存在感”切实激励了他们。
动物医学1401班的李明来感觉自己在上学期的环湖跑中,“很任性”。平时没有跑步计划,几乎是最后一天才跑完规定圈数。经过一番反思,李明来认为自己需要有良好的锻炼习惯与计划。“每周跑几圈,站着把学分拿了,还有棒棒的身体,何乐不为!”他笑着说。
不一样的“彩虹跑”“荧光跑”
不一样的跑步方式,更能收获别样的快乐。2014年11月23日,一场“彩虹跑”吸引了数百名师生参与。大家用最疯狂、最多彩、最纵情的姿态奔跑,互相抛撒粉末,身着涂满五谷杂粮的彩色T恤衫,奔跑成一道道彩虹。
晚九点半,南湖边昏黄的路灯照着跑步的几个人,领头男生跑得稍快,时不时回头问一句还能不能跑,借着路灯,可见细密的汗珠布满额头。结束了一天课程,这几个人总要来南湖边跑上几圈。跑热了,脱下外套,跑累了就停下休息,有说有笑。
他们,就是爱跑俱乐部。
市场营销1103班的庞国然于2013年11月份创立了我校爱跑俱乐部,如今已具一定规模。
庞国然说,发起这个俱乐部,仅是因为自己对跑步感兴趣,希望能因此结交更多喜欢跑步的人,带动更多很“宅”的人,投身到跑步的行列中来。他希望不仅仅是跑步,锻炼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普及跑步基本知识,传播积极的体育运动理念。
为提高协会内部的凝聚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庞国然和爱跑俱乐部开展了一系列趣味跑步活动,如“六一儿童节,疯跑不停歇”“父亲节约跑”“奥林匹克日长跑”等。听说其他学校举办了“荧光跑”的特色跑步活动后,爱跑俱乐部也在我校开展了一次“荧光跑”。
2014年6月7日晚,我校“荧光跑”活动展开。150多人手拿荧光棒,迎着晚风伴着星光奔跑,在南湖边跑出一条灵动的星河。闪光的荧光棒随着手臂舞动,运动的快乐也在奔跑中飞扬。
生技0802班佟昊是俱乐部的超级发烧友。除了日常跑步,佟昊还带领大家参加过武汉高校长跑、武汉众行50公里徒步大会、2014年全国徒步大会(木兰湖站)、彩色跑、李宁10公里路跑联赛(武汉站)及其他站线上比赛、各地马拉松比赛等活动。已在德国留学的佟昊依然没有松懈,即使是1月份的暴风雪天,他还在坚持跑步。佟昊对爱跑俱乐部的热爱也未减退,一有时间就在群里“冒泡”和大家聊天,激励大家多去跑步。
在别人看来,他们是跑步活动的策划者,是跑步比赛的参与者,但更多的,他们只是一群爱跑步的热心者。经常是大家在群里“约跑”,“晚九点半后湖边见!”2011级文管张之洞班王会不是爱跑俱乐部的成员,只因为喜欢跑步,王会也加了俱乐部的群,常常在群里“怂恿”着约跑。大家跑步并不刻意规定路程和时间,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心情自由安排。“跑步,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在跑步中收获到快乐才是最重要的。”王会说。
年轻的“万步走”协会
同学们在运动,教职工同样激情满满。学校有个协会非常年轻,但会员确是老中青三代都有。
2013年6月,我校教职工自发组织成立了万步走协会(亦称健走协会),理学院邹庭荣教授担任会长。
“万步走”顾名思义,指每天行走达到一万步。日行万步,看似简单,实非易事,大约要走一个半小时。会长邹庭荣表示,健步走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最适宜的一种有氧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身体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绿色校园建设,如今很多老师选择了安步当车,步行上班。
邹庭荣介绍,该协会由校工会管理、万步网支持。每位会员均有一个计步器,计步器将每个人走的步数换算成公里数,这样会员就知道自己一天走了多少公里。协会每年举办2-3次活动,每次活动要进行大约100天。协会成立以来,已先后举办了“万步健康中国行”“重走长征路,再创新辉煌”“揽月井冈山,共筑企业梦”“舌尖上的中国”“校园畅步走”等健走活动。
该协会会员、离退休处马兰老师也是暴走一族。马兰去年参加了“挑战十万步”活动,即一天行走十万步,相当于七十多公里。马兰表示,十万步要走大约十几个小时,相当于从我校到街道口来回十趟。刚开始报名的时候他也觉得心里没底,毕竟自己五十多岁了,体力比不上年轻人,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马兰和另一位老师结伴,凌晨三点从学校出发,经华师、武大、省博物馆再到东湖,围着东湖走了一大圈后,中午返回学校吃中饭。稍事休息,下午两点再出发,围着华农校园大约走了三万多步,一直走到晚上九点多。走到八万步时,他感觉到腿脚酸痛。“八万步到九万步,这一段路程最难受。”但他们咬咬牙,“既然能走到八万步,就能走完十万步。”最终,他们坚持走完了十万步。“十万步啊,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平时就坚持锻炼,还是能坚持下来。”马兰说,挑战成功,自己很有成就感。
马兰表示,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明白锻炼的重要,只是没有长期以往坚持锻炼的决心,自然不能坚持下来。万步走协会创立后,很多会员锻炼的积极性大为提高。马兰也提倡同学们多走路,少坐车,希望大家们能多“出厅堂”,不要蜗居在寝室就是一整天。
邹庭荣说,自己也经常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环校长跑。因为经常锻炼的缘故,邹庭荣会长每次都能跑在前列。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大了,参加这样的长跑运动,也是对体力和毅力的一种检验。
另外,邹庭荣也透露自己经常在走路的时候看到南湖边跑步的学生,他认为环湖跑项目能较好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们劳逸结合,对身体有好处。
爱社团爱工间操
每天早上九点四十,行政楼前樱花树下的音乐缓缓奏响,行政楼和附近畜牧楼的老师们会暂时放下工作,快乐做起工间操,青年湖边教师主动做操逐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伴着广播体操的音乐,老师们或是穿着厚袄子,或是戴着毛线帽子,说说笑笑地做起操来。尽管动作不够标准,姿势各异,有“规定”动作,更有“自创”动作,但老师们认真的样子还是引来了行人的驻足,评头论足,甚至拍照留存。
人事处的肖老师也是做操队伍的“常委”,只要不出差,他都会参加这15分钟的“运动时刻”。他说,自己平时从事案头工作,工作较紧张,很少有离开办公桌的机会,每天做操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他很享受这样的锻炼。同时,他也希望同学们能远离电脑、少看手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辛福生活一辈子。”肖老师笑着说,这不是一句空话,要用行动来践行。
植物科学与技术1402班盛超雷说:“平时我们都不太愿意做操,觉得有些动作做出来很搞笑。现在看老师们做操,觉得好玩,其实这也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做操也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是热爱生活的一种体现。”
另外,学校还有大大小小十来个和运动有关的社团,如:滑板协会、轮滑协会、篮球协会、足球爱好者协会、武术协会、健身俱乐部、跆拳道协会等等。
我校自行车协会会长、动物医学1202班许泽源说,车协几乎每周有活动,星期三晚上出去“嗨夜”(即夜间骑行),欣赏武汉夜景;周末、小长假进行拉练,骑行至武汉各个风景区;暑假、寒假,进行长途远征。他说,协会一起骑行,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增进友谊。“去年骑行海南的过程中,还凑成了一对情侣。”他打趣道。
这就是校园酷跑一族。这个族群,还在不断增多,有关跑步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植科1402班的彭子珊上学期环湖跑跑了37圈,对这个成绩不够满意的她,决定制订本学期运动计划。说干就干,开学第一天彭子珊就在南湖边坚持跑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一百圈!只要天气允许,我都会坚持每天一圈,目标是学期结束至少一百圈!”她信心满满。
资料链接:
国家政策: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简称中央7号文件)
2014年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2014年4月,教育部发出通知,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 》《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 》三个规范性文件,长跑成为必测项目。(长跑测试及格线四次降低;体育测试很多男生一个引体向上不能做;大中学生体质下滑已成事实体育或纳入高考科目)
相关报道: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计量评估研究中心(IHME)一项研究指出,全球去年约21亿人超重或肥胖,占总人口约三分之一。其中以美国的情况最严重,全美共有7800万名肥胖人士,中国的肥胖人口排全球第二,肥胖人数为4600万。紧随其后的有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埃及、德国。
柳叶刀上发布的研究报告分析了188个国家人口的体重趋势,研究发现超过28%的中国成年男性和27%的成年女性体重“超重”或“肥胖”。虽然中国的肥胖问题多出在成年人身上,但儿童和青少年也未能幸免。20岁以下的中国男孩中23%超重或肥胖,女孩中为14%。这些数字远远超过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其他高收入国家。
马拉松热潮:
新闻报道增多,如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北京马拉松尿红墙;苏州半程一人猝死;西安路跑联赛打人;昆明马拉松一人死亡;新闻1+1五一特别节目“活到老,跑到老”。
2014年,中国田协注册的相关马拉松赛事有47场,加上民间组织的各种马拉松赛事多达上百场,基本每个周末都有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赛事报名火热,如扬州半程马拉松6小时全部报完,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基本抢不到名额。
美国《跑者》杂志统计,2012年全年,美国共举办了789场马拉松、德国658场、英国和法国分别300余场、日本约200余场、意大利和俄罗斯也各有100场左右。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是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的赛事,今年波马的现场观众多达100万人。
微笑
流汗
难过
羡慕
愤怒
流泪
责任编辑:陈治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天酷跑最老版本单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