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杜苏芮”期间,北控水务怎么保障北京四大水务公司市门头沟区的居民用水的?


2023-08-22 15:07
来源:
金台资讯发布于:北京市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李博)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房山区和门头沟区受灾严重。危难时刻,北京市属国企坚决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市国资委统筹下紧急调集大量机械设备和人员物资全力投入灾区一线最困难、最艰险的地方,参与抗汛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展现了首都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保障了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有序恢复,为灾后重建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一对一”包村制
8月12日,北京市国资委召开全系统视频会,就支援房山区、门头沟区开展灾后恢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市国资委系统专门组建援助队伍,并建立前方指挥部,支援两区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针对两区受灾情况,落实企业“一对一”包村制度,开展村级道路、村内公共区域淤泥清理,对房山区200多口水井、门头沟130多口水井开展消杀,并执行河道内树木杂物清理等任务。
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劲要求,要严格按灾后恢复工作标准要求和作业操作规程开展工作;要按照“一年恢复、三年提升”要求,解决当前群众急需急盼问题,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要立足长远提升发展目标,筹划好后续重建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乡村工作。
全速打通“生命线”
市属国企全速打通房山区军红路。 (北京市国资委供图)
受暴雨洪灾冲击,道路中断,桥梁坍塌,交通成为抢险救援的“生命线”。北京城建集团38小时抢通房山军红路、石板房路,为房山大安山乡1万余名乡亲打通“生命通道”;37小时抢通门头沟109国道西胡林至军饷段,打通京西抢险“生命线”……截至8月12日,北京城建共计抢修清理疏通山区主次干路53条、69公里。
门头沟区清水镇109国道局部出现道路坍塌险情,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项目迅速组织近200人抢险队,赶赴现场开展填筑堤坝、疏通河道等抢险作业。北京建工抢险队昼夜鏖战,108国道、涞宝路、鲁坨路、南雁路等多条“生命通道”紧急抢通。北京建工机施集团还打通了108国道佛子庄乡贾峪口至史家营乡18公里“生命通道”。
韭园村、桥耳涧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位于王平镇一处山上,山洪将1.5公里道路全部截断,为打通位于半山腰通达4个村子的断头路,北京建工市政集团调集10台挖掘设备、5辆装载机等设备进行抢通作业。8月16日,连通门头沟区王平镇桥耳涧村最后一段道路平整任务全部完成。同一天,位于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村旁的双向涵洞也全部打通,首批居民沿着挖通的道路返回家中。
清淤扫障奋力攻坚
市属国企在门头沟深山村镇开展清淤抢险。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门头沟、房山道路和村庄积存大量淤泥和杂物,村民出行不便,清淤扫障刻不容缓。在门头沟区,北京城建集团承担雁翅、斋堂、清水3个镇38个村庄,以及区域内50条道路清淤任务,他们投入了3000余人力及2000余台各类机械设备,48万立方米清淤工作已全部完成。
北京国资公司对口帮扶的门头沟梁家庄村、杜家庄村、塔河村、台上村遭受了不同程度损失,公司统筹旗下企业紧急调配人员和物资驰援4个村,并选派10名优秀党员干部在清水镇协助开展清淤工作。
北京建工集团负责门头沟区21个清淤点位,包括妙峰山镇9个村、王平镇5个村、大台街道7个村,以及4条道路。北京建工所属一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峪嘴村需要清理约5.5万立方米淤泥,“我们派出30多名工人和20多台大型挖掘设备全力奋战,目前已完成所有清淤工作。”
在房山区佛子庄乡陈家台村、东班各庄村及拒马河沿岸,金隅集团采取分区、分片、分组开展清淤。截至8月17日12时,金隅集团共抽调职工300余人,大型铲装设备19台,运输车辆12台等人员设备及物资,共清理受灾房屋98户,清理道路街巷面积近100000平方米,淤泥及垃圾20000立方米。
在房山区大安山乡,北京环卫集团采取人工与机械协同作业,出动作业人员200余人、作业车辆30台。8月17日上午,经抢险队员连续奋战,完成大安山乡3个困难户家中清淤,清理面积约200平方米,清理淤泥约220立方米。截至8月17日12时,环卫集团完成清理道路河沟面积约171万平方米,清理杂物、淤泥、石头约10900立方米。
在房山区十渡镇五渡、七渡、八渡、西庄村、蒲洼乡,北京城建全面完成道路与河道清淤,新增的十一渡至十二渡、十二渡至十三渡、十三渡至平峪村口清淤任务也于8月18日17时完成。截至8月19日下午,北京城建在房山区域道路清淤总量达89.8万立方米。
全力保供“民生线”
市属国企抢修灾区受损燃气管线。 (北京市国资委供图)
受山洪影响,门头沟区及房山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毁,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北京市国资委迅速组织相关企业赶赴受灾现场,进行应急抢修抢险,加快水毁供水、电力、通讯、燃气等设施恢复。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迅速成立应急供水前线指挥部,全力支援门头沟区、房山区等受灾村镇救援重建,累计出动人员2600余人次、抢修及应急供水车1200车次、应急供水量2700余立方米。还完成两区受灾376个村、362口水源井摸排任务,目前正全力开展水源井消毒工作,确保如期实现两区受灾村镇在用水源井水质合格。
北控集团持续调度防汛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北控水务第一时间恢复门头沟6座镇级污水厂正常生产,并加大监测消杀力度确保处理达标;调运一体化应急供水设备,为门头沟安置点每日供应30吨安全用水。北京燃气完成房山等154处现场踏勘及维护,恢复6000余户居民供气。北燃实业为门头沟和房山灾区用户配送9000余瓶液化气……
8月17日至19日,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劲带队检查市管企业援建门头沟区、房山区灾后恢复情况,他要求市管企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域恢复重建具体要求,尽早实现“四通一保”(通路、通电、通水、通信和生活保障),全力以赴高质量如期完成各项任务。
记者从北京市国资委获悉,截至8月20日12时,北京12家市管企业在门头沟和房山两区累计投入近2.4万人、车辆设备7800余台,完成道路清淤258万立方米、水源井消杀238口、污水站修复9座、河道清理40公里、道路修整183条,助力两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302期
爱安海愿我们的无眠 换你们的安睡——安海镇防抗台风“杜苏芮”纪实7月30日,天光晴好。在晋江安海镇安平桥畔,一抹抹志愿红、制服蓝十分耀眼。扶正、加固被台风“杜苏芮”吹倒的树木,搬运清理折损的树木,清扫地面的残枝落叶……当天,在安平桥景区,来自安海消防救援站、安海商会党委、安海义务救援队、爱安海志愿者协会、安海健跑协会等安海社会各界的志愿者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只为尽快让台风过后满目疮痍的安平桥景区快速恢复往常的秩序。“杜苏芮”,1961年以来登陆晋江的最强台风。但就在台风警报解除后的第二天,不少安海居民惊喜地发现,在镇党委政府的有力统筹部署及安海各界的齐心协力下,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成效明显。积水消退、树木扶正、重要城乡通道全部恢复畅通、水电得到及时抢修并基本恢复、商贸市集再现往日热闹景象……“真没想到能恢复得如此之快。”7月31日,台风后的首个工作日,不少居民都为灾后重建的“快”而点赞。然而,这份“快”不只体现在灾后重建,更贯穿于防抗台风“杜苏芮”的前后。以“迅”应“汛”,本期“爱安海”就让我们共同回顾安海镇防抗台风“杜苏芮”前后的一幕幕,去发现、认识、了解那些与台风抢时间,与暴雨拼速度,用行动为城市“遮风挡雨”,以担当守护你我平安的可爱之人。科学部署转移各类危险区域人员1757人7月28日上午9时许,台风“杜苏芮”即将正面登陆晋江,窗外狂风呼啸、大雨倾盆。彼时,作为社坛村应急避灾点的安海镇杏坛小学内,46名从危险区域转移而来的群众在此休息,等待台风离去。社坛村委会副主任蔡宗暑与转移群众待在一起,实时对接他们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风雨这么大,得亏政府想在前,不仅给我们提供安全住所,还备了热腾腾的饭菜和其他用品。”看着窗外肆虐的风雨,想到自己居住的房屋抗台风能力弱,转移人员王仙玉心有余悸的同时,更生出了许多感动。据了解,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杜苏芮”,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晋江市委副书记吴忠刘、晋江市副市长张勇第一时间下沉驻守安海,现场指挥调度。安海镇更及时贯彻落实晋江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防范在先,做足做实相关准备。其中,安海镇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入网进格”,发挥“红色网格”优势,加强防台风信息宣传,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要风险隐患点提前布防,并及时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到安全点。同时,安海镇防汛办、河长办、规划建设和管理办公室、综合执法队等相关部门立足本职,持续对辖区地质灾害点、山塘水库、在建工地、易积滞水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与防护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台风登陆前,提前研判风险,迅速转移危险区域群众是镇街防御台风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应转人数多、人员构成复杂等难题,安海镇合理协调各方力量参与转移安置工作,做到事前有谋划、事中有调度、事后有跟进。对于一些不理解、不支持的群众,镇村干部屡次上门,不厌其烦地动员劝导。7月27日晚,距离台风登陆的时间越来越近。窗外一片宁静,空气中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当晚,安海镇党委书记陈进福、镇长黄胜鑫深入村居一线,检查调度台风防御工作;同时,安海镇各村(社区)包村领导、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巡逻队员紧抓台风登陆前的黄金时间,挨家挨户巡查,宣传、落实“人不出门、车不上路”“三停一休”等相关防御措施,对先前转移安置群众住宅进行“回头看”,并组织居住在简易钢结构、铁皮屋和老旧房屋的人员转移,确保居住在危险区域的群众转移清空。那一夜,安海镇政府大院及安海4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也是在那一夜,安海新增转移群众近百人。据悉,此次台风期间,安海共转移各类危险区域人员1757人,其中在村级避灾点安置794人。安海一线工作人员用一个个无眠夜,为群众筑起了安全城墙。生命至上救援一线有大爱温暖7月28日上午9时55分,5号台风“杜苏芮”以15级的强台风级风力从晋江沿海登陆。强风大雨,让灾情险情环生,各种救援争分夺秒。当天中午,在安海镇桥头村,1名群众在家中清理台风造成的积水时不慎脚部受伤,血流不止。因其住所周边道路积水严重,救护车无法到达现场。安海消防救援站接警后,迅速赶往展开救援。彼时积水水位已到达救援人员的大腿处,但顾不得多想,救援人员涉水500多米进入伤者家中,并迅速用担架将伤者运出,确保其及时送医治疗。顶疾风骤雨,在防汛防台风一线,安海镇党委政府、安海派出所、安平派出所、安海交警中队、安海消防救援站的党员干部、公安交警、消防救援人员争当勇毅者、先锋队,用实际行动彰显为民情怀和党员本色。除此之外,当天,安海镇还有一支民间救援力量活跃着。他们就是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安海救援队(以下简称“安海义务救援队”)。据了解,为应对台风“杜苏芮”可能带来的灾情险情,做好紧急情况的救援工作,安海义务救援队提前谋划,组织全体队员备勤,筹备相关救援物资,并启动24小时值班,向社会公布救援热线。7月28日上午11时许,安海义务救援队接到群众求助。因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后林村一处一层平房进水。而该房屋内有一名卧床老人,彼时积水已快到达床板位置。因老人行动不便,转移存在巨大困难。接到求助后,安海义务救援队立即携带冲锋舟等救援设备赶往现场。此时,后林村周边道路已积水严重,车辆无法到达老人家附近。对此,安海义务救援队的6名队员立即下车,冒雨涉水推着冲锋舟前往老人家中,成功将老人转出并及时送医。转移、解救被困群众,将发烧幼儿紧急送医,清理坠落铁皮、广告牌及阻碍交通的倒伏树木……安海义务救援队30名队员从7月28日凌晨4时集合,一直奋战到次日凌晨2时。在持续作战的22小时里,他们共处理救援33起,转移、解救被困群众5人。其间,安海义务救援队队员废寝忘食,更因长时间穿着湿漉的衣裤、鞋子,导致皮肤发白起皱,但他们都毫无怨言。连日来,安海义务救援队还积极投身安海镇灾后恢复工作。“这次行动,我们出动的队员都是安海人。大家敢在最危险的时刻站出来,就是希望能为安海、为群众做贡献,一起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安海义务救援队队长曾华阳说,“虽然救援工作很危险很辛苦,但是可以帮到家乡的人民,大家都觉得很值得!”连日来,在安海义务救援队,还有一个活跃的新面孔令人印象深刻。他是安海“90后”现役军人黄书贤。从军11年的他,于近期休假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不料竟遇上强台风。想到家乡即将遭遇强台风影响,母亲也已出院回家休养,他自觉身为一名子弟兵,接受过抢险救援的训练,关键时刻应该挺身而出。于是,7月27日晚,他便报名加入安海义务救援队,此后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在与安海义务救援队队员相处过程中,黄书贤也感动于家乡有这样一支无私、有力的民间救援队伍。“我平时都不在家,一些救援帮不上忙,但想到安海有他们,就很安心。”黄书贤说。记者了解到,这次防抗台风“杜苏芮”过程中,安海共成立47支抢险救援队伍,各界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交出了“零事故、零亡人”的成绩单。众志成城多方助力让正常生活回归台风“杜苏芮”登陆后,狂风大雨掀倒大量树木、栏杆等,城市街头巷尾、小区内外一片狼藉。然而,仅短短3天,积水消了、道路通了、水电来了……安海居民的生活基本恢复了正常。对比3天前的满目疮痍,这样“速度”的背后,离不开各相关职能单位的闻“汛”而动、快速响应。他们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地开展道路抢通、倒伏树木清理、管网修护、供电恢复等工作。7月28日,受“杜苏芮”影响,安海迎来特大暴雨。据气象部门统计,安海雨量为当时晋江市最高。短时强降水也给安海带来了大面积的积水。7月28日下午雨势回落后,安海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办公室第一时间派出多支队伍,开展清淤疏浚、清理雨篦、强排水等工作。7月28日晚8时,安海镇区所有道路的积水已基本排干,道路恢复正常通行。与此同时,面对台风带来的树木大面积倒伏、市政设施破坏,安海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办公室携手综合执法队、道安办、林长办等多部门,组织对安海城乡通道的绿化及市政设施进行恢复。截至7月29日晚,安海城乡重要通道的倒伏树木及市政设施已基本修护完成,道路恢复畅通。7月30日凌晨3时许,在安海庄头村,安海供电所的维修人员依旧加班加点抢修线路。据悉,受台风影响,安海镇域公共电力设施严重破坏,27个村(社区)出现线路故障,存在不同程度的停电情况。在具备基本抢修条件后,安海供电所迅速投入160多人全力攻坚抢修。截至目前,安海区域供电主网已全部恢复正常运行。此外,受台风强降雨及上游水库泄洪影响,7月29日下午,北控水务泉州安平供水有限公司引自石壁水库的两条原水管道破损,安海停水。“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在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强力支持下,紧急调度外部应急水源供水,对安海、内坑等服务区域用户进行分区分时供水,并及时向用水户发布相关信息。”安平供水公司副总经理陈育辉介绍,7月30日一早,随着上游水库泄洪的停止,抢修工作也立即启动。经过超12小时的持续奋战,当天下午6时许,管网修复完成;7月31日上午,安海已全面恢复正常供水。除了抢修队伍争分夺秒外,一场场家园重建工作也在安海紧锣密鼓地开展。据了解,自台风过境后,安海镇党委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各界力量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按下复原“快捷键”。包村领导、干部、村(社区)两委第一时间开展灾后安全隐患排查,值守巡查低洼易涝点、河道堤防,密切关注水情、雨情;走村入户了解房屋、道路、农作物等受灾情况,详细做好灾情后续统计工作;充分发动各方力量,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清理倒伏树枝,疏通交通要道。连日来,在安海镇各村(社区)、小区也可见党旗飘扬,镇村党员干部、网格员、环卫工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通力配合,及时清理堵塞的排水沟、下水道的垃圾落叶,开展环境消毒消杀;清理被强风吹散至房前屋后的断枝落叶与杂物,开展村(社区)树木、绿化的修整恢复工作,做好家园重整工作。针对一些大型树木倒伏、广告牌坠落悬挂等危险情况,安海综合执法队、安海消防救援站、安海义务救援队也积极协助处理。风雨之后见彩虹。在安海镇干群的齐心协力下,安海重拾昔日美好。END本期策划: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本期执行:本报记者 林伊婷 秦越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安海镇,是中国福建省晋江市下辖镇。位于福建省晋江市西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安海古称湾海、安平、石井、鸿江、泉安,属滨海区丘陵地带。境内最高点为灵源山,海拔305米。外来人口繁多。安海古名湾海,这是由于安海的海港弯曲之故。宋开宝间,唐安金藏之后安连济居此,易湾为安,称安海。以后,关于安海名称的由来,都沿袭此说. 明朝称安平镇,清朝复称安海。历史上的湾海港凭借港湾深邃,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人善贾等优越条件,形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地区。安海镇位于晋江市西南部,属滨海区丘陵地带,是一个以丘陵地为主的镇。东与罗山镇、永和镇接壤,西与南安市交界,南临安海港与东石镇为邻,北与内坑镇毗邻。安海镇位于围头湾内,在泉州城南二十余公里濒海处。扼晋江、南安两县的水陆要冲,依山临海,海湾曲折,海面开阔,风浪小,是宋元时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和避风良港。(主要姓氏有黄、吴、颜、陈、张、李)来源:百度
温馨提示:因公众号平台近期更改推送规则,大家可将安海论坛公众号设为星标(“ ☆”) ,确保我们文章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推送列表里
愿我们的无眠 换你们的安睡
——安海镇防抗台风“杜苏芮”纪实
7月30日,天光晴好。在晋江安海镇安平桥畔,一抹抹志愿红、制服蓝十分耀眼。
扶正、加固被台风“杜苏芮”吹倒的树木,搬运清理折损的树木,清扫地面的残枝落叶……当天,在安平桥景区,来自安海消防救援站、安海商会党委、安海义务救援队、爱安海志愿者协会、安海健跑协会等安海社会各界的志愿者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只为尽快让台风过后满目疮痍的安平桥景区快速恢复往常的秩序。
“杜苏芮”,1961年以来登陆晋江的最强台风。但就在台风警报解除后的第二天,不少安海居民惊喜地发现,在镇党委政府的有力统筹部署及安海各界的齐心协力下,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成效明显。积水消退、树木扶正、重要城乡通道全部恢复畅通、水电得到及时抢修并基本恢复、商贸市集再现往日热闹景象……
“真没想到能恢复得如此之快。”7月31日,台风后的首个工作日,不少居民都为灾后重建的“快”而点赞。然而,这份“快”不只体现在灾后重建,更贯穿于防抗台风“杜苏芮”的前后。
以“迅”应“汛”,本期“爱安海”就让我们共同回顾安海镇防抗台风“杜苏芮”前后的一幕幕,去发现、认识、了解那些与台风抢时间,与暴雨拼速度,用行动为城市“遮风挡雨”,以担当守护你我平安的可爱之人。
科学部署
转移各类危险区域人员1757人
7月28日上午9时许,台风“杜苏芮”即将正面登陆晋江,窗外狂风呼啸、大雨倾盆。
彼时,作为社坛村应急避灾点的安海镇杏坛小学内,46名从危险区域转移而来的群众在此休息,等待台风离去。社坛村委会副主任蔡宗暑与转移群众待在一起,实时对接他们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
“风雨这么大,得亏政府想在前,不仅给我们提供安全住所,还备了热腾腾的饭菜和其他用品。”看着窗外肆虐的风雨,想到自己居住的房屋抗台风能力弱,转移人员王仙玉心有余悸的同时,更生出了许多感动。
据了解,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杜苏芮”,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晋江市委副书记吴忠刘、晋江市副市长张勇第一时间下沉驻守安海,现场指挥调度。安海镇更及时贯彻落实晋江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防范在先,做足做实相关准备。
其中,安海镇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入网进格”,发挥“红色网格”优势,加强防台风信息宣传,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要风险隐患点提前布防,并及时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到安全点。同时,安海镇防汛办、河长办、规划建设和管理办公室、综合执法队等相关部门立足本职,持续对辖区地质灾害点、山塘水库、在建工地、易积滞水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与防护工作。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台风登陆前,提前研判风险,迅速转移危险区域群众是镇街防御台风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应转人数多、人员构成复杂等难题,安海镇合理协调各方力量参与转移安置工作,做到事前有谋划、事中有调度、事后有跟进。对于一些不理解、不支持的群众,镇村干部屡次上门,不厌其烦地动员劝导。
7月27日晚,距离台风登陆的时间越来越近。窗外一片宁静,空气中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当晚,安海镇党委书记陈进福、镇长黄胜鑫深入村居一线,检查调度台风防御工作;同时,安海镇各村(社区)包村领导、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巡逻队员紧抓台风登陆前的黄金时间,挨家挨户巡查,宣传、落实“人不出门、车不上路”“三停一休”等相关防御措施,对先前转移安置群众住宅进行“回头看”,并组织居住在简易钢结构、铁皮屋和老旧房屋的人员转移,确保居住在危险区域的群众转移清空。
那一夜,安海镇政府大院及安海4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也是在那一夜,安海新增转移群众近百人。据悉,此次台风期间,安海共转移各类危险区域人员1757人,其中在村级避灾点安置794人。安海一线工作人员用一个个无眠夜,为群众筑起了安全城墙。
生命至上
救援一线有大爱温暖
7月28日上午9时55分,5号台风“杜苏芮”以15级的强台风级风力从晋江沿海登陆。强风大雨,让灾情险情环生,各种救援争分夺秒。
当天中午,在安海镇桥头村,1名群众在家中清理台风造成的积水时不慎脚部受伤,血流不止。因其住所周边道路积水严重,救护车无法到达现场。安海消防救援站接警后,迅速赶往展开救援。彼时积水水位已到达救援人员的大腿处,但顾不得多想,救援人员涉水500多米进入伤者家中,并迅速用担架将伤者运出,确保其及时送医治疗。
顶疾风骤雨,在防汛防台风一线,安海镇党委政府、安海派出所、安平派出所、安海交警中队、安海消防救援站的党员干部、公安交警、消防救援人员争当勇毅者、先锋队,用实际行动彰显为民情怀和党员本色。
除此之外,当天,安海镇还有一支民间救援力量活跃着。他们就是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安海救援队(以下简称“安海义务救援队”)。
据了解,为应对台风“杜苏芮”可能带来的灾情险情,做好紧急情况的救援工作,安海义务救援队提前谋划,组织全体队员备勤,筹备相关救援物资,并启动24小时值班,向社会公布救援热线。
7月28日上午11时许,安海义务救援队接到群众求助。因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后林村一处一层平房进水。而该房屋内有一名卧床老人,彼时积水已快到达床板位置。因老人行动不便,转移存在巨大困难。接到求助后,安海义务救援队立即携带冲锋舟等救援设备赶往现场。此时,后林村周边道路已积水严重,车辆无法到达老人家附近。对此,安海义务救援队的6名队员立即下车,冒雨涉水推着冲锋舟前往老人家中,成功将老人转出并及时送医。
转移、解救被困群众,将发烧幼儿紧急送医,清理坠落铁皮、广告牌及阻碍交通的倒伏树木……安海义务救援队30名队员从7月28日凌晨4时集合,一直奋战到次日凌晨2时。在持续作战的22小时里,他们共处理救援33起,转移、解救被困群众5人。其间,安海义务救援队队员废寝忘食,更因长时间穿着湿漉的衣裤、鞋子,导致皮肤发白起皱,但他们都毫无怨言。连日来,安海义务救援队还积极投身安海镇灾后恢复工作。
“这次行动,我们出动的队员都是安海人。大家敢在最危险的时刻站出来,就是希望能为安海、为群众做贡献,一起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安海义务救援队队长曾华阳说,“虽然救援工作很危险很辛苦,但是可以帮到家乡的人民,大家都觉得很值得!”
连日来,在安海义务救援队,还有一个活跃的新面孔令人印象深刻。他是安海“90后”现役军人黄书贤。从军11年的他,于近期休假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不料竟遇上强台风。想到家乡即将遭遇强台风影响,母亲也已出院回家休养,他自觉身为一名子弟兵,接受过抢险救援的训练,关键时刻应该挺身而出。于是,7月27日晚,他便报名加入安海义务救援队,此后积极参与抢险救援。
在与安海义务救援队队员相处过程中,黄书贤也感动于家乡有这样一支无私、有力的民间救援队伍。“我平时都不在家,一些救援帮不上忙,但想到安海有他们,就很安心。”黄书贤说。
记者了解到,这次防抗台风“杜苏芮”过程中,安海共成立47支抢险救援队伍,各界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交出了“零事故、零亡人”的成绩单。
众志成城
多方助力让正常生活回归
台风“杜苏芮”登陆后,狂风大雨掀倒大量树木、栏杆等,城市街头巷尾、小区内外一片狼藉。然而,仅短短3天,积水消了、道路通了、水电来了……安海居民的生活基本恢复了正常。
对比3天前的满目疮痍,这样“速度”的背后,离不开各相关职能单位的闻“汛”而动、快速响应。他们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地开展道路抢通、倒伏树木清理、管网修护、供电恢复等工作。
7月28日,受“杜苏芮”影响,安海迎来特大暴雨。据气象部门统计,安海雨量为当时晋江市最高。短时强降水也给安海带来了大面积的积水。7月28日下午雨势回落后,安海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办公室第一时间派出多支队伍,开展清淤疏浚、清理雨篦、强排水等工作。7月28日晚8时,安海镇区所有道路的积水已基本排干,道路恢复正常通行。
与此同时,面对台风带来的树木大面积倒伏、市政设施破坏,安海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办公室携手综合执法队、道安办、林长办等多部门,组织对安海城乡通道的绿化及市政设施进行恢复。截至7月29日晚,安海城乡重要通道的倒伏树木及市政设施已基本修护完成,道路恢复畅通。
7月30日凌晨3时许,在安海庄头村,安海供电所的维修人员依旧加班加点抢修线路。据悉,受台风影响,安海镇域公共电力设施严重破坏,27个村(社区)出现线路故障,存在不同程度的停电情况。在具备基本抢修条件后,安海供电所迅速投入160多人全力攻坚抢修。截至目前,安海区域供电主网已全部恢复正常运行。
此外,受台风强降雨及上游水库泄洪影响,7月29日下午,北控水务泉州安平供水有限公司引自石壁水库的两条原水管道破损,安海停水。
“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在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强力支持下,紧急调度外部应急水源供水,对安海、内坑等服务区域用户进行分区分时供水,并及时向用水户发布相关信息。”安平供水公司副总经理陈育辉介绍,7月30日一早,随着上游水库泄洪的停止,抢修工作也立即启动。经过超12小时的持续奋战,当天下午6时许,管网修复完成;7月31日上午,安海已全面恢复正常供水。
除了抢修队伍争分夺秒外,一场场家园重建工作也在安海紧锣密鼓地开展。
据了解,自台风过境后,安海镇党委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各界力量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按下复原“快捷键”。包村领导、干部、村(社区)两委第一时间开展灾后安全隐患排查,值守巡查低洼易涝点、河道堤防,密切关注水情、雨情;走村入户了解房屋、道路、农作物等受灾情况,详细做好灾情后续统计工作;充分发动各方力量,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清理倒伏树枝,疏通交通要道。
连日来,在安海镇各村(社区)、小区也可见党旗飘扬,镇村党员干部、网格员、环卫工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通力配合,及时清理堵塞的排水沟、下水道的垃圾落叶,开展环境消毒消杀;清理被强风吹散至房前屋后的断枝落叶与杂物,开展村(社区)树木、绿化的修整恢复工作,做好家园重整工作。针对一些大型树木倒伏、广告牌坠落悬挂等危险情况,安海综合执法队、安海消防救援站、安海义务救援队也积极协助处理。
风雨之后见彩虹。在安海镇干群的齐心协力下,安海重拾昔日美好。
END
本期策划: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
本期执行:本报记者 林伊婷 秦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四大水务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