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卫星肉眼可见吗在中国能看到吗

【ALENG 自媒体】6月30日晚间自媒体专稿,硅谷大侠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星链计划第11批次58颗互联网卫星即将于北京时间6月30日晚间发射升空,本次发射后,星链计划将拥有超过600颗卫星,虽然距离马斯克所称的800颗卫星的最低组网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不过,按照Space X目前的发射速度,再过一个月,800颗卫星的最低组网要求将全部完成,这预示着星链计划将正式投入使用,为那些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并且尚未接入互联网的人们开辟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在星链计划通过网络媒体广泛传播之后,很多人对此充满好奇,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通过卫星进行宽带互联网连接的方式,由于成本极其昂贵,不是普通消费者所能承受得起的,另外,按照马斯克最近的说法,星链计划提供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无论从上网速度,还是设备安装的便利性等方面来说,都远非传统宽带服务提供商所能比拟,而且价格也相对合理,因此,大家都对这种上网方式感到好奇,很多国内网友都有一个疑问: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服务,我们能用吗?马斯克互联网卫星地面接收天线
如果要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答案可能会让大家感到失望:不能用!对于这个答案,你可能会感到有些疑惑,你甚至可能会问:我买一个马斯克的卫星“锅”,然后自己安装上,不就可以使用了吗?而且马斯克不也是这么说的么?当然,马斯克确实是这么说的,他的原话是说,星链计划提供的互联网对于用户而言,按照过程将非常简单:只需将一根类似UFO的碟形天线插到屋顶上,然后插上电,Ok,可以享受高速低延迟的宽带互联网了!但是对于国内用户而言,显然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尽管卫星互联网听起来是一个高大上的新事物,不过,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仍然要借助于地面网络才能正常工作,其原理是将地面宽带资源通过卫星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帮助偏远地区的人们享受到高速低延迟的宽带互联网。根据Space X公司提交给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申请文件,目前,该公司已经获得了22个地面站的建设资格,其中每一个地面站能够同时为8颗互联网卫星提供宽带资源。也就是说,如果国内用户要能够享受到马斯克星链计划的卫星宽带,必须要在国内设立相应的地面站,而根据目前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内用户将无法享受到马斯克的卫星宽带。星链计划未来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12000颗卫星之间进行宽带资源共享,届时,将无需这么多的地面站支持,但是这个技术目前尚无法实现,因此,这些数量众多的互联网卫星目前必须依靠地面站才能正常工作。如果将来这项技术能够实现,或者国内ISP业务能够对外资开放的话,马斯克也许能够在国内建立地面站,那么,国内用户就能够享受到卫星互联网的全新体验,但是这在短期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有一个合理的想象是,即使Space X公司在国内没有地面站,但是如果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地面站的话,那么,在靠近这些地面站的部分地方也许仍然能够接收到这些卫星提供的宽带信号,但是即使是这样,似乎仍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1993年10月颁布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即129号令),未经许可,个人私自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属于违法行为,是坚决禁止的。因此,马斯克的卫星“锅”(天线)很可能无法在国内销售。当然,这其实也不必遗憾。根据CNNIC于2020年4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64%,网民规模超9亿,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大国,而且即使是在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也是很高的,因此,如果仅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卫星互联网在国内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马斯克梦想中3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规模,显然并不包括中国市场。预计,星链计划的首批用户最快将于2020年8月在美国和加拿大开放申请,按照马斯克的计划,2021年将能够为全球的用户提供高速低延迟的卫星宽带服务。不管怎样说,马斯克真不是一个只会赚钱的亿万富翁。}
马斯克有两大企业,一个是特斯拉,另一个是SpaceX。特斯拉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就是电动车。在电动车领域,中国已经把市场规模做到了世界第一,比亚迪在销量上也超越了特斯拉。可是,在太空探索领域,马斯克旗下的SpaceX仍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由SpaceX主导建设的星链卫星互联网已经初具模型,成为俄乌战争中,乌克兰军队最重要的稳定网络供应商。若是SpaceX对乌军断供星链网络,乌军的通讯优势就会荡然无存,信息化作战也就无从谈起。但因SpaceX与美国军方关系紧密,马斯克最多也就是个美国版“红顶商人”,对SpaceX没有最终的控制权,对星链也没有一票否决权。星链计划开始于2018年2月22日,“猎鹰9号”重型火箭将两颗小型试验卫星首次送入近地轨道,正式拉开了星链计划的序幕。到今天,星链卫星已经高达3108颗,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卫星网络。根据星链计划,SpaceX公司将在2024年之前,发射1.2万颗卫星进入太空,最终将发射4.2万颗卫星。关于星链对全球造成的影响,许多博主都已经写过了,队长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其一是,抢占全球70%以上的近地轨道资源,对近地轨道进行提前跑马圈地,扩大美国的太空霸权。等SpaceX发射完4.2万颗卫星后,近地轨道上几乎遍布星链卫星。其他国家想要发射新的航天器,都要先向美国SpaceX通报,让星链让出轨道位置,以避免发生太空碰撞。近地轨道中的很大一片区域将变成SpaceX公司的私有空域。我们如果要发射大型航天器,事事都要向美国提前报备。其二是,充当廉价的攻击性太空武器。在俄乌战争中,大家已经看到了,伊朗的廉价无人机对乌克兰造成了重大的打击。星链卫星也是一种极为廉价的卫星,单颗成本只要50万美元,但它却能撞击中国“天宫”空间站,对其他国家的航天器威胁极大。其三是,构建美国的太空版全球反导系统。大家都知道,洲际导弹是要先飞出大气层,进入近地轨道,再重返地球,最后才向目标发起致命攻击。可是,SpaceX在近地轨道上部署4.2万颗小卫星,就相当于4.2个导弹拦截器。这能在全球核大战中,极大地增强美国对洲际导弹的反导拦截能力。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跟着美国SpaceX公司一起搞国产版星链呢?要论技术跟随,中国在很多领域把鹰酱的毛都摸秃噜皮了。为什么SpaceX的星链卫星,中国不能发挥规模优势,反超美国呢?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成本:星链卫星的成本极低,单颗成本只要50万美元。不仅卫星成本低,发射成本也很低,制造卫星和发射卫星的综合成本仅50万美元。这个成本在全球,没有任何国家可以超越。这是中美产业竞争中,美国极少在成本方面领先于中国的领域。SpaceX凭借先发优势,直接批量化制造上万颗星链卫星,规模优势极大,成本压到了全球最低。二是技术:SpaceX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款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大推力火箭——猎鹰9号。这是全球现役推力最大的重型火箭,最多一次发射了143颗卫星,创造了新纪录。猎鹰9号的单次发射成本已经降至4340万美元,是全球最低,中国长征5号B重型火箭单次发射成本需要1亿美元,还不能回收。那么,中国能不能不计成本地发射卫星,抢占太空资源呢?恕队长直言,也抢不过SpaceX。中国一次性发射卫星数量的记录是由长征八号创建的,一箭22星。但猎鹰九号太变态了,一次可以发射上百颗,发完还能回收,回收检查,更换零部件后又能发射。2022年才过去10个多月,但猎鹰九号已经发射了32次,基本上每个月可以发射3次。猎鹰九号的可回收重复利用技术给SpaceX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和效率双重领先优势。三是市场: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远远低于中国。如果在农村地区铺设5G网络,完全收不回成本,资本家会亏到倾家荡产。中国则不同。中国东部地区人口高度密集,单个基站的用户覆盖密度远远大于美国,可以实现低成本,高覆盖。这就让中国企业更专注于建设5G网络,市场化推进速度极快。而中国电信公司在东部地区赚到的钱,又可以拿来补贴中西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让农民也用上5G网络。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农村没有利润,就没人去建设5G。这就为星链留下了首批种子用户。星链高举高打,布设卫星互联网,直接打破所有的地域限制,让偏远山区的美国农民也和纽约的美国市民共用同一张网络。再加上美国遍布全球的盟友,如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荷兰、比利时等全球44个国家,都已开通星链网络服务。但中国、俄罗斯、伊朗和阿富汗四国却被星链列入了黑名单,拒绝提供服务。作为商人的马斯克自然希望用户越多越好,但显然,美国军方才是SpaceX幕后真正的大佬。虽然星链当前的最大宽带速度只有300Mbps,远远落后于1000Mbps的5G网络。但随着星链卫星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它的网速也在不断提升,对中国5G网络构成重大挑战。从这就看出,美国科技的创新力依然很强。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普遍擅长循序渐进的创新模式,但美国则常常用颠覆式创新,开辟全新赛道,完成弯道超车。事实上,中国也提出了国产版星链计划,即:“鸿雁”卫星通讯计划。不过,由于上述中的原因,中国“鸿雁”卫星的推进速度赶不上星链,规划的卫星数量也只有300颗,民用需求够用,但像星链那样的军用价值,难以发挥。队长认为,假以时日,发展中国的卫星互联网技术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要防御星链对中国航天器的攻击,我们就要研发出彻底摧毁星链的技术体系。在太空中,不要怕敌人搞破坏,就怕敌人搞了破坏,我们无法反击。这可能就是中国要发展“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的根本原因。}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记者 樊巍 冷舒眉 张海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官网近日发布消息称,12月3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致以普通照会,通报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根据照会发布的消息,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分别于7月1日和10月21日实施对美国星链卫星的预防性碰撞规避控制(“紧急避碰”)。对于中方披露的两起事件,航天专家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降轨并对中国空间站造成威胁的动作,不排除试探中国航天空间感知能力的可能性。目前全球航天界都有对美国星链系统的野蛮发展提出质疑的声音。中方照会通报称,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了5次发射任务,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稳定运行在高度390公里附近的近圆轨道,轨道倾角约 41.5度。在此期间,SpaceX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出于安全考虑,空间站组合体分别于7月1日和10月21日实施对美国星链卫星的预防性碰撞规避控制(即“紧急避碰”)。其中,自2020年4月19日起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公里轨道上的星链-1095卫星,在5月16日至6月24日期间,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公里后,保持在该轨道高度运行。7月1日,该卫星与中国空间站出现近距离接近事件。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于 7月1日晚主动采取“紧急避碰”,规避两目标碰撞风险。10月21日,星链-2305卫星也与中国空间站发生近距离接近事件。中方鉴于该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存在与空间站碰撞风险。为确保在轨航天员安全,中国空间站再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这两次星链卫星接近中国空间站时,后者都处于有中国航天员值守的状态。也就是说,SpaceX公司此举直接威胁到中国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据介绍,1967年缔结的《外空条约》第5条规定,“各缔约国应把其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所发现的能对航天员生命或健康构成威胁的任何现象,立即通知给其他缔约国或联合国秘书长。”因此中方对相关情况向联合国秘书长通报。航天专家黄志澄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SpaceX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都运行在550公里的轨道上。根据中方照会的内容,中国空间站的两次“紧急避碰”都是因为SpaceX公司星链卫星的降轨,目的可能是为增强卫星星座在局部地区的通讯性能。在SpaceX公司的规划中,该公司准备在330公里的轨道上部署一大批卫星。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美方借此探测中方的太空感知能力,测试中方是否能准确掌握它们的行动。美国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2014年提出了“星链”计划,试图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并在2019年将首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报道称,迄今为止SpaceX已经发射了近1900颗星链卫星。该项目计划向太空发射1.2万颗卫星,未来还可能再发射约3万颗卫星。黄志澄介绍称,目前SpaceX公司发射的都是轨道高度550公里左右的卫星,它们还准备在1000公里左右的轨道再发射2000多颗卫星。此外还有超过7000颗卫星准备部署在离地330公里的轨道上。黄志澄认为,SpaceX公司组建的这种密集卫星网络,毫无疑问会对其他国家的航天器造成威胁。航天界目前对于星链卫星的军事应用表示担忧,因为在4万多颗卫星部署以后,其他国家正常的航天发射就会受到影响。而此次通报星链降低轨道的动作不仅是增加了中国空间站的危险,还可能和其他国家的航天器碰撞。英国研究团队此前曾警告说:“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每周都会涉及约1600起航天器接近事件;其中至少有500次都是星链和其他国家航天器的接近,甚至包括二者距离小于1公里的危险情况。”据介绍,SpaceX公司就曾有过星链卫星降低轨道,威胁国际空间站的先例,“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SpaceX公司订立了协议,规定碰撞造成的一切责任都由SpaceX公司承担,而且后者必须在卫星做出机动动作一周之前通知NASA。”根据中方照会,目前中方请联合国秘书长将相关情况周知《外空条约》各缔约国,并提请各缔约国注意,不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的团体组织,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所从事的活动,要承担国际责任,并应负责保证本国活动的实施符合本条约的规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链卫星肉眼可见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