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怎么修建的淡水的原因是降水还是地势啊

从水路上说,徐州西南的 淮河是北方力量越过长江进入江南的第一道门坎。
顾祖禹说,“南直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者莫如守淮”;“长江之险者,屯兵据要,虽在江南,而挫敌取胜,多在江北” 。他赞同前人见解认为:“ 自古天下裂为南北,其得失皆在淮南。……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 明朝朱元璋北伐取天下,是以突破江淮、夺下山东为前提,而朱棣南下轻取南京,更是冒险绕过山东,径直突破淮河防线、强渡淮河的结果。顾祖禹总结说:“浙江之形势在江、淮,江、淮不立,浙江未可一日保也。” 他赞同前人观点认为:“建康自古用武之地,然必以大江为控扼,外以淮甸为藩篱。” 故而“自古未有欲守长江而不保淮甸者。”“淮甸者国之唇,江南者国之齿。”
由此而论, 欲取长江者必得徐州,取徐州者必得淮甸,淮甸之要在襄阳。襄阳与淮甸互为里表;淮甸与长江,唇亡齿寒;淮甸失则长江不保矣。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前拒绝常遇春的直取大都(今北京)的方案,主张“先取山东”。他说:
“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餽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
1949年蒋介石“划江而治”的败局表面上定格于长江失守,实则始于淮海一役后徐州易手。1948年底国共两党开展淮海战役 (国民党方面称“徐蚌会战”)就是以争夺徐州为中心的。国民党作战的具体方针是,“固守一点,四面增援” ,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寻机与共军决战。蒋介石也声称:徐州会战是政权为“存亡最大之关键” 。为此,蒋介石几乎投入了其全部嫡系部队。蒋介石的布置与南宋辛弃疾抗金方案出如一辙。
辛弃疾在奏书中说:
夫守江而丧淮,吴、陈、南唐之事可见也。且我入彼出,我出彼入,况日持久,何事不生?曩者兀术之将曰韩常,刘豫之相曰冯长宁者,皆尝以是导之,讵知其它日之计终不出于此乎?故臣以为守淮之道,无惧其必来,当使之兵交而亟去;无幸其必去,当使之他日必不敢犯也。是为策者,在于彼能入吾之地,而不能得吾之战;彼能攻吾之城,吾能出彼之地。然而百备寡力专则不能也。
可惜的是,辛蒋二人的守淮方案虽好,然宋蒋两朝大势去矣,策略的对错已不重要。平津、淮海两大战役后,华北平原易手共产党,美国学者费正清评价说,淮海战役的结束“不仅标志着政府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抵抗的结束,而且也标志着多年来已成为国民党作战特征的军事失误、管理失当和叛逃已达顶峰” 。此后的长江,对北面的共产党军队来说,已旦夕可图。
京杭大运河
当然, 中国江南被纳入以“中原”继而“华北”为重心的中国地缘政治视野,并成为中国北方政治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地带,其首功可归于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一样,是改善中国国内地缘政治环境的大事。 它的开通大致分为三期:
第一期即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 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至 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 大沟(从今河南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二期主要指 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大业三年(607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 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此为第三期。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今天的北京、天津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全长1794公里。运河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极大地改善中国南北之间的联系。 中国淮河以南地区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农业出产率高,生产潜力大。大运河的修通,使中国北方政治有了来自江南的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和保障,从而使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区域得以大大北移。
学者袁刚认为:
隋时,已有两大基本经济区,这与秦汉时期只有北方黄河流域得到充分开发不同,南方长江流域已是经济发达区域,是财赋的重要来源。近些年对洛阳含嘉仓城及洛口、回洛城考古发现,所储主要是南方来的租米。南方经济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在全国经济中心经六朝开发逐渐南移后,政治中心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随之南移,隋统一后如何把这两个分离两百多年的经济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更具体地说就是如何以南方的经济来支撑北方的政治,是统一王朝面临的历史任务。隋必须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
毛泽东说:“中国统一,为河与外族进攻二事。” 如果说“外族进攻”凝聚起中华民族的人心的话,那么,长江和黄河及围绕它们的治水活动,则强化了中国内地的政治联系,加强国家统一。【坐观君(ID:china_2049)插话:黄仁宇有类似观点:“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
统一的中国最初是由治水联系在一起,最终也是由治水来完成的。大禹是治水的祖宗,他领导的治水活动并不全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它更是一项事关国家统一的政治工程。治水中形成的不仅仅是大禹的威望,更是各部落赋予他的独断权力。当时在浙江召开的一次治水会议上,防风氏因迟到而被大禹杀了 ,可以说,距今四千余年且时间长达十多年的大禹治水活动,同时也是打通中国内部统一交通联系的活动,因而它不能不是高度政治化的活动。可以说,大禹治水造成了中国内部交通的统一联系,奠定了中国统一版图的雏形,这对未来中国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
第二次造成中国内部统一交通联系的是秦始皇的“车同轨”政策。这项政策造成中国北方以关中与关东 东西两域联为一体,这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地缘政治前提。 由秦到汉,中国从五个方向逐步完成了以关中为中心的贯通全国的交通网络。
第一是京师长安向西,经陇西逾河而北,此为“丝绸之路”的开端。第二是为防御匈奴而筑的国防线。一条是从关中向正北直达塞外九原,一条是从蒲津渡河,经平阳、晋阳以通云中。“这两条干线都是秦始皇时期修筑的,‘堑山堙谷’笔直地修到北部边境,其工程规模之大与人力财力耗费之多,不亚于修筑同样长的一段长城。” 第三是由京师西南向,循褒伴斜栈道,经汉中、广汉以通成都。第四是由京师东南向,出武关,经南阳以达于江陵。第五由京师而东,出函关,经洛阳,复循济渎抵定陶,以达临淄。这几条干线将中国内地联为一体,而东方干线横贯关中和华北平原,更是将当时两个最主要的经济区,联接起来,为后来北方经济政治整合奠定了基础。
中国第三次统一交通联系的举动与大禹一样,还是从治水入手。这就是隋时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此举可谓开天辟地,将北方政治的触角大辐伸向南方,中国江南由此也被纳入北方政治的主轨道并很快成为中国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必须澄清的是,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始的京杭大运河工程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炀帝“喜在东南” 的轻率之举,与此相反,与经历过战乱之苦的秦始皇知道国家统一的重要价值一样,经过长期分裂战乱的杨广也意识到国家统一的战略意义,而开凿大运河则是他从其在当晋王时的军事经验中提出的具有战略眼光的重大举措。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被父亲文帝杨坚“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 总管,时年十三” ,负责北御当时已是“亚洲霸主” ,同时也是隋王朝周边安全的最大威胁的突厥南犯。公元582年,突厥两次大举南下犯隋,隋军溃败,突厥近逼长安。但当时只有“杨广统领的并州因早有准备,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 公元583年,突厥再次南犯,隋文帝派晋王及其佐僚杨爽分八道分兵抵抗,大获全胜,此后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隋北方安全环境大为缓和,其对突厥的直接打击的政策也转为以分化离间为主的政策。可以说, 杨广在这一时期的戍边战功受惠于秦时开辟的“北路干线”和“河东干线”,这也让杨广从其生死存亡的经验中对秦“车同轨”政策的深远意义有了切实的体会。
北方问题缓和使得隋文帝将目光迅速移向与国家尚处分裂状态的江南陈朝。公元586年杨广入朝被任命为雍州牧、内史令,两年后(公元588年),隋于寿春(今安微寿县)设淮南行台省,晋王杨广被任命为行台尚书令,总领征伐陈朝的军事行动,为国家统一行动的最高统帅。次年(公元589年),平陈成功,时年杨广20岁。这一年杨广均在江淮前线,这一时期的前线物资调度困难使他认识到顺畅的交通线对于“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意义并激发他有了“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 、将秦皇车同轨的事业进一步推向江南的使命感。
公元605年,炀帝继位,为了克服关中长安离河北、山东“关河悬远,兵不赴急” 的问题,逐决定迁都洛阳,并随之开展以洛阳为中心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作。在利用秦汉以来贯通的东西交通的基础上,再打通长江南北,改善南北调兵运粮的交通条件。 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是来自实践经验又返回实践因而是“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的先苦后甜的利国利民工程。
与中国长城的意义一样,京杭大运河亦是人工改善中国地缘政治条件的杰作。如果说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铁骑而在北方无障碍大平原上人工设置出“四塞之固”,那么,京杭大运河则是为加强中国内地的物流而铺就的通途。两者的意义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得益彰。前者围城设塞以御外,后者修渠通水以均内。大运河可谓是自长城以后又一“大型国防工程” 。 正如苏伊士运河的开辟大大改善东西方世界的联系并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一样,中国京杭大运河的出现也大大地改善了中国地缘政治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隋朝之后,中国国势陡然上升,至使隋前各朝,除汉朝外,其繁荣程度均难以与唐、宋、元、明、清中任何一朝相并列。由汉至唐凡824年,而由唐至清凡1 026年,其间中国连续出现唐、宋、元、明、清等繁荣程度远高于西汉的王朝,除了气候总体偏暖的因素外,还不能不说是隋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中央政府可以更加便利地大规模获得南方财源支持的结果。
自唐以后,由于大运河开通并为后代持续完善,中国北方政治有了来自富饶的南方提供的滚滚财源,全国出现了“以东南之粮,养西北之兵” 的物流格局,全国物资人力通过大运河得以及时南北调动,这大大降低了因江河阻隔而导致中国区域分裂的机率。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再开辟的从洛阳北通涿郡(今北京)的永济渠,此举更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东北—山海关一线的控制,这对于明之后应对来自东北方向的安全压力,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京杭大运河及由此开辟的顺畅的南北物流水道,由元至清各朝立都于北京是不可想象的,而比较以前的长安和洛阳而言,建都于北京对于保障中国北方,尤其是东北方向的国家的统一与安全,无疑具有重大的地缘战略意义。《隋炀帝传》的作者袁刚对京杭大运河的战略意义给予极高的评价:
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都是自西而东,没有一条南北向的自然河流,大运河的开凿解决了古代南北大宗货运的大难题。在隋炀帝初即位的短短短6年时间,一条南起余杭,北至涿郡,贯通5大水系,全长4000多华里的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终于开凿完成。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统一帝国的需要而凿通的,修成后遂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隋、唐、宋、元、明、清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隋炀帝开凿的南北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加上隋文帝修凿的西通长安大兴城的广通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河网,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等自然河流一起,构成了沟通全国水上交通的完整体系,在隋朝之时已是“商旅往还,船乘不绝”,其运输效益是巨大的。虽然隋炀帝以前许多王朝都开凿了运河,隋南北大运许多河段都是循已有故旧水道加以修整,但是,完成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把全国水网合成完整的水系,隋炀帝是第一人。在隋炀帝之前谁也没有做,也不敢做,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对于一些史家对炀帝开凿大运河举措的卡通式的曲解,袁刚作了既负责任也相当有说服力的解释,尽管有些长,但值得在此备案。他写道:
我们认为隋炀帝兴建的东都、堑道、长城、运河、龙舟等每一项大工程在当时都有其一定理由,都不是单纯为了享乐、游玩,可以说没有一件不是利在治国,而且实际上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隋炀帝可谓对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从主观上看,隋炀帝的用心可以说都是好的,而且干好事的心很大,很迫切,不是有如北齐后主高纬、北周天元宇文赟那样不负责任地瞎胡闹。营东都、凿运河、巡江都等大役都不是一时心血来湖,随心所欲之举,而是经过通盘考虑精心策划的“大业”,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在营造东都、开凿运河、巡游江都之前数月,隋炀帝发布了诏书,事先诏告天下。
我们可以推测,从仁寿四年(604)十一月癸丑(二十一)诏发,至大业元年(605)三月丁未(初五)正式启动营东都工程,辛亥(二十一)启动运河工程,其间炀帝君臣对诸大工役是进行了详细论证的。隋炀帝志向非凡,试图追秦皇、汉武,成不世之功,这没有什么不好,像隋炀帝这样雄心勃勃想干大事业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实在不多。况且所干的每一件大业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适应了当时统一后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别人想干不敢干,甚至连想也不敢想,隋炀帝狠狠心,一下子全都付诸实施,确实表现了隋炀帝是一位有为的君主,是具有远见卓识有魄力的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这是他与高纬、宇文赟、陈叔宝等亡国昏君的根本区别。如果说要为隋炀帝翻案,我赞成先摘掉昏君的帽子,他不但不昏庸,而且有才有能,敢作敢为,是当时第一流的政治家。
诚哉斯言!京杭大运河工程,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是极其深远和巨大的,它使原来只有东西水路联系的中国,有了南北联系的水路交通保证。与陆路相比,水路是最难设障因而也是最难改变的交通航线。从此,中国统一及及大一统观念有了更有力的现实基础。唐人皮日休作《汴河怀古》,认为炀帝此举堪与大禹治水相媲美,诗曰: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说起天山你会想到什么?是岑参仰天长叹的“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还是金庸先生笔下《天龙八部》里的天山童姥?不管是文人雅客的诗句,还是武侠小说,在人们的印象里天山似乎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01天山在哪儿?
明朝李贤的《西河旧事》中说:“白山,冬夏有雪,故曰白山,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焉。” 天山古代别称白山,因匈奴称其为天山,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由三列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山脉的主体在中国境内(中国境内1700km),向西延伸至中亚(西延2500km),跨越了4个国家。经度范围东经70°~90°,纬度范围北纬40°~45°,是世界上最大的纬向(东西向)山系。
图源
星球研究所
02天山是如何形成的?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天山经历了“海变陆—褶皱隆起(内力)—剥蚀削平(外力)—断块隆升(内力)”。
在早古生代,天山曾为海洋环境。之后板块俯冲,大洋萎缩闭合,两块大陆碰撞,致使天山隆起,形成褶皱山。
后来被外力作用剥蚀削平,形成一个广大的夷平面。接着造山运动开始,因断块上升,原来统一的夷平面被分成三级,形成了阶梯状的山体。
夏季的天山
再加上自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以来的冰川作用、流水作用等各种外力作用的雕琢,才形成了现在这种群峰林立、沟壑纵横、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貌形态。
03天山的水汽状况?
天山深居内陆,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脉。太平洋水汽鞭长莫及,印度洋的暖湿空气想要北上,又遭遇重重山脉的拦截。
好在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途经中亚到达天山附近仍有部分水汽。该区地形向西北开口,未完全封闭,水汽能顺着山口进入,在天山北坡被抬升,形成地形雨。
天山水汽输送路径
[有水汽来源]+[地形阻挡],天山北坡降水远多于天山南坡地区。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图源: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大量冰川在此发育(共计1.86万余条,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千米),形成的冰川融水补给了300多条河流,因此天山又有“中亚水塔”之称,著名的巴音布鲁克湿地更被誉为天山的“心脏”。
每年夏秋季节日落时分,
气温较高,河流水量大,河面宽阔,
大批游客前来观赏著名的九曲十八弯落日景观。
04天山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的成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二是受地形阻挡。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和南下的北冰洋冷气团,在进入准噶尔盆地后,遇高大的天山山脉阻挡,速度减慢,锋面在此停滞不前,形成了天山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多出现在春冬季节,并带来持续的阴雾、降雪天气。
05天山的自然带状况?
我们选取天山山脉中的典型代表——博格达峰,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去看天山的自然带。
博格达峰为天山山脉东段最高峰
图源
网络
基带为 荒漠带 。 (北坡为例,700m-1100m)
图源
网络
草原带 (北坡为例,1100m-1650m)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蒸发变弱,水分条件变好。开始生长牧草,是天然的草场资源。
云杉林带 (针叶林带)
仔细观察天山的垂直自然带谱,我们会发现在天山北部的半山腰(1650m—2700m)处形成了针叶林带——云杉林带(天山特有种),南坡是没有的。
云杉林
森林带对水分要求较高,天山北部为迎风坡,暖湿空气遇地形阻挡形成降水,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在海拔2500m附近达到最大值。
天山以南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加之南坡为阳坡,蒸发较旺盛,水分条件很难达到森林的生长需求。
草甸带、垫状植被带 (以北坡为例,2700m-3700m)
海拔继续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自然带转变为对水热要求较低的草甸带。为了减少热量散失和抵御强风,植物往往匍匐贴着地面生长。
“包菜”一般的雪莲,
叶片表面发育绒毛进行保暖
图源
网络
冰雪带 (北坡为例,3700m以上)
南北坡水热的差异,同时也引起了雪线分布的不同。
受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北坡降水(雪)较多;同时天山北坡为阴坡,且纬度比南坡的高,气温低,蒸发较弱;因此天山北坡雪线比南坡低。
天山冬季雪景
06天山对新疆的意义(影响)
天山,横贯新疆中部,天山以南地区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区叫北疆。
天山对南北疆气候的影响
据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1965年-2017年数据),南疆与北疆的最冷月均温差达到了6.4℃(接近北京与上海的冬季平均气温差)。高大的山体,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冷空气南下,使得南疆成为了我国纬度最高的暖温带地区之一。
天山对农业影响
在新疆,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我们去新疆看看那里的绿洲农业和山地牧业。
「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地方的农业。
天山冰雪融水为山麓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发源于天山的河流在山麓形成较为平坦的冲积扇,冲积扇边缘土壤肥沃,质地较疏松,利于耕作。
左图:冲积地貌
右图:呈带状、点状分布的绿洲
凭借天山的眷顾,伊犁河谷一片丰收景象
图源
新华网
「山地牧业」
山地牧业:是在高原、丘陵、山地地区发展起来的畜牧业。
天山巨大的高差,导致不同海拔牧草生长的时期不同。每当季节变换,为保证充足的草料供应,牧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搬到山里,再从山上回到平原河谷和沙漠,这种随季节而转移草场放牧,被称为“转场放牧”(游牧业)。
转场路线示意图
图源:网络
春季,4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利用山地阳坡的干旱草原放牧;
夏季,转场到山地高处 (2000m-3500m) 的山地草甸带,这里气候凉爽,水草丰美;
秋季,气温下降,开始下移,来到低山丘陵;
冬季,回到平原河谷和沙漠地区的冬牧场 (牧民称为“冬窝子”) ,选取背风坡处,温暖避风,有利于牲畜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新疆天山牧场
小编还准备了关于天山的试题帮你更好地掌握今天的内容,别忘了做完题再走哦~
(2023·河北张家口·高三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下限海拔低,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迎风坡,多地形雨②陡坡,存雪量大③阴坡,温度低④迎风坡,风力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天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降水差异较大,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位于( )
A.高山草甸
B.积雪冰川
C.山地草原草甸
D.针叶林
【答案】1.A 2.D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北坡的存雪量大于南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山北坡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雪量大,①正确;天山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北坡为阴坡,热量条件差,温度低,③正确,A正确;陡坡物质迁移速度快,存雪量小,②错误,C、D排除;风力大不利于雪量积累,④错误,B排除。故选A。
2.读图可知,天山的垂直自然带自下而上为草甸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物、积雪冰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降水量的多少会导致植被从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森林分布地区降水量大,所以天山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位于针叶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2023·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阶段练习)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北坡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中,属内陆成水湖。有一百多条河流汇入该湖,河水在汇入该湖之前大量用于灌溉等生产活动,但河流不是唯一的补给来源。下图示意1960-2020年伊塞克湖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伊塞克湖的主要补给方式为( )
A.大气降水、冰雪融水
B.地下水、大气降水
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
D.河流水、积雪融水
4.关于图中伊赛克湖水量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湖泊水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B.1960-1990年水量持续减少
C.水量先波动下降后波动上升
D.1985-2000年水量变幅最大
5.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推测2000年后湖泊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灌溉用水量增多
B.蒸发量减少
C.冰雪融水量增加
D.气候更干燥
【答案】3.A 4.C 5.C
【解析】3.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伊塞克湖位于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脉的北麓,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早,但是受西风带影响,西风吹过湖面水汽较多,又因东岸地形抬升作用,易形成降水(降雪),大气降水有补给作用;湖泊海拔高,地下水补给少;周围被高山环绕,山顶常年新积雪冰川发育,冰雪融水补给量大;虽然材料中显示有一百多条河流汇入该湖,但结合地形河流水几乎都来源于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秋冬季节降水量稀少,积雪累计少,积雪融水也少,不是主要补给。综上,A正确,B有地下水,B错误;CD有积雪融水,CD错误。故选A。
4.图中伊赛克湖水量变化特点为:湖泊水量先波动下降后波动上升,A错误,C正确;1960-1990年水量并不是持续减少,1985-1990之间水量增加,B错误;1985-2000年水量变幅没有2010-2015年的大;D错误。故选C。
5.2000年后湖泊水量波动上升,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温上升会导致冰雪融水量增加,蒸发量也会增加,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会变得湿润,C正确,BD错误;气候湿润,降水增多,对于湖泊的灌溉用水需求降低,A错误。故选C。
【点睛】湖泊水的补给类型主要有 5 种:①大气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秋季,降水较为集中;②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天气回暖的时候;③永久性冰雪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时候;④地下水:地下水与湖泊水可以“ 相互补给”:1.湖水水位较高时(高于地下水的潜水面),湖泊水补给地下水;2.湖水水位较低时,地下水补给湖泊水;⑤河流水:河流水与湖泊水可以 “相互补给”:1.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2.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2023·江西·陕西省神木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某河流位于天山北麓,流域内海拔1800~3600m的山区广泛分布着云杉为主的针叶林及阔叶林。下图为该河流域降水量、降雪量、径流组分年内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河融雪径流在6月达到峰值是由于( )
A.季节性积雪融化量大
B.6月降雪量较降雨多
C.6月份降雨量比较少
D.6月份冰川融化量少
7.影响该流域内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层厚度
B.地形坡度
C.降水量
D.光照条件
8.随着气候变暖,短期内该河流( )
A.融雪径流增加
B.含沙量增加
C.降水径流增加
D.冰川径流增加
【答案】6.A 7.C 8.D
【解析】6.结合所学可知,融雪径流是由冬季降雪在春季气温升高后融化造成的,6月份气温高,融雪量大,A正确;由图可知,6月份降雪量小于降雨量,B错误;6月份降雨量较多,且温度高,冰川融化量较多,CD错误。故选A。
7.结合所学可知,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北坡可以接受到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云杉林分布在该河流域1800-3600m范围内的天山北坡,为阴坡,光照少,热量低,但为该山地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水分条件好,适宜云杉林生长,C正确,D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知1800~3600m高度段该山地的土层厚度和地形坡度情况,AB排除。故选C。
8.气温升高,短期内冰川融化量增加,冰川径流会增加,D正确;随着气候变暖,融雪径流峰值会提前,但融雪径流量由降雪量决定,气温升高不会增加融雪径流量,A错误;河流含沙量由植被和径流量决定,气温升高,该地植被覆盖率可能会上升,则含沙量减少,B错误;降水径流由降水量决定,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点睛】气温升高会导致当地冰川、融雪融水增加;并且会导致当地降水形式发生改变,降雨量逐渐增加降雪量逐渐减少,并且降雨径流的量逐年增加;而河流的总径流量在刚开始会有一个大量增加,但随着冰川的不断融化,冰川面积逐渐缩小,其容水量也会逐渐减少;因此河流总径流量是一个先增加后减少的状况。
(2023·陕西·长安一中高三阶段练习)渭干河发源于天山,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读塔里木河流域渭干河、库车河水系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克孜尔水库对渭干河中下游的主要作用是( )
A.削减洪峰,减轻洪涝灾害
B.蓄积雨水,增加地下水分
C.蓄水冲沙,减少泥沙淤积
D.调节水量,改善灌溉条件
10.下列关于渭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流流向自南向北
B.越往下游流量越小
C.河流的含沙量较小
D.越往下游河道越深
【答案】9.D 10.B
【解析】9.克孜尔水库能够调节渭干河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改善灌溉条件,D选项正确;渭干河地处新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A选项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选项错误;该地区水资源短缺,蓄水的目的不是为了冲沙,而是为了灌溉,C选项错误。故选D。
10.根据材料描述,渭干河发源于天山,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因此该河流应该是自北向南注入塔里木河,A选项错误;由于河流主要依靠上游的冰雪融水补给,沿途蒸发强烈,且易下渗,所以越往下游流量越小,B选项正确;渭干河流域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C选项错误;河流上游流速快,侵蚀强,下游泥沙淤积,河道较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水库的作用: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2023·江西·高三期中)克孜勒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与天山西南支脉高山区的接合部,上游水质良好,中下游河水非常浑浊,硫酸盐超标,不适合用作饮用水.但可作为农业用水。下图示意克孜勒河出山口后的中下游部分河段,其中喀什以西地区的土地以砂卵砾石为主,盐碱化不严重,喀什以东地区的土壤以细砂和中细砂为主,盐碱化较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克孜勒河水质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水流速度
B.大气降水
C.河流水量
D.河床性质
12.克孜勒河水可作为农业用水的原因是由于( )
A.农作物喜酸性
B.农田土壤呈碱性
C.水流速度较快
D.河水富含有机质
13.与喀什市以西地区相比,喀什市以东地区土地盐碱化比较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喀什市以东地区( )
①土壤孔隙小②气温高③地下水水位较高④降水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D 12.B 13.C
【解析】11.上游海拔高,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更强,但该河上游水质较好,说明不是水流速度的影响;该河地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大气降水和河流水量对水质的影响较小;上游河床岩石较坚硬,不易被侵蚀,水质较好,中下游河床可能较松软易被侵蚀,河水混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喀什地区气候干燥,蒸发强烈,降雨量少,土地盐碱化比较严重,河水中所含丰富的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改良碱土却有极好的中和作用,是浇灌小麦等农作物的良好水源,故可作为农业用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两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地势较低,有较多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集,地下水水位较高,导致水分上升到地表时挟带的盐分较多;东部地区土壤以细砂和中细砂为主,土壤孔隙小,渗透能力较弱,水分挟带的盐分容易在地表集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碱土的改良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措施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水利措施,包括排水、灌溉、放淤;二是农业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肥;三是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化学改良剂。
(2023·湖北·高三期中)2021年4月23日前后,新疆经历了一次锋面过境的寒潮天气,北疆发生大风、降温、降雪,南疆发生强沙尘暴。图1为不同时段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图2为不同时段锋面的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观测发现,H气压系统到新疆后向东南方向移动,据图1,推测H气压系统向南和向东移动速度的差异及原因( )
A.向南移动快,南北两侧气压差更明显
B.向东移动快,南侧受东西向天山阻挡
C.向南移动快,南侧等压线更密集
D.向东移动快,西侧亚洲高压强劲
15.据图2中23日晨锋面的特征,推断此时天山北麓降雪天气的特点( )
①降雪强度大②降雪强度小③持续时间长④持续时间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锋面过境时,天山南麓发生强沙尘暴,而未出现明显降水的原因( )
①南疆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
②天山南麓土质疏松,植被稀疏,沙源丰富,容易起沙
③南坡气流下沉(南坡为背风坡),水汽不容易冷却凝结
④天山北坡气流上升形成降水,使得到达南坡的气流水汽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4.B 15.A 16.D
【解析】14.由图一对比23日晨和23日晚H气压系统的位置可看出,H气压系统向东移动得多,向南移动得少,说明向南移动得速度慢。原因是高大的天山为东西走向,向南受山地阻挡明显,移动速度慢,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亚洲高压处在新疆北部,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5.图2中实线表示23日晨锋面,从图中可看出,锋面位于天山北坡处,坡度陡,说明受天山阻挡,锋面移动速度减慢,降雪时间长,③正确,④错误;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雪强度大,①正确,②错误。综上所述,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16.结合图2中西北—东南方向指示可看出,天山北坡气流爬升形成降水,使得到达南坡的气流水汽少,④正确;天山的南麓位于冷气团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不易出现降水,③正确。从图1中看,南疆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①正确。由材料可知此时为4月23日前后,正值初春,植被稀疏,沙漠土质疏松干燥,易起沙,②正确。故选D。
【点睛】沙尘暴形成的主要条件是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是沙尘天气形成的天气气候背景;乱垦、滥牧、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受破坏、土壌裸露、土地沙化迅速扩展,是沙尘天气形成的 人为原因。
17.(2023·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伊塞克湖是中亚天山上的高山湖泊,时常发生地震。湖面海拔约1600米,面积6200多平方千米,雪山环绕,平均水深270多米,最深处700多米,水量大,是青海湖的十多倍。因湖水常年不结冰而有“热湖”之称,湖泊东西两侧多大风。科考发现,楚河曾经是伊塞克湖的排水河道,如今却是两个不同的流域。在伊塞克湖北岸水下发现了古城、古城墙等遗迹。下图示意伊塞克湖位置及周边地形。
(1)判断伊塞克湖的成因并说出理由。
(2)分析地形对伊塞克湖成为“热湖”的作用。
(3)说明楚河与伊塞克湖分开成为两个不同流域的内外力作用过程。
(4)推测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对伊塞克湖水域面积的影响。
【答案】(1)成因:受板块挤压,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封闭的断陷盆地,河流汇入,不断积水成湖。理由:在湖水下发现古城、古城墙等遗迹,说明地壳下沉,被湖水淹没;地震多发,说明地壳活跃。
(2)地形封闭,形成内流湖,为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东西两侧均形成山口,大风导致湖水流动,不易结冰;群山环绕,湖泊受冷气流影响小。
(3)楚河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谷加深;伊塞克湖区地壳下沉,不断加深,湖面下降;河水与湖水不能相互补给,使湖泊与楚河之间形成分水岭,从而分开形成两个不同的流域。
(4)全球气候变暖初期,冰川融化,湖水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水域面积扩大;后期,冰川面积減小,融水量减少,湖水补给量少于蒸发量,水域面积缩小。
【分析】本道题主要以伊塞克湖为例,设置四个小题,考查湖泊的成因、影响湖泊水温的原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分析能力。
【详解】(1)从文字材料中可知,该湖区地震频发,地壳活跃形成断陷盆地,河流汇入积水成湖。由该湖北岸水下发现古墙等信息,再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湖区为地壳下陷被湖水淹没而成。
(2)从材料中可知,“热湖”是因为湖泊常年不冻而得名,结合图示信息、可分析出,伊塞克湖地形封闭,为内流湖,且为咸水湖,盐度较高;东西两侧均有山口,山口处形成大风使湖水流动,不易结冰;材料中显示该湖面积、深度、水量等都很大:群山环绕,尤其是北部山地阻挡冬季冷气流,使其受冷气流影响小,冬季水温偏高等。
(3)从图中信息可以得知,楚河上游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河流下切,河流水位下降;伊塞克湖也在内力作用下下沉,湖面水位下降;河流水位和湖泊水位都下降,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形成了分水岭,进而分属两个流域。
(4)从图中信息可以得知,伊塞克湖为内流湖,主要补给水源是周边的高山冰川融水,当全球气侯变暖时,初期冰川融水量增多,入湖的水量大于蒸发量,导致湖水水域增大;但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冰川融水导致冰川萎缩,融水量减少,当入湖的水量少于蒸发量时,湖泊水域将会出现减小的趋势。
18.(2023·安徽铜陵·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位于新疆天山西部山区,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年平均降雨量为417m,多雨期集中在春夏季,属湿润大陆性温带气候,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被称为“塞外江南”。区内天然植被总面积约4.66万km2,主要有针叶林、灌丛、荒漠、草原、草甸等植被类型,其中草原、草甸为主要植被类型,面积约占70%。图1示意伊犁河谷主要植被类型分布(空白部分表示无植被覆盖),图2示意4~10月伊犁河谷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度历史同期平均值。
(1)简析伊犁河谷被称为“塞外江南”的主要自然原因。
(2)指出伊犁河谷草甸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3)概括4~10月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的整体变化规律,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伊犁河谷处于盛行西风带的控制范围内,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位于南北天山组成的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口内侧,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伊犁河谷与天山山脉相连,天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灌溉水源充足;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北部的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南下,东部和南部的高山可以阻挡干热气流北上,气候温和等。
(2)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中部河谷;南部、北部、东部山地。原因:中部河谷,靠近河流,地势低洼,水分充足;
南部、北部、东部山地,海拔高,降水量大,蒸发量小,水分充足。
(3)整体变化规律:先升高再降低(或4~5月、9~10月覆盖度低,6~8月覆盖度高)。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或热量)、水分(或降水量和冰雪融水量)。
【分析】本大题以伊犁河谷植被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伊犁河谷南北天山两山(脉)夹峙,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且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天山海拔高,冰川积雪丰富,冰雪融水丰富,水源充足;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寒冷气流的侵入,且山高谷深,气流翻山后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的干热的风沙侵入,气候温和。
(2)由图中黑色图例可知,草甸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北两侧和东侧,呈东西条状分布并在东侧汇合,正好对应中部河谷和南北东三侧山地。草甸对水分要求较高,河谷地区水量丰富,东南北侧的山地易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且海拔高,蒸发弱,水源充足,利于草甸发育。
(3)根据伊犁河谷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度历史同期平均值图,4~5月、9~10月覆盖度低,6~8月覆盖度高可知,植被覆盖度的整体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主要因为从4~5月到6~8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热量增多,山地降水增多,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水分变得充足,利于植被生长。6~8月到9~10月,气温降低,热量不足,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水分减少,不利于植被生长。
19.(2023·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北坡经济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资源禀赋好,区位条件优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面向中亚和欧洲的重要枢纽。2017年新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实现棉花产业集群发展,棉花种植面积、产量、质量较以往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下图示意天山北坡经济区城市分布。
(1)分析气候变化对天山北坡棉花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
(2)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区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答案】(1)气候变暖使得棉花播种期提前,棉花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棉花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棉花品种的更换;适宜植棉的面积随着增温不断扩大。
(2)沿天山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地形平坦开阔;沿河分布——水源较为充足;沿公路、铁路分布——交通便利等。
【分析】本题以天山北坡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条件变化以及城市分布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
【详解】(1)气候变暖天山北侧热量增加,使得棉花播种期提前,棉花的死亡期延后,棉花生长期延长;热量条件改善,有利于棉花有机质的积累,有利于棉花品质和产量的提高;热量条件改善可以适合产量更高、品质更佳的棉花品种的生长,有利于棉花品种的更换;适宜植棉的面积随着增温不断扩大,进而提高棉花的总产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干旱地区城市分布与地形、水源及交通线密不可分,天山北坡经济区城市沿天山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空间拓展;沿河分布,水源较为充足,能够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沿公路、铁路分布,交通便利等。
20.(2023·广东·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天山天池自然保护区属于国家4A级景区,也是当地重要的牧区。近几十年,天池南岸泥石流灾害频发,每年都有百万游客的安全受到威胁。1971-2003年间湖岸线平均每年向湖心推进6.78m,近20年三工河谷地森林60%已死亡。为防治天池南部流域的泥石流,在三工河干流修建了拦沙大坝,并在其下游修筑10级跌水梯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图示意天池风景区南岸支流及生态修复工程。
(1)推测干流拦沙大坝在图中①、②、③处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分析拦沙大坝修建前后,天池湖岸线移动的南北岸差异。
(3)除采用工程措施外,请提出对天山天池景区泥石流灾害治理的生态修复对策。
【答案】(1)位于②处。位于大多数流程长、流域面积大的支流下游,能够阻挡大部分泥沙;距离天池有一定距离,且下游有一定坡度,留有空间修筑跌水梯田沉沙区。
(2)大坝修建前,天池南岸的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携带的泥沙比北岸多,因此南岸向湖心前进的更快;拦沙坝修建后拦截大量泥沙,使得南岸入湖泥沙大量减少,南岸向湖心的前进速度大幅减慢,北岸变化不大。
(3)上游增加植被覆盖率(或植树造林),固土护坡,减少泥石流物质来源;退牧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合理放牧;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分析】本大题以天山三工河泥石流为材料,涉及工程选址、流水作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知识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得为防治天池南部流域的泥石流,在三工河干流修建了拦沙大坝,自上游到下游分别为①、②、③个拟址,其中①处距离入湖口距离最近,防护最为全面,但是其下游修筑10级跌水梯田用来削弱地表径流,使得泥沙沉积,①处的下游没有足够空间;③位于最上游支流稀少,汇沙面积小,防护作用不明显,综上所述②处,位于大多数流程长、流域面积大的支流下游,能够阻挡大部分泥沙;且距离天池有一定距离,且下游有一定坡度,留有空间修筑跌水梯田沉沙区。
(2)根据材料可得,南北岸的推进速度与南北两侧入湖河流输沙量的大小有关系,在大坝修建前,天池南岸的河流支流众多,落差大、流量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其携带的泥沙比北岸多,因此南岸向湖心前进的更快;拦沙大坝修建之后,落差减小,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大坝拦截大量泥沙,使得南岸入湖泥沙大量减少,南岸向湖心的前进速度大幅减慢,北岸由于没有进行人工干预,其河流输沙变化不大。
(3)由所学知识和材料可得,泥石流成因为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在近20年三工河谷地森林60%已死亡,其治理关键在于减少松散物质,所以要减少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增加上游植被覆盖率,并固土护坡,减少泥石流物质来源;天山以山地畜牧业为主,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合理放牧,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并且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21.(2023·浙江·安吉县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山北坡城市群东起哈密市,西至霍尔果斯市,是我国新疆能源、化工、机械、纺织等制造业核心,也是我国“一带一路”: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对外开放的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对全疆经济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左图为天山山脉北坡经济带主要城镇分布;下表为天山北坡城市群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变化。
材料二:新疆盐碱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严重制约了种植业发展。近年来,克拉玛依等地采用盐生植物法治理盐碱地,效果良好(右图)。该技术若能普及,对新疆地区成为全国粮食战略接替区有着重要意义。
表(单位:%)
1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1
3.3
58.1
48.6
2021
3.1
37.0
59.9
(1)概述2011年以来,天山北坡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2)说出“一带一路”建设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积极影响。
(3)分析通过盐生植物法治理新疆地区盐碱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且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促进了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了对外开放程度和商品销售市场;提升了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3)新疆盐碱化土地面积大,新法改良土壤后,耕地面积增加多:地表植物增多后,可减轻耕地荒漠化(或退化);绿肥植物可使土壤肥力增加,单产提高;治盐碱所需水资源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粮食稳产高产。
【分析】本题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变化表为材料;涉及天山北坡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化特征、“一带一路”建设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积极影响、盐生植物法治理新疆地区盐碱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天山城市发展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2011年以来,天山北坡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化特征:第一产业有下降但是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从58.1%下降到37%比重变化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且第三产业占59.9%,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2)“一带一路”建设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积极影响:促进了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交交通通达度;促进当地工业发展,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开放程度和商品销售市场;提升了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
(3)通过盐生植物法治理新疆地区盐碱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新疆盐碱化土地面积大,新法改良土壤后,获得更多可以耕作的土地。增加耕地面积;地表植物增多后,可减轻耕地荒漠化(或退化),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绿肥植物可使得土壤肥力增加,单产提高;治盐碱所需水资源少,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粮食稳产高产。
22.(2023·山东·昌乐二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流注入玛纳斯湖,全长约450千米,河流常年流量平稳。玛纳斯河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溢出带区域形成了众多低洼湖泊、湿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肯斯瓦特水利枢纽),水库群上接大河、下通灌区,成为我国著名的农垦区。下图示意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
(1)推测玛纳斯河流量常年保持平稳的成因。
(2)说明肯斯瓦特水利枢纽(水库)选址的合理性。
(3)分析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修建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答案】(1)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各季节降水量均较少,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夏季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汛期,但流经区域蒸发量大,缩小了夏季与冬季的径流量差;有地下泉水补给,径流量稳定;有湿地分布,湿地有蓄洪补枯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节河流径流。
(2)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河流流量大,蓄水量多;位于地下泉水出露地带,水库水位较稳定;地势低洼,工程量较小,且集水面积大;地处城市上游,水质较好。
(3)增加发电量,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有效控制和调蓄山区洪水,降低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对下游的危害程度;利用水库发展观光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下游灌区水资源的分配量。
【分析】本大题以玛纳斯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补给、水库选址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玛纳斯河流量常年保持平稳说明流量季节变化小。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河流夏季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但夏季气温高,蒸发量也大,河流流量不会太大,冬季流量小时有地下泉水补给,且又有大量湿地调节径流,使冬夏季流量季节差异小,流量常年保持平稳。
(2)位于天山北部山麓地区,是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较低,工程量小;水库群上接大河,河流流量大,储水量大,且有大量地下泉水,湖泊,湿地等调节水位稳定;下通灌区,位于城市灌区上游,水质好。
(3)水库可发电,提供电力;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少山区洪水;可发展观光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合理分配水资源,增加下游灌区水资源的分配量。
23.(2023·山西太原·高三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集海辣椒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市特产,其色泽鲜红、品质优良,被评选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沙湾市安集海镇处于天山北坡富硒带中部,土地肥沃。下图示意安集海镇的位置。
(1)分析河流对安集海辣椒高品质的有利影响。
(2)说明该镇在发展辣椒产业过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举措。
【答案】(1)农田灌溉(河流)水来自天山冰雪融水,水质好;安集海镇处于河流的冲积扇,在河流搬运、堆积作用下,土壤深厚肥沃,富含硒元素。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合理灌溉,防止土地盐碱化;保护水质,减少水污染;修建水库、灌渠,保障灌溉;科学控制种植规模,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分析】本题以安集海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分析,河流水来源于天山的冰雪融水,用于灌溉,水质好;安集镇位于河流冲积扇,河流携带泥沙天山中部富硒带的泥沙,在山麓地区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富硒土壤。
(2)安集海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可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碱化;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质;修水库、建灌区,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控制农业种植规模。 综合自我的地理课堂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拿马运河怎么修建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