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脾气暴躁的开示不能发脾气不能有错会有报应那如何改错如何发现错误?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当一个人的欲望越多,争强好胜的心就越发强烈,进而就会使自己缺少智慧与灵性,失去人之本善,做出错误的行为。一个人如果不以自身修养为重,不懂得节制欲望,随时都会陷入苦海。佛教讲“欲望”是烦恼的因,烦恼是欲望的结果。再放大了讲,无始以来的因和果,形成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人贫困,有人富有,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因就是种子,我们从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都会成为种子,这就是业因,将来因缘汇聚就会产生果报。所以,人活着,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人有千算,天则一算,做人不可打破的两条天规,要时刻谨记。一、再好的东西,也不要过度奢求,物极必反,要懂得适合而止。万事万物有时、有运、有势。吕蒙正在《破窑赋》一文中写道,蛟龙未遇,潜水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人不得时,利运不通。一个人知命以后,心中没有疑惑,能够坦然接受一切,自然不需要去过度奢求。我们总觉得有些东西是好的,就过度拥有,其实无论任何物质,一旦拥有过度,也会变得不好,就像吃多了饭,也会撑得慌。中国文化中《易经》的思想,就是祸中有福、福中有祸,所以福报不能享尽,要知道物极必反,懂得适可而止,凡事保持“中道”才是智慧之举。按照佛教中所讲的因果规律,亦是如此,即使自己很有福报,我们的福报也应让别人去享,古大德讲:“一吃一餐,皆是前定”,如果过度的奢求外界的物质财富,自己的福报就会慢慢的消耗,要知道一个人的福报是有限的,享用完了,也就没有了,正所谓,禄尽人亡。世间人都明白,每个人冥冥之中有“运气”的存在,其实,命运都是把握在自身手里。只要深信佛教所讲的因果道理,积德行善,懂得付出,种下善因,命运自然一片光明。如果只是一味的奢求,不断了消耗自己的福报,再好的前途也会戛然而止。二、口为祸福之门,不会说话,因果严重。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会了说话,却要用一辈子时间学着闭嘴,因为言多必失。当年一位有名的主持人,就是因为言语不当,被免职,难道这不是因果吗。要知道因果不虚,一个人的言语行不当,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后患,一个人可以没有信仰,但不能没有原则,因果报应通俗的讲,就是自然规律,所以在因果面前,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没有漏网之鱼的。以上两条“天规”一定要铭记在心,不可违背,不然因果严重。一个人福报不可享尽,说话不可口满。想要做个有福人,心量要大,量大福大,言辞要柔软,这样子福报来得很快。佛菩萨最喜欢心地善良的人,愿每个人都,存好心,行好事,说话好,做好人,必得佛光普照,诸佛菩萨护佑,阿弥陀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对脾气暴躁的开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