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文库财富值更多的财富?

(跟我学理财)
(以梦为马)
第三方登录:如何获得更多的财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获得更多的财富?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钱是谁的?怎样才能来钱???  佛陀教导我们唯一的方法是——-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观察布施。  “若施彼已,则是我有”,通常我们会说:我有钱,我有什么有什么。其实你把钱抓在手上,不一定是真正地拥有。佛经里叫“五不坚之财”。哪五个呢?有水火的。如果有水火的灾害,你的财产会损失吧?有盗贼的,盗贼有份,小偷上你家去偷,现在还可以在网上作案,所以是盗贼的;还有呢,是国王的。国王是指国家,以现在来说,如果发生金融危机,货币贬值,那你手上的钱,相当于被国家拿走了。还有可能是我们亲戚朋友的,因为如果你有钱,有些亲戚朋友可能会惦记你的钱,想办法来借,对吧?借了以后再想办法不还、少还。所以你拥有的钱,其实是这五个方面共同拥有,所以是五不坚之财,不是坚固的。  “余家中者,非是我有”,“已施者坚,余者不坚”,看到了吗?钱啊,布施出去才是坚固的。为什么?布施出去就有布施的善业力量,这个善业的力量很大,佛经里有一个偈子:“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里讲的业,包括恶业,也包括善业。所以如果你有布施的善业,这个善业经过很长的时间(百千劫的时间非常长),它的力量也不会消失,果报还会落在你的身上。“已施后乐,余者现乐”。这段经文太精彩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把钱、把财物布施出去,这种乐是什么呢?是未来的乐。相当于把你们的快乐存在银行,是你们未来的希望、未来所拥有的乐。“余者现乐”,留在你手上的钱呢,是现在的乐。  姑且说是现乐,其实还不一定呢。“已施不护,余者守护”,如果你把钱布施出去以后,你不用再为这些钱操心——怎么守护它,怎么让它增值,怎么让它不受损失....。但是留在家里的呢,你就得操心了。“若已施者,非爱所缚,余者增爱”,已经布施出去的,由于这种布施的行为,我们就不会被贪爱这根绳子捆住,而留在自己手上的钱呢,会增长贪爱心,而且这种贪爱增长到一个程度会很可怕。过去的一年,党和政府反腐,在反腐中,我们看到有一些人对钱财很贪爱,以至于使他们敢违纪犯法。还有一些人的贪爱增长到一个可怕的地步——钱变成了他的“宗教”,恨不得晚上睡觉都搂着钱。  “若已施者,非我所心,余者我有。” 这句话有很深的佛理。我们众生有两种执著:我执,我所执。你们现在在柏林寺,如果家里给你打一个电话,说你非常喜欢的一个茶杯被家里的人摔碎了,你马上会心痛。所以杯子虽然在家里,但是其实是在你心里。这就叫我所执。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属于我所执,所以如果布施出去呢,就没有我所执的对象了。“已施无怖,余者怖畏”。布施出去的东西你不用害怕它被人抢走,但你拥有的东西你就会有害怕。“若已施者,是道基柱,余是魔柱。”如果布施出去,然后把这个功德回向佛道、回向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道的基础和柱子。“已施无尽,余者有尽。”你布施出去的钱,它是一种功德力。这种功德力,会给你未来的生命,带来无尽的影响,带来无穷的正能量。也许你帮助过一个人一百块钱,你无意之中做了这么一件事,而这个人又在某一个时间、空间的流转中帮助了别人……这么一个布施行为,给你自己带来无穷的善缘,甚至改变命运。这种故事很多啊。  “生意经”  创造财富呢,应该着眼于救苦。那些真正拥有财富的长者,往往是最能救苦的人。他们有救苦之德,就是他们能够解决和满足众生的某一类、某一种需求,所以才会富有。这在互联网时代,很多软件的发明就是这样的。所以这里讲的救苦,包括世间法,也包括了出世间法。这样来看的话,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应该是佛、是观世音菩萨,因为他们有无边的慈悲心。  佛经里对佛有一个比喻,叫大商主,就是这个意思,佛是最富有的。所以行菩萨道的人,要有这样的一种财富观——怎么样得到财富呢?从帮助众生、帮助别人、帮助社会,从解决某一类需求入手去创造财富,同时不断地把财富用来继续帮助众生,那你就是一个富有的人。这就涉及到我们要改变我们的习惯。我们的习惯可能只关注自己的苦、自己的需求,那么一个富有的人、一个能创造财富的人,他应该善于发现和关照社会和大众的需求、大众潜在的苦、潜在的问题。同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方法(包括技术)。假如你们现在能发明一样东西,这个东西一打开,天上的雾霾马上消失(当然不要带来其他的副作用),起码在中国你马上会成为首富。因为雾霾是我们很大一个苦。  所以说如果你们想富有的话呢,首先要训练自己善于对众生的需求、对身边人的需求、对别人的苦,保持一种关注和敏锐。你有这个习惯吗?你的习惯是第一念看自己,还是第一念关注别人?也许第一念就关注别人还做不到,还有第二个选择:第一念关注自己的苦,然后推己及人,第二念关注别人也可以啊。儒家讲推己及人,儒家的教学是从一个人天乘的角度讲;那么佛陀的教法也讲自利利他,也是推己及人。当你的境界到达一个高度的时候,就能做到完全无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天天看别人有什么苦,怎么帮助别人解决苦,那就是大菩萨。
楼主发言:96次 发图: | 更多
  《地藏菩萨本愿经》告诉我们,“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贫穷苦楚从哪里来?从偷盗来。佛法中又讲:嗔心会堕地狱;贪心堕恶鬼;愚痴堕畜生。佛法中还讲:财布施得福报,有福报才有财富。明白这些原理,我们就明白了贫穷的真正原因,也明白了,原来财富是可以修出来的。  修财富,第一要忏悔过去的偷盗业。过去偷盗亏欠别人的,必须忏悔,如果不忏悔,再怎么努力也有障碍。为什么很多人努力却没什么收获?因为有障碍。比如,有人开车,车怎么开都开不快,他怎么解决呢?不停的换发动机,以为这样就可以快起来,但其实快不了多少,为什么?原来是道路上的障碍太多。所以如果不改善路况,再好的车子,再强大的发动机也没用。赚钱也是这样,很多人努力就像只在汽车上努力,却没有看看自己的路是否有障碍。今天大多数人已经在很卖力的工作了,但还是获得不了多少财富,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获取财富的障碍是什么?   我们需要财富,就要把获得财富的障碍清除了。第一个障碍就是偷盗业。偷盗会障碍我们未来的财路。有的人虽然因为某些因缘赚到了钱,但消耗很大,这就是虚耗。有人遇到我,我问他是不是之前赚到过钱,后来才穷了的?他说,师父你怎么知道?我说,学了佛,这点还是知道的。因为他过去专门扣别人的秤杆,缺斤短两,这就属于偷盗业。《地藏经》说得很清楚“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所以像通过缺斤少两这类办法来赚钱的人,或许短期可以赚到钱,但最后一定是没有钱。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很多人学了佛,不停地布施,不停地做善事、做义工,但还是没有富起来,也是因为过去的偷盗业还没有好好忏悔掉,我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白拼命努力却赚不了钱的根源在哪里。  首先要花点时间思考过去欠过谁的钱,偷盗过谁的财物,捡过什么便宜,这些都要寻找机会忏悔弥补。我们要好好花时间忏悔业障,想办法补偿自己往日所欠。这就是开始按照佛法的正道来努力,怎么能不生财富呢?但请不要误会我们学佛人就真的只着眼到钱上。这就好比有一颗苹果树,我们种它的时候是为了夏天乘凉,可它是苹果树啊,所以它还是会结苹果。我们最终也不是为了赚钱,但我们一定会有钱。  修财富,第二要把贪心去除。去除贪心最重要的不是在外在,而是在内心。我们起心动念时首先想到的是利益自己而不是利益他人,这就是贪心,贪心会障碍我们的财富。防止贪心,就要用慈悲心去利益别人。比如我们去菜市场买菜,一定要把价钱砍得血淋淋的才肯罢休。我觉得这样的心是坏人的心。小商小贩起早贪黑的只能靠体力劳动赚那么一点点钱,你还不让他赚,他就只能饿死,这样做不等于杀人吗?这种贪心会一直障碍我们的财路。所以我们要放下这种贪心,还要为自己多多播种福田,菜市场尤其是大福田的地方,每天买菜买水果时哪怕多付一块钱,我们都又种了一块福田。  众生是我们的大福田,公司员工是我们的大福田,商场顾客也是我们的大福田,我们要把他们当菩萨一样看待,总是要为他们着想才对。利益我们的员工,利益每一个顾客,利益众生,这本是谁做的事?是老天做的事,是佛菩萨做的事。我们这样做了,就是在做合天意、得天心的事,就是按“道”去做事。当我们按照“道”去做的时候,“道”就会来帮助我们,所谓“得道多助”,老天就会找一些人来帮助我们。从表面上看,当我们想做一些事的时候,会突然出现很多缘分,出现很多人正好能够帮助和支持我们,我们要感恩这些缘分,感恩这些帮助支持我们的人,同时我们还要感恩老天,因为我们生命中的好事实际是老天通过很多缘分和贵人来帮助我们。所以说,我们要无私才好,自私不好,要把自私、贪心戒除  修财富,第三才是布施,确切的说是供养布施。我们不懂佛法,用的就全是笨办法,全是傻方法。过去求财,我们没有忏悔,没有戒贪,直接施舍钱财,当然也有点效果,但效果不太明显。所以求财首先要忏悔和戒贪,然后供养布施。而供养布施也是有讲究的,我们需要明白供养布施的三大福田。  第一大福田是父母,也叫报恩福田。首要的福田就是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孝养老人,这点非常重要。女性一定不要忘了公婆!千万不要想,既然是公婆就不给那么多,可以给孩子攒更多的钱,这一念就损了自己的财路,这一念就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少赚一百万,孩子将来怎么受苦都不知道。同样的,男性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岳父岳母。  第二大福田是功德福田,也叫圣贤福田。我们要多多支持正能量、传统文化的弘扬,支持佛法的弘传,供养三宝,供养道场,供养圣贤。比如供养孔子,也可以供养财神爷。我一般见到出家人就供养,见到道场就供养。比如见到大恩法师我就供养,见到果孝法师我就给,见到仁焕法师我就给,见到我师父我就给,所以我是供养海山法师钱最多的人。曾经有个居士,他来见我的师父海山法师,海山法师是他的皈依师和菩萨戒的戒师。见到师父之后我问他供养师父没有?他说供养了。我继续问,供养了多少?他说,200块钱。我说,为什么供养那么少?你都好久不见师父了,没带我可以借给你啊!他对我说,师父有钱。那菩萨还有钱呢,你供养钱干什么?菩萨又不吃水果,你供养水果干什么?菩萨又不看花,你供花干什么?菩萨又不求你拜,你拜菩萨干什么?这是什么逻辑?!他就是悭贪,有恩不报,所以此人无福。我们供养,并不是师父要求我们供养,是我们对老人家的一种感恩,一种报恩,对师父就要像对父母一样,这就又回到孝道里面去了。  第三大福田是慈悲福田,也叫贫困福田。就是去帮助那些贫穷的人。我这辈子尤其出家之后,在这个层面做得很多。贫穷狭义的说就是吃不起饭,缺衣少食。过去我经常为穷人买单,买什么单呢?就是给穷人付医药费、付车费、付饭钱,或者路遇乞丐、拾荒者直接给他们钱。在这方面妙莲花了很多钱,我叫她广修供养,她照做了,常布施供养。一次她从山上坐车下来,曾为一整车人付车费。她现在特别有福气,想去印度,有人抢着为她买单。所以福是修出来的,福不是享出来的,她过去修供养也不是为了以后去印度学习每次都有人为她买单,那时或许她都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去印度,但是人生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如果她不修,只是为自己攒钱,可能去印度一次要花的钱都攒不够,但她修,就把去印度的福报修来了,到现在为止,她已经去过印度四五次了。   我过去就说过,今天吃亏最多的就是舍不得的人,舍得的人都捡大便宜了。妙莲当初说师父我要攒钱。我说,错,全部供养不要攒钱,你必须拼命修福,不然你未来靠什么?她说,我未来靠儿女靠钱啊。我说,那你未来肯定受苦,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妙莲把我说的话听进去了,所以她现在没有受苦,而是在享福。一个人的未来只能靠福,靠功德,哪能靠钱呢?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说宫殿随身吗?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宫殿随身。宫殿从哪里来?从功德来,从福报来,不是从钱来的。所以我不知道一些人到底懂不懂佛法,说懂他又没有行动,说不懂他开口又能说出很多道理来,我真的无法界定他懂还是不懂。  关于供养,有两点我们一定要清楚。第一,广修供养不只是供养钱财,《普贤行愿品》里讲,最大的供养是发大心的供养,是以如法地修行来供养,就是好好按照佛法去修行,让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这个供养太大了,因为是用整个生命去供养,就远远超过钱,比供养钱厉害多了。第二,我们供养的目的不是为了钱,供养在于心,不在于钱。运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供养,福德就会放大。因为真正的福田是从心中产生的,不是从钱产生的,也不是从物产生的,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说“福田不离方寸”。
  「有无相通」,在物质上他有所缺乏的,我有多余的,我要帮助他,要肯布施、要能舍,诸位要知道。所以我常常教同学,学佛,首先把《了凡四训》去念三百遍。原因在哪里?有很大的好处,《了凡四训》主要一个目的是叫你相信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面有的你尽管布施,布施光了,决定还有,你就敢布施,就不怕。没有念过《了凡四训》,不敢!我辛辛苦苦赚到的。同时,明天怎么办?我连生活有问题!他会这样想。《了凡四训》念通了就不怕,知道什么?我命里头有的,我布施是种因,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在种因,哪有不结果的道理!一定结果。不肯布施,你前生所修的福报就这么多,用完就没有了。为什么?你这一生再没有种,你要晓得布施是在种福,你的福享不尽,你怕什么?所以,害怕的人是不知道事实真相,《了凡四训》念了三百遍之后,这个事实真相知道了,敢布施,敢全心全力的布施,不在乎!后面财富绵绵不断的来,没有止尽的。  世间人看到别人发财,不晓得财从哪里来的。他有本事,他有很多人介绍,他是这么致富的。你去试试看,你照他这样做,保险你发不到财,命里面没有,你前生没有种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要种因!我们世间人只看到表面,不知道他怎么做成功的,不知道他的因是在前世,不晓得。你前世财布施多,这一世在什么因缘成熟的时候,它现前了,一定要懂理,不懂理不行!佛教给我们「有无相通」,你尽心尽力帮助别人,不必要考虑这些事情。  我们这边,特别是年岁大的,年岁大他老了,没人照顾,要留点钱自己度晚年,所以说是患得患失的心特别重,这就是迷惑颠倒。我病痛很多,需要医药费。你为什么不把医药费统统布施掉?布施掉就不会生病。生病没有钱医,医药费没有了。你有一笔医药费放在那里,非生病不可!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常常念著我年岁大了,老了,一天比一天老,我这个人有病了,那就一定会生病。医药费都布施光光的,什么都没有,不能生病!为什么?没有资格生病,这个好。  你真正懂理、明理,你就会放心大胆去做,你会做得很欢喜、很自在。你能够这样做,说老实话,财富虽然不多,不缺乏。为什么?决定不会缺乏的,聪明、智慧、健康、长寿,统统得到了,这个多自在!何必要守在那个地方,自己要造罪,这是错误的。所以有福,福要大家享,这是真正的福报。福报是自己个人享,那就很苦恼了,那不是真正的福报,这个要知道。「有无相通」,自己肯做个样子,给家人、眷属、邻里、乡党、朋友们,做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学佛是这样学法的。「无得贪惜」决定不能够有贪念,不能够吝惜。
昨天下午中国有些直销的这些企业家,他们要到泰国集会邀请我,我没有时间去。要我给他们讲几句话,他们提了五个问题,录一个光盘送给他们。头一个问题,他们做生意的人,多半都是做饮食、化妆品这类的,做这类生意人多,又想赚钱、又想学佛,怕学佛,人欲望都降低,好像对于赚钱这桩事情就灰心,会不会产生妨碍?问了这些问题。这是什么?这都不懂,都不了解事实真相。  2
事实真相里,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财富得财富。这个世间做大官的、发大财的,都是过去生中用佛法修的财富。你命中有多少财富命里注定的,你想没有也不行,到时候自然就来了。前些年陈朗居士常到我这儿来听经,跟我们李嘉诚先生非常好,他是看风水、看相、算命一流,是很难得。  3
告诉我,李嘉诚先生三十岁刚刚到香港来做生意碰到,碰到他就给他看相、给他算命。问李先生,你将来想拥有多少财富你就满足了?他说李嘉诚告诉他,我有三千万就满足了。陈朗告诉他,你命里头的财库是漫出来的,不是平的,漫出来的。就告诉他,你将来是香港首富,不止三千万!所以李先生一生等于说把他聘作顾问,什么事情都向他请教。我跟李先生见面是他介绍的。命里注定的,过去生中修的。  4
佛教我们怎么修财富?财布施,愈施愈多,聪明智慧法布施得来的,健康长寿无畏布施得来的,你能修这三种因,你一定得三种果。那佛里头的方法,正确的方法,不是邪法。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都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譬如抢劫,抢人家的,财富抢到手,警察就抓去坐牢去,为什么?没有命!  5
抢到手了他还享几年福,就是说他还是有命,命里还是有,命里没有的不行。这个道理一定搞清楚,这因果的道理,这并不很难懂。所以不可以用不正当的手段,用不正当的手段只有损害。譬如你命里头有一百个亿,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可能打对折,只有五十个亿。自己觉得很了不起,其实命里头的财库蚀了一半,缺德。如果你懂得的话,你用自己财产都布施做好事,那一百个亿会涨到两百个亿,它提升了。  6
这种道理一般人都懂,为什么不肯这样干法?处处都要占别人便宜,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缺德,不能这样做。世间做国家领导人,在过去做帝王至少十世积善积德,修善积德十世他才有这么大的果报,财富、地位都不是一生一世的,大财富至少五世以上累积得到的效果。可是佛法重智慧,不重财富,财富要没有智慧,财富会造很多不善的业,所以智慧比财富更高。  7
佛经上常常教我们,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为人讲四句偈的功德,为什么?四句偈会叫人开悟,真正离苦得乐。财富很容易增长别人的贪心,如果运用得不恰当造很多业,他自己并不知道。富贵都容易造业,福享完了怎么办?不善的业报会现前,那就会堕落。由此可知,佛教人出离六道轮回。  8
六道轮回就没法子,在这里头有升有降。我们听唐太宗那光盘,有人问他,乾隆现在在哪里?乾隆的福报大,历代帝王没有人能比得过他,做六十年皇帝,做四年太上皇。真的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自称为十全老人,中国历代这大富大贵首屈一指,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他。
  “开源节流”是经济学上理财的不二法门。  谈情、做人、理财、处事,似乎是人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尤其钱财对人生非常重要,所谓“无财百事哀”,一个人没有钱财,事情难成,生活也很艰难,所以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要有钱。  然而,钱财并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蹦出来,顶多由祖先留下一些遗产给我们,或是社会的一个机缘让我们发财。有时就算有了钱财,也要好自经营,否则钱财如流水,流来也会流去。  兹将“理财十事”,略说如下:  一、开源节流。所谓“理财”,一是要“开源”,二是要“节流”,“开源节流”是经济学上理财的不二法门。没有开源,没有来路,怎能有钱?没有节流,钱财一直浪费、流失,怎能保有?开源节流没有一定的程序,但看各个领导人、主管如何规划、预算。  二、规划预算。所有的事业都需要有规划,人事制度、生产营销的规划乃至“岁入岁出”的规划。所谓“吃不穷,穿不穷,算盘不到一世穷”,发财谈何容易,能替消费者节约预算,就是替自己增产。  三、评估价值。经营事业的人要做市场调查,举凡产品的营销、社会的需求、买卖的行情、成本的高低等,都需要做一番确实的评估,才能稳操胜算。  四、通达财讯。经商的人,财讯应该要互相通报,哪里有商机,哪里有新产品,哪里发现能源,哪里有善于管理的杰出人才或是有专业技能的特殊人士,都是财讯,不能失之交臂,所以参与各地的商会、联谊会就显得非常重要。  五、廉洁自爱。钱财是一个大染缸,人在钱财里很容易被污染。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在的事业大都合伙经营,因系共财,所以自己的洁身自爱就非常重要。与人共事,先要让别人了解自己不贪财,这是合作的第一要件。  六、善财能舍。会赚钱,也要会用钱,员工的分红会激励他更加卖力,善事的赞助会让产品更加知名。现在一些财团对地方的反馈、对政府的支持、对宗教慈善团体的乐助,可说都是“善财能舍”。  七、纵合分管。经济的原理要懂得分散风险,因此有人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就是分摊风险。所以当事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可以合营,可以分管,相互资助,千万不能只求面的扩展,不知力量能否统辖。大而不当,也非经营之道。  八、重视智财:看今日之财团事业,所以发财,都是先发掘人才,有人才才能赚到钱财,所以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的开发要舍得投资。懂得重视智慧财,也是理财之要。  九、管理有道。现在讲究管理学,工商管理、技术管理,乃至人力资源的管理、产品质量的管理,尤其人心、人性的管理等,只要管理有道,何患不能赚钱。  十、经营有方。天下文化公司出版《蓝海策略》一书,所谓“蓝海策略”,就是不要彼此恶性竞争,杀得两败俱伤,而是透过柔性管理,找出新的发展之道,彼此共荣共有、共创双赢,这才是最好的经营之道。  人都希望赚钱,能够经营有道,而且理财有方,必然赚钱。
  众生没有不迷于财、色、名、利,佛告诉我们生财有大道。一定要知道财从哪里来的,命里有!命里没有,别求,为什么?求不到。古人懂得这个道理,相信因果,“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今天人拼命去求、不择手段去求,求到了,跟古人讲的有没有违背?没有,为什么?他命里有的;他命里没有,求也求不到。求到,是命里有的,你何必求!不求怎么样?它自然来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我初学佛的时候还没有出家,老师——章嘉大师,我们第一天见面,他就把这个教给我。老人很厉害,会看人,看我命里头没有财富,算命的人说财库空空,没有财,这一生生活非常辛苦;而且短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非常相信。遇到佛法了、遇到净宗法门了,我必须在四十五岁要把念佛功夫搞好,死了之后能到极乐世界。  老师教我:前世你没有种因,这一世你没有果报。那怎么办?赶紧修,把它补起来。怎么补?财布施。我说我没有财能布施。他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可以,一毛钱行。“一块钱行不行?”“一块钱可勉强。”老师教我:你从一毛、一块布施,而且要有布施的心,这个很重要!这心是活的。一毛、一块怎么布施?因为学了佛了,常常到庙里去听经,庙里有人印经,拿个纸单子写名字捐钱,一块、五毛都行、都写,我们就这样子借着这个机会。还有放生,放生也有人,每个人拿着个小本子来。这个捐献,我们就从一毛、一块学起,知道布施的重要了。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三样都干,虽然数目很小,功德很大。不知不觉,半年、一年之后收入就增加了。增加了,可以多布施了,自己的生活还是非常简单,养成一个习惯——节俭,尽量让多余的去做一点好事,所以我的寿命延长了。四十五岁那一年生一场病,一个月,一个月就恢复健康了。
  那我们的先祖他们说的是什么话呢?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我在第一天就拿讲台上这个鲜花给大家做比方,我说它三天之后,你看,它真枯萎了。什么原因呢?它没有根啊。你那个钱财赚到了,你那个房子、车,名也好,利也好,拿到了手里之后呢?它不是你的,你只是替人家保管,或者是暂时有这么两天拥有,几天之后它就走了。“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什么意思呢?财富福报是结的果实,你有了根,这个财富它自然就来了。  我们今天人就没弄明白,天天去找这些花朵,苹果,桃子来摘,结果你什么都得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苹果树,没有桃子树啊,谁让你去摘呢?谁让你去无偿地占有呢?各位,财富是自己的德行长养出来的。  我们明白这个就会知道,《大学》里面讲,有德才有人啊,什么意思呢?你有了德行啊,你才能有人。人是什么呢?就是跟随你创业的这些员工啊,你手下有人跟着你走啊,你有人脉,什么原因呢?你有德行。有了人之后怎么样呢?“有人始有土”啊,那个土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市场。“有土始有财”,自自然然这个市场,你的客源就来了,你的财富就来了。大家看,在德行和钱财之间,还有两个什么呢?一个是人,一个是土啊,不是前面德行、我们的人才、加上我们的市场这三个都不管,直接就想要那个钱,怎么可能呢?  《了凡四训》上说了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记得,百金财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在古代有一个县官,人家污辱他,骂他,旁边有本事的人看出。这个县官了不得,他面不改色,那真是如如不动。有人就讲,这个人能够受得起污辱,承担得了这种责任,他绝对不仅仅是当县官的料,至少他能够当巡抚啊,用我们现在话叫省长。后来,果然很快就升迁了。  你看他的福报往上走,这个地方装不下,他福报大啊。这个人当了巡抚之后,又受到别人的污辱,他还不动,反过来皇帝给他加官进爵,给他鼓励啊,哎,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呢?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所谓宠辱不惊啊,污辱,没什么感觉,你夸我,也没什么感觉,这个人啊,他福德太深了。有学问、有眼光的人一看这个人将来是宰相,了不得,后来果然是宰相。曾国藩说,这个人太厚重了,不是一般人,心胸开阔,容得下!  我们再看今天的人,挣了点儿钱,马上就不行了,人就横着呆着了,说话也不像个人了。孩子一毕业,笑话爷爷奶奶,你没文化,看不起爸爸妈妈,他的灾祸就要出现了。  四个亿,那是他的心量感召来的  另外,中国古人还讲“相由心生,境由心转”,这是真理啊。你仔细去看,你看我们张总,他往那儿一坐就不像个要饭的是吧?为什么呢?你看他心宽体胖,你看他说的那个话,270万,还不了,就算了,不要了。你听听这个话,多大的心量,所以他有四个亿,那是他的心量感召来的呀,他受得了啊。  像咱们,一百块钱,岳父岳母啊,你爸你妈跟咱们借了一千块钱,现在还不还咱们,你斤斤计较,你要是想发财致富那是做梦啊!  我们今天钱少,怎么来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啊。你天天斤斤计较,打个比方吧,咱们先看现在这个西医,医院里的,你看他,愁眉苦脸,脸色铁青,看着你没好气,“什么病?快说!”,然后给你开点儿药,你有病去找他看,你仔细看,他好像比你那个病还重,这能是个好医生吗?  上一次我们给一个企业去做汇报。我说,你们的业务员,业务经理呀,我跟你这么讲,你的产品再好都卖不出去。为什么呢?我说,你看看他们那样子,愁眉苦脸,刚回家骂完媳妇儿、打完孩子,出来之后呢又恨爸爸妈妈家里穷。他那个样子啊,真是脸色铁青,拿着你们这么好的产品,跟人家皱着眉头说,你快买吧,特别好啊!他怎么可能卖得出去呢?这不莫名其妙嘛!  你心胸打开一点,你那个财富就不得了啊  各位,身心和谐是一切的根本啊,身心怎么和谐呢?你得有德行啊,你天天缺德,都是恶的能量,你怎么可能赚的到钱呢?那有德行的人,我那天跟他们开玩笑,我说垃圾他都卖的出去啊。为什么呢?让人生欢喜心啊,和气生财,真理啊。  所以,你看张总讲的这个话,他的样子,他的行为,都是跟天地的德行吻合。这话是什么意思呀?  看天地有一个最大的德行,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得非常的清晰,儒家也讲“天地有好生之德”。  什么叫“好生之德”呢?这个人,他走到哪里,他帮到哪里,就像太阳,它只要是出来,永远是普照万物啊,给万物都带来光明,温暖,生长。太阳的德行啊,它没有任何私心,它绝对不会说,我不喜欢这儿,我绕过去,没有啊,太阳是普照啊。  各位,比这句话还要在基础的,你舍什么呢?把我们的自私自利要舍掉啊,把你那个小的心胸,那是障碍啊,先把它们舍掉,你能把心胸阔开,先让自己变成一个百金人物,你的百金自然就来了。然后再变成千金人物,千金就来了。  一切财富福报的根源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心量,这是真的。  此话怎讲呢?我们只要有了这个大心量,好心量,保证你说的话,别人说不出来,你绝对是讲大善人讲出来的话,你做的事情,绝对是大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你的言语,你的样子,你的行为都是大善人的那种样子。大善人没有一个是穷光蛋,有人说了,你这么做汇报你不就是个穷光蛋吗?你现在把你的财富捐得差不多了,没人给你开工资了,你不就没钱了吗?  你说,我怎么证明我的心量啊?  各位想一想:他没还我那二百块钱,我就老惦记着,告诉你,你就二百块钱的命,你不要想着四个亿,你听了也白听。这个绝对不是讲笑话,这是真理,只不过我讲得通俗一点,好懂。  张总刚才讲了,270万不要了,还不了,算了,给他们了。各位,你学不来。为什么学不来?不是你没有那270万往外舍,而是你现在200块钱你都放不下啊。你不要天天羡慕人家张总怎么这么有钱,没什么想不明白的,人家的心胸就这么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我们今天为什么没钱?  处在那种人生的困境,你不愿意帮别人。你不愿意帮别人,别人绝对不愿意帮你。  为什么呢?孔老夫子讲“己欲达而先达人”啊,“己欲立而先立人”。什么意思?你自己要想先发达,你自己要想竖立起来,你先得让别人发达,先让别人竖立起来,这是真理啊。  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范仲淹从小就有那种救天下的心,宰相不让他当,让谁当啊?  人有善念,天地佑之,那个“天”是什么意思?就是自然规律。你说怎么就给了他呢?你仔细去看,这么好的一个果实啊,把它剖开,这里面有一个种子。  你仔细观察,张总的说话、他的言行,他有一个好的种子在里面藏着呀,就是那颗心。所以大家就知道了,身心和谐,修身,《大学》里讲,修身的前面是什么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前面四样是修心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全是修这颗心的。心好了,心的力量是无量的,《孝经》里面讲,“光于四海”,真的是“光于四海”。  我们明白了这个,才知道财富是这么来的。  他值多少钱呢?10个亿、百个亿都不止  张总有一个最好的特点,五伦关系里面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而他这个人最讲信用。  那你说,讲信用?现在不讲信用不是能赚钱吗?讲信用不就赔钱了吗?  各位,他曾经跟我们讲过,他张选的信用啊,你给我拿一个亿,拿多少个亿来呀,都不换。咱们能不能试验一下?能试验。  张总拿起来电话,说,你那边给我发价值两千万的货,人家一听张总的声音,对方马上就给他发,不要钱,过后再付。那他为什么呢?他相信张总。这就叫诚信的价值啊,我相信张总再打个电话,说再给我发多少,整个打了一圈电话,一分钱没花,价值10个亿的货都能发过来。为什么呢?大家都相信他,所以他这一句话是他的信用的代表,他是张选啊,一听他说的,我们信。  他值多少钱呢?10个亿、百个亿都不止啊。我们就知道诚信就这么重要,就这么值钱。
  在西藏,曾经有个国王,看到贫富分化严重,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所有富人的财产都拿出来,平均分给穷人,让每个人的财富都等同。国王以为这样子国家就会很好,人们就不会怨气。但不到一年时间,结果发现穷人还是穷人,富人却能慢慢的富贵起来。  不要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其实世界永远是公平的。这个准则,就是因果。富人有富贵的心,才能成为富人,他是公平的。富人如果失去了富贵的心,变得骄奢淫欲,不积累福报,那慢慢福报享受完了,富人就变成穷人了。佛说一切唯心造,这个世界,永远是公平的。  有人想要赚大钱,不要有这个想法。大财靠福报,小财靠努力。你没有福报,却占据那么多钱,也守不住,就会生病,出事故。古人讲的,一两黄金四两福你要有四两的福报才能压得住一两黄金的财富。所以守不住。所以应该努力培养福报,慢慢的福报来了,财富自然就来了。  财富虽然属于五家共有的,水灾火灾一来,财富就没了。但直接操控财富的,还是个人的福报。有福报,天下财富可以到我们手上。像陶朱公范蠡,一辈子经商做生意,三次发家,发家后把财富全部布施给穷人,然后白手起家,又发家。陶朱公有福报,所以能吸引到天下的财富。哪怕一下子散尽了,仍然财富又能回来。所以后人才称他为财神爷。  福报别人是抢不走的,都是自己培的,也是自己损的。有福报了,自然就有财富。很多人大学生,给小学毕业的老板打工,这也是因为老板福报大。不要小看福报,能做老板,都有他的德行和福报。那学佛人,除了修智慧,一定也要修福报。传喜法师讲自己没有出家前,做生意,别人一个月很努力就赚两三百时,他已经能赚两三千了。这就是人家修来的福报。不用想着怎么赚钱,有智慧没有福报,一样赚不到钱。很多人的福报,都不是这辈子修来的,那这辈子财富少的,更要努力修。有福报,也要富贵的心态,老实的好好做事,去三宝门中多做善事,广结善缘,这样才容易得到财富。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那么爱生病?今天的年轻人那么容易英年早逝?平时,儿童医院孩子们看病,排队排到外面来。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载就是承载;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相反,是那句话?叫德不配位。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我举几个例子:  有很多年轻的人一出名就死了,有些官员一提升重病,有的人家里有钱刚盖完房子,人去世了,出车祸了。为什么?就是这四个字“德不配位”。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  我刚才给大家看了我使用一块钱的手机、穿八块钱的布鞋,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没有什么德行,我用这些很简朴的东西,我心里很踏实。你没有德行,享受的太大,奔驰、宝马、豪华别墅,顿顿饭都是上千上万,就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折自己的福,您真敢吃,真敢用啊?  现在人们疯狂的追名逐利,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孔老夫子、孟老夫子教给我们“不义之富贵”,就是不符合道义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不义之财。  我们现在天天看这个奔驰车好,那个大别墅好,你看人家当官当这么大,不行我一定要把这个钱挣到手,大家都是在这样想,完全不懂得道德。  结果会如何呢?“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我今天给各位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名字叫《地狱门前》,讲李真的。  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他很多的作为,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失常”。说这个人精神失常,这个人言语失常,为什么?一个新华社的记者给我讲,李真做了国税厅厅长后,走路横着走,指手画脚,感觉好像天王老子,已经都没人样了。我学习传统文化以后我明白了,打个比方说,这有一张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给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那我们看这个桌子怎么样?它就开始发抖,它就开始变形了,出现崩溃之前的先兆。  所以,各位,我们一定要明白清华大学的古训: “厚德载物”,金钱、权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报,都是压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载的了吗?靠什么承载,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  福报到底是什么?  通俗地讲,福报是一种能量,您这张桌子受不了一百斤的能量,您只能受十斤的,你还非得去当个省长,当省长得有大德行,他要为全省的人民负责,那得有大德行、大胸襟的人才能承载得了这种福报、关系和待遇,才坐得了那个位置,所以说厚德载物。
  李嘉诚:布施越多 财富越大  我们发现在这个世界,谁布施的越多,谁的财富越广大!谁捐献了自己大部分的财富,便得到了全世界大部分的财富。比尔盖恣捐献了90%的财富,巴菲特捐献了92%的财富,李嘉诚捐献了70%的财富。这些正说明了布施得财富得真实因果,世界顶级的首富比尔盖恣,巴菲特,李嘉诚等等他们的现身说法,难道还不触动您慈悲的心嘛?   李嘉诚先生少年经历忧患,12岁便辍学到社会谋生,深深体会健康和知识的重要,同时认为对无助的人给予帮助是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教育及医疗两者更是国家富强之本,他也认识到个人力量到底有限,惟有事业成功,才能对社会和国家作更大的贡献。故早年随着事业进展、行有余力的时候,便热心公益,支持内地及本港的教育医疗事业。于1980年,成立李嘉诚基金会,藉以对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作更有系统的资助。历年来,捐款累积逾港币50亿元,其中约占70%透过李嘉诚基金会统筹资助,其余30%则在李先生推动下由旗下企业集团捐出。2006年向世界宣布将捐出自己资产的70%——大约350亿元股权!   李嘉诚先生是香港首富,也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富豪之一。他掌控着香港的经济命脉;经营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垄断着面向中国内地的输电线;享有着来自顶级地产商和零售商的美誉……他大概是香港市场诸巨人中少有的出身贫寒者,少有的长青树,在市场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都成功过的佼佼者。   事业辉煌的李嘉诚夫妇是众所周知大慈善家和学佛居士。他曾捐资三千几百万港币建立“李嘉诚护理安老院”,该院规模宏大,设备齐全,占地约一千五百平方米,可收容几百名老人在此接受护理和安养。在该院建设过程中,李先生特委派李嘉诚基金会的高级职员、计划经理、办公室经理、高级秘书等专职筹划,使该院在短时间内建成启用,许多老人在此安度晚年。  李先生在香港和内地也广种福田,常常捐助上亿元的巨资,用来做造佛像、修寺庙、造桥铺路、兴办教育、支援医疗、赞助科研、弘扬文化、赈济灾民等等慈善布施。号称世界第一的香港大佛,李先生是一大功德主。   他的夫人也虔诚信佛,临终遗嘱,后事按佛制办理,李先生及家人一一遵嘱,助其往生。   请记住李先生的座右铭:“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时候,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感到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职志。”李嘉诚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能挣多少钱,而是关心他手下的员工每一个家庭能生活得好。   李先生的富豪佛教家庭,在港台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深信三世因果,深信布施和富贵的内在必然联系,深知慈悲喜舍的精神和举止是佛菩萨的特色。事实也证明,唯有如此,才能得天时、地利、人和;唯有如此,事业才能兴旺,社会才会祥和。 
  方海权:怎样使到手的财富不会破失   ——摘自《福报的由来》书籍   一个人犯错误,是由心而起。一个人利益众生,也是由心而起。两者的差别在于后者懂得因果的教育。故此,我们对大家的开示必须以因果报应入手,更必须从如何能得福报的因果理论入手,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福力短浅,故必须以此为入,等其大家有觉悟再说智慧,禅定和各种法门,这是度众生的一种方式。   我们不用一条绳子绑住自身。但是,万事要有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以圣贤教训为本,使其行动有一个准则。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君子不可为也即一目了然。   我们必须考虑大众的利益为善,虽未直接利人,也不会创伤大家,功德也无量。公共道德,公共卫生,公共财产,包括国家人民共同的利益,我们约束己身不侵犯之,人人从我做起,自会周遭环境良好。就是别人不做好,去破坏它。我们也要规矩自己,那是在修我们本身的道德。   当一个人拥有很多东西,不久就被别人破坏掉。那么,再多的资产都不存在任何意义。人们都如法如理,才会有人间净土。只有爱护不破坏其他人的财产乃至公共财产,当我们拥有财物时,就会得到不被破坏的福报。
  [编者按]寂静法师开示“在佛法里告诉我们最核心的三大福田,可以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涨福报。这个福报一涨,就会长出一个无形的财富,我们再从无形的财富把它变成有形的财富。其实,我们做任何生意,并不是说这个生意怎样。任何生意都是取款机而已,任何行业只是取款机而已。取的是什么?取那份我们生命中无形的财富,把它转成任何你想要的有形财富”。那么,三大福田到底是哪三大?如何种好你生命的福田呢?答案不可错过!  佛家讲三种福田:第一个福田叫做报恩福田;第二个叫功德福田;第三个叫贫穷福田。  这第一个报恩福田,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父母。你看看,譬如今年赚钱啦,我们第一个想到什么?是不是第一个想到我换辆车,或者买个房,别说第一个念头,有时候最后一个都没有爸爸妈妈,直接就忽略了。然后回去给妈妈拿钱还这样的,把三万块钱往那个桌子上一放,一扔:“妈,给你的。”这就是我们把根本忘记了。我给孩子讲课也是这样的,譬如说给你一个苹果,你说苹果很好吃,你第一个想到什么?第一个应该想到嘴巴,是不是?嘴巴是谁给的?如果没有你妈你爸,这个嘴巴都不存在,是这个道理吧?就是说父母是我们的根。就像一棵树一样,我们今天所得的一切,我们欢喜了,我们得到利益了,第一个应该要去报恩。有一些信佛信得比较糊涂的人也是这样,对公婆不好,对父母不好,却对和尚好,对佛好,那有什么用啊!颠倒!  生命是短暂的,宇宙会消失,地球会消失,太阳也会消失。最重要的事不是让我们赶快享乐,是赶快让生命发挥它的价值。让我们企业还在的时候,发挥它的价值。在我们有钱的时候,赶快让它发挥作用。说不定哪天金融危机来了你就没钱了,你想行善也没有机会了。  所以我们有任何的好事,一定要首先想到爸爸妈妈,他们有什么需要,爷爷奶奶有什么需要,还有你们女性的公公婆婆有什么需要。凡是自己的祖宗父母,多给他东西,为了报答自己养育的这块土地。如果你们从农村来,有些地也是没有用的,把它修个念佛堂,或者百姓祠堂,那也是对自己祖宗的报答。修祠堂烧香是什么意思呢?它就是对祖宗的缅怀,就是感恩,就是一个连接。树,永远都不可以没有根,枝繁叶茂,它一定是根深蒂固。所以这个(报恩福田)就是我们的根。  第二,功德福田。人活在世间上,什么叫做功德呢?在佛法中,圣贤就有功德。功德大的人,当你去跟他连接以后,功德就会传递过来,像高压线一样。你搭一根线过去,如果它是一万伏,传过来多少伏?一万伏。我们佛法僧,这些圣贤,他们身上就好像是发电站,高压线一样。我们要去供养,所谓的供养不是传统的供养,给点钱给点物,当然也没用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思想传播和发扬,这就是供养。  比如,这次我们有一位从广西过来的,他说他修一个学校,我说你学校里面再修一个圣贤塔,把我们中国的圣贤供奉在里面。然后让我们的老师每天最少在里面有5分钟的早晚课,早晨有5分钟,晚上有5分钟。一切都是由心生的,所以说心生万法,这句话你们知道吗?所以说,这个管理也好,其实你说管什么啊?管心。我们生财也好,抓什么也好,到底抓什么?抓心。管理不是去管人,管外面,是管我们的心。当这颗心管好了,他就没有问题了。所以一切都是由心生的,那么在心上要好好做功夫。  我06年去大北农集团,给大北农讲课,谈到了他们的企业文化。董事长坐在下面,我说了一句话,我说,做企业文化的人是凡夫,做文化企业的才叫菩萨,把它颠倒过来。文化企业,也就是说这个企业是为文化服务的。什么叫企业文化呢?是借用这个文化,为我赚钱服务的。把文化当成工具,然后钱当成目的,实际上要反过来,钱是工具,文化是目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国家,帮助人类,不是说我们利用国家,利用人类来赚钱,这个目的搞错了,终点就会错,生命就会错。所以我们看看,我们怎么样利用我们的产品,利用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帮助到这个世界。当然,在不损失的情况下,就是说要利用我们的行业,来积功累德,不是利用我们的行业,把功德拿去换钱了。然后损德了,最后就损到我们的生命。人生的价值没有,幸福快乐没有,那有钱有什么用呢?有钱就是一种痛苦,有钱就是一种灾难,有钱就是对生命的践踏,有钱就是来危害这个社会国家的。所以第二个功德福田,就是对圣贤,对这些美好的文化,要去传播它。  有一句话叫得人心得天下,我们都知道,但不会用。都知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但我们好多人用的不太好,只是把它变成知识存在大脑。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学得太多了,我们要把这些学得使用起来,利用起来,落实起来。有一个老板问我:“师父,企业怎么不好管理呢?”我说:“多少人呢?”“一百多号人。”我说:“毛主席管四亿人,为什么这么简单?你怎么一百多号人都搞不定呢?”他就没有学毛主席,他只是用了一个制度的管理,是吧?他没有看到人心人性。这里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是什么?功德福田。我们要去帮助这个世界,帮助圣贤传播智慧,要帮助我们人类。  第三个,贫穷福田,什么是贫穷福田?也可以称为慈悲福田,就是对我们社会弱势群体要关怀。所以有机会,我们每年过年,要关怀我们公司旁边,我们工厂邻居,关怀一下。反正一年赚一千万,你拿个二十万给他们也无所谓。赚钱拿来干什么?很多人对这个财富没有觉醒,他认为是累计数目。财是干什么的?财是拿来产生作用的。就像我那天讲的,手机是拿来打电话的,手机不是拿来保存二十年的,对不对呀?生命也不是,让他长生不老,让他活一万年,活一万年如果不起作用,就白活一场了。  比如,这个包一万块,LV,你不买它,你就把这个钱施舍给这个社会,施舍给贫穷的人,就是舍钱,就是发、发、发。感受一下,你要感受才能知道哪个快乐,哪个有意思,哪个才让生命充满了光芒。一万块钱,你买一个包就没有啦,其实你感受不到这个幸福,你就这样子拿出去晃一晃。就好像我第一天说的,给蚂蚁的窝弄鳄鱼皮镶钻石,蚂蚁还是蚂蚁,物质上再高贵的奢侈品拿出来还是那样,它生命不会改变。当你布施的时候,你的那个富有的感觉会出来,贫穷的感觉是对生命最大的伤害。一定要记住富有的感觉,很幸福,这个感觉才是真实的生命。  我们在这三个方面(福田)去修行,去付出,就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很大的无形财富。然后无形财富在哪里?在卡上,再找取款机,取款机就是我们的一个项目,就是我们的一个产品,就是一个产业,从这里面把款取出来,取出来干什么?很多人取出来又不知道干什么,取出来之后累积数目?不是,取出来继续去存款。跟农民一样,你看怎么做的,农民是不是光收割不播种?农民播种很多,收割了之后自己够用够吃,然后继续去播种。多余的就要去救济周围的人,然后明年又可以丰收,循环往复。所以钱是来这样作用的。
  &&财富宝要》—改变财运圆满财富的原理与方法  改变财运、圆满财富的原理与方法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云:“说法之人因何大富,饶财多宝?因前世说法时,上语中语下语,其义悉备,归于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止不盗,便能慷慨施与。以是故得大富。”  所以能劝人戒盗布施,劝者与受劝者必得大富。志求财富者应当奉行并广宣这本《财富宝要》中的理法,或翻印流通赠送,则贫业速净,富贵疾至矣!书中义理广受奉行之日,必是仁人富豪辈出之时。  前言  以世间法论,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要钱,上学读书要钱,结婚生子要钱,孝养父母要钱,买房子要钱,亲戚朋友相聚吃顿饭也要钱.......从出生起,人就自然形成了对财富的依赖需求,缺乏了财富滋养,生命尚且难以维计,何况其它精神需求。由于财富和其它福报对人生的重要性,所以古大德们说:人天路上修福第一。  以出世法论,财富如果没有圆满,不能圆证究竟佛果。因为千经万论皆说:佛是福慧二足尊,福德和智慧圆满无碍,没有缺乏,才能称为佛;若尚有财富未能满足的情况,所证果位必定不够究竟。只修福不修慧,六道轮回是难以解脱的;但是只修慧不修福,也会有罗汉托空钵的感叹,这是修行的一种病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福慧双修。所以无论世出世间法,财富均需要圆满。佛法之门绝非无能之门,不是让大家学到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这不是佛陀出世的本怀。相反的,佛弟子在世间,应该方方面面位世人做典范表率,在财富方面更应该如此。假如别人看到佛弟子特别是在家居士家庭幸福,财富圆满,大家必定会对佛法生起信心并研修之;假如佛教徒穷困潦倒,各方面不如人,就会令人误会是受佛法之害,无形之中,造成谤法之罪。这在末法时期的今天,更是如此。所以《华严经》亦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必定就是这个道理。如理如法的求取财富丰盛圆满,做好的榜样示范给世间人,这也是弘扬佛法应做之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与道相悖,求也难得!所以求财重在其见解的正确和方法的完善。本书根据经纶明示贫富因缘之本来真相,教示大众布施戒盗增长财富之不二法门,同时剖析种种迷信和不究竟之方法,令志求财富者不致落入歧途并能得真实效益。命运是真实存在的,根据《易经》等理论可以准确测算出未来之穷通寿夭、贫富得失,但却无力改变;唯有依照佛法因果律所示导之方法,身体力行持戒布施、断诸悭贪,必定会有不可思议之效应。一切有志与财富者均当悉心研读奉行,必定福增障净,财富会于各种因缘下,渐趋丰盛。  《财富宝要》之一:悭贪为贫穷的根本原因  佛法唯识学认为:依报随着正报转。所谓依报,指种种境缘,比如贫穷富贵等等;所谓正报,即指种种起心动念善恶分别。有相应的心理,就会有相应的境缘,放在这里讲,就是由于悭贪的心理状态,导致了感受贫穷的生活环境;相反地讲,要想感现富足,必须调服悭贪的心理状态。  贫穷的原因看起来很多,但追根寻底,最首要的还是缘于心性悭贪。由于悭贪,就不会去做财布施播种福田;甚至由于这种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贪念驱使,进而去造作偷盗的罪业。最终导致受果报时,缺乏财富受用,或者财富被冤家仇敌劫夺侵占。  现在一切贫穷者皆是由于宿世悭贪所致,未来一切贫苦者亦因现在悭贪所致。如《宝箧印陀罗尼经》云: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悭贪者受所用缺绝报。悭贪的恶果,还不止如此,《药师经》还说: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施予.......,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因此悭贪不仅导致贫穷,也会感召三恶道的苦报。  悭贪最大的过失,在于与大悲利他的菩提心相违。因为世间一切损害大众的行为,最初的祸根,也在心性悭贪。比如现在一些恶毒之徒,为了贪取他人利益,做出杀人越货等卑劣勾当,又哪里存有大悲利他的心念呢?即便仅仅存有贪占他人利益的念头,就已经失怀菩提心,而失怀菩提心,如同失去一件无价妙宝;一切菩萨乘此菩提心得证究竟菩提,若失坏菩提心,即失坏一切大乘佛法种子。所以悭贪造成的过患是很严重的。为使菩提圣道离诸障难,亦为圆满的到人天福报,所以,必须首先革除悭贪自利的心理状态。  而革除悭贪的对治法门,就是做财布施,能把自己的财物资具一切受用之物拿出来供养布施一切大众之所需。由于财物对人最为重要,所以从最易让人生起执著的财物开始布施。行者若能远离并革除悭贪心理,也会得到种种功德利益。  《十善业道经》云:若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宝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财富宝要》之二:偷盗罪业导致贫穷  《华严经》云: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所谓共财,就是为王、贼、水、火、不肖子孙所共有,或者与他人共同使用,没有自己自由支配做主的权利。《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圣贤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生,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苦,心怀愁恼;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啖,不得色力,是人恶果,殃流万姓。《地藏经》中,佛陀论及地藏菩萨无量劫来的难行苦行救护众生之事时,亦说菩萨是“若遇窃盗者说贫穷困苦报”。  在偷盗罪中,又以盗僧祇物最为严重,不仅仅将来受果报时,感受的贫苦更加猛励久长,而且将会导致在三恶道中感受种种剧苦。如《百业经》中记载迦叶佛的一位执事,贪污僧众财物,还私自将其赠予亲友,在别人规劝他时,反因嗔心将僧众财物放火烧光,由此恶业堕于饿鬼之中。偷盗僧物的罪业是十分严重的!《地藏经》说: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乃至一物,不予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方等经》中,华聚菩萨亦说:五逆四重,我也能救;盗僧物者,我所不救。佛在《大集经》中说:盗僧物者,罪同五逆,随损一毫,则望与十方凡圣,一一结罪。所以,我们去寺院僧尼精舍之处,哪怕是细如发丝的东西,在没有得到有权力处置该物品的法师的许可下,是万万不能拿走的。无论是财物粮食等受用之物,还是经书法宝等物,均需征得允许方可使用,并付以适当的报酬或供养。比如在寺庙吃饭之后,不能抹抹嘴救走,应该供养与所消耗等值或超值的钱财放进功德箱或交给伙房,这样做方才如法。  无论是盗取一般众生的财物,还是盗僧祗物,都是在播撒贫苦的种子,亦是在种三恶道的恶因,因而,一切大众均应戒除偷盗。在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偷盗之外,《律上分》中,佛告优婆离尊者,偷盗还分为以下六种:一者以势力强取。比如有势力者凭威势将非己财物占有,如强征暴敛、使用下属之物不付报酬、白吃白喝、贪污受贿等。二者诈骗财物。如虚报数量、降低质量、领取自己不应得之财物、使用假钞、冒别人品牌造假等。三者偷委托寄放的财物。如把将死、遗望、无凭证、懦弱无能者之财占为己有、或不按照死者遗愿使用财物。四者所借财物不予偿还,或不守时偿还,或损坏不赔偿等。五者该支付的财物不予支付。比如应当孝养父母的财物不做孝养、医生在自己医院看病吃药不付钱、信封夹钱逃汇款费、非半票人员买半票、不支付别人劳动所得、偷税漏税、公物私用不付报酬等。六者盗法。如偷听法师上师传法而未得允许、或者听课学习逃避拒交应缴之学费等等......凡上所举及限于篇幅未列举之种种偷盗行为,均会导致包括贫穷在内的诸多恶果,行者不可以不谨慎抉择取舍。  而且,见闻别人偷盗随喜赞叹、或帮助别人偷盗、或为其提供工具和技术、或者为其出主意,促成其盗业、或分食别人所盗财物,这些身口意的行为一旦发生,就会与直接偷盗者具有相同的偷盗罪业。现在很多人认为没有当小偷就不算偷盗,事实上偷盗的各种行相非常细微,大家对很多事,就不认为是偷盗。但罪业已生,果报也不会饶恕你。因果之报,如影随形,绝无纤毫错失之处。  《财富宝要》之三:未曾布施缺乏善因  悭贪除了令人产生贪占盗取非己财物的恶劣心行外,还会令人对布施种福的善法不予奉行,并加以诽谤。根据因果律,一切财富的圆满必须要有做财布施的种子和福德因缘,否则緃然将财富放在你面前,或送给你,你也得不到,或者得到又马上失去,并带来其它灾祸。广泛的做财布施是求取财富圆满的必由之路,如果以前缺乏财布施的善因,现在就必须努力去做,如果现在仍不愿做,那么将来还要受贫穷之苦。佛经上说:欲观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观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可是悭贪者连他人财物都要盗为己有,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财物供养布施给大众呢?既然因地上不愿意种下福德的种子,果地上又怎么可能有财富丰盛的果报呢?如同农民在土地里没有种下一粒庄稼种子,当然也就长不出果实。所以,没有做财布施广泛地供养贤圣和布施众生,才导致今日之贫穷;欲求财富丰盛没有缺乏,必须如理如法地做布施供养。即便以前少有布施,现在努力去做,一样会在现生来世感现财富圆满的善果。  论述至此,贫穷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悭贪、偷盗、未行布施。任何身份种族的人,无论你权高位重,还是声微言轻;无论你是名誉广远,还是默默无闻;无论你是儒道回耶教门中人,还是士农工商尘俗之者,凡期望未来财富丰盛满足者,必须要在破除悭贪、戒除偷盗、广行财施这三要素上下足功夫,这是诸佛以圆满大智印证之理,是唯一真实可能满足财富的方法。因此,圆满供养布施一切贤圣和众生所需资财无所乏少,这即是菩萨六度万行之首要修学科目,亦是积聚菩提资粮和增长人天福报之必须路径。
  财富宝要》之四:破辩种种非智之说  1、勤劳不能致富。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传标语。事实上,勤劳只是致富的助缘,勤劳本身并不能致富。如果勤劳可以致富的话,现实生活中那些最辛苦的人应该最富有;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养尊处优什么都不干,却拥有大量财富。因此,‘勤劳致富’并不是究竟正确的说法,若没有布施财物造福大众的心念和行动,即便再辛苦也不会有太多的财富。真正是“辛苦如山,不如积福如火星”。  2、知识不能致富。社会上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时,常说‘知识就是财富’,学习知识技能可以致富。如果知识可以致富的话,现实生活中一些硕士、博士沦落街头,一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的收入不如小学毕业生,北大毕业生在西安街头卖猪肉度日一度成为新闻;而相反的很多知识文化浅薄的人却拥有大量财富。所以“知识致富”的说法亦不究竟。  3、信仰不能致富。有些宗教说,你信仰上帝,上帝就会赐福给你;或者民间也有供养财神的传统,这些信仰也不能给大家带来财富。因为民间很多人供财神,可并不是个个都富有;信上帝的人也很多,但贫穷者也不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比尔?盖茨没有供养信仰财神,但他是世界首富。因此,信仰致富也非实理。即便你信仰供养佛陀,若不能照因果的道理广种福田,亦是不能致富的。因为脱离了因果规律的信仰一定是迷信,迷信当然不能致富。  4、还有些人认为增长财富效益要靠智谋、拼搏、管理、团队精神……,只要大家能够辩证观察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就会明白这些因素只是求财的助缘而已,都不究竟。可是很多人正是通过上述这些助缘得到财富的,于是就误认为这些助缘就是致富的金科玉律,而忘记了根本的原因。就好像很多人认为向日葵成长靠的是阳光、水分、肥料、土壤这些助缘,而忘记了土壤中必须要有向日葵的种籽,无论你怎样浇水施肥也是没有结果的。播种财富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种子就是财布施。在古今中外的各种学问中,论述解释命运问题最为详尽真实的就是佛法所示因果业力和六道轮回的学说,除此之外,世界上再没有第二种学问可以解答并解决关于命运的问题,财富问题属于命运的一个方面,当然亦不能脱离因果规律的范畴。  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广行财施是求取财富必经之道,除此之外,绝对再无其它路径可走。如果有人还想寄望于其它方法来求取财富,必然落于迷信和邪见,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亦只会无果而终的,因为违背了宇宙因果律。  《财富宝要》之五:戒除盗业忏悔前罪  贫穷的原因归纳出来,就是悭贪、偷盗、未行布施;相反的,富足的原因正是由于断除悭贪偷盗、并供养贤圣和有情众生所感的善果。因此,不能断除偷盗和占取别人利益的贪念,必定和求财之道相违背,所以,断除盗业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改变财运,增长财富的第一步。  《十善业道经》中佛说若离偷盗,得十种可保信法: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者多人爱念;三者人不欺负;四者十方赞美;五者无忧损害;六者善名流布;七者处众无畏;八者财命色力安乐,辨才具足无缺;九者常怀施意;十者命终生天。  所以,无论现在贫穷富贵,也无论昔日造作何种偷盗罪业,从现在起,应该立即开始戒除偷盗。并应当发愿,愿我从今以后,直至菩提,永不偷盗一切非己应得财物;或者发愿受持不偷盗戒。因为必须戒除一切身口意的偷盗行为,才有趋向富足的坚实基础;若舍此真实的教理不予奉行,所求是无法满足的。唯有兢兢业业恪守不偷盗的行为、不说赞叹随喜鼓励别人和自己偷盗的语言、心中不起贪占非及财物的念头,这才是身口意三门对偷盗的戒除。  而对于已经造作悭贪偷盗罪业又后悔不及,希望能够净除罪业的人而言,必须依据大德们制订的仪轨精勤忏悔,并以持不盗戒和财布施作为对治,这样做才会迅速净除罪障。  又具记载:世尊往世中曾经因罪堕于地狱,将与其它地狱众生一起感受被铁轮旋飞身肉的恶报,当铁轮将从头顶落下的刹那,世尊不忍其他众生受苦,大悲利他之菩提心猛烈生起,因发愿言:愿我代众生受此剧苦,发是愿已,铁轮突然坠落,随即舍报超越地狱生于天界!所以,菩提心的净罪功德是无比殊胜的。
  《财富宝要》之六:净心布施广种福田  明识福田  欲求得现生来世在财富方面的改善和圆满,除了如前所述革除悭贪、戒除偷盗之外,还必须要尽力随缘广泛地布施和供养一切贤圣和众生,以求种下福田,如此才可期许未来之收获;如同在土地里种下了种子,秋后才有收获的可能。若能广泛的做各种布施,则每位施者将会在自我相续中,逐渐地断除悭贪的心理和习气。所以六度万行之首,即是布施;同时,布施做的久了,就会养成乐善好施的习惯,在相续中种下无量的福德种子,到因缘成熟时.自然会开花结果。  而做财布施首先要能够认识辨别福田。如果把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里,就容易长出丰硕的果实;若种到贫瘠的盐碱地里,只怕什么也长不出来!修福种福也是相同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明识福田--也就是布施供养的对象。  相比较而言,智慧和德行越清净圆满的人,你把钱财供养给他,比布施供养一般人所得果报大:佛在世时以佛为第一福田,供养佛陀可获无量功德善果,并种究竟解脱之因;佛涅槃后,以供养戒行清净的比丘僧为最胜福田;再退而求其次,供养世间贤德之人又较供养俗人为上。在这里,你所供养布施的对象智慧越圆满心地越清净德行越高尚,就好比把布施的财物种子种到了肥沃的土壤里,将会感现越加圆满丰盛的果报。  能够令施者生慈悲心的人,也是很好的布施福田:比如在街上看到两位乞丐,一位是衣衫烂褛的老婆婆,一位是年轻力壮的青年。假如老婆婆比年轻人更容易让你生起慈悲悯念之心,则把钱财供养老婆婆将来产生的功德果报较大。  对自己有恩德的人亦是很好的福田,比如孝养父母长辈老师,使他们的财物受用丰足,不致于缺乏;比如供养那些在生活中曾经帮助利益过自己的人。这样的供养也会感现无量的福果。若以给自已带来的利益的圆满与否来分。除了报答父母师长等其他众生恩德之外,报答佛陀教化之恩是最为应当的。所以,把钱财用在印送佛经善书、资建佛学网站、装塑佛像修建庙宇等弘扬佛法的事业上,是最为究竟圆满的。  若从相反的角度讲,如果明知道别人会去干不正当的事,还把钱财供养资助人家去做杀盗淫酒等十恶业,不但无有功德福果,反而会由于为虎作伥而招来恶果,其罪业与直接去做恶事的人等同。  特别应该知道的是,现在一些人假装乞丐或僧尼来乞讨或化缘;还有一些人,假装病人聋哑残疾,或者装作失学学生到社会上招摇撞骗,这本身就是诈骗偷盗的行为。这类众生.将来除了会感现饿鬼地狱畜生的报应之外,若投生于人中,亦会贫穷。所以奉劝此辈众生舍此恶行,早日回头奉行善法,才有东山再起之希望。  但是对于这类人,该布施还是不布施呢?这就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观察,然后抉择确定自己的行为。如果确定属于真实需要帮助者,应当慈悲施予;若发现属于骗子,亦不应起嗔恨心,应当先以言语劝化其归于正道是为上策,待其确实已对自我恶行生起厌恶,对清净善法生起信心时,再以资财助其安身立命;或示导其正当的谋生之道;或鼓励安慰其对人生前途之信心;或授以技术方法;总归令其舍诸恶业.行诸善法为要。  所施之物  在相同的条件下,若布施的物品越为珍贵,越为自己喜爱难以舍弃,则布施所产生的功德越大,所感现的果报也越圆满;若把自己不需要或淘汰的财物用具施人,则所感现的果报较为渺小下劣。  并且所施之物越为受施者需要或喜爱,感现的果报越趋圆满;布施财物给别人而非别人所需,则果报较次:辟如有人在沙漠里迷了路,急需要水和食物来解救性命,你供养他水和食物,比你供养他黄金或美钞感现的果报圆满。  更为重要的是,所布施大众和供养三宝的财物,必须是自己通过合法经营或劳动得来的净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干净钱。这样的钱财物品用来布施供养才会感现善果;假若用贪污受贿、偷盗抢劫等不法手段或以杀生、卖淫得来的钱财布施,不但无有功德善果,反而会招致种种恶果。  供养布施大众。并不一定限于钱财,一切受用资具的布施均可。当然,布施各种不同的财物,除了将来会感现丰厚的财富外,也会因所施之物的不同,感得不同的受用:布施修建庙宇僧舍,将来自己住宅高广华丽;布施装塑佛像将来相貌端庄美丽;布施印送佛经善书将来智慧聪明;布施放生将来长寿;布施衣服将来会得到锦衣华服……  以财物布施的方式也很多:捐助希望工程、捐助孤儿院、捐助敬老院、捐助灾区、捐助无钱穷困者看病治疗、捐助修桥铺路……  比较各种布施善法而言,用钱财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则更为重要:比如印经、装塑佛像、修建庙宇、供养僧尼、斥资放生等等。这些善法将来的果报更趋究竟圆满,因为资助弘扬佛法不仅可以感得人天福果,更可根植出世之因;而且布施佛法给别人,会令人明白事理,不堕愚痴和疑惑,所以《华严经》亦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诸布施中,法施第一。  布施的时机  布施的时机不同,亦会导致果报的优劣区别。常言说:宁可雪中送炭,勿要锦上添花。锦上添花人多忘记,雪中送炭刻骨铭心。比如,你在寒冷的冬天供养别人取暖的衣物、炭火、电暖器等物品,比你在夏天时把这些东西供养别人所得果报圆满,因为那是对方最需要的时候。你在这个时候供养对方,会在对方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布施的心地  佛说: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亦说:发意圆成。虽然前面讲到布施的对象、物品、时机,这些在境缘上需要善加把握的因素,但这些论述都是根据凡夫的分别妄念而言,并非究竟彻底之说。如果你的分别妄念很重,不妨根椐这些道理去做,会收到好的效果;但对于分别心较淡泊的人而言,最好能以平等无别的无缘大悲心来行持布施善法,并不必要去顾忌分别种种事相。所以影响布施福果大小的根本,还应该是施者的心地。  如果施者心地清净平等,没有分别妄念,不去分辨受施对象的优劣、所施之物的贵贱、布施时机是否合乎时宜,而能够安住于大悲利他的菩提心供养布施一切众生,这样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远胜于以分别心来行持布施善法的利益。但究竟取舍何种心理行为,首先应当考证自己的心理属性,再做出抉择。  一切形式上的善法,若行持者为善心所摄,其善法将成为人天福果之因;若行持者为大悲菩提心所摄,则其善法必成为究竟解脱之因,同时亦得人天福果。所以以菩提心来行持善法,做诸种布施,才是最为圆满的。  以菩提心行持布施善法,虽然布施很少但可以获得无量福报。一般人做布施一次,将来果报成熟一次就报掉了,就不再会有善果。但若以菩提心摄持布施善法,虽只布施一次,从这个时候起直到证语究竟菩提,这其间善果会无数次的成熟;而且虽然所施之财物很少,但每次善果成熟时却是无量无边。所以唯有大悲利他的菩提心才是布施种福的应有心态,这就如同是点石成金的如意宝啊!  在平时没有得遇布施因缘的情况下,行者可以观想自己经常供养布施众生需要的财物,这样会使自己善意圆满;或者看到别人布施,应生欢喜心加以随喜赞叹;若看到别人偷盗,应为其保密并且劝阻;若其盗业已成,应生悲悯心代为忏悔;在布施因缘成熟的情况下.应以慈悲心、欢喜心、恭敬心布施供养,并视受施者为我无始以来之父母;布施之后应以欢喜心、无悔惜心处之。这样布施才较为圆满,即使布施很少,将来善果也会较大。  同样是做布施,因为起心动念的不同,果报的大小优劣相差甚远,行持者理应慎重于自我心念。  布施时心地不够慈悲恭敬,或布施后又生后悔,这样布施就不圆满,而且还有过患,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恶果。辟如说.古人即有不食嗟来之食的风骨。假若你拿财物供养众生,就变得趾高气昂,如果以这样的恭高我慢心来布施,蔑视对方瞧不起对方,不但将来福报下劣,恶果亦紧随而来。《罪福报应经》说:为人因何短小,以夙生轻慢人故。所谓短小.也就是个子矮。《地藏经》亦说我慢贡高者受仆使下贱报。至于做了布施心中又生后悔的,志公禅师曾说:生穿胸国,作福布施生悔惜心故。若以这些非善不净的心态布施,即便施舍很多,善果也很少,甚至招来恶果!
  《财富宝要》之七:布施务急立愿居先  在佛法中的发愿,好比常人所说的树立志向确定目标,或者亦可以说是明确自己的理想。由于愿力在一定因缘下会完全变为现实,也就是如愿,所以一切众生在发愿的问题上,必须无比谨慎。  在未做布施前,或平时没有布施因缘的情况下,应当发愿:愿我从今日起,直至菩提,永戒一切偷盗恶行远诸悭贪、常得见闻值遇供养无上福田、常得慈悲施予一切众生,随其所需,一一令其满足,无有乏少;愿我所施之财皆为清净之财,愿我施时心境平等恭敬慈悲,离诸不净及于攀缘。  布施圆满后,应当如是发愿回向,愿我仗此供养布施财物之功德,从今以后直至菩提,生生世世常怀施意,无诸悭贪,永戒偷盗;愿我生生世世常以净财供养三宝施诸众生;愿我生生世世常得值遇诸佛世尊并亲蒙教诲,信解行证诸佛胜妙之法;愿我生生世世财富资具,如意丰盛,并依佛法教诲,善用一切财物;亦愿一切众生同得我之胜益《财富宝要》之八:修福、惜福与消福  修福的理论如前所论,已无须赘述。修福的过程亦即是积攒福德的过程,有如挣钱存入银行一样。  现在的人常常走向两种极端:要么是悭贪不施的守财奴,要么就成为大手大脚挥霍花销之人--很多人现在穿锦衣华服;开高档轿车;吃山珍海味;住别墅豪宅;亦传闻某男士几万元买一根皮带;某女士穿金戴银尚不足,非以数百万巨资购置天然钻石作为饰品;亦传闻某富豪用黄金打造马桶……  这些事实,从因缘上讲,确属财布施感得的富有之报。看到别人有这样丰厚的受用,应当加以随喜;但从福德的消长来讲,还是节俭珍惜的好。因为每位有情众生,无论其福德薄厚,均有一定的数量,好比银行里自己存款的数目,是固定的,若享受挥霍,就等于花销存款,花销越过分,存款越快花完;而节俭就如同很少花银行的钱;修福布施就是继续存钱,这样自己的福德才会越来越丰厚圆满。相反若不能节俭的话.福德和财富就会很快消减干净。  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应当尽可能在生活享受方面简单朴素一些,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花销应当取缔,即便正常的生活开支也应以节俭为原则。否则有福时不知惜福,等到福德消尽,自然还会回到贫穷的行列。  据说,美国万佛城的宣化上人某次当着众弟子的面,将两位弟子从嘴里嚼过又吐出来的菜叶放进自己嘴里吃掉,别人问他.他回答:“我没有大的福报,所以要节俭”。虚云老和尚的知名弟子,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每次吃完粥,要用开水涮碗再喝掉。这些人惜福节俭的事例,读来不能不令人感动敬佩。  虽然社会生活中,在很多场合下,应有一定的衣食住行标准,不可失去威仪;但节俭仍是十分必要的,并非是让大家回去原始社会过刀耕火种的生活,只是告诉大家,享受福报不能过分,不可暴殓天物,否则亦是过患。  应当少享用,多布施。如果将节俭的财富用于布施大众做慈善事业或弘扬佛法,就等于用在了财富福报的再生上,将来的福报比现在还要优厚。
  《财富宝要》之九:财神法释疑  断除悭贪、戒除偷盗、行财布施这三个要点,是求取财物富足真实无二的法门。过去一切大富之者因此圆满财富福果;现在一切大富之者因此圆满财富福果,来来一切大富之者亦必从此三法要中产生。这是十方无量诸佛同说的真理,也唯有依据此理行持,才会有改善和圆满财富的必然结果。但很多迷信愚痴的众生,堕于邪见,误入岐途,以致所求不得如其所愿。比如对财神法的信仰,在民间自古以来,就认为供奉财神会给自己带来财富的增长,所以很多公司商号供奉财神。  而且,财神虽居天道,亦属六道众生,亦是宿世在人间广行戒盗布施才感得的果报,可以说是早先做财布施的善业感现。大家天天供财神,却不知财神亦从人中来。净空法师在《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中说:春秋时的范蠡,在越王复国之后,就开始做生意,结果发了财,发财后就把钱财统统布施出去,再从小生意做起。过了几年又发财了,然后又布施出去,三散三聚,因此,中国古代供的财神是范蠡,他是修行财富的典型人物,财富人的模范。所以,钱财尽管拿出去布施,越布施越多。  由此知道财神发财用的方法也是做布施,这其实就是财神法的秘要和决窍。今天把断贪戒盗施财的法门教会大家,大家掌握了来应用,将来人人都是财神,亦就不需要再对财神法有所迷惑。而且,你能断贪戒盗做财布施,这才是对财神最好的供养。  《财富宝要》之十:陀罗尼助缘  除了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布施财物三个修积财富的必须正因外,行持者还可以借助持诵诸佛菩萨名号或真言密咒来做为助缘,以期能收到宏显的效益。  《宝箧印陀罗尼经》云: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  《金刚经》云: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的福德。  《大悲心陀罗尼经》亦说持大悲咒可得富饶;  《不空羂索陀罗尼经》广说了持不空羂索陀罗尼的二十种殊胜利益,其中之一即是多获财宝;  另有《准提陀罗尼经》、《雨宝陀罗尼经》等密教经典广说了持诵陀罗尼可带来财富丰足。  诸佛菩萨名号和心咒以及这些圣者所说的陀罗尼,本具他们在因地修行时的誓愿力和果地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行持者若能具足极为强烈的信心,没有丝毫怀疑地持诵不辍,必定会唤起这些圣者的誓愿与持诵者心愿相感应,从而加持作用于行者,使其早日满足所求愿望。  有人会疑问,佛法是因果法,为何持诵名号和真言陀罗尼就会迅速有感应?是否脱离了因果的范畴?  答:此二不相矛盾,因为持诵真言密语也是不离因果的。比如:你诵观世音菩萨心咒求财,菩萨会观察你宿世所种福田及因缘.令可能晚熟的福报提前成熟;或加持你做增上缘,把小的福果变大;如果宿世缺乏布施善因,菩萨会加持你早行布施,遇圣福田,尽早得以圆满布施因缘,将来才有富贵的可能。所以,诸佛菩萨的加持也是不离因果的,这点必须明白,否则将堕于拔无因果的邪见。  你的精勤持诵和诸佛菩萨的加持,只是为了令你把宿现悭贪偷盗的罪业净除,并把财布施的福德因缘做的更为圆满,并加持你少遇恶因缘。若你天天做和因果相违背的事,行悭贪偷盗,又不做布施,就等于和这种加持力对抗,当然不会有感应,也不会得到你想求的果报。而若能依照因果的道理,断除悭贪偷盗恶法,行持布施等善法,这就和诸佛菩萨的加持力相感应,很快会如你所愿的。
  《财富宝要》之十一:示诸事例  为广启大众对布施得富的善法具足信心,现撷取佛经和现代社会几个典型事例以飨读者。  金财比丘  据《佛说贤愚经》所载:释迦佛陀在世时,舍卫国王城中,有一位大绅士家生下一个相貌端庄的婴儿。小孩出生时,有一件奇异的事,在左右两手中各握一枚金钱,父母就把金钱取出,手中又生两枚金钱,生生不已,永取无尽。所以,父母将小孩命名为“金财”。金财成年后,请求在佛陀座下出家,佛陀许可并向金财传了大戒。金财便向诸僧众处一一礼拜,随其所拜之处,均有两枚金钱,一一遍地。尊者阿难就这件事向佛陀请教是何种因缘。佛陀回答阿难说:“在过去时代九十一劫前,当时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度化无量众生。当时有一位贫苦的乡人.缺乏财物,常常砍柴去卖,以图糊口。有一天,乡人卖柴得两文钱,刚刚要回家去时.看到毗婆尸佛接受王家奉请,因而乡人心生欢喜,就拿出两文钱,施佛及僧。毗婆尸佛悯念此人,郑重收受两文钱。”  佛告阿难:“当时贫穷的乡人,由此二文钱施佛及僧的功德,于后九十一劫,手中常握金钱,未曾有一天有所缺乏。当时贫穷的乡人就是今天的金财比丘。”  这就是金财比丘手握两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缘。所以,供养佛陀圣者或僧人的功德福果是最为广大圆满的。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  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先生是大名鼎鼎的华人首富,可知道李先生捐助布施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者却并不太多。据线装书局出版的《李嘉诚谈商录》一书记载:截止一九九九年,李嘉诚在医疗及教育方面的捐款数额一直无从知晓,直至新华社要出版一本关于李嘉诚的书,他拖了两三年,一直不想出版。后来,负责有关事宜的记者在香港逗留了两个月,见了先生经多次追问,才拿出捐款支票计算,得出数目达二十八亿港元,七成捐给大陆,二成捐给香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又适逢亚洲金融危机的世纪交接之际,李嘉诚旗下公司业绩却大幅增长。这不能不说是布施财富造福大众的善果。由于李先生多年致力于社会大众的教育及医疗的慈善救助,将财富善用于利他事业,所以李先生财富保有量节节攀升。据“中央社”报道:二零零四年,李嘉诚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排名由二零零三年的第二十八位上升到第十九位,财富增加46亿美元,共为124亿美元。  并且李先生说过,晚年自己将把全部精力投向社会慈善事业。据中新社二零零五年元月十三日电:李嘉诚先生又宣布,将他个人投资三十余年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近5%股份出售,套现所得78亿元全数拔入其私人慈善基金会,以推动全球公益活动。这样继续布施下去,效果会更加不可思议。  所以布施得富是一定的自然规则,无论你是何种身份,能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必定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大家崇拜李先生,不应该去看他的名誉、地位、财富等表面的东西,而应该去研究学习他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德行,这才是根本。  前世界首富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是二十世纪有名的石油大王,他在43岁时即建立了庞大的美孚石油公司。然而,此人个性冷漠多疑,不和人交往,除非赚大钱,否则没有笑容,且是个十足的守财奴。烦恼和高度紧张的生活破坏了他的健康,据为他写传记的约翰?温克勒透露,说他53岁时看起来“像个木乃伊”,头发眼睫毛全掉光,已经皮包骨头,几近死去。医生这一年告诉他:如果没有充足的身心休息,必死无疑。  在这生死关头。洛克菲勒终于醒悟过来,跳出钱的圈套,开始自我反省,从不顾一切赚钱的观念,转变为投入生活,和人聊天、打球、唱歌、并开始捐钱做善事。他曾捐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捐巨款给塔斯吉黑人大学基金会,又捐助十二指肠虫专家史太尔博士研制能治愈十二指肠病的药品,更积极建立庞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的疾病,文盲和灾难。他深知各项科研实验工作,常因缺乏资金而停止,他就捐钱使他们完成,比如盘尼西林等多种发明曾得益于其捐助。  心念的转变,影响力巨大的布施,不但使烦恼痛苦53岁应死的生命多活了45年,直至98岁亡故;而且在随后的45年中,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如日中天,虽曾被政府处以“历史上最沉重的罚款”,但仍然阻碍不了其财富的增长,终于成为二十世纪上叶的世界首富。这再次说明了布施得富这一法则的真实不虚。  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与李嘉诚先生相同的是,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亦于多年来大力捐助社会慈善公益事业。  二零零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新快报》消息:盖茨及其基金会将向非州捐款1.68亿美元,用于防治霍乱;  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三日盖茨又宣布今后几年给他的慈善基金会注入30亿美元,这将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  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三日《中国时报》网站消息:盖茨及其慈善基金每年捐款超过十亿美元,今日又宣布将援助印度预防治疗艾滋病项目捐款增加到2亿美元;  另据路透社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六日消息:盖茨与挪威政府日前共同捐出10亿美元,用于为全世界贫穷国家儿童注射各种拯救生命的疫苗……  凭着多年来积极致力于社会慈善捐助的款项越来越大,二零零四年盖茨被评为世界上最大慈善家,而此前比尔?盖茨所捐善款数额累计已达280亿美元。随后,盖茨又声称将把毕生全部财富用于慈善事业,也就是说,仅以现有身价计,这一捐助数额最少还有480亿美元。  从现象上看,盖茨和其它富豪一样,似乎因为有钱才能捐钱布施,但很少有人思考,他们特别富有的原因是什么?若从佛学三世因果之学说推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宿世布施之因加上今世努力之缘而结出的善果,现世有钱又再布施,所以财富更加增长。因此,正确的理解是:前世布施,今世富有;今世又布施,所以更富有!财富的运转法则就是这样。
  财富宝要》之十二:大富豪的共同特征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美国《商业周刊》推出全球前50位慈善家排行榜,其大致顺序与富豪排行榜位次相近:慈善榜榜首仍是盖茨和他的慈善基金会;第二位的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办合伙人乔登?靡尔和夫人贝蒂,由于印度洋海啸他们当年捐出公司27.5亿美元用于海洋研究及护士培训;第三位是“股票之神”沃伦?巴菲特及夫人苏茜,捐助额为25亿美元。据《商业周刊》称:世界顶级富豪们没有把钱“窖藏”起来,而是慷慨用于慈善事业,并认为比留给子孙更有意义,捐助慈善是这些顶级富豪的共同特征。  从因果论,此种乐于捐助布施的共同特征,乃是源于宿世乐善好施的一种习惯;从这种习惯也可以推知这些富豪宿世捐助布施一定是乐此不疲并长久坚持,因为一件事若非长久坚持,决然不会在有情众生的心念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种子,更难养成习惯。  同时,富豪们在慈善捐助数额的榜上排名与富豪们个人财富占有数额的榜上排名位次相近,也正是说明慈善布施和财富之间的密切关系。  《财富宝要》之十三:福人造福地,福地福人居  世界上凡是慈善事业发达的地方,经济一定发达,无论是欧美还是东南亚,均是如此。有人反驳说,美国到处打仗,哪里有慈善意识?但经济很发达?这是政府行为,与民众的慈善意识无关。  很多法师说香港是有福德的地方,笔者都不理解,直到二零零四年岁末印度洋海啸之后,《中国新闻周刊》以“海啸捐款居全球城市首位,香港成为慈善之都”的标题报道:香港为海啸灾区捐款达7亿港元,令慈善捐款组织者“无国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获得文库财富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