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的网游小说,主角是游戏NPC的小说可以雇佣npc当手下,下本时还可以选择带之前收下的npc

【很长,慎点,没图】骑士是怎样炼成的众所周知,骑士不仅是个战斗单位,也是一种社会地位。因此能否成为骑士,首先取决于血脉。一个正统的骑士首先应该是一个有资格的人,比如:投胎到贵族世家,立下重大军功,或者运气爆棚成为某位骑士的扈从。有人说,真运气爆棚可以像《天国王朝》里那样,被巴里安火线册封骑士。很可惜,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巴里安册封的,也是十六岁以上的贵族子弟和城市议员。有人说,农民的儿子还是农民,骑士的儿子还是骑士。严格地说,这是不对的。农民可以由军功逐步升级成为正式骑士,但过程漫长,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骑士的儿子也并不都能成为骑士,这点后面我们会提到。但正常情况下,如果不是发生火星撞地球的紧急状态,那么有资格的人都得去“骑士学校”接受训练。而养成一个骑士,首先就是装备问题。众所周知,骑士是需要穿铠甲的,而铠甲,不论是锁甲链甲还是扎甲板甲,都是昂贵的订制品。所以披甲的提前条件就是,他得停止长个儿。如果一个少年还在蹭蹭长个头的阶段就打造一身铠甲,那不消多久,他就会发现硬把自己装进甲胄里,不啻于要把大象装冰箱。除非家里完全不差钱,但在中世纪,大多数骑士还是差钱的。因此,人必须成年才能披甲这一事实有力地监督了骑士学校制度的实行。骑士学校制度的实行又有力地保障了骑士队伍作为一个小资团队的纯洁性,用了都说好。骑士练习生们都是“住校生”。培训基地是封君或上级骑士的城堡,导师是封君、上级骑士及其老婆。有时候这种寄宿制是靠收义子和结姻亲来构建的,就像《冰与火之歌》里北境的奈德和风暴地的劳勃都在谷地领主艾林家的城堡受训。这种寄宿没有固定年限,直到受训者成年为止。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嘴上没毛的预备骑士们会受到什么银盘上托个纸条写wifi密码的贵族教育。一个上级骑士可能要同时面对N个闹腾、哭啼的拖鼻涕人类幼崽,面对这种情况,即使是受过现代专业教育的教师都难免头疼,那些封建军头当然更没有耐心来教导这些小鬼了,扔到城堡的附属塔楼里就完事,具体的培训就让城堡里的教头和其他低级骑士们去忙活吧。大城的城堡里通常会挤上几十号这样的鼻涕虫,要把他们个个培训好,那上级领主的封建事业就得报销了,所以通常也只能任由他们荒废或者成为文官。只有少数不谙世事或者实在没办法的有志骚年才会坚持去边疆、荒野的军事要塞。这种地方平时除了来打秋风的,鬼都没一个,城堡主人跟看门大爷一样无所事事,也乐意好好调教这些皮糙肉厚的祖国花朵来打发时光。因此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边荒城堡的年轻骑士都被当作确有本事的人才尊重。许多在同一个边荒城堡中毕业的骑士名号会被吟游诗人们放在一起,比如甲城堡三骑士或乙森林五骑士等等。理论上,骑士当然要文武双全。武科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砍,教师当然由男领主或城堡教头担任,高兴的时候以之取乐,生气的时候以之撒气,因此剑术对练实乃保家守土休闲娱乐的必备良品。除了这种“一人敌”的技术,狩猎也是骑士训练的重点,扛着长矛利剑满山跑无疑是活动量很大的有氧运动。有时会出现拿着长矛独自把熊戳死,或拿着斧头砍翻群狼的狠人,他们的名声在毕业之前就会传遍四方。同时由于骑士的专业课只有真人版《骑马与砍杀》,狩猎也可以作为军事指挥模拟器。文科的主要内容就是所谓的骑士道和礼仪,通常由领主的老婆任教,教育方法就是通过观礼有样学样。主妇们也不必着急改造这些顽劣的小崽子,反正有的是时间。而且这不是最重要的,礼骑士,鲁骑士,能砍死领主的对手才是好骑士。重要的是他们得学会忠于教会和讨价还价。主妇们会像临冬城的老奶妈一样,给这些懵懂无知的少年讲各种妖魔鬼怪和使徒圣人的故事来强化他们的宗教信仰,这有利于将他们转化为主的战士,而歌手、吟游诗人们则会用鲁特琴来向他们灌输各种传奇的冒险故事,给他们注入一些浪漫主义和骑士信条。相较这些,跟铁匠砍价才是每个骑士都值得好好学习的必修课,水平不过关的骑士,就是家里有矿也都会给铁匠们糟蹋完。虽然我们偶尔会听说某某女骑士,但在欧洲各国的正史中都没有关于女性当骑士的记载,能叫上名字的女骑士也只是被百姓认可,没有国家会允许为女性举办授甲礼。偶有自称骑士学校毕业的女性,大概率是骑士学校校长的女儿,把来培训的小鬼们都揍了,这些青梅竹马的小骑士们私下承认了她。她们自然不用考虑毕业问题。至于你说骑士有没有选拔考试?你不会是在说科举吧,那是什么东西?当然也不能说人家完全没有设置考验,偶尔也是有的。但内容跟平时的日常差不多,就是对砍,难度堪比北京户口的学生考大学,基本上想成为骑士的都可以通过。骑士的毕业仪式,即所谓的“授甲礼”“授甲式”,通常就是他的成人仪式。这事要在当地搞得有声有色,一个新晋骑士才算是被社会承认。因此毕业返乡是骑士们的一件大事。在他离家受训的几年里,他的家人得一直攒钱,以便让自己的儿子回家时能风光一把。仪式当天,骑士家庭得好好放放血,陈年的干肉、发酸的红酒、变质的奶酪都敞开供应,不怕蹭吃蹭喝,来的人越多越好,当然只许现吃不许打包。本地和临近的农民、领主们都会蚁聚于此,混吃混喝。等第二天大家酒醒了,虽然那些在酒精魔鬼引诱下的各种祝福各种誓言都忘记了,但一个新的骑士就算是立棍了。很多小贵族家族都会在这个仪式之后破产,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骑士后来都放弃了这项毕业仪式。以至于逐渐出现了很多没有正式骑士身份的雇佣兵,操着跟正式骑士们一样的战技,骑着跛马披着半甲,去用木工锤敲正式骑士的头。就像现在的大学生,毕业的关键不在于能否毕业,之后的工作落实才是最重要的。成为见习骑士还是骑士扈从,这是个问题。见习骑士就是准骑士,最明显的特征是他们的旗帜后有一个少先队旗一样的燕尾,虽然只有部分骑士特权,但只要在战场上不是特别拉胯,努努力就可以剪掉这个小尾巴。科班出身的骑士学校扈从不像农民扈从一样只能赶马扛东西和徒步作战,骑士要干的事情他们也要干,骑士可以装备的装备他们也可以装备,只要有钱他们也可以全副披挂出马作战,但他们不是骑士。没能成为骑士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因为穷。买不起全套行头,办不起毕业典礼,所以只好当打工人攒钱。没钱就是扈从,有钱就是骑士,虽然不论哪种,都是给领主和教会卖命。在骑士的诸多装备中,亮闪闪的铠甲是骑士能被人一眼认出的象征和最容易想到的身份招牌。这也是很多中世纪故事里不惜笔墨描写的。一直有人质疑关于铠甲抛光的问题,认为镜子般的光滑度不是古代能做到的。其实抛光应该不是问题。就像很多人质疑青铜镜怎么用来当镜子,实际上经过研磨的镜子,其光滑程度和照影效果,都跟玻璃镜没什么区别,铠甲当然可以如法炮制。据一部俄罗斯史诗上说,钢甲的各个零件首先使用大理石磨,然后用粗麻磨,再然后用毛毯做最后的抛光。这个操作并不复杂,有心实践的可以随便找点什么金属物件试试。还有一点很少有人说,那就是有的资料里提到,一些铠甲表面会上釉,跟瓷器表面差不多,看起来当然是亮闪闪了,这种铠甲可能是专门的仪式铠甲。这一点也不难做到,很多欧洲的金银文物里都能看到这种金属表面上釉的例子。而且别忘了,古代也是有打蜡技术的。让盔甲看起来闪亮,除了耍帅,更重要的还是防锈。生锈是铠甲的第一大敌,放任下去,等于又要给铁匠送钱,可见对于没什么钱的骑士来说,给铠甲抛光还是很有必要的。至于链甲、扎甲的防锈,则是拆散了放进沙袋里,用细沙和其他摩擦物搅拌,摩擦表面除锈。不要觉得扎甲拆起来很费劲,其实松开一个结扣就散开了。这种行为可能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麻烦,因为要清理的面积并不算大,一副铠甲的表面积也就两三平方米。和通常在影视作品或游戏中看到的状况略有不同,从那些流传下来的铠甲上看,它们的尺寸并不像一般想象中的人形高达,而是相当迷你。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欧洲骑士们并不高大威猛,相反他们可能只是一些腆着啤酒肚的矮子。虽然这种闪亮的全身板甲才是我们印象里中世纪骑士的标配,但实际上早期板甲直到14世纪才开始出现。在漫长的中世纪里,铠甲的实际防护力并不惊人。中世纪早期,欧洲大部分地区流行链甲、半覆面盔,经典的维京人造型就是这样的。进入中世纪中期后西欧开始流行长摆链甲、锁甲帽,并且在外面套上巨盔。很多骑士老爷们还会在链甲之外披挂一层罩袍,用于防寒防晒,这个形象就跟我们对骑士的想象有些吻合了。跟后世的板甲相比,链甲只能算是一种减弱伤害的护甲。链甲对箭矢和刀剑的砍击有一定的防御力,但对比较强力的穿刺击和钝器攻击就基本上没法指望了。有很严谨的实验证明,25米内160磅长弓就可以轻易射穿铆接链甲。骑士们就是披挂着这种铠甲活跃了小一千年。13世纪蒙古入侵后,从东方传来了布面甲,骑士们一看这玩意不错,也广泛装备起来,他们把大甲片敲出弧面、外罩布面的布面甲称作板甲衣,穿在链甲外面加强防护,并且逐步在四肢、肩部等重要部位装上加强的板甲部件。就这样一点点加装,到14世纪末,板甲片已经贴满全身了,骑士们豁然开朗:这还贴什么,直接穿个铁壳子不好么?于是早期并不怎么全身的全身板甲就这样诞生了。早期的板甲称为“素板甲”,大部分人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哥特式板甲”。这种头盔和护腋造型夸张的板甲是专为骑士比武大赛设计的。骑士比武就是两个骑士骑着马挎着骑枪互冲把对方戳下马,这种活动只要低着头一股脑冲过去就完事了,不需要什么大动作,因此哥特式板甲分量沉重、视野奇差且不能(也不需要)自由活动。这种板甲的用途除了比武大会之外就剩陈列在古堡里吓人了。经常听到的所谓骑士板甲因为太笨重而需要起重机吊上马的谣言,其原型就是这种板甲。全身铠甲每一次被制作出来都会经过改进和设计,挑剔的骑士老爷们会不断提出修改意见并勒令执行,这使得铠甲手艺进步飞快。在板甲开始流行后没过一个世纪,全身甲的灵活程度就已经可以保证不影响人的关节运动了。中世纪的杂技演员有穿着全甲翻跟头的表演,下马骑士在战斗中也可以爬梯子、操纵攻城武器,这说明铠甲对灵活性的制约远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大。另一种经常听到的板甲,“马克西米利安式板甲”,出现的时间已经到16世纪上半叶了,这种盔甲的头盔上经常会打造一张看起来有点蠢的人脸。但这也标志着铠甲不仅可以是一种防护品,更可以是一种奢侈品。所以后来出现了专门用于展示的“游行板甲”,有钱的骑士常常会给自己弄这么两套,一套实战,一套装逼。到这里并不是板甲的末路,但中世纪已经结束。之后还有更奢华的板甲,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板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胸甲,用最厚的钢打制。最精密的部分是肩甲,这里既要求良好的防护,又要求良好的灵活性。肩甲制造是一门比较高级的技术,所以存在肩甲师傅这一独立工种。对铠甲工匠来说,制作肩甲可能要耗费制作整副铠甲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工作量。许多便宜的铠甲为了节省成本,肩甲仅仅是一个与其他部件没有关联的独立铁壳。臂甲在击剑中可以提供很好的防护,不过在其他时候就没有什么用了。右臂甲的关节处往往会有一个挂钩或卡口,这是在右臂单臂挎骑枪时辅助固定用的。骑士甲的屁股和后大腿一般空着,因为他们通常是骑着马,马战的时候也不会有人来踢自己的屁股,不然屁股上装甲,想象一下也是件挺难受的事,我是说,人和马,都很难受。腿甲、护胫与铁靴子基本上是一体的,很结实。因为在骑马作战时腿脚很容易受攻击,所以腿脚的护甲相当厚重。需要下马作战时骑士们就会穿上裙甲,用来保护小弟弟和不被人踢屁股。胫甲要换成轻的,不然会有一种腿部负重训练的感觉。骑马时穿的蟑螂型铁鞋也要换掉,金属鞋很容易滑倒。头盔的防护力虽然一直不怎么样,但想到战场上造成死伤最多的武器是弓箭,也就可以原谅它最大的作用通常让骑士们看不见东西听不见声音了。无论如何,头盔是铠甲中样式最多的部件,也是最方便装饰的部件。虽然骑士穿好铠甲之后不至于需要专门的起重机,但在穿好铠甲之前却实实在在需要很多体力和辅助人员。骑士首先要像披鱼网一样穿上锁子甲,然后穿上一件用来固定铠甲的结实衬衫,这衬衫上带有和铠甲上锁扣相对应的卡口,在穿上铠甲后将衬衫上的卡口与铠甲上的锁扣一一对接并锁住,这样就可以把骑士和铠甲牢固联系在一起了。骑士在戴头盔以前要用一个包头布把自己的头牢牢包起来, 这是为了保护头发和头皮不被头盔的内壁磨成日本人的发型。戴好包头布后再戴上链甲帽,然后再戴上外盔。这个披甲过程得由侍从帮助完成,如果侍从自己也要披甲,那还得劳烦侍从的侍从。为了方便铠甲的穿脱,人们发明了螺丝、起子和螺母扳手。在密不透风的铠甲中的骑士稍有运动就会大量出汗,所以全甲奔跑的骑士每过一段时间就得策马奔回城堡,脱下头盔牛饮葡萄酒。如果不这样他们会很快脱水,昏倒在闷热的铠甲里。骑枪,剑盾,和闪亮的盔甲一样是骑士的标配。由于骑士只能单手执枪,准头儿自然就会变得很差,这也是为什么持枪对冲可以成为骑士世界里最重要的练习和比赛。从十六世纪开始,冶金工业越来越发达,骑士逐渐用细钢管代替粗木杆,骑枪变得更硬更长。剑对于骑士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武器,还是贵族身份的体现,同时也是骑士所守护的基督的象征,至少它是个十字形。但只有这些理由,而在战场上并不实用,那它肯定不可能在那么长时间里被骑士们握在手里。近战武器在一个地区的流行一定是跟当地的护甲偏好和作战方式有关的。比如日本人和南洋人近乎裸奔,也基本都是步战,所以他们用杀伤力大、破甲力低的刀剑互砍;游牧民族有着甲又经常马战,所以用不易折断、切割效果好、收发容易的弯刀。相较而言,欧洲对护甲的重视程度是最高的,所以武器的破甲要求比其他地区要高。骑士剑在破甲上虽然不如沉重的锤、斧、戟,但胜在轻便易用,而且还有针对破甲的特化设计。12世纪后期骑士剑的形成了两种形态,一种变得日益矮胖且有厚重的剑头,一种变得逐渐细长且有更硬的剑身。这似乎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破甲策略:要么击穿护甲的薄弱处,要么捅进护甲的缝隙中。而且骑士之间的捉对厮杀的场景实在也不多见,骑士老爷们最擅长的还是践踏劈砍那些着甲率不高的泥腿子们。大概正因如此才使看起来并不实用的剑得以流行。盾牌不仅可以用来抵御攻击的钢铁和橡木,盾面上的纹章图案还是分辨骑士所属家族的重要依据,毕竟骑士们在战场上都不愿意把脸露出来。同时盾牌还可以是一种武器,比如用来钝击的盾击。欧洲人对斧的热爱仅次于剑。在古典时代,罗马军团的士兵们就装备了斧。罗马灭亡之后,欧洲又流行起了一种叫“法兰西斯卡”的修长斧头,它出名到什么程度呢?用这种斧头的人因此被称为“法兰克人”。再后来又出现了著名的维京战斧和丹麦战斧,他们造的斧头做工好,威力大,能投掷的战斧这这一时期颇受敬重。在影视作品里很少见到骑士操着大斧砍人的情景,这大概是因为用斧头和用长剑相比,看起来更像李逵而不是贵族。实际上中世纪的骑士们非常喜欢战斧这种破甲强力又耐用的武器,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著名的骑士国王“狮心王理查”。不过骑士们可能对斧的情感也很复杂,因为后来出现了一种专门用来对付骑士的斧枪戟,让普通步兵也可以把骑士的尊严砍落马下。和斧一样,锤也是骑士的常用武器。锤的把手有不同的长度,最长的相当于戟,最短的相当于狼牙棒。骑士们握在手里的当然是便于马上作战的短锤,这种战锤通常在头部的一侧有一根粗大的尖刺,让他们成为了更好的开罐器。此外还有一种跟流星锤一样的链锤,德国骑士可能会叫它“晨星锤”。这种锤作为武器,我不知道有多少骑士会拿它做武器,但跟正常战锤相比,它们的杀伤力显然更小。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奇门武器基本上只出现在15世纪以后的文艺作品里吧。此外骑士的武器还有杖和锄,这两种武器我觉得其实可以算作锤和斧的变形。不过杖这种武器,希腊人还是很喜欢的,他们的杖跟锤不太一样,更多保持了棍的特征,可能他们的骑士兼职武僧吧。除了这些主要武器,骑士们通常还会带一把匕首。现在我们对骑士匕首的印象主要来源于一种被称为“圆头匕首(rondel dagger)”的匕首。在15世纪以前,匕首实际上是农民的武器,骑士们更愿意只带斧、锤一类的副武器。但此后它成了骑士的标准副武器,因为身披全甲的骑士实在难以被其他方式干掉,只能用匕首捅甲缝。阿金库尔战役中就有很多骑士被这种匕首恩赐解脱。此外,匕首不仅能在战场上用来扎人,还能在吃饭的时候割那些硬得像盾牌的熏肉。可能有人注意到了,我没有提双手武器。是的,在中世纪的大多数时候,骑士可能都不太喜欢用双手武器,因为他们的左手通常要持盾,不可能像游戏里一样瞬间切换武器。只在全身板甲被发明之后,骑士对于盾牌防护的需求降低,才有人愿意使用双手武器。毕竟骑士也是人,生存和发展这种基本需求首先要得到满足。不论是武器装备的选择,还是职业道德的规范,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就像所谓的“骑士道德”。现在很多人为了突出所谓“人性”,总爱鼓吹美德都是不会被遵守的。但人性并不是只有阴暗,光辉也是人性,哪怕这种光辉并不是出于伟大的目的。所以很多人怀疑骑士道德是否真的被执行,我认为执行是肯定的,不过执行本身毫无高尚可言。百度百科说骑士八德是“谦卑(Humility)、荣誉(Honor)、牺牲(Sacrifice)、英勇(Valor)、怜悯(Compassion)、诚实(Honest)、公正(Justice)、灵性(Spirituality)”,很多文章里也这么说。但如此口径统一的说法,据我考证,最开始的出处可能是游戏《创世纪4》。也就是说,这是一群肥宅创造的文化,不过也并不是毫无依据,只是各种版本的骑士道定义相差很大,很难用几个固定的词来定义整个骑士道。骑士道是一种阶级道德,本身就是封建社会对骑士阶层的要求,其次也是骑士阶层内部斗争的经验总结。骑士道之所以存在,被宣传、被吹捧、被遵守,完全是因为它代表了封建政权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现代人没有忠君的概念,所以在广泛流行的骑士八德中没有提到骑士们最基本的道义之一:效忠。在民族国家这个概念还连卵细胞都不是的时候,爱国当然无从谈起,只有国王、领主和教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效忠对象,如果骑士们不向这些目标效忠,那就只能是不受保护的孤魂野鬼,大家互相攻伐,社会也会因此动乱不止。民族国家兴起之后,国王领主们也不希望骑士们把国家利益置于国王本人之上,当然要继续大力宣传,于是效忠作为一项骑士传统被保留了下来。尊重妇女,也是骑士的普遍守则。这条很容易理解,不得罪妇女就是不得罪这世界上的一半人(虽然平民妇女并不在被尊敬之列),对骑士稳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大有好处。在社会普遍藐视女性的环境下,一群最具武力的军人带着尊重妇女的面具出现在社会上,这当然对他们在内卷的社会中泡妞大有好处,虽然这种行为到最后也卷了起来。骑士道中有一项美德最容易被我们误解,那就是扶助弱小。骑士们的扶助弱小绝不是咱们的武侠小说中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精神,而是勤于接活儿。玩过游戏的各位对此一定绝不陌生,打开地图,看看哪有感叹号,然后挨家挨户接任务,辛苦完成后再敲诈一点报酬。至于拔刀相助,欧洲骑士是不干的,看见打架只是过去问问,并不马上动手,看见对自己有好处再加入(像不像在骑砍里到处观战的你?)。见人打架就去帮助处于劣势的一方,其结果往往是帮强盗砍死自卫的村民。剩下的就更好解释了:怜悯,宽容,这不就是招NPC当伙伴、放NPC刷好感和拿俘虏补兵么,懂的都懂~而且在现实世界里,趁着胜利促使利益最大化远比把对方逼得狗急跳墙收益要高。谦恭,谨慎,这有利于减少树敌,不然你刷好感干什么。不必要的绊脚石毁了许多武夫,还是少招惹无关人等为好。光明正大地决斗,因为正规决斗中高阶级高地位骑士获胜的机会很大,而背后捅刀子对低阶级低地位的骑士更有利,所以提倡光明正大的风气有利于保护既得利益者。……有人可能会说,我看过很多为了正义、爱情、友谊之类的反抗王权和封建道德的故事啊,难道没有一个是真的?当然也不能这么说,但这种故事基本上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甚至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早期的骑士传奇仅见于吟游歌手的歌曲和老百姓的乡谈。骑士阶层呢,不能说是大贤至圣吧,差不多也是全员恶人。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个人道德水平太低,而是大环境如此,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当时的生产力太落后,政府力量也太弱小,国王、领主们也没那么多钱去维持常备军,社会秩序全靠暴力团体维持,封建骑士制度也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一个骑士的维护耗费很大,但好在只要把他分封出去,他就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刮地皮,而不需要从领主的腰包里掏钢镚。以当时的统治能力来看,对国王们而言,分疆裂土显然比集权管理收益更大,毕竟个人的控制范围有限,掌握大量土地也收不上来税~玩CK的,别迷瞪,就是说你呢。田产无疑是骑士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关于中世纪的税制税率这个问题太大了,不同时间不同地区都有说法。从相关史料对当时的描述来看,大约是实际控制土地的大贵族有很大的权力影响当地税制,而没什么地位的小骑士的田产收入则仅能支付军备开销和生活费。精明的君主是不会让普通骑士手里有太多闲钱的,这样就从制度上保证了骑士们不能躺平。骑士们为了闷钱悍不畏死,穷凶极恶,实在是因为要还的花呗帐单太多,各项骑士义务比现在的所谓中产阶级维持生活质量的各种消费开销大多了。骑士最大的义务当然是披甲骑马上战场,而铠甲和战马都不便宜。我们知道,衬衫的价格是九磅十五便……哦不对,我们知道,现代一套机器制铝合金的铠甲摆件也要价成千上万的,放到中世纪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欧洲,就更不用说了。按骑士小说的说法, 一个如马赛、米兰那样的制甲业发达的城市,每年也只能生产订制的骑士甲百余套,一套铠甲的价格对大多数中小骑士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负担。史诗上说中世纪早期一匹战马价值二十头奶牛,中期的记载似乎是一匹战马等于七头奶牛,总之不便宜。有种说法是,一套钢材上好、手工精良的铠甲,再加一匹堪用的战马,价值相当于一座大中型农庄。农庄可不只是一片地,还有上面的建筑和农户啊。买车容易养车难。铠甲和战马也是此理,不仅采购难,保养也难。铠甲如果不经常保养、除锈、更换关节部件,很快就会失去装逼价值,甚至失去保命价值。战斗后的铠甲也总是伤痕累累,要找铁匠把它们恢复原样可不是省钱的项目。战马这种活资产就更难养护了,要吃草料、豆料、燕麦等主食,偶尔还得吃点苹果什么的调剂一下食谱,供养一匹战马的消耗足够养活数个奴仆。而且战马会生病会变老,能服役的时间有限,时候一到又需要新的战马来补充,更不用说战争中战马的死伤也不可避免。如果说没有佩剑的骑士像没穿内裤,那没有战马的骑士就是只穿内裤去逛步行街了。说了这么多,这还只是最基本的,属于下层建筑。前面我们说过,骑士要学礼仪,因为骑士得参加各种社交、庆典活动,比如比武大会,比如某位领主的舞会等等。一个低阶骑士就算每年光参加比武大会,受了伤你得吃药治病吧,盔甲损坏你得花钱修补吧,比武用的木枪要在对手身上击碎才得分,属于纯粹的消耗品,你至少得准备好几捆吧,还有马匹存在受伤的风险,一匹马肯定不够用吧。光这些开销,就至少会花掉一个季度的田产收入。所以虽然理论上所有骑士都可以参加领主们的舞会,但是每次每次舞会都会有一批骑士因为没钱换新礼服而窝在自己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破城堡里,像灰姑娘一样向往着公主和水晶鞋。参加社交活动耗资巨大,开办社交活动也绝不是创收项目,毕竟骑士阶层不是资产阶级。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骑士授甲礼一样,举办庆典活动的时刻也是普通骑士们割肉的时刻,这种躲不开的大吐血,除了骑士学校的毕业典礼之外,至少还有两次,结婚和生子。跟现在的父母们给孩子准备结婚、买房的钱一样,攒了一辈子钱的老骑士们,最后也会身无分文。各种封建义务也使骑士这种高级农民劳顿不堪。国王带人来玩,你得开放自己的农田用来被践踏着跑马和田猎吧?上级来你家吃饭,总不能吃贴饼子吧,要求一顿饭吃掉你一个月的收入,你得答应吧?征发民军,维修城堡,保养境内道路,把自己的坐骑让给驿站……如果你穿越到中世纪,看见一个当地骑士正光着膀子挥舞镐头修公路,请不要吃惊,这八成是个没钱雇人顶替自己履行封建义务的穷光蛋。既然亚瑟王的“湖上三骑士”都可以像水獭一样撅着屁股修拦河坝,那做点铁匠活木匠活对骑士而言似乎也可以接受了。骑士们除了要履行封建义务,还得履行宗教义务,不然一个绝罚,你就是国王也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在教会的眼中,骑士阶层无疑是他们最肥的羊羔。除了各种苛捐杂税以外,教会还向骑士们兜售补血药瓶和天堂通票赎罪券。喝了受祝福的药水,伤口就可以痊愈;用了有背书的赎罪券,灵魂就可以得到救赎。虽然骑士们对此类宣传一直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但人就是这样的,活得越苦就越相信玄学,反正也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教会兜售的这些东西,交易量还是很可观的。至于铁匠,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在正常做活儿的时候想办法从骑士腰包里多掏几块铜板,战时他们还会当垃圾佬,是骑士装备的回收站和中转站。他们穿梭在战后的战场之上,收集阵亡的士兵和骑士的遗物转卖给生还者,每次转手都搜刮掉一层铁皮。以此看来,普通骑士的生活不会太优裕。就衣食住行而言,他们肯定做不到奢华。虽然为了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骑士们会给自己准备几套常服和一两套礼服,但毫无疑问,大部分骑士绝不会是丝绸这种奢侈品的消费者,只能和农民一样棉麻加身。欧洲人以每次参加宴会穿不同的礼服为荣,所以把礼服在互相之间倒来倒去换着穿的行为并不少见。至于吃,骑士们比起同时代的平民肯定是强得多了,至少应该能吃饱。主食当然是中世纪特产:乱炖糊糊,以及面包、鸡蛋,配上自己产地上的产出,水果、蔬菜之类的。有时候还能以练兵为由发动围猎,从罗宾汉们嘴里抢国王的鹿子~猎捕来的肉食不能久放,毕竟中世纪是没有电冰箱的。但是别担心,他们会做成熏肉或者腌肉储存起来,这种熏肉有点类似内蒙的牛肉干,嘎嘎硬,没有一副好牙口很难啃得动,这时候骑士们的匕首就派上用场了。腌肉相对会比较少,因为需要大量的盐,而盐在中世纪是很珍贵的,有的小贵族甚至因为吃盐而破产。按12世纪圣殿骑士团的团规来推断,骑士们每周基本能吃到三顿肉,鉴于那时鲜肉稀少,应该都是这种熏肉和腌肉。在很多关于中世纪饮食场景的描述中,作为主食的乱炖糊糊和面包经常抛洒、掉屑,这些食物残渣习惯上会被收集起来施舍穷人,但肉食却很少有丢弃的,从这个小小的侧面可以看出那时候吃肉还是不太容易。领地上的牛是骑士的重要资产。因为牛奶是中小骑士不离口的最佳饮品,骑士们可以在领地上搜刮来源源不断的牛奶,长肉长膘全靠它。当谗得不行的时候,还可以奢侈一把,来顿炖牛肉~剩下的做成熏肉……住的方面骑士们不用太担心。我们都知道,中世纪欧洲城堡林立,大大小小的城堡塔楼保证了骑士们相对完善的居住条件。就古代的住房条件来看,城堡除了天黑后容易从楼梯上滚下来,以及住久了容易得风湿以外,就没有什么坏处了。在大便后,骑士们还会很文明地用一节草绳擦屁股,这一点让不知厕所为何物的广大农民钦佩和羡慕不已。最后,出行就不必多说了,作为骑士,就算没有自己的马车,也至少有匹马可以骑。这种生活状况让骑士们对财富有着异常的渴望。但就像打工不能让打工人致富,田产收入也不能让低阶骑士发财。文艺复兴以前,骑士阶层和农民们一起,被束缚在土地上。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保证了大骑士比普通骑士更有钱,二是刺激贫穷的骑士上战场去捞外快。在军衔制度推广前,战利品的分配遵守一条类似网游的规矩:谁打出来算谁的。打装备卖钱是骑士们的一大收入来源,求钱若渴的骑士甚至连扎在自己盾牌上的箭头都要一个个拔下来卖掉。若说积攒这些血汗钱太过辛苦,那么攻克敌城以后的劫掠收入就非常可观了。各地各阶级的骑士们都会如仓鼠般搜集各种财富窖藏在自己的城堡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骑士老爷们搜刮完西欧土地上的收获后,第一个想到的创收项目就是去洗劫阿拉伯城市。每一个垂危的城堡都会引来四面八方领主的围攻,其情形就像一瓶掉在地上打碎的蜂蜜会引来数窝蚂蚁的围攻一样。由于当时的贵族们经常互相联姻通婚,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亲戚关系,就算刀兵相见,也不必赶尽杀绝。所以让骑士们肉痛的制度就来了:如果一个骑士俘虏了另一个有钱的骑士,他便可以要求赎身金。据骑士小说的说法,赎身金一般是被俘骑士动产的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抓住俘虏的骑士将在收到钱以后放人,而付钱买命的骑士则痛心疾首地回到家里,发誓在下一场战斗中抓一个有钱的倒霉蛋。此外,骑士们的正规收入还包括:打家劫舍、抢劫商旅(以上两项须在外国进行,同盟国也是外国)、洗劫犹太人的住宅、抢劫吉卜赛人的大篷车、指控某人为巫师并敲诈、在深山里屠杀百姓抢钱并声称是成功打怪归来,等等。总之,只要挥剑砍人并且不砍到自家领主头上,骑士就有外快可拿。最后,实在无法可想的穷骑士只有再次投入玄学的怀抱,打打龙或公主的主意了:如果能找到龙或者其他的宝藏,冒再大的危险也值得。如果能迎娶公主,下半辈子就有了保证,所以无论是青蛙公主、恐龙公主还是瑟莱德丝公主(bushi)一概笑纳。当然,出门抢钱不仅需要强大的动力,还需要强大的武力。可以说,骑士制度本身就规定了比武大会必然出现。为了不让慵懒的骑士老爷们在家里躺平当肥宅,欧洲各国的国王都得让他们的国家宣传机器开启996的工作模式大买热搜鼓吹尚武精神。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为了检验骑士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得时常组织会考,骑士比武大会就这样开办了。骑士比武大会最早出现于十一、十二世纪的法国,后来传到英国,并迅速普及开来。为了提高骑士们参加的积极性,比赛不仅有奖金,胜者还可以将败者的坐骑、铠甲、武器收为己有,甚至将败者扣押,向对方的家人索要赎金。骑士们自然不能放过这种机会。在比武大会上,平时再抠搜也得支棱起来,把盔甲擦得铮亮,套上平时舍不得穿的花里胡哨的丝绸衣服,来到举办比武大会的城市,在郊区临时搭建的锦标赛场地支起帐篷或者安好睡袋,然后等着开赛。这种日子里,贵族和老百姓都会扔下手头的营生前来围观,人流涌动下,兜售化妆品、烤猫肉、催情药、圣水、圣人遗骸和圣包皮的各种小商贩都会聚集于此,全国乃至邻国的适龄贵族小姐们也会闻风而来。比武场一直是爱情故事、骑士传奇的圣地和强奸案的多发区。最初的比武大会是拿着真家伙群殴或者单挑,每次不死几个都不算圆满,比武场变成了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地方,甚至是现场结仇,比如公元1273年的英国“查隆之战”,国王和伯爵比着比着就玩恼了,最后单挑变群殴,一场群架下来打死80多个骑士,侍从和观众也死伤无数。本来是号召全民健身,这么下去非得全民吃席。于是,各种游戏化的竞技被大力提倡和鼓励,并逐渐成了比武大会的主流。比如骑士们不穿铠甲,骑在光背马上,抱着枕头被子相互推攘,直到其他人都被推下马,只剩一个为止。是役也,羽毛飞舞(枕头破了),战马喷嚏(给羽毛撩的),贵族小姐们前仰后合捧腹不止。但光这么玩闹也没什么强化武技的作用,于是又有人提倡要实战化。最后竞技游戏定型为最接近实战也最具观赏性的马上长枪比武。正如我们在文艺作品里看到的那样(这里推荐一部电影《圣战骑士》,可以看个热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电影并不严谨,里面那种形式的比武,是16世纪之后才出现的,黑太子不可能经历过),马上长枪比武在一块狭长的长方形场地中进行,就像学校操场跑到中间的那块空地一样,中间由一道木栅栏隔开,以防两边马匹相撞。两边是面对面的两排观众席,观众席上的座次价值以中间高、两边低的次序排列,因为越靠中间,离比赛的骑士交马的位置越近。两边的骑士有时穿实战铠甲,有时穿比武铠甲来参加比赛。比武铠甲可以算是一种运动服,只在长枪有可能刺到的位置有防护,并且其抓枪钩比实战铠甲大得多。长枪比武时常会损坏铠甲,而比武铠甲相对比较便宜,即便损坏也好修复。长枪比武最早使用包住头的长枪对冲,但是有时也会因为包裹物脱落而发生事故,后来改用无头的长枪;无头的长枪枪杆过细,有时会断裂发生意外,比如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就是被一枚长矛碎片扎进了眼睛而死的,这次意外也导致了骑士比武的衰落,以后的马上长枪比武改用了跟攻城槌一样的粗木桩对撞;在工业时代,粗木桩被细钢管取代。比武时用的马鞍也是特制的,和前后高桥的马鞍不同,比武马鞍没有后桥,这样更容易在被戳中之后落马。此外马匹会戴很大的护胸,可以减少马匹受伤,同时保护骑士的下半身。长枪比武比较安全,比赛结果受运气影响很大,较弱的骑士时常因为好运打败强大的对手,所以受到骑士们的推崇。但不同于影视剧里常见的一波对冲就见胜负,真正的中世纪骑士比武往往一场比赛要持续很久,参赛双方要进行长矛对决、剑术对决、战斧对决等等一系列流程,最后才能确定谁“吃鸡”。更重要的是,作为“骑”士比武,这些比赛实际上都是马上对决,并没有影视剧中那种在地上缠斗的场景,更不用说被撞下马的骑士还要拔出剑来找麻烦的情况。分项目的比赛都是16世纪之后的事儿了。比武大赛的另一个高潮就是赐桂冠。在一群女士的围观下,长枪比武的胜利者应该不失时机地把胜利的桂冠戴到其心仪的对象头上。如果他不这么做,立刻会得罪包括比赛主持者、看得起他的贵族、对他有想法的小姐等在内的一大票人。如果在座的女士中有冠军骑士的对象,比武大会就可以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如果对象不在场,冠军骑士有可能把桂冠给一位大众情人或者与他关系很好的上级贵族。但如果冠军骑士坚持不这么做,比赛的主持者往往会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让他说出自己的故事。根据骑士说出的故事的不同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结局,有时一个荒唐或叛逆的故事会让骑士在观众的愤怒中被扔进监狱,也有可能一个浪漫或奇异的故事会让这场长枪比武成为历史上的传奇。长枪比武从十八世纪开始越办越小,在许多国家经历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比武大会也随着国王的脑袋一起坠落了。但是在至今仍是王国或国的地方,还会有比武大会举办,不过现在的比武大会内容以啤酒节为主,每个小伙子都可以拿到一把桂冠四处分发。赎身金也算是骑士制度的一大特色,不可不尝。骑士战败以后可以请求对方骑士放他一命,由他日后送来议定数目的赎身金。被俘虏的骑士会被带到对方的城堡,一般会受到客人般的礼遇。大多数情况下被俘骑士可以顺利地交出赎身金,在西班牙和条顿以外的地区,抓住俘虏的骑士大多会按约释放被俘者。如果交不起赎身金,抓住俘虏的骑士有权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处置对方。最常见的处置方式是命令被俘骑士当自己的侍从,被俘虏的骑士大多会应允。总之,俘虏对方骑士以后的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决斗是骑士中另一种流行的风俗。决斗仪式很简单,大家也都熟悉:提出决斗者扔出自己的手套,拣起手套表示接受挑战,然后由应战者规定时间、场地、武器、公证人等事项。决斗以认输、死亡、昏迷为结束,胜利一方须留在场地上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天一夜),失败一方的亲友可以在此期间找胜利者要求决斗。因为选择的武器会决定双方的伤亡情况,所以选择武器等于选择决斗的性质。使用斧头表示这是生死决斗,使用双手剑有打算废了对方的意思,使用枪矛、小剑是比较一般的决斗。在骑士宣布决斗时,双方的侍从也有权宣布决斗,时间地点与骑士相同,武器由接受决斗一方的侍从决定。如果双方骑士都有很多侍从接受决斗,那最后的决斗场面会好象群架一般。骑士与骑士、侍从与侍从之间的决斗分别单独计算,各论各的。信物这一风俗没有赎身金和决斗那么有名,但也是骑士制度的组成部分。早期佩带信物多为表示对国王的忠心,后来定情信物很快流行起来。定情信物分女方信物和男方信物两种。如果你看见骑士脖子上或胳膊上系着一块又脏又破的丝巾,或戴着一个女式项链或其他首饰,那这应该是一件女方信物。女方信物在骑士参加各种战斗或比赛前,或在离别前由女方赠送,赠送信物的女方就算不是与该骑士同阶或更高阶的贵族,也应该有被社会承认的能够与该骑士结婚的地位。男方如果对女方不满意或存心泡马子可以当面拒绝。如果男方接受了信物,那他有义务一直戴着它,直到与女方没有关系了或正式结婚才取下。男方信物一般是块垃圾,比如草绳、石片、麻布之类,一般系在自己腰间或胸前。男方向心仪的女方发誓,除非自己为女方做到什么约定的事情,否则信物不离身。由于这类信物是男方自己发誓且绑在自己身上的,所以女方不能拒绝,但是女方也没有必要对此负什么责。当预定的事情办到以后,这信物就可以解下来。同样,中断关系和结婚也可以解下信物。随着泡妞技术的不断提高,这项高成本低效果的手段在十三、十四世纪以后就逐渐没人使用了。信物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誓言意义,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真当回事。事实上,多数女士只是为了当时显得罗曼蒂克而赠送信物,而这些信物在一个月以后就会从大多数骑士身上消失,然后再没人提起这事。如果有人认真坚持信物的誓言,他将很容易被看作浪漫的英雄。同样浪漫的还有单枪匹马挑战强权。但不得不说,这项骑士特色可能只是后世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虽然骑士阶层并不是一个完全由强盗和恶棍组成的阶层,但真正的侠义之士毕竟少之又少。为了救好人、救朋友而劫法场,这种举动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很常见,以致于如果没有发生,老百姓才会觉得不够地道。但在欧洲,如果哪里出现一个劫法场的骑士,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老百姓要闹事,法律要更改,国王要立贞洁牌坊。但哪怕如此隆而重之的待遇,纵观整个欧洲历史,也没出过几个这样的好汉。就英雄故事来说,达达尼昂和阿拉伯的劳仑斯之类坚持侠义的英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名气上,都比熙德或罗兰这样的战争贩子要少得多弱得多。最后简单提一下纹章。纹章是很复杂的东西,中世纪有专门的纹章学,大体是由几种不同的底色表示家族,图画表示家族起源或效忠对象什么的。前人纹章上的徽记可以在后代分家后使用,家族和国家相信的神仙圣人的标志会出现在元老骑士家族纹章上,国王的纹章可以出现在皇族和特别亲近的骑士身上。家族分家时,用同样的纹章图案,底色用不同方式排列,比如原来是红底蓝纹,分家后哥哥家是红底蓝色波浪纹,弟弟家是红底蓝色左斜杠,姐姐家是蓝色右斜杠,妹妹家是蓝色竖杠,等等, 以上只是举例不是一般规律。如果一家绝后只有女儿(一说不绝后也一样),女儿嫁给其他骑士,则新纹章使用男方纹章图案和双方纹章底色。联姻时,男方纹章底色占右半边,女方纹章底色占左半边。如女方的家人死绝了,则女方纹章作为一个小盾牌图案画在男方纹章上。两口子都死了的话,纹章背景十字分成左上、左下、右 上、右下四部分,男方纹章底色占左上、右下角,女方纹章底色占右上、左下角。如果两个这样的纹章结合就会产生四种底色的纹章,两个四色结合成八色,以此类推。各国各联盟都有有专门负责纹章事务的单位和官员,负责审查和辨别纹章,以此有力遏制那些企图混进贵族队伍的大胆狂徒。而真正有资格佩用纹章的贵族骑士们则把纹章印在自己的旗帜上、盾牌上,并把他们带上战场。提到中世纪战争,就很容易让人想到电影中那种衣甲鲜明的骑士野猪一般在敌我步兵之间撞来撞去的场面。事实上,骑士参加战斗的情况本来就少,决定战局的情况更少。作为责任田的负责人们,骑士阶级有选择是自己先冲还是让农民先冲的权力。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自己先上还是让农民先上?如果农民们一败涂地,你会选择自己去独挡千军力挽狂澜还是转身逃跑?骑士参加战争的机会因为他们有选择权而减少了很多。由于骑士制度的推广,新城堡越盖越多,攻城战的比重渐渐超过了野战。在攻城战与守城战中,骑士唯一的作用是喊喊号子。大量投入骑士的战斗,往往发生在民族间战争的后期。当民族战争拉锯很久的时候,双方往往会动员全国骑士远征前线。当双方骑士相遇时,骑士对冲的战斗就开始了。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毕竟不是很多。骑士部队的战斗力绝没有他们在电影里那么强大。骑士练武全靠自觉,并没有什么制度来保证。而人总是喜欢当懒狗,田间事务缠身的骑士们回到城堡,当然更喜欢整点啤酒睡大觉,而不是坚持武术锻炼,这点跟不能坚持健身的现代人是一样的。所以,在各个王国里,国王总是在骑士阶级大力提倡尚武精神,希望他们能把胳膊练得更粗些。但每次召集骑士, 总能发现一部分荒废了武艺的,或者在长期和平后发现骑士们都是一付知识分子身板儿。相对个人技术练习上的荒废,团队合作训练上的荒废问题更加突出。骑士不能像军团士兵那样长期吃住在一起,相互之间往往不了解而且互相猜疑。长期散居能进行团队训练和阵列训练的机会很少,在战斗中常常不听指挥也无法同其他兵种配合。在配合就是第一战斗力的对阵战场上,骑士们总是没法像平时决斗和剿匪时那么威风。还有一些其他毛病会拖慢骑士的战斗效率。罐头一般的头盔并没有太好的防护力,但是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足以把骑士与指挥官的命令和喊声隔离开。头盔窄小的视野可以让骑士看不清他正搏杀的对手是敌人还是自己人。骑士沉重的肩甲会拖慢骑士的出手速度,时常会导致骑士的攻击先发后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骑士部队一般被放置在步兵部队后面,所以骑士在进攻时往往会践踏到自己的农民,因此步兵往往会拒绝掩护骑士……虽然在决斗时装备差的骑士难以战胜装备好的骑士,但是在战场上他们露着脸的便宜头盔和轻便的铠甲给了他们翻本的机会。将骑士集中投入战斗的风气流行于诺曼人当中,欧洲各国自从建立,骑士出现在战场上就越来越少。在十六世纪,骑士武器和装备达到顶峰,但骑士上战场的比率也跌到了最低点。到法国大革命之前,骑士们早已不穿着古典的行头上战场了,他们宁可只穿一件开襟衬衫冒充轻骑兵。由于骑士是速度较快的高防御单位,所以骑士理想的冲锋对象是攻击力比较低的密集阵型的敌人。我相信一个骑士小说里的说法:步兵方阵是最理想的冲击对象。据说只要击败第一排步兵,剩下事情就是“步兵嘛,你想杀多少就杀多少好了”,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个方阵只有前几排装备矛等对骑士攻击力大的武器。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分散后的步兵更害怕骑士,我认为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攻城部队也不错,当没有大部队保护它时,骑士可以轻易杀散守兵,然后拆掉攻城器械。辎重队不太好,他们有机会用车辆保护自己,而骑士既不会抢粮也不会放火。骑士在战场上担任的角色以攻击步兵方阵和攻城单位为主。攻击敌方骑士也是常有的任务,不过很少有指挥官会组织整齐的骑士方阵去与对方的骑士方阵对冲。骑士对冲的情况往往是这样发生的:一方骑士方阵先进攻,另一方发现已经没有时间调动可以抵抗这支骑士部队的步兵,于是只好命令作为预备队的骑士方阵截击敌人的骑士。如果在大平原上,先进攻的骑士往往会发现截击部队,并掉转马头,避免发生骑士对冲的情况。但是如果在复杂地形或恶劣天气下,先进攻的骑士时常会被对方的预备队从侧面截击,这时候他们除了大喊卑鄙以外也没别的事情可以做了。骑士能坚持战斗的时间不长,骑士方阵越大则越难以发挥骑士的战斗力,所以精明的指挥官时常会安排小队骑士进行埋伏战。虽然说骑士老爷们往往在百步之外就被识破了伪装,不过埋伏战确实提高了骑士的战斗效率。设伏的任务一般是攻击敌人没有防备来不及组阵的部队,冲出来杀一阵,敌人一组织起来骑士就跑。这种战术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当骑士按时撤退时总是收获甚丰,但事实是骑士们往往在这个时候大大地发挥骑士精神,拣够了便宜还不走,最后只得损兵折将。还有一种情况是刺杀重要目标。毕竟骑士是当时最快也最精良的部队,这种任务其他的兵种难以承担。在中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下马战术:骑士下马换高档次的步兵甲,使用大盾和单手步兵武器,以线列阵型攻击。这种拿骑士当重步兵的战术只在放心敌人的骑士不会攻击的情况下使用,虽然骑士的战斗力被削弱了,但是灵活性和防御力增强了,并且保护了马匹。在战场上一支骑士部队面对一支单一兵种的长枪兵部队时骑士常常这么做,因为大盾长剑在对抗结阵矛戟时具备绝对优势。在只面对长弓手和火枪手时骑士也时常采取这种战术,因为长弓和火枪足以射死战马,使骑士跌下马处于不利地位, 但长箭和子弹没有足够的威力在击穿盾牌以后再击穿铠甲。下马骑士的主要天敌是对方没下马的骑士和短兵。在中世纪初期,在战略层面有一种传统的以骑士为核心争夺土地的战术。步兵和后勤兵先出击,在敌人领土上迅速建立城寨,留下少量步兵驻守,吸引敌人围攻。 攻击一个城寨所需的兵力和防守一个城寨的兵力相差很大,当许多个这样的城寨一起建立的时候,就可以吸引大批敌人兵力。步兵部队不断出寨掠夺,吸引敌人分出兵力围攻。骑士部队被单另编制,集中从一个城寨赶往另一个城寨,在城寨中休息后又出发。这些城寨间移动的骑士部队时常会碰上人数并不比他们多的赶赴战场的步兵,或者因为需围攻的城寨太多而被分散了的攻城部队,这就造成了局部战场上的绝对兵力优势。这种推进战的实质就是将一场大会战分散成许多场小战斗, 并在每次战斗中都投入精锐的骑士。这样做既保护了步兵,又用实战锻炼了骑士部队。虽然大部分用于拖住敌人兵力的城寨最后往往会被攻克,但敌人的有生力量却在一次次与骑士的遭遇战中被歼灭,使得一个个愚蠢的领主死在这种战略之下。在现在的英国南部、法国中部、罗马尼亚和格鲁吉亚,还能看见许多这种战略遗留下来的木头城堡。在中世纪骑士制度下,玩得最风生水起的,毫无疑问是法兰西的骑士们。诸多权威资料认为,法国骑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法国有广阔的平原,有利于骑士施展。这个说法实在让人难以认同。法国骑士并不是因为百战百胜而著名的,论法国骑士输掉裤子的情形,并不比其他国家少。而且,若说平原面积大骑士就强,那俄罗斯骑士才应该天下第一,毕竟东欧平原的面积快赶上整个欧洲了。在我看来,法国骑士之所以成功,主要于依赖法国人民的三大优良传统:死要面子、穷哈哈,以及平分蛋糕。对于任何一支贵族军队而言,要面子就意味着勇敢,勇敢就意味着战斗力。在英、德骑士还在安然叫骂的时候,法国骑士早就晃荡着破锣一样的铠甲冲上去了。富人爱吹逼是因为吹逼能让他们更富,获得更多的优越感,而穷人爱吹逼则是因为吹逼是潦倒生活中唯一能做的事。法国人的穷哈哈让法国骑士特别勤于吹逼,这也导致了法国的骑士传奇空前繁荣。这种社会氛围下,骑士们从小备受激励,骑士的力量本来就是建立在狂热和盲信基础上的,法国骑士部队的战斗力自然节节攀升。从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开始,法国人就用上了这种均分继承法。骑士数量越多,均分的财产和爵位就越少,最后就是大家越来越穷。但这种情况反而促成了一种良性的局面,法国骑士在铠甲的简化上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他们率先拆掉了铠甲上碍事的部件,这让他们便宜的长矛可以更精准地戳在外国骑士的铠甲上。而且反正家里穷得叮当响,窝在豆腐渣工程里也没意思,不如出去想办法弄俩钱,所以哪怕在和平时期,法国骑士也愿意作为外国雇佣军参战。相比法国,英国骑士就没什么特点了。英国政权是由骑士建立的,这些从龙登岛的诺曼底骑士被分封到英格兰各地,就成了最早的英国骑士。英国骑士们以被封到约克郡抵抗威廉·华莱士们为苦差,并时常为领地里的罗宾汉们所困扰。领土狭小和刁民众多非常不利于骑士文化的发展,相比之下还是搞钱有意思,于是英国骑士更愿意走企业家的路子。跟德国下水道里的油纸包一样,德国骑士的装备也一向被他们自己吹作天下第一,让人听了难免觉得德国在没有工业化的时代就已经工业化了。在中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德国骑士往往背负着凶残狡诈和厚颜无耻的骂名,他们把欧洲各地的著名骑士都称之为德国骑士,并把排位陈列在自己的教堂里。此外,那位把圣物绑在自己身上免伤的骑士团团长,也是德国骑士。伟大的意大利自然有自己光荣的骑士传统,不过意大利一贯比较奇葩,在骑士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盛产高利贷骑士、乡村骑士和雇佣骑士,而且这三种骑士都是不能上场比武的。当然,意大利也有真正的骑士,毕竟意大利一直是法兰西和神罗的角斗场,充斥着诺曼骑士和德国骑士也很正常吧。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也让意大利成为骑士制度最早崩溃的地区。1158年,当红胡子还在任职时,他就发现了这一点。他说,意大利骑士团已经抵押了财产,并放弃了他们对上帝的义务,使他无法在意大利找到足够的骑士。住在教皇脚下并不能让他们更虔诚,只是装饰品变得更加华丽。他们出产著名的米兰铠甲、比萨银饰、罗马丝绸以及威尼斯装帅用品。不过尽管如此,意大利骑士还是越来越多,因为出售骑士头衔也是意大利人的生财之道哒~西班牙骑士的胜利记录比意大利人多得多,不过这得归功于西班牙骑士一直能很幸运地碰上弱小的对手。在内战中,他们的对手是光着膀子并有严重露阴癖的西班牙斯库台,在对外战争中他们的对手是光膀子且没有铁武器的印地安人。就装备而言,西班牙骑士差不多是唯一装备皮甲的欧洲骑士。不过,许多资料认为,西班牙人对骑士精神的重视并不亚于法国人。由于显克微支的吹嘘,很多人往往认为波兰骑士厉害得紧。事实上,波兰骑士制度并不是很健全,加上人口一直较稀少,波兰骑士在数量上一直上不去。蒙古人来到欧洲,第一场硬战就是跟波兰人打的。在战争中波兰人表现了很强悍的个人战斗力和可与蒙古人匹敌的灵活战术,但他们的国力毕竟不是蒙古帝国的对手,三两下便被蒙古人完全镇压了。这一次打击使波兰骑士一直未能恢复元气。尽管如此,波兰骑士在大洪水时代还是为自己争取了一席之地,他们在悍到没边的波兰农民和便宜到接近免费的波兰步兵的强力支持下,在四面受敌的局面里挫败了四面强敌,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创立了自己有别于西欧的骑士文化。加克提,也叫波耶尔、波雅尔,或者叫独院地主,或者还叫什么名字,我不敢肯定,反正我指的是重装俄罗斯骑士。在所有的资料上,他们穿着圣诞老人一般的红袍,戴着圣巴斯大教堂房顶一般的洋葱头盔,穿着木船一样的大靴子,骑着一脸横肉的高加索马。俄罗斯土地主的强壮闻名世界,而且他们在参战前要喝下大量的伏特加, 所以他们所能担负的铠甲重量,欧洲其他国家远远不可及也。也许只有大炮和长时间战斗才能击败这些家伙。他们挎着长矛和高加索逆刃长刀,并且时常把手枪藏在衣服口袋里。好在他们似乎对南方广温暖的土地毫无兴趣,而且他们兴盛的时期比欧洲骑士要晚,所以欧洲骑士很幸运地很少跟这些北方同行交手。相比重装骑士,俄罗斯轻装骑士以骑马时两条腿蜷得特别高而著名。他们穿琐子甲,在有人看到时他们用弓箭正大光明的战斗,但四下无人时他们则比较喜欢各种火器~}
给大家推荐一些我看过的且非常喜欢的耽美小说!我看了好多年的耽美啦,小说,动漫,漫画,都看过很多,看文也有自己的偏好,比如偏爱末世文,未来机甲,无限流,妖魔鬼怪类,哈哈哈,偶尔换换口味,现在给大家推荐几篇我非常喜欢的耽美小说!!!(答主只喜欢看快乐的文,没有虐文!)1.《鬼服兵团》by颜凉雨简介:华夏游戏的镜花水月服务器,就跟它的名字一样,飘渺空旷,荒无人烟……好吧,俗称,鬼服。老玩家纷纷离去,新玩家再无入驻,于是所剩无几的镜花水月玩家默默聚拢到一起,代练的,下本的,打怪的,吹牛x的……每一个恋在鬼服不肯走的玩家都是折翼天使,后来天使们成立了公会--鬼服兵团。再后来,鬼服和神服合并了……是我目前看过最好看的键盘网游小说,游戏江湖,有道义有情意,(敲重点:很搞笑很搞笑很搞笑)大家都很快乐,玩游戏就是为了快乐的!!!,S操作一套一套的乐死我了2.《子夜鸮》《子夜十》by颜凉雨无限流类,依然是这个大大的,是闯关类真人副本,《子夜鸮》的人物设定上和《鬼父兵团》有一定的重合,但是非常非常好看!!是两部,剧情分开看完全没影响。我不管,你们不看你们就是大坏蛋呜呜呜,错过这么好看的文!!哼唧~3.《地球上线》by莫晨欢我归为无限流类,这部很多人推,俺也喜欢喜欢~故事情节紧凑,也是真人副本,而且就是地球位面,每一章都在shi人嗷嗷嗷嗷,运用了好些童话副本比如薛定谔的猫,爱丽丝梦游仙境之类的,NPC都好残暴嗷,主角一个武力max,能打脑子也在线,另一个武力平等,但是分析事情非常清楚,是智力担当。ps:这部小说是要我做读书笔记的小说,脑子不够用的我枯了T﹏T4.《非职业半仙》by拉棉花糖的兔子简介:一觉醒来,谢灵涯成为了一个小道观的产权所有人。 该道观左邻商业街,右靠广场,背后一个菜市场,可惜香火冷清,穷得叮当响。 我们的目标是:开最大的道观,烧最粗的香! …… 谢灵涯:我无证抓鬼、算命、画符、看风水……但我知道我是好半仙!很欢乐的小说个大大。她的《道医》《我开动物园的那些年》也看了,也好看,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入坑作《非职业半仙》5.《没有来生》《魔王》《原始再来》《奇幻异典》《安息日》by月下桑一推就是5本hhhh,按照我喜好来的,第一是我的最爱啦,第四和第五因为我看的时候还没更完,我就想养肥了再看,然后就忘记鸟,后面补上。第一部《没有来生》非常非常非常喜欢,机器人,人类,不同本体的人物之间的故事放个小片段:
“哟!院长阁下,听说您这次是为了救您的机器人才回去的?听说,还有一艘没有注册的战舰?”就在这个时候,奥利维亚施施然到来了。“奥利维亚主人,我是你家的机器人石头呀!”看到奥利维亚的瞬间,机器人石头立刻从阿尔戈斯的身后跳出来了。阿尔戈斯终于知道这台似乎永远彬彬有礼的机器人原来也会有类似“激动”的一面。奥利维亚愣了一下——“奥利维亚,我是你家的小飞船白云朵朵呀!”紧随其后,一个浑厚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却是一直伪装自己不会说话的白云朵朵号忽然开口了。哈哈哈,超喜欢机器人弟弟西格玛和白云朵朵号飞船,太可爱啦很喜欢月下桑大大 ,总觉得她的文好阳光好温暖,内心有种细细酸酸涩涩的感动,主角他可以没有很强的武力,没有很高的智商,但是都有一颗善良,为他人着想心。超喜欢穆根,啾6.《回天》《机甲契约奴隶》by犹大的烟《回天》我从高中追到工作,5年!!!终于看到要结局了!!!,中途追它差点把我气死嗷,我还跑去评论骂作者不更新,老是表了更新决心又放读者鸽子,先是周更,后来节日更,再后来是月更,气死我了呜呜呜,我第一次看文这么生气╰_╯还跑去作者微博催更,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因为要球球它不要烂尾。我很喜欢主角的儿砸,太可爱啦,因为很熊,所以小名叫小熊,其实本体是条自恋爱臭美爱种田爱音乐还写凡蛇修仙传的小白蛇。经常因为要做农民还是音乐家还是手工者而烦恼。上张片段,但是这不是小白蛇的哟。那时候还是看的盗文,一周能用一次手机,不懂版权之类的,都是网站看到了又跑去下TXT的,那时候流量都要节约着用嗷。读大学了就入了晋江的大坑,支持作者!!!《机甲契约奴隶》也好看,不要被名字所欺骗啦,值得一看!!!7.《银河帝国之刃》by淮上这个大大的文看过好几部,就推荐我最喜欢的啦。因为太喜欢这文了还把简介都背下来了,下面简介:“朕征战百年,所向披靡,唯有统帅一人不可战胜……统帅威名犹在,而联盟已然溃败。从今往后,一切荣耀仅归于统帅本人。” 持续千年的联盟统治解体,大银河帝国崛起;联盟最高军事统帅加文·西利亚拒降,战死殉国。 “陛下,薄荷花在古地球时代被认为是重逢的先兆,它的花语是—— ——愿与你再次相见。” 虽然简介说是狗血小白文,但我并不觉得,不是谁都有勇气为自己的信仰付出生命的。即使是死亡,也绝不妥协。以上几本强烈推荐,只要有小伙伴问我,我都会推它们溜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角是游戏NPC的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