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10以内的自然数3+2=5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意思2:3:5=?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0+1 1+1 2+13+14+15+16+17+18+19+1+1
0+21+22+23+24+25+26+27+28+2+2
0+31+32+33+34+35+36+37+3+3
0+41+42+43+44+45+46+4+4
0+51+52+53+54+55+5+5
0+61+62+63+64+6+6
0+71+72+73+7+7
0+81+82+8+8
0+91+9+9
0+10+10
1-2-3-4-5-6-7-8-9-10-
1-12-13-14-15-16-17-18-19-110-1-1
2-23-24-25-26-27-28-29-210-2-2
3-34-35-36-37-38-39-310-3-3
4-45-46-47-48-49-410-4-4
5-56-57-58-59-510-5-5
6-67-68-69-610-6-6
7-78-79-710-7-7
8-89-810-8-8
9-910-9-9
10-10-10
五、加减法(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六、分类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形状分:1、△2、☆3、●
按颜色分:1、有颜色2、没有颜色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番号填在一起。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八、认识钟表
1、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4: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1:30
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2:30
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3:30
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4:30
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5:30
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6:30·····
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
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
3. 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元 角+角 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 角-角 “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
如:
(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
(2)65元-3元7角
=64元10角-3元7角
=61元3角
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
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 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 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 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
5. 5个十 ,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 写作:55(写数学字)
6.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
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 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 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注意题型:
个位上的数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3,这个数是( )。(写完记得对照题意检查一遍)
第五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 不进位的加法 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
2. 不退位的减法 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 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 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 100以内进位加362+8=44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 破十法 :161-9=7 个位加补数
2. 100以内退位减:361-9=27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第六重点:小括号
1.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七重点:找规律
1、重复出现的规律:○□□○□□○ ? ○□□(每组规律要用圆圈圈起来)
2、变化的规律:2  5  8  11  14  □  □
□  18  15  12  □
3  4  6  9  □ □
3、数列里的规律:写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再观察、间隔两个数之间是否有规律、三个数之间是否有联系。标出每组规律,再根据规律填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数学游戏大全  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种,是专门针对特定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是以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设计游戏的时候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取得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从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教育过程的产品实现;教育游戏属于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游戏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游戏  ●序数  1、找座位――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号。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火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幼儿在音乐中学开火车,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可分小组进行)  ●10以内数的组成  2、碰球――交代游戏要求,如两数合起来是8。师“我的一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7球”(拍手7下)。游戏速度逐渐加快。  3、两牌凑点――先抽上书一数字的纸一张,一幼儿显出一张小组此数字的牌,另一幼儿必须出能凑成此数的牌,否则……  4、猜纽扣(可用其他东西替代)――教师告诉幼儿纽扣总数后分别把纽扣放在两只手上,先看一只手中的纽扣数量,然后请幼儿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粒纽扣。  5、凑数游戏――教师任意发出一种声音(或出示手指或跺脚等),如动物的叫声,幼儿随即附和,要求两人发出的声音次数(或手指数、跺脚数等)合起来是某一总数。该游戏也可让幼儿两两一对合作玩。  ●顺数与倒数  6、拍电报――三人一组,每人以右手食指在桌上敲的动作比拟为拍电报。先以石头、剪子、布的形式来确定拍的先后,然后按确定的先后顺序或顺或逆拍出1-10的自然数,拍的同时嘴里发出“嘀”声。  ●相邻数  7、邻居手拉手――幼儿每人带一个有1-10的胸卡,听音乐四散走,音乐一停,立即找到比自己大1和小1的数字,三人手拉手。  8、接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10的扑克牌分发,每位幼儿5张。由一幼儿任出一牌,根据相邻数出牌,三张牌组成相邻数后放一边,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以谁手中的牌最先出完者为胜。  9、数学娃娃找朋友――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单双数  10、造房子――在地上画有数字的楼房一幢,三角形的房顶上放一只盒子,上插小红旗若干。  玩时从格子“1”开始,每个格子都要走到,可以不按顺序。走时,碰到单数必须单脚跳进这格,碰到双数则双脚跳进这格,最后一个若是单数则单脚站立取红旗。在此过程中,若跳错动作则主动退出。  ●数量对应或匹配  11、扑克配对――把牌做成不同颜色的三组(分别是实物组、点卡组和数字组)各十张为一套。一人拿一组,三人同玩,商量确定先出牌者,先出牌者随机出牌,其他两名幼儿必须出相同数量的牌,全部出对就把三张牌放一边,出错牌者必须把先出的牌也收回,以谁先把手中的牌出完者为胜。  12、扔扣子――将废旧盒子或空罐头放在地板上,在地板上划一条线,这条线离空罐有适当的距离,可以事先试验一下,找出适当的距离,对孩子说:“站在这条线后面,一次扔1个扣子,看你能把多少颗扣子扔到盒子里去。”当所有的扣子扔完后,数数盒子里的扣子,那就是孩子的成绩,然后,把所有的扣子倒出来放在一起再玩,看孩子最多能扔中多少个扣子。  ●认数字  13、按行进路线跳格――在地上画三至四个格子组,每个格子里写上幼儿刚认识的数字(每组书写顺序可不同但不能有重复,幼儿易认错的多写些)。幼儿分成三至四组扮演小兔等会跳跃的动物,分别站到要跳得格子前。请每组幼儿随机抽取本组所有幼儿的行进路线,如8376,并让本组全体幼儿准确记住。  听口令同时从格子行动,跳错必须回到起点重跳,跳完者跑回来轻轻击本组下一位幼儿的手心后下一位幼儿开始行动,先跳完的一组为胜。  ●10以内数的加减  14、猜猜少了多少――教师出示实物若干,让幼儿记住数量,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掉一部分后再请幼儿看看现在还有的数后猜猜少了多少?并说说怎么猜的。  15、扣碗猜数――先请一幼儿数一数扣子说出总数,然后将其扣子一只碗下,同时从碗中摸出若干颗给幼儿看,然后请其猜一猜碗中还有几粒扣子,说一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16、扑克牌凑数――将牌“洗”好,每人各分相等的张数,老师与孩子同时出一张牌,谁将两张牌上的数相加的和说的又快又对,那么牌就归谁,谁的牌先没谁就失败。此也可算减法。  名称:听指令做动作  目标:能判断自己的位置,并根据指令做出动作  玩法:  1、幼儿排成5X6的方阵队形。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在的是第几行第几列。  3、开始游戏时,老师指出某一行或某一列的幼儿做动作,如请第三行的小朋友学小猫走路等等。  4、反复游戏,游戏熟练后,可请个别幼儿发出指令。  5、加大游戏难度,可以指出队列中的具体一位小朋友,指定其做动作,如请第二行第四个小朋友跳一跳。  名称:找树  目标:会比较3棵大树的粗细  玩法:  1、老师和幼儿到户外,指定3棵不同粗细的大树。  2、幼儿一起边拍手边说儿歌:眼睛看看看看,请到树下站站,快找快找快快找。老师说:请你跑到最粗的树下摸摸它。  3、变换指令,如:请跳到最细的树下锤锤它,请爬到不粗不细的树下指指它等。  4、游戏熟悉后,可以请一位幼儿发出指令引导。  名称:跳的高  目标:体验厚薄不同,练习跳跃能力  材料:地垫若干  玩法:  1、老师将不同数量的地垫撂在一起,分别变成最厚的、最薄的、不厚也不薄的。  2、幼儿轮流跳过每一撂地垫,并说一说跳不同厚薄的地垫时的感受。  名称:找图形  目标:巩固认识的图形  材料:在户外地面上画出若干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可画成不同大小、不同样式:大的直角三角形,小的等边三角形等。  玩法:  1、请小朋友围成1个大圆圈,边拍手边绕着大圈走。  2、老师随时发出指令“跳着到大三角形中”幼儿立刻跳着到指定图形中。  3、依此反复游戏。游戏熟悉后,可请幼儿作为发布指令者。  名称:图形赛跑  目标:理解图形守恒  材料:各种不同样式的三角形、梯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如红色的直角三角形、黄色的等腰梯形等)  玩法:  1、幼儿围成大圆圈,身上任意贴一个图形。  2、边拍手边说儿歌:各种图形来赛跑,看看现在让谁跑。老师说:请三角形跑。凡贴有三角形的幼儿立即绕着人圈外面跑,跑一圈后回到原位。  3、游戏反复进行,可变换指令、变换发指令的人。  名称:你追我赶  目标:复习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材料:8以内数的实物卡、点卡、数字卡等  玩法:  1、幼儿身上贴上卡片,拉手围成大圆圈, 1、2报数。报1的小朋友站到2的后面,分成里外圈。  2、请出两位外圈的小朋友,分别是跑的人和追的人,这两位小朋友都要从大圆圈外面绕着跑。  3、开始游戏时,跑的小朋友要跑到里圈其中一位小朋友的前面贴着他,要求是两位小朋友身上的卡片数量是一样的。若跑的小朋友被抓住了,则要反过来去追刚才追他的小朋友。若跑的小朋友没被抓,贴人成功了,则这三个人最外圈的'那个小朋友要当跑的人继续被人追。  4、游戏反复进行。  名称:夹包比赛  目标:会根据距离远近决定用什么方式  材料:沙包若干  玩法:  1、起点处摆放沙包的筐,10米外画一条红线。在红线和起点中间的位置画一条白线,作为终点。游戏路线是从起点处到红线处再返回到白线处。  2、游戏前,老师为幼儿介绍规则:路线分为两段,一段要手拿着沙包跑、一段要沙包放在两膝盖间双脚往前跳。  3、幼儿分成四组。幼儿可以商量讨论本组的两个动作分别放在哪段路线进行,讨论好后开始游戏,最先按要求完成比赛的队即为胜。  4、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安排动作能更快的完成比赛。  名称:赶小猪  目标:能用小棒推动小球跑动,感知球体的特征  材料:报纸做出的彩色小球、彩色小棒  玩法:  1、起点画白线,终点画红线。  2、每位幼儿一根小棒、一个小球,用小棒敲打小球往前滚,滚到终点为止。  名称:小青蛙跳荷叶  目标:运用跳远步伐游戏感知自然测量  材料:荷叶若干。  玩法:  1、起点画白线,终点画红线。  2、将幼儿分成两组,两两合作,一位小朋友跳荷叶,一位小朋友根据跳的远近摆荷叶,最后一位小朋友数一共跳了多少次。哪队跳的速度快,最先跳完就获胜。  3、讨论跳的次数和跳的步伐大小的关系。  名称:抛球  目标:复习5以内的相邻数  材料:纸球  玩法:  1、幼儿围成圆圈。由一位幼儿站在中间,其它幼儿边拍手边说儿歌:小球小球到这儿来,我来说出相邻数。  2、说到这儿后,中间的幼儿将球抛给其中一位幼儿,并说出5以内的一个数。接到球的幼儿说出这个数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3、游戏反复进行。  名称:铺小路  目标:会自创规律排序  材料:红色、黄色、蓝色的呼拉圈若干  玩法:  1、起点处画白线、终点画红线。幼儿分成两组,每一组分别拿三种颜色的呼拉圈若干。  2、小组内讨论要铺成怎样“有规律”的小路。  3、游戏开始后,每一组幼儿先从起点到终点把“小路”铺好,铺好后每一组的幼儿从“小路”上跳过去到达终点。  4、小路铺的有规律、有创意,最先跳到终点的队获胜。  数学游戏  1、盖印章  玩法:将幼儿分成3排,每排幼儿的前面都写着一个数字,请幼儿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2、找朋友  玩法:每位幼儿手拿一张数字卡,教室后面贴有与数字卡对应的水果图。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到后面去找一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水果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快乐宝贝车  玩法:老师手握方向盘开火车,幼儿人手一张数字车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车票去找相应的座位。快到站时,老师发出“轰隆隆…轰隆隆…呜…”,激发孩子游戏欲望,然后说:“火车到站了,请座号为1、2、3的乘客下车。”老师和孩子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下错或者没下的,然后重复到所有乘客下车。  4、铺石头  玩法: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把有“坑”的路铺好。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都有什么颜色,是用形状的“石头”铺好的。  5、踩石头  玩法:路铺平了,音乐一响,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还可以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6、等量接龙:两名幼儿玩一组图片。幼儿观察接龙卡上的实物数量,将一样多的实物接在一起。  7、给动物送食物: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和食物,请幼儿先给动物排排队,再帮他们找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8、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9、猜一猜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4张放好,图片朝下,然后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张是个苹果,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苹果,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给这队奖励,最后比比两队谁的奖励多就赢了。  10、数客人  玩法:“智慧林的小熊今天过生日,邀请了它的好朋友来做客。看看,都有谁来了呢?”(有小老虎、、小熊猫、小猴……)一共来了几个小伙伴?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2、3……)“总共来了几个客人?”(一共来了9个客人。)  11、帮小熊按数取物  玩法:小熊来坐客,请幼儿按照小熊的数量摆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图片,如一只小熊坐一把椅子,9个客人就要9把椅子。  12、“超市”游戏  玩法:小熊要陪客人,没时间去购物,请每个幼儿手里拿着一张数量不等的购物券,各拿一个小筐,根据购物券上的数字卡到“小超市”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购买后回到座位。  13、找妈妈  玩法: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跑动,音乐停后,分别蹲在地上的瓢虫身上,要求7个幼儿合作变成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点。瓢虫妈妈(教师)找自己的宝宝,成人引导本组幼儿进行点数、检查游戏结果:是否是7个幼儿变成7个黑点,鼓励孩子进行及时的调整。  14、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  15、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7-8为幼儿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要求数字卡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后看。)  16、撒数块  玩法:请幼儿将各色小数块撒在画有大圆圈的纸上,然后数一数,各色数块在圈里、圈外各有多少?并进行插卡记录。  17、小青蛙爱玩耍  玩法:师幼共同扮演“青蛙”,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教师引出里、外标志卡,再次玩游戏,当教师随机抽取里、外标志卡时,幼儿看标志快速地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巩固辨识里、外方位及标志卡。  18、过河寻宝  玩法:场地布置成一条小河,起点放三个圈,终点放一个百宝箱,孩子连续跳三个圈,家长手里拿着钥匙跟在其后面跳到第二个圈里,拿起后面的圈递给孩子,孩子把圈放在前面跳进去家长跟在孩子后面,直至河对岸,家长打开锁,孩子取出“宝物”,举起来,快者胜。  19、看谁投得快又准  玩法:起点放置海洋球,终点和距离终点两米的距离拦两道皮筋,孩子站在起点,家长站在终点的皮筋后面。孩子每次拿两个球,跑到第一条皮筋处向家长手持的小筐中掷球,时间为一分钟,筐内球多者胜。家长可以向左、右、后走动,不可向前移动。  20、炸碉堡  玩法:起点放置一块草坪,草坪上一尺拦几条皮筋,终点放一个圈,里面有一个手榴弹。家长在终点两手拿碉堡,藏在碉堡后面。孩子从皮筋下面匍匐前进过草坪后,拿起手榴弹投向碉堡,投中后,家长把碉堡放在地上,孩子跑到家长处,家长抱起孩子,快者胜。孩子要站在圈处投掷,投不中家长不得放下碉堡。  21、戴花环  玩法:起点放置一块草坪起,隔3米拦一条皮筋,家长站在皮筋后两米处的圈内,终点放一面小旗。孩子戴花环,手脚着地爬过草坪、钻过皮筋,给家长戴上花环,家长领着孩子跑到终点,举起小旗,快者胜。  22、8的分合法  玩法:每组5名幼儿,一幅棋盘,每位幼儿一套1??7的扑克牌,每名幼儿持一粒不同颜色的棋子,将各自的棋子放在起点,按照自己的标志次序轮流掷旋转六面体,掷出数字几,就向前走几步,如果走到没有图案的格内,就让下一位幼儿掷旋转六面体;如果走到有图案的格子内,就大声说出图案的数量,并向其他幼儿提问该数字和哪一个数字合起来是8,然后与同伴一起从自己的数字卡中拿出相应的数字卡,拿对的幼儿向前走一步,拿错的幼儿原地不动,看谁先走到终点,谁就在城堡的最底层插一面与自己棋子颜色相同的彩旗。游戏反复进行,谁的彩旗第一个到达城堡的顶端,谁就取得胜利。  23、捉迷藏  玩法: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当兔妈妈发出口令,例如,请小兔子藏到比5多1的数字下面藏好,幼儿便迅速躲藏到有数字6的大树下面,反复提问进行游戏。  24、贴‘蝴蝶’  玩法:请幼儿站成人数相等的4路纵队。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排头幼儿迅速跑出,跳过3个胶圈,钻过拱门,跑到墙壁前,在盘子中找出得数为8的一块彩色拼图贴在墙壁上,再从两侧直接跑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然后站到队尾。如此依次进行,以最快把“蝴蝶”完整拼出的队为胜。  25、找朋友  玩法:每个幼儿一张卡片,卡片中一半是7以内数组成的其中一个形式,另一半是7以内数;音乐响起,幼儿自己找到朋友后,大声说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如:2和5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最快找到朋友的幼儿获得小红花先离场。  26、‘蝴蝶’找‘花’  玩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别有2~7的数字;蝴蝶卡数十张,每只“蝴蝶”上有试题或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卡片―字排列,帮“蝴蝶”逐一找到与它身上的式题数量相对应“花”,每人必须帮5只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27、母鸡’”下‘蛋’  玩法:卡片上母鸡各一只,分别标有3~7的数字;“鸡蛋”数十个,每个上面标有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几只“母鸡”按顺序排列,按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逐一把“鸡蛋”送回“母鸡”身边。  28、撒树叶  玩法:双面树叶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间有数字和分合符号、卡下面有一组一组的插入袋;1~6数字卡若干。按分解组合卡提供的数字取相应量的实物。把实物(树叶或果壳)撒在胶板上,然后将其分成两份,点数每份是多少,分别用数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组数字分法不能相同。  29、瓶子宝宝排队  玩法:以每条跑道为例:高矮不同的塑料瓶子4个,分别用色纸装饰瓶身,如眼睛,嘴巴等。放在对面的一桌子上。幼儿从起点处跑至对面,把桌子上的瓶子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高矮顺序排列好,再返回起点处冲线,以排队排得对又快的幼儿为胜。  30、小小统计员  玩法: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31、开火车  玩法:提供情景道具,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第几”表示物体顺序。如: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的第几号车厢找座位。  32、送信  玩法: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33、小剧院  玩法: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和号,老师查票,请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34、找小动物  玩法: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请几名小朋友蒙上眼睛,到前面来摸一个小动物,睁开眼睛后说出什么小动物的家住在第几层楼)。  35、蝴蝶找花  玩法:10名幼儿扮花儿,3名幼儿扮蝴蝶。音乐开始时3只蝴蝶在10朵花之间飞舞,音乐停止时,蝴蝶停在任意一朵花后。要求幼儿根据蝴蝶停的位置,说一说哪种颜色的蝴蝶停在第几朵花后。  36、坐火车  玩法: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37、排队  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38、小鸭吃鱼  玩法:在纸上画上要求的各类型鱼,然后剪下。把这些纸鱼散扔在地上。跟孩子说:“你是个小鸭鸭,饿肚子了,想吃这些小鱼,小鸭想,我一样一样地吃,比如先吃长鱼短尾巴的,再吃长鱼长尾巴的,就这样,一样一样地吃,并且边吃边数”(把纸鱼拣到一纸盒内就算吃了)。  39、玩纸卡  玩法:先做好三套写有1-10数字的卡片。游戏开始,三人围坐,明确游戏规定,第一个拿出卡片的让后面拿出卡片的少几多几,必须执行。比如第一拿出卡片的说:“比我卡片上的数必须多3,”那么后拿的必须照办,如先拿的是5,后拿的必须是8,游戏开始后,轮流先拿三次(当然可灵活一些,目的是让孩子达到上述目的)。孩子先拿时,大人故意拿错,问孩子对不对、再向下进行。  40、堆豆顶一堆饼干  玩法:在桌子上堆三堆糖菜豆,堆与堆之间距离稍大一点。如三堆菜分别是6、7、9颗,让孩子在每堆菜下面堆上两堆或三堆饼干,其数目之和等于上面那堆菜豆数。如第一堆菜豆是6,让孩子下面堆三堆饼干,应该是1、2、3,或是2、2、2。把三堆菜豆下面摆完,如都对就把菜豆拿开,再用饼干堆成不同数目的三堆,在这三堆下面再堆菜豆。还可反过来,堆六堆菜豆,下面变成两堆菜豆一堆饼干,达到数的分解与组合。还可加上书写,6=1+2+3……  41、钓鱼  准备: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  玩法:  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或者2号鱼池中。  3.根据钓到的鱼的身上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2”,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2-1”,就把鱼放入1号鱼池。  42、大色子棋  玩法:幼儿利用泡沫地塑,按1-20的顺序先拼搭好棋盘,在用色子玩游戏,既可以进行序数排列,还可以进行倒数、奇数、偶数的玩法。  43、替换  玩法: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44、快乐电报  玩法:将幼儿分成红绿两队,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45、走飞行棋  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看看哪队先到达终点。  46、占“棋盘”  玩法: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中班幼儿适合玩的游戏越来越丰富了,像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幼儿教师要用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游戏,也可以将音乐、美术、体育等领域的游戏渗透到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喜欢学数学。【数学游戏大全】相关文章:游戏网名大全霸气06-23游戏情侣名字大全霸气05-30女游戏名字大全霸气的06-15霸气情侣游戏网名大全05-30数学试题大全08-31好听的情侣游戏网名大全05-30游戏中好听的情侣网名大全01-19游戏情侣搞笑逗比网名大全05-27关于数学小报边框大全图片大全10-16游戏笔记本保养常识技巧大全03-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2=5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