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样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问题角度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高频考点: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及认识过程、真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系统优化的方法、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生活与哲学》中的新观点:具体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改革的重要意义,突出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突出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必记核心考点:
一、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把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要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扩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6、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或“求索真理的历程”答题要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大特征,并且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树立实践观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实践过程。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
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或者问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统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真理性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从认识发展的角度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原因:
(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三、唯物辩证法:
(一)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1.联系常用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的关系。
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办事情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必须重视部分作用。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3、运用系统优化方法分析××和××的关系: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1.发展常用的观点(1)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物和旧事物的灭亡。(3)事物发展的趋势(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必要准备,质变是必然结果。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也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5)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三)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1.矛盾常用的观点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认识对立。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和解决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重点),也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⑥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注意分清问题的主流和支流,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恰当认识和把握矛盾的次要方面。
⑦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答题要素:一分为二+承认分析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通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四)“辩证否定观”(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答题要点
1.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必须树立创新意识。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⑤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应该注意的观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四、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③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实现社会发展的途径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④在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⑥人的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⑦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对人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和主体差异性等特征,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个人价值。
2.应该注意的观点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的价值观念要与时俱进。
五、附:几个答题模板: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有关“人生价值观”的命题(答题模板)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⑧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⑨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⑩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⑩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3、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人的价值的内容+人的真正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①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结合材料)。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
⑤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4、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答题要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①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实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最后:如果觉得今天的干货不错,记得转发+收藏哟!
声明:本文由高中政治整理编辑自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