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千克是多少克 快速公斤和磅换算公式千克和克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1  一、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编排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教材编写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具体内容  1.主题图。  教材第85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地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3.认识常见的秤。  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再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  4.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5.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2  设计说明  1.设计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教案注重设计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习题的选取上,不仅选取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还大力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在习题的呈现上,大胆选取生活化的内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题目变得鲜活、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复习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在学生独立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本节课我们复习克和千克以及推理的知识。(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  ⊙探究疑难,梳理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八单元和第九单元的内容,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教师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3.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学习。  4.教师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克和千克  推理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交流知识经验。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整理的方法,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将整理的结果制成图表。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梳理重点、难点,在解读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后进行对照,让学生的知识脉络更清晰、明了。  ⊙复习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常用的质量单位。  (1)课件出示问题。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怎样区分这两个单位?  (2)集体交流。  预设  生1: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生2: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3)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千克?  预设  生:一块口香糖的质量约是1克,两袋盐的质量约是1千克。  2.复习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1)课件出示问题。  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2)指名汇报。  1千克=(1000)克  3000克=(3)千克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换算方法: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复习常见的测量工具。  (1)引导学生回忆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有哪些。(天平、盘秤、弹簧秤、体重秤等)  (2)进一步质疑: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学生小组探究,集体交流。  预设  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天平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盘秤和弹簧秤,称体重用体重秤,它们都用“千克”作单位。  4.复习秤的使用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117页7题,引导学生交流秤的使用方法。  (2)学生交流,反馈: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物品有多重。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单位的选择。  (1)课件出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 );  一个西瓜重6( );  一个鸡蛋重50( );  一只公鸡重2( );  一个汉堡重280( );  一桶油重5( )。  (2)学生小组交流如何填写正确的质量单位。  (3)明确方法:先明确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然后以它们为标准进行填空。  (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面条,各种实物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问题,平时你们去超市买东西,那超市里都有什么呀?  生:......  师:对,超市里有很多生活用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样样俱全,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图。  出示图一:购物  师:周末,小丽和小宁陪同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都买了些什么?物品外装上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  生:饼干,净重110克  生:洗衣液,净重5千克  师:嗯,还有一个苹果需要用称来称一称,才知道它的重量,5个苹果重1千克。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克和千克》出示图:图片找标识(日常生活用品的重量)  师: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先来找一找含有克作单位的物品,把它找出来吧。  生:口香糖,3克  生:菊花茶,12克  生:瓜子,100克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再找一找含有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吧。  生:洗衣液,5千克  生:一箱苹果,25千克  师:嗯,真棒!我们知道“克和千克”是表示物体的重量单位。  板书:重量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净重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的吗?  生:称  师:对,用称来测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称。  出示图:日常生活中的称  师:看,这些都是测量物品的称,不同重量的物品所选择的称是  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名称吧。  师:第一个是电子称:它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电子计量器具,操作方便,快速,准确,稳定。第二个是体重称:它能够准确的称量人体的体重。第三个是磅称:磅称用来称量较大物体的重量,一般适用于货物、工地等场所。最后这个是天平称,天平称主要测量比较轻的物品,你们知道天平称的使用方法吗?  有以下几个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使用前将游码移至左端的“0”刻度开始。  3、称的重量范围在5千克。  4、将物品放在盘子左边,游码放在盘子右边,一定要轻拿轻放,调到平衡。  5、读出数据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称的名称和操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1克有多重?1千克又有多重呢  生:想  师:好,咱们先来研究1克有多重?现在老师手里拿了一枚2分的'硬币,你们猜一猜它的净重是多少?  生:约重1克  师:约重1克,那你们想不想用手亲自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重量呢?  生:想  师:好,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2分的硬币,发给同学们,一一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吧!  师:一克有多重?说说你的感受?  生:很轻  生:很轻,很小  生:像没拿东西一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咱们再来看一个小实验,用天平称黄豆,看看一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呢:出示:称黄豆  师:问题: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同学们估算一下!  生:7粒  师:对,咱们这个实验上显示结果是7粒,黄豆大约有1克重,因为不同大豆粒子,大小重量是不同的。  总结: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7粒黄豆大约重1克,这种比较轻的物品是用天平称来称的。咱们再来看图生活用品中含有克作单位的商品,把它给找出来吧!  出示图:克  师:请同学回答,把它读出来  生:口香糖重3克  生:菊花茶重12克  生:瓜子重100克  师:对同学回答真好,以上都是以克作单位的商品。  师:(板贴)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字母“g”表示。刚才我们学习了1克的重量,下面要老师考考你们.  出示图:  估一估下面哪些物品比1克轻?  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羽毛  生:毛绒  师:嗯,回答正确,还有其它的想法吗?如这包纸巾,一整包的重量比1克重,如果抽出其中的一小张,就会比1克轻。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一张纸  生:  师:比如一根头发,一根绣花针,一粒米.......同学们,刚刚对1克已经有了初步地认识和了解,那我们一起继续研究1千克有多重!  出示图《千克》大家看,这些物品的净重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谁能准确的读出来,说一说?  生:洗衣液5千克  生:苹果整箱重5千克  生:盐一袋重500克,有两袋重,就是两个500克,500克+500克=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师:同学们来看我手里拿着一袋洗衣粉,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净重是多少?  生:1千克  师:是的,你们再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有多少,掂一掂吧:  生:重  师:对1千克要比1克要重的多得多怎样来测量千克的呢!  一起来看:物品的重量用称来测量  1、1千克的洗衣粉  2、5个西红?{约重1千克  3、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  测量物体时,指针指向几,所指向的数字就是几。  师:板贴: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字母“kg”来表示。课堂总结: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学的克和千克,一枚2分硬币是1克重,7粒黄豆约重1克,“克”用字母“g”表示,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两个500克,两个500克相加,就等于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吧出示:  一、小练习:  1、一袋奶粉重500()  2、书包重1()  3、一个大西瓜重4()  4、小明身高1()35(),体重28()  5、一个气球重5()  6、一箱桃子重12()  二、判断:  1、一袋盐重500克。()  2、一只鸭重3克。()  3、一根跳绳长2厘米。()  4、爷爷体重重60千克。()  5、一只猫重3克。()  6、一千克奶粉和一千克铁一样重。()  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的认识,知道了物体的重量是有克和千克为单位的,每个商品的外包装上面都有它的净含量,请同学们回家找一找含有克和千克的物体吧!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4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用盘秤测量西瓜和苹果的情境图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然后通过称食盐和鸡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购物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的对千克和克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  实践感悟、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两种盘秤(单位分别为:千克、克),鸡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两袋食盐,1角硬币若干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或陪家长去买东西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台秤、电子秤、磅秤等,学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师现场出示两种台秤,教师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台秤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提示克与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并指出,“同学们的观察非常认真,发现了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5分钟)  (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以直观观察方式让学生参与,体会学习乐趣。)  二、自主探索,反馈交流,掌握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39页称西瓜和苹果的两幅图,学生回答哪个重?哪个轻?各重多少?教师质疑,3小于200,但西瓜却比苹果重,为什么?学生体会主要是单位不同。  教师展示魔术包,出示几块糖果,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称上,学生注意观察指针,不怎么动?说明什么?启发学生了解糖很轻,把一袋挂面放到台秤上,指针动了,说明这袋挂面很重,有多重呢?学生观察回答,再通过包装袋上的标注,了解这袋挂面重1千克。  接着,同样方法称两袋盐,教师再从魔术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为止,让同学们读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提问:“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领读一遍,语调放慢,突出单位的不同,并板书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指出,1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下面每个同学来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重约1克的物品(一粒纽扣、1粒花生豆……)。(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三、巩固拓展,提升发展。  活动一: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拿出1个鸡蛋和15个鸡蛋,学生讨论,1个鸡蛋多重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15个鸡蛋呢?然后,请同学们先掂一掂,感觉一个鸡蛋有多重,再估计它大约是多少克?再称称看是多少克。教师追问,那1千克估计有多少个鸡蛋呢?你是怎样想的?(师生交流),教师称出1千克鸡蛋,和大家一起数一数。  活动二:由学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计一下有多少块?再一起数一数,是否和估计的一样。(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学回答。  2、练一练第2题。  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验证。  3、练一练第3题。  同桌交流讨论,选合适的质量单位填空。重点交流填写理由。(10分钟)  五、归纳总结。  教师启发,由同学们归纳出所学的知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认识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  测量较重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千克”做单位。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 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  (5)一箱苹果重300g。( )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希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助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愿意吗?一位糊涂的小朋友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天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6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5)填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  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4)填一填。 6kg=( )g 7000g=( )kg 11000g=( )kg  教师指名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教学中忽略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轻重。可用右手掂两袋食盐,左手掂1个一角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通过学生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发现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认识体验还够,判断几克、几千克,误差较大,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 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2023-04-30 14:21 来源:趣闻之家15千克等于多少斤?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转换问题。一般来说,在中国,我们最常用的计量单位是斤和千克。在一些特殊领域,还会使用克、毫克、吨等单位。那么,15千克等于多少斤呢?答案是:15千克等于330.69斤。斤和千克是不同的计量单位,因此它们在物理含义和大小上有所不同。斤是中国传统的重量单位,而千克则是国际标准计量单位之一。一个标准斤等于500克,而一个标准千克等于1000克。如果想要将千克转换为斤,应该将千克数值乘以2,再乘以1000,最后除以500,即可得到相应的斤数值。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5千克 = 15 * 2 * 1000 / 500 = 330 斤(四舍五入)所以,15千克等于330斤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15千克和330斤是标准的计量单位。在实际使用中,打称重量的仪器和称量单位可能存在误差,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准确性。15公斤等于33.0693斤。斤和公斤都是用于表示物体重量的计量单位。斤是中国传统的重量单位,而公斤是国际标准单位。在大多数计量系统中,公斤被视为更准确、更易于计算的单位。根据国际标准制定的公制体系,1公斤等于1000克。简单地将克的值除以1000,就可以得到公斤的值。同样地,把公斤的值乘以1000,就得到克的值。斤和公斤之间的换算关系需要了解1斤等于多少克,然后将克的值转换为公斤。在中国传统的计量系统中,1斤等于500克(有时也称为0.5公斤)。15千克等于15000克,除以500得到30斤,再加上15000克除以500克的余数(即3斤),最终结果为33斤。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斤的使用比较广泛,因此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斤与公斤之间的换算比例。根据**标准《计量单位制》和《公制计量单位换算关系表》,1公斤等于2.20462斤,1斤等于0.45359237公斤。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到15公斤等于约33.0693斤。在现代社会中,公斤已经取代了斤成为标准单位,而斤的使用主要出现在一些传统的行业和场景中,例如市场贸易、餐饮服务等。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斤和公斤之间的换算关系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15千克30克等于(15.03)千克;15+30/1000=15+0.03=15.03(千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5千克30克=15.03千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斤和磅换算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