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出生的是不是要比1992年男和1997年女相配吗出生的年轻很多,是不是他老了我还年轻?

2024年 大家还会讨厌卖保险的吗?
2023年中从原行业离职后,开始考虑转行做保险。但是身边家人和亲近的小伙伴在听到我这个想法后,纷纷劝退。但是深思过后,毅然选择成为一名保险业务员。目前从业时间8个月,接触了近二百位客户后,总结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原因一:买前热络,买后无人问从1992年代理人制度的推广,以及全民整体意识形态的提升,大家对于保险的作用和功能是认可的。在我接触的这些客户里,大部分家庭保单数超过3份,且这些保单也不是同一家保司。满期的、交费时间超过5年的客户说,如果你不打电话,我都忘记了我的这份保险合同。而且绝大多数客户都不清楚自己保单的基本内容,不清楚自己当初为什么买这份保险。不少客户也说,他的保险代理人当初让买保险的时候是多么的热情,在自己购买完成后,就渐渐地疏于联系。原因二:保险有反人性很多人觉得保险晦气,总是提到生病、住院、意外风险重大疾病,什么白血病啊,各种癌症啊。让人听着就害怕。保险也总是提到钱,现在经济形势紧张,大家荷包都比较紧张,一听到要掏钱就更紧张,所以本能排斥。大家都喜欢年轻、漂亮、活力等这些充满希望的词汇,但保险却总是提到生老病死的话题。所以三家金融支柱,银行、证券、保险,就属保险混的最惨,需要求着人去买。所以保险很反人性,无论是证券公司还是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他们卖的产品都是短期的回报率,这个是符合人性的。大家都喜欢说好话的人,讨厌说真话的人,他卖的都是不好的事情,但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不会轻易的想到那些不好的事情。保险人只是想让你未雨绸缪,让你在生病的时候能有钱治病,在退休养老的时候可以安享晚年,对保险人来说,你讨厌保险,不买保险,他只是少了一个客户,但是对你自己来说,就是要面对一场不知输赢的赌博。原因三: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买的保险,也有很多人被保险公司或者业务员套路过。我想说的是,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骗人的不是保险,有可能是人。实际上在1992年友邦第一家引进保险代理人政策后,其他公司比如平安率先效仿,一时间保险代理人制度风靡全国,他们首先发展人海战术,进行扫楼,扫街,其业务员的个人素质和学历程度都普遍较低,自己对保险都一知半解,更不会看保险条款,只在公司进行的简单培训后就开始拉自己的亲戚朋友来进行人情单子,或者电话轰炸术进行营销。导致国人大多数客户也是碍于人情单稀里糊涂的买了保险,不少客户只听业务员说自己买了又能理财又能有医疗保障的保险,而且还会返还保费。我拿过来一看,这款产品价格很贵,上万,但没有像业务员说的,这只是一份寿险,身故(去世)才会赔钱的保险。他所说的返还保费,就是退保然后得现金价值,而这种长期保单的现金价值,一般都得在二三十年后,才会超过保费,要是刚买几年就想退保,别说利息,连本金都拿不回来。所以上述例子说明,就连卖保险的人都没给客户讲清楚这是什么保险,客户上当后已经造成了损失了。但可惜的是上述例子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现象,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才造成了很多人一提到卖保险的人,就特别讨厌,本能的以为他们是骗子。原因四:很多保险人为了自己出单不顾客户的利益在买保险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健康告知,在投保的时候给你一个健康问卷,问你身体的健康状态,有没有体检异常,有没有得过某某疾病之类的,如果有的话就要如实告知,但很多业务员为了完成业绩着急出单,在投保的时候让你随便跳过,然后给你打包票说没问题的,不会拒赔的,这个不重要。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如实告知就投保,而且到时候出险,保险公司发现你隐瞒了某些疾病事实,是可以合理合法的拒绝理赔的。这时候很多客户就会骂业务员是骗子,保险公司是骗子。所以很多的拒赔案件都是因为没有如实告知造成的。所以以上原因久而久之,让大家对保险这个行业卖保险的人都普遍没有好感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92年男和1997年女相配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