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公司的无源雷达反无人机企业排名系统更具优势?

  央视网消息:俄罗斯卫星网8日报道称,俄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军驻叙利亚基地近日遭遇13架无人机蜂群式攻击,怀疑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背后有大国技术支持。这一声明迅速引起外界对各国无人机集群智能技术发展的关注。从公开报道的显示来看,此次袭击俄军事基地的无人机十分简陋。  如此低成本的投入,即使这些无人机全部被俄军成功拦截,从战损比的角度来看,“高射炮打蚊子”,到底谁更划算呢?更何况据公开报道称,俄军部分装备遭到了破坏。正如美国《战区》网站评价所称,恐怖分子对俄驻叙基地的无人机蜂群袭击方式,“意味着恐怖分子可以使用无人机对任何国家发起‘蜂群’式恐袭,这预示着小型无人机集群作战的时代到来了。”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防空系统防得住恐怖分子的简易无人机,但更高级的军用无人机将采用更密集、更灵活、战场适应性更好、网络交互能力更强的集群攻击战术,现有防空系统无法匹敌这种攻击。  难道无人机集群攻击该怎样防御,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军队和军队之间的对抗已经越来越罕见,但为战争而准备的武器却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更多的无人装备,能够直接参与作战,发射武器弹药以实现作战企图。  看过上述报道,让我想起了两部电影,一部是Moonlighting Films South Africa,Raindog Films和eOne Productions公司联合制作的战争剧情片《天空之眼》(Eye in the Sky),片中多款各种用途的无人机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影片中使用的无人机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却是多几种联合行动的特种作战,也为人们展示了无人机在“反恐”作战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另一部电影就是吴京执导的动作军事电影《战狼Ⅱ》。片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就是国际雇佣军们使用四旋翼无人机突袭中资工厂,这些类似于民用的四旋翼小型无人机携带有机枪,对中非工人大开杀戒。  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告诉我们,要认真思考无人机参与的军事行动给战场和战争带来的变化,要认真对待已经到来的无人机作战时代,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无人机和有效的无人机战术战法等等。  最近有公开报道称,在俄罗斯有位军事爱好者,就将无人机与机枪结合,制造出了一款全新的移动空中火力堡垒。让人意外的是,他所使用的无人机是一款大疆出品的民用无人机。这款带着机枪的大疆无人机,飞行时间可以超过30分钟,信号控制距离达7千米,飞行速度70千米/小时,挂载的摄像头能够拍摄质量为4K60bps,飞行流畅,操控简单,但测试的结果还是差了一点,该无人机并不能完全承受机枪开火时的后坐力,飞行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用现有的民用无人机去搭在机枪以及大量的弹药,还是有些勉强的。看来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还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由美国弗罗里达州的杜克机器人制造公司,按照以色列军方要求,成功地为一架美制TIKAD型小型8旋翼无人机进行了武装化改装。通过一个高精确度专用机器人稳定系统,能让无人机在开枪时吸收枪械的反冲。这个稳定平台也可以用作地面上的遥控狙击平台。无人机能够稳定悬停,并通过六自由度万向节保持枪械的稳定,实现精确瞄准和射击。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是一名以色列国防军退役中校,所以其研制的这种无人机首先得到了以色列的青睐。该公司称,其正在执行以色列国防部的命令,以色列国防军是其潜在客户。该无人机能够有效完成海上、城市以及陆上战场的战场侦察和打击任务,目前已经完成了携带AR-15半自动步枪的射击试验。  据公开消息报道,我军装备的攻击型无人机在实弹攻击演练中,取得过“十发十中”的好成绩。我国无人机的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而且在某些领域,某些关键技术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我军装备的中大型无人机。  EA-03翔龙是中国现役最先进的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其地位与美国RQ4全球用无人机相似,主要用于高空战略监视侦察。该机全长14.33米,翼展24.86米,正常起飞重量6800公斤,任务载荷600公斤,有效飞行距离7000公里。可以在2000公里外,以18000米的高度,连续进行空中监视10小时。由于采用了菱形机翼,前后2对机翼呈菱形连接在一起,大大强化了机翼刚度,也具备一定的隐形能力。  攻击-1由成飞所的翼龙-1改进而来,于2014年珠海航展亮相,是解放军在航展中公开的首款现役察打一体无人机。其外形与美国无人机MQ-9,但大小与MQ-1捕食者类似。最大起飞重量1.2吨,长9米,翼展14米,有效载荷200公斤,最高升限5300米,航程4000公里。而最新的翼龙-2无论大小还是性能,都提高了一大截,机长11米、翼展20.5米,最大飞行高度9000米,最大时速37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4.2吨,外挂能力480千克; 标配合成孔径雷达(SAR)、激光制导导弹和GPS制导炸弹,可以20小时持续任务续航。目前,尚无翼龙2服役的消息。  JWP02型无人机(ASN-206)由西北工大西安爱生集团研制,据传得到了以色列的技术支持,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机利用固体火箭助飞,零长发射,伞降回收,可多次使用。最大起飞重量222千克,任务设备重量50千克,实用升限6000米,航程150千米,续航时间4-8小时。该机研发时间较早,目前与攻击-1无人机一起构成了中国战术无人侦察机主力。媒体称:“小磨菇一起飞,大炮就开火”,显示其战场战术侦查的作用。  BZK-005无人机由哈飞与北航联合研制,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属中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最大升限8000米,续航时间40小时;最大起飞重量1.25吨,最大搭载重量150公斤。早期型安装光电吊舱,最新型已配备合成孔径雷达等电子侦察设备。媒体曾报道该机在东海进行巡飞任务。  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现有型号性能,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具备了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能力。最新的翼龙2、彩虹5、云影、风影等无人机,已经向大型化、隐身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也是引导解放军装备建设的重要方向。希望这些国产新机不仅出口创汇,占领国际市场,更能够尽快装备我军,形成作战能力,成为巩固国防的中坚力量。}
原标题:“远射”空中发射无人机将如何改变空战模式?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近期正研发一种由有人机挂载并能携带、投射空空导弹的新概念无人装备――“远射”空中发射无人机。美军研发这款新型空射无人机旨在能够显著扩大空战作战范围、提高联合作战部队执行任务效率,并可能改变未来空战样式。
  研发背景
  空战通俗意义上是指飞行员利用战斗机等飞行器在空中进行战斗,以击落对方空中作战力量进而夺取制空权为目的一种战争形式。历史上多场空战证明,交战双方谁的战斗机更先进,谁将更有把握夺取现代战争的制空权。虽然参与空战的也有无人机、预警机等其他机型,但歼击机、强击机等机种无疑是最正面、最危险的,一旦被敌方导弹击中很有可能机毁人亡,所以格斗型战斗机越先进就越容易取得空战的胜利。发展五代战机乃至六代机一度成为二十一世纪军事大国空战力量军备竞赛的焦点。五代战机最大的优势是隐身性,隐身性能的提升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存能力,在没有被敌机发现的情况下将对方的战机击落。但五代机一旦率先发动空袭很容易暴露自己,现代战争中被敌方战机或预警机锁定后想要逃生实属不易,传统空战模式已显露其弊端。
  随着人工智能、飞控导航、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空中作战装备能力提升,空战任务谱系日益完善,先后发展出无人僚机、空射无人机等多种基于传统战斗机作战模式的新质装备,同时衍生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无人机“蜂群”集群作战等新型空战概念,使现代空战无人机装备运用形式不断拓展,加速推动无人化智能化战争时代到来。
  其中空射无人机是指主要由有人或无人空中载机平台挂载并实施空中发射的一类无人机,一般可采用不回收、地面或空中等多种回收模式。此类无人机可携带红外/光电雷达、电子战系统等载荷,抵近敌防区执行预警侦察、通信中继、火力打击、电子战、诱饵敌雷达开机等作战任务,大幅拓展有人战斗机有效作战范围与态势感知、通信等能力,极大提高了空中任务安全性。
  2021年,国外已发展出多型空射无人机平台,并突破空中回收等多项关键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近期美国国防部相关研究部门启动的这项“远射”无人机计划正是想开发一款能够使用多种空对空武器的无人机,探索由有人机、无人机和中远程空空导弹组成的多杀伤路径、多交战目标、多运行模态的新型空中交战概念。
  性能优势
  当前空战的空中优势概念依赖于先进的有人驾驶战斗机来提供穿透性的防空能力,以有效地发射武器。而军用无人机大多数都是执行侦察任务或者轰炸任务,很少有能够在空中直接作战的,且现在的无人机作战追求以量取胜,或进行24小时不间断超高度侦察。“远射”无人机性能优势集中于通过空中发射的无人机有效地缩小攻击距离,进行更有效的导弹射击。那么“远射”无人机具体有哪些性能优势呢?
  “远射”空射无人机机动性优势明显。根据透露的“远射”无人机概念外形判断,该型无人机飞行速度较快,甚至可达高超声速。有人轰炸机或者战斗机等载机平台能够在距离目标约3129千米处发射“远射”无人机,无人机飞行约2414-2897千米后发射挂载导弹,导弹飞行322-805千米后抵达目标。载机空射无人机使进攻范围更远,无人机还可在较低空域飞行,在交战全程都能保持高机动性。
  “远射”无人机发动进攻突然性强。其在载机平台发射后可以从不同方向攻击目标,其中多数方向都不是载机平台初始位置方向,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多方向进攻配合高速高机动性可有效提升“远射”无人机对重兵防守目标的攻击,对敌方起到“猝不及防”的打击效果。
  “远射”无人机防侦察与隐身效果好。有人载机平台发射“远射”无人机时几乎没有额外的红外特征,降低了被侦察到的风险。现代战争中面对装备有先进侦察系统的重兵防守目标,即使F-22等现代隐身战斗机也难以应对。但“远射”项目能够将风险转嫁给无人机,因为无人机比有人机体型小很多,且更难被探测,空射无人机在远端发射后可“悄无声息”抵近目标,发射AGM-88E等先进反辐射导弹,近距离打击敌方防空雷达致其瘫痪。
  “远射”无人机自主控制和通信能力突出。该型无人机研发成功将突破AI协助空战这道难关,且能与载机进行高速度、低延迟的双向数据链通信。在作战空域中,“远射”无人机将与有人战斗机、战术级电子战机、战役级支援飞机等协同作战,借助高性能数据链组成一体化空域“作战云”,组建起这样的空战体系能够使现代空战杀伤链构筑更快、作战效率更高。
  “远射”无人机性能优势明显,通过提供新型空中战斗力,将颠覆基于传统武器装备的空中战斗形式。美军事专家表示,“远射”无人机这款能够发射空对空精确制导武器的空射无人机,其作战原理与思路将变革空战模式。
  战略意义非凡
  “远射”无人机可以在非常远的距离执行打击任务,可以大大避免有人战机的无畏伤亡,且“远射”无人机完全可以在防区外发动袭击,不仅仅可以进行空对空作战,也可以执行轰炸和侦察任务。当前美国的空中优势概念依赖于先进的有人驾驶战机来提供穿透性空中对抗能力,从而有效地投送武器。根据美军的构想,“远射”无人机将增加有人操纵平台的生存能力,允许他们在远离敌人威胁的地方行动,通过从空中投放“远射”无人机来进行更有效的导弹打击。“远射”无人机项目将改变空中作战的模式,该无人机将通过提供多样战力来打破传统的武器发展格局。
  空射作战无人机可能会成为未来有人机-无人机编组协同作战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人机-无人机编组协同作战是美军正在着力探索的新型空战样式。“远射”作为空射无人机,其并不完全具备独立搜寻和射击敌方空中目标的能力,而是需要有人机在发射前提供目标部分信息,必要时发射后接受有人机指挥以发现和摧毁空中目标,因此是紧密型有人机-无人机编组协同作战,美军可能开拓出基于空射作战无人机的新型有人机-无人机编组协同空战样式。与无人机独立运用、升空后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相比,该样式可简化对战场指挥控制的要求,可敏捷响应战场态势,对有人机空战能力的提升直接且显著,但要求有人机与无人机之间有更多接口和交互,并对无人机有较大限制。
  发展“前途光明”
  “远射”空射无人机性能优势突出,战略意义重要,其亟待解决的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又如何呢?
  “远射”无人机的重量最高不能超过1361千克,受限于这个重量的主要原因是这大约是美军战斗机弹仓可携带武器的最大重量。一方面将使“远射”无人机外形尺寸受限,另一方面重量的限制将使DARPA及承包商面临工程实现上的挑战,即如何使现有的小型导弹适应“远射”无人机,并由其携带部署。
  如何在低成本、小型化的同时确保预期作战效能,也是“远射”无人机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远射”无人机要携带空空导弹执行攻击任务,这就要求具备机-弹之间的信息、电气和机械接口,能生成或接收并传递导弹初始对准信息和目标信息,甚至还要携带机载传感器探测跟踪目标,才能保证无人机完成预期的功能,这与无人机的低成本、小型化要求产生较为尖锐的冲突。从已有的概念或方案构想看,解决方案可能是牺牲无人机一部分机动性和防护以减小体积,将有限机内空间用于满足基本任务能力需求,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即便如此,这仍需该无人机采用收放或折叠式机翼、小型化且高性能的传感器系统、精确的机-弹对准系统,可能还需要发射或中继转发导弹中段修正指令的设备,这都对其总体设计、机载分系统研制以及机上电磁兼容等方面提出了较大挑战。DARPA和美国工业界是否能较好地解决这些技术挑战,仍需进行观察。
  这些技术问题如果得到解决,“远射”无人机将能携带更多的AIM-120空空导弹或新型“游隼”空空导弹,飞行时间更长,战术运用更灵活,也可被更多平台发射,从而最大程度发挥空射无人机的性能优势。
  同时美军一直推进的“空战演进”、“空中博格人”等项目将使“远射”无人机更智能、更易于被信任。“空战演进”项目旨在发展空中近距离格斗的自主能力,提高作战人员对自主化作战的信任。“空中博格人”项目则是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自主控制系统。两个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若用于“远射”无人机将大大提高其智能水平及被信任程度。
  以“远射”无人机的体量,若能较好平衡成本与性能的关系,将有望实现大批量生产及满足载机大量携带的需求。相比生产数量有限、工期长且工艺复杂的大型军用无人机,“远射”这种中小型空射无人机,很可能凭借空战战场上的规模优势取胜。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责编:邢郑、杨鸿光)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无人机企业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