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能跟汉民睡觉吗和汉民不结婚的情况下可以同床吗

曹操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平生功绩甚多。
首次提出了唯才是举的人才观念,重视法家思想,赏罚分明;经济上,开创屯田制度;
军事上灭袁绍、灭袁术、平吕布、灭刘表、征乌桓、定辽东,基本统一中国北方,造就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可谓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基本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盖世功业。
在曹操得力的谋士当中,有一位非常特别,那就是荀彧。他在曹操建立基业的初期,帮助曹操招揽向郭嘉、荀攸、戏志才等重要谋士。
为曹操平定北方出谋划策,但二人在最后分道扬镳,荀彧只忠于汉室,而不希望到曹操称魏公,最后迎来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现如今归安徽亳州管辖。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
他的祖父曹腾在汉桓帝的时候担任了中常侍大长秋,因功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官至东汉太尉,祖孙三代都是汉朝重臣,曹操在早年是非常忠诚于汉室的。
《三国志》记载,曹孟德初举孝廉入仕,“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此其志也。”
最能体现其雄心壮志的代表案例,就是他独自一人夜闯十常侍之首张让的住宅,企图刺杀张让为国家除害。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可以看出年轻时的曹操具有愤世嫉俗、忠正耿直的慷慨气概以及疾恶如仇的精神。
曹操在最初担任洛阳北部尉的时候,负责管理京城城区的社会治安,用五色棒将汉灵帝宠幸的宦官蹇硕叔父活活打死。
这一事件让他名动京师,这种严厉执法不畏权势的慷慨气概,让整个京城都莫敢犯。
后来曹操碰上两次党锢之祸,看到大部分东汉中央朝廷的正直官员被血腥屠杀,义愤填膺,冒死为党人清冤。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上书汉灵帝说,“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雍塞。”
之后,曹操升任济南王国相。在任职期间,革除弊政,大刀阔斧地进行打击贪污犯罪的改革,将与朝中勋贵贵宦官勾结的贪官污吏一概拔除。
《三国志.魏书》记载,“禁断淫祠,闲就逃窜,郡界肃然。”“长吏受取贪警……闻太祖曹操至,咸皆举免,大小震怖,……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大将军何进被杀,西凉军阀董卓入主京师之后,东汉朝廷乌烟瘴气,朝政混乱,倒行逆施。
抱着鸿鹄之志的曹操毅然离开了京师,拒绝了董卓许给他的高官厚禄,并且率领自己的部下加入到了讨伐董卓的行列。
但是他看到了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军阀拥兵自重,各怀鬼胎,互相倾轧,自己仅仅率领5000人马离开讨董联盟。
虽然自己独当一面讨伐董卓遭到了失败,但是曹操并没有气馁,开始广揽人才。这个时候,荀彧就走进了曹操的世界。
荀彧,字文若,河南许昌人士,当时属于颍川郡。
荀彧的家族在东汉一带属于世家大族,荀彧的祖父荀淑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士人,为东汉士大夫所仰慕。
荀淑后来生了八个儿子,都是非常有名的人才,被当时人称为“荀氏八龙”。荀氏八龙当中的第二个儿子荀组就是荀彧的父亲,当时任东汉的尚书和济南相。
荀彧的叔叔荀爽在荀氏八龙当中最为出彩,被朝廷拜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曾经参与策划推翻董卓的密谋,不仅有大志向,更是文采出众。
他曾经撰写过上百种解说《礼记》《尚书》《春秋》等儒家经典的著作,被当时的大夫称为硕儒。
荀彧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才华出众。汉灵帝中平六年,荀彧被朝廷举为孝廉入仕,汉灵帝任命他为守宫令,这是荀彧第一次在东汉的政治舞台上施展身手。
据《三国志》记载,汉献帝与荀彧、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从这里可以看出,荀彧很早的时候就受到了汉献帝的信任和青睐。
如果是太平盛世,一定会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董卓进京专权之后,倒行逆施,祸乱朝纲,引来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最后演变
为军阀混战,把本来已经衰落的东汉王朝弄得四分五裂。
据《三国志》记载,“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吁陌”。
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历史条件之下,荀彧做出了既不等同于董卓和袁绍的选择,也不同于曹操重建王朝形式的统一选择。
而是接受并坚守了东汉以来绝大多数士大夫忠君爱国、从一而终的儒家思想,将两汉经学中教条主义的忠君作为终身信奉的原则。
荀彧不仅反对董卓,袁绍等破坏和平统一的倒行逆施行为,更讨厌其他军阀打打杀杀鸿遍野的。
荀彧最初曾经为了躲避天下战乱,到冀州地区谋求出路,受到了袁绍非常优渥的招待。当时的天下群雄当中,袁绍的势力最为强大,最受当时士大夫的青睐。
荀彧也不例外,他也把自己想要匡扶汉室,恢复中原统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同属于世家大族的袁绍身上。
但是荀彧后来发现,袁绍穷兵黩武,“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不能够真正地重用人才。
所以,荀彧断定袁绍并非能够恢复汉室的最佳人选,所以就离开了冀州。重新洗牌之后,发现曹操符合他心中的向往,在曹操的帐下为其出谋划策,逐渐地统一了中国北方。
由于曹操采用唯才是举的措施,礼贤下士,大力招揽人才,所以对于荀彧的加入表示非常重视和欢迎。
当时的曹操势力远远不如袁绍,但是却拥有远大的志向,立足于匡扶汉室,恢复中原统一,这一点也满足了荀彧的意愿。
首先,荀彧为曹操做的事就是招揽人才。首先他自己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曹操前期创业的首席谋士,并且他还独具慧眼,充当曹操帐下人才的伯乐。
许多在曹操军事生涯中建功立业的谋士都是荀彧当初举荐的,像是书法家钟繇、自己的侄子荀攸、后来的托孤大臣陈群,以及鬼才郭嘉、戏志才等等。
这些人都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荀彧因此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其次,荀彧是曹操的战略家。在曹操的创业前期,如果没有荀彧的战略支持,曹操的事业就有可能中途而废。
荀彧为曹操规划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错误的军事方针和理念。
像是“深根固本以治天下”,还有最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荀彧给曹操提的建议。
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曹操事业的转折点,从这点上说,荀彧的确功劳不小。
第三,荀彧在战术上给曹操不少支持。在曹操和吕布交战之时,荀彧提出保全兖州三城的策略;官渡之战中荀彧屡出奇谋遏制袁绍;
讨伐荆州刘表之时提议从小路轻进而奇袭荆州。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此言不虚。
因为功勋卓著,被曹操封为侍中、守尚书令,加封万岁亭侯。在曹操的麾下担任重要职务长达十数年,受人尊敬。
当初,荀彧离开董卓和袁绍而投奔曹操,本着的就是要投靠一位有军事能力、立志要匡扶汉室的潜力股。
从阶级立场和处事原则上看,荀彧是属于忠于汉室而非要推翻汉朝另立新君的“王佐之才”。
而荀彧之所以能够和曹操结合,并为曹操出谋划策,是因为曹操在创业初期,的确想要推翻董卓,结束军阀混战,恢复汉室江山。这一点和荀彧不谋而合。
但是当曹操看到当时东汉末年的朝廷已经没有机会回光返照了,就像一艘行驶在大海当中的破船,已经老旧破损。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曹操就已经放弃了恢复汉室江山,拯救东汉王朝的希望和志向。
他想创立一个新的天下,用自己的能力和方法拯救世界和万民,但并未亲口说出要改朝换代。
公元213年,曹操在寿汉献帝册封为魏公,假节钺、加九锡,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时,荀彧摆出了一种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反对态度,当面攻击曹操。
最后被罢官,自己一个人在寿春忧郁而死。
曹操和荀彧之所以分道扬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各自的政治理念和阶级立场不同。
曹操可以称之为革新派,虽然曾经为了恢复天下和平稳定,复兴东汉王朝做出过努力,但是它始终代表着先进的社会阶级,在复兴无望之后,就开始用新的法家思路管理天下。
大胆果断地抛弃儒家的伦理纲常与腐朽的东汉朝廷,从而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宏伟业绩,为之后曹丕建立魏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荀彧可以称之为守旧派,他企图恢复东汉王朝的统一活动,并不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而是从空洞教条的忠君理念和儒家正统原则出发的,对于已经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和傀儡皇帝汉献帝仍然抱有很大的幻想,其失败结局可想而知。
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历代封建史学家都对荀彧的做法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但由于古代封建王朝都是忠君思想为主,荀彧的做法几乎满足了他们自己的处世原则。
但也有例外,宋代著名学者叶适曾经对荀彧做出过评价他说,“荀彧既佐曹成霸业,而复为汉死节。若以匡佐为急,则听汉自亡可也,知不可废汉而授曹以柄,……以比管仲则非伦。”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荀彧悲剧的原因。
《论曹操的功业与荀彧的悲剧》,白自东,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6
《曹操的历史功绩》,郑欣,文史哲,1974
《三国志》,陈寿,中华书局,2007
《汉末政治家荀彧研究》,戴天舒,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荀彧死因探析》,宋雪瑶,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
《浅议荀彧的人生悲剧》,陈迪伊,北方文学,2017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民能跟汉民睡觉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