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文化家长导师团团如何推动家文化?


撰文|李扬
制图|许骁
去年夏至前,我们去了贵州安龙县坝盘村,这几天又刚从安徽绩溪县尚村回来。“为什么要到古村去”——这是时常会被问到的问题,“传统村落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价值”——这也是我们常常会问自己的问题。
诚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所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每当我走近这乡土人情时,我发现那些散落于村落的一字一句,千百年相承的为人、亲子、治家、处世之道,何尝不是过好当下生活的智慧?
用当代的方式传承古老生活文化,在熙攘的城市中寻到一处居心地,日子再匆忙,也懂得把时光分给自然、给自己和给与人相处的惬意,这是乡土中国的韧性和情怀,也是我们想保护、传承和激活古村生命力的原因。

走进一个村庄,就会翻开一页历史;随意踩着一块石板,就可能触动一个时代。”
————
一个村庄的生活方式
家, 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承载着对生活的所有理想和归属。家文化由家衍生而来,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家文化也被我们赋予了团圆、温暖、幸福等不同含义。
▲尚村姓氏众多,是如今罕见的“十姓九祠”千年传统村落,格局完整,家族文化浓厚。
几天前,跟随北京曲美公益基金会,我们走进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的尚村,细品古老徽州久远绵长的”家文化“。小村庄里“家家有砚瓦,户户有毛笔”,笔墨耕读,民风纯朴,“十姓九祠”和谐相处的家族文化,在全国都属罕见。
▲一所徽式木屋中,兄长在此做木工,兄弟几人皆喜书法,屋内有不少他们的墨迹。
「家文化」尚村偏僻,如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秘境。据传唐末战乱,各士族大户陆续进入。千百年来,十姓九祠,和谐相处,共谋发展,鲜有争斗,实属不易;这里文脉相承、文风之盛,亦堪称千年经典。
虽今时已不同于古时,传统意义的大家族渐少,几口之家已成最常规的社会单元,但留住乡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润泽于优良家风和民风,并不会过时。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兴。一颗内化于心灵深处的美好粒子,只有持续不断传递下去,才可能回归到一种人心向善的生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团队中,随项目进入尚村的年轻人王正,称这是“最酷的厨房”。雨水落入天井,其内铺设石块,起过滤的作用,又纳入自然和顺之气,既讲究又实用。
「归园田」尚村取名借“上善若水”之意,表达崇尚自然,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的向善之心。圆门阙、通转楼、古井、古桥等珍贵的徽派文化元素,在这里都得以完好保留。
在这皖南古村落,白墙黛瓦,曲径通幽,翘脚飞檐,屋舍绵延,鸡犬相闻,成为现代忙碌生活的一种慰藉。
守拙田园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太过理想,但它与现代生活有平衡与共通之处,教我们学会如何放下,学着与快节奏生活的焦虑和解,最终回归一种惬意生活。
▲村民们自种的蔬菜,墙上挂的日用生活之物,让人想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山水田园诗意生活。
「承民艺」古村交通不便,百工技艺自备,意在“以技补农”,彰显了勤俭持家之风。至今尚村内仍延续有三十多种匠人手艺。铜匠、箍桶匠、纸扎匠、棕毛匠等,这些民间手工艺人身怀绝技,令人啧啧称奇。
民艺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价值?曾经并没有职业设计行业,民艺是无名设计。而民间手工艺作为规律,从古到今,通过民众的日用生活器物,让我们足以了解,何为大众的生活美学。
著名设计师喜多俊之说,民艺给设计以灵魂。认识传统才能创造未来。和工匠交流,了解创作的意图,探索纹样再创作,寻找经典的审美和技艺,真正从民众日用而来,才能实现“为大众生活而设计”。
▲典型徽式建筑的宅院中,爷爷在做木工活儿,孙子饶有兴趣地坐在旁边;竹编师傅的手艺精湛, 韧性细密的竹筐,用来养鱼都不漏水,但金属塑料的日用品广泛使用,手工竹制品很难再销出去;前来参观的人们,对传统制法的日用物件都很有好感。
/

促进美学建设,支持保护民间艺术,弘扬艺术文化,支持原创设计,扶持美学教育,传播生活美学,这是曲美公益基金会建立的宗旨。”
————
古村焕新打造可传承的「家文化」
走近古村、认识古村,了解历史、追溯过往,感受古老智慧、体悟当下生活,给更多人心中播下传承和发展的种子。只有在现代与传统的不断碰撞、交融之中,我们的生活文化才得以传承,让古老村落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
▲尚村的徽式木房子,昔日厨房墙上的木壁龛用来放厨具, 具备现代橱柜壁柜的功用。
曲美公益基金会的“古村论坛”五年计划,在2017年6月宣布启动,承诺在未来五年、每年保护一村,为中国即将濒临消失的古村带来新的活力。曲美希望引发公众用新的眼光看待旧的乡村,用新的生活方式拓展旧的生活经验,用新的设计来突破旧的生活格局和品质。
▲古村落保护五年计划的三个维度:保护古民居、传承古老生活方式,深层次激活在地社区。
2017年,曲美走进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坝盘村,以捐赠支持的形式帮助坝盘村民宿改造项目,资助当地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地方旅游推广,提高村民转型发展收入。其中,曲美捐赠的家具已于2017年7月13日在坝盘村古民居改造民宿组装完成。
▲根据徽州自然景观色彩设计的挂饰。
如果说2017年是经验探索的开始,2018年就是传承力量的延续。这一系列活动彰显出古老智慧带给当代社会的价值,打造的一种可传承的生活方式,是更高层次的以旧“焕”新。
▲尚村一部分老房屋久不住人,亟待修复。屋前村民手工自制的木器小物件,是前来参观的学院学生眼中的装置,构成艺术与实用、新与旧的对比美。
今年7月20日,由北京曲美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古村论坛第二季暨古民居保护公益行动”,以“传承:对于当下生活的精神价值”为主题展开探讨,走进安徽绩溪尚村,联合众多专家学者,以文化守望的姿态走近古村,寻找独特徽居建筑的价值,融合深厚徽州家族文化传承,挖掘可传承的生活方式。
曲美家居集团副总裁吴娜妮表示,自2015年北京曲美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促进美学建设、保护民间艺术、弘扬艺术文化、支持原创设计、扶持优质美学教育、传播生活美学文化,这三年来,北京曲美公益基金会围绕这个宗旨,开展了很多项目。
她提出,古村论坛暨古民居保护五年计划,将从三个维度为古村保护贡献一己之力,首先是“保护”,为古民居使用带来更大的可能性;其次是“传承”,鼓励大众感受古老智慧,用当代的方式传承古老生活文化;最后是“激活”,开发古村镇的体验品质和文化价值,进而更深层次激活古村的生命力。

我们不仅仅是扶持一个古村,而是通过走近古村、认识古村,在参与和倡导对古建保护的同时,研究新的生活方式,深层地地激活古村的生命活力。

在论坛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研究院长苏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本溯源,为大家剖析家规家训对家族传承的意义,更透彻地看待先祖先贤高超的人生艺术和智慧,体悟古往今来一字一句的珍贵。

我也是第一次来到安徽的绩溪,晚饭后我特意地去小镇走走,这儿特别的安静,这个小镇的生活与现在所谓社会的浮躁、物欲横流好似不相关,人们是静下心过生活的样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卢晖临教授,从学术的角度解读从传统到现代的文化价值体系,并通过村民主体性、社会资本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和集体社群取向的发展思路的三个原则,重建乡土中国的韧性和情怀。

传统村落中的人如何使用这些建筑和空间,从来都应该是建筑和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灵魂。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保护的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首先需要将建筑和空间这些物的因素,放回到村民生产和生活的日常实践中,在村民生计、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岁时节庆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建筑和空间的意义。

著名建筑设计师郭海鞍,则以具体的古村改造案例为大家展示“传统村落——无法承重之轻“,以亲身实践阐述轻微的介入,从很小的设计慢慢改变的古村落改造理念。

村落不同于城市,它们并不是通过规划师或者建筑师的规划形成的,而是像生命一样,像每个人的身体一样,自然地生长形成的。我们以往经常看到的乡村规划,受到土地制度和建设标准的影响,出手都太重,会影响村落自然的形态。为了让传统村落跟上城市化的步伐而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反而让人们离乡愁越来越远。

▲曲美家居根据徽州自然山水景观设计的茶具。
国人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北京曲美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资深媒体人殷智贤强调,唯有持续创造新价值,才能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不间断的基础保证,并在创新和冲突融合中,发展出符合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家居空间格局和家居用品设计,让古村落不是成为一个观光的遗址,而是成为“活着”的家文化范本。

融合徽州自然景观色彩、聚居社区的生活、耕读世家的文化,曲美家居针对本次活动出品了一系列的风物产品,让古村论坛不仅有务虚的探索,更有着具体的尝试和实践。

▲曲美家居根据徽州山水纹样,原创设计的“万物”系列布艺产品,包括棉麻床品、枕套、抱枕等。
/

倡导旧物利用,推动绿色低碳,通过人们生活中每一个细小而切实的变化,实现“家”的美好生活方式”。
————
从美好而微小之处影响更多人
曲美是一个家居企业,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社会消费发生骤变,品质升级固然值得欣喜,严重浪费更是令人痛心。身处其间,曲美深感社会责任之重大,也希望将正确的理念和主张传递给大众。为此,曲美一直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美学和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理念,开展了大量社会公益活动。
▲来自于曲美家居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13年,曲美作为行业首家自行补贴企业,启动全国性“以旧换新”绿色行动,并将连续执行5 年,每年50 天,通过活动影响更多消费者高度关注绿色环保。
2014年,曲美在多家店面安装了汽车充电桩、饮料瓶回收机,并且启动了援助宁夏贫困家庭种植枸杞树的行动。
▲2018北京国际家居展上,曲美展位的饮料回收瓶,消费者每投入一个空瓶,就可以换取一杯咖啡。各种家具家居品设计,均利用旧物改造而成。
2015年,北京曲美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旧换新”发展为关于“设计、文化、环保、社会”的年度话题,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连续四年的“旧爱设计”项目,一系列利用旧物改造的展览,支持原创设计的同时,也倡导了绿色的生活方式。
▲7月21日,在论坛之后,曲美公益基金会到安徽绩溪尚村的采风活动,亲身感受当地乡土民情。
2017年的“古村论坛”五年计划,不仅每年保护一村,还做了很多与绿色种植相关的环保活动,被命名为“保护青山绿水”的项目,与绿化基金会一起到各地精准扶贫,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曲美“万物”系列,倡导东方传统中修养身心、完善自我的生活理念,从“居、用、衣、食”中式生活要素中延展出适度、平和、质朴的日用之物。
2018年,“以旧换新”第六季活动已步入第二个五年。从一个个美好而微小的实践,直到今天影响到更多的人、有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曲美家居董事长赵瑞海说,曲美做公益,越做越有亮点、越做越有感觉,公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态度,企业只有跳出生意和商业目的,看见更多的发展问题,才能保持初心。

公益可以集合社会上更多人的关注点,共同来影响消费市场的价值观,低碳、简素、绿色的生活方式,一直是曲美想向社会传达的主题和理念。

▲今年2.0升级版的曲美“你+”生活馆。
今年,曲美进一步提出“绿色创想”,这是一个更大的命题:坚持用生活方式做品牌,归根究底是通过人们生活中每一个细小而切实的变化,思考人文与产品的平衡共建,引领大众的消费旨趣,影响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这是曲美至始至终所坚守的信念,也是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最大动力。
▲完善产品链条、店面空间美感升级、QM living系列产品的推出,都是为了“给家更多可能”。
时光如梭,曲美倡导的“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不断蓄积能量,以旧换新、古村论坛、旧爱设计、植树造林,一次次的实践,影响着来自时尚界、艺术界、设计圈、院校学生和消费者参与,在跨界碰撞中感受对生活的新思考,引领消费市场价值观的同时,也为寻找城市美好生活方式创造了更多可能。
本文为新京报家居原创内容。编辑:李扬。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1
END
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导师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