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特征既继承了当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指的是,也是民族进化和发展的结果。怎么理解?


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思想体系解读西方哲学三问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只有到不了的彼岸。人一旦失去启蒙,便会失去精神的自由,自会转向崇拜邪恶,认同专治,殊不知自由才是人类最大的意义。在1844年手稿中说到:人以一种完整的方式占据自己完整的本质。这种方式不仅包括视觉、嗅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的方式,也包括愿望、活动和爱等一切能与客体联系和发生作用的方式。奔腾江河,锦绣中国;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滔滔向前,润泽方圆。绵延池涧溪湖,滋养八方水土。交汇城市村落,通济四海万物,孕育璀璨文明,镌刻锦绣山河。看大江大河,滋养华夏大地,新时代的中国迈步新征程。——《营养身心灵》
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踱步浩瀚星辰,俯瞰天地不仁
刘先银经典点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
刘先银经典点说:“在江河之源的苍茫氤氲”是一次在魏巍峨峨的高山,若唐玄奘取经路遇雪山冰川的灵魂寻觅。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我要说找到自己的灵魂最重要,看见自己的灵魂最重要, 无愧于自己的灵魂最重要。若人的灵魂干净了, 这个人在我看比佳人更美;这个人比泰山更重。外表都是假象, 只有灵魂的触动才是真的;只有灵魂的拥有才是真的;只有灵魂的哭泣才是感动天地的。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何况,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不就是躲得好好的,好到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曾经藏身何处?也许,我们真的曾经在一根烟囱里,或是一块瓦片底下躲了很久,于是,躲藏起来就成了我们最想做的事。岁月在变迁,爱情在漫延。
浩浩荡荡的江河,伟大的梦想,蕴含着进化树的秘密:物种混居必然引发事物、空间的争夺和审美“主体”的“氤氲”的美学意味。
苦海,烦恼,未来,心田,爱河的雾中风景,从“逍遥游”到“林中路”的惚兮恍兮,意识之光不会照耀静止之处。
天我合一,我就是天,这是人类共同的认知其创造的世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是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第一滴水,江河之水沿着山麓流淌,形成一定的走向,在平坦之地就会流淌成各种支流。在中国大地上恣意流淌的河流,激发着一代代人的社会想象、民族国家想象以及文化理想。我们是奇迹,每棵树、每朵茶花、每头在非洲草原奔跑的大象,都是奇迹。敬畏自然和这世间的每一个生灵,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这是觉悟的智慧:人类一切关系,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苦苦寻觅的灵魂契合者其实就是自己。
新安江是一条流淌千年的文明之江
自古文明依水而兴,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那么新安江就是徽州儿女的母亲河。她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线,如一条银练镶嵌在美丽的长三角南翼。“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形象地描绘出新安之水天上来的壮美图景。她从海拔1600米的六股尖奔涌而下、百转千回,直奔钱塘、拥抱东海,汇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孕育了与藏文化、敦煌文化比肩的徽文化,这是距离当代中国最短路程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文化中保留完整的一片天空。她书写了厚重的书,流经之处珍藏着八千处物质文化遗存、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百万件文书文献,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成为追溯历史、读懂中国的终极密码,成就了黄山这座可以随手触摸、亲近对话、没有屋顶的博物馆。她寄托着诗人的情,孟浩然驻足赞叹,“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李白由衷赞美,“栏外一条溪,几回流岁月”,由此成就了碎月滩的美名。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寄怀舒意、踏歌而行,赋予了新安江独一无二的气韵。她传承着徽州的魂,徽州儿女沿着新安江走出大山、逐浪大潮,锻造出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开拓进取的古徽商精神、开放包容的迎客松精神,滋养了徽州精神家园。我们将传承发扬新安江的文化内涵,加快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美起来,让文明之江奔向世界。
一条新安江,皖浙两省探路改革,启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已10年。如今,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246.5亿元,水生态服务价值64.5亿元,“新安江模式”得到全国10个流域、15个省份复制推广。
新安江为何如此重要?作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行探索地,“新安江模式”蕴含着怎样的治理智慧?新安江承载着多种意义,与城市发展互促共生,不仅是文明之江、美丽之江,更是开放之江、财富之江、创新之江等五个维度解读“新安江模式”的创意创新。
流淌千年的文明之江
新安江全长373公里,流经皖浙两省,其中黄山市境内干流长242.3公里,占近2/3。新安江经黄山市歙县街口镇流入浙江的千岛湖、富春江,最终汇入钱塘江。因此,保护好新安江水质,对长三角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凌云深情地介绍到,新安江是徽文化的母亲河,流经之处珍藏着八千处物质文化遗存、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百万件文书文献,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成为追溯历史、读懂中国的密码,成就了黄山这座可以随手触摸、亲近对话、没有屋顶的博物馆。徽州儿女沿着新安江走出大山、逐浪大潮,锻造出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开拓进取的古徽商精神、开放包容的迎客松精神,滋养了徽州精神家园。
黄山将传承发扬新安江的文化内涵,加快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美起来,让文明之江奔向世界。
多姿多彩的美丽之江
一组数字说明,新安江流域森林覆盖率高达82.9%,地表水优良率100%,负氧离子最高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有451处国家、省级传统村落,4700多处古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新安江流域黄山段的“生态美超市”实现了全覆盖,“爱护环境、绿色低碳”成为一种习惯和习俗。
黄山将充分挖掘新安江美学价值,发挥山水人文优势,突出时尚元素注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打造独特美学语境,让新安江成为人人向往、为之倾心的诗和远方。
奔流不息的开放之江
随着高铁时代全面来临,今日黄山已经摆脱地理空间的偏居一隅,四通八达、综合立体的现代交通网络已经铺就,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多重优势更加明显,新安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站上新风口。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新安江都是徽州大地走向世界的开放枢纽。
黄山将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融杭接沪为突破口,融入长三角、对接京津冀、联通大湾区、走向全球化,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高效汇聚,让黄山成为长三角南翼新枢纽、皖港澳国际会客厅,成为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生机勃勃的财富之江
徽州“以水为财,得水为上”,特有的四水归堂建筑理念映刻出新安江对徽州大地的倾情馈赠。它催生着对绿色的坚守,绿色发展基金、绿色发展论坛、水排污权交易、林业碳汇交易、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越走越宽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果越来越丰硕,展现着不同场景的“新安山居图”。
黄山将以新安江为依托,以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为契机,建立健全GEP核算体系,把绝佳生态与一流创意结合起来,打造全要素耦合、多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坚定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勇闯新路的创新之江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之地,新安江承担着探路者的神圣使命。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生态补偿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P值联合监测书写的机制创新,成为其他流域复制推广的范例,《河湖长制规定》等70余部法规条例蕴含的制度创新,展现了依法治理的显著优势。
黄山将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推动试点改革向协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升级拓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从常治到长治的华丽转身。以黄山、徽州和新安江多个顶流IP,倾心倾力打造山水人文之城、创意创新之城、开放枢纽之城、青春活力之城、美丽幸福之城,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黄山:向世人展示一个清澈、灵动、诗意的美丽乡村
新安江是一条多姿多彩的美丽之江
南朝梁武帝萧衍一句“新安大好山水”,道出了新安江的无尽风情,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掩映的村落民居,仿佛打翻了砚台的古墨,韵染了整个徽州大地。这里有沁人心脾的生态美,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呼吸所感是沁人的甜,森林覆盖率高达82.9%,地表水优良率100%,负氧离子最高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每年向千岛湖输送约70亿立方米干净水,恰似一幅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的中国山水画。有丰富多样的景观美,湖光山色中镶嵌着星罗棋布的高品位景点,以新安江为彩带绘出中国最美的山水画廊,呈现出“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恬然意境。有粉墙黛瓦的村落美,粉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451处国家、省级传统村落,4700多处古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承载着似水流年的沧桑,氤氲着绵延千年的格调。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生态美超市”演绎着垃圾分类的乡村新时尚,“爱护环境、绿色低碳”成为一种习惯和习俗。这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宝地,我们将充分挖掘新安江美学价值,发挥山水人文优势,突出时尚元素注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打造独特美学语境,让新安江成为人人向往、为之倾心的诗和远方。
新安江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开放之江
山是自然的屏障,水是开放的大门。徽州四面环山但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江河水系架起横亘东西的纽带、打通纵贯南北的动脉,实现了通江达海、拥抱世界的梦想。新安江汇百川千溪,穿山越岭,东奔大海;青弋江集烟岚云岫,蜿蜒曲折,北入长江;阊江聚山间灵气,迂回婉转,南向鄱阳。随着高铁时代全面来临,伴随新安江水奔腾不息,今日黄山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已经铺就,承东启西的多重优势更加明显,新安江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自信的姿态奔涌向前。从新安江走向钱塘江,徽州天路、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加速构建,杭黄绿色产业园等共建园区初具雏形,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等重点项目有序实施,共饮一江水的情感纽带越系越紧。从新安江走向黄浦江,与杨浦区、奉贤区成为合作伙伴,上海湾谷斐迪园蓄势待发,高铁CBD、知青小镇、牧野小镇展露新姿,与新民晚报联袂打造的全媒体矩阵精彩绽放,“一万名知青、十万亩大山”的山海之约越走越亲。从新安江走向珠江香江,借力深圳人才集团国际化平台,珠三角人才飞地即将破茧,大湾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深圳文创协会走进黄山,共同续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新安江都是徽州大地走向世界的开放枢纽。我们将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融杭接沪为突破口,融入长三角、对接京津冀、联通大湾区、走向全球化,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高效汇聚,让黄山成为长三角南翼新枢纽、皖港澳国际会客厅,成为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新安江是一条生机勃勃的财富之江
徽州“以水为财,得水为上”,徽派建筑的四水归堂、天人合一理念,映刻出新安江的慷慨馈赠。她催生着对绿色的坚守,绿色发展基金、绿色发展论坛、水排污权交易、林业碳汇交易、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越走越宽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果越来越丰硕。她寄托着对田园的眷念,这里藏着你此生不能忘却的味道、不可错过的风景,新安江水浇灌的徽菜好物,连接起繁华都市餐桌;一趟趟满载文化茶香的班列奔赴中欧中亚,诠释着新时代万里茶道的价值所在;花山谜窟、西溪南古镇糅合传统时尚,一经推出便是各方追捧的网红爆品;塔川书院、拾庭画驿等依托徽派古建打造的特色民宿,营造出“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淡然,黄山越来越成为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她承载着对幸福的向往,这里老百姓生活殷实,新安江正以她宽厚的臂膀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展现着不同场景的“新安山居图”。我们将以新安江为依托,以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为契机,建立健全GEP核算体系,把绝佳生态与一流创意结合起来,打造全要素耦合、多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坚定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新安江是一条勇闯新路的创新之江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之地,新安江承担着探路者的神圣使命,洋溢着创新者的卓越气质。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新安江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生态补偿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P值联合监测书写的机制创新,成为其他流域复制推广的范例;水质智慧化管理彰显的科技创新,时时刻刻记录着新安江的脉搏跳动;《河湖长制规定》等70余部法规条例蕴含的制度创新,展现了依法治理的显著优势。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将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推动试点改革向协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升级拓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从常治到长治的华丽转身。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的黄山,三大战略交汇,文化、生态、自然、旅游四大优势叠加,空间、经济、生态、文化、美学五大价值聚合。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倾心倾力打造山水人文之城、创意创新之城、开放枢纽之城、青春活力之城、美丽幸福之城,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每个人心中都流淌着一条新安江。真诚希望媒体朋友置身这片绝美的土地,用光影记录发展、用镜头讲述故事,让更多人看到新安江的生态文化之美、传承保护之功、探索创新之路、绿色发展之机,向世人展示一个清澈、灵动、诗意的新安江。
长江:茫茫九派,巍巍山河;一捧东流碧水,浸润神州风仪;一条“黄金水道”,强韧中国脉搏。
黄河:银汉出昆仑,朝宗东入海;从岁岁安澜,到高质量发展;长河激浪起,潮涌日日新。
松花江:南源长白山,北起兴安岭;大河两岸,人杰地灵;三江平原,物阜民丰。
淮河:南秀北雄,吴韵汉风;东流“不怕浪”,治水久为功。
珠江:穿流南国,沃水千里;多民族文化美美与共;粤港澳湾区欣欣向荣。
塔里木河:丝路辉煌,文明荟聚;走进壮美新疆,赏绿富同兴好光景。
京杭大运河:千年水运,万物通济;古今辉映,水美振兴;
中国博大精深的《道德经》思想体系解析西方哲学三问,体现的是体悟大道的闻道问道得道的一个过程,一种心得报告,一种勤而行之的具体感悟。这是用《道德经》思想体系,生命的哲学、生命的逻辑分析西方哲学,讲得很实际,还设定了四个目标,信息量非常大,这种体悟大道的闻道问道得道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感谢理子先生《弘道积德》的智慧和付出,对《道德经》经文的究竟领悟,每次主题演讲的题目都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陈和谦先生结合《道德经》思想体系天道、人道,天地人的得道的“我”等解读西方哲学三问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基于《道德经》经文,对“我是谁?”提出三个问题
问题一:同人大有谦豫随看到了的现象,如何区别?
举例来说,看门人,善问,问什么?请教:您是谁?您从哪里来?您将要往哪里去?
这与“我是谁?”的区别在哪里?
知人者智,这个智如果是巧智,就会搞得真假难辨。
好在同道当中有一位火天大有的于天罡先生,火天大有可以对付真假难辨善问,不过最近于天罡先生这个火天大有又回归到了《道德经》的道可道了。
问题二:同人大有谦豫随。地山谦,山在地下。今天不显山的和谦先生问“我”。
《道德经》中的既有“吾”也有“我”和“自”,他们是一个意思吗?
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吾”和“我”是一个意思,都代表我自己。但在《道德经》中“吾”“我”和“自”是有区别的吗?还有“身”字和“私”字。
问题三:《道德经》经文中是如何解读西方哲学三问的?
我们看看《道德经》中的分布在16章中的32自、分布在15章中的22吾、分布在7章中的19我、分布在9章中的23身、分布在2章中的3私五个字有什么区别?
《道德经》共有16章32自7.9.17.21.22.23.24.25.32.33.37.39.57.64.72.73,自,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和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人的鼻子,后假借作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自又有开始的意思,又由此虚化为介词,表示由、从等。我是谁?
7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9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7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1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2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3希言自然;
2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5道法自然
32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7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无名之朴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39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
57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4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72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73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我们看看《道德经》中的共有15章“22吾”4.13.16.21.25.29.37.42.43.49.54.57.69.70.74。
无源章第四: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厌耻章第十三: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归根章第十六: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虚心章第二十一: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21,54,57)
象元章第二十五: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无为章第二十九: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为政章第三十七: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道化章第四十二: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偏用章第四十三: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任德章第四十九: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修观章第五十四: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淳化章第五十七: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玄用章第六十九: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知难章第七十: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制惑章第七十四: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从上面各章可以看出,老子《道德经》说“吾”的时候是指老子我本人。
《道德经》中的“我”。 我们看看《道德经》中的共有7章“19我”17.20(7).42.53.57(4).67(2).70(3)。
淳风章第十七: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异俗章第二十: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化章第四十二: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益证章第五十三: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淳化章第五十七: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从以上各章可以看出,在老子说“我”的时候都有特指。
《道德经》中的“吾”是指我本身,《道德经》中的“我”是指成道的我。《道德经》思想体系天道、人道,天地人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成为成道的我。
基于《道德经》经文,文字“我”,我的本质在哪里?
有一天“我”字丢了一撇,成了“找”字,为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那一撇是什么?读了三十年的《道德经》,现在终于明白了,那一撇原本是个“一”,这个“一”就是老子《道德经》第39章的“昔之得一者”的“一”就是今天我们要找的就是那个“本我”,注意啊,“一”如果丢了,你就慢慢“找”吧。所以,哲学的终极三问当然就是慢慢“找”:“找”什么呢?
得失之间,得之,失之。“找”啊“找”。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往何方?
从古至今,西方哲学主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1.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 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3. 我们应该做什么?
第一问:我是谁?实则是在追问自我意识的本质问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其他与自己相处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人的自我认同,和人格构建,不外乎是用人为的后天的知识,来填充自己的心智,并认为,那个就是自己。平时,喜欢以我是个什么角色,什么专长自我标榜。这个门人什么的所构建出来的人格,真的是他们所标榜的自己吗?老子认为,不是。不仅不是,还恰恰是丧失了自我,才沦入这种靠外在的装饰物来完成自我认同。
一眼看过去,这些人,不管是自我标榜成什么角色什么老爷什么门派,都一样,他们都是拿装饰物当成自己。能看穿这一切的人,就可以说是很有智慧了。
只是看穿了这一切,还不够。如果那些外在的装饰物不是自己,那么自己到底是谁呢?我是谁?如何认知自己?《道德经》认为,人之名为大伪,大伪害天命。天之命,无名而真性,率天性而无己,天人也。我是谁?我就是天,天就是我,合于天,则万物寂。如此,则天地间豁然洞明,所谓自知者明。
这就是第一问:“我是谁?”的答案。“我”是被空间界隔绝的本我和自我。所以,《道德经》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回归到《道德经》的意境……文字的本意开始。“绝”、断、止、弃、不学=自然而然的状态……“绝”于自然:断于自然、止于自然、弃于自然、不于自然、学于自然=自然而然的状态。这就是《道德经》的意境。
第二问:我从哪里来?实则是在追问人的本质的问题。
本我因在时间中的“一”而永远存在。永远存在的本我产生了各个不同的自我可以同时共存的自由世界。自我,《道德经》中的“吾”因在自由世界中而运动不息,不停地由一种存在成为另一种存在,由一个相异之“找”成为另一个相异之“找”。一切在自由世界中的自我和自由,都互相成为,互为内外,互为隐显,互为子道。所以,自我由本我而来,本我永恒,自我不息。
本我之死与本我之生相同,因同而一。所以,本我无生无死,或者生与死同,因同而永恒。自我之死,内成理性之能我,外入混沌世界而生空间界之才我,借残余之自由,指挥暂存于混沌之世的能我才我。在现实世界中,不同的才我互为外界。一个才我观察外界的另一个才我时,看到对方是:外面是才我,拥有有限的自由和空间界,内部是能我,拥有感知世界和控制才我活动的能力。这正是现实中可见的“我”的写照。
由自我之死可知第二问的答案:现实之我从自由之我而来,自由之我从本我而来。自我在自由世界破缺的同时,死亡并产生了现实世界中的我。自我只有在本我(本体)最早产生的自由世界中,才是自由不息的。这在《道德经》中关于天长地久的就是:身,私。
我们看看《道德经》中的共有9章“23身”7(4).9.13(6).16.26.44.52(4).54(3)66。
7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9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讬天下
16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26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66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我们看看《道德经》中的共有2章“3私”7(2).19。
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19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Id):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道德经》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中的“吾”是指我本身,《道德经》中的“我”是指成道的我。
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道德经》中的“身”“私”一句话概括就是“天长地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回归本我,寻找“一”的“找”,遵循“理想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有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本我是人的意识体与物质体的统一,构成整体的生命体。人的内在整体构成人的本原存在,是本我的原始形态。人类自我解放的劳动行为会通过自我发现与创造维护、推动本我的发展。本我中意识与物质整体构成一个自觉实践的螺旋上升发展过程。
第三问:我将要去往何方?我要到哪里去?实则是在追问自由的本质的问题。
最自由的自我,《道德经》中的“身”“私”,莫过于在自由世界中的自我,《道德经》中的“身”“私”。自由世界破缺之后产生的现实世界中的自我,只拥有有限的自由。所以,回到自由世界,重获最自由,就是每一个现实世界中的自我的最大目标。就是《道德经》中的“我”是指成道的我。
在混沌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道德经》第52章,第59章说:本我永恒,自我不息,复归其母,这是我们最理想的长生久视。
哲学三大终极问题及其回答的启示: 情绪,《道德经》中的欲,是有形的肉体与无形的心智之间的联系。
营养身心灵:如何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首先:饮食方面,均衡营养和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其次,情绪稳定的条件在于回归本心,找回自己,减损欲念,均衡心理;
第三,阅读经典著作,保持精神愉快和灵魂觉醒的平和状态。
总之,阅读经典著作,与圣贤对话,访问古道,那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这样就会越来越圆融,愈来愈美丽,愈来愈自在,愈来愈轻松,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慎终如始……
《道德经》让我很震撼,我看见了我真正的天地父母,我是道之子,我的生命是如此的圣神和珍贵庄严,我从哪里来,我从道中来。我到哪里去,我时时刻刻就在道中,没有来也没有去。
那些来来去去的是什么?
是《道德经》法本章第39所说的失“一”之我,那是我的苦苦寻找的“找”。
一种熟悉的声音在回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将恐蹶。
《道德经》中的共有7章“19我”《道德经》中的共有15章“22吾”《道德经》共有16章32自,《道德经》中的共有9章“23身”,《道德经》中的共有2章“3私”,总之,道法自然,谷神不死,天长地久,正是闻道问道体道得道,结合《道德经》思想体系解读西方哲学三问的一条主线。老子道德经:本质原理的形式逻辑 老子的逻辑学既不是通常的形式逻辑,也不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而是全面系统形式的哲学逻辑。也就是说,它将语言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三者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强调逻辑的真实性而不是思辨性。这种真实性已经达到逻辑思维的最高境界,可表述为“生命的逻辑”。用概念表述出来,就是哲学逻辑。它与传统的形式逻辑、符号逻辑、数理逻辑、模式逻辑不同,属于真实逻辑范畴。哲学理论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老子的逻辑达到了这一境界。所以才称得上属于“生命的逻辑”。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根是草木所由生的部分,有根本、根源、根基诸义,是一切事物起点。在老子看来,对立是过程,是相对的,统一是归宿,是绝对的。这就是归根的哲学含义。不过,老子哲学带有循环论的色彩。
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中所提到的那些“圣人”
01 道经之圣人:
第二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第五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七章:“是以圣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十二章:“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二十二章:“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第二十六章:“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第二十七章:“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
第二十八章:“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楮。”
第三十四章:“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第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恒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之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02 德经之圣人:
第五十七章:“圣人之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白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而不别,直而不绁,光而不眺。”
第六十章:“圣人亦不伤人也。”
第六十三章:“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不復众人之所过。是以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第六十六章:“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舆?故天下莫能舆争。”
第七十章:“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七章:“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第七十八章:“是以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
第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介,而不以责于人。”
第八十一章:“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予人矣,已愈多。”
从以上所举《道德经》中提到的“圣人”来理解,可知老子所说的“圣人”都是与政治有关的,他们或是社稷主、或是万乘主。从老子称颂的人和描写的”圣人之治“来看,老子所说的“圣人”并不是虚拟的理想人物,而是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这种人物品德高尚——“常善救人”“为政清廉”“无为而民自化”“无欲而民自朴”——广受人民的爱戴。再进一步想下,老子所说的这类人到底是谁呢?
这就要从被誉为群经之首,百家之源的《易经》中寻找答案了。《易经》中同样有多处提到了圣人: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易经·乾卦》
(知道进而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能称得上圣人吗?)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武。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易经·豫卦》
(天地遵循时序顺应而动,所以日月运行不会失度,四季循环交替不会差错。圣人遵循天时地利人和而动,就会实现刑罚清明,民众心悦诚服。)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易经·观卦》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经·咸卦》
上述《易经》中所说的“圣人”懂得天道,顺天而动。也懂得人道,知进退存亡。这与老子所说的既懂天道又能按天道行事的“圣人”,其性质是一致的,即指从事于政治的统治者。
在《周易·系辞下》中提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即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这段活记叙和歌颂了上古时代原始社会时期的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等传说中的圣人和他们的业绩。
可以这么说,这些“圣人”实际上是一个氏族(或部落),并非是某一个人,它们代表了原始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只不过后来的史家,往往把这些氏族的名称作为一个人的名字并将其氏族文化的发展成功当作了某个“圣人”的业绩。《易传》、《老子》包括后人的思想、理论体系的称呼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老子所歌领的“圣人”与《易传》歌颂的上古圣人是一致的,就是神农、黄帝、尧舜等等,他们是上古文化发展辉煌阶段的代表。
河图,就是银河之图
周易后天八卦-文王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也叫后天八卦,因为它是图文并茂的一个古代术语。后天八卦讲流行,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 四时 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后天八卦图从《易经·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隅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
八卦分为先天与后天。后天八卦图,也有人将其与周文王联系起来,称为文王八卦图。后天八卦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震卦,正东。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即是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邵子曰:“乾统三男于东北,坤统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
后天八卦是由先天八卦演变出来。后天八卦图与先天八卦图不同,后天事象的八卦,以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
伏羲先天易经八卦
天一,地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表示水星与日月会聚。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
说卦
【原文】乾,天也,故⑴称⑵乎⑶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⑷而得男,故⑸谓⑹之⑺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译文】乾充当天,还称做父。坤充当地,还称做母。震是坤母第一次求取子女而得到的男孩,于是称呼震为长男;巽是乾父第一次求取子女而得到的女孩,于是称呼巽为长女;坎是坤母第二次求取子女而得到的男孩,于是称呼坎为中男;离是乾父第二次求取子女而得到的女孩,于是称呼离为中女;艮是坤母第三次求取子女而得到的男孩,于是称呼艮为少男;兑是乾父第三次求取子女而得到的女孩,于是称呼兑为少女。
注释:⑴“故”副词。尚;还;仍然。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史记·龟筴传》云:江淮间居人为儿时,以龟枝床,至后老死,家人移床,而龟故生。”
⑵“称”叫做;称做。《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
⑶“乎”缓和语气或表示语气的停顿。《论语·子路》:“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⑷“索”求取。《战国策·赵策三》:“秦索六城于王,王以五城赂齐。”
⑸“故”连词。于是。《山海经·北山经》:“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⑹“谓”称呼;叫做。《孟子·梁惠王上》:“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
⑺“之”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老子河上公章句】重德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之花叶轻,故零落,根重故长存也。
静为躁君。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夭亏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静也。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重也。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荣观,谓宫阙。燕处,后妃所居也。超然,远避而不处也。
奈何万乘之主,奈何者,疾时主伤痛之辞。万乘之主谓,王者。
而以身轻天下?王者至尊,而以其身行轻躁乎。疾时王奢恣轻淫也。
轻则失臣,王者轻淫则失其臣,治身轻淫则失其精。
躁则失君。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也。
【译文】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有道的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简述】这一章里,老子又举出两对矛盾的现象:轻与重、动与静,而且进一步认为,矛盾中一方是根本的。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根本,轻是其次,只注重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根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根本。在本章里,老子所讲的辩证法是为其政治观点服务的,他的矛头指向是"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国王,认为他们奢侈轻淫,纵欲自残,即用轻率的举动来治理天下。在老子看来,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应轻、躁,如此,才可以有效地治理自己的国家。在养身第二中,老子举出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范畴;十三章中举出宠辱;本章又举出动静、重轻的范畴加以论述,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反映。他揭示出事物存在是互相依存的,而不是孤立的,说明他确实看到客观现象和思想现象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就本章而言,老子的观点又是可以肯定的。他在这里论述的是万乘之国的国主怎样才能够巩固和保持自己统治地位的问题。他说"静"、"重",评"轻"、"躁",认为"这种轻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立身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准"。(陈鼓应语)因而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是轻浮躁动,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
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彰显也。
斯恶已;有危亡也。
皆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人所争也。
故有无相生,见有而为无也。
难易相成,见难而为易也。
长短相较,见短而为长也。
高下相倾,见高而为下也。
音声相和,上唱下必和也。
前后相随。上行下必随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
行不言之教,以身师导之也。
万物作焉,各自动也。
而不辞,不辞谢而逆止。
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
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
夫唯弗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
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
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
厌耻第十三
宠辱若惊,身宠亦惊,身辱亦惊。
贵大患若身。贵,畏也。若,至也。谓大患至身,故皆惊。
何谓宠辱。问何谓宠,何谓辱。宠者尊荣,辱者耻辱。及身还自问者,以晓人也。
宠辱为下,(一作「宠为上,辱为下」),辱为下贱。
得之若惊,得宠荣惊者,处高位如临深危也。贵不敢骄,富不敢奢。
失之若惊,失者,失宠处辱也。惊者,恐祸重来也。
是谓宠辱若惊。解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复还自问:何故畏大患至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有身忧者,勤劳念其饥寒,触情从欲,则遇祸患也。
及吾无身,吾何有患。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天下,言人君贵其身而贱人,欲为天下主者,则可寄立,不可以久也。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言人君能爱其身,非为己也,乃欲为万民之父母。以此得为天下主者,乃可以托其身于万民之上,长无咎也。
关于《道德经》的二十个争议之四
关于《道德经》的二十个争议之四:“天地”“圣人”之“不仁”
【出处】:第五章。
歧义:对“仁”字的理解有歧义,有人据此断定老子反对儒学。
【辨析】:老子在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有人说“天地”和“圣人”把“万物”和“百姓”视作“刍狗”,用过就扔了,可见其“不仁”。其实老子在这里说的“不仁”,是“不言仁”,逻辑承接第二章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和第三章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天地不言仁,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圣人不言仁,为百姓做事也不求百姓回报,因为不求回报,所以用草扎成的狗祭祀一下就行了。而恰恰因为无心于行仁,所以可以做到没有偏爱之心。没有偏爱之心,所以不刻意施为,天地无施,任万物自长,圣人无施,任百姓自养,所以天地和圣人都是“道法自然”,听任事物的自生自灭。这里并不是简单地说天地和圣人都不仁义。
第五章下文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也曾存有争议,通行本作“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认为“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第四十八章),而“多闻”就是“多学”,而“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第六十五章),所以要“绝圣弃智”方能“民利百倍”(第十九章)。听得越多、见得越多、知道得越多,选择就越多,欲望就越多,然而为悟道者所不取。人有了目标,就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总考虑个人名利,要清空自己,用最质朴的初心去对待自己的事业,就一定能做出成绩,否则,听得越多越迷茫,越找不到方向。因此帛书甲、乙本的“多闻数穷”更接近与老子“使民无知无欲”和“学不学”之本意。
【结论】:“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之“仁”,是没有偏爱之心,任其自然之意,不是说天地和圣人不仁慈,更不是老子对儒家的讽刺。
老子的“道”- 去彼取此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令人目盲”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这里的五色,指的很多比如说金银珠宝、华丽的衣服等等。
“五音令人耳聋”靡靡之音令人失去心智,为什么说耳聋那?老子在这里是说圣人之治,不要迷恋五音,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商代有一个叫师涓的乐师,他专门收集、整理乐曲,并能奏出一手动听的乐曲。一次,残暴的纣王把师涓抓来,要师涓专门为他演奏。可师涓奏出的乐曲都不和纣王的口味,纣王威胁要杀死他。他冥思苦想,创造出一种名叫靡靡之乐,北里之舞”的歌舞来应付纣王。纣王听了很高兴,免师涓一死。从此,纣王整天陶醉在这种“靡靡之乐”的歌舞中,不用心去治理国家,不久被周武王打败了。可以说纣王没有听到老百姓的申述和疾病中的呻吟。只是举例说明这个意思。
“五味令人口爽”这里可以用一个故事表明更生动些,春秋时期侯王贵族门吃尽山珍海味,而老百姓食不充肠。作为“爱民治国”的侯王,应当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如果迷恋于奢侈酒食,就吃不下老百姓的饭菜,所以说,“五味使人之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驰”这里值得是奔跑的意思,“驰骋田猎”的意思就是骑马打猎。“令人心发狂”为什么说发狂那?相信大家都看过古代的作品里面就有此场景,皇帝打猎。“驰骋田猎”都是侯王将相所为,老百姓只能渔猎种田胡口,这样就是令百姓发狂了。百姓叫苦连天,此乃非圣人之治。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令人产生欲望,造成了有贪官污吏,使得治理国家受到了妨害,妨害可以被解释为“有害鱼或者是干扰”。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里让我想到第三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里所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就用到了第三章所说的。王侯将相使人们丰衣足食,强大国家,而不去追求“五色,难得之货”那么国家就治理好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所以,“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自己要把握住自己,要有原则,要约束自己,要适可而止。
摩诃先瑞创作室 2018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医者意也
《黄帝内经》中的认识论 刘先银著
思接古贤 尊崇经典
心:太阳地球月亮 天人合一
刘先银书法作品《和光同尘》
刘先银书画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考点精编(三)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数学微课语文微课英语微课化学微课道法微课历史微课物理微课生物微课地理微课初中英语资料大全 九年级上册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考核要求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论证)(理解)1.改革开放的作用?P3★★(1)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3)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成就?P6-7★★(1)综合国力方面,,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人民生活方面,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的地位)P8★★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考核要求二: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4.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别是什么?P9-10序号挑战对策(1)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2)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展理念,转化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3)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考核要求三:坚持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理解)5.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P11-13★★(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6.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P1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7.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P11-1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8.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扶贫工作,说明了什么?补★★(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2)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3)我国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9.青少年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补★★(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3)从自身做起,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4)为政府扶贫工作献计献策,自己履行义务。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考核要求四:创新及其重要性。(分析)1.什么是创新?P15-17(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3)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作用?P17-18★★(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创新驱动是国运所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3)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考核要求五: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分析)(综合)3.说说我国科技创新现状。P20★★⑴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能力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⑵差距/挑战: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考核要求六:建设创新型国家。(综合)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P21,23,24★(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P22★(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2)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考核要求七:万众创新。(应用)6.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P26★(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7.青少年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补★★(1)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敢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好奇心;(3)爱发明爱创造,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4)弘扬创新精神,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考核要求一: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识记)1.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P30考核要求二:新型民主的本质特征、基本特点、具体形式和民主制度。(理解)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P33★★3.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什么基本特点?P3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34(1)发展选举民主;(2)发展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5.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有哪些?P35制度★★性质★★地位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意义?P33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考核要求三: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应用)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有哪些?P38,39,40★★(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8.民主选举的原则是什么?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选举?P38★★(1)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2)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有哪些?P39★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10.怎样做到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P39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11.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何意义?P40★★(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腐败。(2)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考核要求四:增强公民的民主权利。(探究)(应用)12.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P41,42★(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1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41★★(1)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14.我们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P42★★(1)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协商的民主态度。(3)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考核要求五:法治的内涵、价值和要求。(理解)1.法治意味着什么?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P452.实行法治有什么意义?P45,47★★(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3.法治的要求有哪些?P45-46(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2)法治要求实行善治。考核要求六:法治道路的探索。(识记)P474.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考核要求七:描绘法治蓝图。(理解)5.国家加快法治进程的两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什么?P47,48(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49★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49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考核要求八:政府的作用、宗旨。(理解)7.政府的作用及宗旨。★(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权利来源:人民;(3)宗旨:为人民服务;(4)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考核要求九:法治政府的内涵、原则及建设的要求。(应用)8.(1)内涵: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9.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0.依法行政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怎样建设法治政府?)★(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11.依法行政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考核要求十: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共同要求和文化氛围。(应用)12.社会成员怎样做到厉行法治?法治中国对全社会成员的要求?P53-55★★(1)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3)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4)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考核要求十一:法治与德治。(理解)1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为什么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P55★(1)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对道德建设有促进作用;(2)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对法治文化有支撑作用。(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考核要求一:中华文化的特点、内涵、价值。(理解)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59★★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和价值?P60★★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P61★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考核要求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理解)(识记)4.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是什么?P61(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2)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考核要求三:坚定文化自信。(探究)(综合)5.什么是文化自信?P61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6.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P6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2)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3)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4)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7.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62★★(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8.怎样坚定文化自信?P62★(1)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2)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考核要求四: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其价值。(理解)9.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尊互敬,助人为乐,诚信守法,见利思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律己宽人,扬善抑恶。10.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何意义?P62-63(补2.3点)★(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 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考核要求五: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应用)11.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3(补下方)★(1)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要求六: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理解)12.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P6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什么品格?P67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1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哪里?)P69★★(1)是中华民族强大精神支柱;(2)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3)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考核要求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及要求。(综合)15.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69最后一段★(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16.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是什么?P69最后一段★★(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2)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考核要求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价值。(理解)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P70★★(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18.为什么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7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现在哪里?)(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考核要求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证)19.青少年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3)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考核要求十:发展中的人口问题。(识记)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P75(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2)新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考核要求十一: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理解)2.说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什么必要性?P76(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考核要求十二: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及其影响。(理解)3.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77★★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4.我国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形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我国资源的现状?P78★★(1)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5.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是怎么样的?我国环境的现状?P79★(1)环境问题愈加严重(2) 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6.资源环境问题有什么影响(危害)?P79(1)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严重破坏生态平衡。(3)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7.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1)转变发展方式。(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考核要求十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8.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P81-83★★(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3)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结合国情)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83-84★★(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考核要求十四: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探究)10.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86★★(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3)加强法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4)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1.我们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补★★(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自觉践行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3)善于同一切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12.请你描绘美丽中国的美好远景。补★(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考核要求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识记)1.说说我国的民族国情。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考核要求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识记)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P91★★考核要求三:我国实行的民族制度。(识记)3.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91★★考核要求四: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识记)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P91★★考核要求五: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综合)5.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什么?P93★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考核要求六:反对分列。(应用)6.怎样做到反对分列?P98-99(1)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3)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安全。考核要求七:“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意义。(评价)7.“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00★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③“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8.香港、澳门的回归对“一国两制”的实施有什么重要(实践)意义?P100-101,补★①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②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③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途径。④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考核要求八: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理解)9.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P102★10.怎样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P101-102(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3)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11.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有什么意义?P103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青少年怎样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补(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方针和立场。(2)坚决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3)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积极参加国防教育活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1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什么?★★①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②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精神纽带:中华文化;④交流沟通:两岸同胞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考核要求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识记)P105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P1063.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P105★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考核要求十:新时代、新征程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战略安排。(识记)4.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说说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征程。P110★①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考核要求十一:实现中国梦的要求。(探究)6.如何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12-113★★(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必须走中国道路。(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7.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补★★(1)培养奋斗精神,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2)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考核要求十二: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及要求。(应用)8.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P114★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P115-116★★(1)对国家有认同。(2)对文化有底气。(3)对发展有信心。(4)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九年级下册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考核要求一:人类共同家园的现状。(理解)1.当今世界的特点/现状?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P3-4(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考核要求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2.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P5-6★(1)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第4点回答“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利和弊?”)P6-7★(1)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2)有利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3)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的不断加深(4)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会,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4.怎样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P7★(1)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2)增强风险意识,注意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考核要求三: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态度。(应用)5.怎样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7-8★(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3)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4)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6.怎样尊重不同文化和习俗?(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差异?)P9★(1)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2)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文明交流。考核要求四:世界多极化格局带来的影响。(识记)7.世界多极化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P12(1)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2)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考核要求五:国家间的深度合作、国际竞争的实质。(分析)(理解)9.为什么在当今世界,国家需要深度合作?P13-14★(1)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只有合作互惠,才能使世界各国共同发展。(2)每个国家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新一轮的国际关系的调整中获得发展机遇。10.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核要求六:维护世界和平。(理解)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P18★★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和平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P16,18(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3.当今世界,人类为维护和平进行哪些探索?(当今世界,人类为维护和平作出哪些努力?)P18(1)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2)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探索。4.我们怎样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P19★(1)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2) 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5.说说当今世界的和平形势。P18(1)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2)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6.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P18★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7.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恐怖主义。P18考核要求七: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解)8.当今世界,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是什么?P19★(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2)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3)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考核要求八: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识记)9.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P23(1)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2)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3)贫困分化日益严重(4)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5)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考核要求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用)10.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23★★(1)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2)没有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1.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什么意义?P24★★(1)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2)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3)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12.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24-25★★(1)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2)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共同担当。(3)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4)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放眼全球,心系祖国。13.我们青少年怎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补★★(1)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2)既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3)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考核要求一:中国为世界贡献力量与智慧。(理解)1.面对世界危机与灾难,中国有哪些积极作为?中国的担当表现在哪里?P30-31★(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和难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2)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3)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2.中国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P32-33(1)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2)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3)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考核要求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理解)3.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P35-36★★(1)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2)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3)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4)中国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考核要求三:中国对待人类文明的态度。(应用)4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创造的文明?P37-38★★(1)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2)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3)对其他文明的学习,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考核要求四:中国的机遇与挑战。(识记)1.在当今时代,我国面临什么样的发展契机?P41-42(1)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2)中国已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P43-45★(1)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2)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3)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需要转型升级。(4)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各种挑战。考核要求四:积极谋求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应用)3.在当今时代,我国应该怎样谋求自身发展?P47-48★★(1)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2)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3)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4.中国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P50★★(1)中国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利益,互信互利,取长补短;(2)寻求共同增长点,努力探索与建立新型发展合作机制;(3)以中国的发展为引擎,带动区域与世界的共同发展。第五课少年的担当考核要求一:多彩世界中的我。(识记)P55,561.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考核要求二:我为世界添光彩。(应用)2.我们为什么要为世界添光彩?P56-57①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②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3.我们怎样为世界添光彩?P59★(1)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着眼未来,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②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③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考核要求三:少年强,中国强。(理解)4.青少年为什么要有理想、有担当?P60-62★①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②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③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力奋斗。、考核要求四: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应用)5.青少年为什么要拥有情怀和抱负?P63★①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②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6.青少年应拥有怎样的情怀与抱负?P63-64★①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影响。③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第六课我的毕业季考核要求五: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理解)1.怎样正确认识学习压力?产生原因:①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具体表现:担心、紧张、焦虑等等。正确态度: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2.学习为什么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P69)①人类正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并在创新中不断进步。②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考核要求六:在实践中学生。(应用)3.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P69~70) ★①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②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③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4.怎样在实践中学习?(P70~71) ★①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②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③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考核要求七:做好职业准备。(应用)5.走向未来,我们为什么要做好职业准备?(P73~76)①从事一定的职业,这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②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业。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引起传统职业的变革和新兴职业的兴起。这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挑战。④今天,人们的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这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走向未来,我们应怎样做好职业准备?(P74~76)①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 ②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 ③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④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⑤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抓住机遇,做好多方面准备,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考核要求八:敬业精神。(应用)7.为什么要培养敬业精神?(培养敬业精神有什么必要性?) ★(1)人的一生多数时间要在工作中度过,在工作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2)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3)劳动创造价值,具有敬业精神,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怎样培养敬业精神?★(1)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2)我们要珍惜大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第七课 从这里出发考核要求一:初中三年的收获。(理解)1.初中三年来,我们都收获了什么?(P81)①在学海中泛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②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成长的路上互帮互助,风雨同行。④不断修炼道德操守,提高法治意识,坚持与德并进,与法同行。⑤逐步树立全球视野,主动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2.为什么要实现自我超越?怎样实现自我超越?(P82)(1)原因: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2)要求:①学会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天都在进步。②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逐渐认识自己,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3.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应怎样择?(P84)①要理性分析主客观条件,思考并决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②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的美好前程。4.中毕业后,我们将面对哪些选择?我们应怎样正确面对这些选择?(P85) (1)面临的选择: 也许我们会进入更高一级学校,也许我们会步入社会,开始新的旅程。未来,无论身在何处、走向何方,我们都需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2)正确的态度:未来,无论在何处、走向何方,我们都需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价值。考核要求二:畅想未来,规划人生。(探究)5.为什么要畅想未来?(1)能够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2)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6.怎样畅想未来、规划人生?★★(1)开阔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2)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反思自己,全面规划。(3)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同时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4)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7.未来,我们怎样踏上新征程?(1)做好人生规划,作出正确选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不仅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还要善于创造机会,成就自己。(3)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醒自己时不我待、只争朝夕。(4)趁现在,趁年轻,勇往直前,朝着既定的目标,去想、去做、去体验、去搏击风浪、去迎接考验。往期分享: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汇总(4.4)2020年中考道法:热点时事专题练习 (一)2020年中考道法:热点时事专题练习 (二)2020年中考道法模拟试卷(10套)每日一练|中考道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微课四十二:秒杀“做法类”开放性试题微课四十三: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讲评与学法指导(非选择题)微课四十四:全球战“疫” 命运与共微课四十五:你是我眼中的天使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微信:18205613175长按识别二维码初高中试卷、微课、课件2020年最新中考道法模拟试卷17套/疫情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指的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