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游戏出海狂热,其未来游戏市场发展如何空间到底怎么样?

  国内游戏版号审核趋严,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同样不可逆的,是国内游戏出海的步伐。  6月7日,距上一轮版号发放两个月后,国家新闻出版署更新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60款游戏拿到版号。但业内普遍共识,审批恢复不代表标准放松,每年千余个版号发放的日子已经过去。  据统计,2019年共有1570款游戏通过审批获得了版号,而到了2020年,通过审批的游戏数量降低到了1405款。2021年,这一数字被腰斩到755个。还未过半的2022年,两批过审的游戏全部加在一起才刚刚过百。  在新的行业背景下,中国游戏厂商出海捞金已经从一个可选项变成必选项。  伽马数据《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的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80.13亿美元,较2020年增收2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相比之下,国内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同比仅增6.4%。海外市场增量已经超过国内市场,而出海市场份额已接近国内市场份额的一半。  制图: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下场,买量成本逐渐升高,出海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统计28家游戏上市公司披露的海外营收数据,其中16家游戏厂商去年海外营收同比上涨,但亦有12家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开始下降。  在已披露海外业务毛利率的19家上市游戏公司之中,也有塔人网络、富春股份(300299)等7家游戏厂商的毛利率出现明显下滑。  今年国产游戏海外市场收入下滑更加明显。第三方机构伽马数据发布《2022年5月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国产游戏海内外两个市场收入双双下滑。具体来看,海外市场方面,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14.46亿美元,环比下降5.8%,部分头部产品流水下滑。  内卷的海外市场早已不是一片蓝海。  中手游海外营收暴增73倍,不爱欧美,爱东南亚  整体来看,中国游戏厂商海外营收的增长幅度比下降的要更大,共有中手游、华清飞扬、冰川网络(300533)、富春股份、三七互娱(002555)等5家公司增长幅度都超过100%;而下降幅度方面,仅有恺英网络(002517)1家公司的下降幅度超过了50%。  国内游戏出海掘金的机会仍在。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出海业务刚刚起步的中手游。2021年,公司游戏业务营收增长只有3.6%,而海外营收同比增长7260%到4.59亿元,占比从2020年的0.2%上升到11.6%。  从具体产品上看,不同于诸多出海企业强调抢占付费意愿更强烈的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游戏市场,中手游聚焦在东南亚、中国港澳台、韩国等地。  中手游凭借旗下IP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斗罗大陆-斗神再临》2021年下半年于东南亚上线首月,就曾登顶泰国苹果商店免费榜第一名,畅销榜第三名,老挝苹果商店畅销榜第一名;《新射雕群侠传之铁血丹心》也在上线新加坡、马来西亚市场首月,获得苹果商店免费榜第一名的成绩。  中手游副总裁袁宇于近日总结道,海外游戏市场的增长空间来自于两个方向。其一在越南、印尼、巴西等国的新兴市场,他们的人口和经济都在快速增长中,相应的,游戏市场也会受益于人口红利而持续增长。  不久前,第三方数据机构 data.ai亦指出,近年来,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下载量增长显著,将成为中国游戏厂商重点开发的头部市场。  其二,才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偏成熟的市场,他们的增长更多来自于产品层面的突破。  “成熟市场玩家对高品质手游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原神》这种以题材和美术风格席卷全球的优秀产品,它们因为产品品质足够高而在全球获得了商业化的成功。”袁宇表示。  机会窗口不断缩小,出海内卷时代来临  Sensor Tower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原神》在全球范围内以18亿美元的收入位居排行榜第三。仅次于腾讯旗下的《PUBG Mobile》(合并《和平精英》收入) 和《王者荣耀》两款游戏的28亿美元收入。  这一由米哈游斥资1亿美元,花费4年研发时间,打造出来的精品游戏,用自己的成功唤起了国内愿意打磨精品游戏厂商的勇气与雄心。  可这只是市场上的少数。游戏产业观察者张书乐告诉,相比于有着多年PC和主机游戏开发经验,资源雄厚、技术储备丰富的海外厂商,中国游戏厂商的优势在于免费游戏、道具付费体验等一整套付费运营体系。  与之相应的,是国产游戏精品化程度低,大量依靠低价广告营销买量、短期收割消费者的换皮游戏占据着市场。  心动公司董事会主席黄一孟在公司2021年年报中指出,今天来看欧美的手机游戏市场,其实很像2015年TapTap诞生之初的中国游戏市场,Google Play的免费游戏排行榜上,充斥着那些短期的、逐利的、以蛮横的广告或粗暴的氪金为商业模式、画面粗糙的手机游戏。  然而,当所有国内游戏厂商都意识到“出海”是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必选项时,竞争也急速加剧。数据公司AppsFlyer公布的《2022中国应用全球化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出海应用的获客成本同比上涨了12%左右。  要付出的营销开支也在不断走高。其中,安卓端北美市场的游戏广告花费平均年增长率为52%,为各大地区市场中增长最高,东南亚市场增长率24%,日韩市场则为8%。在iOS端,IDFA新政后,西欧和拉美游戏广告平均花费分别上涨111%和74%,北美的全年增长甚至高达136%。  买量成本日益高涨,正在不断压缩着出海厂商的利润空间。据统计,披露海外业务毛利率的19家上市游戏公司之中,有7家游戏厂商毛利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塔人股份毛利率下跌超20%,富春股份、浙数文化(600633)毛利率下跌超过17%。  制图:  而这几家公司背后的游戏——《奇迹:最强者》《Merge Dream Mansion》在App store、TapTap上也是充斥着大量1星差评,指责游戏逼氪及质量糟糕。  以个人投资者身份致电以上数家公司证券事务部,其中浙数文化回应表示,海外业务并非公司主战场,还在逐步探索阶段,海外营收仅占总营收5.7%左右,因此会出现单年度业务表现浮动较大的情况。  “国产游戏出海的窗口红利期日渐稀薄,轻研发、重营销的游戏产品惯性也在阻碍其后续竞争能力”,张书乐向表示,未来国产游戏出海唯有进入重度游戏或独立精品游戏领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5877108',
container: s,
size: '660,80',
display: 'inlay-fix'
});
})();
}
【环球网综合报道】国内游戏市场长期处于“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激烈的国内竞争使得一些小型游戏厂商存在“不出海就出局”的危险处境。中小型游戏厂商掀起了一波出海潮,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根据第一财经数据显示,海外用户在中国游戏上的支出增长高达47%,其中2020年后发行的187款新游戏进入头部用户支出榜单。同时,中国游戏开发商在头部海外游戏市场份额超过23%,在海外市场成为全球第一。本是国内激烈的竞争导致的无奈之举,却给国产游戏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机遇。在这之前,国际上的游戏产业被欧美日韩等传统的电子游戏强国所把控。如今,作为游戏出口第二大国,中国游戏已经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早在2019年,国内游戏巨头腾讯在发布财报时,游戏出海销售成为一个瞩目的亮点。腾讯的《PUBGMOBILE》、《CalloDutyMoblie》等几款游戏创造了亮眼的成绩。在游戏市场需求极高的欧美、日韩等地,收获了大批量的用户,市值和份额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伽马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95.9亿美元,并预测在2021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200亿。十年间,中国游戏的海外收入增长上百倍,成为了国内游戏厂商的主要增长动力。为什么中国游戏能在国外取得如此成绩呢?有分析认为,由于大厂的带动作用。腾讯、网易在这几年间,制作了很多款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游戏。这些游戏对输出中国文化、打通国际市场具有领头羊的作用。《永无止境》制作人王剑秋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只有大厂能在市场方向上起带头作用,这也是大厂的责任。养成用户的习惯和想法,应该只有大厂有能力去做。”这些大厂商的成功,无疑让国内众多游戏同行看到了海外落地的可能性。据环球网记者了解,2021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7.89%。高收入刺激下很多厂商被吸引涉足游戏领域,育碧成都的总经理舒薪宇认为,在这两年游戏行业已经步入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阶段。据悉,大厂商有雄厚的资本和知名的代表作,一些新的小厂商在竞争中很容易被吞并。于是众多中小厂商只能把客户群体放到了海外,来避开国内的竞争压力。此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也促进了游戏厂商的进步,近几年国内出现的优质游戏,例如《原神》、《戴森球计划》等等,也吸引了众多海外客户群体。这些优质的产品在质量上丝毫不输一些国外一线厂牌,而且在玩法和设定又让人耳目一新。目前,国产游戏在海外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84.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8%。从国家和地区分布看,美国、日本、韩国仍是中国游戏企业“出海”的主要市场,合计收入占海外市场总收入的59.51%。有专家认为,尽管如此,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经验不足等等。需培养自己的IP、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承担好文化输出的重担,国产游戏依然任重道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游戏市场发展如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