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站建站顺序为什么不建立在地面?

专栏/盘点中国在南极的5个科考站,你都认识吗?2020年02月29日 04:38--浏览 ·
--喜欢 ·
--评论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长城湾,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该科考站于1985年2月20日正式落成,现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总计约4200平方米,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谷歌卫星地图(69°22'24.76"S, 76°22'14.28"E)中国南极中山站,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经过20多年的扩建,建筑面积达到5800平方米。2016年12月,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队员乘“雪龙号”抵达中山站。中国中山站,1989年建站,老队员经历过睡集装箱,住简易房,经过20多年改造,中山站已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室内全年26℃,还有独家冰景房。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2014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2月8日上午11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1}
中国南极考察站中山站内,有一列照片墙,上面展示了中山站的首批建站元老。其中有一个为人们熟悉而又出人意料的名字: 张国立。张国立?没错,就是那个演员张国立,那个总是在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那个与和珅斗智斗勇的纪晓岚。我从来没想过这位皇帝专业户,还能与南极、科考这几个词联系到一块,更没想到张国立曾在南极舍命救下科考船,荣立个人二等功和集体一等功。时间回到1988年,这一年国家正组织第五次南极考察。领队的是海军少将陈德鸿,他曾三次率队远征南极,中国第一座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便是他带领创建的。1988年这次,科考队的目标是建立更接近南极穹顶的中山站。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随队远征的,还有四川电视台——他们的任务是,拍摄一部关于南极考察站的电视剧《长城向南延伸》。摄制组需要一个既会演戏,又懂电视拍摄的人,张国立由此进入他们的视线。这是一个堪称“中国之最”的摄制组——人数最少,走的最远,行程最艰险。摄制组随队往返数万公里,拍下了诸多珍贵的影像。关于在南极的经历,张国立后来曾说过一句话,“这辈子的苦,都在南极吃完了。”南极有多危险?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直到1911年才有第一个人类踏足南极点;当1957年南极最后一个岛屿被人类踏足时,第一颗人造卫星也在同一年进入太空。在其他地方,七八级以上的风就叫大风了,在南极,十级以下简直不叫风。更危险的是冰崩,卡车大小的冰块崩落入海,跟炮弹一样。科考队乘坐的“极地号“破冰船购自芬兰,破冰能力有限,在南极一路与浮冰的撞击中,头部出现了60厘米宽、一米长的破洞。极地号只好降低速度慢慢航行,在浮冰中小心行驶。1989年1月14日,经过几十天的航行,陆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队员们都非常兴奋。开始准备抛锚,登岸。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张国立说:“我记得特别清楚,左侧船的左弦突然就冒出一个,真的是比篮球场都大的冰山就起来了,那个冰茬子和和那个海水一下子就整个上船上来了。”此时距离陆地只剩下四百米,最可怕的冰崩还是发生了。三起特大冰崩中,冰块雪粒四分五散直冲入海,小山一般的冰块朝科考船直冲而来,如果撞上,那将是灭顶之灾。幸运的是,冰山在距离科考船几米处奇迹般停下了。但不幸的是,科考船周围海面已完全挤满浮冰,时间一长,船体必定被坚冰挤碎。外国科考队收到了中国科考队的求援信号,但他们都对此都爱莫能助。张国立回忆:“澳大利亚、苏联、美国、日本的直升机在空中盘旋,都说船已经不可能再出来了,几年都不可能了,说我们赶紧撤退,其他国家的科考队员都愿意腾出地方来接纳我们。”情况万分危急,船长拉响了警报,并下达了人员紧急疏散的命令,仅留守八人在船上与科考船共存亡,其他人上岸。这八人已经做好了牺牲准备,把自己的“遗物”交给别人,八个人把名字写在了一面国旗上带着,要陪着中国唯一一艘远航破冰船战斗到最后一刻——其中便有张国立在内。科考队不愿放弃这艘从国外买来的破冰船,考虑之下,最终决定从浮冰中炸出一条路来。船上虽然带了炸药,却没人用过,只有张国立在铁路工作时,曾经见过两次别人用炸药炸山,他自己也从来没操作过,但这时候也只好硬着头皮上,担任爆破组长。南极的冰极其坚硬,光是放置炸药的冰坑,就凿了八个小时。炸药起爆最要紧的是必须按顺序来,中间不能出现瞎炮,一旦时间上出现偏差,点火的人不能及时跑开,就将面临生命危险。张国立下令点火起爆后,前几个炸点非常顺利,他正觉庆幸,突然发现第二炮的人还没跑——第二炮没点着。张国立赶紧飞奔过去,飞速点着导火索,又飞速往回跑。还没跑回,炸药轰响的声音已在耳边响起,张国立下意识地趴在冰上,只觉巨大的冰块砸落在身边。幸好没有一块落在他身上。浮冰炸开后,“极地号”才最终脱离险境,得以靠岸。建设中山站期间,由于科考队人手有限,摄制组成员也都安排了任务,每个人都是一个萝卜几个坑。拍戏时,张国立既做演员,又做导演、摄像;不拍戏时,还要参加建站工作。搅拌混凝土的活儿,50公斤一袋的水泥、石子一袋袋地往料斗儿里倒,每天重复至少三四百次,一天十五六个小时下来,手指手臂疼痛难忍。从爆破手到混凝土工,再到电焊工,张国立边学边干,困了就往睡袋里一躺,手套不知换了多少双,冻裂的伤口不知添了多少道。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建成,这一天张国立担任了升旗手。回思140个日日夜夜的生死考验,张国立不禁热泪盈眶。南极归来后,张国立荣立个人二等功,集体一等功。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其中的分量:“一等功,拿命换;二等功,有伤残;三等功,流大汗。”科考队总指挥陈德鸿将军称赞他“了不起,是条好汉!”,为他题词:“抗严寒,斗冰雪,艺人国立;驾小船,建中山,一马当先。”南极历险,救船立功,如果不是前一阵忽然登上微博热搜,也许这件事永远不会被大众所知。“这辈子干了件大事,在南极光膀子留影,时温零下37度”老一辈艺术家吃的苦,是今天的小鲜肉们很难想象的。以往看惯了张国立雍容华贵的银幕造型,从未想过这个人年轻时还有过这样的经历。张国立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工作常年辗转于天津、北京、陕西等地,张国立的童年就像“天上的云彩一般”。中学毕业后,张国立在铁路建设一线架桥铺路。由于普通话说的好,后来才调到铁路文工团。在文工团,京剧、相声、话剧、编剧、张国立什么都干,他没有上过大学,铁路就是他的学校。用张国立自己的话说:“10年和铁路工人一起摸爬滚打,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南极归来后,他与邓婕一起开始北漂生涯,在阜成门一带租房,总是骑着一辆破单车,背着一个黄书包,顶着北京的寒风奔波于各个场子。这样的生活,他们坚持了两三年,直到《宰相刘罗锅》之后,影视片约渐多,他的演艺生涯这才渐入佳境。他此后的经历才为人们所熟知。拍电视剧,从《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到《铁齿铜牙纪晓岚》、《金婚》,塑造了诸多经典角色;演话剧,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演电影,拿到金鸡奖影帝;说相声,论起辈分来郭德纲叫他一声师叔……他似乎有很多标签,又似乎如同一位邻居大爷普普通通。半生漂泊,不急不躁,历经坎坷,终有所成。知乎上看到过有人用《老子》中的话评价张国立,“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像极了他说过的一句话——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有个公众号: 郭大路的小酒馆。写一些有趣或有深度的东西,欢迎关注~其他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极科考站建站顺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